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洁服务(二次)投标方案
第一章 服务地点及内容
7
第一节 服务地点说明
7
一、 中心本部场地概况
7
二、 木龙湾院区场地信息
22
三、 服务覆盖区域界定
36
第二节 服务范围划分
50
一、 中心本部综合大楼服务内容
50
二、 木龙湾院区服务项目
67
三、 特殊门诊区域服务界定
86
四、 院内公共区域服务范畴
94
五、 生活垃圾处理服务范围
109
六、 医疗垃圾处理服务界定
126
第三节 服务区域功能说明
139
一、 中心本部综合大楼功能定位
139
二、 木龙湾院区功能设置
155
三、 特殊门诊区域功能特性
169
四、 院内公共区域功能价值
179
五、 生活垃圾处理功能要求
193
六、 医疗垃圾处理功能规范
207
第二章 岗位设置及人员配置情况
221
第一节 专职保洁人员配置
221
一、 保洁人员总体配置
221
二、 中心本部人员安排
232
三、 木龙湾院区人员安排
252
四、 专项工作责任分工
257
第二节 人员工资及社保要求
274
一、 工资标准设定
274
二、 社会保险缴纳
283
三、 人员信息管理
293
第三节 休息日及节假日安排
303
一、 休息日值班安排
303
二、 法定节假日安排
311
第四节 岗位职责分工
328
一、 中心本部保洁职责
328
二、 木龙湾院区职责
343
三、 专项工作责任
363
第五节 人员管理机制
376
一、 仪容仪表规范
376
二、 工作纪律要求
381
三、 工具管理规范
403
四、 人员更换管理
410
第三章 服务内容与服务要求
420
第一节 中心本部综合大楼
420
一、 大厅通道清洁消毒
420
二、 功能区域卫生管理
438
三、 垂直区域清洁维护
445
第二节 木龙湾院区
458
一、 门诊区域日常保洁
458
二、 公共设施养护管理
465
三、 特殊区域清洁措施
478
第三节 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区
486
一、 通道环境清洁管理
486
二、 功能房间保洁规范
493
三、 玻璃清洁维护计划
517
第四节 院内公共区域
522
一、 通道地面保洁管理
522
二、 设施环境养护措施
529
三、 特殊情况处理预案
539
第五节 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存放
548
一、 分类收集作业规范
548
二、 转运存放管理措施
556
第六节 医疗垃圾收集转运存放
564
一、 分类收集操作标准
564
二、 转运存放管理流程
575
第七节 洗地机配备
580
一、 设备功能配置要求
581
二、 设备管理维护规范
603
第四章 服务方案
612
第一节 服务内容与标准
612
一、 中心本部综合大楼清洁
612
二、 木龙湾院区日常保洁
624
三、 发热肠道门诊专项保洁
636
四、 院内公共区域维护
648
五、 生活垃圾收集转运
658
六、 医疗垃圾规范管理
669
第二节 卫生消毒要求
678
一、 消毒液使用规范
678
二、 清洁工具管理
691
三、 区域清洁消毒标准
702
四、 公共设施保洁要求
715
五、 资源节约管理
728
第三节 人员管理及培训
735
一、 保洁人员配置标准
735
二、 人员资质管理
743
三、 培训体系建设
755
四、 人员管理制度
769
第四节 服务态度及纪律
777
一、 岗位职责履行
777
二、 职业行为规范
784
三、 工作纪律要求
794
四、 服务质量提升
804
第五节 内部质量监督与考核
818
一、 监督体系构建
818
二、 质控评估标准
830
三、 考核结果应用
843
四、 费用结算管理
845
第五章 考核标准及办法
852
第一节 院感消毒考核
852
一、 消毒液规范使用管理
852
二、 清洁工具管理规范
863
三、 高频接触表面消毒
872
四、 床单位终末消毒
881
第二节 环境卫生考核
889
一、 地面环境维护标准
889
二、 公共设施清洁规范
896
三、 卫生间清洁管理
909
四、 垃圾收集处理规范
918
五、 公共区域环境维护
927
第三节 劳动纪律与态度考核
942
一、 岗位职责履行规范
942
二、 服务行为规范考核
953
三、 仪容仪表管理标准
960
四、 考勤纪律执行规范
973
五、 工作环境管理要求
981
第四节 考核执行与反馈
990
一、 考核评估标准体系
990
二、 考核结果应用机制
1003
三、 考核反馈管理流程
1012
四、 费用支付管理规范
1030
服务地点及内容
服务地点说明
中心本部场地概况
金牛区天回镇天歌路940号位置
交通便利优势
公交路线覆盖
①周边有多条公交线路直达,方便患者和家属从城市不同区域前来就医。众多公交线路如同一张密集的网络,将中心本部与城市的各个区域紧密相连,使得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出发地,轻松选择合适的线路。
②公交线路的密集分布,提高了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减少了患者的出行时间。患者无需担心交通不便而耽误就医时间,能够更加从容地安排行程,按时到达医院接受治疗。
③公交站点距离中心本部较近,方便人员快速到达。从公交站点到医院的短距离步行,既不会让患者感到疲惫,也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进入医院,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临近主干道优势
①临近主干道,与城市主要交通枢纽连接紧密,便于医疗物资的快速运输。医疗物资的及时供应对于医院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临近主干道使得物资运输车辆能够快速通行,确保各类药品、设备等物资按时送达。
②主干道的交通流量大,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量的车辆和行人经过,增加了医院的曝光度,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医。
③临近主干道,在紧急情况下,救护车等救援车辆能够快速通行。在遇到突发疾病或紧急医疗情况时,救护车可以迅速通过主干道到达医院,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
停车设施完善
①周边设有多个停车场,提供充足的停车位,满足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停车需求。无论是患者开车前来就医,还是医院工作人员日常上班,都能轻松找到合适的停车位,避免了停车难的问题。
②停车场管理规范,停车秩序良好,保障了车辆的安全。专业的管理团队确保停车场内车辆停放整齐,减少了刮擦等事故的发生,让车主能够放心停车。
③停车设施的完善,提高了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出行便利性。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寻找停车位,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使就医和工作更加高效。
周边配套设施
便利店与超市
①周边的便利店和超市提供丰富的商品种类,满足患者和工作人员的日常需求。患者在就医期间可能会需要购买一些生活用品,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余也有日常采购的需求,这些便利店和超市能够提供食品、日用品等各类商品。
便利店超市
②便利店和超市的营业时间较长,方便患者和工作人员随时购买商品。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有需求,都能在周边的便利店或超市买到所需物品。
③便利店和超市的价格合理,为患者和工作人员提供了经济实惠的购物选择。相比一些高端商场,这里的商品价格更加亲民,减轻了患者和工作人员的经济负担。
餐饮场所分布
①周边有多家不同类型的餐饮场所,包括快餐店、餐厅和小吃摊,提供多样化的美食选择。患者和家属在就医期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预算选择不同的餐饮场所,工作人员也能在工作间隙找到合适的地方用餐。
餐饮场所
②餐饮场所的卫生条件良好,保障了患者和工作人员的饮食安全。严格的卫生管理确保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让大家能够放心就餐。
③餐饮场所的价格适中,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无论是追求经济实惠的患者,还是对餐饮品质有一定要求的工作人员,都能在周边找到适合自己的餐饮场所。
金融服务设施
①周边有银行和ATM机,方便患者和工作人员办理金融业务,如取款、转账等。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可能需要支付医疗费用,工作人员也有日常的金融需求,这些金融服务设施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②银行的服务时间较长,为患者和工作人员提供了便利。患者和工作人员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前往银行办理业务,无需担心时间限制。
③ATM机的分布广泛,方便患者和工作人员随时取款。即使在银行下班后,也能通过ATM机满足现金需求。
地理环境优势
自然环境优美
①周边有大片的绿化区域,空气清新,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清新的空气富含氧气,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环境,促进身体的恢复。
绿化区域
②自然环境的优美,为患者和工作人员提供了舒适的就医和工作环境。绿色的植被和宜人的景色能够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也让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感到更加愉悦。
③周边的自然景观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往往会感到紧张和焦虑,优美的自然环境能够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
临近公园绿地
①临近公园和绿地,为患者和工作人员提供了休闲和放松的场所。患者在就医之余可以到公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工作人员在工作间隙也能到绿地中休息,缓解工作压力。
公园绿地
②公园和绿地内设有健身设施和休闲步道,方便患者和工作人员进行锻炼和散步。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也能提高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
③公园和绿地的存在,增加了周边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对患者和工作人员有益,也提升了周边地区的整体居住环境。
治安环境良好
地理位置优越,周边治安环境良好,保障了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中心本部所在区域警力部署合理,治安巡逻频繁,为医院的正常运营和人员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治安保障因素
具体表现
警力部署
周边有派出所和治安岗亭,随时应对各类突发治安事件。
巡逻频率
治安人员定时在周边区域巡逻,提高了治安防控力度。
监控覆盖
安装了大量监控摄像头,对周边进行全方位监控。
应急响应
遇到紧急情况,能够快速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
四千八百平方米建筑面积
空间布局合理性
功能区域划分
①明确划分了诊疗区域、办公区域和后勤区域,使各区域的功能更加清晰。诊疗区域专注于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办公区域用于医院的管理和行政工作,后勤区域则负责物资保障和设备维护等工作。
诊疗区域
后勤区域
住院区域
治安监控
②诊疗区域包括门诊、住院等科室,方便患者就医。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在门诊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需要住院的患者则可以直接入住住院部,享受连续的医疗服务。
③办公区域为医院的管理和行政工作提供了场所。医院的管理人员可以在这里进行日常的办公、会议和决策,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转。
区域独立性
①诊疗区域、办公区域和后勤区域相对独立,避免了相互干扰。诊疗区域需要安静、整洁的环境,办公区域需要专注的工作氛围,后勤区域的物资运输和设备维护等工作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和干扰,相对独立的设置可以保证各区域的正常运行。
②独立的区域设置,提高了各区域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工作人员可以在各自的区域内专注工作,减少了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交叉感染等风险。
③区域之间通过合理的通道连接,方便人员和物资的流动。患者和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通道在不同区域之间便捷地移动,物资也能及时从后勤区域运输到诊疗区域和办公区域。
空间利用效率
①合理的空间布局,提高了医院的空间利用效率。各区域的面积分配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科学规划,避免了空间的浪费。
②各区域的面积分配合理,避免了空间的浪费。例如,诊疗区域的科室设置紧凑但功能齐全,办公区域的办公桌椅摆放合理,后勤区域的物资存放有序,都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间。
③空间的高效利用,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有限的建筑面积内,可以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增加一些新的科室或功能区域,满足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
满足业务需求
诊疗业务需求
建筑面积能够满足医院日常诊疗业务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了舒适的就医环境。
业务需求方面
具体体现
科室设置
各科室的诊疗区域宽敞明亮,如内科、外科、妇产科等科室,能够容纳足够的患者和设备。
设备配备
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如CT、MRI等,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为医疗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就诊流程
布局合理,挂号、缴费、检查等环节设置科学,减少了患者的奔波,提高了就诊效率。
办公业务需求
①建筑面积能够满足医院办公业务的需求,为管理人员和行政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办公区域宽敞明亮,通风良好,为工作人员创造了舒适的办公条件。
②办公区域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提高了办公效率。办公室按照职能进行分区,方便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同时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保障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③足够的空间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支持。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来放置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现有的建筑面积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后勤业务需求
①建筑面积能够满足医院后勤业务的需求,为物资存放、设备维护等提供了保障。后勤区域设置了专门的物资仓库,能够分类存放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便于管理和调配。
②后勤区域的设置合理,便于物资的管理和调配。物资仓库的布局按照物资的使用频率和类别进行划分,工作人员可以快速找到所需物资,提高了工作效率。
③充足的空间为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提供了便利。无论是物资的存储还是设备的维护,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操作,确保了医院后勤工作的正常运转。
未来发展潜力
空间改造可能性
①可以根据医院业务发展的需要,对现有空间进行改造和优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需求的变化,医院可能需要增加新的科室或功能区域,现有的空间可以通过合理的改造来满足这些需求。
②改造后的空间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和工作人员的需求。例如,可以对诊疗区域进行优化,增加患者的休息区域和隐私空间,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对办公区域进行改造,改善工作人员的办公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③空间改造的灵活性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对空间进行改造,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业务拓展空间
①现有建筑面积为医院的业务拓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医院可以利用现有的闲置空间或通过合理的改造,增加新的科室和诊疗项目,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
②可以增加新的科室和诊疗项目,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例如,随着人们对健康管理的重视,可以增加体检中心、康复科等科室;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开展一些新的诊疗项目,如基因检测、干细胞治疗等。
③业务拓展的可能性有利于医院提高竞争力。通过不断拓展业务,医院能够吸引更多的患者,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吸引资源优势
①较大的建筑面积有利于医院吸引更多的患者和人才。宽敞的就医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条件能够给患者和人才留下良好的印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员工的归属感。
②宽敞的就医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条件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员工的归属感。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就医,会感到更加放松和安心,从而提高对医院的信任度;员工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会更有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
③吸引资源的优势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更多的患者意味着医院的业务量增加,更多的人才能够为医院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医院的发展。
综合大楼主体结构
建筑结构稳定性
结构设计合理性
①建筑结构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医院的功能需求和安全要求。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医院的科室设置、人员流动和设备布局等因素,合理规划了建筑的空间结构,确保了各功能区域的合理分布。
②合理的结构设计提高了大楼的空间利用率和使用安全性。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减少了不必要的空间浪费,同时增强了建筑的抗震、防火等安全性能。
③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为医院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医院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适应未来的改造和扩建需求,保障医院的持续运营。
施工质量可靠性
①主体结构的施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了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从基础施工到主体结构的搭建,都有专业的监理人员进行监督,保证了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
②施工过程中采用了优质的建筑材料,提高了大楼的耐久性。选用了高强度的钢材、优质的水泥和砖块等材料,增强了建筑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延长了大楼的使用寿命。
③施工质量的可靠性保障了大楼的安全使用。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和验收,大楼的主体结构能够承受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为医院的人员和设备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抗震性能良好
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为医院的安全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
抗震性能指标
具体表现
设计标准
抗震设计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能够抵御一定强度的地震。
结构体系
采用了合理的结构体系,如框架-剪力墙结构,增强了建筑的抗震能力。
材料选用
使用了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建筑材料,提高了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构造措施
采取了一系列抗震构造措施,如设置抗震缝、加强节点连接等。
楼层分布特点
低楼层功能
①低楼层主要设置了门诊科室和公共服务区域,方便患者就医。门诊科室集中在低楼层,患者无需花费过多时间和体力上下楼层,即可完成挂号、就诊等流程。
②门诊科室的集中设置,提高了患者的就诊效率。患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到达各个科室,减少了排队等待的时间,提高了就诊的及时性。
③公共服务区域提供了挂号、缴费、取药等服务,为患者提供了便利。这些服务区域与门诊科室相邻,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可以方便地完成各项手续,无需在医院内四处寻找。
高楼层功能
①高楼层主要为住院和办公区域,保障了患者的治疗和医院的管理工作。住院区域环境安静,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避免了门诊区域的嘈杂和干扰。
②住院区域环境安静,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高楼层远离街道的噪音和人群的喧嚣,为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有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
③办公区域为医院的管理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相对独立的办公空间,减少了外界的干扰,便于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办公和决策。
楼层间联系
①楼层之间通过电梯、楼梯等通道紧密连接,方便人员和物资的流动。电梯和楼梯的合理设置,确保了患者、家属和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到达各个楼层。
②通道的设置合理,避免了人员拥堵和交叉感染。电梯的数量和运行速度能够满足人员的流量需求,楼梯的宽度和布局也符合安全标准,同时采取了通风和消毒等措施,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③楼层间的良好联系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效率。物资能够及时从后勤区域运输到各个楼层的科室,工作人员也能够快速到达工作岗位,提高了工作的及时性和协同性。
外观设计特色
设计风格现代
外观设计采用现代风格,为医院树立了专业、时尚的形象。
设计风格特点
具体表现
简洁大方
建筑的外观线条简洁流畅,没有过多的装饰,体现了现代简约的设计理念。
符合审美
现代风格的设计符合时代的审美需求,给人以清新、舒适的感觉,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形象。
营造环境
为医院营造了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轻松和愉悦。
环保材料应用
建筑外观采用环保材料,体现了医院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环保材料优势
具体体现
减少污染
环保材料的使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建筑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
节能性能
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降低了医院的能源消耗,节约了运营成本。
耐久性强
环保材料的质量可靠,提高了大楼的耐久性,减少了后期的维护和更换成本。
形象吸引力
独特的外观设计吸引了患者和社会的关注,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形象吸引力表现
具体影响
吸引关注
独特的外观设计在城市中脱颖而出,吸引了患者和社会各界的目光,提高了医院的曝光度。
树立形象
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增强了患者的信任感和认同感,使患者更愿意选择该医院就医。
吸引资源
有利于医院吸引更多的患者和人才,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功能分区布局详情
诊疗区域布局
门诊科室设置
①门诊科室按照专业分类设置,如内科、外科、妇产科等,方便患者选择合适的科室就诊。这种分类设置符合医学专业的特点,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准确地找到对应的科室,避免了盲目就医。
②各科室的布局合理,避免了患者的长时间等待。在设计布局时,充分考虑了患者的流量和科室的服务能力,合理安排了科室的位置和空间,使患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就诊流程。
③门诊科室的设置体现了医院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每个科室都配备了专业的医生和设备,能够为患者提供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医疗设备配备
①诊疗区域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如CT、MRI等,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这些先进的设备能够提供更清晰、更准确的影像和数据,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②医疗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更新,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医院建立了完善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同时,根据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需求,及时更新设备,提高了医院的诊疗水平。
③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医院的医疗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它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还为医院开展一些复杂的诊疗项目提供了可能,满足了患者的多样化需求。
就诊流程便利性
①诊疗区域的布局充分考虑了患者的就诊流程,提高了就诊的便利性。从挂号、缴费、检查到取药,各个环节的设置都遵循了患者的就医习惯和流程,减少了患者的奔波和等待时间。
②挂号、缴费、检查等环节的设置合理,减少了患者的奔波。例如,将挂号处和缴费处设置在靠近门诊科室的位置,方便患者在就诊前后快速完成缴费手续;将检查科室集中设置在一个区域,避免了患者在医院内四处寻找检查地点。
③就诊流程的便利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患者在便捷的就诊流程中感受到了医院的关怀和服务质量,从而提高了对医院的信任和满意度。
办公区域布局
区域独立性
①办公区域与诊疗区域相对独立,避免了相互干扰。办公区域需要安静、专注的工作环境,而诊疗区域人员流动频繁、噪音较大,相对独立的设置可以保证办公人员不受外界干扰,提高工作效率。
②独立的办公区域为医院的管理人员提供了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为管理人员创造了一个舒适的工作空间,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③区域的独立性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工作质量。管理人员可以在独立的空间内集中精力进行决策和管理工作,避免了因与诊疗区域的人员和活动相互干扰而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下和错误发生。
办公室布局合理性
办公室的布局合理,根据不同的职能进行了科学分区。
职能分区
具体设置
行政管理区
设置了院长办公室、行政科室等,便于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
业务管理区
安排了医务科、护理部等科室,负责医院的业务管理和协调。
财务核算区
设立了财务科,进行财务核算和资金管理。
信息管理区
配备了信息中心,负责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
办公设备现代化
①办公区域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设备能够快速处理各种办公事务,如文件的起草、打印和传输等,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时间和工作量。
②办公设备的定期更新和维护,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医院建立了设备维护制度,定期对办公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时更换老化和损坏的设备,确保了办公工作的顺利进行。
③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为医院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还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使医院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
后勤区域布局
区域位置合理性
后勤区域的位置设置合理,充分考虑了物资管理和调配的便利性以及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位置考虑因素
具体体现
物资运输
靠近物资入口和医院的主要交通通道,便于物资的运输和装卸。
避免干扰
与诊疗区域和办公区域保持一定的距离,减少了物资运输和设备维护等工作对其他区域的噪音和干扰。
应急响应
能够快速响应各区域的物资需求,保障了医院的正常运营。
物资存放分类
①物资存放区域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了划分,如药品、医疗器械等。这种分类存放方式便于物资的管理和查找,提高了工作效率。
②分类存放提高了物资的管理效率,便于查找和取用。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物资的类别快速找到所需物资,减少了寻找物资的时间浪费。
③物资存放的分类明确体现了医院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对物资进行科学分类和存放,能够更好地掌握物资的库存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新,避免了物资的积压和浪费。
通道连接顺畅性
①后勤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通过顺畅的通道连接,保障了物资的及时供应。通道的宽度和高度符合物资运输的要求,能够容纳大型设备和物资的通行。
②通道的设置合理,避免了物资运输过程中的拥堵和延误。在通道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物资的流量和运输方向,避免了交叉和冲突,确保了物资运输的顺畅。
③通道连接的顺畅性提高了后勤保障工作的效率。物资能够快速、准确地运输到各个区域,及时满足了医院的医疗和运营需求,保障了医院的正常运转。
木龙湾院区场地信息
四千四百二十一平米规模
建筑面积具体数值
面积对保洁的影响
明确木龙湾院区的建筑面积,能够精准计算出保洁所需的时间。比如,大面积区域清洁必然耗时更久,依据面积就能合理安排每日的清洁时段,避免与医院正常医疗秩序冲突。人力安排也更科学,可根据不同区域面积大小,合理分配保洁人员数量,避免人员闲置或不足。清洁用品用量也能精确把控,大区域多配备,小区域少配备,避免浪费。合理规划保洁人员工作区域和任务,能让每位保洁人员明确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将院区按面积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保洁人员负责特定区域,避免工作交叉和重复。根据面积确定清洁设备使用频率和数量,能确保清洁效果。大面积区域增加设备使用频率和数量,小面积区域则合理减少,既保证清洁效果又降低成本。科学制定保洁计划,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依据面积制定每日、每周、每月的清洁计划,使保洁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清洁设备
保洁人员
清洁用品
面积与资源配置
根据木龙湾院区的建筑面积,合理配置清洁工具和用品,避免浪费和不足。比如,大面积区域配备大型清洁设备和充足的清洁用品,小面积区域则相应减少。依据面积大小,确定保洁人员的数量和工作强度,保障服务质量。大面积区域增加人员数量,小面积区域合理安排人员,确保每位保洁人员工作强度适中。根据面积合理安排清洁设备的存放和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在大面积区域附近设置设备存放点,方便取用,减少设备移动时间。有助于根据面积制定资源预算,控制成本。精确计算清洁工具、用品和人员工资等费用,避免资源浪费和成本超支。
清洁工具
地面清洁
面积与清洁周期
木龙湾院区的建筑面积影响清洁的周期和频率,较大面积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清洁。比如,人流量大的大面积区域,如大厅、门诊等,需增加清洁频率,确保环境整洁。根据面积大小,可以制定不同区域的清洁周期,确保全面清洁。将院区按面积和功能划分为不同区域,分别制定清洁周期,如诊疗区域每日清洁,仓库等低频使用区域每月清洁。依据面积确定重点区域的清洁频率,提高清洁效果。对面积大且人员密集的重点区域,如门诊、科室等,增加清洁频率,保障卫生安全。有助于根据面积合理安排清洁时间,避免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在人流量小的时段进行大面积区域的清洁,如夜间对大厅、通道等进行全面清洁。
面积与服务标准
建筑面积与服务标准相关,木龙湾院区较大面积可能需要更高的清洁标准。比如,大面积的公共区域需保持更高的整洁度和卫生标准。根据面积大小,可以制定不同区域的服务标准,确保服务质量一致。将院区按面积和功能划分,为不同区域制定相应的清洁标准,如诊疗区域消毒标准更高。依据面积确定清洁的深度和广度,满足医院的需求。大面积区域需进行更全面、深入的清洁,包括地面、墙面、设施表面等。有助于根据面积建立服务质量监督机制,保障服务水平。制定与面积相关的监督标准和流程,定期对各区域清洁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
卫生间保洁
区域面积
清洁标准
消毒要求
巡回保洁次数
大面积公共区域
地面无污渍、杂物,设施表面光亮洁净
每日消毒一次
不少于4次
中等面积诊疗区域
房间内部卫生整洁,设备表面无污渍
每日消毒一次
不少于3次
小面积办公区域
桌面整洁,文件摆放有序
每周消毒两次
不少于2次
面积对保洁规划的意义
规划工作流程
根据木龙湾院区面积确定保洁工作的流程和步骤,能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先从大面积区域开始清洁,再逐步向小面积区域推进,避免重复劳动。依据面积规划清洁设备的使用顺序和路线,减少设备移动时间。在大面积区域集中使用大型设备,小面积区域使用小型工具,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根据面积制定保洁人员的工作交接流程,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如在不同面积区域交接时,明确交接内容和责任,避免工作疏漏。有助于根据面积优化工作流程,降低成本。合理安排工作流程,减少人力、物力浪费,提高保洁工作的经济效益。
区域面积
工作流程
设备使用顺序
人员交接流程
大面积公共区域
先清扫地面,再清洁墙面和设施表面
洗地机、吸尘器、擦窗机依次使用
上一班人员向接班人员详细介绍清洁情况
中等面积诊疗区域
先消毒房间内部,再清洁公共区域
消毒设备、清洁工具依次使用
交接设备使用情况和未完成的清洁任务
小面积办公区域
先整理桌面,再清洁地面和门窗
小型清洁工具使用
简单交接清洁进度
安排人员班次
根据木龙湾院区面积合理安排保洁人员的班次和工作时间,避免人员疲劳。大面积区域工作强度大,安排多班次轮流作业,小面积区域则可适当减少班次。依据面积确定不同班次的工作任务和重点,提高工作质量。如白天班次重点清洁公共区域,夜间班次对大面积区域进行全面清洁。根据面积制定人员轮休计划,保障员工权益。合理安排轮休,让员工有足够休息时间,提高工作积极性。有助于根据面积合理安排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根据不同面积区域的清洁需求,合理分配人员,避免人员闲置或过度劳累。
分配清洁任务
根据木龙湾院区面积将清洁任务分配到各个区域和人员,确保任务明确。将院区按面积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指定专人负责。依据面积确定不同区域的清洁难度和工作量,合理分配任务。大面积且复杂的区域安排经验丰富的人员,小面积简单区域安排新员工。根据面积制定任务分配的优先级,提高清洁效果。先对面积大、人流量大的区域进行清洁,确保重点区域卫生。有助于根据面积科学分配任务,提高工作质量。合理的任务分配能让每位保洁人员发挥最大作用,保障清洁质量。
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木龙湾院区面积制定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大面积区域出现突发情况,需调动更多人力和资源进行处理。依据面积确定应急清洁所需的人员和设备数量,确保及时响应。如大面积区域火灾后,增加清洁人员和大型清洁设备。根据面积制定应急清洁的流程和步骤,提高工作效率。快速确定清洁顺序和方法,减少清洁时间。有助于根据面积建立应急预案,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行。完善的应急预案能在突发情况下迅速恢复院区卫生,不影响医院正常医疗秩序。
基于面积的服务资源部署
清洁设备部署
根据木龙湾院区面积合理部署洗地机等清洁设备的位置和数量,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在大面积区域附近设置设备存放点,方便取用。依据面积确定清洁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计划,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大面积区域设备使用频率高,增加维护保养次数。根据面积制定清洁设备的更新计划,确保设备性能良好。如大面积区域设备磨损快,及时更新设备。有助于根据面积科学部署清洁设备,降低成本。合理的设备部署和管理,减少设备闲置和浪费,降低设备采购和维护成本。
清洁用品储备
根据木龙湾院区面积储备足够的清洁用品,确保清洁工作的连续性。大面积区域需储备更多清洁用品,避免短缺。依据面积确定清洁用品的种类和规格,满足不同区域的需求。如大面积公共区域使用大容量清洁剂,小面积区域使用小包装清洁用品。根据面积制定清洁用品的采购计划,避免库存积压。根据不同区域面积和清洁频率,合理安排采购数量和时间。有助于根据面积合理储备清洁用品,保障服务质量。充足且合适的清洁用品是保证清洁质量的基础。
人员培训安排
根据木龙湾院区面积安排保洁人员的培训内容和时间,提高人员素质。大面积区域清洁难度大,增加相关培训内容和时间。依据面积确定培训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培训效果。如大面积区域设备操作、消毒知识等为培训重点。根据面积制定培训计划的更新和调整机制,适应医院的变化。随着院区面积或功能变化,及时调整培训内容。有助于根据面积科学安排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专业的保洁人员能更好地完成清洁任务,提高服务质量。
区域面积
培训内容
培训时间
培训重点
大面积公共区域
大型设备操作、大面积区域清洁技巧
较长时间
设备操作规范、清洁流程
中等面积诊疗区域
消毒知识、房间清洁标准
适中时间
消毒方法、卫生标准
小面积办公区域
小型工具使用、简单清洁方法
较短时间
工具使用技巧、清洁细节
服务质量监督
根据木龙湾院区面积建立服务质量监督机制,确保保洁服务符合标准。针对不同面积区域制定不同监督标准和频率。依据面积确定监督的频率和范围,及时发现问题。大面积区域增加监督频率和范围,小面积区域适当减少。根据面积制定服务质量改进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如大面积区域清洁效果不佳,及时调整清洁方法和人员安排。有助于根据面积加强服务质量监督,保障医院的环境卫生。严格的监督机制能促使保洁人员提高工作质量,维护院区卫生。
区域面积
监督频率
监督范围
改进措施
大面积公共区域
每日检查
地面、墙面、设施表面等全面检查
增加清洁人员、调整清洁流程
中等面积诊疗区域
每周检查
房间内部、公共区域重点检查
加强消毒培训、增加消毒次数
小面积办公区域
每两周检查
桌面、地面、门窗等检查
提醒保洁人员注意细节
三层建筑结构特征
楼层分布与功能关联
一层功能与保洁重点
木龙湾院区一层可能包含大厅、门诊等区域,人员流动大。保洁重点在于地面、公共设施的清洁和消毒。地面每天清洁、消毒1次,巡回保洁不少于4次,早8:30前清扫干净并保持干燥无水渍,因为大量人员走动会使地面容易脏污和潮湿。对各类台、椅等每天擦拭、消毒1次并巡回保洁,确保公共设施的卫生。公共卫生间每天清洁2次,巡回保洁不少于6次,以满足人员频繁使用的需求。及时清理垃圾,保持环境整洁,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二层功能与保洁重点
二层可能有科室、功能室等,保洁重点是房间内部的卫生和消毒。医生、护士办公室等房间全面卫生清洁消毒,每天清洁1次,巡回保洁不少于4次,为医护人员创造干净的工作环境。检验科及各功能室全面卫生清洁消毒,确保设备表面无污渍,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行。公共区域的地面、墙面卫生也需要定期维护,保持公共区域整洁。对房间内部的物品摆放进行整理,避免杂乱影响工作效率和卫生。
三层功能与保洁重点
三层的功能可能与二层类似,保洁工作需保持一致的标准和频率。加强对会议室等区域的清洁消毒,使用后增加清理频率,因为会议室使用时人员集中,容易产生垃圾和污渍。对电梯清洁维护与消毒,每天进行操作,保障乘客的安全和卫生。不锈钢制品表面清洁保养,保持光泽度,提升院区整体美观度。定期检查三层的消防设施和安全通道,确保其干净整洁、畅通无阻。
楼层间的衔接保洁
楼层间的通道、楼梯等衔接部位需要特别关注,保持整洁无杂物。定期对楼梯扶手进行擦拭、消毒,每周至少1次,防止细菌传播。通道地面每天清洁、消毒1次,巡回保洁不少于相应次数,避免人员在楼层间走动时将污渍带到其他楼层。确保楼层间的环境卫生整体协调,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舒适的通行环境。对楼层间的标识牌进行清洁和维护,保证其清晰可见。
建筑结构对保洁难度的影响
楼层高度与清洁难度
木龙湾院区三层建筑,较高的楼层可能需要使用登高设备进行天花板、灯具等的清洁,增加了操作难度。对天花板等每月清洁1次,需要专业的工具和技能,如长杆清洁工具或登高梯。窗户玻璃一季度清洁一次,高层窗户的清洁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增加了保洁人员的工作风险和难度,要求保洁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在清洁高层窗户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系好安全带等。
空间布局与清洁效率
建筑的空间布局可能影响清洁设备的使用和人员的操作效率。狭窄的通道可能限制洗地机等设备的通行,需要人工辅助清洁,降低了清洁效率。复杂的房间布局可能增加清洁的死角,需要仔细清理,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合理规划清洁路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如按照房间布局和设施分布制定最佳清洁路线。在狭窄通道和复杂房间,提前准备好小型清洁工具,提高清洁灵活性。
空间布局情况
对清洁设备的影响
对人员操作效率的影响
解决措施
狭窄通道
大型设备无法通行
操作不便,效率降低
使用小型工具人工清洁
复杂房间布局
设备难以到达角落
清洁死角多,耗时增加
仔细清理,合理规划路线
开阔空间
设备使用顺畅
操作效率高
按正常流程清洁
建筑材质与清洁方式
不同的建筑材质需要采用不同的清洁方式和用品。木龙湾院区地面材质可能包括地胶等,需要进行专业的清洗保养,如使用专用地胶清洁剂。墙面材质的清洁方法也有所不同,要避免损坏表面,如对于乳胶漆墙面,使用温和的清洁剂轻轻擦拭。根据材质选择合适的清洁剂和清洁工具,确保清洁效果的同时保护建筑材质。在清洁地胶地面时,要注意清洁剂的浓度和清洁频率,避免损伤地胶。
结构特点与安全注意事项
三层建筑的结构特点需要在保洁过程中注意安全。在使用登高设备时,要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检查登高梯的牢固程度。对楼梯、电梯等区域的清洁要注意防止滑倒等事故,在清洁后及时设置警示标识。加强对保洁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让保洁人员了解建筑结构特点和安全风险。定期对登高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性能良好。
基于结构的保洁策略制定
分层保洁计划
根据木龙湾院区每层的功能和特点,制定分层的保洁计划。明确每层的清洁任务、频率和标准,如一层大厅清洁频率高,标准也高。合理安排保洁人员在每层的工作时间和任务分配,确保每层的保洁工作都能达到预期效果。对每层的特殊区域,如诊疗室、会议室等,制定专门的清洁计划。在制定计划时,充分考虑每层的人流量和使用功能,合理调整清洁时间和强度。
设备与人员配置
根据建筑结构和保洁需求,合理配置清洁设备和人员。在每层配备必要的清洁工具和用品,如一层大厅配备洗地机,二层科室配备消毒设备。安排合适数量的保洁人员负责每层的清洁工作,根据每层的面积和工作量确定人员数量。确保设备和人员能够满足保洁工作的要求,提高保洁效率和质量。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清洁流程优化
优化清洁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科学的清洁顺序,避免重复劳动,如先清洁高处再清洁低处。加强各层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工作的连贯性,如不同楼层保洁人员及时交流清洁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清洁流程,适应医院需求的变化。在清洁流程中,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工作按时完成。
应急处理预案
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应对突发情况。如遇到火灾、漏水等情况,能够迅速采取相应的清洁和恢复措施。明确应急情况下的人员职责和工作流程,如指定专人负责设备调配和人员组织。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在演练中发现问题,及时完善应急预案。
突发情况
应急措施
人员职责
演练周期
火灾
清理灰烬、消毒等
组长负责指挥,组员分工清理
每半年一次
漏水
吸干积水、检查渗漏点等
专人负责排水,其他人协助
每季度一次
其他
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按预案分工执行
视情况而定
功能区域分布情况
各功能区的保洁重点
诊疗区域保洁重点
诊疗区域包括门诊、科室等,保洁重点是卫生和消毒。对地面、墙面、设施表面每天清洁、消毒1次,巡回保洁不少于相应次数,防止细菌传播。医生、护士办公室等房间全面卫生清洁消毒,保持环境整洁,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时清理医疗垃圾,防止交叉污染,按照医疗垃圾处理规范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对诊疗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卫生安全。在清洁诊疗区域时,要使用专用的消毒清洁剂,保证消毒效果。
公共区域保洁重点
公共区域如通道、大厅等,人员流动大,保洁重点是保持整洁。地面每天清洁、消毒1次,早8:30前清扫干净并保持干燥无水渍,避免人员滑倒。公共设施如台、椅等每天擦拭、消毒1次并巡回保洁,确保公共设施的卫生。及时清理垃圾,确保环境整洁,为患者和家属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对公共区域的标识牌、宣传栏等进行定期清洁和维护,保证其清晰可见。在人员高峰期,增加巡回保洁次数,及时清理垃圾和污渍。
办公区域保洁重点
办公区域包括行政办公区等,保洁重点是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每天清洁、清理、消毒1次,早8:00前清扫干净,让办公人员有一个整洁的开端。对各类文件、办公用品等进行整理和清洁,保持桌面整洁,提高工作效率。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空气清新,为办公人员提供健康的工作环境。定期对办公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如电脑、打印机等。在办公区域放置绿植,不仅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
卫生间保洁重点
卫生间是保洁的重点区域,需要保持清洁和卫生。每天清洁、消毒1次,巡回保洁不少于相应次数,及时清理异味和污渍。随时检查、清洁洗手盆等,每天消毒1次,保证用水卫生。定期清理下水道,防止堵塞,确保排水畅通。在卫生间放置除臭剂和清洁剂,保持空气清新。对卫生间的卫生纸、洗手液等用品进行及时补充,满足使用需求。
功能区与清洁频率的关系
高频使用区域
高频使用区域如门诊、大厅等,清洁频率较高。地面等每天清洁、消毒1次,巡回保洁不少于4次,以保持地面干净整洁。公共卫生间每天清洁2次,巡回保洁不少于6次,确保卫生间的卫生。及时清理垃圾,保持环境整洁,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环境。在高频使用区域,增加消毒次数,防止细菌传播。根据人流量变化,随时调整清洁频率。
高频使用区域
地面清洁频率
公共卫生间清洁频率
垃圾清理频率
门诊
每天清洁、消毒1次,巡回保洁不少于4次
每天清洁2次,巡回保洁不少于6次
随时清理
大厅
每天清洁、消毒1次,巡回保洁不少于4次
每天清洁2次,巡回保洁不少于6次
随时清理
低频使用区域
低频使用区域如仓库等,清洁频率相对较低。每月进行全面清洁一次,平时进行定期巡查,保持区域内无杂物、无灰尘。对设备和物资进行整理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物资完好。在低频使用区域,重点检查物品存放是否整齐,有无损坏或过期物品。定期对仓库进行通风换气,防止物品受潮发霉。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特殊功能区域
特殊功能区域如检验室等,有特殊的清洁要求。每天进行全面卫生清洁消毒,对设备表面进行严格消毒,按照医疗规范处理医疗垃圾和废弃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交叉感染,安装通风设备并定期检查和维护。对检验室的试剂、样本等进行妥善存放和管理,避免污染。在清洁特殊功能区域时,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消毒标准。
清洁频率的调整
清洁频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人流量大的时间段增加清洁次数,如医院就诊高峰期。根据季节变化和医院的特殊需求进行调整,如冬季增加消毒次数,防止流感传播。确保清洁频率能够满足功能区域的卫生要求,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立清洁频率调整机制,根据实际反馈及时调整清洁计划。在特殊时期,如疫情期间,大幅增加清洁和消毒频率。
功能分布对保洁资源的需求
人员配置需求
根据功能区域的分布和清洁需求,合理配置保洁人员。在诊疗区域安排较多的保洁人员,确保卫生和消毒工作到位,因为诊疗区域对卫生要求高。在公共区域安排适量的人员进行巡回保洁,及时清理垃圾和污渍。根据不同区域的工作强度和难度,调整人员分配,提高工作效率。在人员配置时,要考虑到不同区域的工作时间和任务量。对保洁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各功能区域的清洁要求和流程。
功能区域
人员配置数量
主要工作任务
工作强度
诊疗区域
较多
卫生清洁、消毒、医疗垃圾清理
高
公共区域
适量
巡回保洁、垃圾清理
适中
办公区域
较少
日常清洁、文件整理
低
设备配置需求
不同功能区域需要不同的清洁设备。在大面积的公共区域配备洗地机等设备,提高清洁效率,快速清洁大面积地面。在诊疗区域配备专业的消毒设备,确保消毒效果,如紫外线消毒灯。根据功能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清洁工具和用品,如在卫生间配备疏通工具。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在设备配置时,要考虑设备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功能区域
设备配置
主要作用
使用频率
大面积公共区域
洗地机、吸尘器
快速清洁地面
高
诊疗区域
紫外线消毒灯、消毒喷雾器
消毒杀菌
高
卫生间
疏通工具、清洁剂
清理下水道、清洁卫生
适中
清洁用品需求
功能区域的分布决定了清洁用品的种类和数量需求。在诊疗区域需要使用医用消毒剂等清洁用品,保证消毒效果。在公共区域需要大量的清洁剂和垃圾袋等,满足日常清洁需求。根据不同区域的清洁要求,合理储备清洁用品,避免短缺或浪费。建立清洁用品库存管理系统,及时补充和更新清洁用品。在选择清洁用品时,要考虑其安全性和环保性。
功能区域
清洁用品种类
数量需求
储备周期
诊疗区域
医用消毒剂、消毒棉球
较多
每周补充
公共区域
清洁剂、垃圾袋
大量
每日补充
办公区域
清洁剂、抹布
适中
两周补充
资源的优化配置
优化保洁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根据功能区域的使用情况和清洁频率,合理安排设备和人员的使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在人流量小的时间段,减少设备使用和人员投入。确保资源能够满足各功能区域的保洁需求,提高保洁工作质量。建立资源调配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资源分配。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分析,不断优化配置方案。
资源类型
优化配置方式
预期效果
评估周期
人员
根据区域需求调整分配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每月评估
设备
合理安排使用时间和区域
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损耗
每季度评估
清洁用品
根据需求储备和使用
避免浪费,保证供应
每周评估
服务覆盖区域界定
中心本部综合大楼范围
楼层覆盖详情
各层具体区域
1)一层作为进入中心本部综合大楼的首层,涵盖了大厅、门诊区域以及部分功能室等。大厅是人员流动的主要区域,门诊区域为患者提供初步诊断服务,部分功能室则承担着特定的医疗检查任务。
2)二层主要设有门诊科室和医生办公室。门诊科室针对不同病症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医生办公室是医生日常办公、接待患者和处理医疗事务的场所。
3)三层配备了检验科和功能室等。检验科负责对各类样本进行检测和分析,为医生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功能室则用于开展特殊的医疗检查和治疗项目。
公共区域包含
1)通道在中心本部综合大楼中起着连接各科室和功能区域的重要作用,是人员和物资流动的主要路径,确保了医院内部的交通顺畅。
2)电梯作为人员上下楼的主要交通工具,提高了人员的通行效率,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快速到达不同楼层。
3)楼梯不仅是应急通道,在紧急情况下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也是辅助通行设施,为一些需要步行上下楼的人员提供了选择。
特殊功能区域
1)候诊区是患者等待就诊的地方,为患者提供了一个相对舒适的等待环境,同时也便于医院对就诊秩序进行管理。
2)会议室用于医院内部的会议和交流活动,是医护人员进行业务讨论、学术交流和工作安排的重要场所。
3)住院部为患者提供住院治疗服务,配备了各种医疗设施和护理人员,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设施设备涵盖
不锈钢制品范围
1)电梯内的不锈钢扶手是乘客在乘坐电梯时直接接触的部分,不仅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还需要保持清洁和光亮,以提升乘坐体验。
不锈钢扶手
2)公共区域的不锈钢装饰为大楼增添了美观和现代感,同时也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保养,以保持其光泽和质感。
不锈钢装饰
3)各科室的不锈钢门窗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耐用性,不仅能够保障科室的安全和隐私,还需要保持表面的清洁,以营造整洁的医疗环境。
地胶铺设区域
1)部分科室的地面铺设地胶,地胶具有防滑、静音等特点,能够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舒适的行走环境,同时也需要根据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清洗和维护。
2)通道的部分区域也铺设了地胶,地胶的使用可以减少人员行走时的噪音,提高通道的舒适性,并且需要保持干净整洁,以确保人员通行安全。
3)候诊区的地胶为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等待空间,同时也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保养,以保持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卫生状况。
设施设备清洁
设施设备类型
清洁方式
清洁频率
清洁目标
不锈钢制品
定期擦拭和保养
每周至少一次
表面干净、无污渍、光泽度高
地胶
根据使用情况进行清洗和维护
每月至少一次全面清洗,日常巡回保洁
干净、无污渍、无异味
其他设施设备
表面清洁擦拭
每月至少一次
表面干净、无细菌
清洁服务范围
大厅清洁内容
清洁部位
清洁方式
清洁频率
清洁目标
地面
清扫、拖地和消毒
每天至少一次全面清洁,巡回保洁不少于4次
干净、无杂物、无污渍、干燥无水渍
墙面
灰尘清理
每月至少一次全面清洁
无灰尘、无污渍
大厅设施
表面清洁
每天至少一次全面清洁,巡回保洁不少于4次
表面干净、无细菌
房间清洁要求
1)对医生办公室、护士办公室等进...
保洁服务(二次)投标方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