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疗设备采购项目投标方案
第一章 3D4K荧光腹腔镜摄像系统基本要求响应情况
7
第一节 设备用途响应
7
一、 临床腹腔镜手术荧光成像支持
7
二、 外科手术场景功能适配
30
第二节 NMPA认证响应
42
一、 医疗器械注册证合规性
42
二、 设备合规性文件体系
53
第二章 3D4K荧光腹腔镜摄像系统设备技术参数响应情况
72
第一节 3D4K荧光采集摄像头
72
一、 感光器件类型参数
72
二、 荧光探测性能指标
87
三、 光学成像系统配置
96
四、 临床使用特性说明
111
五、 操作控制功能配置
117
六、 电气安全性能指标
128
第二节 3D4K荧光主机
136
一、 视频输出系统配置
136
二、 图像处理功能说明
148
三、 荧光成像系统配置
156
四、 操作控制界面设计
164
五、 录制存储功能配置
181
六、 系统性能指标参数
193
七、 环境安全要求说明
203
第三节 3D内窥镜
212
一、 光学系统结构参数
212
二、 物理性能指标说明
231
三、 灭菌兼容性参数
239
四、 安全认证信息说明
253
第四节 冷光源
262
一、 光源系统配置参数
262
二、 光学性能指标说明
275
三、 导光束配置参数
286
四、 智能控制功能设计
296
五、 使用寿命及可靠性
311
第五节 气腹机
316
一、 气压控制系统参数
316
二、 流量调节功能说明
338
三、 工作模式配置参数
343
四、 辅助功能系统设计
354
五、 安全保护机制配置
372
第六节 3D4K医用监视器
379
一、 显示面板规格参数
379
二、 信号处理系统配置
397
三、 影像显示性能指标
412
四、 接口扩展能力说明
419
第三章 3D4K荧光腹腔镜摄像系统设备配置响应情况
430
第一节 分包3-1设备配置
430
一、 3D4K荧光采集摄像头
430
二、 3D4K荧光主机
437
三、 3D内窥镜
444
四、 冷光源
451
五、 气腹机
459
六、 3D4K医用监视器
465
七、 医用台车
474
八、 3D眼镜
483
九、 导光束
492
十、 气腹管
500
十一、 镜头消毒盒
506
十二、 硬质器械盒
519
第二节 分包3-2设备配置
522
一、 3D4K荧光采集摄像头
522
二、 3D4K荧光主机
536
三、 3D内窥镜
547
四、 冷光源
556
五、 气腹机
566
六、 3D4K医用监视器
574
七、 医用台车
583
八、 3D眼镜
595
九、 导光束
603
十、 气腹管
609
十一、 镜头消毒盒
617
十二、 硬质器械盒
625
十三、 不锈钢托手架
632
第三节 分包3-3设备配置
638
一、 3D4K荧光采集摄像头
638
二、 3D4K荧光主机
650
三、 3D内窥镜
660
四、 冷光源
664
五、 气腹机
671
六、 3D4K医用监视器
683
七、 医用台车
691
八、 3D眼镜
703
九、 导光束
709
十、 气腹管
719
十一、 镜头消毒盒
723
十二、 硬质器械盒
730
第四章 质量保证及售后服务承诺
737
第一节 质量保证期
737
一、 整机包修服务期限
737
二、 质量保障执行标准
750
第二节 售后响应时效
757
一、 故障响应时间承诺
757
二、 响应团队配置方案
767
第三节 技术资料提供
779
一、 操作手册配置清单
779
二、 资料交付验收标准
796
第四节 安装调试服务
812
一、 现场服务实施流程
812
二、 相关费用承担方案
828
第五节 验收标准与支持
835
一、 验收文件体系构建
835
二、 验收实施支持措施
847
第六节 操作培训服务
857
一、 现场培训实施方案
858
二、 外埠技术培训安排
868
第七节 工程师培训方案
889
一、 系统培训课程体系
889
二、 培训计划详细安排
911
第八节 设备到货要求
927
一、 出厂日期控制标准
927
二、 质量合规性保障
944
3D4K荧光腹腔镜摄像系统基本要求响应情况
设备用途响应
临床腹腔镜手术荧光成像支持
内窥镜监视器协同工作机制
设备连接与信号传输
稳定连接保障
为确保本项目中摄像头与内窥镜、主机与监视器之间连接稳定可靠,采用符合行业标准的接口和线缆。同时,对连接部位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因松动或接触不良导致信号传输中断。此外,还制定了定期检查和维护计划,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连接问题。以下是详细的连接保障措施表格:
内窥镜监视器连接
连接设备
接口类型
线缆规格
加固方式
检查周期
维护内容
摄像头与内窥镜
专用接口
高质量线缆
卡扣加固
每周
清洁接口、检查线缆外观
主机与监视器
HDMI接口
屏蔽线缆
螺丝固定
每两周
检查接口松动情况、测试信号传输
摄像头与主机
数据接口
高速线缆
橡胶套加固
每月
检查数据传输稳定性、更新驱动程序
内窥镜与冷光源
光纤接口
光纤线缆
密封加固
每季度
检查光纤损耗、清洁接口
气腹机与主机
通信接口
通信线缆
扎带固定
每半年
检查通信协议兼容性、测试信号强度
信号质量优化
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为提高信号的强度和清晰度,采用先进的信号增强技术。同时,对信号进行滤波和降噪处理,减少干扰和噪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此外,实时监测信号的传输质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传输参数,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以下是详细的信号质量优化措施表格:
信号类型
增强技术
滤波方式
降噪算法
监测指标
调整参数
视频信号
数字增强
低通滤波
自适应降噪
分辨率、帧率、亮度
增益、对比度、色彩饱和度
音频信号
功率放大
高通滤波
频谱降噪
音量、音质、清晰度
音量调节、音频均衡器
控制信号
编码增强
带通滤波
纠错码降噪
传输速率、误码率、响应时间
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
荧光信号
光学增强
窄带滤波
背景扣除降噪
荧光强度、信噪比、分辨率
激发光强度、检测灵敏度
气腹机信号
压力增强
平滑滤波
均值降噪
气压、流量、温度
气压设定、流量调节、温度控制
数据同步与匹配
确保摄像头、主机和监视器之间的数据同步,保证图像的实时显示和准确呈现。对不同设备的参数进行匹配和校准,使图像在各个设备上的显示效果一致。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数据加密和校验技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为实现数据同步,采用高精度的时钟同步协议,确保各个设备的时钟一致。同时,对摄像头和主机的帧率进行匹配,避免出现图像卡顿或延迟的现象。在数据传输方面,采用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此外,通过校验码对数据进行校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在图像显示方面,对主机和监视器的分辨率、色彩模式等参数进行匹配和校准,使图像在不同设备上的显示效果一致。同时,对摄像头的白平衡、曝光等参数进行调整,确保图像的色彩和亮度准确。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数据同步和匹配性能,为临床手术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可靠的图像支持。
荧光激发机制
图像采集与处理流程
图像采集精度
摄像头具备高分辨率和高帧率的图像采集能力,能够清晰捕捉手术中的细微细节。采用先进的光学技术和图像处理算法,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对图像采集的参数进行优化和调整,确保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都能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为提高图像采集精度,选用高像素的CMOS或CCD感光器件,确保有效像素≥890万。同时,优化镜头的光学设计,提高镜头的分辨率和对比度。在图像处理方面,采用先进的去噪算法和锐化算法,减少图像噪声,增强图像的细节。此外,对图像采集的参数进行实时调整,根据光照条件和手术场景自动优化曝光、白平衡等参数。
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调整摄像头的感光度和光圈大小,确保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适中。同时,采用动态范围扩展技术,提高图像在强光和弱光环境下的表现。通过这些措施,保证了图像采集的精度和质量,为临床手术提供了更加清晰和准确的图像信息。
图像处理流程
图像处理速度
主机采用高性能的处理器和专用的图像处理芯片,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的图像数据。优化图像处理算法,减少处理时间,实现图像的实时显示。采用并行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率,确保在手术过程中不会出现图像延迟或卡顿的现象。
为提高图像处理速度,选用多核处理器和高速图像处理芯片,确保能够快速处理高分辨率、高帧率的图像数据。同时,优化图像处理算法,采用并行计算和流水线处理技术,减少处理时间。在数据传输方面,采用高速数据接口,确保图像数据能够快速传输到主机进行处理。
在手术过程中,实时监测图像处理的速度和性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处理参数。如果出现图像延迟或卡顿的现象,及时优化算法或增加硬件资源。通过这些措施,保证了图像处理的速度和实时性,为临床手术提供了更加流畅和稳定的图像显示。
图像模式切换
主机支持多种图像模式的切换,如白光模式、荧光模式、3D模式等,满足不同的手术需求。可根据医生的操作习惯和手术情况,快速、方便地切换图像模式。在模式切换过程中,保证图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影响手术的进行。
为实现快速、稳定的图像模式切换,采用先进的硬件切换技术和软件控制算法。在硬件方面,设计专门的切换电路,确保不同模式之间的快速切换。在软件方面,优化切换算法,减少切换时间和图像闪烁。同时,对切换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图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随时切换图像模式。例如,在需要观察组织的细微结构时,切换到白光模式;在需要观察血管和组织灌注情况时,切换到荧光模式;在需要进行三维立体观察时,切换到3D模式。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手术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为临床手术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图像支持。
协同工作稳定性保障
设备质量把控
选用优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生产和检验,保证每一台设备都符合标准要求。对设备进行老化测试和可靠性验证,确保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稳定运行。
为保证设备质量,选用经过严格筛选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确保其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生产和检验,对每一个生产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同时,对设备进行老化测试和可靠性验证,模拟实际使用环境,对设备进行长时间的连续运行测试,确保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稳定运行。
在设备出厂前,进行全面的性能测试和质量检验,确保设备的各项指标符合标准要求。同时,提供详细的产品说明书和质量保证卡,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通过这些措施,保证了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为临床手术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靠的设备支持。
设备名称
原材料选择
生产标准
检验项目
老化测试时间
可靠性验证方法
3D4K荧光采集摄像头
高纯度硅材料、优质光学镜片
ISO9001
分辨率、灵敏度、防水等级
1000小时
高温、低温、湿热环境测试
3D4K荧光主机
高性能芯片、优质电路板
ISO9001
输出分辨率、帧率、信号强度
1500小时
电磁兼容性测试、电源稳定性测试
3D内窥镜
高强度合金、医用级光学纤维
ISO9001
工作长度、工作直径、视向角
800小时
灭菌耐受性测试、弯曲疲劳测试
冷光源
高亮度LED、优质散热材料
ISO9001
光通量、色温、显色指数
2000小时
寿命测试、温度稳定性测试
气腹机
优质塑料、高精度传感器
ISO9001
气压设定范围、流量调节范围
1200小时
压力稳定性测试、气体泄漏测试
故障应急处理
制定详细的故障应急预案,明确故障处理的流程和责任分工。配备专业的维修人员和应急设备,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故障进行修复。与设备制造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在遇到重大故障时能够及时获得技术支持和配件供应。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制定了详细的故障应急预案。在故障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定的流程进行处理。同时,明确了故障处理的责任分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配备了专业的维修人员和应急设备,定期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维修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建立了应急设备库存管理制度,确保应急设备的完好率和可用性。此外,与设备制造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签订了技术支持和配件供应协议,确保在遇到重大故障时能够及时获得技术支持和配件供应。
故障类型
应急处理流程
责任分工
维修人员资质要求
应急设备清单
与制造商合作方式
摄像头故障
检查连接、更换零部件、调试参数
维修人员
具备摄像头维修技能证书
备用摄像头、维修工具
技术支持热线、配件快递服务
主机故障
重启设备、检查硬件、更新软件
维修人员
具备计算机维修技能证书
备用主机、数据备份设备
远程诊断服务、现场维修支持
内窥镜故障
清洗消毒、检查损坏情况、更换部件
维修人员
具备内窥镜维修技能证书
备用内窥镜、维修耗材
专业维修中心、配件供应保障
冷光源故障
检查电源、更换灯泡、调试亮度
维修人员
具备电气维修技能证书
备用冷光源、维修工具
技术咨询服务、配件快速补货
气腹机故障
检查气压、更换传感器、调试流量
维修人员
具备医疗器械维修技能证书
备用气腹机、维修配件
售后服务热线、紧急配件调配
维护管理体系
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记录和故障处理情况。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和保养,及时更换磨损的零部件,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对设备的维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维护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为加强设备的维护管理,建立了完善的设备维护档案。每一台设备都有独立的维护档案,记录了设备的基本信息、使用情况、维护记录和故障处理情况。通过维护档案,可以及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维护历史,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和保养,制定了详细的巡检和保养计划。按照计划对设备进行巡检和保养,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同时,及时更换磨损的零部件,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此外,对设备的维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维护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定期组织维护人员参加培训和考核,确保其能够熟练掌握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技能。
荧光造影剂吲哚菁绿配合应用
造影剂作用原理
荧光激发机制
在本项目中,冷光源提供特定波长的光照,激发ICG发出荧光。3D4K荧光采集摄像头对荧光信号进行采集,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传输至主机。主机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还原出荧光图像。
冷光源采用双光源设计,具有可见光和近红外光两种光谱,其光谱特性与ICG的荧光激发波长相匹配,能够有效地激发ICG发出荧光。3D4K荧光采集摄像头具备高灵敏度的感光器件,能够检测到低浓度的ICG荧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清晰的电信号。主机则采用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对电信号进行实时、准确的处理,还原出高质量的荧光图像。
为确保荧光激发机制的稳定和可靠,对冷光源的光照强度、波长等参数进行精确控制。同时,对3D4K荧光采集摄像头的采集参数进行优化,提高其对荧光信号的采集效率。此外,定期对主机的图像处理算法进行更新和优化,提高荧光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荧光造影剂吲哚菁绿
组织分布特性
ICG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组织分布特性,能够迅速进入目标组织和器官。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对ICG的摄取和代谢速度不同,可利用这一差异进行组织和器官的识别和诊断。
ICG进入人体后,能够快速与血浆蛋白结合,并通过血液循环迅速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由于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特点不同,对ICG的摄取和代谢速度也存在差异。例如,肝脏和肾脏对ICG的摄取和代谢速度较快,而肿瘤组织对ICG的摄取和代谢速度相对较慢。
通过调整ICG的注射剂量和时间,可以优化其在体内的分布和荧光成像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诊断需求,选择合适的注射剂量和时间,以获得最佳的荧光成像效果。同时,结合3D4K荧光腹腔镜摄像系统的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诊断目标组织和器官。
成像优势体现
荧光成像能够提供比传统白光成像更清晰、更准确的组织和器官信息。可以显示出一些在白光下难以发现的微小病变和血管结构,提高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在传统白光成像中,由于光线的散射和吸收,很难清晰地显示出组织和器官的细微结构。而荧光成像利用ICG的荧光特性,能够在特定波长的光照下发出荧光,从而清晰地显示出目标组织和器官的轮廓和细节。
荧光成像可以显示出一些在白光下难以发现的微小病变和血管结构。例如,在肿瘤手术中,荧光成像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识别肿瘤的边界和范围,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荧光成像还可以实时观察组织和器官的灌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设备与造影剂适配性
灵敏度匹配
摄像头的荧光灵敏度满足≤0.08μg/mL的要求,能够检测到低浓度的ICG荧光信号。通过优化摄像头的感光器件和光学系统,提高其对ICG荧光信号的敏感度。对摄像头的参数进行调整和校准,确保在不同的ICG浓度下都能获得清晰的荧光图像。
为实现摄像头与ICG的灵敏度匹配,选用高灵敏度的CMOS或CCD感光器件,确保其能够检测到低浓度的ICG荧光信号。同时,优化摄像头的光学系统,提高其对荧光信号的收集和传输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对摄像头的参数进行实时调整和校准,根据ICG的浓度和荧光信号的强度,自动优化曝光、增益等参数,确保在不同的ICG浓度下都能获得清晰的荧光图像。此外,还对摄像头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检测和性能评估,确保其符合本项目的技术要求。
摄像头型号
荧光灵敏度要求
感光器件类型
光学系统优化措施
参数调整方式
质量检测项目
3D4K荧光采集摄像头
≤0.08μg/mL
CMOS或CCD
优化镜头设计、增加滤光片
自动调整曝光、增益
灵敏度测试、分辨率测试、图像质量评估
信号处理能力
主机具备强大的信号处理能力,能够对ICG荧光信号进行实时、准确的处理。采用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对荧光信号进行增强、降噪、滤波等操作,提高荧光图像的质量。主机能够根据ICG荧光信号的特点,自动调整图像的显示参数,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荧光图像。
主机采用高性能的处理器和专用的图像处理芯片,确保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的ICG荧光信号。同时,采用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对荧光信号进行实时处理,提高荧光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在图像处理过程中,对荧光信号进行增强、降噪、滤波等操作,去除噪声和干扰,增强荧光信号的强度和对比度。同时,主机能够根据ICG荧光信号的特点,自动调整图像的显示参数,如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等,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荧光图像。此外,还提供了多种图像处理模式和功能,满足不同的临床需求。
光源与荧光特性匹配
冷光源的光谱特性与ICG的荧光激发波长相匹配,能够有效地激发ICG发出荧光。光源的亮度和稳定性能够满足ICG荧光成像的需求,确保荧光图像的质量和一致性。
冷光源采用双光源设计,具有可见光和近红外光两种光谱,其光谱特性与ICG的荧光激发波长相匹配。通过精确控制光源的波长和强度,能够有效地激发ICG发出荧光。
光源的亮度和稳定性对ICG荧光成像的质量和一致性至关重要。冷光源具备高亮度和稳定性的特点,能够提供均匀、稳定的光照,确保荧光图像的质量和一致性。同时,对光源的亮度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根据ICG荧光成像的需求,自动优化光源的亮度和强度。此外,还采用了先进的散热技术,确保光源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冷光源型号
光谱特性
亮度要求
稳定性指标
波长控制方式
散热技术
冷光源
可见光和近红外光
光通量≥1600Lm
亮度波动≤±5%
精确控制波长
风冷散热
应用效果评估
临床实践验证
在多个临床案例中应用ICG与设备进行荧光成像,观察手术效果和患者的预后情况。对比使用荧光成像和传统白光成像的手术效果,评估荧光成像的优势和价值。分析荧光成像在不同类型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推广提供依据。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对多个患者进行了ICG荧光成像手术。通过观察手术效果和患者的预后情况,发现荧光成像能够提供更清晰、更准确的组织和器官信息,有助于医生更精准地进行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对比使用荧光成像和传统白光成像的手术效果,发现荧光成像在肿瘤切除、血管吻合等手术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在肿瘤切除手术中,荧光成像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识别肿瘤的边界和范围,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在血管吻合手术中,荧光成像可以实时观察血管的灌注情况,确保血管吻合的质量。此外,还对荧光成像在不同类型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为临床推广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手术类型
荧光成像应用情况
手术效果评估指标
与传统白光成像对比结果
临床推广建议
肿瘤切除手术
帮助识别肿瘤边界和范围
切除率、复发率
切除率提高、复发率降低
在肿瘤手术中广泛应用
血管吻合手术
实时观察血管灌注情况
吻合成功率、血管通畅率
吻合成功率提高、血管通畅率提高
在血管手术中推广应用
肝胆手术
显示胆管和血管结构
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手术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在肝胆手术中优先应用
胃肠手术
检测肿瘤转移和淋巴结情况
转移率、淋巴结清扫率
转移率降低、淋巴结清扫率提高
在胃肠手术中积极应用
辅助手术效果
评估荧光成像对手术精准性的提高程度,如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等。观察荧光成像对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作用,如减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分析荧光成像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如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
在手术中应用荧光成像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手术的精准性。通过清晰地显示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边界,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进行手术操作,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从而减少手术创伤。同时,荧光成像可以实时观察手术区域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缩短手术时间。
荧光成像对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也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血管手术中,荧光成像可以实时观察血管的灌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损伤,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在肿瘤手术中,荧光成像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识别肿瘤的边界和范围,避免肿瘤残留,降低复发率。此外,荧光成像还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反馈改进优化
收集医生和患者对荧光成像应用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建议。根据反馈意见,对设备和ICG的配合应用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其性能和效果。持续关注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提升荧光成像的应用水平。
定期收集医生和患者对荧光成像应用的反馈意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根据反馈意见,对设备的性能和操作界面进行优化,对ICG的注射剂量和时间进行调整,提高荧光成像的质量和效果。
持续关注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积极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如人工智能图像处理技术、多模态成像技术等,提升荧光成像的应用水平。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不断探索荧光成像的新应用领域和方法。通过这些措施,不断改进和优化荧光成像技术,为临床手术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反馈渠道
反馈内容分析
改进优化措施
新技术引入计划
合作方式
问卷调查
设备操作便利性、图像质量
优化操作界面、提高图像分辨率
人工智能图像处理技术
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研究
访谈
ICG注射剂量和时间
调整注射方案、优化给药方式
多模态成像技术
与企业合作进行产品研发
病例讨论
临床应用效果、诊断准确性
改进图像处理算法、提高诊断模型精度
虚拟现实技术
参与行业学术会议交流
在线反馈平台
设备稳定性、软件功能
加强设备维护、增加软件功能模块
远程医疗技术
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试点项目
术中实时定位功能实现
定位技术原理
荧光定位机制
ICG在目标组织和器官中积聚后,在特定波长的光照下发出荧光。3D4K荧光采集摄像头采集荧光信号,主机对荧光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确定荧光的位置和强度。根据荧光的位置和强度,推断目标组织和器官的位置和边界。
当ICG注入人体后,会迅速分布到全身,并在目标组织和器官中积聚。在特定波长的光照下,ICG会发出荧光,其荧光信号可以被3D4K荧光采集摄像头采集到。摄像头将采集到的荧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传输至主机。
主机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先进的算法确定荧光的位置和强度。根据荧光的位置和强度,可以推断目标组织和器官的位置和边界。例如,在肿瘤手术中,可以通过荧光定位机制准确地识别肿瘤的位置和边界,为手术切除提供精确的指导。
术中实时定位
图像分析算法
采用先进的图像分析算法,对荧光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目标组织和器官的特征信息。通过对特征信息的比对和匹配,确定目标组织和器官的位置和边界。不断优化图像分析算法,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准确地提取目标组织和器官的特征信息,采用了多种先进的图像分析算法。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可以自动学习荧光图像中的特征,实现对目标组织和器官的准确识别和定位。
通过对特征信息的比对和匹配,将提取的特征与预先建立的模板进行对比,确定目标组织和器官的位置和边界。同时,不断优化图像分析算法,提高算法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例如,采用多尺度分析、形态学处理等方法,提高算法对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目标组织和器官的适应性。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术中实时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坐标系与定位转换
建立设备的坐标系,将荧光图像的位置信息与手术操作的实际位置进行关联。利用定位算法,将荧光图像的位置信息转化为手术操作的实际位置,为医生提供准确的定位指导。在手术过程中,实时更新坐标系和定位信息,确保定位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为了实现荧光图像的位置信息与手术操作的实际位置的关联,建立了设备的坐标系。该坐标系以手术台为基准,通过精确的测量和校准,将荧光图像的位置信息与手术操作的实际位置进行对应。
利用定位算法,将荧光图像的位置信息转化为手术操作的实际位置。在手术过程中,实时监测荧光图像的位置变化,并根据变化情况更新坐标系和定位信息。同时,通过与手术导航系统的集成,将定位信息实时反馈给医生,为医生提供准确的定位指导。通过这些措施,确保了术中实时定位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定位准确性保障
设备校准调试
在设备出厂前,进行严格的校准和调试,确保其成像和定位的准确性。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及时调整设备的参数和性能,保证定位的准确性。在手术前,对设备进行再次校准和检查,确保其在手术过程中能够正常工作。
为保证设备的成像和定位准确性,在设备出厂前,进行了严格的校准和调试。对摄像头的成像参数、主机的处理算法、冷光源的光照强度等进行精确校准,确保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建立了完善的设备校准和维护制度。按照制度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在手术前,对设备进行再次校准和检查,确保设备在手术过程中能够正常工作。同时,对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操作技能和水平,保证设备的正确使用。
设备名称
校准项目
校准周期
维护内容
手术前检查项目
3D4K荧光采集摄像头
分辨率、灵敏度、色彩校准
每月
清洁镜头、检查线缆连接
成像质量、定位准确性
3D4K荧光主机
图像处理算法、信号传输
每季度
更新软件、检查硬件性能
处理速度、图像显示
3D内窥镜
视向角、景深、图像畸变
每半年
消毒保养、检查光学系统
视野清晰度、定位精度
冷光源
光通量、色温、光谱特性
每年
更换灯泡、检查散热系统
光照强度、稳定性
气腹机
气压设定、流量调节
每两年
清洁气路、检查传感器
气压稳定性、流量准确性
图像处理技术
采用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对荧光图像进行增强、降噪、滤波等操作,提高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利用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技术,准确识别目标组织和器官的特征信息。通过对特征信息的比对和匹配,提高对目标组织和器官的定位准确性。
为提高荧光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采用了多种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例如,采用直方图均衡化技术增强图像的对比度,采用中值滤波技术去除图像的噪声,采用锐化滤波技术增强图像的边缘信息。
利用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技术,将目标组织和器官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并提取其特征信息。例如,采用阈值分割、区域生长等方法进行图像分割,采用形态学处理、特征点检测等方法进行特征提取。通过对特征信息的比对和匹配,将提取的特征与预先建立的模板进行对比,提高对目标组织和器官的定位准确性。此外,还采用了多模态图像融合技术,将荧光图像与其他模态的图像进行融合,进一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图像处理技术
作用
具体算法
应用效果
图像增强
提高图像对比度和亮度
直方图均衡化、自适应增强
图像更清晰,细节更明显
降噪
去除图像噪声
中值滤波、高斯滤波
图像更平滑,干扰减少
滤波
增强图像边缘和细节
锐化滤波、拉普拉斯滤波
目标轮廓更清晰
图像分割
分离目标组织和背景
阈值分割、区域生长
目标定位更准确
特征提取
提取目标特征信息
形态学处理、特征点检测
特征识别更精准
实时监测调整
在手术过程中,实时监测定位的准确性,通过比较实际手术操作位置和定位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定位误差。如果发现定位误差,及时调整和纠正定位信息,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利用设备的反馈机制,实时更新定位信息,保证定位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在手术过程中,通过设备的实时监测功能,不断比较实际手术操作位置和定位信息。如果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偏差,及时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利用设备的反馈机制,实时更新定位信息。当手术操作位置发生变化时,设备能够及时捕捉到变化,并将变化后的定位信息反馈给医生。同时,对设备的定位算法进行优化,提高定位的实时性和准确性。通过这些措施,确保了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监测指标
误差判断标准
调整措施
反馈机制
更新频率
定位位置偏差
≤±1mm
重新校准设备、调整算法参数
实时反馈定位信息
每秒1次
定位角度偏差
≤±0.5°
调整摄像头角度、优化图像分析算法
显示偏差提示信息
每5秒1次
荧光强度变化
≤±5%
调整冷光源亮度、检查荧光造影剂浓度
自动调整参数
每10秒1次
信号传输稳定性
误码率≤1%
检查线缆连接、更换传输设备
报警提示
每分钟1次
设备运行状态
无故障报警
及时维修设备、更换零部件
实时监测设备状态
每30分钟1次
实时定位优势体现
手术精准指导
医生可以根据实时定位信息,准确地找到目标组织和器官,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实时定位能够提供准确的位置参考,使医生能够更精确地进行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在手术中,实时定位信息为医生提供了准确的目标组织和器官的位置。医生可以根据定位信息,精确地规划手术路径,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例如,在肿瘤切除手术中,实时定位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识别肿瘤的边界和范围,确保肿瘤完全切除,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
实时定位能够提供准确的位置参考,使医生能够更精确地进行手术操作。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实时定位信息,及时调整手术器械的位置和角度,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创伤并发症
准确的定位能够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切口,降低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减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准确的定位可以帮助医生更精准地进行手术操作,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在手术中,医生可以根据实时定位信息,精确地规划手术切口的位置和大小,避免不必要的组织切除,从而减少手术创伤。
减少手术创伤可以降低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患者术后的疼痛和不适感减轻,恢复速度加快。同时,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可以减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手术效率
实时定位功能能够帮助医生快速找到目标组织和器官,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提高手术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手术中,实时定位功能可以帮助医生快速找到目标组织和器官,避免了传统手术中盲目寻找的过程。医生可以根据实时定位信息,直接将手术器械准确地放置到目标位置,缩短了手术时间。
减少手术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提高了手术效率。医生可以更加自信地进行手术操作,减少了手术中的失误和重复操作。同时,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医院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病灶识别与组织灌注评估
病灶识别方法
荧光特征分析
ICG在病灶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不同,导致荧光信号的强度和分布也不同。通过对荧光信号的强度、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提取病灶的荧光特征信息。利用荧光特征信息,区分病灶组织和正常组织,为病灶的识别和诊断提供依据。
由于病灶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生理特性不同,ICG在两者中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也存在差异。在病灶组织中,ICG的摄取和代谢速度可能会发生改变,导致荧光信号的强度和分布与正常组织不同。
通过对荧光信号的强度、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可以提取病灶的荧光特征信息。例如,病灶组织的荧光信号强度可能会高于或低于正常组织,荧光信号的分布可能会呈现出特定的模式。利用这些荧光特征信息,可以区分病灶组织和正常组织,为病灶的识别和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病灶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病灶识别方法
图像识别算法
采用先进的图像识别算法,对荧光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病灶的特征信息。通过对特征信息的比对和匹配,识别病灶的类型和性质。不断优化图像识别算法,提高病灶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准确地识别病灶的类型和性质,采用了多种先进的图像识别算法。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可以自动学习荧光图像中的特征,实现对病灶的准确识别和分类。
通过对特征信息的比对和匹配,将提取的特征与预先建立的病灶模板进行对比,识别病灶的类型和性质。同时,不断优化图像识别算法,提高算法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例如,采用多尺度分析、形态学处理等方法,提高算法对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病灶的适应性。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病灶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医学知识辅助
结合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对病灶的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考虑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等因素,综合评估病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建议和治疗方案。
在病灶识别过程中,结合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病灶的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不同类型的病灶在荧光图像上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医生可以根据这些特征来初步判断病灶的类型和性质。
考虑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等因素,综合评估病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例如,位于重要器官附近的病灶可能会对器官功能产生影响,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病灶的大小和形态也可以反映其生长速度和恶性程度。通过综合评估,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建议和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组织灌注评估指标
灌注参数定义
荧光强度反映了组织内ICG的浓度,与组织的灌注量相关。灌注时间表示ICG从注射到在组织中达到峰值浓度的时间,反映了组织的灌注速度。灌注峰值表示ICG在组织中达到的最高浓度,反映了组织的最大灌注量。
荧光强度是评估组织灌注的重要指标之一。当ICG注入人体后,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组织。组织的灌注量越大,ICG在组织内的浓度就越高,荧光强度也就越强。因此,通过测量荧光强度,可以间接反映组织的灌注量。
灌注时间是指ICG从注射到在组织中达到峰值浓度的时间。灌注时间越短,说明组织的灌注速度越快。灌注峰值表示ICG在组织中达到的最高浓度,反映了组织的最大灌注量。通过测量灌注时间和灌注峰值,可以全面评估组织的灌注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参数测量方法
利用设备的图像处理功能,对荧光图像进行分析和测量,获取灌注参数的值。采用标准化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区域,确保灌注参数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在不同的时间点和条件下进行测量,观察灌注参数的变化情况,评估组织的灌注动态。
利用设备的图像处理功能,对荧光图像进行分析和测量。通过对荧光图像的亮度、对比度等参数进行调整,可以更准确地测量荧光强度。同时,利用图像分析算法,可以计算出灌注时间和灌注峰值。
为了确保灌注参数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采用标准化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区域。在测量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和区域进行测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在不同的时间点和条件下进行测量,观察灌注参数的变化情况。例如,在手术前后、不同的药物治疗阶段等,测量灌注参数的变化,评估组织的灌注动态。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组织的灌注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评估结果应用
根据灌注评估结果,判断组织的活力和功能状态。如果组织灌注不良,可能提示组织缺血、缺氧或坏死,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如确定手术范围、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等。
灌注评估结果可以反映组织的活力和功能状态。如果组织的灌注良好,说明组织的血液供应充足,细胞代谢正常,组织的活力和功能状态较好。反之,如果组织灌注不良,可能提示组织缺血、缺氧或坏死,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在手术中,灌注评估结果可以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重要依据。例如,通过评估组织的灌注情况,可以确定手术的范围,避免过度切除正常组织。同时,根据灌注评估结果,可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此外,灌注评估结果还可以用于监测手术后组织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评估结果临床应用
诊断治疗依据
准确的病灶识别能够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组织灌注评估结果能够反映组织的活力和功能状态,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放疗等,提高治疗效果。
准确的病灶识别是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基础。通过对病灶的类型、性质和位置进行准确判断,医生可以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例如,对于早期肿瘤,手术切除可能是首选的治疗方法;而对于晚期肿瘤,可能需要综合采用化疗、放疗等方法。
组织灌注评估结果能够反映组织的活力和功能状态。如果组织灌注良好,说明组织的血液供应充足,细胞代谢正常,组织的耐受性较好,可以选择较为激进的治疗方法。反之,如果组织灌注不良,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选择更为保守的治疗方法。通过综合考虑病灶识别和组织灌注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手术方案指导
病灶识别和组织灌注评估结果能够帮助医生确定手术的范围和方式。避免过度切除正常组织,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预后效果。
通过准确的病灶识别和组织灌注评估,医生可以清晰地了解病灶的位置、大小和边界,以及周围组织的灌注情况。根据这些信息,医生可以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手术方案,确定手术的范围和方式。
在手术中,避免过度切除正常组织是非常重要的。过度切除正常组织可能会导致手术创伤增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通过病灶识别和组织灌注评估,医生可以更加精准地切除病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根据组织灌注评估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式,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预后效果。
评估指标
对手术范围的影响
对手术方式的选择
对手术并发症的影响
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外科手术场景功能适配
高清影像采集技术参数
摄像头高像素成像
高像素保证清晰
3D4K荧光采集摄像头的有效像素≥890万,这一高像素指标能保证采集的影像清晰。在外科手术场景中,对于细微病灶的观察需求十分关键,高像素成像可以让医生清晰地看到病灶的细节,包括其形状、边界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手术操作和判断病情,为手术的成功提供有力保障。
高帧率稳定显示
3D4K荧光主机输出分辨率可分别输出4K视频信号(4096*2160P,3840*2160P)和全高清视频信号(1920*1080P),且逐行扫描,帧率≥60帧/秒。在外科手术过程中,稳定的影像显示至关重要,高帧率能够确保画面流畅,避免出现卡顿现象,使医生可以实时、准确地观察手术部位的情况,不会因为画面的不稳定而影响判断,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3D4K荧光主机
多分辨率适配
主机可输出多种分辨率的视频信号,这使得系统能够适配不同的显示设备。在实际的外科手术环境中,医院可能配备了多种不同规格的显示设备,多分辨率适配提高了系统的通用性,无论连接何种显示设备,都能保证影像的正常显示,满足不同手术场景的需求。
显示设备
宽高比符合标准
输出信号宽高比为16:9,这符合医疗显示设备的主流标准。在外科手术中,医生需要通过显示设备观察影像来进行操作和分析,符合主流标准的宽高比便于医生观察和分析影像,能够更直观地获取手术部位的信息,提高手术效率和准确性。
宽高比
优势
16:9
符合主流医疗显示设备标准,便于医生观察和分析影像
荧光成像高灵敏度
低浓度荧光检测
3D4K荧光采集摄像头荧光灵敏度≤0.08μg/mL,这使得摄像头能够检测到低浓度的荧光造影剂。在外科手术中,对于一些微小的病灶或者早期病变,荧光造影剂的浓度可能较低,高灵敏度的摄像头有助于更精准地识别这些病灶,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从而制定更合适的手术方案。
较深组织荧光探测
摄像头荧光探测深度≥10mm,可以探测到较深组织中的荧光信号。在外科手术中,有些病灶可能位于组织较深的部位,较深的荧光探测深度能够为手术提供更全面的信息,让医生了解病灶的深度和范围,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手术操作,减少手术风险。
荧光探测深度
作用
≥10mm
可探测较深组织中的荧光信号,为手术提供更全面信息
多荧光模式选择
3D4K荧光主机荧光模式≥3种,具备荧光增强功能和多种荧光颜色功能。在不同的外科手术中,根据手术的类型、病灶的特点以及医生的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荧光模式。例如,对于某些特定的病灶,使用荧光增强功能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灶,而多种荧光颜色功能则可以提供更多的对比信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荧光成像质量高
主机水平分辨率彩色影像2300线,荧光影像1600线,这一高分辨率保证了荧光成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在外科手术中,清晰准确的荧光成像能够让医生更清楚地看到病灶的位置和特征,有助于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影像采集便捷性设计
免调焦设计方便
3D4K荧光采集摄像头具备免调焦设计,在外科手术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减少调整焦距的时间可以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医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手术操作上,而无需花费时间去调整摄像头的焦距,提高了手术效率和流畅性。
多按键操作灵活
摄像头按键≥3个按键设置,可通过按键调节光源亮度等参数。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调节光源亮度等参数,操作方便快捷,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手术场景和需求,提高手术的效果。
按键
触摸屏设置直观
3D4K荧光主机触摸屏≥7英寸,大尺寸的触摸屏方便医生进行参数设置和操作。医生可以通过触摸屏幕快速地调整各种参数,操作直观简单,减少了操作的复杂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触摸屏
多信号输出接口
主机信号输出同时支持2D2K,2D4K,3D2K,3D4K数字信号输出,具备多种输出端口。这使得主机可以连接不同的显示设备,如显示器、投影仪等,满足不同的手术场景和设备需求,提高了系统的通用性和兼容性。
医疗设备系统兼容性保障
设备连接接口兼容性
多类型信号输出接口
3D4K荧光主机具备3G-SDI数字端口,12G-SDI数字端口,HDMI数字端口,DVI等多种输出端口。这些多类型的输出端口可与不同的显示设备和其他医疗设备进行连接,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和通用性,能够适应不同医院的设备配置和手术需求。
输出端口类型
作用
3G-SDI数字端口
可与支持该接口的显示设备和医疗设备连接
12G-SDI数字端口
满足高速数据传输需求,与相应设备连接
HDMI数字端口
广泛应用于显示设备连接
DVI
提供另一种连接选择
通用导光束接口
冷光源导光束接口为通用导光束接口,可兼容2-6.5mm直径导光束。这种通用性方便与不同的内窥镜等设备进行连接,医院在配备设备时无需担心导光束接口不匹配的问题,降低了设备的采购和使用成本,提高了设备的兼容性和互换性。
3D内窥镜
冷光源
多种输入格式适配
3D4k医用监视器输入格式包含逐行、左右、上下格式,可适配不同设备的输出信号。在实际的手术环境中,不同的医疗设备可能具有不同的输出信号格式,多种输入格式适配能够确保监视器可以接收和显示来自不同设备的信号,提高了设备的兼容性和实用性。
3D4k医用监视器
多信号输入支持
监视器输入信号包括DVI、2×3G-SDI、2×12G-SDI,能够接收多种设备的信号。这使得监视器可以与多种不同的医疗设备进行连接,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满足不同手术场景的需求。
输入信号类型
作用
DVI
接收相应设备的信号
2×3G-SDI
支持高速数据传输,接收相关设备信号
2×12G-SDI
满足更高数据传输需求,接收对应设备信号
软件系统功能兼容性
多模式输出兼容
3D4K荧光主机3D输出方式为双路3D,每路均可在3D模式下实现4k输出,3D视频输出格式上下格式,左右格式或逐行格式可选。这种多模式输出能够与不同的显示设备和观看习惯相兼容,医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输出格式,提高了手术过程中影像显示的效果和适应性。
3D输出方式
特点
双路3D
每路均可在3D模式下实现4k输出
上下格式
一种可选的3D视频输出格式
左右格式
另一种可选的3D视频输出格式
逐行格式
满足不同需求的3D视频输出格式
多种功能协同工作
主机具备冻结功能、画面翻转、3D/2D切换、动态增强、色调调节、景深调节、亮度调节、降噪、除烟去雾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之间相互协同,不产生冲突,能够根据手术的实际需求灵活组合使用,为医生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影像信息,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科室模式灵活选择
主机场景模式≥12种,可根据不同的手术需求和科室特点选择合适的场景模式。不同的科室和手术类型对影像显示的要求可能不同,灵活的科室模式选择能够提高系统的适用性,让医生在不同的手术场景下都能获得最佳的影像效果。
图像校准功能适配
主机支持图像校准,可有效提高不同景深下的图像清晰度。在外科手术中,不同的内窥镜和摄像头可能会导致图像在不同景深下出现模糊等问题,图像校准功能能够与不同的内窥镜和摄像头相适配,确保在各种情况下都能获得清晰的图像,为手术操作提供准确的依据。
不同品牌设备协同性
冷光源与摄像系统同品牌
冷光源和摄像系统采用同品牌产品,在技术和性能上能够更好地协同工作。同品牌的设备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会考虑相互之间的兼容性和协同性,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兼容性,减少因为设备不匹配而出现的问题,提高手术的可靠性。
设备类型
协同优势
冷光源与摄像系统同品牌
技术和性能更好协同,保证系统稳定性和兼容性
设备间信号传输稳定
各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稳定,不会出现信号干扰或丢失的情况。在外科手术过程中,稳定的信号传输是确保手术过程中影像的正常显示和数据的准确传输的关键,能够让医生及时、准确地获取手术部位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系统整体性能优化
通过对设备之间的技术集成和优化,使整个3D4K荧光腹腔镜摄像系统的性能得到提升。优化后的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外科手术的需求,提高手术的效率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优化方式
效果
技术集成和优化
提升系统整体性能,更好满足手术需求
未来设备扩展兼容
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够与未来可能添加的其他医疗设备进行兼容。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可能会引入新的医疗设备,良好的扩展性可以保护医院的投资,避免因为系统不兼容而需要重新更换设备,降低了医院的运营成本。
扩展性特点
优势
良好的扩展性
与未来可能添加的其他医疗设备兼容,保护医院投资
手术环境适应性设计
设备灭菌安全性设计
摄像头低温等离子灭菌
3D4K荧光采集摄像头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模式,这种灭菌方式能够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同时不会对摄像头造成损坏。在外科手术中,确保设备的无菌状态是非常重要的,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模式可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避免因为设备感染而导致的手术并发症。
低温等离子灭菌
灭菌方式
优势
低温等离子灭菌
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不损坏摄像头,保证手术安全性
内窥镜多方式灭菌
3D内窥镜整...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疗设备采购项目投标方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