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服务类投标方案 产品运维

松原市中心医院(松原市儿童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保障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DOCX   1054页   下载436   2025-09-08   浏览41   收藏54   点赞245   评分-   621537字   228.00

AI慧写标书

十分钟千页标书高效生成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松原市中心医院(松原市儿童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保障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1页
松原市中心医院(松原市儿童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保障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2页
松原市中心医院(松原市儿童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保障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3页
松原市中心医院(松原市儿童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保障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4页
松原市中心医院(松原市儿童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保障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5页
松原市中心医院(松原市儿童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保障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6页
松原市中心医院(松原市儿童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保障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7页
松原市中心医院(松原市儿童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保障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8页
松原市中心医院(松原市儿童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保障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9页
松原市中心医院(松原市儿童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保障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10页
松原市中心医院(松原市儿童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保障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11页
松原市中心医院(松原市儿童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保障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12页
松原市中心医院(松原市儿童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保障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13页
松原市中心医院(松原市儿童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保障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14页
松原市中心医院(松原市儿童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保障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15页
剩余1039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开通会员, 优惠多多

6重权益等你来

首次半价下载
折扣特惠
上传高收益
特权文档
AI慧写优惠
专属客服
松原市中心医院(松原市儿童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保障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 第一章 运维服务方案 6 第一节 运维服务内容 6 一、 驻场应用运维服务 6 二、 技术运维服务 19 第二节 运维管理体系 25 一、 服务流程标准化建设 25 二、 问题反馈响应机制 41 第三节 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47 一、 数据访问权限控制 47 二、 数据安全防护策略 59 第四节 运维服务重点 71 一、 HIS系统稳定保障 71 二、 医保结算专项服务 86 第五节 运维服务保障措施 100 一、 服务人员配置方案 100 二、 服务时间保障安排 108 第六节 运维服务流程 115 一、 服务请求处理规范 115 二、 数据处理服务流程 128 第七节 运维服务效果保障 138 一、 服务质量评估体系 138 二、 持续改进优化机制 148 第二章 服务质量保障方案 154 第一节 服务质量保障方案 154 一、 运维服务目标设定 154 二、 服务保障范围界定 168 三、 质量控制机制构建 178 第二节 项目服务质量标准 192 一、 问题响应时效标准 193 二、 数据提取质量指标 211 三、 系统维护质量要求 218 第三节 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228 一、 管理组织架构设置 228 二、 服务流程标准化建设 239 三、 质量评估改进机制 255 第四节 服务质量保障措施 269 一、 服务人员培训机制 269 二、 服务过程记录制度 279 三、 服务问题追溯机制 283 四、 满意度调查实施 305 第五节 服务程序和服务纪律 323 一、 服务流程规范细则 323 二、 工作时间管理规范 337 三、 沟通礼仪行为准则 360 四、 保密义务管理规定 374 第三章 培训方案 384 第一节 培训内容 384 一、 HIS系统数据调取操作 384 二、 数据库维护技能 394 三、 中间件异常处理 406 四、 医保结算数据处理 413 第二节 培训时间 421 一、 季度性集中培训安排 421 二、 新系统上线前专项培训 430 三、 节假日结账前强化培训 443 第三节 培训频次 454 一、 基础运维技能培训 454 二、 系统升级专项培训 466 三、 政策变更培训 473 四、 驻场人员业务提升培训 481 第四节 培训方式 491 一、 现场实操演练 491 二、 远程视频授课 502 三、 PPT讲解与案例分析 512 四、 模拟系统操作 518 第五节 培训人员资历 537 一、 医疗信息化运维经验 537 二、 HIS系统架构熟悉度 551 三、 医保结算数据处理能力 569 四、 专业认证资质 589 第六节 培训结果保障措施 602 一、 培训考核机制 602 二、 培训满意度调查 612 三、 培训记录归档 620 四、 运维人员绩效考核 629 第四章 应急响应处理方案 645 第一节 难点及风险防控 645 一、 HIS系统数据提取难点 645 二、 医保结算异常风险 656 三、 节假日紧急事件防控 668 第二节 事件分级分类 681 一、 一级事件定义标准 681 二、 二级事件定义标准 688 三、 事件类型分类标准 695 第三节 应急响应分级分类 704 一、 一级事件响应机制 704 二、 二级事件响应机制 712 三、 事件升级处理机制 721 第四节 应急流程 733 一、 事件上报处理流程 733 二、 支持方式切换机制 743 三、 事件闭环管理流程 758 第五节 处理措施及响应时间 765 一、 数据库异常处理措施 765 二、 结算报错专项处理 778 三、 服务响应时间保障 792 第五章 人员的配置与管理方案 803 第一节 项目组织构架 803 一、 管理架构层级关系 803 二、 组织架构图及职能 810 三、 汇报与管理流程 818 四、 医院信息中心对接 824 五、 现有运维团队协作 833 第二节 岗位分工及责任制度 840 一、 各岗位职责明细 840 二、 岗位责任书制定 846 三、 岗位交接备份机制 855 四、 特殊时段值班安排 861 五、 岗位变更交接流程 870 第三节 日常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 876 一、 日常考勤管理制度 877 二、 服务质量考核标准 884 三、 绩效奖惩机制建立 890 四、 问题记录反馈机制 896 五、 考核周期结果应用 903 第四节 拟投入人员的从业经验 909 一、 人员简历从业年限 909 二、 HIS系统运维经验 915 三、 医疗数据运维案例 926 四、 专业技能掌握情况 933 五、 资格证书培训证明 942 第五节 拟组建的团队人员的数量、构成 946 一、 团队总人数配置 946 二、 驻场与远程人员数量 959 三、 岗位构成比例说明 969 四、 高峰期人员增配方案 974 五、 人员联系方式名单 981 第六章 售后服务方案 988 第一节 售后服务体系 988 一、 服务组织架构设计 988 二、 问题闭环管理机制 1001 第二节 售后服务方式 1012 一、 多渠道沟通保障 1012 二、 现场技术支持安排 1023 第三节 售后服务响应时间 1038 一、 分级响应时效标准 1038 二、 响应时间保障措施 1048 运维服务方案 运维服务内容 驻场应用运维服务 终端用户问题处理 问题收集汇总 现场问题收集 为全面了解终端用户在使用系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技术人员会在医院现场主动与用户进行沟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用户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同时,技术人员还会定期巡查各个使用区域,仔细观察系统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此外,为方便用户随时反馈问题,会在现场设置问题反馈箱,用户可以将遇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投入反馈箱,确保问题能够及时被收集。通过这些方式,能够全面、及时地收集终端用户在使用系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后续的问题处理提供有力支持。 电话反馈记录 为确保终端用户能够方便地反馈问题,会开通专门的问题反馈电话,并安排专人接听。接听人员会详细记录用户反馈的问题,包括问题的具体描述、出现的时间、涉及的系统功能等信息。同时,为了便于后续处理,会对电话反馈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例如按照问题的类型分为操作问题、系统故障问题等。以下是电话反馈问题记录的详细表格: 反馈时间 反馈用户 问题描述 问题类型 处理进度 2025年XXX月XXX日9:00 医生A 在调取HIS系统数据时,出现卡顿现象 系统性能问题 待处理 2025年XXX月XXX日10:30 护士B 终端操作指南不清晰,影响工作效率 操作指导问题 处理中 2025年XXX月XXX日13:15 财务人员C 报表数据与实际业务不符 数据准确性问题 已解决 邮件问题汇总 为了拓宽问题收集渠道,会设立专门的问题反馈邮箱,并告知终端用户邮箱地址。终端用户可以将遇到的问题以邮件的形式发送到指定邮箱。会定期查看邮箱,对邮件中的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包括问题的详细描述、用户的联系方式等信息。同时,会将邮件问题与其他渠道收集的问题进行合并汇总,形成全面的问题清单。通过对邮件问题的及时汇总和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问题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为终端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问题分析诊断 问题初步分类 在收集到终端用户反馈的问题后,会根据问题的表现形式进行初步分类。例如,将问题分为操作问题、系统故障问题等。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标记,以便后续处理。同时,会评估问题的严重程度,根据问题对系统使用和业务开展的影响程度,确定处理优先级。对于严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和业务开展的问题,会优先进行处理;对于一般性问题,可以按照正常流程进行处理。通过问题的初步分类和优先级确定,能够提高问题处理的效率和针对性,确保重要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复杂问题分析 对于复杂问题,会组织技术团队进行讨论和分析。技术团队会结合系统架构和业务流程,查找问题的可能原因。采用逐步排查的方法,从系统的各个环节入手,缩小问题范围。例如,先检查系统的硬件设备是否正常,再检查软件程序是否存在漏洞,逐步排除可能的因素,最终确定问题的根源。在分析过程中,会充分利用技术团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确保问题得到准确的分析和解决。 工具辅助诊断 为了更准确地诊断问题,会利用系统自带的日志功能,查看系统运行记录。通过分析日志信息,可以了解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为问题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同时,会使用监控工具,实时监测系统性能和状态。监控工具可以实时显示系统的各项指标,如CPU使用率、内存占用率等,帮助及时发现系统的潜在问题。根据工具提供的数据,辅助判断问题的根源,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支持。 问题解决反馈 解决方案制定 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会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操作问题,会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导和培训,帮助终端用户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对于系统故障问题,会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修复,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和紧急情况,确定解决方案的实施时间。例如,对于严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故障问题,会立即安排技术人员进行处理;对于一般性故障问题,可以在合适的时间进行修复。同时,会明确解决方案的实施步骤和责任人,确保解决方案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用户反馈沟通 在问题解决后,会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将问题解决情况告知终端用户。确认用户是否对解决结果满意,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对于用户提出的新问题,会进行记录和处理,确保用户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通过与用户的反馈沟通,能够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同时也可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意见,为系统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 过程记录总结 对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实施步骤等信息。通过记录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同时,会将问题记录和总结报告存档,以便查询和统计。通过对问题解决过程的记录和总结,能够不断提高问题处理的能力和效率,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数据提取整合实施 医保数据提取 提取范围确定 为确保医保数据提取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会与医保部门进行沟通,了解检查所需的数据内容和要求。结合医院的业务流程,确定需要提取的医保数据字段。对提取范围进行审核和确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例如,会检查提取的数据字段是否符合医保部门的要求,是否涵盖了医院的所有医保业务数据等。通过对提取范围的确定和审核,能够为后续的数据提取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确保提取的数据能够满足医保部门的检查需求。 提取计划制定 根据医保检查的时间安排,制定详细的数据提取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提取任务和时间节点,将提取计划分配给相关责任人,确保计划的顺利执行。例如,会确定数据提取的具体日期、提取的方式、数据的存储位置等信息。同时,会对提取计划进行跟踪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数据提取工作能够按时、按质完成。 数据提取操作 使用专业的数据提取工具,按照提取计划从HIS系统中提取医保数据。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初步校验,确保数据的格式和内容符合要求。例如,会检查数据的格式是否正确、数据的内容是否完整等。将提取的数据存储到指定的位置,以便后续处理。以下是数据提取操作的详细表格: 提取时间 提取数据字段 数据格式 数据校验结果 存储位置 2025年XXX月XXX日9:00 医保结算数据 CSV 合格 服务器A 2025年XXX月XXX日10:30 医保报销数据 XML 合格 服务器B 2025年XXX月XXX日13:15 医保费用明细数据 JSON 合格 服务器C 科室数据整合 数据收集汇总 与各个科室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数据需求。通过多种方式收集科室所需的数据,如数据接口、文件传输等。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数据清单。以下是数据收集汇总的详细表格: 科室名称 数据需求 收集方式 数据状态 整理分类结果 内科 患者病历数据 数据接口 已收集 病历数据类 外科 手术记录数据 文件传输 已收集 手术记录数据类 妇产科 产检数据 数据接口 已收集 产检数据类 数据清洗转换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重复、错误和无效的数据。根据整合要求,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和编码统一。对清洗和转换后的数据进行校验,确保数据的质量。例如,会检查数据是否存在重复记录、数据的格式是否统一、编码是否一致等。通过数据的清洗和转换,能够提高数据的质量,为后续的数据使用提供可靠的支持。 数据提供使用 将整合后的数据以合适的方式提供给相关科室,如报表、数据库等。与科室人员进行沟通,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整合后的数据。对数据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例如,会定期与科室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使用数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通过数据的提供使用和跟踪反馈,能够确保数据能够为科室的业务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 数据质量校验 校验机制建立 制定数据质量校验规则和标准,明确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等方面的要求。确定校验的方法和流程,包括数据抽样、对比分析等。安排专人负责数据质量校验工作,确保校验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会制定详细的数据质量校验规则,规定数据的格式、取值范围、逻辑关系等要求。通过建立校验机制,能够确保数据的质量符合要求,为医院的业务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指标检查评估 按照校验规则和标准,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检查。评估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所需的数据都已提取和整合。检查数据的一致性,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和部门之间的统一。例如,会检查数据的数值是否准确、数据的记录是否完整、数据在不同系统中的表示是否一致等。通过对数据指标的检查评估,能够及时发现数据中存在的问题,为数据的修正和补充提供依据。 数据修正补充 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分析原因并进行修正。补充缺失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对修正和补充后的数据进行再次校验,确保数据质量达标。例如,对于数据中的错误记录,会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修正;对于缺失的数据,会通过其他渠道进行补充。通过数据的修正和补充,能够提高数据的质量,为医院的业务工作提供更准确、更完整的数据支持。 系统配置变更执行 变更需求评估 需求收集整理 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了解系统配置变更的具体需求。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整理和分类,明确变更的内容和目标。将需求信息记录在需求文档中,作为评估的依据。例如,会详细记录业务部门提出的变更需求,包括变更的功能模块、变更的具体要求、变更的预期效果等。通过需求的收集整理,能够为后续的变更评估和方案制定提供准确的信息。 影响分析评估 分析变更对系统现有功能的影响,包括功能的增减、修改等。评估变更对业务流程的影响,是否会导致业务流程的调整和优化。考虑变更对其他相关系统和部门的影响,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以下是变更影响分析评估的详细表格: 变更内容 对现有功能的影响 对业务流程的影响 对其他系统和部门的影响 风险评估结果 系统功能模块调整 部分功能可能需要重新开发和测试 业务流程可能需要进行调整 可能影响其他相关系统的数据交互 高风险 系统参数修改 可能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业务流程可能需要进行微调 可能影响其他相关系统的配置 中风险 系统界面优化 对现有功能影响较小 业务流程基本不受影响 对其他系统和部门影响较小 低风险 必要性可行性判断 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现状,判断变更的必要性。评估变更的技术可行性,包括系统的兼容性、可扩展性等。综合考虑变更的成本和效益,确定变更是否可行。例如,会分析变更是否能够满足业务部门的实际需求,是否能够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同时,会评估变更所需的技术资源和成本,以及变更后能够带来的效益。通过对变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判断,能够确保变更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变更方案制定 方案设计规划 结合系统架构和业务流程,设计变更的具体方案。确定变更的技术实现方式,如代码修改、参数调整等。对变更方案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例如,会根据系统的架构特点和业务流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实现方式。同时,会制定详细的变更计划,包括变更的步骤、时间安排、责任人等。通过方案的设计规划,能够为变更的实施提供明确的指导。 步骤时间安排 将变更过程分解为具体的步骤,明确每个步骤的操作内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时间安排,确定每个步骤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根据时间安排,合理分配责任人,确保变更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会将变更过程分为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开发测试、上线部署等步骤。同时,会为每个步骤制定详细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通过步骤时间的安排,能够确保变更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测试回滚方案 制定变更的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的内容、方法和标准。准备测试数据和环境,对变更进行全面的测试。制定回滚方案,在变更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恢复到变更前的状态。例如,会制定详细的测试用例,对变更后的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同时,会准备好回滚所需的备份数据和操作步骤。通过测试回滚方案的制定,能够降低变更的风险,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变更实施监控 变更实施操作 由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变更方案进行系统配置变更操作。严格按照时间安排和操作步骤进行变更,确保变更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在变更过程中,做好记录工作,包括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操作人员等信息。例如,技术人员会按照变更方案的要求,对系统的代码、参数等进行修改和调整。同时,会记录每次操作的时间、内容和操作人员,以便后续的查询和审计。通过变更实施操作的规范进行,能够确保变更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过程监控处理 对变更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通过系统日志、监控工具等手段了解变更情况。及时发现变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系统报错、数据异常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确保变更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会实时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查看系统日志和监控数据,及时发现变更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现问题,会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回滚变更、修复代码等。通过过程监控处理,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变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变更工作的顺利进行。 完成测试验证 在变更完成后,按照测试计划进行全面的测试。验证变更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系统功能和业务流程是否正常。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确保变更的质量和稳定性。例如,会对变更后的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验证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同时,会评估测试结果,总结变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通过完成测试验证,能够确保变更的质量和稳定性,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结算报错处理流程 报错信息收集 信息实时收集 安排专人负责结算报错信息的收集工作。通过系统日志、用户反馈等渠道及时获取报错信息。确保报错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下是结算报错信息实时收集的详细表格: 收集时间 报错渠道 报错描述 相关患者信息 处理状态 2025年XXX月XXX日9:00 系统日志 结算时提示数据错误 患者A,病历号12345 待处理 2025年XXX月XXX日10:30 用户反馈 结算界面无法显示 患者B,病历号67890 处理中 2025年XXX月XXX日13:15 系统日志 结算金额与实际不符 患者C,病历号54321 已解决 详细情况记录 对报错的详细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报错的具体位置、相关数据等。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病历号等。将报错提示信息完整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分析。例如,会详细记录报错发生的系统模块、具体操作步骤、涉及的数据内容等。同时,会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病历号等基本信息,以及报错提示的具体内容。通过详细情况的记录,能够为后续的报错原因分析提供准确的信息。 信息分类整理 根据报错的类型和原因,对报错信息进行初步分类。将分类后的信息进行整理,建立报错信息清单。方便后续对报错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例如,会将报错信息分为数据错误类、系统故障类、操作失误类等。同时,会对分类后的信息进行整理,建立详细的报错信息清单,包括报错的时间、类型、描述、处理状态等信息。通过信息的分类整理,能够提高报错信息分析和处理的效率。 报错原因分析 技术人员分析 召集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分析小组。对报错信息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讨论。结合系统架构和业务流程,分析可能的报错原因。例如,技术人员会根据报错信息的描述,对系统的代码、数据库、配置文件等进行检查和分析。同时,会结合业务流程,考虑是否存在操作失误、数据异常等情况。通过技术人员的分析,能够找出可能的报错原因,为后续的问题解决提供方向。 业务数据排查 检查相关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查看数据是否存在缺失、错误或不一致的情况。对业务数据进行全面的排查和验证。例如,会检查结算数据、患者信息、医保政策数据等是否准确无误。同时,会对比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确保数据的一致性。通过业务数据的排查,能够发现数据中存在的问题,为报错原因的确定提供依据。 原因验证确认 对可能的原因进行逐一验证,通过模拟测试、数据比对等方法。确定报错的真正原因,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将原因分析结果记录下来,作为处理的依据。例如,会对可能的原因进行模拟测试,验证是否能够重现报错情况。同时,会对数据进行比对,检查数据是否存在差异。通过原因的验证确认,能够准确确定报错的原因,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可靠的依据。 报错问题解决 方案制定实施 根据报错原因,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明确解决方案的实施步骤和责任人。按照方案进行实施,确保问题得到解决。例如,如果报错原因是数据错误,会制定数据修正方案;如果报错原因是系统故障,会制定系统修复方案。同时,会明确每个步骤的责任人,确保方案能够得到有效执行。通过方案的制定实施,能够及时解决结算报错问题,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问题解决操作 由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解决方案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和要求进行。及时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以便后续查询和总结。例如,技术人员会根据解决方案的要求,对系统的代码、数据等进行修改和调整。同时,会记录操作的时间、内容、结果等信息。通过问题解决操作的规范进行,能够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也方便后续的查询和总结。 结果验证确认 对解决结果进行全面的验证,包括系统测试、数据核对等。确认结算报错问题是否得到彻底解决。将验证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例如,会对解决后的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等,验证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同时,会核对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确保结算数据无误。通过结果的验证确认,能够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同时也能够及时反馈解决结果,为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参考。 病历数据问题处理 问题发现报告 日常问题发现 安排专人负责病历数据的日常检查和监控。通过数据查询、比对等方式,及时发现病历数据中的问题。关注系统日志和用户反馈,从中发现潜在的病历数据问题。例如,会定期对病历数据进行查询和比对,检查数据是否存在缺失、错误、不一致等情况。同时,会关注系统日志中的异常信息和用户反馈的问题,及时发现潜在的病历数据问题。通过日常问题的发现,能够及时发现病历数据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 问题详细记录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问题出现的时间、位置、具体表现等。记录涉及的病历信息,如病历号、患者姓名、科室等。将问题记录在专门的问题日志中,方便后续查询和处理。例如,会详细记录问题出现的具体时间、在系统中的位置、问题的具体表现等。同时,会记录涉及的病历号、患者姓名、科室等信息。通过问题的详细记录,能够为后续的问题分析和处理提供准确的信息。 问题报告反馈 将记录的问题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如信息中心、临床科室等。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进行报告,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在报告中,提供详细的问题描述和相关数据,以便相关部门进行处理。以下是问题报告反馈的详细表格: 报告时间 报告部门 问题描述 相关病历信息 处理状态 2025年XXX月XXX日9:00 信息中心 病历数据中患者姓名错误 病历号12345,患者A,内科 待处理 2025年XXX月XXX日10:30 临床科室 病历数据中诊断结果缺失 病历号67890,患者B,外科 处理中 2025年XXX月XXX日13:15 信息中心 病历数据中检查报告不完整 病历号54321,患者C,妇产科 已解决 问题分析处理 专业人员分析 召集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分析小组。对病历数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结合系统业务逻辑和数据情况,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例如,专业人员会根据问题的描述,对系统的业务逻辑、数据流程、数据库结构等进行分析。同时,会考虑是否存在操作失误、数据录入错误、系统故障等情况。通过专业人员的分析,能够找出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为后续的解决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方案制定选择 根据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不同的处理方案。评估每个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选择最优方案。明确处理方案的实施步骤和责任人。例如,如果问题是数据录入错误,会制定数据修正方案;如果问题是系统故障,会制定系统修复方案。同时,会评估每个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选择最优的处理方案。通过方案的制定选择,能够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方案实施解决 按照处理方案进行病历数据问题处理。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确保处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在处理过程中,及时记录操作情况和处理结果。例如,技术人员会根据处理方案的要求,对病历数据进行修改、补充、修复等操作。同时,会记录操作的时间、内容、结果等信息。通过方案的实施解决,能够确保病历数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也方便后续的查询和总结。 处理结果验证 结果验证操作 通过数据查询、比对等方式对处理结果进行验证。检查处理后的数据是否完整、准确、一致。对涉及的病历进行全面检查,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例如,会对处理后的病历数据进行查询和比对,检查数据是否与原始数据一致。同时,会对涉及的病历进行全面检查,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通过结果的验证操作,能够确保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问题解决确认 确认病历数据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处理结果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处理和优化。将确认结果记录下来,作为处理过程的一部分。例如,会根据结果验证操作的结果,确认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同时,会对处理结果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对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通过问题解决确认,能够确保病历数据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同时也为系统的持续优化提供依据。 结果反馈沟通 将验证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如信息中心、临床科室等。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进行反馈,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在反馈中,提供详细的验证结果和相关建议,以便相关部门进行后续处理。例如,会将验证结果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信息中心和临床科室,同时提供详细的验证报告和相关建议。通过结果的反馈沟通,能够确保相关部门和人员及时了解问题的解决情况,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参考。 技术运维服务 中间件异常处理 异常监测与预警 1)实时监控中间件的运行状态,密切关注CPU、内存、磁盘I/O等性能指标,通过先进的监控工具和技术,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异常情况。一旦出现指标波动或异常,立即启动相应的分析流程,深入排查问题根源。 2)设置合理的阈值,根据中间件的历史运行数据和性能特点,精确设定各项性能指标的阈值。当指标超过阈值时,立即触发预警机制,通过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通知技术人员进行处理,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响应。 3)利用专业的日志分析工具,对中间件的日志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通过对日志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和挖掘,及时发现异常信息和错误日志。同时,建立日志预警规则,当出现特定类型的日志信息时,自动触发预警,提高异常发现的及时性。 4)建立异常事件库,对常见的异常情况进行分类和记录。详细记录异常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处理方法等信息,为后续的异常处理提供参考。定期对异常事件库进行更新和完善,不断提高异常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5)定期对中间件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运用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深入挖掘中间件的性能数据和运行规律。通过对评估结果的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6)与医院的其他系统进行深度集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接口和标准,确保中间件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准确、及时地传输和共享。利用集成后的系统优势,提高异常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医院的信息系统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中间件日志分析 监测指标 阈值设置 预警方式 处理流程 CPU使用率 超过80% 短信、邮件 技术人员立即排查原因并处理 内存使用率 超过90% 短信、邮件 检查内存占用情况,优化程序 磁盘I/O读写速率 低于正常范围30% 短信、邮件 检查磁盘状态,清理磁盘空间 日志异常信息 出现特定错误代码 短信、邮件 根据错误代码进行针对性处理 故障诊断与排查 1)当中间件出现异常时,迅速启动故障诊断流程,运用专业的诊断工具和技术,全面收集中间件的运行数据和相关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比对,确定故障的原因和位置,为后续的处理提供准确的依据。 2)采用多种诊断方法,综合运用日志分析、性能监测、系统调试等手段,全面排查故障。对中间件的日志进行详细分析,查找异常信息和错误记录;实时监测中间件的性能指标,发现潜在的性能问题;通过系统调试,模拟故障场景,定位故障点。 3)与医院的技术人员进行密切沟通和协作,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了解中间件出现异常时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操作,共同分析故障原因。通过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辅助故障诊断,提高故障排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4)对故障进行分类和分级,根据故障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不同的处理策略。对于严重影响医院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故障,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机制,优先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一般性故障,按照正常的处理流程进行处理,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5)建立故障排查记录,详细记录故障的诊断过程和处理结果。包括故障出现的时间、现象、原因、处理方法、处理人员等信息,为后续的维护和优化提供依据。定期对故障排查记录进行总结和分析,不断完善故障处理流程和方法。 6)定期对故障诊断和排查的方法进行总结和优化,结合实际故障处理经验,不断改进诊断工具和技术。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技术人员的故障诊断能力和水平。同时,建立故障案例库,对典型故障案例进行分析和分享,为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恢复与优化 1)在故障诊断和排查完成后,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恢复,确保中间件能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根据故障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恢复方法,如重启中间件、回滚配置、恢复数据等。在恢复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恢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对中间件进行性能优化,通过调整配置参数、优化代码、升级版本等方式,提高中间件的性能和稳定性。根据中间件的实际运行情况和业务需求,合理调整配置参数,优化资源分配;对代码进行优化,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及时升级中间件版本,获取最新的功能和性能改进。 3)对中间件的运行环境进行全面检查和优化,确保硬件和软件的兼容性和稳定性。检查服务器的硬件配置是否满足中间件的运行要求,对硬件进行必要的升级和维护;检查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软件的版本和配置,确保其与中间件的兼容性。同时,优化网络环境,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速度。 4)建立恢复和优化记录,详细记录恢复和优化的过程和结果。包括恢复时间、恢复方法、优化措施、性能提升情况等信息,为后续的维护和优化提供依据。通过对恢复和优化记录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恢复和优化的方法和策略。 5)定期对中间件的性能和稳定性进行评估和分析,运用专业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全面了解中间件的运行状况。通过对评估结果的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优化。同时,根据医院的业务发展和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中间件的性能和配置,确保其能够满足业务的发展需求。 6)与医院的技术人员进行深入沟通和协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根据技术人员的反馈,不断优化中间件的性能和服务质量。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提高技术人员对中间件的使用和维护能力,共同推动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数据库维护支持 数据备份与恢复 1)制定详细的数据备份策略,根据数据库的重要性和变化频率,确定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的周期和时间。采用先进的备份技术和工具,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备份过程中,严格按照备份策略进行操作,确保备份工作的顺利进行。 2)采用多种备份方式,如磁带备份、磁盘备份、云备份等,综合考虑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成本。磁带备份具有大容量、低成本的特点,适合长期数据存储;磁盘备份具有读写速度快、便于恢复的优点,适合短期数据备份;云备份具有高可靠性、可扩展性强的特点,适合远程数据备份。 3)建立完善的数据恢复机制,制定详细的数据恢复流程和预案。在数据库出现故障或数据丢失时,能够迅速按照恢复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数据能够及时恢复。定期对数据恢复机制进行测试和演练,提高数据恢复的能力和效率。 4)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检查和验证,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通过对备份数据的读取和验证,检查备份数据是否存在损坏或丢失的情况。同时,建立备份数据的验证报告,记录验证结果和处理情况,为后续的备份工作提供参考。 5)制定数据恢复演练计划,定期组织数据恢复演练。模拟各种可能的故障场景,检验数据恢复机制的有效性和技术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通过演练,发现数据恢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 6)与医院的技术人员进行密切沟通和协作,了解他们的数据备份和恢复需求。根据技术人员的反馈,不断优化备份和恢复策略,提高备份和恢复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为技术人员提供数据备份和恢复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数据库备份方式 性能优化与调整 1)对数据库的性能进行实时监测,运用专业的监测工具和技术,密切关注CPU、内存、磁盘I/O等性能指标。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性能问题。一旦发现性能指标异常,立即启动性能优化流程,深入排查问题根源。 2)通过优化数据库的配置参数、索引结构、查询语句等,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速度。根据数据库的实际运行情况和业务需求,合理调整配置参数,优化索引结构,减少查询语句的执行时间。同时,采用数据库优化技术,如分区表、视图等,提高数据库的处理能力。 3)对数据库进行定期的碎片整理和统计信息更新,及时清理数据库中的无用数据和碎片,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稳定性。通过碎片整理,减少磁盘I/O操作,提高数据读写速度;通过统计信息更新,优化查询计划,提高查询效率。 4)建立性能优化记录,详细记录性能优化的过程和结果。包括优化时间、优化措施、性能提升情况等信息,为后续的维护和优化提供依据。定期对性能优化记录进行总结和分析,评估优化效果,不断改进优化方法和策略。 5)定期对数据库的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运用专业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全面了解数据库的运行状况。通过对评估结果的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优化。同时,根据医院的业务发展和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数据库的性能和配置,确保其能够满足业务的发展需求。 6)与医院的技术人员进行深入沟通和协作,了解他们的性能需求和意见。根据技术人员的反馈,不断优化数据库的性能和服务质量。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提高技术人员对数据库的使用和维护能力,共同推动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安全管理与监控 1)建立严格的数据库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用户认证、授权管理、访问控制等,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采用先进的认证技术和方法,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访问数据库。同时,对用户的操作权限进行严格管理,根据用户的角色和职责,分配不同的操作权限。 2)对数据库的访问进行实时监控,记录用户的操作行为和访问日志。通过对访问日志的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一旦发现异常访问行为,立即启动安全应急处理机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同时,建立访问监控预警规则,当出现特定类型的访问行为时,自动触发预警,提高安全问题发现的及时性。 3)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方式,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安全的传输协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4)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和修复安全漏洞。采用专业的安全审计工具和漏洞扫描工具,对数据库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通过对审计结果和扫描结果的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5)建立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理预案。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按照应急处理预案进行操作,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降低损失。定期对应急处理机制进行测试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效率。 6)与医院的技术人员进行密切沟通和协作,了解他们的安全需求和意见。根据技术人员的反馈,不断优化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和监控措施。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共同保障医院数据库的安全运行。 运维管理体系 服务流程标准化建设 问题分类分级标准 终端用户问题分级 一般操作问题细分 在本项目中,一般操作问题是终端用户常见的问题类型。界面操作问题较为普遍,如按钮点击无反应,可能是由于系统卡顿、程序故障或网络延迟等原因导致;菜单无法展开则可能与界面布局设置、系统权限限制有关。数据录入问题也不容忽视,数据格式错误可能是用户未按照系统规定的格式输入,如日期格式、数字格式等;数据无法保存可能是由于网络不稳定、数据库连接问题或数据量过大等因素造成。打印问题同样会影响用户体验,打印内容缺失可能是打印设置错误、打印机故障或数据传输不完整;打印格式错误则可能与打印机驱动不兼容、文档格式设置不正确有关。我公司将针对这些具体问题,制定详细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系统功能异常问题细分 系统功能异常问题对本项目的正常运行会产生较大影响。业务流程异常方面,流程无法正常流转可能是由于系统配置错误、数据冲突或权限设置不合理;审批环节出错则可能与审批规则不清晰、人员操作失误或系统漏洞有关。系统性能问题也是常见的异常情况,系统响应缓慢可能是由于服务器负载过高、数据库查询效率低或网络带宽不足;卡顿现象则可能与系统内存不足、硬件性能老化或软件兼容性问题有关。接口调用异常同样不容忽视,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互失败可能是由于接口配置错误、数据格式不匹配或网络连接不稳定。我公司将加强对系统功能的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异常问题,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数据错误问题细分 数据错误问题在本项目中需要高度重视。数据准确性问题会影响决策的科学性,数据计算错误可能是由于算法设计不合理、数据录入错误或系统故障;数据不一致则可能是由于数据更新不及时、不同数据源之间存在差异或数据同步问题。数据完整性问题也会对业务产生影响,数据缺失可能是由于数据采集不完整、传输过程中丢失或数据库损坏;数据重复则可能是由于数据录入重复、系统逻辑错误或数据合并不当。数据安全性问题更是至关重要,数据泄露可能是由于网络攻击、内部人员违规操作或系统安全漏洞;数据被篡改则可能是由于恶意软件感染、系统权限管理不当或数据备份不及时。我公司将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数据的监控和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数据提取问题分级 格式不符问题细分 在本项目的数据提取过程中,格式不符问题较为常见。文件类型不符可能会导致数据无法正常使用,如要求的是CSV格式,而提取的是Excel格式,这可能是由于数据提取工具设置错误、操作人员对格式要求不熟悉或系统默认设置不一致。数据结构不符也会影响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要求的字段顺序、字段名称与提取的数据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数据库表结构变更、数据映射错误或数据转换过程中出现问题。编码格式不符同样会带来问题,如要求的是UTF-8编码,而提取的数据编码格式错误,可能会导致数据显示乱码、字符丢失或无法正确解析。我公司将加强对数据提取格式的审核和校验,确保提取的数据符合要求。 数据缺失问题细分 数据缺失问题在本项目的数据提取中需要重点关注。关键数据缺失会对业务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如医保结算数据中的患者身份信息缺失,可能会导致结算错误、医保报销无法正常进行或患者权益受损。部分数据段缺失可能会影响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某一时间段的数据未提取到,可能是由于数据采集系统故障、数据传输中断或数据存储设备问题。关联数据缺失也会影响数据的关联性和分析价值,病历数据中相关的检查报告数据缺失,可能会导致医生无法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不准确。我公司将建立数据缺失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补充缺失的数据。 数据错误问题细分 问题类型 具体表现 可能原因 影响 数据计算错误 医保费用计算错误 算法设计不合理、数据录入错误、系统故障 医保结算不准确、患者费用负担异常 数据逻辑错误 患者的入院时间晚于出院时间 数据录入失误、系统逻辑漏洞 病历信息混乱、医疗统计不准确 数据重复问题 提取的数据中存在重复记录 数据录入重复、系统逻辑错误、数据合并不当 数据冗余、分析结果偏差 在本项目的数据提取中,数据错误问题会对业务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数据计算错误可能导致医保费用结算不准确,给患者和医院带来经济损失;数据逻辑错误会使病历信息混乱,影响医疗决策的科学性;数据重复问题会造成数据冗余,增加数据分析的难度和成本。我公司将加强对数据提取过程的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并纠正数据错误。 系统配置变更问题分级 配置参数错误问题细分 在本项目中,配置参数错误问题可能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参数取值范围错误,如设置的数值超出了系统允许的范围,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功能异常或数据丢失;这可能是由于操作人员对参数含义理解不准确、系统文档说明不清晰或参数设置界面缺乏有效的校验机制。参数关联性错误,如多个相关参数之间的配置不匹配,可能会导致系统逻辑混乱、业务流程无法正常流转;这可能是由于系统设计缺陷、参数更新不同步或操作人员对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不了解。参数含义错误,如对参数的理解错误导致配置错误,可能会使系统功能无法实现预期效果;这可能是由于培训不到位、文档表述模糊或操作人员粗心大意。我公司将加强对配置参数的管理和审核,确保参数设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配置文件损坏问题细分 配置文件损坏问题在本项目中需要引起重视。文件内容损坏,如文件中的代码出现乱码、缺失等情况,可能会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启动、功能异常或数据丢失;这可能是由于文件存储介质损坏、病毒感染、系统升级过程中出现错误或人为误操作。文件权限问题,如文件的读写权限设置错误,导致系统无法访问文件,可能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这可能是由于权限管理策略不合理、操作人员权限分配不当或系统权限设置界面存在漏洞。文件版本不兼容,如使用了不兼容的配置文件版本,可能会导致系统功能无法正常使用、数据格式不匹配或系统性能下降;这可能是由于系统升级过程中未及时更新配置文件、版本管理不规范或操作人员对版本兼容性不了解。我公司将建立配置文件备份和恢复机制,及时处理配置文件损坏问题。 配置更新失败问题细分 配置更新失败问题在本项目中可能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的正常使用。网络连接问题,如在更新配置时网络中断导致更新失败,可能会使系统无法及时获取最新的配置信息、功能无法正常升级或数据同步出现问题;这可能是由于网络设备故障、网络带宽不足、网络信号不稳定或网络安全策略限制。系统资源不足,如内存、磁盘空间不足,无法完成配置更新,可能会导致系统运行缓慢、功能异常或更新过程中出现错误;这可能是由于系统负载过高、数据存储不合理、硬件设备老化或软件程序存在内存泄漏问题。更新程序错误,如更新脚本存在bug,导致更新无法正常进行,可能会使系统配置无法更新、功能无法正常使用或系统出现故障;这可能是由于开发过程中测试不充分、代码编写错误或更新程序与系统环境不兼容。我公司将加强对配置更新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及时解决配置更新失败问题。 处理流程节点设置 服务请求受理节点 电话受理流程 在本项目的服务请求受理中,电话受理是重要的渠道之一。接听电话时,使用规范的话术向用户询问问题详情,这不仅体现了专业的服务态度,还能准确了解用户的需求。准确记录用户反馈的问题,并重复确认,确保信息准确无误,避免因信息误差导致问题处理不及时或不准确。将问题信息及时录入到工单系统中,便于后续的跟踪和处理。例如,当用户反馈系统登录异常时,客服人员应详细询问登录的账号、密码、出现的错误提示等信息,记录后重复确认,然后及时将这些信息录入工单系统。我公司将加强对电话受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电话受理服务 邮件受理流程 邮件受理流程在本项目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定期查看邮件收件箱,及时发现用户的服务请求邮件,确保不会遗漏任何重要信息。对邮件中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如问题的描述、出现的时间、影响的范围等,以便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将问题信息录入工单系统,并与用户进行邮件沟通,确认问题情况,这样可以进一步明确问题的细节,提高问题处理的准确性。例如,当收到用户关于数据提取格式不符的邮件时,应仔细分析邮件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录入工单系统后与用户沟通确认具体的格式要求。我公司将优化邮件受理流程,提高邮件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系统测试工作 在线工单受理流程 在线工单受理流程是本项目中高效的服务请求受理方式。用户通过在线工单系统提交问题,系统自动分配工单编号,方便对问题进行跟踪和管理。服务台人员查看工单信息,补充必要的信息,如问题分类、紧急程度等,有助于合理安排技术人员进行处理。将工单发送给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处理,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例如,当用户提交了一个关于系统功能异常的工单时,服务台人员应查看工单信息,补充问题分类为系统功能异常、紧急程度为二级,然后将工单发送给负责系统功能的技术人员。我公司将完善在线工单系统,提高工单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问题评估与分类节点 技术评估流程 在本项目中,技术评估流程是问题处理的重要环节。技术人员查看问题相关的系统日志、数据记录等,了解问题的详细情况,这有助于从技术层面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与用户进行沟通,进一步确认问题的表现和影响,能够获取更全面的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完整导致错误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问题的分类和级别,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例如,当遇到系统响应缓慢的问题时,技术人员查看系统日志,发现CPU使用率过高,与用户沟通得知该问题影响了部分业务功能的使用,根据评估结果将问题分类为系统性能问题,级别为二级。我公司将加强技术评估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级别确定标准 在本项目中,明确问题的级别确定标准有助于合理分配资源和及时处理问题。一级问题为严重影响医院核心业务系统运行,导致业务无法正常开展的问题,如HIS系统崩溃、医保结算系统故障等,这类问题需要立即处理,以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营。二级问题为影响部分业务功能正常使用,但不影响整体业务流程的问题,如部分科室的报表无法生成、部分用户的登录异常等,这类问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以减少对业务的影响。三级问题为对业务影响较小,不影响正常业务开展的问题,如界面显示异常、提示信息不准确等,这类问题可在适当的时间安排处理。我公司将严格按照级别确定标准进行问题处理,确保服务质量。 技术人员分配 优先级设定规则 在本项目中,合理设定问题的优先级有助于提高问题处理的效率和效果。一级问题优先级最高,需要立即处理,因为这类问题严重影响医院的核心业务,如HIS系统崩溃会导致患者挂号、就诊、结算等业务无法正常进行,必须尽快解决。二级问题优先级次之,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这类问题虽然不影响整体业务流程,但会影响部分业务功能的使用,如部分科室的报表无法生成会影响科室的数据分析和决策,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三级问题优先级较低,可在适当的时间安排处理,这类问题对业务影响较小,如界面显示异常不会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但也需要在合适的时间进行修复。我公司将严格按照优先级设定规则进行问题处理,确保重要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问题处理与解决节点 技术人员分配规则 在本项目中,合理分配技术人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级问题由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员负责处理,因为这类问题严重影响医院核心业务系统运行,需要具备深厚技术功底和丰富经验的人员来迅速解决,如HIS系统崩溃等问题。二级问题由中级技术人员负责处理,必要时可寻求高级技术人员的支持,这类问题影响部分业务功能正常使用,中级技术人...
松原市中心医院(松原市儿童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保障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下载提示

1.本文档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2.支付并下载文件,享受无限制查看;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左侧添加客服微信获取帮助;

5.本文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复制编辑使用。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
精品标书制作
百人专家团队
擅长领域:
工程标 服务标 采购标
16852
已服务主
2892
中标量
1765
平台标师
扫码添加客服
客服二维码
咨询热线:192 3288 5147
公众号
微信客服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