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货物类投标方案 网络设备

吉林省公安厅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所需设备项目投标方案.docx

DOCX   1858页   下载342   2025-09-03   浏览5   收藏57   点赞166   评分-   887073字   228.00

AI慧写标书

十分钟千页标书高效生成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吉林省公安厅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所需设备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1页
吉林省公安厅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所需设备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2页
吉林省公安厅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所需设备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3页
吉林省公安厅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所需设备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4页
吉林省公安厅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所需设备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5页
吉林省公安厅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所需设备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6页
吉林省公安厅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所需设备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7页
吉林省公安厅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所需设备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8页
吉林省公安厅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所需设备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9页
吉林省公安厅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所需设备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10页
吉林省公安厅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所需设备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11页
吉林省公安厅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所需设备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12页
吉林省公安厅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所需设备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13页
吉林省公安厅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所需设备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14页
吉林省公安厅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所需设备项目投标方案.docx 第15页
剩余1843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开通会员, 优惠多多

6重权益等你来

首次半价下载
折扣特惠
上传高收益
特权文档
AI慧写优惠
专属客服
吉林省公安厅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所需设备项目投标方案 第一章 房间级空调技术参数响应 33 第一节 制冷量与风量响应 33 一、 制冷量≥100KW响应 33 二、 风量≥13000m³/h响应 38 第二节 温湿度调节功能响应 43 一、 自动调节温湿度响应 44 二、 制冷除湿功能响应 49 三、 多机智能联动响应 54 第三节 输入电压制式响应 61 一、 380V/3ph/50Hz电压响应 61 二、 电压波动范围响应 67 三、 频率波动范围响应 74 第四节 环境适应性响应 80 一、 室内环境适应性响应 80 二、 室外环境适应性响应 85 第五节 温湿度控制性能响应 91 一、 温度调节范围响应 92 第六节 尺寸限制响应 98 一、 外形尺寸≤2000mm*1000mm*2000mm响应 98 第七节 可靠性要求响应 105 一、 MTBF≥10万小时响应 106 二、 系统稳定性响应 113 第八节 环保制冷剂响应 119 一、 R410A制冷剂响应 119 第九节 漏水监测功能响应 124 一、 漏水探测器响应 124 第十节 压缩机配置响应 129 一、 双变频压缩机响应 129 第十一节 风机配置响应 136 一、 EC风机响应 136 第十二节 加热与加湿能力响应 141 一、 加热量≥9KW响应 141 二、 加湿量≥8kg/h响应 146 第十三节 控制系统响应 153 一、 7吋彩色触摸中文控制屏响应 153 二、 温湿度曲线显示响应 160 第十四节 通信接口响应 166 一、 RS485接口响应 166 第十五节 抗震性能响应 172 一、 8、9烈度抗震测试响应 172 第二章 列间空调1技术参数响应 178 第一节 制冷系统配置响应 178 一、 变频压缩机+氟泵节能双循环 178 二、 制冷量达标情况 188 第二节 风量及风机配置响应 196 一、 风量参数达标 196 二、 可调速EC风机优势 203 第三节 机组尺寸要求响应 214 一、 机组尺寸规格 214 二、 空间限制适应性 226 第四节 安全与维护性设计响应 234 一、 室内风机可维护性 234 二、 提高系统可维护性 242 第五节 控制系统配置响应 250 一、 彩色触摸控制屏配置 250 二、 控制屏功能优势 257 第六节 高效节能性能响应 265 一、 永磁同步变频压缩机 265 二、 压缩机节能效果 273 第三章 列间空调2技术参数响应 283 第一节 制冷量要求响应 283 一、 制冷量≥60KW要求 283 二、 制冷系统构成优势 291 第二节 风量要求响应 301 一、 风量≥6000m³/h标准 301 二、 EC风机调节优势 311 第三节 机组尺寸响应 319 一、 机组尺寸≤标准规格 319 二、 机组尺寸设计考量 331 第四节 风机配置响应 338 一、 室内风机调速功能 338 二、 风机系统维护便利 345 第五节 控制系统响应 352 一、 彩色触摸控制屏功能 352 二、 控制屏参数设置优势 359 第六节 压缩机能效比响应 367 一、 压缩机能效比≥4标准 367 二、 压缩机节能运行特点 378 第四章 机柜技术参数响应 385 第一节 机柜物理规格响应 385 一、 机柜尺寸规格 385 二、 尺寸检测报告 392 三、 机柜实物照片 398 第二节 密闭性及配件配置响应 404 一、 1U盲板配置 404 二、 L型导轨配置 409 三、 固定托盘配置 417 四、 理线架配置 423 五、 束线圈配置 432 第三节 静态承载能力响应 438 一、 承载能力标准 438 二、 承重测试报告 446 第四节 抗震性能响应 451 一、 抗震考核标准 451 二、 抗震测试报告 457 第五节 门板结构响应 462 一、 六角网孔门设计 462 第六节 接地安全响应 467 一、 PDU接地点设置 467 二、 接地测试记录 471 三、 接地点示意图 477 第五章 PDU技术参数响应 485 第一节 输入电压制式响应 485 一、 单相220V输入制式 485 二、 输入电压稳定性 492 第二节 输入电流要求响应 499 一、 63A输入电流支持 499 二、 电流安全防护 506 第三节 输出功率能力响应 515 一、 不低于10KW输出功率 515 二、 功率输出稳定性 523 第四节 输出端子配置响应 528 一、 20个C13接口配置 528 二、 4个C19接口配置 536 第六章 模块玻璃门技术参数响应 543 第一节 通道门结构设计响应 543 一、 通道门框架结构 543 二、 通道门门板设计 550 第二节 自动平移门功能响应 558 一、 自动平移门设计 558 二、 门禁识别后开启 567 第三节 门缝气密性保障响应 574 一、 门缝密封装置配置 574 二、 气密性保障效果 581 第四节 门禁系统配置响应 587 一、 模块级门禁系统构成 587 二、 多种识别方式支持 592 第七章 照明系统技术参数响应 601 第一节 照明系统布局响应 601 一、 通道照明LED灯管选用 601 二、 机房通道照明布置方式 608 三、 照明效果的实现途径 616 第二节 智能照明系统响应 621 一、 通道智能照明系统采用 621 二、 人来灯亮人走灯灭功能 629 三、 氛围灯变色控制方式 639 第八章 天窗技术参数响应 648 第一节 天窗类型划分响应 648 一、 功能天窗型号及特性 648 二、 固定天窗特点说明 653 三、 翻转天窗开启功能 657 第二节 钣金天窗规格响应 659 一、 钣金天窗尺寸标准 659 二、 钣金天窗颜色要求 663 三、 天窗结构牢固性 665 四、 产品图纸及安装说明 668 第三节 旋转天窗开启要求响应 671 一、 旋转天窗悬停高度 671 二、 维护人员通行安全 675 三、 自动复位与气密性 679 第四节 火灾告警联动机制响应 683 一、 电磁锁断电开启天窗 683 二、 声光报警信号发出 687 三、 告警信号上传处理 690 第五节 透光材质要求响应 692 一、 钢化玻璃透光要求 692 二、 旋转开启功能特性 696 三、 3C认证证书提供 699 第九章 设备底座技术参数响应 703 第一节 结构设计响应 703 一、 国标6#镀锌槽钢结构 703 二、 双回字形焊制结构 704 三、 确保底座整体稳定性 705 四、 有效支撑设备运行 706 第二节 材质与工艺响应 707 一、 国标6#镀锌槽钢材质 707 二、 底座焊口防腐处理 708 三、 提升底座使用寿命 709 第三节 尺寸规格响应 711 一、 标准尺寸宽600mm深1200mm 711 二、 高度200 -400mm范围 712 三、 尺寸依现场情况调整 713 第四节 承载能力响应 715 一、 高强度承载能力 715 二、 满足设备载重要求 716 第五节 抗震性能响应 718 一、 设计满足8级烈度抗震 718 二、 保障设备地震下安全 719 第六节 安装适配性响应 720 一、 适配现场环境安装 720 二、 便于安装与调整操作 721 三、 确保与地面牢固固定 722 四、 避免振动位移影响设备 723 第七节 质量保障响应 724 一、 提供检测报告 724 二、 提供合格证明 725 三、 材料工艺符合国标 726 四、 保障产品可靠安全 727 第十章 POE网络高清红外半球技术参数响应 730 第一节 图像传感器配置响应 730 一、 1/2.7寸CMOS传感器选用 730 二、 200万像素图像采集 733 三、 高感光度性能适配 735 第二节 图像分辨率与帧率响应 739 一、 1920×1080高清分辨率 739 二、 60fps等多帧率设置 741 第三节 最低照度性能响应 745 一、 彩色模式低照度成像 745 二、 黑白模式超低照度 746 三、 宽动态范围功能支持 750 第四节 镜头性能要求响应 752 一、 2.8 -12mm电动变焦镜头 752 二、 镜头自动光圈调节 754 第五节 红外补光功能响应 756 一、 30米红外补光距离 756 二、 红外补光灯智能控制 759 第六节 视频编码格式响应 761 一、 H.265等多编码支持 761 二、 主副码流独立配置 764 第七节 电源接入方式响应 765 一、 DC12V电源供电方案 765 二、 PoE供电标准适配 768 第十一章 标准64路NVR技术参数响应 773 第一节 视频接入能力响应 773 一、 64路视频接入能力 773 第二节 视频存储与转发响应 778 一、 64路视频存储转发 778 第三节 预览模式支持响应 781 一、 多画面预览模式支持 781 第四节 录像方式配置响应 784 一、 多方式录像配置支持 785 第五节 磁盘配置要求响应 789 一、 16盘位磁盘配置 789 第六节 RAID级别支持响应 795 一、 RAID5级别支持 795 第七节 视频编码格式响应 800 一、 主流视频编码格式支持 800 第八节 平台接入能力响应 804 一、 国标GB/T28181平台接入 804 第九节 管理方式支持响应 808 一、 B/S与C/S管理方式支持 808 第十节 设备接入协议响应 812 一、 标准设备接入协议支持 812 第十一节 存储周期要求响应 816 一、 180天以上视频存储 816 第十二章 12T硬盘技术参数响应 822 第一节 硬盘容量响应 822 一、 12TB硬盘容量参数 822 第二节 硬盘转速响应 825 一、 7200rpm高转速设计 825 第三节 物理尺寸响应 828 一、 3.5英寸标准硬盘尺寸 828 第四节 兼容性与接口响应 832 一、 SATA6Gb/s接口兼容性 832 第五节 可靠性与寿命响应 835 一、 企业级MTBF标准保障 835 第六节 环境适应性响应 838 一、 复杂环境稳定运行能力 838 第七节 质保与认证响应 844 一、 产品检测报告及3C认证 844 二、 五年质保期承诺 846 第十三章 POE智能交换机技术参数响应 851 第一节 交换容量与转发率响应 851 一、 交换容量性能指标 851 二、 包转发率性能指标 852 三、 性能指标验证文件 853 四、 高负载稳定性保障 854 第二节 端口配置与类型响应 856 一、 电口配置与支持 856 二、 光口配置与连接 857 三、 端口密度与扩展 858 四、 端口自适应机制 859 第三节 POE供电能力响应 860 一、 POE供电标准支持 860 二、 单端口输出功率 861 三、 供电优先级控制 862 四、 POE设备管理机制 863 第四节 防雷与环境适应性响应 864 一、 端口防雷性能指标 864 二、 设备工作温度范围 865 三、 设备散热设计说明 866 四、 复杂环境防护措施 868 第五节 网络管理与安全功能响应 869 一、 ARP入侵检测功能 869 二、 IP源防护功能 870 三、 端口安全特性支持 871 四、 802.1X认证保障 873 五、 端口限速流量控制 874 六、 包过滤与ACL策略 876 第六节 VLAN与路由支持响应 877 一、 VLAN划分方式支持 877 二、 VLAN扩展功能支持 878 三、 IPv4静态路由支持 879 四、 IPv6静态路由支持 880 五、 VLAN隔离路由策略 881 第七节 设备结构与安装响应 882 一、 设备机架式结构设计 882 二、 设备安装尺寸重量 883 三、 冗余电源配置说明 885 四、 数据中心部署建议 886 第八节 MAC地址与缓存管理响应 887 一、 黑洞MAC地址设置 887 二、 端口MAC学习数量限制 888 三、 MAC地址表容量说明 889 四、 高并发缓存性能保障 890 第九节 服务质量与队列调度响应 891 一、 队列调度算法支持 891 二、 调度策略配置方式 892 三、 双向ACL配置说明 892 四、 流量监管镜像功能 894 第十节 稳定性与冗余设计响应 895 一、 生成树协议支持 895 二、 冗余电源风扇配置 896 三、 链路故障切换机制 897 四、 设备可靠性保障措施 898 第十四章 动力环境网络监控主机技术参数响应 900 第一节 硬件结构要求响应 900 一、 1U机架式结构设计 900 二、 双电源输入保障 904 三、 双网口设计优势 907 第二节 接口配置标准响应 910 一、 DB9形态RS232串口 910 二、 RJ45形态RS485串口 913 第三节 监控系统软件响应 916 一、 动环监控系统配置 916 二、 软件功能模块支持 921 第四节 报警功能实现响应 926 一、 电子邮件报警支持 926 二、 短信报警模块配备 929 三、 电话语音报警模块 933 四、 本地声光报警功能 936 第五节 通信协议兼容性响应 939 一、 Modbus TCP北向接口 939 二、 SNMP协议支持 943 第十五章 UPS监控功能模块技术参数响应 948 第一节 UPS监控授权支持响应 948 一、 不同品牌UPS监控授权 948 二、 单/三相UPS监控授权 949 三、 UPS监测License扩展方案 951 第二节 监控参数与状态采集响应 952 一、 UPS输入输出参数采集 952 二、 UPS负载率电池状态采集 954 三、 UPS运行模式状态采集 956 第三节 协议兼容性与接口支持响应 958 一、 多品牌UPS通信协议支持 958 二、 标准通信接口提供情况 959 三、 动环及第三方平台接入 961 第四节 系统集成与北向接口响应 963 一、 Modbus TCP北向接口集成 963 二、 SNMP北向接口集成效果 965 三、 现有监控系统数据上传 966 第五节 告警与联动功能响应 968 一、 多种告警方式触发机制 968 二、 UPS异常设备联动方案 969 三、 备用电源及视频监控联动 971 第六节 安装与部署方式响应 973 一、 1U机架式安装方式 973 二、 嵌入式安装部署方案 974 三、 双电源输入适配情况 976 第十六章 精密配电柜监控功能模块技术参数响应 978 第一节 监控授权开通响应 978 一、 明确授权开通方式 978 二、 控制授权数量范围 979 三、 提供授权开通流程 980 第二节 数据采集功能响应 981 一、 采集核心运行参数 981 二、 实现实时状态监测 983 三、 配置数据采集模块 984 第三节 系统兼容性与集成响应 985 一、 提供对接方案 985 二、 明确部署方式 987 三、 制定集成测试计划 989 第四节 设备兼容性及适配响应 990 一、 明确支持设备型号 990 二、 提供兼容性测试报告 992 三、 提供适配异常解决方案 993 第五节 安装与调试服务响应 994 一、 提供安装方案 994 二、 制定调试流程 996 三、 提供服务团队信息 998 第六节 售后支持与维护响应 1000 一、 提供五年质保维护计划 1000 二、 明确质保期服务内容 1002 三、 提供7×24小时技术支持 1004 第十七章 智能配电柜监控功能模块技术参数响应 1006 第一节 监控功能模块授权响应 1006 一、 普通配电监控授权开通 1006 二、 监控授权数量保障 1009 第二节 监控功能实现响应 1012 一、 关键参数实时采集 1012 二、 数据采集精度保障 1017 第三节 通信接口与协议响应 1020 一、 标准通信接口配备 1020 二、 第三方系统集成兼容 1026 第四节 系统集成兼容性响应 1032 一、 动环监控系统集成 1032 二、 监控数据统一管理 1036 第十八章 精密空调监控功能模块技术参数响应 1040 第一节 监控功能授权响应 1040 一、 精密空调监控授权功能 1040 二、 监控系统兼容性适配 1043 第二节 参数与状态监控响应 1047 一、 精密空调运行状态监控 1047 二、 设备运行数据分析管理 1052 第三节 通信与集成能力响应 1056 一、 标准通信协议支持 1056 二、 远程配置调试功能 1059 第四节 系统管理与扩展响应 1061 一、 多用户权限管理系统 1061 二、 设备批量管理功能 1066 第十九章 环境监控功能模块技术参数响应 1071 第一节 监控能力要求响应 1071 一、 温湿度传感器监控能力 1071 二、 干接点检测信号接入 1073 三、 继电器开关输出能力 1075 第二节 接口与通讯要求响应 1077 一、 Modbus RTU通讯接口配置 1077 二、 RS485智能通讯接口优势 1080 三、 接口长距离传输设计 1082 四、 工业级防护接口设计 1085 第三节 告警与输出控制响应 1087 一、 本地告警触发机制 1088 二、 继电器输出模式切换 1090 三、 远程告警上传功能 1092 四、 输出控制多种模式 1094 第四节 安装与维护性响应 1097 一、 标准导轨安装方式 1097 二、 清晰接线标识维护 1100 三、 模块化设计与更换 1102 四、 模块自诊断功能 1104 第二十章 智能型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技术参数响应 1107 第一节 电压要求响应 1107 一、 DC9 -28V电压输入支持 1107 二、 磁铁吸附安装方式 1112 第二节 温度测量范围响应 1116 一、 -20℃~80℃温度测量范围 1116 第三节 湿度测量范围响应 1122 一、 0~100%RH湿度测量范围 1122 二、 ±2%湿度精度 1128 第四节 通信接口响应 1134 一、 Modbus RTU通信接口 1134 二、 RS485智能通信接口 1139 第二十一章 漏水传感器技术参数响应 1143 第一节 在线液体泄露监测响应 1143 一、 漏水传感器实时监测功能 1143 第二节 供电及接入要求响应 1145 一、 12V直流电源稳定供电 1145 二、 正负极区分接入保障 1147 第三节 感应灵敏度调节响应 1150 一、 无极可调感应灵敏度 1150 第四节 本地告警功能响应 1153 一、 现场声光告警及时响应 1153 第五节 继电器输出形式响应 1155 一、 常开常闭继电器输出选择 1155 第六节 防静电与防浪涌设计响应 1159 一、 防静电技术保障运行 1159 二、 防浪涌设计提升可靠 1162 第七节 安装方式响应 1166 一、 35mm DIN导轨便捷安装 1166 第八节 外观与尺寸响应 1169 一、 紧凑外观尺寸适配机房 1169 第二十二章 漏水检测绳技术参数响应 1172 第一节 检测性能要求响应 1172 一、 约5米线长检测绳 1172 二、 约5.0mm线缆直径 1173 三、 工程塑料材料 1175 四、 3欧姆/200m外阻 1177 五、 18g/米线缆重量 1178 六、 大于90公斤抗拉 1180 七、 二级通风电缆耐火性 1182 八、 85℃最大暴露温度 1183 九、 任意位置报警尺寸 1185 十、 IVGO传感器工业级标准 1188 第二节 安装与适配性响应 1190 一、 35mm DIN导轨安装 1190 二、 合理外观尺寸 1194 三、 黄色线缆颜色骨架 1196 四、 与漏水传感器配合 1198 第三节 报警与联动功能响应 1200 一、 现场声光告警实现 1200 二、 继电器输出形式选择 1201 三、 现场漏水快速定位 1203 四、 手动自动复位功能 1205 第四节 环境适应性响应 1206 一、 宽泛工作温度范围 1206 二、 防静电防浪涌设计 1209 三、 多场景广泛适配 1210 第二十三章 网络红外枪型摄像机技术参数响应 1212 第一节 图像传感器响应 1212 一、 1/2.7寸CMOS图像传感器 1212 二、 200万像素分辨率 1213 第二节 图像尺寸响应 1217 一、 1920×1080图像分辨率 1217 二、 多帧率可设置 1220 第三节 最低照度响应 1225 一、 彩色模式低照度 1225 二、 黑白模式低照度 1228 第四节 镜头响应 1231 一、 电动变焦镜头配置 1231 二、 2.8 -12mm焦距范围 1235 第五节 补光响应 1237 一、 红外补光功能 1237 二、 30米补光距离 1242 第六节 视频编码响应 1247 一、 多视频编码格式 1247 二、 高效视频压缩 1249 第七节 电源响应 1252 一、 DC12V电源供电 1252 二、 多场景电源适配 1255 第二十四章 网络红外半球型摄像机技术参数响应 1260 第一节 图像传感器响应 1260 一、 1/2.7寸CMOS图像传感器 1260 二、 不低于200万像素 1263 第二节 图像分辨率与帧率响应 1266 一、 支持1920×1080分辨率 1266 二、 多模式帧率可设置 1269 第三节 最低照度响应 1272 一、 彩色模式低照度标准 1272 二、 黑白模式低照度标准 1276 第四节 镜头参数响应 1279 一、 配备电动变焦镜头 1279 二、 不低于2.8 -12mm焦距 1283 第五节 红外补光响应 1285 一、 支持红外补光功能 1285 二、 不低于30米补光距离 1290 第六节 视频编码响应 1293 一、 支持H.265视频编码 1293 二、 支持H.264视频编码 1295 三、 支持MJPEG视频编码 1298 第七节 电源供电响应 1302 一、 支持DC12V直流供电 1302 二、 支持PoE网络供电 1306 第二十五章 蓄电池技术参数响应 1310 第一节 蓄电池基本参数响应 1310 一、 蓄电池技术参数重量 1310 二、 蓄电池内阻标准 1312 三、 蓄电池设计寿命 1313 第二节 检测依据与标准响应 1315 一、 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标准 1315 二、 检测报告提供要求 1318 第三节 阻燃性能要求响应 1320 一、 阻燃性能标准要求 1320 二、 阻燃检测报告提供 1322 第四节 容量保存率响应 1323 一、 静置后容量保存率 1323 二、 容量保存率检测报告 1325 第五节 安全阀要求响应 1328 一、 安全阀自动开关功能 1328 二、 安全阀检测报告提供 1330 第六节 同组蓄电池内阻偏差响应 1332 一、 同组蓄电池内阻偏差标准 1332 二、 内阻偏差检测报告 1334 第七节 过度放电恢复响应 1335 一、 过度放电容量恢复值 1335 二、 过度放电检测报告 1337 第八节 再充电性能响应 1340 一、 恒压充电再充电能力 1340 二、 再充电性能检测报告 1341 第九节 密封反应效率响应 1343 一、 蓄电池密封反应效率 1343 二、 密封反应效率检测报告 1346 第二十六章 电池连接线技术参数响应 1348 第一节 电池连接铜排配置响应 1348 一、 铜排材料符合国标 1348 二、 铜排防腐抗氧化处理 1355 三、 铜排连接配绝缘罩 1358 第二节 直流电缆选型与配置响应 1361 一、 选用高柔韧电缆 1361 二、 电缆外皮性能良好 1363 三、 电缆两端配标准接头 1366 四、 电缆长度合理配置 1370 第三节 原厂成套配件保障响应 1374 一、 配件为原厂配套 1374 二、 配件包含多类型 1376 三、 配件防锈防腐处理 1379 第二十七章 交换机1技术参数响应 1383 第一节 交换容量与转发率响应 1383 一、 4.8Tbps交换容量满足需求 1383 二、 2000Mpps包转发率保障性能 1385 第二节 光端口与扩展能力响应 1387 一、 48个10GE光端口高速转发 1387 二、 8个40/100GE端口支持扩展 1389 第三节 冗余与可靠性响应 1391 一、 冗余电源配置提升可靠 1391 二、 冗余风扇配置保障稳定 1394 第四节 缓存与性能优化响应 1397 一、 32MB整机可用缓存支持 1397 二、 高速数据缓存提升性能 1398 第五节 硬件检测与延迟响应 1400 一、 硬件BFD检测快速定位 1400 二、 3ms最小检测间隔保障 1401 第六节 路由协议支持响应 1404 一、 IPv4动态路由协议支持 1404 二、 IPv6动态路由协议支持 1406 第七节 链路捆绑技术响应 1408 一、 M-LAG链路捆绑提升冗余 1408 二、 vPC或DRNI链路捆绑提带宽 1409 第八节 安全与加密响应 1412 一、 全端口256bits MACsec加密 1412 二、 保障数据传输安全可靠 1414 第九节 实际配置说明响应 1415 一、 48个10G多模模块配置 1416 二、 6个40G多模模块支持部署 1417 第十节 配套服务内容响应 1420 一、 规划设计服务贴合架构 1420 二、 实施服务保障无缝集成 1421 第二十八章 交换机2技术参数响应 1425 第一节 交换容量与转发率响应 1425 一、 高性能交换容量保障 1425 二、 高包转发率优势 1430 第二节 端口配置与扩展能力响应 1433 一、 丰富板槽位配置 1433 二、 端口模块密度匹配 1442 第三节 动态路由协议支持响应 1445 一、 IPv4动态路由协议兼容 1445 二、 IPv6动态路由协议适配 1448 第四节 跨机箱链路捆绑技术响应 1451 一、 M - LAG技术优势 1451 二、 vPC与DRNI技术特点 1455 第五节 端口加密与安全功能响应 1460 一、 全端口加密保障 1460 二、 防攻击安全功能 1467 第二十九章 交换机A技术参数响应 1473 第一节 交换容量与转发率响应 1473 一、 高性能交换机A交换容量 1473 二、 高性能交换机A转发率 1474 第二节 端口配置响应 1476 一、 交换机千兆电口配置 1476 二、 交换机10GE光端口配置 1477 三、 交换机扩展槽位配置 1480 第三节 冗余与可靠性响应 1482 一、 交换机双电源模块配置 1482 第四节 VLAN支持响应 1485 一、 交换机4K VLAN配置支持 1485 第五节 路由协议支持响应 1486 一、 交换机IPv4动态路由协议支持 1486 二、 交换机IPv6动态路由协议支持 1489 第六节 安全防护机制响应 1490 一、 交换机DOS攻击防护 1490 二、 交换机ARP攻击防护 1492 三、 交换机ICMP攻击防护 1494 第七节 认证与访问控制响应 1496 一、 交换机802.1X认证支持 1496 二、 交换机MAC认证支持 1498 三、 交换机Portal认证支持 1500 第八节 链路聚合技术响应 1502 一、 交换机跨设备链路聚合支持 1502 第九节 Telemetry支持响应 1503 一、 交换机Telemetry技术支持 1504 第十节 实际配置响应 1506 一、 交换机10G多模模块配置 1506 第十一节 配套服务响应 1507 一、 交换机规划设计服务 1507 二、 交换机实施服务 1509 第三十章 交换机B技术参数响应 1513 第一节 交换容量与转发率响应 1513 一、 4.8Tbps交换容量保障 1513 二、 2000Mpps包转发率支持 1514 第二节 端口配置响应 1516 一、 48个10GE光端口配置 1516 二、 8个40/100GE端口支持 1518 第三节 冗余设计响应 1519 一、 冗余电源稳定保障 1519 二、 冗余风扇可靠运行 1521 第四节 缓存能力响应 1522 一、 32MB整机可用缓存 1522 第五节 硬件BFD检测响应 1523 一、 硬件BFD协议支持 1523 二、 3ms最小检测间隔 1524 第六节 IPv4动态路由协议响应 1525 一、 RIP协议灵活路由 1526 二、 OSPF协议高效互联 1526 三、 IS-IS协议稳定传输 1527 四、 BGP协议广泛连接 1529 第七节 IPv6动态路由协议响应 1530 一、 RIPng协议未来拓展 1530 二、 OSPFv3协议灵活组网 1532 三、 IS-ISv6协议稳定运行 1533 四、 BGP4+协议广泛适配 1535 第八节 跨机箱链路捆绑响应 1536 一、 M-LAG技术冗余互联 1536 二、 vPC技术高效捆绑 1538 三、 DRNI技术稳定扩展 1539 第九节 端口加密响应 1541 一、 256bits MACsec端口加密 1541 第十节 实际配置模块响应 1542 一、 48个10G多模模块配置 1542 二、 6个40G多模模块支持 1544 第十一节 规划设计与实施服务响应 1545 一、 设备选型精准规划 1545 二、 拓扑设计科学布局 1547 三、 网络优化高效服务 1548 四、 现场部署专业实施 1550 第三十一章 交换机C技术参数响应 1552 第一节 交换容量与包转发率响应 1552 一、 交换容量≥900Tbps 1552 二、 包转发率≥230000Mpps 1553 三、 硬件架构支持高密度转发 1555 第二节 硬件槽位配置响应 1557 一、 主控板槽位≥2 1557 二、 业务槽位≥4 1558 三、 交换网板插槽≥6 1560 四、 冗余设计与模块化扩展 1562 第三节 路由协议支持响应 1563 一、 支持IPv4动态路由协议 1563 二、 支持IPv6动态路由协议 1565 三、 协议兼容性及部署支持 1566 第四节 跨机箱链路捆绑技术响应 1568 一、 支持跨机箱链路捆绑技术 1568 二、 技术实现原理说明 1569 三、 高可用场景部署方案 1571 第五节 全端口MACsec加密响应 1573 一、 支持全端口256bits加密 1573 二、 加密机制及应用场景 1573 三、 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1575 第六节 实际配置模块响应 1577 一、 配置36端口40GE以太网光接口板 1577 二、 配置48端口万兆光板 1578 三、 配置≥36个40G多模模块 1579 四、 配置≥48个万兆多模模块 1581 五、 模块清单型号及兼容性 1583 第七节 规划设计与实施服务响应 1584 一、 网络拓扑规划方案 1584 二、 设备部署与调试服务 1586 三、 实施内容详细说明 1587 四、 服务流程交付标准时间 1589 第三十二章 交换机模块技术参数响应 1592 第一节 40G多模模块配置响应 1592 一、 高性能网络传输支持 1592 二、 40G多模模块数量 1596 第二节 100G以太网光接口板响应 1601 一、 高密度低延迟传输 1601 二、 100GE以太网光接口板数量 1605 第三节 100G多模模块配置响应 1611 一、 高带宽低功耗特性 1611 二、 100G多模模块数量 1615 第四节 3000W双输入电源模块响应 1619 一、 电力稳定性与冗余性 1619 二、 3000W双输入电源模块数量 1624 第五节 规划设计与实施服务响应 1631 一、 交换机模块部署规划 1631 二、 服务内容完整性 1637 第三十三章 抗静电全钢活动地板技术参数响应 1642 第一节 地板规格响应 1642 一、 标准尺寸全钢活动地板 1642 二、 地板架高设计 1646 三、 地板表面工艺 1649 四、 地板材质特性 1651 第二节 承重能力响应 1656 一、 集中荷载能力 1656 二、 均布荷载能力 1659 三、 极限荷载能力 1662 四、 承重测试保障 1665 第三十四章 整备音视频网络线缆技术参数响应 1669 第一节 线缆布线整合响应 1669 一、 音视频网络线缆布线服务 1669 二、 线缆接头连接方式 1674 三、 线缆测试与报告提供 1677 第二节 线缆选型与性能响应 1682 一、 线缆网络传输需求 1682 二、 线缆外皮特性要求 1685 三、 线缆质量检测证明 1687 四、 线缆布设保护措施 1689 第三节 施工质量与验收响应 1692 一、 线缆施工人员资质 1692 二、 线缆整体验收内容 1695 三、 隐蔽工程验收要求 1698 四、 施工文档资料提供 1702 第三十五章 配套机柜技术参数响应 1707 第一节 机柜尺寸规格响应 1707 一、 单机柜标准尺寸 1707 二、 定制化调整方案 1709 第二节 结构配置细节响应 1713 一、 1U盲板配置情况 1713 二、 L型导轨配置详情 1716 三、 固定托盘配置要点 1719 四、 理线架配置说明 1722 五、 束线圈配置情况 1724 六、 配件工业级标准 1727 第三节 静态承载能力响应 1730 一、 不小于3000kg承载 1730 二、 结构强度测试报告 1732 第四节 抗震测试要求响应 1736 一、 8级烈度抗震考核 1736 二、 第三方抗震检测报告 1738 第五节 门板设计标准响应 1740 一、 六角网孔门设计 1740 二、 不低于75%通孔率 1742 三、 门板防尘防静电处理 1744 第六节 接地安全性响应 1747 一、 PDU接地点设置 1747 二、 铜制接地端子 1749 三、 接地测试记录提供 1751 第三十六章 PDU2技术参数响应 1755 第一节 输入电压制式响应 1755 一、 全高竖直型设计优势 1755 二、 单相220V电压适配 1761 第二节 输入电流及输出功率响应 1768 一、 63A输入电流保障 1769 二、 不低于10KW输出功率 1777 第三节 输出端子配置响应 1788 一、 20个C13接口实用性 1788 二、 4个C19接口必要性 1798 第三十七章 平台管理服务器技术参数响应 1805 第一节 联网管理软件基础模块响应 1805 一、 门户首页内容自定义能力 1805 二、 统一管理能力支持 1811 三、 用户权限管理能力 1820 四、 用户安全管理保障 1833 第二节 联网管理软件图上监控响应 1841 一、 资源图上展示控制 1841 二、 报警信息可视化 1851 房间级空调技术参数响应 制冷量与风量响应 制冷量≥100KW响应 35°C工况制冷量达标 工况温度精准适配 1)我公司提供的机房精密空调可在室内回风温度35°C的工况下稳定运行,通过对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和精确调试,确保制冷量能够达到并稳定维持在≥100KW的要求,为机房设备创造稳定的运行环境。 2)针对35°C这一特定工况,对空调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关键组件进行了针对性的性能优化,提高了制冷效率和性能,保证在该温度环境中制冷效果的高效性,有效降低机房温度。 3)经过多次模拟测试和实际运行验证,在35°C工况下制冷量稳定且达标,测试过程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为机房提供了可靠的制冷保障,确保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 冷凝器 蒸发器 制冷性能稳定发挥 1)即使在35°C的较高温度工况下,制冷系统也能持续、稳定地输出≥100KW的制冷量。这得益于先进的制冷技术和优质的组件,能够有效应对高温环境,保证制冷效果的稳定性。 2)制冷设备的各项组件在35°C工况下协同工作,通过精确的控制系统和智能调节机制,保障制冷性能的稳定发挥。各个组件之间的配合默契,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及时调整运行参数。 3)具备应对35°C工况波动的能力,当温度出现一定波动时,制冷系统能够快速做出响应,自动调整制冷量,确保制冷量始终满足要求,为机房提供稳定的温度控制。 达标数据有效验证 1)提供在35°C工况下的制冷量测试报告,报告详细记录了测试过程和结果,证明制冷量≥100KW的达标情况。测试报告由专业的检测机构出具,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 2)测试数据经过专业机构验证,采用了先进的检测设备和科学的检测方法,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专业机构的严格审核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3)可随时提供相关数据供审查,保证在35°C工况下制冷量达标的透明性。无论是在投标阶段还是项目实施过程中,都能及时响应审查需求,提供详细的数据和资料。 50%湿度制冷能力保障 湿度环境适应性强 1)在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能有效保障制冷量≥100KW。通过对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和防潮处理,确保在高湿度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制冷性能。 2)制冷系统具备适应50%湿度环境的特性,采用了防潮材料和特殊的工艺,不会因湿度影响制冷效果。内部结构的合理设计能够有效防止湿气对组件的侵蚀。 3)对50%湿度环境进行了充分的模拟测试,模拟了不同的湿度变化和运行条件,确保制冷能力的稳定。测试结果表明,在50%湿度环境下制冷量能够稳定达标。 制冷性能不受干扰 1)即使在50%湿度的条件下,制冷设备也能正常运行,制冷量不受湿度干扰。先进的除湿技术和高效的制冷循环系统,能够有效排除湿气,保证制冷效果。 2)内部组件经过特殊设计,可抵御50%湿度对制冷性能的潜在影响。例如,采用了防潮涂层和密封设计,防止湿气进入组件内部。 3)在50%湿度环境中,制冷系统的能效比保持稳定,通过优化的风道设计和智能控制系统,保障制冷能力。稳定的能效比确保了制冷设备的高效运行。 项目 指标 说明 制冷量 ≥100KW 在50%湿度环境下稳定输出 能效比 稳定 不受湿度影响 除湿能力 强 有效排除湿气 组件防潮性能 好 抵御湿度潜在影响 能力保障措施到位 1)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在50%湿度下的制冷能力,如优化风道设计,提高空气流通效率,减少湿气在设备内的积聚。 2)有完善的湿度处理机制,包括除湿装置和湿度监测系统,确保制冷量在50%湿度环境下达标。实时监测湿度变化并及时调整运行参数。 3)配备了湿度监测装置,实时监控湿度变化,当湿度超过设定范围时,自动调整制冷系统的运行,保障制冷能力的稳定输出。 风道设计优化 湿度监测系统 保障措施 具体内容 作用 优化风道设计 提高空气流通效率 减少湿气积聚 湿度处理机制 除湿装置和监测系统 确保制冷量达标 湿度监测装置 实时监控湿度变化 保障制冷能力稳定 制冷量技术参数匹配 参数设计科学合理 1)制冷量技术参数的设计完全符合≥100KW的要求,经过科学的计算和规划。综合考虑了机房的面积、设备发热量、环境温度等因素,确保参数的准确性。 2)各项技术参数之间相互匹配,如压缩机的制冷能力、风机的风量等,协同实现≥100KW的制冷量输出。参数的匹配性保证了制冷系统的高效运行。 3)技术参数的设置充分考虑了机房的实际需求和运行环境,能够适应不同的工况条件,提高了制冷设备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组件性能高度契合 1)制冷设备的各个组件性能与制冷量技术参数高度契合,共同保障制冷量达标。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组件的性能指标与≥100KW的制冷量要求相匹配。 2)压缩机、风机等关键组件的性能参数经过精心选择和调试,确保与制冷量技术参数的一致性。高性能的组件保证了制冷系统的高效运行。 3)组件之间的配合经过精确调试,通过优化的控制系统和智能算法,确保制冷量技术参数的有效实现。组件之间的默契配合提高了制冷效率。 技术标准严格遵循 1)严格遵循相关行业技术标准,确保制冷量技术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设计、生产和测试过程中,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操作。 2)技术参数的制定符合国家和行业的规范要求,保证产品质量。从原材料的选择到成品的检验,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3)定期对制冷量技术参数进行校准和验证,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科学的检测方法,确保始终符合≥100KW的要求。定期校准保证了制冷设备的性能稳定。 制冷量稳定输出支撑 系统稳定性保障 1)制冷系统具备高度的稳定性,能够持续稳定地输出≥100KW的制冷量。采用了先进的制冷技术和可靠的组件,减少了故障发生的概率。 2)采用了先进的控制系统,实时监控和调节制冷量,根据机房的实际需求和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运行参数,确保稳定输出。 3)制冷系统的结构设计合理,优化了管道布局和组件安装方式,减少了能量损失和故障隐患,保障制冷量稳定。 稳定性保障措施 具体内容 效果 先进制冷技术 高效制冷循环 减少故障概率 先进控制系统 实时监控调节 确保稳定输出 合理结构设计 优化管道布局 减少能量损失 可靠组件选择 高性能压缩机等 保障系统稳定 关键组件可靠性高 1)压缩机、冷凝器等关键组件具有高可靠性,为制冷量稳定输出提供支撑。采用了优质的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提高了组件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2)关键组件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和性能测试,包括性能测试、寿命测试、可靠性测试等,确保在长期运行中稳定可靠。 3)具备关键组件的备份和应急处理机制,当某个组件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切换到备份组件,防止因组件故障影响制冷量输出。 运行维护保障有力 1)制定了完善的运行维护计划,定期对制冷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清洁、润滑、紧固等工作,保障制冷量稳定。 2)有专业的技术团队随时待命,团队成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及时处理设备运行中的问题,确保制冷量稳定输出。 3)提供充足的备品备件,建立了完善的库存管理系统,保障设备的快速维修和更换,维持制冷量的稳定。 运行维护计划制定 风量≥13000m³/h响应 大风量高效送风 充足风量保障 全面覆盖效果 大风量能够覆盖较大的机房空间,确保每个区域都能达到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机房内设备运行会产生热量,导致局部温度升高,而大风量可以将热空气迅速带走,并将经过调节的冷空气均匀地输送到各个角落。即使机房内设备布局复杂,也能通过充足的风量实现均匀的温度分布。以下表格展示了大风量对不同区域的覆盖效果: 大风量空调 高效送风效果 均匀温度分布 区域 原有温度差异 大风量作用后温度差异 覆盖效果描述 设备密集区 ±5℃ ±1℃ 温度均匀性显著提高,设备运行环境更稳定 角落区域 ±4℃ ±1℃ 有效改善了角落温度过低的情况 通道区域 ±3℃ ±1℃ 保证了通道内的温度与其他区域一致 快速降温能力 大量的空气流动加速了热量的传递,使机房能迅速达到设定的温度。在机房设备高负荷运行产生大量热量时,大风量可及时带走热量,维持稳定的运行环境。以下表格体现了大风量在不同设备负荷下的快速降温能力: 设备负荷情况 初始温度 设定温度 达到设定温度时间 降温效果描述 低负荷 28℃ 22℃ 10分钟 快速降温,满足设备正常运行需求 中负荷 32℃ 22℃ 15分钟 有效控制温度上升,避免设备过热 高负荷 38℃ 22℃ 20分钟 尽管负荷高,但仍能较快达到设定温度 上送风下回风模式 科学气流组织 均匀温度分布 通过上送风下回风,能使机房内的温度更加均匀,减少温度差异。上送风将冷空气从上方均匀地送入机房,而下回风则将热空气从下方排出,形成了一个循环的气流路径。这种气流模式避免了局部过热或过冷的现象,为设备提供稳定的运行环境。在机房中,设备通常集中放置,容易产生局部高温,而上送风下回风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上送风下回风模式 高效热量交换 这种气流模式促进了冷热空气的充分交换,提高了热量传递效率。上送风的冷空气与设备产生的热空气在机房内充分混合,然后通过下回风将热空气排出。能快速将设备产生的热量排出机房,保证设备的正常散热。在设备高负荷运行时,高效的热量交换尤为重要,可以避免设备因过热而损坏。 适应机房布局 灵活应用场景 可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在机房改造或扩建时,也能方便地进行适配和安装。不同的机房布局可能有不同的设备摆放和空间利用要求,上送风下回风模式可以通过调整风口位置和风速等参数,来适应各种机房布局。 空间利用高效 该模式对机房空间的利用效率较高,不占用过多的地面空间。有利于机房设备的合理布局和管理,提高机房的整体利用率。相比其他气流模式,上送风下回风模式不需要在地面设置大量的通风口,从而节省了地面空间,可以用于放置更多的设备。 维护管理便捷 快速故障排查 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定位和排查问题,减少停机时间。上送风下回风模式的设备布局相对清晰,通风管道和风口的位置明确,便于维修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方便的维护方式有助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定期维护轻松 定期的清洁和保养工作可以更加轻松地进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由于风口和通风管道位置固定,清洁人员可以方便地进行清理,降低了维护成本和人力投入,提高了机房的管理效率。 风量技术指标契合 精准风量匹配 严格标准遵循 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保证风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原材料的选择到生产工艺的控制,都进行了严格的把关。经过专业的测试和验证,确保设备的风量指标符合要求。在测试过程中,会模拟不同的机房环境和设备负荷,对风量进行精确测量和调整。 实际应用验证 在实际的机房应用中,通过实际测试和运行验证了风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以下表格展示了在不同机房规模下的实际应用效果: 机房规模 设备数量 原有风量需求 实际风量供应 运行效果描述 小型机房 50台 10000m³/h 13000m³/h 温度稳定,设备运行正常 中型机房 150台 20000m³/h 13000m³/h×2 满足设备散热需求,无局部过热现象 大型机房 300台 30000m³/h 13000m³/h×3 有效维持机房温湿度,设备性能良好 可调节风量设计 智能风量调节 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可根据机房的温湿度变化自动调节风量。智能控制系统会实时监测机房内的温湿度数据,并根据预设的参数进行自动调整。实现了精准的风量控制,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制冷效果。当机房内温度较低时,系统会自动降低风量,减少能源消耗。 优化风道设计 手动调节便利 同时也支持手动调节风量,方便运维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操作。在特殊情况下,如设备故障或机房布局调整时,运维人员可以快速调整风量以满足机房的紧急需求。手动调节功能提供了额外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技术创新保障 先进风机技术 采用先进的风机技术,提高了风机的效率和性能,保证了大风量的稳定输出。先进的风机设计减少了能量损失和噪音,提高了设备的整体性能。风机的叶片形状和材质经过优化,能够在低能耗的情况下提供大风量。 先进风机技术 优化风道设计 对风道进行优化设计,减少了空气流动的阻力,提高了风量输送效率。优化的风道结构使空气能够更加顺畅地流动,实现了大风量的高效输送。风道的内壁光滑,减少了空气与风道的摩擦,降低了能量损失。 温湿度调节功能响应 自动调节温湿度响应 自动温控技术优势 高效制冷技术 采用先进的制冷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将室内温度快速调节至设定范围,高效满足机房对温度的严格要求。制冷量≥100KW(工况:室内回风温度35°C,相对湿度50%),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能凭借强大的制冷能力有效控制室内温度。同时,具备智能温控算法,可依据室内温度的实时变化自动调整制冷强度,避免过度制冷造成能源浪费,在保证制冷效果的同时,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 温度调节范围广 设备能按需求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温度调节范围为+17℃~+28℃,可适应不同机房环境的多样化温度需求。在此温度调节范围内,温度控制精度高,能够保持室内温度的稳定,为机房设备营造稳定的运行环境。并且,可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温度调节范围,大大提高了设备的适用性。 调节范围 温度精度 稳定性 适用性 +17℃~+28℃ 高 强 可灵活设置 多机智能联动 支持多机智能...
吉林省公安厅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所需设备项目投标方案.docx
下载提示

1.本文档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2.支付并下载文件,享受无限制查看;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左侧添加客服微信获取帮助;

5.本文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复制编辑使用。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推荐文档
×
精品标书制作
百人专家团队
擅长领域:
工程标 服务标 采购标
16852
已服务主
2892
中标量
1765
平台标师
扫码添加客服
客服二维码
咨询热线:192 3288 5147
公众号
微信客服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