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人民医院2025年至2027年(两年)保洁服务采购项目
第一章 对采购需求的响应程度
10
第一节 卫生管理方案
10
一、 日常清洁计划制定
10
二、 洗手间清洁消毒
21
三、 垃圾分类清运处理
28
四、 电梯专项清洁
50
五、 环境深度清洁
63
六、 质量检查标准
67
第二节 特殊区域保洁
89
一、 临床科室清洁
89
二、 重点区域保障
101
三、 医疗废物管理
116
四、 生活垃圾分类
128
五、 消毒器械管理
143
第三节 应急清洁服务
155
一、 突发污染处置
155
二、 灾害事件响应
170
三、 临时任务执行
180
第四节 资源配备与作业时间
199
一、 人员配置方案
199
二、 设备物资管理
207
三、 果皮箱清洁标准
218
四、 作业时段规划
224
第五节 服务监督与持续改进
242
一、 质量巡查机制
242
二、 投诉处理体系
254
三、 规范符合性审查
263
四、 服务优化措施
281
第二章 服务工作目标内容及方案
288
第一节 安全管理目标
288
一、 院内交叉感染防控
288
二、 安全作业标准体系
300
三、 法规执行保障措施
311
四、 安全防护资源配置
318
第二节 服务内容细化
335
一、 全院楼宇保洁覆盖
335
二、 区域差异化标准
347
三、 重点区域响应机制
359
四、 医疗废物全流程管理
370
五、 外围环境维护
382
六、 设备设施清洁
390
第三节 实施计划安排
398
一、 周期性清洁规划
398
二、 垃圾清运时效
411
三、 特殊天气应对
431
四、 巡查整改机制
446
五、 节假日保障
457
六、 应急响应预案
473
第四节 质量控制措施
487
一、 三级检查体系
487
二、 数字化管理平台
495
三、 满意度调查机制
505
四、 绩效考核制度
515
五、 培训提升计划
521
六、 质量数据分析
534
第五节 安全操作规范
543
一、 个人防护配置
543
二、 高危作业规程
553
三、 专项安全培训
564
四、 设备安全使用
581
五、 应急处理预案
592
六、 安全监督机制
605
第三章 机构设立运作流程管理计划
616
第一节 机构设置合理性
616
一、 医院保洁组织架构
616
二、 客户服务窗口设立
624
三、 项目组织图制定
634
四、 岗位职责明确划分
645
第二节 运作流程设计
654
一、 项目运作流程图编制
655
二、 每日清洁任务清单
664
三、 晨会制度实施
675
四、 问题快速响应机制
684
第三节 管理方式科学性
700
一、 标准化管理制度推行
700
二、 绩效考核机制实施
713
三、 项目管理会议制度
722
四、 信息化辅助工具引入
724
第四节 员工权益保障
735
一、 劳动合同规范签订
735
二、 健康体检服务提供
744
三、 员工休息室配置
752
四、 员工技能培训体系
767
五、 员工奖惩机制建立
785
六、 法定福利待遇保障
790
第四章 工作人员培训及管理
798
第一节 培训体系构建
798
一、 岗前培训体系
798
二、 在岗培训体系
806
三、 培训方式设计
812
第二节 岗位技能培训
818
一、 清洁标准培训
818
二、 感染控制培训
829
三、 设备操作培训
837
第三节 管理人员培训
843
一、 管理能力提升
843
二、 法规政策学习
850
三、 案例分析与演练
857
第四节 培训实施与考核
867
一、 培训计划制定
867
二、 培训记录管理
876
三、 考核评估体系
881
四、 培训效果验证
887
第五节 人员日常管理
897
一、 考勤管理制度
897
二、 岗位责任划分
905
三、 绩效考核机制
916
四、 质量督导体系
921
五、 健康保障措施
929
第五章 信息化管理措施
939
第一节 机械化保洁功能
939
一、 电动扫地机应用方案
939
二、 高压清洗车调度机制
947
三、 自动洗地机管理措施
951
第二节 保洁质量管理控制
958
一、 移动巡检打卡系统
958
二、 质量闭环管理平台
964
三、 区域数据分析预警
970
第三节 消毒监督机制
975
一、 消毒剂配比记录系统
975
二、 特殊区域消毒追溯
982
三、 作业过程可视化
986
第四节 医废追溯管理系统
991
一、 条码扫描登记模块
991
二、 电子台账生成
996
三、 转运过程监控
1000
第五节 医疗消毒管理
1010
一、 消毒计划制定
1010
二、 交叉感染预防
1017
三、 终末消毒执行
1024
第六节 软件权属证明材料
1033
一、 软件著作权证书
1033
二、 系统采购合同
1039
三、 授权使用证明
1042
第六章 防止交叉感染措施
1047
第一节 交叉感染控制
1047
一、 日常清洁消毒标准
1047
二、 高风险区域消毒
1052
三、 应急响应机制
1056
四、 记录追踪体系
1062
五、 人员操作规范
1067
第二节 传染病房清洁程序
1073
一、 作业指导书编制
1073
二、 终末消毒执行
1079
三、 人员管理要求
1086
四、 工具消毒管理
1091
五、 院感知识培训
1095
第三节 终末消毒程序
1103
一、 适用范围界定
1103
二、 操作流程标准
1110
三、 消毒剂使用规范
1118
四、 效果评估体系
1123
五、 过程记录管理
1131
第四节 医疗生活垃圾处理
1137
一、 分类收集标准
1137
二、 包装运输规范
1144
三、 暂存间管理
1149
四、 转运交接流程
1153
五、 容器清洁消毒
1157
第五节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1165
一、 健康管理制度
1165
二、 动态巡查机制
1171
三、 个人防护规范
1177
四、 区域标识系统
1180
五、 信息化监督手段
1187
第七章 突发事件应急方案
1194
第一节 突发情况预测
1194
一、 医院主要突发情况识别
1194
二、 重点区域风险点评估
1203
三、 突发情况分级标准
1214
第二节 应急处置措施
1228
一、 传染病专项处置方案
1228
二、 基础设施应急抢修
1238
第三节 应急预案内容
1249
一、 应急组织架构设计
1249
二、 预警响应机制建设
1257
三、 应急操作流程图解
1266
四、 培训演练体系构建
1278
第四节 预案实施保障
1285
一、 应急队伍专业培训
1285
二、 物资储备管理规范
1298
三、 值班监控体系运行
1311
四、 应急演练效果评估
1319
第八章 项目管理人员配备情况
1330
第一节 项目经理资质
1330
一、 学历证书复印件
1330
二、 高级职称证书
1337
三、 项目管理经验证明
1343
四、 社保缴纳证明
1352
五、 专业能力认证
1358
六、 健康体检报告
1364
第二节 项目主管资质
1375
一、 环境工程学历证书
1375
二、 高级工程师证书
1382
三、 项目管理经验材料
1389
四、 社保缴纳凭证
1400
五、 专业技能认证
1407
六、 健康检查报告
1414
对采购需求的响应程度
卫生管理方案
日常清洁计划制定
门厅拖抹频次规范
日常拖抹安排
常规拖抹流程
为确保化州市人民医院门厅的清洁效果,需严格遵循规范的拖抹流程。首先,准备好清洁所需的工具和清洁剂,如拖把、水桶、中性清洁剂等,确保工具干净且性能良好,清洁剂符合卫生和环保标准。然后,将清洁剂按规定比例稀释于水桶中,浸湿拖把后拧干至合适湿度,避免水分过多导致地面湿滑。接着,从门厅一端开始,按照一定顺序,如从左到右或从里到外进行拖抹,确保覆盖整个地面,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在拖抹过程中,要保持拖把的清洁,适时清洗,保证拖抹效果。
特殊情况处理
情况
处理方式
雨天
雨天时,门厅地面容易被雨水打湿,行人走动频繁会使地面变得脏乱且湿滑,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增加拖抹频次,做到随脏随抹,及时清理地面的水渍和污渍,避免地面湿滑导致人员摔倒。
顽固污渍
遇到顽固污渍时,普通的清洁方法可能无法有效去除。此时,需使用专用清洁剂进行局部处理,针对污渍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清洁剂,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处理后再进行拖抹,确保污渍彻底清除。
特殊时期
在特殊时期,如疫情期间或有重大活动时,为保障人员健康和安全,每天需对门厅进行一次消毒拖抹。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按规定比例稀释后进行拖抹,确保消毒效果。
效果检查标准
检查项目
标准要求
地面干净程度
拖抹后地面应干净整洁,无明显污渍、水渍和杂物。用肉眼观察地面,确保没有可见的灰尘、垃圾等。
地面本色保持
要保持地面材料的本色,无残留清洁剂痕迹。通过观察地面的颜色和光泽,判断是否有清洁剂残留导致地面变色或出现痕迹。
持续达标情况
定期检查门厅地面状况,确保拖抹效果持续达标。可以制定检查计划,如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雨天应急措施
积水清理流程
步骤
操作内容
发现积水
门厅特殊时期消毒操作
保洁人员在巡视过程中,要时刻留意门厅地面情况,一旦发现积水,立即采取行动。
使用工具清理
立即使用吸水工具,如吸水拖把、干毛巾等进行清理。将吸水工具充分覆盖在积水区域,尽可能吸干水分。
集中收集与倒掉
将积水集中收集到水桶中,及时倒掉,避免水桶过满导致水溢出。
再次拖抹干燥
对积水区域进行再次拖抹,确保地面彻底干燥,防止残留水分导致地面湿滑。
防滑设施布置
在化州市人民医院门厅入口处和易滑倒区域铺设防滑垫,是预防雨天滑倒事故的重要措施。防滑垫的材质应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能够有效增加行人与地面的摩擦力。定期检查防滑垫的状况,查看是否有损坏、移位或脏污等情况。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确保防滑垫始终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同时,要确保防滑垫铺设平整,无褶皱和移位,避免因防滑垫不平整而导致人员绊倒。
人员提醒工作
在门厅显眼位置设置温馨提示牌,提醒人员注意防滑,如“雨天路滑,请小心行走”等字样,让行人在进入门厅时能够及时看到提示。安排工作人员口头提醒进入门厅的人员小心行走,特别是对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要给予更多关注。工作人员可以在门厅入口处或关键位置进行值守,及时提醒行人注意安全。关注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如搀扶老人、带领儿童安全通过门厅等,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特殊时期消毒
消毒剂选择与配比
在特殊时期对化州市人民医院门厅进行消毒时,消毒剂的选择与配比至关重要。首先,根据消毒要求和地面材质,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含氯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作用,能够有效杀灭各种病菌和病毒。然后,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准确进行稀释,确保消毒效果。不同的消毒剂有不同的稀释比例,必须严格按照说明进行操作,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消毒效果。同时,要定期检查消毒剂的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产品,确保消毒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消毒拖抹操作
将稀释好的消毒剂倒入清洁桶中,浸湿拖把后进行拖抹。在拖抹过程中,要确保拖把充分覆盖地面,尤其是人员频繁接触的区域,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周围。拖抹后让地面自然干燥,避免人员立即行走,以保证消毒效果。在自然干燥过程中,要注意通风换气,降低消毒剂的气味,减少对人员的刺激。
通风与残留处理
打开门厅门窗,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消毒剂气味。通风可以加速空气流通,使消毒剂的气味尽快散发出去,减少对人员呼吸道的刺激。如地面有消毒剂残留痕迹,用清水进行再次拖抹,确保地面干净整洁。定期检测消毒后地面的消毒剂残留量,确保符合安全标准,保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巡回保洁机制建立
高频区域巡检
巡检路线规划
依据化州市人民医院各区域的人流量和卫生状况,合理规划巡检路线。充分考虑医院的布局和功能分区,确保巡检路线覆盖所有高频区域,如门诊大厅、病房走廊、电梯间等,避免出现遗漏。定期评估巡检路线的合理性,根据医院的实际运营情况、人员流动变化等因素,及时进行调整,以提高巡检效率和效果。
巡检时间安排
在人员流动高峰期增加巡检频次,如上午就诊高峰期和下午探视高峰期,确保及时清理垃圾和杂物,保持区域整洁。制定固定的巡检时间间隔,如每15-30分钟巡检一次,保证巡检工作的规律性和连续性。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灵活调整巡检时间,如手术室周边在手术期间减少巡检次数,避免干扰手术进行。
巡检人员职责
巡检人员需携带必要的清洁工具,如垃圾袋、扫帚、抹布等,以便在发现杂物和污渍时能够及时进行清理。及时清理巡检过程中发现的杂物、废弃物,保持区域整洁,为患者和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如发现设施设备损坏或存在安全隐患,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以便尽快进行维修和处理,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营和人员安全。
杂物及时清理
清理流程规范
步骤
操作内容
发现杂物
杂物清理流程规范
保洁人员在巡回保洁过程中,要时刻留意各区域的卫生情况,一旦发现杂物,迅速采取行动。
选择工具清理
迅速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清理,如扫帚、簸箕等,确保杂物能够被及时收集。
分类收集
将杂物分类收集,放入相应的垃圾袋中,如生活垃圾放入黑色垃圾袋,可回收垃圾放入蓝色垃圾袋,医疗废物放入专用黄色垃圾袋。
检查残留
清理完毕后,对清理区域进行检查,确保无残留杂物,保持区域干净整洁。
工具配备与管理
为清洁人员配备充足的清洁工具,如扫帚、簸箕、垃圾袋等,确保他们在工作中有足够的工具可用。定期检查清洁工具的状况,查看是否有损坏、磨损等情况,及时更换损坏的工具,保证工具的性能良好。建立清洁工具管理制度,明确工具的使用、存放和保管要求,确保工具的合理使用和存放,避免工具丢失或损坏。
清理记录要求
记录杂物的发现时间、地点、种类和数量,以便对卫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清理人员的姓名和清理完成时间,明确责任,便于管理和监督。定期对清理记录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卫生问题的高发区域和时间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保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动态调整策略
人流量分析与调整
通过统计和分析各区域的人流量数据,确定不同时间段的保洁重点。例如,门诊大厅在上午就诊高峰期人流量大,应增加巡回保洁的频次和人员投入。根据季节、节假日等因素,预测人流量变化,提前做好保洁安排。如在节假日期间,医院患者和家属增多,要提前调配人员和物资,确保卫生环境达标。
信息反馈渠道建立
建立清洁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反馈渠道,如微信群、对讲机等,方便清洁人员及时向管理人员反馈各区域的卫生状况和问题。鼓励清洁人员积极反馈,对于提供有效信息的人员给予适当奖励。设立专门的意见箱,收集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保洁工作的需求和建议,不断改进保洁服务质量。
工作策略优化会议
定期召开巡回保洁工作会议,总结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会议上,清洁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讨论解决方案,提出改进措施。根据反馈信息和数据分析结果,调整巡回保洁的路线、时间和人员安排,使保洁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制定改进措施和目标,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确保巡回保洁工作不断提升。
地面无尘标准执行
日常清洁措施
清扫流程规范
为实现化州市人民医院地面无尘标准,日常清扫需遵循规范流程。使用扫帚或吸尘器从房间角落开始,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清扫,如从里到外或顺时针方向,确保不遗漏任何角落。将灰尘和杂物集中到一起,用簸箕收集起来,避免灰尘飞扬。在清扫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清理缝隙和角落,这些地方容易积累灰尘,需仔细清扫,确保无灰尘残留。
地面日常清扫流程规范
拖抹操作要求
将清洁剂按比例稀释于水中,浸湿拖把后拧干至合适湿度,避免水分过多导致地面干燥时间过长或产生水印。从地面一端开始,按照直线或曲线的方式进行拖抹,避免遗漏,确保覆盖整个地面。拖抹过程中及时清洗拖把,保持清洁效果,防止拖把上的污渍再次污染地面。
清洁工具选择
根据地面材质选择合适的清洁工具,如木地板选用软质拖把,避免刮伤地面;瓷砖地面可选用普通拖把,确保清洁效果。定期更换清洁工具的刷头、拖布等部件,保证清洁工具的性能良好,提高清洁效率。确保清洁工具干净卫生,避免二次污染,使用后要及时清洗和晾晒。
定期深度清洁
深度清洁周期确定
对于人员流动频繁的区域,如门厅、走廊等,每月进行一次深度清洁,以彻底清除长期积累的污垢和灰尘。对于相对安静的区域,如办公室、病房等,每季度进行一次深度清洁。根据医院的实际运营情况和卫生状况,可适当调整深度清洁的周期,确保地面始终保持良好的清洁状态。
专业设备与方法
使用专业的地面清洗机、高压水枪等设备进行深度清洁,这些设备能够更有效地去除顽固污渍和深层灰尘。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渍,选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清洁方法,如对于油污可使用去油清洁剂,对于血迹可使用专用消毒剂。在深度清洁后,对地面进行打蜡或保养,保护地面材质,延长地面使用寿命。
深度清洁效果评估
评估项目
评估方法
干净整洁程度
深度清洁完成后,通过肉眼观察地面是否干净整洁,无明显污渍和灰尘。检查地面的各个角落和缝隙,确保没有残留的污垢。
光洁度和清洁程度
通过触摸和观察,评估地面的光洁度和清洁程度。用手触摸地面,感觉是否光滑,有无粗糙感;观察地面的光泽度,判断清洁效果。
反馈意见收集
收集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深度清洁工作的满意度。根据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深度清洁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效果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标准制定
明确地面无尘的具体标准,如灰尘残留量、污渍程度等,制定量化的指标,便于检查和评估。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和使用频率,制定不同区域的检查重点和要求,如门诊大厅的检查标准应更加严格。将检查标准进行公示,让清洁人员清楚了解工作要求,确保他们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地面深度清洁操作
检查流程规范
检查小组按照规定的路线和时间进行检查,确保全面覆盖所有区域。采用目视检查、触摸检查等方法,准确评估地面清洁情况。目视检查主要观察地面的外观,如是否有污渍、灰尘等;触摸检查可以感受地面的光滑度和清洁程度。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包括发现的问题、整改要求和责任人,以便跟踪和督促整改。
问题整改与跟进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明确整改期限,要求责任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跟踪整改情况,定期进行复查,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对整改不力的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如批评教育、扣减绩效等,同时给予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
材料本色保持方案
清洁材料选用
清洁剂选择原则
原则
说明
优先选择中性清洁剂
优先选择中性清洁剂,因为其对地面材料的腐蚀性较小,能够有效保护地面材料的本色。避免使用强酸、强碱等具有腐蚀性的清洁剂,以免损坏地面。
根据地面材质选择功能清洁剂
根据地面材质的特殊要求,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的清洁剂,如防滑清洁剂、防静电清洁剂等。不同的地面材质需要不同的清洁和保护,选择合适的清洁剂可以提高清洁效果和保护性能。
符合卫生和环保要求
查看清洁剂的成分和使用说明,确保其符合卫生标准和环保要求。选择无毒、无害、无污染的清洁剂,保障人员健康和环境安全。
清洁工具适配性
地面材质
清洁工具选择
木地板
木地板较为脆弱,容易被刮伤,因此选用软质拖把进行清洁,避免刮伤地面。同时,确保清洁工具的材质不会对木地板造成损伤。
瓷砖地面
瓷砖地面相对较为耐磨,可选用普通拖把进行清洁。但也要注意拖把的材质和清洁方式,避免刮伤瓷砖表面。
石材地面
对于石材地面,使用羊毛刷等柔软材质的工具进行清洁,避免刮伤石材表面。定期更换清洁工具的刷头、拖布等部件,保证清洁效果。
试用与评估
在小面积区域试用新的清洁材料,观察其对地面材料的影响。在试用过程中,仔细观察清洁效果、是否对材料本色产生影响等。评估试用效果,从清洁效果、对材料本色的影响、成本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试用结果,决定是否全面使用该清洁材料,确保清洁材料既能达到清洁效果,又能保护地面材料的本色。
清洁操作规范
操作流程遵循
在化州市人民医院的清洁工作中,必须按照规定的清洁流程进行操作,如先清扫后拖抹,确保清洁效果。在使用清洁剂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稀释和使用,避免因浓度不当对地面材料造成损伤。避免在地面上长时间停留清洁剂,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清洁剂残留导致地面变色或腐蚀。
浓度与时间控制
控制项目
控制要求
浓度控制
根据清洁剂的使用说明,准确控制其使用浓度。不同的清洁剂有不同的最佳使用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清洁效果和对地面材料的保护。
避免过度使用
避免过度使用清洁剂,以免残留导致地面变色。过量的清洁剂不仅会增加成本,还可能对地面材料造成损害。
浸泡时间控制
控制清洁剂的浸泡时间,防止对地面材料造成损伤。过长的浸泡时间可能会使清洁剂渗透到地面材料内部,导致变色、变形等问题。
工具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柔软、光滑的清洁工具,避免刮伤地面。清洁工具的材质和表面光滑度直接影响地面的保护效果,选择合适的工具可以有效避免刮伤。在清洁角落和缝隙时,使用专用的清洁工具,避免使用尖锐物品,以免损坏地面。定期检查清洁工具的状况,如有损坏及时更换,保证清洁工具的性能良好。
定期维护保养
维护保养计划制定
根据地面材质和使用频率,确定维护保养的周期和方法。对于人流量大的区域,如门厅、走廊等,增加维护保养的频次,确保地面始终保持良好状态。制定详细的维护保养时间表,明确各项维护保养工作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打蜡与抛光操作
选择适合地面材质的蜡和抛光剂,进行打蜡和抛光处理。不同的地面材质需要不同类型的蜡和抛光剂,选择合适的产品可以提高保护效果和美观度。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打蜡和抛光,确保效果均匀。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涂抹的厚度和均匀性,避免出现局部过厚或过薄的情况。打蜡和抛光后,等待地面干燥,避免人员行走和物品放置,以免影响效果。
损伤修复处理
损伤程度
修复方法
轻微损伤
及时发现地面的损伤和划痕,对于轻微的损伤,可以使用填补剂进行修复。填补剂可以填充损伤部位,使地面恢复平整。
严重损伤
对于严重的损伤,联系专业人员进行更换或修复。专业人员具有更丰富的经验和专业工具,能够更好地处理严重损伤,保证修复效果。
洗手间清洁消毒
每日清洁频次要求
日常基础清洁
1)每日对洗手间进行不少于1次的全面清洁,涵盖地面、墙面、便器、洗手盆等各个区域。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先仔细清理垃圾杂物,再依次进行擦拭、冲洗等工序,确保清洁工作无遗漏,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
2)在每日清洁过程中,会对卫生纸、洗手液等常用用品进行认真检查和及时补充,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正常使用需求。同时,注重细节,对洗手间的门窗、镜子等部位进行擦拭,使其保持明亮洁净,营造舒适的使用环境。
3)清洁地面时,会使用合适的清洁工具和清洁剂,确保地面无污渍、无水渍,避免滑倒等意外情况发生。对于墙面,会清理灰尘和污渍,保持墙面的整洁。
4)对便器和洗手盆进行深度清洁,去除污垢和异味。使用专业的清洁用品,对便器内部和边缘进行擦拭,确保干净卫生。洗手盆也会进行全面清洁,包括水龙头、排水口等部位。
5)在清洁过程中,会注意保护洗手间的设施设备,避免因清洁操作不当造成损坏。如在擦拭镜子和门窗时,会使用柔软的清洁布,防止刮花。
6)清洁工作完成后,会对清洁工具进行清洗和消毒,存放于指定位置,保持工具的清洁和卫生,以便下次使用。
清洁区域
清洁内容
清洁频率
地面
清理杂物、擦拭、冲洗
每日不少于1次
墙面
清理灰尘、污渍
每日不少于1次
便器
去除污垢、异味,擦拭内部和边缘
每日不少于1次
洗手盆
全面清洁,包括水龙头、排水口
每日不少于1次
门窗、镜子
擦拭
每日不少于1次
高峰时段清洁
1)在人员使用高峰期,如医院就诊高峰时段,会增加对洗手间的巡回清洁次数,及时清理新产生的垃圾和污渍。安排专人负责巡回清洁,确保洗手间始终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高峰时段清洁
2)重点关注便器和洗手盆区域,这两个区域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地方,容易产生污渍和异味。清洁人员会随时保持其干净状态,及时清理排泄物和水渍。
3)对地面的水渍进行及时清理,防止滑倒等意外情况发生。在高峰时段,地面容易被弄湿,清洁人员会携带吸水工具,随时处理水渍。
4)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清洁顺序和重点。如果某个区域使用人数较多,污渍产生较快,会优先对该区域进行清洁。同时,会合理安排清洁人员的工作,提高清洁效率。
5)在巡回清洁过程中,会与患者和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避免影响他们的正常使用。清洁人员会礼貌地提醒使用者注意安全,保持洗手间的整洁。
6)清洁人员会携带必要的清洁工具和用品,如垃圾袋、清洁剂、抹布等,以便及时进行清洁和补充。
特殊情况清洁
1)如遇突发污染情况,如呕吐物、血迹等,立即启动应急清洁程序,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清洁人员会迅速到达现场,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2)使用专业的消毒剂和清洁工具,确保彻底清除污染和异味。针对不同的污染情况,会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清洁方法,如对呕吐物会先进行清理,再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3)对污染区域进行重点消毒,防止细菌滋生和传播。消毒后会进行多次冲洗,确保消毒效果。同时,会对污染区域进行标记,提醒人员注意。
4)在清洁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清洁人员会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确保自身安全。
5)清洁完成后,会对使用过的清洁工具和防护用品进行妥善处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如将使用过的垃圾袋密封好,放入指定的垃圾收集点。
6)会对特殊情况的清洁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污染情况、处理时间、使用的清洁用品等,以便后续进行分析和总结。
特殊情况
处理措施
防护要求
呕吐物污染
先清理,再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多次冲洗
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
血迹污染
用专用清洁剂清理,再进行消毒
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
异味尿迹消除措施
清洁用品选择
1)选用
化州市人民医院2025年至2027年(两年)保洁服务采购项目.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