乌兰察布市党校系统创新提升行动数字党校智慧党校项目二次投标方案
第一章 项目需求
19
第一节 需求分析方法
19
一、 问卷调研方法
19
二、 现场访谈方法
22
三、 系统原型确认
27
四、 业务流程梳理
29
第二节 现状分析
34
一、 教务管理系统现状
34
二、 班主任管理系统
36
三、 学员管理系统现状
40
四、 资源管理系统情况
42
第三节 问题与不足
45
一、 多班排课冲突问题
45
二、 证书模板配置难题
47
三、 评估流程复杂情况
49
四、 大教室排座效率问题
53
五、 可视化与智能化不足
55
第四节 用户范围及规模
60
一、 校领导使用需求
60
二、 教职工使用场景
63
三、 班主任操作需求
65
四、 学员使用需求分析
67
第五节 功能需求
69
一、 教务管理系统功能
69
二、 班主任管理系统
73
三、 学员管理系统功能
75
四、 教学资源管理
80
五、 外培管理系统功能
83
六、 智慧决策系统功能
86
七、 智慧移动系统功能
90
第六节 技术需求
92
一、 微服务架构技术
92
二、 系统集成开发技术
95
三、 系统性能技术要求
100
四、 系统安全技术保障
103
第七节 信息资源承载量
105
一、 课程数据承载需求
105
二、 教师数据承载情况
108
三、 学员数据承载需求
111
四、 考勤数据承载情况
113
五、 作业数据承载需求
118
六、 评估数据承载情况
120
七、 证书数据承载需求
122
八、 可视化数据承载情况
125
第二章 项目重难点分析
129
第一节 重难点识别
129
一、 数智底座建设难点
129
二、 系统集成难点
131
三、 数据资源规划难点
140
四、 教学教务系统开发难点
147
五、 移动平台部署难点
153
六、 可视化与智能化功能实现难点
162
第二节 重难点解决方案
169
一、 数智底座解决方案
169
二、 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175
三、 数据资源规划解决方案
183
四、 教学教务系统开发解决方案
190
五、 移动平台部署解决方案
199
六、 可视化与智能化服务解决方案
205
第三节 业务流程图设计
211
一、 教务管理系统流程图
211
二、 班主任管理系统流程图
217
三、 移动校园平台流程图
224
第三章 整体设计方案
234
第一节 总体架构设计
234
一、 前端应用层设计
234
二、 业务逻辑层规划
239
三、 数据服务层构建
242
四、 基础设施层部署
246
五、 层级间协同与数据流向
251
第二节 数智底座构建
257
一、 统一用户管理机制
257
二、 身份认证实现方式
260
三、 工作流管理策略
263
四、 消息管理体系搭建
266
五、 表单管理系统建设
271
第三节 信息资源架构设计
275
一、 数据采集流程规划
275
二、 数据存储方案设计
278
三、 数据处理与分析策略
281
四、 数据共享机制建立
286
五、 数据模型设计要点
289
第四节 技术路线选择
294
一、 前端开发框架选型
294
二、 后端开发语言确定
297
三、 中间件选用策略
301
四、 数据库系统选择
304
五、 部署环境规划
307
第五节 性能设计与优化
310
一、 系统性能设计目标
311
二、 数据库索引优化策略
314
三、 缓存机制应用方案
318
四、 负载均衡技术选型
323
五、 分布式部署架构设计
326
第六节 标准规范体系
329
一、 数据标准制定
329
二、 接口标准设计
333
三、 开发规范建立
337
四、 部署规范确定
340
五、 运维规范制定
344
第四章 软件集成设计方案
349
第一节 集成总体架构设计
349
一、 数智底座集成架构设计
349
二、 教务管理系统集成架构
356
三、 班主任管理系统集成
362
四、 学员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369
五、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集成
375
六、 外培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381
七、 智慧决策系统集成设计
385
八、 智慧移动系统集成架构
392
第二节 系统集成流程设计
399
一、 与车辆道闸系统集成流程
399
二、 与电子班牌系统集成流程
403
三、 与自助报到机集成流程
408
第三节 数据接口设计
413
一、 教务管理系统数据接口
413
二、 学员管理系统接口设计
420
三、 教学资源管理接口
423
第四节 集成方案详细阐述
430
一、 技术选型依据说明
430
二、 系统兼容性设计方案
434
三、 接口调用机制设计
438
四、 数据同步处理策略
443
五、 异常处理机制规划
448
第五节 集成方案配图说明
455
一、 集成总体架构设计图说明
455
二、 系统集成流程图说明
461
三、 数据接口示意图说明
467
第五章 信息资源规划设计方案
475
第一节 数据库设计
475
一、 数据库类型选择
475
二、 数据表结构设计
481
三、 主外键约束设定
488
四、 索引优化策略
493
五、 数据分区策略
500
六、 数据存储容量规划
505
七、 数据库扩展性设计
510
八、 数据安全性设计
515
第二节 数据交换与共享
523
一、 数据交换机制制定
523
二、 数据共享平台架构
531
三、 数据权限管理机制
537
第三节 具体交换与共享场景应用
541
一、 学员信息同步场景
541
二、 教学资源共享场景
548
三、 移动校园平台对接场景
556
第四节 关键技术及实现方式
561
一、 数据交换中间件选型
561
二、 数据加密传输机制
568
三、 数据一致性保障方案
576
四、 数据接口开发文档
583
第六章 教学教务系统功能设计方案
592
第一节 功能架构设计
592
一、 班次管理模块
592
二、 教学管理模块
594
三、 课表管理模块
595
四、 作业管理模块
598
五、 总结报告模块
599
六、 教师评学模块
600
七、 课外授课管理模块
601
第二节 班次管理
603
一、 班次快捷管理
603
二、 班次管理
604
三、 班级公告
608
四、 学员信息管理
609
五、 考勤管理
611
六、 请假管理
613
七、 纪律承诺与三带来
615
八、 接送站
617
第三节 教学管理
619
一、 教学计划模板
619
二、 教学计划
621
三、 教学资料
622
四、 上课教室维护
624
五、 大教室排座
626
六、 学员信息查询
628
七、 成绩管理
631
八、 我的课表
633
九、 课表管理
634
十、 作业管理
638
十一、 教师评学
640
十二、 校外授课管理
642
第四节 课表管理
642
一、 单班排课
643
二、 多班排课
644
三、 课程导入
646
四、 模糊检索课程与授课老师
648
五、 关键字高亮显示
649
六、 课程拖拽排课
650
七、 教师冲突和场地冲突识别
653
八、 课程交换
655
九、 课程合班操作
656
十、 分组研讨式排课
659
十一、 课程自动拆分
661
第五节 作业管理
662
一、 作业布置
662
二、 作业提交
664
三、 作业批改
666
四、 作业反馈
669
五、 作业统计分析
670
第六节 总结报告
672
一、 学员学习总结
672
二、 教学效果分析
673
三、 教学反馈汇总
675
第七节 教师评学
676
一、 评估模板制定
676
二、 评估项拖拽设置
678
三、 评估项权重设置
679
四、 评估结果自动计算
681
五、 评估链接与二维码生成
683
六、 模拟填写
685
第八节 课外授课管理
687
一、 课外课程发布
687
二、 授课计划制定
688
三、 课外课程报名
690
四、 授课安排
692
五、 授课记录
694
六、 授课评价
696
第九节 业务流程图
700
一、 班次管理业务流程
700
二、 教学管理业务流程
702
三、 课表管理业务流程
705
四、 作业管理业务流程
706
五、 总结报告业务流程
708
六、 教师评学业务流程
710
七、 课外授课管理业务流程
711
第十节 页面效果图
712
一、 班次管理页面
712
二、 教学管理页面
713
三、 课表管理页面
714
四、 作业管理页面
716
五、 总结报告页面
717
六、 教师评学页面
718
七、 课外授课管理页面
720
第七章 党校班主任管理系统功能设计方案
723
第一节 功能架构设计
723
一、 学前管理模块架构
723
二、 学员管理模块架构
725
三、 日常管理模块架构
727
四、 座位安排模块架构
731
五、 作业管理模块架构
735
六、 评价管理模块架构
737
七、 功能架构图设计
741
第二节 业务逻辑说明
743
一、 学前管理业务逻辑
743
二、 学员管理业务逻辑
747
三、 日常管理业务逻辑
751
四、 座位安排业务逻辑
753
五、 作业管理业务逻辑
758
六、 评价管理业务逻辑
762
第三节 业务流程图
766
一、 学前管理业务流程
766
二、 学员管理业务流程
770
三、 日常管理业务流程
773
四、 座位安排业务流程
775
五、 作业管理业务流程
778
六、 评价管理业务流程
783
第四节 功能详细描述
785
一、 学前管理功能内容
785
二、 学员管理功能内容
789
三、 日常管理功能内容
793
四、 座位安排功能内容
795
五、 作业管理功能内容
799
六、 评价管理功能内容
802
第五节 页面效果图
807
一、 学前管理界面效果
807
二、 学员信息管理界面
810
三、 日常任务操作界面
816
四、 座位安排可视化界面
818
五、 作业提交与批改界面
821
六、 评价管理界面效果
823
第八章 移动校园平台系统功能设计方案
826
第一节 功能架构设计
826
一、 教职工移动端功能架构
826
二、 学员移动端功能架构
834
第二节 业务逻辑设计
843
一、 学员移动端业务逻辑
843
二、 教职工移动端业务逻辑
852
第三节 业务流程图
864
一、 学员请假申请流程
864
二、 作业提交与批改流程
872
第四节 页面效果图
878
一、 首页展示页面效果
878
二、 通知公告页面效果
891
第九章 项目实施方案
897
第一节 实施管理方法论
897
一、 PMBOK项目管理框架应用
897
二、 敏捷开发理念融入实施
904
三、 项目实施阶段里程碑设定
911
第二节 实施组织架构
917
一、 项目经理职责明确
917
二、 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能
923
三、 测试工程师工作内容
930
第三节 项目进度计划
937
一、 需求调研阶段时间安排
937
二、 系统开发阶段时间节点
943
三、 项目上线阶段预留缓冲期
949
第四节 质量保障措施
955
一、 需求评审质量把控
955
二、 代码审查流程规范
960
三、 用户验收测试标准
967
第五节 测试与验收方案
972
一、 系统功能测试要点
972
二、 验收流程详细规划
977
三、 交付物清单明确
982
第十章 系统演示
990
第一节 单班与多班排课演示
990
一、 单班与多班课程导入
990
二、 模糊检索课程与老师
994
三、 拖拽排课功能展示
1000
四、 课程交换与合班操作
1007
五、 分组研讨式排课展示
1011
第二节 排课辅助功能演示
1018
一、 复制其他班级课表
1018
二、 自动计算教师评价得分
1024
三、 设置教师达标分数
1029
第三节 自动排课功能演示
1034
一、 自定义排课范围勾选
1034
二、 教学计划与课程库勾选
1040
三、 自动排课规则设置与操作
1045
第四节 证书管理功能演示
1048
一、 证书模板可视化配置
1048
二、 文字样式设置演示
1054
三、 实时查看证书效果
1060
四、 在线预览学员电子证书
1064
第五节 评估管理功能演示
1071
一、 评估模板制定展示
1071
二、 评估项分值权重设置
1075
三、 评估模板显示控制
1081
四、 切换查看评估页面样式
1087
五、 模拟填写评估模板
1094
第六节 大教室排座功能演示
1098
一、 框选划分班级区域
1098
二、 排座相关功能演示
1104
三、 座位区域移动功能
1108
四、 座位显示设置演示
1114
五、 座位表导出功能展示
1118
第七节 可视化服务演示
1124
一、 可视化大屏配置切换
1124
二、 大屏展示组件拖拽
1128
三、 组件点击事件配置
1135
四、 多种数据来源设置
1141
五、 现场配置查看图表
1147
六、 大屏配置快捷键操作
1153
七、 字体图表样式设置
1158
第八节 智能化服务演示
1163
一、 自动建班功能展示
1163
二、 自动排课功能演示
1167
三、 三带来分析报告生成
1171
四、 学员量化考核分析
1177
第十一章 售后服务方案
1181
第一节 售后服务承诺
1181
一、 系统维护服务承诺
1181
二、 功能升级服务承诺
1183
三、 技术支持服务承诺
1187
第二节 售后服务体系
1190
一、 售后组织架构建设
1190
二、 专职售后团队设立
1194
三、 服务流程标准化机制
1197
第三节 试运行阶段服务
1199
一、 系统调试驻场支持
1199
二、 问题排查与优化服务
1203
三、 用户培训与操作指导
1206
第四节 质保期内服务
1209
一、 系统故障响应机制
1209
二、 7×24小时技术支持热线
1212
三、 定期巡检与系统健康检查
1214
第五节 质保期外服务
1219
一、 年度服务协议方案
1219
二、 按次服务机制说明
1224
三、 系统升级与扩展服务
1226
第十二章 应急服务方案
1230
第一节 组织机构科学
1230
一、 应急指挥中心设立
1230
二、 技术保障组配备
1232
三、 协调联络组组建
1234
四、 后勤支持组安排
1238
第二节 工作职责明确
1240
一、 技术保障组职责
1240
二、 协调联络组职责
1243
三、 后勤支持组职责
1246
第三节 应急预案合理
1250
一、 系统宕机应急预案
1250
二、 数据异常应急预案
1252
三、 网络中断应急预案
1255
四、 硬件故障应急预案
1258
五、 安全攻击应急预案
1260
第四节 预警机制全面
1264
一、 系统日志预警
1264
二、 性能监控预警
1268
三、 安全审计预警
1270
第五节 应急演练计划
1272
一、 系统崩溃模拟演练
1272
二、 数据丢失模拟演练
1274
三、 网络攻击模拟演练
1277
第六节 应急响应时效
1279
一、 7×24小时响应服务
1279
二、 30分钟内响应机制
1281
三、 2小时远程支持保障
1283
四、 4小时现场服务安排
1285
第十三章 培训服务方案
1288
第一节 培训进度安排
1288
一、 制定详细培训时间表
1288
二、 分阶段安排培训内容
1290
三、 匹配培训与项目进度
1291
四、 按用户角色设定周期
1292
五、 提供培训调整机制
1295
第二节 培训方式
1296
一、 采用混合式培训法
1296
二、 线下集中授课实操
1298
三、 线上提供学习资料
1299
四、 设立远程直播课程
1300
五、 建立培训答疑群组
1302
第三节 培训大纲及内容
1304
一、 系统功能介绍培训
1304
二、 业务流程操作培训
1306
三、 常见问题处理培训
1309
四、 校领导重点功能培训
1312
五、 教职工系统操作培训
1315
六、 学员移动端功能培训
1318
七、 系统高级功能培训
1320
第四节 培训对象与组织
1323
一、 明确四类培训对象
1323
二、 分别组织专场培训
1324
三、 设置培训负责人
1325
四、 建立培训签到机制
1326
五、 收集反馈与满意度
1328
第五节 培训效果评估
1329
一、 每期培训随堂测试
1329
二、 设置满意度调查问卷
1331
三、 根据结果优化内容
1333
四、 提供培训结业证书
1337
五、 关键岗位复训强化
1338
项目需求
需求分析方法
问卷调研方法
设计问卷内容
明确问题类型
1)设计选择题,精心设置多种选项供用户选择,旨在快速了解用户对一些常见问题的看法和态度。选择题具有标准化、易统计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数据,为后续的分析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选项的设计要具有合理性和全面性,涵盖各种可能的情况,以确保能够准确反映用户的真实想法。
2)设置开放式问题,给予用户充分的自由表达空间,让用户能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开放式问题可以深入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和个性化想法,获取更丰富、更深入的信息。然而,开放式问题的回答需要进行细致的整理和分析,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控制问卷长度
1)确保问卷长度适中,避免过长导致用户疲劳和不耐烦,从而影响问卷的回收率和质量。过长的问卷会让用户感到厌烦,可能会导致用户随意填写或放弃填写,从而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因此,在设计问卷时,要合理控制问题的数量和难度,突出重点问题,避免无关问题的干扰。
2)合理安排问题的顺序和数量,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让用户能够轻松地完成问卷。同时,要根据问题的重要性和相关性进行排序,确保重点问题能够得到用户的充分关注。此外,还可以采用分页的方式,将问卷分成若干个部分,让用户在填写过程中感到轻松和舒适。
选择调研对象
考虑角色多样性
1)充分考虑校领导、教职工、班主任、学员等不同角色的需求和特点,设计针对性的问卷内容。不同角色在党校的教学、管理、学习等方面具有不同的职责和关注点,因此需要根据他们的角色特点设计不同的问题,以确保能够获取到准确、有用的信息。例如,对于校领导,可以重点询问他们对党校发展战略、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看法;对于教职工,可以询问他们在教学工作中的困难和需求;对于班主任,可以询问他们在班级管理中的经验和问题;对于学员,可以询问他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评价和建议。
角色多样性
2)确保不同角色的调研对象都能在问卷中找到与自己相关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回答的准确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在问卷开头对调研的目的和对象进行说明,让调研对象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和参与的意义。同时,在问卷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确保不同角色的调研对象都有足够的代表性。
角色
关注点
问题示例
校领导
党校发展战略、教学质量
您对党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什么看法?
教职工
教学工作困难、需求
您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班主任
班级管理经验、问题
您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学员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
您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什么建议?
确保样本代表性
1)通过合理的抽样方法,确保调研样本能够代表整个党校的用户群体。抽样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调研的目的、对象和范围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在本项目中,可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校领导、教职工、班主任、学员等不同角色进行分层,然后在每个层次中进行随机抽样,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2)考虑不同部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等因素,使样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同部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用户在党校的学习和工作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因此需要在抽样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保样本能够涵盖各个方面的用户。例如,可以在每个部门、每个年级、每个专业中抽取一定数量的用户作为样本,以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因素
具体内容
抽样方式
部门
教学部门、行政部门等
在每个部门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用户
年级
一年级、二年级等
在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用户
专业
哲学、经济学等
在每个专业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用户
实施调研过程
保证问卷发放
1)确保问卷能够准确地发送到每个调研对象手中,避免遗漏和错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多种发放方式,如线上发放、线下发放等。线上发放可以通过电子邮件、问卷星等平台进行,线下发放可以通过纸质问卷、现场发放等方式进行。在发放过程中,要对调研对象的信息进行准确记录,确保问卷能够准确送达。
问卷发放
实施调研过程
2)对问卷发放的情况进行记录和跟踪,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建立问卷发放台账,记录问卷的发放时间、发放对象、发放方式等信息,以便于对发放情况进行跟踪和管理。同时,要及时与调研对象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是否收到问卷、是否有疑问等情况,及时解决问题,确保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及时跟进回收
1)在问卷回收期间,定期检查回收情况,及时提醒未回复的调研对象。可以制定问卷回收计划,明确回收时间节点,定期对回收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对于未回复的调研对象,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提醒,提高问卷的回收率。
2)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及时的整理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在整理问卷时,要对问卷的完整性、准确性进行检查,对于不完整、不准确的问卷要及时进行补充和修正。在分析问卷时,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规律,为后续的决策提供依据。
现场访谈方法
访谈对象确定
明确核心用户群体
1)明确乌兰察布市党校系统的主要用户群体,包括校领导、教职工、班主任、学员等,将其作为重点访谈对象。校领导对系统整体规划有宏观把控,教职工熟悉教学教务流程,班主任负责学员管理与日常事务,学员是系统的直接使用者,他们的反馈对系统优化至关重要。
教职工
学员
2)针对不同系统模块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如教务管理系统、班主任管理系统等的管理人员,以获取专业的业务需求和使用反馈。这些负责人对各自系统的业务逻辑和操作流程非常熟悉,能准确指出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3)考虑与党校系统相关的其他人员,如后勤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等,他们在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中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后勤人员了解系统在实际使用中的配套需求,技术支持人员能反馈系统的技术问题和优化建议。
4)关注可能受到系统影响的外部人员,如合作培训机构、供应商等,了解他们与党校系统的交互需求和期望。合作培训机构可能对教学资源共享有需求,供应商则关注系统的采购和维护需求。
5)对于系统集成涉及的相关方,如车辆道闸系统、电子班牌系统等的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以确保集成的顺利进行。他们能提供系统集成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实际问题,有助于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
考虑不同角色需求
1)根据不同角色在校内的职责和使用场景,确定访谈的重点内容。对于校领导,侧重于了解对系统整体规划、决策支持等方面的需求。校领导需要系统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以支持他们做出科学的决策。
2)针对教职工,关注教学教务、协同办公等功能的使用体验和改进建议。教职工在教学过程中对系统的易用性、功能性有较高要求,他们的反馈能帮助优化教学管理流程。
3)对于班主任,着重了解学前管理、学员管理等工作中的实际需求和痛点。班主任在学员管理方面面临诸多挑战,系统应提供相应的功能来提高管理效率。
4)学员方面,了解在线学习、培训生活服务等功能的满意度和期望。学员是系统的最终使用者,他们的需求直接影响系统的用户体验和使用效果。
5)考虑到不同角色的操作频率和权限差异,设计个性化的访谈问题,以获取准确的需求信息。不同角色对系统的使用方式和关注点不同,个性化问题能更精准地了解他们的需求。
访谈问题设计
访谈问题设计
围绕核心业务流程
1)围绕党校的教学、管理、服务等核心业务流程设计问题,了解现有系统在这些流程中的支持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教学流程涉及课程安排、教学资料管理等,管理流程包括学员信息管理、考勤管理等,服务流程涵盖后勤保障、在线服务等。
2)针对教务管理系统的班次管理、教学管理等功能,询问用户在操作过程中的难点和改进建议。班次管理涉及班级创建、学员分配等,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制定、成绩管理等,了解这些功能的使用情况有助于优化系统。
3)对于班主任管理系统的学前管理、学员管理等模块,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和期望。学前管理包括学员入学准备、班级组建等,学员管理涉及日常考勤、学习跟踪等,系统应满足这些实际工作的需求。
4)关注智慧门户的不同角色门户功能,如校领导门户的待办事项、教职工门户的教学教务服务等,询问使用体验和优化方向。不同角色门户的功能设计应符合其职责和使用习惯,以提高工作效率。
5)考虑系统集成的需求,询问与车辆道闸系统、电子班牌系统等集成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系统集成能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了解集成过程中的问题有助于解决系统间的兼容性问题。
结合系统现状与目标
1)结合党校现有系统的功能覆盖情况、数据交互能力等现状,设计问题以了解用户对系统改进的期望。现有系统的功能可能存在不足,数据交互可能存在障碍,了解用户期望有助于确定系统改进的方向。
2)针对当前系统存在的多班排课冲突、证书模板配置等问题,询问用户的解决方案和需求。多班排课冲突会影响教学秩序,证书模板配置不合理会影响证书的规范性,解决这些问题能提高系统的实用性。
3)考虑系统建设的目标,如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询问用户对系统智能化功能的期望和需求。智能化功能能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了解用户期望有助于推动系统的智能化升级。
4)关注系统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询问用户对界面设计、操作流程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良好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能提高用户的使用满意度,界面设计和操作流程应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5)结合系统的扩展性和兼容性要求,询问用户对系统未来发展的期望和需求。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以适应未来业务的发展和变化。
访谈实施与记录
合理安排访谈时间与地点
1)根据访谈对象的工作安排,合理安排访谈时间,避免影响其正常工作。选择访谈对象工作相对空闲的时间段进行访谈,能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访谈。
访谈实施与记录
2)选择安静、舒适的访谈地点,确保访谈过程不受干扰。安静的环境能让访谈对象放松心情,畅所欲言,提高访谈的质量。
3)对于不方便面对面访谈的对象,可以采用远程访谈的方式,如视频会议等。远程访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与不同地点的访谈对象进行沟通。
4)提前与访谈对象沟通访谈的大致时间和内容,让其做好准备。提前沟通能让访谈对象了解访谈的目的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和准备。
5)在访谈过程中,尊重访谈对象的时间,控制好访谈节奏,确保高效完成访谈。合理控制访谈时间,避免冗长和拖沓,提高访谈的效率。
准确记录访谈内容
1)在访谈过程中,使用录音设备或记录人员准确记录访谈内容,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录音设备能完整记录访谈过程,记录人员能及时整理和总结访谈内容,保证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2)对于重要的观点和建议,进行重点标注,以便后续分析。重要的观点和建议是访谈的核心内容,重点标注能方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3)记录访谈对象的表情、语气等非语言信息,辅助理解其真实想法。非语言信息能反映访谈对象的情绪和态度,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4)访谈结束后,及时对记录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整理和总结能避免信息的遗漏和错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5)将访谈记录与访谈问题进行对应,便于后续的需求分析和整理。对应访谈记录和访谈问题能更清晰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反馈,为系统改进提供依据。
系统原型确认
教务系统原型确认
功能模块确认
1)对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核心功能模块进行全面且详细的确认工作,如班次管理、教学管理、课表管理以及作业管理等。深入调研党校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确保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际教学管理工作紧密贴合,能够切实满足党校日常教学管理的各项业务需求。
2)仔细检查各功能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数据流转情况。通过模拟实际业务流程,验证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是否顺畅,避免出现功能冲突或数据不一致的问题。确保数据在不同模块之间的传递准确无误,保障教务管理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
用户界面确认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界面设计审核
审核教务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涵盖界面布局、操作流程、信息展示等方面。确保界面设计简洁明了,操作流程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方便党校教职工快速上手使用。
界面细节确认
对界面的色彩搭配、字体大小、图标设计等细节进行确认。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使界面视觉效果舒适;确定合适的字体大小,保证信息清晰可读;设计简洁易懂的图标,提高界面的美观度和可读性。
班主任系统原型确认
业务流程确认
确认方面
确认内容
流程合理性与高效性
梳理班主任管理系统中的业务流程,包括学前管理、学员管理、日常管理等。评估流程是否合理、高效,是否能够满足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实际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操作指引与反馈机制
检查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否有明确的操作指引和反馈机制。确保班主任在执行每个环节时都能清楚知道如何操作,并且能够及时获得操作结果的反馈,保证流程的顺畅执行。
数据交互确认
1)确认班主任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如教务管理系统、学员管理系统等)之间的数据交互方式和接口规范。通过详细的技术文档和接口测试,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能够准确、稳定地传输和共享,避免出现数据丢失或不一致的情况。
2)对数据交互的稳定性和及时性进行全面测试。模拟各种实际业务场景,检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会出现丢失或延迟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保证数据交互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移动校园平台原型确认
移动端适配确认
测试项目
测试内容
设备适配测试
对移动校园平台在不同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等)上的适配情况进行全面测试。确保平台在各种设备的不同屏幕尺寸、分辨率和操作系统版本下都能够正常显示和使用,为用户提供一致的使用体验。
界面性能优化
检查移动端界面的响应速度和操作流畅性。通过优化代码、压缩资源等方式,减少界面加载时间,提高交互效果,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卡顿或延迟的现象。
功能完整性确认
1)确认移动校园平台是否实现了教职工与学员移动端办公的核心功能,如待办事项处理、信息查询、在线学习等。对每个核心功能进行详细的测试,确保功能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满足用户在移动办公和学习方面的需求。
移动校园平台原型确认
2)对平台的功能进行全面测试,包括功能的正确性、稳定性和兼容性。通过模拟各种实际使用场景,检查是否存在功能缺陷或漏洞。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和优化,保证平台的质量和可靠性。
业务流程梳理
教务管理流程梳理
班次管理流程细化
班次管理流程表格
流程环节
操作步骤
责任人员
审核要求
班次创建
填写班次基本信息、教学计划等,提交系统
教务人员
审核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
班次修改
提出修改申请,说明修改原因和内容,提交审核
教务人员
审核修改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班次删除
确认删除原因和影响,提交审核
教务人员
审核删除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班级公告发布
撰写公告内容,选择发布范围,提交审核
教务人员
审核公告内容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学员信息录入
收集学员信息,录入系统,进行初步审核
教务人员
审核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学员信息更新
提出更新申请,提供更新依据,提交审核
教务人员
审核更新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考勤管理
设置考勤规则,进行考勤记录,生成考勤报表
教务人员
审核考勤记录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请假管理
学员提交请假申请,班主任审批,教务人员备案
学员、班主任、教务人员
审核请假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纪律承诺与三带来
学员提交承诺和三带来内容,班主任审核,教务人员备案
学员、班主任、教务人员
审核内容的合规性和质量
接送站管理
安排接送站车辆和人员,记录接送情况,进行费用结算
教务人员
审核接送安排的合理性和费用的准确性
教学管理流程优化
1)对教学计划模板的创建、审核、发布流程进行梳理,确保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员和时间节点,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建立教学计划模板的更新机制,根据教学需求和反馈及时进行调整。
2)规范教学资料上传、下载与共享的操作流程,保证教学资料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要求教学资料上传需经过审核,确保资料的质量和版权合规。同时,建立资料分类和检索机制,方便教师和学员查找和使用。
3)优化上课教室维护、大教室排座的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合理安排教室使用和排座方式,减少教室闲置和资源浪费。同时,建立教室使用的预约和管理系统,提高教室使用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4)明确学员信息查询、成绩管理、课表管理等功能的操作步骤与权限,保障学员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不同角色人员只能在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避免信息泄露和滥用。同时,建立信息查询和管理的反馈机制,及时解决学员和教师的问题。
5)建立教学管理流程的反馈机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通过定期收集教师和学员的反馈意见,对教学管理流程进行评估和优化。同时,建立问题处理的跟踪和反馈机制,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6)整合教学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实现信息的无缝对接。通过开发集成化的教学管理系统,将教学计划、教学资料、学员信息、成绩管理等环节进行整合,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协同工作。
班主任管理流程梳理
学前管理流程规范
1)确定学前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与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制定详细的学前准备工作计划,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和责任人。同时,建立工作进度跟踪和反馈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规范学员信息收集、整理与审核的流程,保证学员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求学员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并进行严格的审核。同时,建立学员信息数据库,方便管理和查询。
3)明确班级规章制度制定、发布与传达的流程,确保学员了解和遵守班级规定。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要充分征求学员和教师的意见,确保制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向学员传达规章制度,确保学员知晓和遵守。
4)建立学前管理流程的监督机制,确保工作按时完成。设置监督岗位和监督指标,对学前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对工作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人员进行处罚。
5)优化学前管理流程的沟通渠道,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如班级微信群、电子邮件、公告栏等,及时向学员和教师传达信息。同时,加强沟通技巧培训,提高沟通效果。
6)整合学前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实现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开发集成化的学前管理系统,将学员信息收集、班级规章制度制定、学前准备工作等环节进行整合,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协同工作。
学员管理流程完善
1)规范学员日常考勤、请假、奖惩等管理流程,确保学员遵守学校纪律。制定详细的考勤、请假和奖惩制度,明确操作流程和标准。同时,建立考勤和奖惩记录系统,方便管理和查询。
2)明确学员学习情况跟踪、反馈与辅导的流程,帮助学员提高学习成绩。建立学员学习档案,记录学员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定期组织学习情况分析和反馈会议,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辅导。
3)建立学员心理健康关怀、问题处理的流程,关注学员的身心健康。设置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为学员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同时,建立学员问题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学员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优化学员管理流程的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开发学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学员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和查询。同时,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学员提供便捷的服务和沟通渠道。
5)整合学员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实现对学员的全面管理。通过将学员考勤、学习情况、心理健康等环节进行整合,实现对学员的全方位管理和服务。
6)建立学员管理流程的评估机制,不断改进管理工作。定期对学员管理流程进行评估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同时,收集学员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和服务质量。
系统集成流程梳理
与外部系统集成流程
1)确定与车辆道闸系统、电子班牌系统、自助报到机等外部系统的集成接口与数据交互方式,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和共享。与各外部系统供应商进行沟通和协商,明确接口标准和数据格式。同时,建立数据交互的测试机制,确保集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规范外部系统数据接入、处理与更新的流程,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及时性。制定数据接入和处理的规则和流程,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过滤。同时,建立数据更新的同步机制,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一致性。
3)建立外部系统集成流程的测试机制,确保集成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在集成前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同时,建立测试报告和问题反馈机制,及时解决测试中发现的问题。
4)优化外部系统集成流程的沟通协调机制,提高集成效率。建立专门的集成项目团队,负责与各外部系统供应商进行沟通和协调。同时,制定沟通计划和协调机制,确保各方信息畅通和工作协同。
5)明确外部系统集成流程的责任分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制定详细的责任分工表,明确各参与方的职责和任务。同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工作不力的人员进行处罚。
6)建立外部系统集成流程的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应急预案,包括故障处理流程、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案等。同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内部系统集成流程
内部系统集成流程表格
流程环节
操作步骤
责任人员
监控指标
安全策略
接口梳理
分析各系统的数据结构和业务流程,确定集成接口
系统集成人员
接口数量、接口类型、接口稳定性
数据加密、访问控制
数据交互
制定数据交互标准和规范,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工作
系统集成人员
数据传输速率、数据准确性、数据一致性
身份认证、数据备份
配置管理
建立配置管理数据库,对系统配置信息进行集中管理
系统管理员
配置变更次数、配置变更成功率
配置变更审批、配置备份
监控机制
设置监控指标和报警机制,对集成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系统运维人员
系统响应时间、系统吞吐量、系统错误率
安全审计、日志记录
安全策略
制定安全策略,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
安全管理员
安全漏洞数量、安全事件发生率
安全培训、应急演练
现状分析
教务管理系统现状
功能覆盖情况
现有功能完整性
经调研党校现有教务管理系统的班次管理、教学管理、课表管理、作业管理等功能模块,发现部分功能模块覆盖存在不足。如班次管理里的接送站功能,尚未完全实现信息化管理,仍需较多人工操作,效率较低且易出错;教学管理中的教学资料管理,资料分类不够清晰,检索不便,教师和学员查找资料耗时较长。
课表管理方面,多班排课冲突问题突出,影响教学安排的效率与合理性,导致部分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作业管理中,作业提交和批改流程不够顺畅,教师批改作业和学员获取反馈不及时,影响使用体验。
功能拓展需求
伴随党校业务持续发展,教务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不断增加。需增加课外授课管理功能,涵盖授课教师管理、授课内容审核等,以规范课外教学活动。成绩管理方面,需增添更多统计分析功能,如成绩排名、成绩分布等,为教学评估和学员评价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还需强化教学计划的动态调整功能,以适应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变化。对于教务综合统计功能,需进一步拓展统计维度和指标,提供更深入、全面的数据分析,辅助教学决策。
数据交互能力
系统内部数据交互
调研显示,党校现有教务管理系统内部各功能模块间的数据交互存在问题。如班次管理中的学员信息与教学管理中的学员成绩信息无法实时同步,导致数据不一致,影响教学评估和学员管理。
课表管理与教学资料管理的数据关联不紧密,教师获取教学资料需手动查找,降低教学效率。作业管理与成绩管理的数据传递可能存在延迟或不准确问题,影响成绩统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模块关联
存在问题
班次管理-教学管理
学员信息与成绩信息无法实时同步
课表管理-教学资料管理
数据关联不紧密,获取资料需手动查找
作业管理-成绩管理
数据传递延迟或不准确
与外部系统数据交互
在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互上,党校教务管理系统存在较大不足。与车辆道闸系统集成不完善,学员入校时车牌信息无法自动推送到停车管理系统,降低停车管理效率。
与电子班牌系统集成不佳,教学安排、通知公告等信息无法及时推送,影响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与自助报到机集成不足,无法高效完成学员报到流程。
用户使用反馈
用户满意度调查
通过对校领导、教职工、班主任、学员等不同用户群体的满意度调查,发现用户对现有教务管理系统满意度较低。校领导认为系统提供的决策支持信息不够全面、准确,难以实时掌握校务运行态势。
教职工反映系统操作复杂,功能不够便捷,影响工作效率。班主任表示在学员管理和日常事务处理方面,系统功能不完善,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学员对系统的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提出改进要求,认为可视化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不足。
常见问题反馈
收集用户反馈的常见问题,多班排课冲突、证书模板配置困难、评估流程复杂、大教室排座效率低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教学管理正常开展,降低用户使用体验。
此外,用户还反映系统响应速度慢,尤其是数据查询和处理时,等待时间长。系统的帮助文档和操作指南不完善,用户遇到问题时难以获得有效帮助。
班主任管理系统
系统功能覆盖情况
现有功能完整性
对党校现有的班主任管理系统进行全面调研,深入分析其在学前管理、学员管理、日常管理、座位安排、作业管理、评价管理等核心功能方面的覆盖程度。详细检查每个功能模块是否都有对应的系统支持,以及这些功能能否满足班主任日常工作的基本需求。同时,查看系统是否能提供全面的学员信息管理功能,涵盖学员基本信息、学习进度、考勤情况等。评估系统在日常管理方面的功能,如班级通知发布、活动安排等是否便捷高效。以下是对现有功能完整性的具体评估:
功能模块
覆盖情况
满足需求程度
学前管理
有相应系统支持
基本满足
学员管理
有相应系统支持
基本满足
日常管理
有相应系统支持
基本满足
座位安排
有相应系统支持
基本满足
作业管理
有相应系统支持
基本满足
评价管理
有相应系统支持
基本满足
功能模块关联性
深入研究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联性和数据交互能力,判断系统是否能够实现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以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具体检查在学员管理模块中更新学员信息后,是否能够自动同步到作业管理和评价管理模块中。评估系统在处理复杂业务流程时,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协作是否顺畅。以下是对功能模块关联性的具体分析:
1)若学员管理模块更新学员信息,作业管理模块应自动获取新信息,确保作业分配准确。
2)评价管理模块也应同步更新学员信息,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3)在处理复杂业务流程时,如学员请假流程,各功能模块应协同工作,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
4)系统应具备数据共享机制,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和不一致性。
5)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应稳定可靠,确保数据交互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6)通过数据交互,提高班主任对学员的管理效率,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
7)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8)在系统升级或功能扩展时,应保证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联性不受影响。
数据交互能力
内部数据流通
详细分析系统内部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数据流通情况,确保数据能够准确、及时地在不同模块之间传递。重点检查学员考勤数据是否能够自动同步到学员管理和评价管理模块中,以便班主任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状态。评估系统在处理大量数据时,数据流通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以下是对内部数据流通的具体评估:
数据类型
流通模块
流通情况
稳定性
准确性
学员考勤数据
考勤管理-学员管理-评价管理
可自动同步
高
高
学员作业数据
作业管理-学员管理-评价管理
可自动同步
高
高
学员成绩数据
成绩管理-学员管理-评价管理
可自动同步
高
高
外部系统对接
全面考察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如教务管理系统、学员管理系统等)的对接能力,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详细检查系统是否能够与教务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对接,获取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等信息。评估系统在与外部系统对接时,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兼容性。以下是对外部系统对接的具体分析:
1)与教务管理系统对接,获取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为班主任提供更全面的教学信息。
2)与学员管理系统对接,实现学员信息的共享,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
3)数据传输应采用安全可靠的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功能实用性
4)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与不同类型的外部系统进行对接。
5)在对接过程中,应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数据丢失或错误。
6)建立数据传输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7)定期对外部系统对接进行测试和评估,确保对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8)根据业务需求,不断优化外部系统对接的功能和性能。
用户使用反馈
操作便捷性反馈
广泛收集班主任对系统操作便捷性的反馈意见,深入了解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详细询问班主任在进行座位安排、作业管理等操作时,系统的操作流程是否简单易懂。评估系统的界面设计是否友好,是否符合班主任的使用习惯。以下是对操作便捷性反馈的具体分析:
1)部分班主任反映座位安排操作繁琐,希望简化流程。
2)作业管理的操作界面不够直观,建议优化布局。
3)系统的提示信息不够明确,容易导致操作失误。
4)操作流程中存在一些不必要的步骤,影响工作效率。
5)界面设计应更加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功能。
6)增加操作指南和帮助文档,方便班主任快速上手。
7)根据班主任的使用习惯,调整操作流程和界面布局。
8)定期收集用户反馈,不断改进系统的操作便捷性。
功能实用性反馈
积极了解班主任对系统各功能模块实用性的评价,准确判断系统是否能够真正满足他们的工作需求。详细询问班主任在使用评价管理功能时,是否能够准确地对学员进行评价。评估系统的功能是否能够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以下是对功能实用性反馈的具体评估:
功能模块
实用性评价
对工作的帮助
学前管理
实用
提高工作效率
学员管理
实用
方便学员信息管理
日常管理
实用
便于班级事务处理
座位安排
部分实用
有一定帮助
作业管理
实用
提高作业管理效率
评价管理
基本实用
辅助学员评价
学员管理系统现状
系统功能覆盖情况
现有功能模块
经对党校现有学员管理系统调研可知,目前已具备多个基础功能模块。学员信息管理模块可全面实现学员基本信息的录入、修改与查询,确保学员信息的准确与及时更新。学习跟踪模块能够详细记录学员的学习进度、课程完成情况等,为学员的学习效果评估提供依据。师生互动模块搭建了教师与学员之间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学相长。后勤服务评价模块让学员可对党校的后勤服务进行反馈,有助于提升后勤服务质量。这些功能模块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党校学员管理的基本需求,为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支持。
师生互动模块
功能覆盖短板
现有系统在功能覆盖方面存在一定短板。在学员个性化服务上,未能依据学员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推荐,难以满足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于学员的职业发展规划支持不足,缺乏相关的课程推荐和职业指导功能,不利于学员的长远发展。在学员活动组织与参与方面,系统功能较为薄弱,未能实现活动的在线报名、签到、评价等全流程管理,降低了活动组织的效率和参与度。
数据交互能力评估
内部数据交互
在内部数据交互方面,学员管理系统与教务管理系统、班主任管理系统之间存在问题。数据更新不及时,导致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不一致,例如学员的考勤信息在教务管理系统更新后,未能及时同步到学员管理系统,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使用效率。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部分数据无法在不同系统之间实现共享,使得各系统独立运行,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操作负担,降低了工作效率。
外部数据对接
在外部数据对接方面,系统与其他相关机构或平台的数据对接能力较弱。未能与就业信息平台、培训资源平台等进行有效的数据对接,限制了学员获取更多的学习和就业资源,不利于学员的全面发展。数据接口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对接的难度较大,增加了系统集成的成本和风险,阻碍了系统的进一步拓展和优化。
用户使用反馈分析
操作便捷性反...
乌兰察布市党校系统创新提升行动数字党校智慧党校项目二次投标方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