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服务类投标方案 软件开发

价监竞争数字化监管监测平台开发、运营及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DOCX   1637页   下载385   2025-08-28   浏览3   收藏84   点赞184   评分-   941249字   228积分

AI慧写标书

十分钟千页标书高效生成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价监竞争数字化监管监测平台开发、运营及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1页
价监竞争数字化监管监测平台开发、运营及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2页
价监竞争数字化监管监测平台开发、运营及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3页
价监竞争数字化监管监测平台开发、运营及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4页
价监竞争数字化监管监测平台开发、运营及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5页
价监竞争数字化监管监测平台开发、运营及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6页
价监竞争数字化监管监测平台开发、运营及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7页
价监竞争数字化监管监测平台开发、运营及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8页
价监竞争数字化监管监测平台开发、运营及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9页
价监竞争数字化监管监测平台开发、运营及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10页
价监竞争数字化监管监测平台开发、运营及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11页
价监竞争数字化监管监测平台开发、运营及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12页
价监竞争数字化监管监测平台开发、运营及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13页
价监竞争数字化监管监测平台开发、运营及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14页
价监竞争数字化监管监测平台开发、运营及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15页
剩余1622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开通会员, 优惠多多

6重权益等你来

首次半价下载
折扣特惠
上传高收益
特权文档
AI慧写优惠
专属客服
价监竞争数字化监管监测平台开发、运营及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 第一章 项目理解 11 第一节 项目背景理解 11 一、 项目基本概况认知 11 二、 平台建设意义解读 27 第二节 项目目标把握 49 一、 采购包1目标界定 49 二、 采购包2目标明确 62 三、 系统性能指标把控 77 第三节 采购人需求响应 98 一、 采购包1功能实现方案 98 二、 采购包2服务实施规划 117 三、 技术兼容性保障措施 128 第二章 需求分析 147 第一节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147 一、 功能模块需求细化 147 二、 现有系统功能评估 157 三、 新增优化需求梳理 163 第二节 性能需求响应 175 一、 响应时间性能规划 175 二、 数据导出性能方案 183 三、 并发用户承载能力 187 四、 系统资源利用控制 195 第三节 兼容性与安全需求分析 201 一、 系统兼容性规划 201 二、 安全防护需求解析 213 三、 测试验证方案规划 223 第四节 数据采集与治理需求分析 233 一、 多源数据采集规划 233 二、 数据治理流程设计 243 三、 数据运营需求对接 261 第五节 直销与传销监测需求分析 272 一、 直销风险监测规划 272 二、 网络传销模型优化 283 三、 运营服务流程需求 298 第三章 总体设计 306 第一节 总体框架设计 306 一、 用户中心功能定位 306 二、 反法监测数据分析系统架构 316 三、 价格监测子系统功能模块 326 四、 逐级统计子系统设计 337 五、 运营支撑系统功能规划 344 第二节 技术路线选择 348 一、 开发框架选型 348 二、 数据库性能优化策略 360 三、 系统安全技术实现 369 四、 接口响应性能优化 377 第三节 网络与开发环境 384 一、 服务器资源配置方案 384 二、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393 三、 开发环境搭建规范 401 四、 测试环境配置方案 411 第四节 系统兼容与扩展性设计 421 一、 省局系统对接方案 421 二、 一网共享平台集成 429 三、 系统扩展性架构设计 438 四、 数据扩容策略规划 446 第五节 测试与验证方案 452 一、 功能测试执行计划 452 二、 性能测试方案设计 464 三、 安全测试实施策略 473 四、 兼容性测试验证 484 第四章 实施方案 502 第一节 项目组织架构 502 一、 核心岗位职责划分 502 二、 沟通协作机制建立 513 三、 专业团队配置方案 522 第二节 管理实施方案 533 一、 项目管理计划制定 533 二、 进度跟踪管控机制 551 三、 阶段性评审验收安排 561 第三节 进度计划安排 570 一、 分阶段工作内容规划 570 二、 时间节点与责任人明确 581 三、 弹性缓冲机制设置 589 第四节 质量保障措施 600 一、 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600 二、 多维度质量检查实施 609 三、 第三方测试验证安排 619 第五节 培训方案制定 633 一、 分阶段培训内容设计 633 二、 分层级培训对象覆盖 642 三、 多样化培训形式实施 655 第五章 应急处理方案与能力 673 第一节 安全管理制度 673 一、 系统运维安全规范 673 二、 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684 三、 安全职责与培训机制 694 第二节 潜在风险预期 706 一、 系统运行风险识别 706 二、 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715 三、 业务中断风险预判 725 第三节 应急资源储备 738 一、 硬件资源保障 738 二、 软件与数据资源 752 三、 人力资源配置 763 第四节 应急处理措施 775 一、 故障响应与处理流程 775 二、 数据应急保障措施 791 三、 应急协同机制 802 第五节 服务承诺 813 一、 故障响应服务标准 813 二、 服务等级协议 823 三、 服务优化与报告 838 第六章 技术指标响应情况 847 第一节 技术指标响应说明 847 一、 带▲号重要服务参数分析 847 二、 响应内容与需求匹配验证 863 第二节 证明材料准备 879 一、 技术和服务要求响应表 879 二、 证明材料合规性保障 894 第七章 对项目目标和需求的理解 915 第一节 项目运营目标把握 915 一、 数字化监管监测平台构建 915 二、 核心功能实现规划 926 第二节 项目背景与现状分析 937 一、 监管环境现状剖析 937 二、 已有系统理解认知 949 三、 前期投资保护策略 961 第三节 项目需求理解与响应 969 一、 系统开发需求响应 969 二、 系统运维需求满足 979 三、 技术指标全面达标 987 第四节 服务方案完整性与可行性 996 一、 数据处理运营方案 996 二、 数据采集治理实施 1005 三、 监测运营服务落地 1014 四、 业务管理运营保障 1023 第八章 监测与数据分析能力 1036 第一节 直销监测分析 1036 一、 企业基础信息分析 1036 二、 产品数据监测 1042 三、 网络舆情监控 1049 四、 投诉举报数据分析 1058 第二节 传销监测分析 1067 一、 数据采集来源管理 1067 二、 识别模型路径构建 1075 三、 风险评估方法应用 1081 四、 舆情传播分析机制 1091 五、 典型案件证据链构建 1100 第三节 综合分析能力 1105 一、 交叉风险识别机制 1105 二、 多维度数据整合方案 1114 三、 模型联动分析策略 1120 四、 综合型监测报告编制 1129 第四节 数据支撑能力 1135 一、 数据采集技术方案 1135 二、 数据清洗处理流程 1140 三、 数据治理体系构建 1148 四、 数据分析应用架构 1153 第五节 模型优化与验证 1160 一、 识别模型优化路径 1160 二、 测试验证流程规范 1167 三、 识别准确率提升措施 1172 四、 误报率控制机制 1179 第九章 运营服务方案 1185 第一节 数据处理运营服务 1185 一、 企业信息库维护机制 1185 二、 投诉举报数据治理 1192 三、 数据接口服务管理 1198 四、 数据处理质量保障 1205 第二节 数据采集治理服务 1212 一、 互联网数据采集规范 1212 二、 业务数据采集处理 1218 三、 网络传销数据专项采集 1224 四、 价格数据采集机制 1229 五、 数据安全保障措施 1233 第三节 直销风险监测运营服务 1242 一、 网络敏感信息监测 1243 二、 风险识别规则体系 1250 三、 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1257 四、 风险事件人工复核 1267 五、 风险监测报告生成 1274 第四节 网络传销监测运营服务 1282 一、 传销识别模型优化 1283 二、 传销行为风险评估 1290 三、 网络监测自动化采集 1297 四、 线索发现分类机制 1306 五、 监测分析报告输出 1315 第五节 业务管理运营服务 1321 一、 违法线索人工筛查 1321 二、 监测结果报告生成 1327 三、 违法证据固定机制 1334 四、 系统平台运营管理 1339 五、 驻场运营服务保障 1349 第六节 服务可行性与保障 1358 一、 运营服务流程设计 1358 二、 运营团队配置方案 1364 三、 服务响应机制建立 1375 四、 服务保障措施制定 1386 五、 服务效果评估优化 1394 第十章 模型优化方案 1401 第一节 模型优化路径设计 1401 一、 网络传销模型优化路径图构建 1401 二、 各阶段优化策略制定 1410 三、 优化路径可行性验证 1418 第二节 模型界面与功能实现 1427 一、 操作界面设计与展示 1427 二、 核心功能模块实现 1434 三、 运行日志与结果可视化 1444 第三节 风险评估机制建设 1457 一、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457 二、 风险评估报告生成 1468 三、 典型风险案例分析 1475 第四节 测试与验证方案 1485 一、 测试数据准备与应用 1485 二、 性能指标评估方案 1492 三、 优化前后模型对比 1501 第十一章 服务响应保障方案 1511 第一节 组织管理制度 1511 一、 项目组织架构设计 1511 二、 项目管理制度文件 1522 三、 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1528 第二节 人员管理机制 1534 一、 专业人员配备方案 1534 二、 人员培训计划制定 1543 三、 考勤与激励机制 1553 第三节 服务机制保障 1564 一、 7×24小时响应机制 1564 二、 多渠道支持服务 1578 三、 服务流程与监管 1586 第四节 保密管理措施 1593 一、 访问权限管理制度 1593 二、 保密责任与协议 1605 三、 数据安全保护技术 1616 四、 保密培训与检查 1628 项目理解 项目背景理解 项目基本概况认知 项目名称与编号解析 项目名称含义 平台核心功能 平台聚焦于价监竞争领域的数字化监管监测,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通过开发、运营及运维服务,实现对相关业务的高效管理和精准监测。在开发过程中,将构建多个子系统,如用户中心可实现用户信息的集中管理和权限分配;反法监测数据分析系统能对市场中的违法行为进行精准分析和预警;价格监测子系统可实时掌握市场价格动态。运营环节则负责对采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为监管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运维环节通过日常维护、故障排除和性能优化等措施,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确保整个平台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价监竞争领域的监管监测任务。 服务内容范畴 开发环节需构建平台的各个子系统,包括用户中心、反法监测数据分析系统、价格监测子系统等,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并与省局系统、一网共享平台对接,确保数据的流通和共享。运营环节负责数据处理运营服务,如维护直销企业基础信息库、产品信息库、监管信息库等,及时更新数据以支持监管工作;开展数据采集治理服务,涵盖互联网数据采集、业务数据采集、网络传销数据采集和价格数据采集等,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和应用;进行直销风险监测运营服务和网络传销监测运营服务,构建识别模型,评估风险,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运维环节则提供系统性能日常维护、电话/网络支撑服务、用户管理、系统使用疑问解答、系统异常问题解决、IT运维、应用程序运维、日常运维、应急处理及操作培训等服务,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性能优化。 系统运维服务 监管信息库 项目时间定位 2025年的时间限定,体现了项目的时效性和阶段性,需在该时间框架内完成各项任务。为了更清晰地展示项目在2025年的时间安排,以下是一个详细的表格: 时间阶段 任务内容 任务目标 第1-3个月 完成省价监竞争数字化监管监测平台各子系统的需求调研和设计工作 明确系统功能和架构,为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第4-6个月 进行系统开发和测试工作,完成用户中心、反法监测数据分析系统等子系统的开发 确保子系统的功能符合设计要求,具备上线条件 第7-9个月 开展系统集成和联调工作,实现与省局系统、一网共享平台的对接 保证系统之间的数据流通和业务协同正常 第10-11个月 进行系统试运行和优化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第12个月 完成系统的交付验收工作,正式投入运营和运维服务 确保系统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实现高效监管监测 采购计划编号意义 编号构成规则 编号可能按照一定的区域、时间和项目顺序等规则编制,方便相关部门进行分类和查询。以本项目的采购计划编号440001-2025-34260为例,440001可能代表特定的区域编码,用于标识项目所在的地区;2025明确了项目的时间范围,即该项目是在2025年进行采购的;34260则可能是该地区在2025年的项目顺序编号,通过这个编号可以快速定位到本项目在整个采购计划中的位置。这种编号规则使得相关部门在管理大量采购项目时,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分类、查询和统计,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管理跟踪作用 在采购的各个环节,如招标、签约、执行等,可通过该编号快速定位项目信息,提高管理效率。以下是一个表格展示采购计划编号在不同环节的管理跟踪作用: 采购环节 编号作用 具体说明 招标环节 项目识别 在众多招标项目中,通过采购计划编号可以快速识别本项目,避免混淆 签约环节 合同关联 将采购计划编号与合同进行关联,方便查询和管理合同信息 执行环节 进度跟踪 根据采购计划编号,实时跟踪项目的执行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验收环节 结果核对 通过采购计划编号,核对项目的验收结果,确保项目符合要求 数据统计依据 作为项目的重要标识,该编号可用于采购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为后续的决策提供参考。通过对采购计划编号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采购项目数量、规模和分布情况。例如,可以统计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采购项目总数,分析采购项目的金额分布,找出采购规模较大或增长较快的领域。还可以对比不同地区的采购情况,发现地区之间的差异和特点。这些统计分析结果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采购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和进行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提高采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采购项目编号用途 项目区分标识 在众多采购项目中,该编号能清晰地将本项目与其他项目区分开来,避免混淆。在政府采购的大环境下,每天都会有大量的采购项目同时进行,每个项目都有其独特的需求和特点。采购项目编号GZZJ-ZG-2025620就像是本项目的“身份证”,在众多项目编号中具有唯一性。无论是在招标公告、投标文件、合同签订还是项目执行过程中,该编号都能准确地标识本项目,使得相关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和处理与本项目相关的事务,避免因编号混淆而导致的错误和延误,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流程追溯查询 在项目的全流程中,可通过该编号进行追溯和查询,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各个环节的信息。从项目的发起、招标、投标、评标、签约到项目的执行、验收等各个环节,采购项目编号都贯穿其中。在项目发起阶段,通过编号可以查询到项目的立项依据、预算金额等信息;在招标阶段,可以查询到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投标文件等相关资料;在评标阶段,可以查询到评标结果、中标通知书等信息;在签约阶段,可以查询到合同文本、合同签订时间等信息;在项目执行阶段,可以查询到项目的进度报告、质量检测报告等信息;在验收阶段,可以查询到验收报告、项目交付情况等信息。通过对采购项目编号的追溯查询,可以全面了解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信息系统关联 在相关的信息系统中,该编号作为项目的关键信息,与其他数据进行关联,实现数据的整合和共享。在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中,采购项目编号与项目的基本信息、供应商信息、采购合同信息、资金支付信息等进行关联。通过输入采购项目编号,可以快速查询到与该项目相关的所有信息,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在财务系统中,采购项目编号与项目的预算、支出等财务数据进行关联,方便进行财务核算和成本控制。在审计系统中,采购项目编号与项目的审计报告、审计意见等信息进行关联,便于进行审计监督和合规检查。通过采购项目编号的信息系统关联,提高了信息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预算金额构成分析 总预算金额概述 资金规模体现 该预算金额2,169,800.00元反映了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需要合理分配资金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本项目涉及到平台的开发、运营和运维等多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发环节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系统设计、编码和测试;运营环节需要数据处理、分析和监测等方面的专业人员;运维环节需要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故障排除。同时,还需要购买相关的硬件设备、软件工具和网络服务等。因此,总预算金额体现了项目的整体规模和所需的资源投入,合理分配资金对于保证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至关重要。 资源配置依据 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预算金额决定了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程度。根据总预算金额2,169,800.00元,需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确定开发、运营和运维团队的人员数量和专业技能要求。在物力方面,需要根据预算安排购买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工具等软件资源。还需要考虑办公场地、办公用品等方面的费用。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提高项目的实施效率和质量。 成本控制目标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将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以保证项目的经济效益。在项目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在开发阶段,要合理安排开发进度,避免因工期延长而增加成本;要优化开发方案,降低开发成本。在运营阶段,要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要合理安排人员岗位,降低人力成本。在运维阶段,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要及时处理系统故障,减少停机时间,降低运维成本。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内完成,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采购包1预算情况 开发成本占比 开发部分构建多个子系统并与相关平台对接,占据一定的预算比例,以确保系统功能的实现。采购包1预算金额为522,000.00元,其中开发成本主要用于省价监竞争数字化监管监测平台各子系统的开发,如用户中心、反法监测数据分析系统、价格监测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技术资源,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开发、前端界面设计、后端代码编写等工作。同时,还需要与省局系统、一网共享平台进行对接,确保数据的流通和共享,这也需要一定的开发成本。因此,开发成本在采购包1的预算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是保证系统功能实现的关键投入。 运维费用安排 运维服务包括系统性能维护、电话/网络支撑等多项内容,需合理安排预算以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在采购包1的预算中,运维费用主要用于系统性能的日常监控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中的性能问题,确保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处理能力符合要求。电话/网络支撑服务需要安排专人负责,及时响应用户的咨询和故障报修,提供7*24小时的服务。还需要进行用户管理、系统使用疑问解答、系统异常问题解决、IT运维、应用程序运维、日常运维、应急处理及操作培训等工作。合理安排运维费用,能够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资金使用规划 在采购包1的预算内,需制定详细的资金使用规划,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对于开发成本,要根据项目的进度和需求,合理安排人员薪酬、软件开发工具和设备的采购费用。在项目前期,重点投入系统设计和架构搭建的费用;在项目中期,增加编码和测试的费用;在项目后期,进行系统优化和验收的费用。对于运维费用,要按照服务内容和服务周期,合理分配资金。例如,将一部分资金用于日常的系统监控和维护,一部分资金用于应急处理和故障排除,一部分资金用于人员培训和技术升级。通过详细的资金使用规划,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采购包1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采购包2预算用途 数据运营投入 数据处理运营服务涉及维护多个数据库,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数据的更新和管理。采购包2预算金额为1,647,800.00元,其中数据运营投入主要用于维护直销企业基础信息库、产品信息库、监管信息库,以及投诉举报数据和网络监测信息。这些数据库需要及时更新和维护,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需要安排专业的数据处理人员,进行数据的录入、审核、清洗和分析工作。还需要购买相关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存储设备,以保障数据的安全和稳定。合理的资金投入能够确保数据处理运营服务的高效开展,为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采集治理成本 数据采集治理服务包括规划、采集、加工、分析应用及安全服务,涵盖互联网数据采集、业务数据采集、网络传销数据采集和价格数据采集。在采购包2的预算中,采集治理成本用于支持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投入资金购买数据采集工具和软件,如网络爬虫、数据接口等,以实现对互联网数据和业务数据的采集。还需要安排专业的数据分析人员,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要加强数据的安全管理,投入资金购买数据加密设备和安全防护软件,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合理的采集治理成本投入能够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为监管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风险监测开支 直销和网络传销监测运营服务需要构建模型、评估风险,预算用于保障这些服务的有效进行。在采购包2的预算中,风险监测开支主要用于构建直销网络敏感信息风险识别模型和网络传销行为评估模型。需要投入资金进行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的研究和开发,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需要安排专业的风险评估人员,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事件。同时,要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投入资金用于应急处理和证据固定工作。合理的风险监测开支能够有效地防范直销和网络传销风险,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采购包划分详情 采购包1服务内容 系统开发范畴 构建省价监竞争数字化监管监测平台的多个子系统,如用户中心、反法监测数据分析系统、价格监测子系统、逐级统计子系统、运营支撑系统、直销数字化监测平台、粤政易应用、可视化大屏等,并实现与省局系统、一网共享平台的对接。用户中心负责用户信息的管理和权限分配,确保不同用户能够安全、便捷地使用系统。反法监测数据分析系统通过对市场数据的分析,识别和预警违法行为。价格监测子系统实时监测市场价格动态,为价格调控提供依据。逐级统计子系统实现数据的分级统计和汇总,为监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运营支撑系统保障系统的日常运营和管理。直销数字化监测平台专注于直销行业的监管监测。粤政易应用实现系统与政务平台的集成,方便监管人员使用。可视化大屏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监管数据和分析结果。与省局系统、一网共享平台的对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业务的协同。 系统运维职责 提供系统性能日常维护、电话/网络支撑服务、用户管理等多项运维服务,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以下是一个表格展示系统运维职责的具体内容: 运维服务内容 具体职责 服务目标 系统性能日常维护 监控系统的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网络吞吐量等性能指标,及时发现和解决性能问题 确保系统在业务高峰期能够稳定运行,处理能力达到要求 电话/网络支撑服务 提供7*24小时的电话或网络咨询服务,及时响应用户的问题和故障报修 提高用户满意度,保障用户能够正常使用系统 用户管理 负责用户账号的创建、修改和删除,设置用户权限,管理用户信息 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和准确,防止非法用户访问系统 系统使用疑问解答 为用户提供系统使用培训和指导,解答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提高用户的操作技能和使用效率 系统异常问题解决 及时处理系统出现的故障和异常情况,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 减少系统停机时间,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IT运维 维护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保障系统的硬件环境稳定可靠 应用程序运维 监控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及时更新和优化应用程序 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 日常运维 进行系统的日常巡检、数据备份、日志管理等工作 保障系统的日常运行和数据安全 应急处理 制定应急预案,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 降低突发事件对系统的影响,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操作培训 为用户提供系统操作培训,提高用户的操作技能和使用效率 确保用户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系统 服务协同关系 开发和运维服务相互协同,开发为运维提供基础,运维保障开发成果的有效应用。在系统开发阶段,开发团队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采用先进的技术架构和开发方法,为后续的运维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代码编写过程中,遵循规范的编程风格,添加详细的注释,便于运维人员理解和维护。在系统设计阶段,考虑系统的性能优化和故障处理机制,减少运维过程中的问题。在运维阶段,运维团队需要及时反馈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用户需求,为开发团队提供改进的方向。同时,运维团队通过日常的维护和优化工作,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确保开发成果能够得到有效应用。例如,及时处理系统故障,进行系统性能优化,保障用户的正常使用。开发和运维服务的协同配合,能够提高系统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采购包2服务范围 数据处理运营 维护直销企业基础信息库、产品信息库、监管信息库等多个数据库,及时更新数据以支持监管工作。直销企业基础信息库包含企业的基本信息、经营状况等,需要定期更新企业的注册信息、经营范围变更等内容。产品信息库记录了直销产品的详细信息,如产品名称、规格、价格等,需要及时更新产品的上市、下架和价格调整等信息。监管信息库存储了对直销企业的监管数据,如行政处罚记录、投诉举报信息等,需要实时更新监管动态。通过及时维护和更新这些数据库,能够为监管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帮助其更好地开展监管工作。 数据采集治理 开展数据治理规划、采集、加工、分析应用及安全服务,涵盖互联网数据采集、业务数据采集、网络传销数据采集和价格数据采集。以下是一个表格展示数据采集治理的具体内容: 数据采集治理内容 具体工作 工作目标 数据治理规划 制定数据采集、加工、分析和应用的规划和策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建立科学的数据治理体系,提高数据的管理水平 互联网数据采集 使用网络爬虫等工具,采集互联网上与价监竞争相关的数据,如市场价格、企业动态等 获取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为监管决策提供支持 业务数据采集 从省局系统、一网共享平台等业务系统中采集相关数据,如企业注册信息、交易数据等 整合业务数据,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利用 网络传销数据采集 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监测,采集网络传销相关的数据,如传销网站信息、人员关系等 及时发现和打击网络传销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价格数据采集 采集市场上各类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数据,分析价格走势和波动情况 为价格监管提供数据支持,保障市场价格稳定 数据加工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整合,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消除数据中的噪声和错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分析应用 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为监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监管效率 数据安全服务 采取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安全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 风险监测与管理 对直销网络敏感信息风险和网络传销行为进行监测和评估,生成监测结果报告,固定违法证据。通过构建直销网络敏感信息风险识别模型和网络传销行为评估模型,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风险事件。对于直销网络敏感信息风险,关注企业的宣传内容、营销模式等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对于网络传销行为,识别传销网站、人员关系和资金流向等特征。一旦发现风险事件,及时生成监测结果报告,详细记录事件的情况和分析结果。同时,固定违法证据,如网页截图、数据记录等,为后续的执法行动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有效的风险监测与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采购包划分意义 专业分工优势 将开发、运维和运营服务分开,使各供应商能够发挥专业优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开发供应商具备专业的软件开发技术和经验,能够专注于系统的设计、编码和测试,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符合要求。运维供应商拥有丰富的系统运维经验和专业技能,能够提供高效、稳定的运维服务,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运营供应商擅长数据处理、分析和监测,能够对市场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应用,为监管决策提供有力支持。通过专业分工,各供应商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项目管理便利 便于对不同采购包进行单独管理和监督,确保每个环节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以下是一个表格展示采购包划分对项目管理的便利: 采购包 管理重点 监督方式 管理目标 采购包1(开发、运维服务) 系统开发进度、质量,运维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定期检查开发文档、测试报告,监控系统性能指标,收集用户反馈 确保系统按时交付,功能和性能符合要求,运维服务稳定可靠 采购包2(运营服务) 数据处理运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数据采集治理的质量,风险监测的有效性 审查数据库更新记录、数据分析报告,检查数据采集和处理流程,评估风险监测结果 确保数据准确、及时,为监管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有效防范风险 资源合理配置 根据采购包的不同需求,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下是一个表格展示采购包划分对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采购包 资源需求 资源配置方式 配置目标 采购包1(开发、运维服务) 技术人员、开发工具、服务器等硬件设备 根据开发进度和运维需求,合理安排人员和设备的使用 确保开发和运维工作顺利进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采购包2(运营服务) 数据处理人员、数据分析工具、存储设备 根据数据量和分析需求,合理分配人员和设备资源 实现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分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服务周期设定说明 采购包1服务周期 开发周期安排 在12个月内,需合理安排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确保按时完成子系统的建设和对接工作。在第1-3个月,进行系统的需求调研和设计,与用户和相关部门沟通,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完成系统架构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在第4-6个月,进行系统的编码和开发,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代码编写和测试,完成各个子系统的开发。在第7-9个月,进行系统的集成和联调,将各个子系统进行整合,与省局系统、一网共享平台进行对接,进行全面的测试和优化。在第10-11个月,进行系统的试运行和用户培训,发现和解决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用户提供操作培训。在第12个月,进行系统的交付验收,确保系统符合性能、兼容性等技术要求。 运维服务时限 12个月的运维服务周期,要求持续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在运维服务周期内,每天对系统的性能进行监控,包括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网络吞吐量等指标,及时发现性能问题并进行优化。提供7*24小时的电话或网络支撑服务,随时响应用户的咨询和故障报修。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如数据备份、服务器巡检、软件更新等。及时处理系统异常问题,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持续的运维服务,保障系统在整个服务周期内稳定运行。 交付验收要求 开发完成后需进行交付验收,确保系统符合性能、兼容性等技术要求。以下是一个表格展示交付验收的具体要求: 验收指标 具体要求 验收方式 性能要求 系统接口响应时间达500ms以下,普通查询页面响应时间达2s以下;数据导出功能,1万条数据导出用时不超5s,3万条不超8s,10万条不超10s;面向监管人员、市场主体、社会公众的系统服务分别支持至少100、300、8000个在线用户;系统CPU使用率≤75%,内存使用率≤70%;系统网络吞吐量不超设备最大传输能力的70%;业务高峰期系统处理能力至少达30TPS 通过性能测试工具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兼容性要求 新开发或改造的功能不影响已建系统正常运行,兼容其原有业务功能 进行兼容性测试,检查系统与已建系统的交互情况 安全要求 系统具备7*24小时不间断服务能力,保障业务连续性;敏感信息传输密文且防篡改,存储加密;系统建设按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要求进行,采用国密算法 检查系统的安全配置和防护措施,进行安全漏洞扫描 功能要求 系统实现单点登录、用户信息管理、预警信息展示、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等功能 通过功能测试,验证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采购包2服务周期 数据处理周期 在12个月内,持续更新和维护各类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数据处理周期内,每月对直销企业基础信息库、产品信息库、监管信息库等进行更新,确保企业信息、产品信息和监管数据的最新状态。每周对投诉举报数据和网络监测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实时关注市场动态和监管要求,根据需要对数据库进行调整和优化。通过持续的数据处理和维护,为监管工作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 采集治理期限 按照服务周期要求,按时完成数据采集治理的各项工作,为监管提供有效数据支持。在第1-3个月,制定数据采集治理规划,确定采集范围、采集方式和治理标准。在第4-6个月,开展互联网数据采集、业务数据采集、网络传销数据采集和价格数据采集工作,按照标准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在第7-9个月,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在第10-11个月,将处理后的数据应用于监管决策,提供数据分析报告和建议。在第12个月,对数据采集治理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 风险监测时长 在12个月内,不间断地进行直销和网络传销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事件。在风险监测时长内,每天对直销网络敏感信息进行监测,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审核,识别潜在的风险事件。每周对网络传销行为进行评估,优化网络传销模型,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一旦发现风险事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通知相关部门、固定证据等。通过持续的风险监测,有效地防范直销和网络传销风险,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服务周期重要性 进度控制依据 服务周期作为项目进度控制的重要依据,可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里程碑。以下是一个表格展示服务周期对进度控制的作用: 服务周期阶段 工作计划 里程碑 控制目标 第1-3个月 采购包1进行系统需求调研和设计,采购包2制定数据采集治理规划 完成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和数据采集治理规划方案 确保项目前期工作按时完成,明确项目方向 第4-6个月 采购包1进行系统编码和开发,采购包2开展数据采集工作 完成系统开发的阶段性成果,采集到一定量的数据 保证系统开发进度和数据采集的及时性 第7-9个月 采购包1进行系统集成和联调,采购包2进行数据加工和分析 系统实现集成和对接,完成数据的初步分析 确保系统的兼容性和数据的可用性 第10-11个月 采购包1进行系统试运行和用户培训,采购包2将数据应用于监管决策 系统试运行稳定,提供数据分析报告和建议 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有效性 第12个月 采购包1进行系统交付验收,采购包2对数据采集治理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系统通过验收,完成数据采集治理工作的总结报告 确保项目按时交付,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项目提供参考 资源调配参考 根据服务周期,合理调配人力、物力等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短缺。在项目前期,根据开发和规划的需求,调配技术人员和相关设备进行需求调研和设计工作。在项目中期,增加开发人员和数据采集人员,投入更多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确保系统开发和数据采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项目后期,减少开发人员,增加运维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进行系统的试运行、优化和数据应用工作。通过合理的资源调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服务质量保障 在规定的服务周期内,保障各项服务的质量和连续性,满足采购人的需求。在服务周期内,制定严格的服务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对开发、运维和运营服务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开发过程中,按照规范的开发流程和质量标准进行设计、编码和测试,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符合要求。运维服务中,建立完善的故障处理机制和应急响应体系,及时解决系统出现的问题,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运营服务中,严格按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持续的质量保障措施,提高服务质量,满足采购人的需求。 平台建设意义解读 监管数字化转型价值 提升监管精准度 实时数据监测 借助省价监竞争数字化监管监测平台,可对市场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精准掌握市场动态,及时发现价格违法行为。通过对市场主体价格变动、销售数据等的实时采集与分析,能快速定位异常价格波动,为监管部门提供精准监管线索。实时监测还有助于监管部门及时察觉新兴价格违法行为,如网络传销、价格欺诈等,提升监管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此外,对实时数据的分析可帮助监管部门预测市场趋势,提前采取措施防范价格风险,保障市场稳定运行。 价格违法行为监测 实时数据监测 平台的实时监测功能,相当于为监管部门安装了一双“慧眼”,使其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迅速捕捉到异常信号。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实时分析,监管部门可以及时发现价格违法行为的蛛丝马迹,从而采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例如,当市场上某类商品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时,平台可以迅速发出预警,监管部门可以及时介入调查,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实时监测还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及时发现新兴的价格违法行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新型的价格违法行为不断涌现,如网络传销、价格欺诈等。这些违法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传统的监管方式很难及时发现和打击。而通过实时监测,监管部门可以及时发现这些新兴的价格违法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打击,从而维护市场秩序。 实时监测还可以帮助监管部门预测市场趋势,提前采取措施防范价格风险。通过对市场数据的分析,监管部门可以了解市场供求关系、价格走势等情况,从而预测市场趋势。例如,当市场上某类商品的供应量减少,而需求量增加时,价格往往会上涨。监管部门可以根据这些预测结果,提前采取措施,如增加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管等,从而防范价格风险,保障市场稳定运行。 精准定位问题 平台具备强大的大数据分析功能,可对海量市场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精准定位存在价格问题的市场主体和产品。通过对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价格策略等的分析,能识别潜在价格违法行为,为监管部门提供精准监管目标。精准定位问题有助于提高监管效率,避免盲目监管,减少对市场主体的不必要干扰。针对定位出的问题市场主体和产品,监管部门可采取针对性监管措施,提升监管效果。 分析维度 分析内容 定位结果 监管措施 经营行为 市场主体的销售模式、促销活动等 发现存在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问题的市场主体 对其进行调查、处罚,并要求整改 价格策略 市场主体的定价方式、价格调整频率等 找出价格异常波动的市场主体和产品 加强对其价格监测,必要时进行干预 市场竞争 市场主体的市场份额、竞争态势等 确定存在垄断、不正当竞争等问题的市场主体 依法进行查处,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消费者反馈 消费者的投诉、评价等 定位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价格问题 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个性化监管策略 依据不同市场主体特点和风险程度,制定个性化监管策略,提升监管针对性与有效性。对于高风险市场主体,加强监管力度,增加检查频次;对于低风险市场主体,适当降低监管成本。个性化监管策略还能根据市场主体不同发展阶段和经营模式,提供定制化监管服务,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通过实施个性化监管策略,监管部门可更好平衡监管与市场发展关系,实现监管最佳效果。 不同市场主体在规模、经营模式、风险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采取个性化的监管策略。对于大型企业,由于其市场影响力较大,一旦出现价格违法行为,可能会对市场秩序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增加检查频次。而对于小型企业,由于其规模较小,经营活动相对简单,风险程度较低,因此可以适当降低监管成本,采取更加灵活的监管方式。 个性化监管策略还可以根据市场主体的不同发展阶段和经营模式,提供定制化的监管服务。例如,对于新兴企业,由于其处于发展初期,可能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指导,监管部门可以为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其规范经营行为。而对于传统企业,由于其经营模式相对成熟,监管部门可以更加注重对其价格行为的监管,确保其遵守市场规则。 通过实施个性化监管策略,监管部门可以更好地平衡监管与市场发展的关系,实现监管的最佳效果。一方面,个性化监管策略可以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监管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另一方面,个性化监管策略可以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促进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 数据驱动决策 平台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使监管决策更科学、合理。通过对市场数据的分析与预测,监管部门可制定更贴合市场实际情况的监管政策与措施。数据驱动决策有助于监管部门及时调整监管策略,适应市场变化,提升监管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利用数据进行决策还能增强监管的透明度与公信力,提高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对监管工作的信任。 在传统的监管模式下,监管决策往往基于经验和主观判断,缺乏科学依据。而平台提供的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为监管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市场数据的分析和预测,监管部门可以了解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走势、竞争态势等情况,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监管政策和措施。 数据驱动决策还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及时调整监管策略,适应市场变化。市场是动态变化的,监管政策和措施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通过对市场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监管部门可以及时发现市场变化的趋势,调整监管策略,确保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利用数据进行决策还可以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监管部门可以将监管数据和决策过程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这样可以增强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对监管工作的信任,提高监管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提高监管效率 自动化流程处理 平台实现监管流程自动化处理,减少人工操作,提升监管效率。系统可自动完成数据采集、分析、预警等工作,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自动化流程处理还能提高监管的准确性与一致性,避免人为因素干扰。通过自动化流程处理,监管部门可更快响应市场变化,及时处理价格违法行为。 传统的监管流程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错误。而平台的自动化流程处理功能,可将监管人员从繁琐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够更加专注于监管工作的核心任务。例如,系统可以自动采集市场数据,并进行分析和预警,监管人员只需根据预警信息进行处理即可,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 自动化流程处理还可以提高监管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由于系统是按照预设的程序进行操作,因此可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监管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例如,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系统可以自动过滤掉无效数据,确保采集到的数据真实可靠。 通过自动化流程处理,监管部门可以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及时处理价格违法行为。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价格违法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对市场秩序造成较大影响。而平台的自动化流程处理功能,可以及时发现价格违法行为,并发出预警,监管部门可以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从而维护市场秩序。 多部门协同监管 平台支持多部门信息共享与协同监管,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不同部门可在平台上实时共享监管数据和信息,实现联合执法与协同监管。多部门协同监管能提高监管的整体性与系统性,避免重复监管和监管漏洞。通过多部门协同监管,监管部门可形成监管合力,提升监管效果。 部门名称 职责分工 信息共享内容 协同监管方式 市场监管部门 负责市场价格监管、反不正当竞争等工作 市场主体登记信息、价格监测数据、违法违规记录等 与其他部门联合开展执法行动,共同打击价格违法行为 公安部门 负责打击经济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犯罪嫌疑人信息、案件侦破情况等 与市场监管部门协作,对涉嫌经济犯罪的价格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税务部门 负责税收征管工作 市场主体纳税信息、税收违法行为记录等 与市场监管部门共享信息,对涉嫌偷逃税款的价格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商务部门 负责市场流通领域的管理工作 市场主体经营信息、行业发展动态等 与市场监管部门合作,加强对市场流通领域价格行为的监管 远程监管能力 借助平台信息化手段,监管人员可实现远程监管,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监管人员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访问平台,查看市场数据和监管信息,进行远程监管和指挥。远程监管能力能提高监管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尤其在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时。通过远程监管,监管部门可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市场稳定运行。 监管场景 远程监管方式 优势 日常监管 监管人员通过网络远程访问平台,查看市场数据和监管信息,进行实时监管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提高监管效率 突发事件处理 监管人员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可通过平台远程指挥现场执法人员进行处理 快速响应,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跨地区监管 不同地区的监管人员可通过平台共享监管数据和信息,实现跨地区协同监管 打破地域限制,提高监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重点领域监管 监管人员可对重点领域的市场主体进行远程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价格违法行为 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监管,保障市场秩序 资源优化配置 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可助力监管部门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依据市场风险程度和监管需求,监管部门可将有限监管资源集中投入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资源优化配置能避免资源浪费和闲置,提升监管效益。通过资源优化配置,监管部门可更好满足市场监管需求,提高监管质量和水平。 监管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监管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帮助监管部门了解市场风险程度和监管需求,从而将有限的监管资源集中投入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例如,通过对市场数据的分析,监管部门可以发现某些行业或领域存在较高的价格违法行为风险,因此可以将更多的监管资源投入到这些行业或领域,加强对其价格行为的监管。 资源优化配置还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在传统的监管模式下,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手段,监管部门往往难以准确了解市场风险程度和监管需求,导致监管资源的浪费和闲置。而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实现精准监管,确保监管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通过资源优化配置,监管部门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监管的需求,提高监管的质量和水平。一方面,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监管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资源优化配置可以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促进监管创新 新技术应用探索 平台为新技术在监管领域的应用提供试验田,推动监管方式创新。可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提高监管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水平。新技术应用探索能为监管部门提供新监管手段和方法,提升监管效率和效果。通过新技术应用探索,监管部门可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适应市场变化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平台为这些新技术在监管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试验田。通过探索利用这些新技术,监管部门可以提高监管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实现监管方式的创新。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海量的市场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价格违法行为的线索;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监管数据的安全共享和不可篡改,提高监管的公信力。 新技术应用探索还可以为监管部门提供新的监管手段和方法。例如,利用无人机技术可以对市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价格违法行为的现场证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为监管部门提供更加科学的监管依据。 通过新技术应用探索,监管部门可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价格违法行为的形式和手段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监管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监管工作的需要。因此,监管部门需要不断探索利用新技术,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 监管模式创新 基于平台的数据和技术支持,可探索创新监管模式,如信用监管、风险监管等。信用监管模式可根据市场主体信用状况分类监管,激励市场主体诚信经营。风险监管模式可根据市场风险程度动态监管,提高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监管模式创新能促进监管制度完善和优化,提升监管科学性和合理性。 监管模式 特点 实施方式 优势 信用监管 根据市场主体信用状况进行分类监管 建立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对信用良好的市场主体给予优惠政策,对信用不良的市场主体进行重点监管 激励市场主体诚信经营,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风险监管 根据市场风险程度进行动态监管 对市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市场风险,对高风险领域进行重点监管 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及时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 协同监管 多部门协同合作,实现监管资源共享 建立跨部门的监管协调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 提高监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避免重复监管和监管漏洞 智慧监管 利用新技术手段,实现监管智能化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对市场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价格违法行为 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降低监管成本 公众参与监管 平台可搭建公众参与监管的渠道,鼓励社会公众参与价格监管,形成全社会监管合力。公众可通过平台举报价格违法行为,提供监管线索,提高监管及时性和有效性。公众参与监管能增强公众监管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市场主体自律和规范经营。通过公众参与,监管部...
价监竞争数字化监管监测平台开发、运营及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下载提示

1.本文档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2.支付并下载文件,享受无限制查看;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左侧添加客服微信获取帮助;

5.本文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复制编辑使用。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推荐文档
×
精品标书制作
百人专家团队
擅长领域:
工程标 服务标 采购标
16852
已服务主
2892
中标量
1765
平台标师
扫码添加客服
客服二维码
咨询热线:192 3288 5147
公众号
微信客服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