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运维服务项目
第一章 技术条款响应情况
7
第一节 健康检查服务实施方案
7
一、 网络设备季度检查
7
二、 外网设备周检机制
18
三、 网络培训课程实施
26
四、 重大项目上线巡检
33
五、 问题诊断解决方案
43
六、 技术文档归档管理
51
第二节 运维管理服务体系
60
一、 网络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60
二、 IT服务流程标准化
76
三、 IP地址精细化管理
93
四、 知识库建设维护
99
第三节 内外网管理机制
114
一、 内网季度核查
114
二、 外网周常维护
122
三、 技术文档体系
130
四、 管理权限控制
154
第四节 网络培训课程规划
163
一、 网络架构培训
163
二、 设备维护实训
169
三、 安全策略培训
176
四、 运行分析课程
193
第五节 系统巡检与故障预防
208
一、 上线前专项检查
208
二、 备份有效性验证
221
三、 性能基准建立
224
四、 风险预警机制
236
第六节 设备档案管理规范
254
一、 资产信息登记
254
二、 配置变更管理
264
三、 关联关系图谱
268
四、 电子档案系统
281
第二章 网络综合布线及网络日常维护响应
300
第一节 驻场人员配置方案
300
一、 驻场人员数量及学历要求
300
二、 驻场人员调配管理
311
三、 驻场人员培训计划
324
四、 驻场人员考核制度
336
五、 驻场人员保密管理
354
六、 驻场人员应急准备
370
第二节 维护服务范围说明
377
一、 网络设备维护范围
377
二、 综合布线服务内容
397
三、 监控设备维护
406
四、 办公设备网络维护
428
第三节 故障响应时效保障
446
一、 快速响应机制
446
二、 全天候值班制度
463
三、 故障分级处理
472
四、 响应过程记录
479
第四节 人员管理制度细则
486
一、 岗位职责明确
486
二、 工作流程标准化
503
三、 考勤管理制度
507
四、 月度考核体系
528
五、 保密协议执行
536
六、 培训管理体系
547
第五节 综合布线执行标准
557
一、 六类网络信息点实施
557
二、 超额布线计费方案
575
三、 施工材料管理
580
四、 布线施工规范
601
五、 季度维护计划
610
六、 施工进度管控
623
第三章 网络运维管理部分响应
640
第一节 运维团队组建方案
640
一、 驻场网络运维工程师配置
640
二、 网络维护人员配置
648
三、 人员培训方案
658
四、 岗位职责划分
669
第二节 运维对象管理范围
678
一、 核心网络设备清单
678
二、 无线网络设备管理
689
三、 终端设备维护范围
700
第三节 配件更换管理流程
714
一、 故障检测申报流程
714
二、 备用设备管理规范
727
三、 紧急更换特殊流程
745
四、 耗材采购管理
756
五、 维修登记制度
766
六、 设备验收标准
778
七、 供应商管理
784
八、 配件更换档案
793
第四节 设备健康检查机制
799
一、 内网设备巡检
799
二、 外网设备监控
817
三、 网络培训体系
825
四、 重大项目预检
830
五、 性能分析机制
845
六、 检查报告制度
854
第五节 网络档案管理规范
868
一、 设备基础档案
868
二、 配置管理档案
874
三、 运维过程文档
878
四、 IP地址管理
883
第六节 运维人员工作要求
888
一、 应急响应标准
888
二、 值班协同制度
897
三、 人员行为规范
909
四、 设备保养计划
914
五、 考核管理制度
928
六、 数据安全管理
936
七、 工作流程规范
946
八、 人员变更管理
961
第四章 应急预案及服务工具设施和材料响应
970
第一节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970
一、 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理
970
二、 核心设备故障处置
984
三、 主干链路中断恢复
1001
四、 无线覆盖异常处理
1019
五、 应急演练实施计划
1029
第二节 应急技术支持体系
1038
一、 724小时响应机制
1038
二、 高级网络认证团队
1051
三、 诊断工具配备
1062
四、 恢复环境搭建
1071
第三节 应急设备储备清单
1081
一、 核心交换设备
1081
二、 无线接入设备
1088
三、 光纤传输组件
1096
四、 电源保障系统
1109
第四节 专业服务工具配置
1129
一、 网络测试仪器
1129
二、 故障维修工具
1140
三、 移动工作终端
1150
四、 工具管理制度
1170
第五节 施工材料管理方案
1178
一、 综合布线材料
1178
二、 桥架管路系统
1194
三、 安全防护装备
1203
四、 材料质量管控
1218
五、 耗材补充机制
1235
技术条款响应情况
健康检查服务实施方案
网络设备季度检查
核心交换机配置核查
配置信息审查
IP地址准确性核查
为确保核心交换机IP地址的唯一性和准确性,将严格核对其与医院IP地址分配记录是否一致。检查IP地址使用情况,避免出现冲突或浪费现象,若有则及时调整优化。同时,验证IP地址分配是否符合医院网络安全策略,例如对不同部门和业务分配不同IP段。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标准
IP地址一致性
核对核心交换机IP地址与医院分配记录
完全一致
IP地址使用情况
检查是否存在冲突或浪费
无冲突、无浪费
IP地址分配策略
验证是否按部门和业务分配不同IP段
符合医院安全策略
VLAN合理性评估
评估VLAN划分需与医院组织结构和业务需求相匹配,以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检查VLAN间通信是否正常,有无访问控制问题,如有则及时调整优化。同时,验证VLAN配置是否符合医院网络安全策略,如为不同VLAN设置不同访问权限。
合理的VLAN划分能够有效隔离网络流量,减少广播域,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对VLAN的评估和优化,可以更好地满足医院各部门的业务需求,提升网络的整体性能。
在评估过程中,将综合考虑医院的业务流程、数据安全等因素,确保VLAN的配置既满足当前需求,又具有一定的扩展性。
ACL策略有效性检查
检查ACL策略配置是否正确,能否有效过滤非法流量,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验证ACL策略生效情况,确保对所有流量进行有效过滤和控制,若有不足则及时调整优化。评估ACL策略复杂度和性能影响,清理不必要的规则或策略。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标准
ACL策略配置
检查规则是否正确
准确无误
ACL策略生效情况
验证是否对所有流量有效过滤
完全过滤非法流量
ACL策略复杂度和性能影响
评估是否有不必要规则
无不必要规则
运行状态监测
性能指标分析
分析核心交换机的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端口流量等性能指标变化趋势,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性能瓶颈。依据性能指标变化,及时调整设备配置和参数,优化性能和稳定性。建立性能指标预警机制,当指标超过预设阈值时及时警报并处理。
性能指标
分析内容
处理方式
CPU使用率
观察变化趋势,判断是否过高
调整配置或增加资源
内存使用率
检查是否存在内存不足情况
优化内存分配
端口流量
分析流量是否异常
调整端口带宽或优化网络拓扑
日志记录审查
审查核心交换机日志记录,查找异常事件或错误信息,如设备故障、网络攻击等。对异常事件和错误信息分析处理,找出根源并解决。建立日志记录存档和查询机制,方便后续审计和排查工作。
通过对日志的深入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和系统故障,为网络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同时,完善的日志存档和查询机制有助于在出现问题时快速定位和解决,提高故障处理效率。
备份策略验证
验证核心交换机备份策略有效性,确保能及时备份设备数据和配置。检查备份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保证在设备故障或数据丢失时可及时恢复。定期进行备份数据恢复测试,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有效的备份策略是保障网络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能够在关键时刻快速恢复数据,减少损失。
通过定期的恢复测试,可以验证备份数据的可用性,确保在实际需要时能够正常使用。
安全策略检查
ACL配置检查
检查ACL规则是否正确配置,能否有效过滤非法流量,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验证ACL生效情况,确保对所有流量有效过滤和控制,若有问题及时调整优化。评估ACL复杂度和性能影响,清理不必要规则或策略。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标准
ACL规则配置
检查规则是否准确
符合安全要求
ACL生效情况
验证对所有流量的过滤效果
有效过滤非法流量
ACL复杂度和性能影响
评估是否存在不必要规则
无不必要规则
端口安全设置验证
验证端口安全设置有效性,防止MAC地址欺骗和端口扫描等攻击。检查端口安全配置是否正确,对端口MAC地址学习数量、最大连接数等进行限制。评估端口安全性能影响,避免对网络正常运行产生不必要影响,如有则及时调整优化。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标准
端口安全设置有效性
验证是否能防止攻击
有效防止攻击
端口安全配置正确性
检查对MAC地址和连接数的限制
符合安全策略
端口安全性能影响
评估对网络运行的影响
无不必要影响
加密策略评估
评估加密策略合理性,保障数据传输安全性和完整性。检查加密算法选择是否合适,符合医院安全要求和行业标准。验证加密密钥管理是否安全,能否及时更新和更换,保障加密有效性。
评估项目
评估内容
评估标准
加密策略合理性
评估是否保障数据安全
符合安全要求
加密算法选择
检查是否合适
符合行业标准
加密密钥管理
验证是否安全及可更新
安全可靠
汇聚交换机运行评估
配置参数审查
端口配置检查
检查汇聚交换机端口速率、双工模式、流量控制等配置是否与连接设备匹配。验证端口状态是否正常,有无故障或链路中断情况,及时处理排查。评估端口利用率,避免拥塞或带宽不足,如有则及时调整优化。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标准
端口配置匹配性
检查与连接设备的配置是否一致
完全匹配
端口状态
验证是否正常
无故障、无中断
端口利用率
评估是否存在拥塞或不足
合理利用
VLAN划分合理性评估
评估VLAN划分是否与医院组织结构和业务需求匹配,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检查VLAN间通信是否正常,有无访问控制问题,及时调整优化。验证VLAN配置是否符合医院网络安全策略,如设置不同访问权限。
合理的VLAN划分可以提高网络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性,减少网络故障的发生。
通过对VLAN的评估和优化,可以更好地满足医院的业务需求,提升网络的整体性能。
路由协议配置检查
检查路由协议配置是否正确,能否实现网络互联互通和路由选择。验证路由协议运行状态是否正常,有无路由环路或黑洞情况,及时处理排查。评估路由协议性能和稳定性,确保满足医院网络需求,如有不足则及时调整优化。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标准
路由协议配置正确性
检查配置是否准确
符合网络需求
路由协议运行状态
验证是否正常
无环路、无黑洞
路由协议性能和稳定性
评估是否满足需求
稳定可靠
性能指标监测
CPU和内存使用率分析
分析汇聚交换机CPU使用率和内存使用率变化趋势,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性能瓶颈。根据性能指标变化,及时调整设备配置和参数,优化性能和稳定性。建立性能指标预警机制,当指标超过预设阈值时及时警报并处理。
通过对CPU和内存使用率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性能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
合理的配置和参数调整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减少故障的发生。
端口流量和丢包率监测
监测汇聚交换机端口流量和丢包率,判断网络带宽使用情况和质量。分析端口流量变化趋势,有无异常或拥塞情况,及时调整优化。评估丢包率大小,对网络正常运行的影响,及时处理排查。
监测项目
监测内容
处理方式
端口流量
观察变化趋势和是否异常
调整带宽或优化拓扑
丢包率
评估大小和对网络的影响
排查故障原因
备份策略验证
验证汇聚交换机备份策略有效性,确保能及时备份设备数据和配置。检查备份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保证在设备故障或数据丢失时可及时恢复。定期进行备份数据恢复测试,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完善的备份策略可以保障设备数据的安全,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恢复。
通过定期的恢复测试,可以验证备份数据的可用性,确保在实际需要时能够正常使用。
故障隐患排查
硬件状态检查
检查汇聚交换机电源模块、风扇、接口等硬件部件状态,有无故障或损坏情况。验证硬件部件连接是否牢固,有无松动或接触不良,及时处理排查。评估硬件部件老化程度,判断是否需要更换或升级,及时维护管理。
定期的硬件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避免设备出现严重故障。
对老化的硬件部件进行及时更换或升级,可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软件系统排查
排查汇聚交换机软件系统,有无漏洞或异常情况,如系统崩溃、软件冲突等。检查软件系统版本是否最新,是否需要升级或更新,及时维护管理。验证软件系统配置是否正确,有无错误或参数设置不当,及时调整优化。
及时的软件更新和优化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故障的发生。
正确的软件配置可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
散热和电源供应评估
评估汇聚交换机散热情况,能否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有无过热或散热不良情况。检查电源供应稳定性,能否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有无故障或电压波动。验证散热和电源供应备份机制是否有效,能否在设备故障时及时切换,保障可靠性和稳定性。
良好的散热和稳定的电源供应是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对设备的性能和寿命有重要影响。
有效的备份机制可以在出现问题时及时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损失。
接入层设备状态检查
设备连接检查
连接状态验证
验证接入层设备与汇聚交换机、终端设备的物理连接是否牢固,有无松动或接触不良情况。检查设备指示灯状态,是否显示正常连接,如链路指示灯是否亮起。使用网络诊断工具,测试设备间连通性,能否正常通信,及时处理排查。
验证项目
验证内容
验证标准
物理连接牢固性
检查是否松动或接触不良
连接牢固
指示灯状态
查看是否显示正常连接
指示灯正常亮起
设备间连通性
测试是否能正常通信
通信正常
端口状态监测
监测接入层设备端口状态,有无故障或链路中断情况。检查端口配置是否正确,与连接设备是否匹配,如端口速率、双工模式等。评估端口利用率,有无拥塞或带宽不足情况,及时调整优化。
及时的端口状态监测可以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避免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
合理的端口配置和利用率调整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线缆质量评估
评估接入层设备线缆质量,有无损坏或老化情况。检查线缆外观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断裂或老化迹象。使用线缆测试仪,测试线缆性能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及时更换维护。
评估项目
评估内容
评估标准
线缆质量
检查是否损坏或老化
无损坏、无老化
线缆外观
查看是否完好
无破损、无断裂
线缆性能指标
测试是否符合标准
符合要求
配置信息核实
IP地址和网关配置检查
检查接入层设备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配置信息是否正确,与网络规划是否一致。验证IP地址唯一性和准确性,有无冲突或错误情况,及时调整优化。测试设备与网关的连通性,能否正常访问外部网络,及时处理排查。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标准
配置信息正确性
核对与网络规划是否一致
完全一致
IP地址唯一性和准确性
验证是否冲突或错误
无冲突、无错误
设备与网关连通性
测试能否正常访问外部网络
访问正常
VLAN配置一致性验证
验证接入层设备VLAN配置与汇聚交换机是否一致,能否实现VLAN间通信。检查VLAN划分是否合理,与医院组织结构和业务需求是否匹配,及时调整优化。测试VLAN间通信是否正常,有无访问控制问题,及时处理排查。
一致的VLAN配置可以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提高通信效率。
合理的VLAN划分可以满足医院不同部门的业务需求,提升网络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ACL配置检查
检查接入层设备访问控制列表(ACL)是否正确配置,能否有效过滤非法流量,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验证ACL生效情况,是否对所有流量有效过滤和控制,及时调整优化。评估ACL复杂度和性能影响,有无不必要规则或策略,及时清理优化。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标准
ACL配置正确性
检查规则是否准确
符合安全要求
ACL生效情况
验证对所有流量的过滤效果
有效过滤非法流量
ACL复杂度和性能影响
评估是否存在不必要规则
无不必要规则
运行性能监测
CPU和内存使用率分析
分析接入层设备CPU使用率和内存使用率变化趋势,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性能瓶颈。根据性能指标变化,及时调整设备配置和参数,优化性能和稳定性。建立性能指标预警机制,当指标超过预设阈值时及时警报并处理。
对CPU和内存使用率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性能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
合理的配置和参数调整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减少故障的发生。
端口流量和丢包率监测
监测接入层设备端口流量和丢包率,判断网络带宽使用情况和质量。分析端口流量变化趋势,有无异常或拥塞情况,及时调整优化。评估丢包率大小,对网络正常运行的影响,及时处理排查。
监测项目
监测内容
处理方式
端口流量
观察变化趋势和是否异常
调整带宽或优化拓扑
丢包率
评估大小和对网络的影响
排查故障原因
备份策略验证
验证接入层设备备份策略有效性,确保能及时备份设备数据和配置。检查备份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保证在设备故障或数据丢失时可及时恢复。定期进行备份数据恢复测试,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完善的备份策略可以保障设备数据的安全,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恢复。
通过定期的恢复测试,可以验证备份数据的可用性,确保在实际需要时能够正常使用。
无线网络性能分析
信号强度检测
信号强度测量
使用专业无线信号测试工具,测量无线网络在不同位置的信号强度。记录信号强度数值和变化情况,绘制信号强度分布图,直观展示信号覆盖范围。分析信号强度平均值、最小值和最大值,评估信号整体质量和稳定性。
准确的信号强度测量可以为后续的网络优化提供依据,确保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质量满足医院的需求。
通过对信号强度的分析,可以发现信号薄弱区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信号盲区和弱信号区域分析
根据信号强度分布图,找出信号盲区和弱信号区域。分析其产生原因,如障碍物阻挡、信号干扰等。制定相应解决方案,如增加无线接入点、调整天线方向等,改善信号覆盖和强度。
对信号盲区和弱信号区域的分析可以针对性地解决无线网络覆盖问题,提高网络的可用性。
合理的解决方案可以有效改善信号质量,为医院的业务提供稳定的网络支持。
无线接入点调整
根据信号强度检测结果,调整无线接入点位置和功率。优化无线接入点布局,使信号覆盖更均匀稳定。测试调整后信号强度和覆盖范围,确保满足医院使用需求。
合理的无线接入点调整可以提高无线网络的覆盖质量和稳定性,减少信号盲区和弱信号区域。
通过测试调整后的信号强度和覆盖范围,可以验证调整的效果,确保网络满足医院的实际使用需求。
网络速度测试
网络速度测量
使用专业网络速度测试工具,测量无线网络下载速度、上传速度和延迟。记录网络速度数值和变化情况,绘制网络速度变化图,直观展示网络性能。分析网络速度平均值、最小值和最大值,评估网络整体质量和稳定性。
准确的网络速度测量可以为网络优化提供数据支持,确保无线网络的速度满足医院的业务需求。
通过对网络速度的分析,可以发现网络性能的瓶颈,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网络拥塞和带宽不足分析
根据网络速度测试结果,分析是否存在网络拥塞或带宽不足情况。检查无线接入点连接数量和带宽分配情况,有无过度连接或分配不均问题。制定相应解决方案,如增加无线接入点、调整带宽分配策略等,改善网络性能。
分析项目
分析内容
处理方式
网络拥塞和带宽不足情况
根据速度测试结果判断
增加接入点或调整策略
无线接入点连接数量和带宽分配
检查是否过度连接或分配不均
优化连接和分配
无线网络配置优化
根据网络速度测试结果和分析情况,优化无线网络配置和参数。调整无线接入点信道、频段、加密方式等,提高网络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测试优化后网络速度和稳定性,确保满足医院使用需求。
合理的无线网络配置优化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减少干扰和故障的发生。
通过测试优化后的网络速度和稳定性,可以验证优化的效果,确保网络满足医院的实际使用需求。
干扰因素排查
干扰因素检测
使用专业无线频谱分析仪,检测无线网络干扰因素。记录干扰因素频率、强度和位置,绘制干扰频谱图,直观展示干扰情况。分析干扰因素来源和类型,如其他无线设备、微波炉、蓝牙设备等。
准确的干扰因素检测可以为后续的干扰消除提供依据,确保无线网络的稳定性。
通过对干扰因素的分析,可以找出干扰源,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消除。
干扰影响评估
根据干扰因素检测结果,评估对无线网络的影响程度。分析干扰因素对网络速度、信号强度、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判断是否需要采取措施处理。制定相应评估标准和方法,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评估项目
评估内容
评估标准
干扰对网络的影响程度
分析对速度、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是否需要采取措施处理
根据影响程度判断
必要时采取措施
评估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查评估标准和方法
准确可靠
干扰消除措施
根据干扰影响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消除干扰因素。调整无线接入点信道、频段等参数,避开干扰源。安装屏蔽设备或采用抗干扰技术,提高无线网络抗干扰能力。
有效的干扰消除措施可以提高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干扰对网络的影响。
通过调整参数和采用抗干扰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开干扰源,保障无线网络的正常运行。
外网设备周检机制
外网核心交换机监测
端口状态监测
1)实时监测外网核心交换机各个端口的连接状态,确保端口正常工作,无断开或异常连接情况。一旦发现端口状态异常,立即进行排查和修复,保障网络的稳定运行。
2)监测端口的流量使用情况,及时发现流量异常波动,判断是否存在网络攻击或异常访问。若流量出现异常高峰或低谷,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
3)检查端口的速率和双工模式,保证端口以最佳性能运行,避免因速率不匹配导致的网络问题。定期对端口速率和双工模式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网络的高效传输。
4)监测端口的错误统计信息,如CRC错误、帧错误等,及时排查并解决可能存在的硬件或链路问题。对端口错误统计信息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并进行修复,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5)记录端口的配置信息,包括VLAN划分、端口安全设置等,确保配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定期对端口配置信息进行备份和更新,防止因配置错误导致的网络故障。
6)监测端口的温度和湿度,确保端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工作。若端口温度或湿度超出正常范围,及时采取降温或除湿措施,避免因环境因素导致的硬件损坏。
7)检查端口的LED指示灯状态,判断端口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若LED指示灯显示异常,及时进行排查和修复,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
8)监测端口的带宽利用率,合理分配网络资源,避免因带宽不足导致的网络拥塞。根据端口的带宽利用率情况,调整端口的带宽分配,提高网络的性能。
系统性能监测
1)监测外网核心交换机的CPU使用率,确保CPU负载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因CPU过高导致的交换机性能下降。实时监控CPU使用率,当CPU使用率超过阈值时,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负载,保障交换机的稳定运行。
系统性能监测
2)监控内存使用情况,防止内存不足影响交换机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包处理能力。定期检查内存使用情况,清理不必要的内存占用,提高交换机的性能。
3)监测交换机的温度,确保设备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下工作,避免因过热导致硬件损坏。安装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交换机的温度,当温度超过安全范围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4)检查风扇的运行状态,保证散热系统正常工作,维持交换机的稳定运行。定期检查风扇的转速和运行情况,及时更换故障风扇,确保散热系统的有效性。
5)监测交换机的电源供应情况,确保电源稳定,避免因电源故障导致的交换机停机。安装电源监测设备,实时监控电源的电压和电流,当电源出现异常时,及时采取措施保障交换机的正常运行。
6)检查交换机的背板带宽利用率,确保背板带宽足够支持交换机的正常工作。定期检查背板带宽利用率,当背板带宽利用率超过阈值时,及时采取措施优化网络拓扑或升级设备。
7)监测交换机的转发性能,确保数据包能够快速、准确地转发。定期进行转发性能测试,当转发性能下降时,及时进行排查和修复,提高交换机的转发效率。
8)检查交换机的日志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异常和故障。定期查看交换机的日志记录,分析日志信息,找出问题根源并进行修复,保障交换机的稳定运行。
配置信息核查
1)每周对比外网核心交换机的当前配置与标准配置,确保配置的一致性,避免因配置错误导致的网络故障。建立标准配置模板,定期进行配置对比,及时发现和纠正配置差异。
2)检查VLAN配置,确保VLAN划分符合医院网络规划,各部门之间的网络隔离正常。根据医院的业务需求和安全要求,合理划分VLAN,确保不同部门之间的网络隔离和数据安全。
3)核查端口安全配置,如MAC地址绑定、端口限速等,防止非法设备接入和网络滥用。定期检查端口安全配置,确保配置的有效性和正确性,防止非法设备接入网络。
4)查看路由配置,确保路由表准确无误,网络通信正常。定期检查路由表的内容和更新情况,确保路由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障网络通信的畅通。
5)检查访问控制列表(ACL)配置,确保ACL能够有效过滤非法流量,保护医院网络安全。根据医院的安全策略和网络需求,合理配置ACL,定期检查ACL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6)核查QoS配置,确保重要业务流量能够得到优先处理,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根据医院的业务需求和网络特点,合理配置QoS策略,定期检查QoS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7)检查SNMP配置,确保能够远程监控和管理交换机。定期检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运维服务项目.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