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海医院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等设备采购项目投标方案
第一章 技术参数
13
第一节 设备技术参数
13
一、 多功能艾灸治疗仪
13
二、 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
17
三、 电针治疗仪
25
四、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
32
五、 频谱治疗仪
37
六、 中药熏蒸治疗机
43
七、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
46
八、 膜式电动吸引器
52
九、 空气肢体压力治疗仪
57
十、 微波治疗仪
63
十一、 电离子综合治疗仪
66
十二、 低速离心机
73
十三、 离心机
81
十四、 高速离心机
86
十五、 输液泵
89
十六、 抢救车
96
十七、 激光治疗仪
102
十八、 除颤仪
109
十九、 注射泵
114
二十、 心电图机
120
二十一、 排痰仪
124
二十二、 温热电灸综合治疗仪
131
第二节 设备配置说明
135
一、 多功能艾灸治疗仪
136
二、 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
140
三、 电针治疗仪
145
四、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
149
五、 频谱治疗仪
152
六、 中药熏蒸治疗机
157
七、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
161
八、 膜式电动吸引器
164
九、 空气肢体压力治疗仪
169
十、 微波治疗仪
176
十一、 电离子综合治疗仪
181
十二、 低速离心机
186
十三、 离心机
190
十四、 高速离心机
197
十五、 输液泵
205
十六、 抢救车
210
十七、 激光治疗仪
215
十八、 除颤仪
221
十九、 注射泵
229
二十、 心电图机
234
二十一、 排痰仪
242
二十二、 温热电灸综合治疗仪
249
第三节 环保节能特性
253
一、 多功能艾灸治疗仪
253
二、 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
260
三、 电针治疗仪
264
四、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
269
五、 频谱治疗仪
272
六、 中药熏蒸治疗机
278
七、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
282
八、 膜式电动吸引器
285
九、 空气肢体压力治疗仪
292
十、 微波治疗仪
294
十一、 电离子综合治疗仪
299
十二、 低速离心机
303
十三、 离心机
307
十四、 高速离心机
314
十五、 输液泵
324
十六、 抢救车
329
十七、 激光治疗仪
334
十八、 除颤仪
340
十九、 注射泵
346
二十、 心电图机
353
二十一、 排痰仪
357
二十二、 温热电灸综合治疗仪
363
第四节 安全性与合规性
367
一、 多功能艾灸治疗仪
367
二、 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
372
三、 电针治疗仪
375
四、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
379
五、 频谱治疗仪
383
六、 中药熏蒸治疗机
385
七、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
388
八、 膜式电动吸引器
393
九、 空气肢体压力治疗仪
399
十、 微波治疗仪
405
十一、 电离子综合治疗仪
411
十二、 低速离心机
417
十三、 离心机
421
十四、 高速离心机
426
十五、 输液泵
430
十六、 抢救车
435
十七、 激光治疗仪
442
十八、 除颤仪
446
十九、 注射泵
449
二十、 心电图机
455
二十一、 排痰仪
459
二十二、 温热电灸综合治疗仪
464
第五节 可维护性与兼容性
469
一、 多功能艾灸治疗仪
469
二、 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
474
三、 电针治疗仪
478
四、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
483
五、 频谱治疗仪
490
六、 中药熏蒸治疗机
495
七、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
499
八、 膜式电动吸引器
502
九、 空气肢体压力治疗仪
508
十、 微波治疗仪
514
十一、 电离子综合治疗仪
518
十二、 低速离心机
523
十三、 离心机
527
十四、 高速离心机
532
十五、 输液泵
536
十六、 抢救车
542
十七、 激光治疗仪
547
十八、 除颤仪
552
十九、 注射泵
559
二十、 心电图机
564
二十一、 排痰仪
568
二十二、 温热电灸综合治疗仪
574
第六节 电源与功耗要求
577
一、 多功能艾灸治疗仪
577
二、 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
581
三、 电针治疗仪
587
四、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
592
五、 频谱治疗仪
596
六、 中药熏蒸治疗机
601
七、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
604
八、 膜式电动吸引器
610
九、 空气肢体压力治疗仪
614
十、 微波治疗仪
618
十一、 电离子综合治疗仪
622
十二、 低速离心机
627
十三、 离心机
630
十四、 高速离心机
636
十五、 输液泵
640
十六、 抢救车
646
十七、 激光治疗仪
649
十八、 除颤仪
655
十九、 注射泵
658
二十、 心电图机
662
二十一、 排痰仪
665
二十二、 温热电灸综合治疗仪
670
第七节 性能与治疗效果
675
一、 多功能艾灸治疗仪
675
二、 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
681
三、 电针治疗仪
686
四、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
691
五、 频谱治疗仪
696
六、 中药熏蒸治疗机
699
七、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
705
八、 膜式电动吸引器
708
九、 空气肢体压力治疗仪
713
十、 微波治疗仪
720
十一、 电离子综合治疗仪
725
十二、 低速离心机
731
十三、 离心机
736
十四、 高速离心机
740
十五、 输液泵
747
十六、 抢救车
754
十七、 激光治疗仪
760
十八、 除颤仪
771
十九、 注射泵
774
二十、 心电图机
780
二十一、 排痰仪
784
二十二、 温热电灸综合治疗仪
790
第二章 环保和节能
797
第一节 节能产品认证
797
一、 多功能艾灸治疗仪
797
二、 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
799
三、 电针治疗仪
801
四、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
802
五、 频谱治疗仪
805
六、 中药熏蒸治疗机
806
七、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
807
八、 膜式电动吸引器
808
九、 电脑中药熏蒸治疗机
809
十、 空气肢体压力治疗仪
811
十一、 微波治疗仪
813
十二、 电离子综合治疗仪
815
十三、 低速离心机
819
十四、 离心机
822
十五、 高速离心机
825
十六、 输液泵
828
十七、 抢救车(治疗室)
829
十八、 激光治疗仪(半导体或氦氖)
831
十九、 除颤仪
833
二十、 注射泵
836
二十一、 心电图机
838
二十二、 排痰仪
841
二十三、 温热电灸综合治疗仪
843
第二节 环保产品认证
846
一、 多功能艾灸治疗仪
846
二、 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
848
三、 电针治疗仪
850
四、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
852
五、 频谱治疗仪
854
六、 中药熏蒸治疗机
855
七、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
856
八、 膜式电动吸引器
858
九、 电脑中药熏蒸治疗机
862
十、 空气肢体压力治疗仪
866
十一、 微波治疗仪
869
十二、 电离子综合治疗仪
872
十三、 低速离心机
874
十四、 离心机
878
十五、 高速离心机
881
十六、 输液泵
885
十七、 抢救车(治疗室)
890
十八、 激光治疗仪(半导体或氦氖)
892
十九、 除颤仪
894
二十、 注射泵
896
二十一、 心电图机
899
二十二、 排痰仪
901
二十三、 温热电灸综合治疗仪
903
第三章 项目管理及实施方案
906
第一节 项目管理机构
906
一、 项目经理职责分工
906
二、 技术负责人职责
920
三、 质量负责人职责
932
四、 物流协调员职责
950
五、 售后负责人职责
970
第二节 项目管理措施
985
一、 进度控制措施
985
二、 质量控制措施
998
三、 风险控制措施
1016
四、 沟通机制建立
1026
五、 应急预案机制
1036
第三节 培训方案
1053
一、 设备操作培训
1053
二、 维护保养培训
1065
三、 故障处理培训
1069
四、 培训对象规划
1083
五、 培训方式选择
1095
第四节 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1108
一、 采购质量控制
1108
二、 检验流程把控
1118
三、 仓储质量保障
1132
四、 配送质量保障
1146
五、 安装调试质量
1169
第五节 安装调试方案
1187
一、 专业人员派遣
1187
二、 安装流程制定
1193
三、 安全操作规程
1207
四、 调试报告提供
1218
五、 验收工作配合
1233
第六节 供货计划
1242
一、 设备生产周期
1242
二、 到货时间安排
1253
三、 分批供货计划
1261
四、 供货信息详情
1276
第七节 运输计划及配置
1289
一、 运输车辆配置
1289
二、 运输路线规划
1306
三、 运输时间安排
1312
四、 装卸方式选择
1319
五、 运输防护措施
1329
第八节 供货保证措施
1346
一、 库存保障措施
1346
二、 物流合作关系
1358
三、 应急响应机制
1374
第四章 售后服务计划措施及服务承诺
1385
第一节 售后服务机构和人员
1385
一、 设立专属售后服务团队
1385
二、 本地化服务联络点设立
1391
三、 服务人员轮班制度
1396
四、 售后人员绩效考核
1402
五、 售后服务佐证材料
1411
第二节 售后服务内容流程和质量
1417
一、 全套售后服务内容
1417
二、 标准服务流程制定
1423
三、 服务质量控制机制
1428
四、 设备运行档案建立
1436
五、 设备运行评估报告
1440
第三节 人员定期回访应急响应
1445
一、 人员定期回访安排
1445
二、 应急服务热线设立
1451
三、 应急维修工具配备
1458
四、 远程诊断系统建立
1464
五、 应急备用设备提供
1469
第四节 质量保证期内服务
1475
一、 设备质保期限设定
1475
二、 质保期免费维修服务
1478
三、 质保期软件免费升级
1485
四、 质保期免费检测保养
1489
五、 重大质量问题整机更换
1495
第五节 售后服务相关承诺
1501
一、 关键条款书面承诺
1501
二、 专属售后服务档案建立
1507
三、 年度设备运行分析报告
1513
四、 合同期内服务持续承诺
1517
五、 售后满意度调查机制
1521
技术参数
设备技术参数
多功能艾灸治疗仪
温度控制技术参数
温度控制范围
温度范围设定为40℃~200℃,此范围能够满足不同患者在施灸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无论是需要温和施灸的患者,还是需要较高温度刺激穴位的情况,都能在这个范围内找到合适的温度。控温精度保持在±1℃~±5℃之间,高精度的控温能够确保施灸温度的准确性,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患者造成不适或影响治疗效果。此外,设备具备安全限温功能,当施灸温度超过设定值时,会自动断电保护,这一功能极大地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防止因温度失控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温度调节方式
设备可灵活调节温度,能适应不同的治疗场景和患者需求。在临床实践中,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穴位以及不同体质的患者,对施灸温度的要求都有所不同。该设备的温度调节功能可以快速响应这些变化,方便医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且调节过程方便快捷,不会浪费过多时间在温度调整上,从而提高治疗效率。同时,温度调节的稳定性高,在调节过程中不会出现温度大幅波动的情况,避免了温度波动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确保施灸过程的平稳和有效。
温度控制稳定性
在长时间施灸过程中,设备的温度能保持稳定,这对于确保治疗效果的一致性至关重要。采用先进的温度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温度的波动范围,使施灸温度始终维持在设定的精度范围内。即使在外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如室温的波动、设备周围的气流等,温度控制的稳定性也不受干扰,保证设备在不同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为患者提供稳定、可靠的施灸治疗。
环境因素
温度波动范围
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室温变化
±1℃~±2℃
极小
气流干扰
±1℃~±3℃
可忽略
施灸方式技术要求
模拟传统艾灸
设备模拟传统艾灸的效果,让患者能够感受到传统艾灸的温热刺激。这种模拟不仅在温度上接近传统艾灸,还在施灸的感觉和体验上尽量还原传统艾灸的特点,使患者更容易接受和适应。采用无烟电子加热方式,有效减少了烟雾对环境和患者的影响。在医院等室内环境中,烟雾的减少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患者和医护人员创造一个更健康、舒适的治疗环境。热辐射方式采用远红外线(波长5μm~15μm)、碳纤维发热、陶瓷发热,这些方式能够提高施灸的效果,使热量更深入地渗透到穴位中,增强治疗作用。
热辐射方式
远红外线辐射能深入人体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当远红外线作用于人体时,能够引起人体组织细胞的共振,产生温热效应,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碳纤维发热和陶瓷发热具有高效、均匀的特点,能提供稳定的热辐射。这两种发热方式能够使整个施灸区域的温度均匀分布,避免出现局部过热或过冷的情况,确保每个穴位都能得到有效的刺激。热辐射方式的选择能根据不同的治疗需求进行调整,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对于不同的疾病和穴位,可以选择不同的热辐射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灸头配置情况
设备采用多头设计,可同步多穴位施灸,大大提高了治疗效率。在临床治疗中,许多疾病需要同时刺激多个穴位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多头设计能够满足这一需求,减少了治疗时间。灸头材质为耐高温陶瓷、不锈钢或特种合金,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这些材质能够保证灸头在长时间的高温施灸过程中不变形、不损坏,同时也能抵抗一些化学物质的腐蚀,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灸头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使用舒适,便于操作。医护人员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加轻松地调整灸头的位置和角度,确保施灸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多头设计施灸
治疗时间设置范围
单次时长可调范围
单次时长可在10~60分钟之间进行调节,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不同的疾病、不同的体质以及不同的治疗阶段,对施灸时间的要求都有所不同。该设备的可调范围设置合理,既能保证治疗效果,又能避免过长时间施灸对患者造成不适。时长调节的精度高,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精确设置,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精确到分钟进行时间设置,使治疗更加个性化。
倒计时提醒功能
设备具备倒计时提醒功能,方便患者掌握施灸时间。在施灸过程中,患者不需要时刻关注时间,只需等待倒计时提醒即可,这使得患者能够更加放松地接受治疗。提醒方式清晰明确,不会对患者造成干扰。倒计时提醒功能的可靠性高,采用了先进的计时技术和稳定的电路设计,确保患者不会错过治疗时间,保证了治疗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提醒方式
提醒强度
对患者的干扰程度
声音提醒
适中
极小
震动提醒
较弱
可忽略
时间设置灵活性
时间设置灵活,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对于一些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可以适当缩短施灸时间;而对于病情较重、体质较好的患者,则可以延长施灸时间。这种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的治疗方案和疗程安排,提高治疗的适应性。时间设置的灵活性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患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灸时间,减少了因时间不合适而导致的治疗中断情况。
患者情况
时间调整方式
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身体虚弱
缩短时间
确保安全有效
病情较重
延长时间
增强治疗效果
功率与电源参数
额定功率范围
额定功率在100W~500W之间,能提供足够的能量支持施灸过程。这个功率范围能够满足不同温度和施灸方式的需求,确保设备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功率范围的设置合理,既能满足治疗需求,又能节约能源。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避免了能源的浪费,降低了使用成本。额定功率的稳定性高,采用了先进的功率控制技术,确保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功率波动的情况,保证了施灸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功率范围
适用场景
能源消耗情况
100W~200W
温和施灸
较低
200W~300W
常规施灸
适中
300W~500W
高温施灸
较高
电源输入要求
电源输入为AC220V±10%,50Hz,适应常见的电源环境。在大多数医疗机构和家庭环境中,都能够方便地为设备提供合适的电源。对电源的适应性强,能在不同的电源条件下正常工作。即使电源电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设备也能稳定运行,不会受到影响。电源输入的稳定性好,采用了先进的电源滤波和稳压技术,能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减少了因电源问题导致的设备故障和安全隐患。
便携式电源支持
设备支持便携式电源,如DC12V/24V或锂电池,方便在不同场景下使用。在户外、移动医疗等场景中,便携式电源能够为设备提供持续的电力支持,使设备的使用不受电源插座的限制。便携式电源的使用能提高设备的移动性和灵活性,医护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地携带设备进行上门服务或户外治疗。与便携式电源的兼容性好,经过严格的测试和优化,能确保设备在使用便携式电源时正常工作,不会出现功率不足或不稳定的情况。
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
频率范围技术参数
中频载波频率
中频载波频率设定为1kHz-10kHz,此范围经过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验证,能为治疗提供适宜的频率区间。不同的病症对治疗频率有不同要求,例如,对于一些慢性疼痛的治疗,可能需要较低的中频载波频率,而对于神经肌肉刺激等治疗,则可能需要相对较高的频率。该频率范围能够覆盖多种治疗需求,有助于药物导入和治疗效果的实现。在药物导入过程中,合适的中频载波频率可以使药物离子更有效地进入人体组织,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同时,针对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症特点,也能进行精准治疗,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中频载波频率的优势,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对比表格:
频率范围
适用病症
治疗效果优势
1kHz-5kHz
慢性疼痛、软组织损伤
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加速组织修复
5kHz-10kHz
神经肌肉刺激、炎症治疗
增强神经传导,减轻炎症反应
低频调制频率
低频调制频率为0.5Hz-150Hz,它可对中频载波进行有效调制。不同的低频调制频率能够产生多样化的治疗波形和刺激模式。例如,较低的低频调制频率可能产生较为温和的刺激模式,适用于一些对刺激较为敏感的患者;而较高的低频调制频率则可能产生较强的刺激模式,用于需要较强刺激的治疗情况。这种多样化的刺激模式可以增强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反应,选择合适的低频调制频率,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多样化的刺激模式也可以避免患者对单一刺激模式产生适应性,提高治疗的持久性。
低频调制频率的变化还可以模拟人体自然的生理节律,使治疗更加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例如,某些低频调制频率可以模拟人体神经的放电节律,更好地刺激神经肌肉,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此外,通过调整低频调制频率,还可以调节治疗的强度和舒适度,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觉更加舒适,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输出通道独立特性
四通道独立输出
设备具备四通道独立输出功能,这一特性使得它能够同时对多个部位进行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很多患者可能存在多个部位的病症需要同时治疗,例如,一个患者可能同时患有腰部疼痛和肩部疼痛。四通道独立输出功能可以让医生分别为腰部和肩部设置不同的治疗参数,确保每个部位都能得到最适合的治疗。每个通道能够独立控制输出参数,包括电流强度、频率、波形等。这样可以保证不同部位的治疗效果互不干扰,提高治疗效率。例如,在对腰部进行治疗时,可以设置较高的电流强度和特定的波形,以达到更好的镇痛和组织修复效果;而在对肩部进行治疗时,则可以根据肩部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参数。
四通道独立输出
四通道独立输出功能还可以提高设备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选择使用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通道进行治疗。这种灵活性使得设备能够满足不同患者和不同病症的多样化治疗需求,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同步治疗优势
四通道可同步治疗多个部位,这一优势能够满足患者多部位同时治疗的需求。在传统的治疗方式中,患者可能需要分别对不同部位进行治疗,这不仅增加了治疗时间,还可能导致治疗效果的不一致。而四通道同步治疗可以同时对多个部位进行刺激,缩短了治疗时间,提升了治疗的整体效果。例如,对于一些患有全身性疾病或多处损伤的患者,同步治疗可以使各个部位的治疗同时进行,促进身体的整体恢复。
四通道同步治疗
同步治疗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治疗体验。患者不需要在不同的治疗时间和治疗设备之间奔波,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不便。同时,同步治疗也可以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使医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治疗服务。
输出强度自动调节
电流强度调节
电流强度范围为0-100mA,并且具备自动调节功能。人体的身体状况和对电流的耐受程度各不相同,例如,儿童、老年人和成年人对电流的耐受能力就存在差异。自动调节功能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需求,自动调整电流强度。在治疗开始时,设备会自动检测患者的身体阻抗等参数,然后根据这些参数调整电流强度,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果患者对电流较为敏感,设备会自动降低电流强度;如果患者需要较强的刺激来达到治疗效果,设备则会适当提高电流强度。
自动调节电流强度还可以避免因人为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治疗风险。在传统的治疗设备中,医生需要手动调节电流强度,这可能会因为医生的经验不足或疏忽而导致电流强度过高或过低。而自动调节功能可以确保电流强度始终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提高治疗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输出电压控制
输出电压峰值电压≤100V,在自动调节电流强度的同时,设备会严格保证输出电压在安全范围内。过高的电压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例如,引起电击感、皮肤灼伤等。输出电压控制功能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风险,进一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当电流强度发生变化时,设备会自动调整输出电压,确保电压不会超过安全阈值。
输出电压控制功能还可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治疗过程中,电压的稳定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如果电压波动过大,可能会影响药物导入的效果和治疗的准确性。输出电压控制功能可以使电压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确保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
药物导入功能特性
离子导入技术
采用离子导入技术,且正/负极性可选。离子导入技术是一种将药物离子定向导入人体的有效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极性。例如,对于一些带正电荷的药物离子,可以选择正极性进行导入;对于带负电荷的药物离子,则可以选择负极性。这种极性可选的设计可以提高药物的导入效果和治疗效果。
离子导入技术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离子导入技术的优势,以下是一个对比表格:
导入技术
导入效果
治疗优势
离子导入技术
药物离子定向导入,导入深度和效果好
提高药物利用率,增强治疗针对性
传统导入技术
药物分布不均匀,导入效果有限
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导入效果优势
通过离子导入技术,可使药物更深入地到达治疗部位。传统的药物导入方式可能只能使药物停留在皮肤表面或浅层组织,而离子导入技术可以利用电场的作用,将药物离子直接导入到深层组织。这样可以提高药物的利用率,使更多的药物能够发挥治疗作用。例如,在治疗关节炎时,离子导入技术可以将药物直接导入到关节内部,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消炎、镇痛作用。
离子导入技术还可以增强治疗的针对性。它可以根据治疗部位的需求,将药物精准地导入到特定的组织或器官。这种精准导入可以避免药物在其他部位的不必要分布,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治疗的效果。同时,由于药物能够更有效地到达治疗部位,治疗时间也可能会相应缩短,为患者节省了治疗成本和时间。
治疗模式预设程序
多种预设程序
预设多种程序,如镇痛、消炎、软组织修复、神经肌肉刺激等。这些预设程序是基于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制定的,能够针对不同的病症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例如,镇痛程序可以通过调整治疗参数,如频率、电流强度等,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消炎程序则可以促进炎症的消退,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
神经肌肉刺激程序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预设程序的作用,以下是一个表格:
预设程序
适用病症
治疗效果
镇痛程序
各种疼痛病症
缓解疼痛
消炎程序
炎症性疾病
减轻炎症
软组织修复程序
软组织损伤
加速组织修复
神经肌肉刺激程序
神经肌肉疾病
促进神经传导和肌肉功能恢复
自定义参数支持
支持自定义参数,包括频率、波形、调制方式等。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都具有独特性,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特殊需求和治疗反馈,灵活调整治疗参数。例如,对于一些对刺激较为敏感的患者,医生可以降低频率或调整波形,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对于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医生可以尝试不同的调制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
自定义参数支持功能还可以满足临床研究和个性化治疗的需求。在临床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以根据研究目的设置特定的治疗参数,以观察不同参数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在个性化治疗方面,医生可以为每个患者制定专属的治疗方案,实现精准治疗。这种灵活性和个性化的治疗方式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满意度。
电针治疗仪
电脉冲参数设置
输出通道设计
①输出通道为独立四通道,可同步刺激多个穴位,充分满足多穴位同时治疗的实际需求,提高治疗效率。
输出通道为独立四通道
②独立通道设计极为关键,能确保各穴位刺激互不干扰,精准作用于目标穴位,显著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③这种多通道设计还可灵活组合刺激方式,针对不同病症和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体验。
④多通道同步刺激能够模拟人体自然的神经传导模式,使治疗效果更加接近人体生理反应,从而更好地促进身体的康复。
波形类型选择
①波形类型有连续波(CW)、疏密波(DD)、断续波(INT),为不同治疗需求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可根据具体病症和患者个体差异进行灵活调整。
波形类型
②多种波形能够针对不同病症和患者个体差异,精准调整刺激方式,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③连续波可提供持续稳定的刺激,适用于一些需要长期刺激的病症;疏密波则通过疏密相间的刺激,能够更好地调节神经功能;断续波可以模拟人体自然的神经放电模式,促进神经肌肉的恢复。
④不同波形的组合使用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治疗的范围和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频率与脉冲宽度
①频率范围低频1~10Hz,中高频50~100Hz,可调范围通常1~100Hz,能广泛适应不同治疗场景,满足多样化的治疗需求。
②脉冲宽度50~500μs,可根据治疗需要进行精确调整,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治疗效果。
③低频频率适用于一些慢性疾病和疼痛的治疗,能够温和地刺激神经和肌肉;中高频频率则更适合用于急性损伤和炎症的治疗,能够快速缓解症状。
④精确的脉冲宽度调整可以更好地控制刺激的强度和时间,使治疗更加精准地作用于目标组织,减少对周围组织的不必要刺激。
输出强度范围要求
电流与电压范围
①电流范围0~80mA,电压范围0~60V,能充分满足不同患者的耐受程度,为不同体质的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
②合理的电流和电压范围是保障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避免因电流或电压过大对患者造成伤害。
③对于耐受程度较低的患者,可以选择较低的电流和电压进行治疗,确保治疗过程的舒适性;对于耐受程度较高的患者,则可以适当提高电流和电压,以增强治疗效果。
④通过精确控制电流和电压的输出,能够使治疗更加精准地作用于目标组织,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数
范围
电流
0~80mA
电压
0~60V
阻抗匹配能力
①阻抗匹配自动适应人体阻抗,确保电刺激稳定输出,避免因阻抗不匹配导致的刺激强度不稳定或治疗效果不佳。
②自动适应人体阻抗变化,能够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治疗部位的不同,实时调整输出参数,提高治疗效果和舒适度。
③这种自适应能力使得设备能够更好地与人体组织相匹配,减少能量损耗,提高治疗效率。
④稳定的电刺激输出可以使治疗更加精准地作用于目标组织,减少对周围组织的不必要刺激,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强度调节精度
①强度调节通过旋钮或数字按键,步进1mA/档,实现精确调节,能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强度调节
②精细的强度调节可以满足不同患者对刺激强度的需求,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③旋钮调节方式操作简单直观,适合医护人员快速调整;数字按键调节则更加精确,能够满足对治疗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
④通过精确调节刺激强度,能够使治疗更加精准地作用于目标组织,减少对周围组织的不必要刺激,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安全与控制功能特性
安全保护措施
①具备短路/过载保护、输出限流(≤100mA),全方位保障患者安全,有效防止设备故障对患者造成伤害。
定时功能
②短路保护能够在电路出现短路时迅速切断电源,避免设备损坏和患者触电危险;过载保护则可防止设备因过载运行而损坏。
③输出限流功能严格限制输出电流,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为患者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④这些安全保护措施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加安心。
定时功能设置
①定时功能15~30分钟自动关闭,可调,方便医护人员和患者控制治疗时间,避免过度治疗。
②可调节的定时功能能够满足不同治疗方案的时间要求,提高治疗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③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设置治疗时间,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④定时功能的自动关闭还能节省能源,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符合安全标准
①符合国家最新医用电气安全标准,确保设备质量和安全性达到最高水平,为患者提供可靠的治疗设备。
②严格遵循安全标准,从设计、生产到检测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把控,保证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
③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能够有效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④患者可以放心使用该设备进行治疗,无需担心设备安全问题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标准
说明
医用电气安全标准
国家最新标准
物理与电气参数标准
电源输入要求
①电源为AC220V±10%,50Hz(台式)或DC6V电池(便携式),适应不同使用场景,提高设备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②台式设备采用AC220V电源输入,适用于固定场所的治疗;便携式设备则可使用DC6V电池,方便在移动过程中进行治疗。
③多种电源输入方式使得设备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正常使用,满足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多样化需求。
④电源输入的稳定性和兼容性也确保了设备的性能不受电源波动的影响,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保障。
功耗范围限制
①功耗≤15W,节能高效,降低使用成本,符合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
②低功耗设计使得设备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消耗的电量较少,减少了能源浪费。
③节能高效的特点不仅降低了医院的运营成本,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经济实惠的治疗选择。
④低功耗设备产生的热量也较少,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设备维护和更换的频率。
附件适配情况
①电极类型为夹式电极(连接针灸针),导线长度1.5~2m(带屏蔽防干扰),确保信号稳定传输,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夹式电极
②夹式电极方便与针灸针连接,能够准确地将电刺激传递到穴位;带屏蔽防干扰的导线则可有效减少外界干扰,保证信号的稳定性。
③合适的电极和导线设计使得设备能够更好地与针灸治疗相结合,发挥出电针治疗的最大优势。
④稳定的信号传输能够确保治疗效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治疗服务。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
光学参数详细指标
波长范围标准
波长范围采用标准模式,为600~1600nm,该范围经过科学验证,可满足多种治疗需求。不同的病症对红外偏振光的波长有不同要求,此波长范围能有效发挥红外偏振光的治疗作用,针对不同病症提供适宜的光学刺激。例如,对于一些浅表性的炎症,较短波长的红外偏振光可能更有效;而对于深层组织的损伤,较长波长的红外偏振光则能更好地穿透组织,发挥治疗效果。
以下是该波长范围在不同治疗场景下的优势:
治疗场景
波长优势
浅表炎症治疗
较短波长可精准作用于炎症部位,促进炎症吸收
深层组织损伤修复
较长波长能穿透组织,刺激细胞再生
偏振特性参数
偏振特性为线偏振光,偏振度≥90%,保证了光线的高偏振质量。高偏振度的线偏振光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增强光线在组织中的穿透和作用能力。在治疗过程中,高偏振度的光线能够更准确地作用于目标组织,减少光线的散射和损失,从而提高治疗的效率和准确性。
输出功率在连续模式下为50~2000mW,可根据治疗需要进行调节。同时支持脉冲模式,具备高频脉冲功能,能适应不同的治疗场景。对于一些需要持续光照刺激的病症,可选择连续模式;而对于某些特定病症,如神经损伤的治疗,脉冲模式可能更具优势。
不同治疗场景下的功率和模式选择如下:
1)浅表组织治疗:可选择较低功率的连续模式,避免对组织造成过度刺激。
2)深层组织治疗:可适当提高功率,或采用脉冲模式,以增强光线的穿透能力。
3)急性病症治疗:可根据病情选择较高功率的脉冲模式,快速发挥治疗作用。
4)慢性病症治疗:可采用较低功率的连续模式,进行长期的温和治疗。
辐射特性具体要求
光斑直径大小
光斑直径在治疗头输出端通常为φ5~10mm,可精准照射治疗部位。合适的光斑直径能够确保光线集中作用于目标区域,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在实际治疗中,根据不同的治疗部位和病症,可以选择不同大小的光斑直径。对于较小的治疗部位,如穴位治疗,可选择较小的光斑直径,以确保光线准确作用于穴位;对于较大的治疗部位,如肌肉拉伤的治疗,可选择较大的光斑直径,以覆盖整个损伤区域。
以下是不同治疗部位对应的光斑直径选择建议:
1)穴位治疗:选择φ5mm的光斑直径,可精准刺激穴位。
2)小面积肌肉损伤治疗:选择φ6~8mm的光斑直径,能有效覆盖损伤区域。
3)大面积肌肉损伤治疗:选择φ8~10mm的光斑直径,确保光线覆盖整个损伤部位。
4)关节治疗:根据关节大小,选择合适的光斑直径,一般为φ7~9mm。
穿透深度指标
穿透深度约3~5cm,能够有效作用于较深层的组织。该穿透深度可使光线到达病变部位,发挥治疗作用,促进组织修复和恢复。在治疗一些深层组织的疾病,如关节炎、肌肉劳损等时,红外偏振光的穿透深度至关重要。只有光线能够穿透到病变部位,才能对病变组织产生直接的治疗作用。
以下是不同病症对应的穿透深度需求:
病症类型
穿透深度需求
关节炎
约4~5cm,以到达关节内部病变组织
肌肉劳损
约3~4cm,作用于深层肌肉组织
深层组织炎症
约4~5cm,消除炎症根源
工作模式设置情况
输出模式选择
具备连续/脉冲输出两种模式可供选择,可根据不同的治疗需求灵活切换。连续输出模式适用于需要持续光照刺激的治疗情况,如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等。在连续输出模式下,光线持续稳定地照射治疗部位,能够为组织提供持续的能量刺激,促进新陈代谢和组织修复。
脉冲输出模式则在某些特定病症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如神经损伤的治疗。脉冲模式下的光线以脉冲形式输出,能够模拟人体神经的电信号,刺激神经细胞的活性,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以下是不同治疗需求对应的输出模式选择:
1)促进血液循环:选择连续输出模式,持续刺激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
2)缓解肌肉疲劳:采用连续输出模式,放松肌肉,减轻疲劳感。
3)神经损伤治疗:选择脉冲输出模式,刺激神经细胞再生。
4)炎症治疗:根据炎症的类型和程度,可选择连续或脉冲输出模式,抑制炎症反应。
治疗时间设置
治疗时间设置灵活,单点照射通常为30秒~10分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方案,精确调整治疗时间,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对于一些病情较轻的患者,较短的治疗时间可能就足够达到治疗效果;而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则可能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
以下是不同病症对应的治疗时间参考:
病症类型
治疗时间
轻度肌肉拉伤
30秒~3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中度关节炎
3~6分钟,减轻炎症,缓解关节疼痛
重度神经损伤
6~10分钟,刺激神经细胞再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安全与控制参数标准
功率调节功能
功率调节支持多档位可调,可根据治疗需求和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精准调整。通过合理调节功率,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不同的患者对光线的耐受程度不同,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都会影响患者的耐受能力。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功率档位。
以下是不同患者情况对应的功率调节建议:
1)儿童患者:由于儿童的皮肤和组织较为娇嫩,应选择较低的功率档位,避免对皮肤造成损伤。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对光线的耐受能力也相对较弱,可选择适中的功率档位。
3)体质较弱的患者:这类患者的身体抵抗力较差,应适当降低功率,以减轻身体负担。
4)体质较强的患者:可根据病情适当提高功率,以提高治疗效果。
温控保护措施
配备温控保护功能,探头表面温度≤41℃,可有效避免烫伤患者。当探头表面温度接近或达到设定的安全上限时,温控保护系统会自动采取措施,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在治疗过程中,红外偏振光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探头表面温度过高,从而烫伤患者。
温控保护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1)实时监测:系统会实时监测探头表面的温度,确保温度在安全范围内。
2)自动调节:当温度接近安全上限时,系统会自动调节功率或采取其他措施,降低温度。
3)安全提示:如果温度异常升高,系统会发出安全提示,提醒操作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4)故障保护:即使温控系统出现故障,也有多重保护机制,确保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物理与电气参数详情
电源输入要求
电源输入范围为AC100~240V,50/60Hz,具有较宽的电源适应性。这使得设备能够在不同的电源环境下稳定运行,方便在各种场所使用。无论是在家庭、医院还是其他场所,只要有合适的电源插座,设备都能正常工作。
较宽的电源输入范围带来的优势如下:
1)全球通用性: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无需担心电源电压和频率的差异。
2)应急使用: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停电后的应急发电设备供电,也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3)稳定运行:电源适应性强,能够有效减少电源波动对设备的影响,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4)节能高效:在不同电源环境下,设备都能自动调整工作状态,实现节能高效运行。
功耗范围指标
功耗≤50W,具有较低的能耗,符合节能要求。低功耗设计不仅降低了使用成本,还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较低的功耗能够为用户节省大量的电费开支。
低功耗设计带来的好处如下:
1)经济实惠:降低使用成本,减少用户的经济负担。
2)环保节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稳定性高:低功耗意味着设备产生的热量较少,有助于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4)适用性强:在一些电力供应有限的场所,如偏远地区或移动医疗设备中,低功耗设备更具优势。
频谱治疗仪
频谱范围技术要求
波长范围界定
频谱范围的波长通常处于2.5μm-25μm,此范围涵盖远红外至中红外波段。该波长范围是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确定的,能够更好地被人体吸收,从而发挥治疗作用。远红外线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能够深入人体皮下组织,使皮下组织的温度上升,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中红外波段则在温热效应方面表现出色,能够缓解疼痛、消除疲劳。在本项目中,这种波长范围的频谱治疗仪能够更精准地针对患者的需求进行治疗,提升治疗效果。
2.5μm - 25μm波长频谱治疗仪
远红外中红外波段频谱治疗仪
模拟人体辐射频谱
模拟人体辐射频谱,频率范围在300GHz-1THz,能更好地适应人体需求。人体自身也会发出特定频率的辐射,当频谱治疗仪发出的频率与之相近时,能够产生共振效应,增强细胞的活性,促进新陈代谢。在这个频率范围内,频谱治疗仪能够更有效地刺激人体细胞,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例如,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关节炎、颈椎病等,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在本项目中,模拟人体辐射频谱的频谱治疗仪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频谱特性优势
该频谱范围的设置有利于发挥治疗作用,提升治疗效果。特定的频谱范围能够针对不同的病症和人体部位进行精准治疗。远红外和中红外波段的结合,既能够深入人体组织,又能够在体表产生温热效应,达到内外兼治的效果。这种频谱特性还能够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的疗效。在本项目中,频谱治疗仪的频谱特性优势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高效的治疗服务,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
输出功率调节范围
单头辐射器功率
单头辐射器功率约为10-30W,可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不同的治疗场景和患者需求对功率的要求不同。对于一些轻度的病症或需要温和治疗的部位,较低的功率如10W就可以满足需求,避免对人体造成过度刺激。而对于一些严重的病症或需要深度治疗的部位,较高的功率如30W则能够提供更强的能量,促进治疗效果。在本项目中,单头辐射器功率的可调节性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多档位功率调节
功率调节支持多档位调节,包括低、中、高挡,方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功率。多档位的设计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治疗的阶段、患者的耐受程度等因素进行灵活选择。在治疗初期,患者可能对功率比较敏感,此时可以选择低档位进行温和治疗;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的耐受程度提高,可以逐渐提高功率到中档位或高档位。这种多档位的功率调节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的舒适度和效果。在本项目中,多档位功率调节的频谱治疗仪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治疗体验。
多档位功率调节频谱治疗仪
功率调节灵活性
多档位的功率调节方式,使得设备在不同场景下都能稳定运行并发挥作用。无论是在医院的临床治疗中,还是在家庭的日常保健中,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功率调节。在医院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精准的功率设置;在家庭中,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适当的调整。这种功率调节的灵活性能够提高设备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在本项目中,频谱治疗仪的功率调节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治疗需求,为患者提供更便捷、更有效的治疗服务。
辐射面积与距离参数
有效辐射面积
单头辐射器的有效辐射面积约为直径10-20cm,能覆盖一定的治疗区域。这个辐射面积的设计是根据人体的生理结构和治疗需求确定的。它能够覆盖人体的一些常见治疗部位,如肩部、腰部、膝盖等。在治疗过程中,足够的辐射面积能够确保治疗的全面性,使治疗效果更加均匀。对于一些较大面积的病症,如肌肉劳损、关节炎等,这种有效辐射面积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本项目中,单头辐射器的有效辐射面积能够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提高治疗的效果。
辐射距离影响
合适的辐射面积与距离参数,可确保治疗效果的均匀性和有效性。辐射距离过近可能会导致局部温度过高,对皮肤造成伤害;辐射距离过远则可能会使辐射能量减弱,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合理的辐射距离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在本项目中,频谱治疗仪的辐射面积与距离参数经过精心设计,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通过调整辐射距离,可以使治疗区域得到均匀的辐射,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直径10 - 20cm有效辐射频谱治疗仪
参数设计合理性
该辐射面积与距离参数的设计,是基于治疗需求和人体工程学考量。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人体的生理结构、治疗部位的特点以及患者的使用体验。这样的设计能够使频谱治疗仪更好地适应人体,提高治疗的效果和舒适度。例如,对于一些需要精确治疗的部位,可以通过调整辐射面积和距离来实现精准治疗;对于一些大面积的治疗需求,则可以利用较大的辐射面积进行全面治疗。在本项目中,这种基于治疗需求和人体工程学考量的参数设计,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服务。
工作模式与安全参数
连续/间歇工作模式
具备连续/间歇模式,可根据治疗需要灵活切换。连续模式适用于需要持续治疗的情况,如缓解慢性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等。在连续模式下,频谱治疗仪能够持续输出稳定的辐射能量,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间歇模式则适用于一些对辐射能量较为敏感的患者或需要间歇性刺激的治疗情况。在间歇模式下,频谱治疗仪会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输出辐射能量,避免对人体造成过度刺激。在本项目中,这种连续/间歇工作模式的设计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提高治疗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连续/间歇工作模式频谱治疗仪
温控功能保障
拥有温控功能,能自动恒温控制,表面温度通常维持在40℃-60℃。温控功能是频谱治疗仪的重要安全保障之一。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温度能够确保治疗效果的一致性,同时避免因温度过高对患者造成伤害。当表面温度超过设定范围时,温控功能会自动调节,使温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在本项目中,频谱治疗仪的温控功能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提高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
单头辐射器10 - 30W频谱治疗仪
安全参数达标
电气安全符合国家最新医用电气设备安全标准,绝缘等级为ClassI或II;辐射安全无有害电离辐射,属非激光类红外辐射;具备过热保护,内置温度传感器,超温自动断电。这些安全参数的达标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前提。电气安全标准的符合确保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漏电等安全事故;无有害电离辐射和非激光类红外辐射则保证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受到辐射伤害;过热保护和超温自动断电功能则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在本项目中,频谱治疗仪的安全参数达标能够让患者放心使用,提高治疗的可靠性。
中药熏蒸治疗机
蒸汽发生系统参数
加热功率与蒸汽温度
1)加热功率为3500W-8000W,此功率范围可根据不同规模的治疗需求灵活调整,能满足单人局部熏蒸到多人全身熏蒸等多种场景,确保中药有效成分充分挥发。
2)蒸汽温度可在35℃-70℃之间实现±1℃的精密控制,精准的温度控制能保证中药蒸汽的质量和治疗效果,避免因温度过高破坏药效或温度过低无法达到治疗目的。
蒸汽产生速度与热效率
参数
详情
蒸汽产生速度
达到2-5L/min,能够在短时间内为治疗提供充足的蒸汽,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治疗效率。
热效率
≥90%,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能耗,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也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药液管理系统特性
药罐容量与药液浓度调节
1)药罐采用医用不锈钢材质,容量为10-20L,这种材质耐腐蚀、易清洁,大容量的药罐可满足不同规模和疗程的治疗需求,减少频繁加药的麻烦。
药液管理系统特性
医用不锈钢药罐
2)药液浓度具备5档可调功能,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治疗阶段等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药液浓度,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药液循环与过滤系统
1)采用双循环系统,包含主/副药液通道,主通道保证药液的快速循环和供应,副通道辅助调节药液的流量和压力,确保药液在整个系统中循环均匀,使患者能均匀地接触到富含中药成分的蒸汽。
2)配备三级精密过滤系统,由100目滤网、活性炭和纳米级过滤材料组成,能有效过滤药液中的杂质、沉淀物和有害物质,保证进入治疗舱的蒸汽纯净,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治疗舱体参数标准
舱体材质与耐温范围
1)舱体采用航空级ABS+医用级PP材质,航空级ABS材质保证了舱体的强度和耐用性,医用级PP材质则确保了与人体接触的安全性,两种材质结合,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治疗环境。
治疗舱体参数标准
2)耐温范围为-20℃-120℃,这使得设备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治疗要求,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季还是炎热的夏季,都能正常稳定地运行。
密封性能与治疗区域选配
1)密封性能良好,蒸汽泄漏率≤0.5%,有效防止蒸汽泄漏,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能避免蒸汽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持治疗环境的整洁和舒适。
2)治疗区域可进行全身/半身/局部选配,满足了多样化的治疗需求,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治疗区域,实现精准治疗。
治疗模式预设方案
多种中医治疗方案预设
1)预设多种中医治疗方案,涵盖了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节省了制定治疗方案的时间。
2)可根据不同的病症和患者需求,快速调用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了治疗的效率和针对性,使患者能更快地得到有效的治疗。
个性化治疗参数调整
1)支持对治疗参数进行个性化调整,如温度、时间等,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海医院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等设备采购项目投标方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