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多功能电动病床投标方案
第一章 采购包1技术响应
11
第一节 技术指标应答
11
一、 外形尺寸参数响应
11
二、 材料规格参数响应
21
三、 功能配置参数响应
30
四、 电器系统参数响应
40
第二节 关键指标证明材料
50
一、 抗菌防霉性能证明
50
二、 结构强度证明材料
62
三、 电机性能证明材料
79
四、 称重功能证明材料
91
第三节 技术偏离表标注
99
一、 外形尺寸指标标注
99
二、 材料规格指标标注
107
三、 功能配置指标标注
116
四、 安全性能指标标注
125
第四节 技术材料一致性
139
一、 投标产品与材料一致性
139
二、 证明材料内容一致性
149
三、 响应内容真实性保障
162
第二章 采购包1供货方案
172
第一节 配送方式
172
一、 专车运输方案
172
第二节 供货时间
185
一、 备货周期管理
185
二、 配送交付计划
193
第三节 技术方案及保障措施
203
一、 出厂全检流程
203
二、 运输技术防护
215
三、 技术资料保障
222
第四节 货物交接技术方案
228
一、 开箱验收流程
228
二、 技术参数核验
235
三、 交接记录管理
245
第五节 风险分析与解决方案
250
一、 运输风险防控
250
二、 技术风险应对
259
三、 应急响应机制
273
第三章 采购包1实施方案
283
第一节 实施进度计划
283
一、 项目阶段划分规划
283
二、 进度控制与应急管理
297
第二节 质量保证方案
301
一、 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301
二、 材料与功能检测验证
313
第三节 应急保障措施
331
一、 突发情况应对机制
331
二、 设备保障与沟通渠道
341
第四节 备品备件情况
345
一、 关键部件清单管理
345
二、 备件服务保障体系
362
第五节 人员配备及整体水平
375
一、 项目团队配置规划
375
二、 人员管理与服务保障
385
第四章 采购包2技术响应
392
第一节 技术指标应答
392
一、 电动病床规格参数响应
392
二、 材质技术要求应答
400
三、 功能配置指标响应
412
四、 系统配置技术应答
426
第二节 关键指标证明材料
439
一、 床架结构检测报告
439
二、 床头床尾板认证材料
448
三、 护栏安全性能证明
456
四、 电器系统权威认证
464
第三节 技术偏离表编制
473
一、 规格参数偏离说明
473
二、 材质要求偏离表
484
三、 功能配置偏离记录
501
四、 证明材料标记说明
507
第四节 材料真实性说明
517
一、 检测报告真实性承诺
517
二、 技术资料真实声明
524
三、 证明材料冲突处理
539
四、 可验证性保障措施
549
第五章 采购包2供货方案
558
第一节 配送方式
558
一、 陆运专车配送安排
558
二、 运输保障措施
569
第二节 供货时间
583
一、 分批次交付计划
583
二、 供货进度管理
595
第三节 技术方案及保障措施
609
一、 电动病床技术参数
609
二、 功能实现方案
618
三、 质量保障措施
630
第四节 货物交接技术方案
643
一、 交接流程设计
643
二、 交接保障措施
652
第五节 风险分析与解决方案
664
一、 运输延误风险应对
664
二、 产品质量风险控制
675
三、 现场安装条件保障
684
第六章 采购包2实施方案
691
第一节 实施进度计划
691
一、 整体实施阶段划分
691
二、 阶段时间节点规划
700
三、 进度控制管理机制
706
第二节 质量保证方案
714
一、 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714
二、 质量检测标准依据
722
三、 质量控制流程设计
733
四、 质量保障验收流程
740
第三节 应急保障措施
748
一、 突发情况应对机制
748
二、 应急联络响应体系
760
三、 应急备机替代方案
766
四、 应急预案演练培训
773
第四节 备品备件情况
779
一、 关键部件备品清单
780
二、 备品备件库存管理
788
三、 备品备件调配流程
795
四、 备品备件质量信息
802
第五节 人员配备及水平
809
一、 项目人员配置方案
810
二、 人员专业背景资质
820
三、 人员分工管理机制
832
四、 关键岗位能力保障
837
第七章 采购包3技术响应
845
第一节 技术指标应答
845
一、 产品规格参数响应
845
二、 功能特点技术应答
856
第二节 关键指标证明材料
874
一、 电机性能证明文件
874
二、 安全载荷证明材料
882
三、 床垫性能证明文件
890
第三节 技术偏离表编制
900
一、 产品规格偏离说明
900
二、 功能配置偏离分析
916
三、 偏离解决方案
926
第四节 技术指标一致性确认
932
一、 应答内容与证明材料核对
932
二、 技术参数调整机制
944
第五节 响应完整性与准确性
957
一、 技术要求覆盖检查
957
二、 响应内容质量控制
962
第八章 采购包3供货方案
975
第一节 配送方式
975
一、 陆运防震包装方案
975
二、 运输安全保障措施
993
第二节 供货时间
999
一、 生产周期管理计划
999
二、 交付进度保障措施
1007
第三节 技术方案及保障措施
1015
一、 电动助便病床技术参数
1015
二、 出厂质量检测方案
1027
第四节 货物交接技术方案
1036
一、 现场开箱验货流程
1036
二、 功能测试验收规范
1047
第五节 风险分析与解决方案
1064
一、 运输损坏风险应对
1064
二、 验收不通过解决方案
1085
第九章 采购包3实施方案
1091
第一节 实施进度计划
1091
一、 电动病床生产排期规划
1091
二、 物流运输方案设计
1100
三、 现场安装调试流程
1109
四、 项目进度管控体系
1123
第二节 质量保证方案
1130
一、 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1130
二、 原材料质量控制
1137
三、 生产过程质量管控
1144
四、 出厂检验标准流程
1152
第三节 应急保障措施
1156
一、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1156
二、 应急响应机制构建
1164
三、 应急替代方案制定
1171
四、 应急资源储备管理
1180
第四节 备品备件情况
1183
一、 常用备件清单配置
1184
二、 备件供应保障承诺
1192
三、 仓储配送体系建设
1197
四、 备件更换服务规范
1206
第五节 人员配备及水平
1212
一、 项目团队组织架构
1213
二、 团队成员资质要求
1222
三、 人员调度计划安排
1233
四、 服务质量保障标准
1241
第十章 采购包1售后及培训服务方案
1246
第一节 售后服务承诺
1246
一、 服务年限保障
1246
二、 服务范围界定
1251
第二节 响应及处理周期
1260
一、 电话响应时效
1260
二、 现场服务到达时限
1268
三、 故障修复周期控制
1275
第三节 技术服务及方式
1281
一、 电话支持服务
1281
二、 远程诊断服务
1287
三、 上门服务实施
1292
四、 定期巡检计划
1297
第四节 培训服务方案
1301
一、 设备操作培训内容
1301
二、 维护保养培训模块
1304
三、 故障处理培训内容
1310
四、 培训方式多样化设计
1315
第五节 培训人员水平
1321
一、 专业背景资质
1321
二、 教学能力保障
1326
三、 培训案例展示
1332
第十一章 采购包2售后及培训服务方案
1338
第一节 售后服务承诺
1338
一、 质保服务期限
1338
二、 故障响应服务
1345
第二节 响应及处理周期
1353
一、 故障响应时效
1353
二、 问题处理周期
1358
第三节 技术服务及方式
1366
一、 远程技术支持
1366
二、 现场技术服务
1372
第四节 培训服务方案
1380
一、 设备操作培训
1380
二、 日常维护培训
1386
三、 故障处理培训
1392
第五节 培训人员水平
1399
一、 专业讲师资质
1399
二、 医护培训案例
1406
第十二章 采购包3售后及培训服务方案
1414
第一节 售后服务承诺
1414
一、 整机质保服务保障
1414
二、 免费上门维修承诺
1419
第二节 响应及处理周期
1423
一、 故障报修响应机制
1423
二、 本地化服务时效保障
1435
第三节 技术服务及方式
1439
一、 多渠道技术支持
1439
二、 设备巡检保养计划
1451
第四节 培训服务方案
1459
一、 医护人员培训计划
1459
二、 培训实施方式设计
1469
第五节 培训人员水平
1476
一、 培训讲师资质要求
1476
二、 培训质量保障措施
1484
采购包1技术响应
技术指标应答
外形尺寸参数响应
长2215mm±20mm参数说明
参数范围确认
人体工程学考量
病床长度设计为长2215mm±20mm,充分考虑了人体工程学原理。该长度符合人体平均身高的躺卧需求,能保证患者自然伸展身体,避免因空间不足而产生的不适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休息质量。同时,也为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操作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如在进行身体检查、更换床单等护理工作时更加便捷,提高了护理和治疗的效率。此外,该长度还能适应不同病房的布局,可根据病房的实际空间合理摆放病床,提高病房的空间利用率,使病房环境更加整洁有序。
高精度加工保障
为确保病床长度符合长2215mm±20mm的标准,我公司选用先进的切割设备,其切割精度可达到毫米级,能精确切割原材料,保证初始长度的准确性。在焊接环节,采用专业的焊接工艺,严格控制焊接参数,减少焊接变形对长度的影响。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会进行多次长度测量和校准。在原材料切割后进行初次测量,确保切割长度在误差范围内;在部件组装完成后再次测量,检查组装过程是否对长度产生影响;在成品组装完成后进行最终测量,确保每一张病床都符合标准。以下是具体的生产环节及保障措施表格:
生产环节
保障措施
作用
原材料切割
选用先进切割设备,精度达毫米级
保证初始长度准确
焊接工艺
采用专业焊接工艺,控制参数
减少焊接变形影响
初次测量
切割后测量长度,控制误差
确保初始切割长度合规
二次测量
部件组装后测量长度
检查组装对长度的影响
最终测量
成品组装后测量长度
保证成品长度符合标准
质量检测控制
每一张病床在出厂前都要进行严格的长度检测,确保其符合长2215mm±20mm的标准。我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若发现长度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能通过记录的生产环节信息及时追溯到问题源头,并进行处理。同时,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包括切割设备、焊接设备等,保证设备的加工精度稳定,从而确保生产出的病床长度始终在规定范围内。此外,对检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检测技能和责任心,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实际生产把控
原材料检验标准
对采购的钢材进行严格的长度测量,将偏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内,确保原材料的长度符合生产要求。同时,仔细检查原材料的表面质量,查看是否存在划痕、裂纹等缺陷,避免因表面缺陷影响加工精度。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如材质报告、检验报告等,确保其质量可靠。在原材料入库前,再次进行抽检,对长度、表面质量等进行复查,只有符合标准的原材料才会投入生产。
生产过程监测
在切割工序中,使用高精度的测量工具,如激光测距仪等,实时监测切割长度,确保切割精度。在组装过程中,检查各部件的连接是否紧密,避免因连接松动导致长度变化。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包括切割长度、焊接参数、组装情况等,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若发现长度偏差超出规定范围,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和设备参数。以下是具体的生产过程监测表格:
生产工序
监测内容
监测工具
处理措施
切割工序
切割长度
激光测距仪
偏差超出范围,调整切割设备参数
组装工序
部件连接紧密程度
人工检查
连接松动,重新紧固部件
整体组装
病床整体长度
量具
偏差超出范围,分析原因并调整
成品最终检验
采用专业的测量设备,如高精度卡尺等,对成品病床的长度进行精确测量,确保其符合长2215mm±20mm的标准。检查病床的整体外观和结构,查看是否存在变形、损坏等情况,确保长度符合要求且外观无瑕疵。对检验合格的病床进行标识和包装,准备发货。在包装过程中,采取防护措施,避免病床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而影响长度。
偏差影响评估
患者体验影响
若病床长度过长,患者躺卧时脚部可能悬空,导致身体无法保持自然舒展的状态,增加身体的疲劳感。若长度过短,患者腿部无法伸直,长时间处于蜷缩状态,容易产生酸痛和疲劳感。这种不舒适的躺卧体验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导致患者心情烦躁,不利于病情的康复。以下是病床长度偏差对患者体验影响的表格:
长度偏差情况
患者体验影响
对康复的影响
过长
脚部悬空,身体不自然
影响睡眠质量,不利于康复
过短
腿部无法伸直,易疲劳
影响心情和休息,延缓康复
病房布局影响
过长的病床可能无法在病房中合理摆放,导致病房空间浪费,影响病房的整体布局。同时,也可能会使病房通道变窄,影响医护人员的通行和操作。过短的病床可能无法满足某些医疗设备的配套使用,如一些大型的检测设备、康复设备等,影响治疗效果。不合理的病床长度还可能影响医护人员的操作便利性,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降低工作效率。以下是病床长度偏差对病房布局影响的表格:
长度偏差情况
病房布局影响
对医护操作影响
过长
空间浪费,通道变窄
通行和操作不便
过短
无法配套医疗设备
影响治疗效果,增加工作难度
质量风险评估
长度偏差过大可能暗示生产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如加工精度不够、原材料质量不稳定等。这些质量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影响病床的其他性能指标,如稳定性、安全性等。例如,长度偏差可能会导致病床的重心偏移,影响其稳定性;也可能会使部件连接不紧密,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对长度偏差进行严格控制,是保证病床整体质量的重要环节。
宽1050mm±20mm参数说明
参数范围界定
舒适度设计考量
病床宽度设计为宽1050mm±20mm,能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提高躺卧的舒适度。患者可以在病床上自由翻身、坐起等,减少身体的束缚感。对于一些体型较大的患者,也能提供合适的躺卧空间,避免因空间狭窄而产生的不适感。此外,足够的宽度还能让患者放置一些个人物品,如书籍、衣物等,增加生活的便利性。
空间利用优化
合理的宽度能使病床在病房中排列更加整齐,提高空间利用率。避免因病床过宽导致病房通道狭窄,影响医护人员的通行和操作。同时,与其他医疗设备的配套使用更加协调,如与输液架、监护仪等设备的配合更加顺畅,提高病房的整体布局合理性。在病房规划中,可以根据病床的宽度合理安排床位数量,提高病房的使用效率。
模具设计精度
采用先进的模具设计软件,精确计算模具的尺寸和形状,确保模具的精度。对模具进行多次调试和优化,通过实际生产测试,不断调整模具参数,保证生产出的病床宽度符合标准。定期对模具进行检查和维护,查看模具是否存在磨损、变形等情况,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换,保证模具的精度和稳定性。以下是模具设计精度保障措施的表格:
保障措施
作用
先进软件设计
精确计算模具尺寸和形状
多次调试优化
保证生产病床宽度符合标准
定期检查维护
确保模具精度和稳定性
生产工艺保障
原材料切割精度
采用激光切割等高精度切割工艺,确保原材料的切割宽度准确。激光切割具有切割精度高、切口平整等优点,能有效保证原材料的切割质量。对切割后的原材料进行宽度测量,将偏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内。若发现偏差超出标准,及时调整切割设备的参数,保证切割质量的稳定性。以下是原材料切割精度控制的表格:
切割工艺
优点
测量控制
偏差处理
激光切割
精度高,切口平整
测量宽度,控制偏差
调整设备参数
部件组装质量
在组装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部件的拼接和固定。检查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是否紧密,如螺栓是否拧紧、焊接是否牢固等,避免因连接松动导致宽度变化。对组装好的病床进行整体宽度测量,确保符合标准。在组装完成后,对病床进行全面检查,查看是否存在部件安装不到位、缝隙过大等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修复。
工人技能培训
定期组织生产工人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培训内容包括切割工艺、组装技巧等,使工人熟练掌握生产流程和操作规范。加强质量意识教育,让工人认识到宽度尺寸控制的重要性,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工人进行奖励,如奖金、荣誉证书等,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下是工人技能培训相关内容的表格:
培训内容
目的
激励措施
切割工艺、组装技巧
提高操作水平
奖金、荣誉证书
质量意识教育
增强责任心
-
质量检测措施
生产线检测布局
在原材料切割后、部件组装前、成品组装后等关键环节设置检测点。每个检测点配备专业的检测人员和设备,如卡尺、千分尺等,确保检测工作的高效进行。对检测数据进行实时记录和分析,建立检测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如发现某一批次的原材料切割宽度偏差较大,及时调整切割设备参数或更换原材料供应商。
多种检测方法
使用量具直接测量病床宽度,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采用光学检测设备,如激光扫描仪等,对病床宽度进行非接触式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对检测结果进行多次核对和验证,避免出现误差。若不同检测方法得出的结果存在差异,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分析,找出原因并解决。以下是多种检测方法的表格:
检测方法
特点
验证方式
量具测量
结果准确
多次测量核对
光学检测
效率高
与量具测量结果对比
不合格品处理
对于宽度不符合标准的病床,及时进行返工处理。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如切割精度问题、组装不当等,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对返工后的病床进行再次检测,确保符合质量要求。建立不合格品档案,记录不合格品的情况和处理过程,以便进行总结和改进。以下是不合格品处理流程的表格:
处理步骤
具体内容
返工处理
对不合格病床进行修复
原因分析
找出导致不合格的原因
改进措施
针对原因采取改进方法
再次检测
确保返工后符合标准
档案记录
记录不合格情况和处理过程
-835mm±20mm参数说明
高度范围解析
患者需求满足
病床高度设置在540-835mm±20mm的范围内,能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较低的高度方便患者上下床,尤其是行动不便的患者,降低了上下床的难度和风险。较高的高度能让患者在坐起时更加舒适,便于进行用餐、阅读等活动,提高生活的便利性。不同的高度设置还能适应患者的睡眠习惯,如一些患者喜欢较高的床头高度,有助于呼吸顺畅,提高睡眠质量。
医护操作便利
合适的高度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护理操作,如更换床单、检查身体等,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弯腰和伸手动作,降低了工作强度。在进行医疗急救时,可根据需要快速调整病床高度,使患者处于合适的位置,提高救治效率。例如,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将病床调整到合适的高度,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按压操作。
升降系统设计
采用先进的电动推杆升降系统,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的特点。配备智能控制系统,能精确控制病床的升降高度,误差可控制在极小范围内。通过优化升降系统的结构设计,提高病床的升降速度和可靠性。对升降系统进行多次测试和优化,确保其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以下是升降系统设计特点的表格:
设计特点
优势
电动推杆系统
高精度、稳定性好
智能控制系统
精确控制升降高度
优化结构设计
提高升降速度和可靠性
升降技术保障
材料与工艺选择
选用高强度的钢材和优质的电子元件,保证升降系统的耐用性。高强度钢材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和重量,不易变形和损坏。优质的电子元件能保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如精密铸造、数控加工等,提高升降系统的精度。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在材料采购过程中,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要求其提供质量证明文件,并进行抽检。
性能测试与检测
对升降系统进行多次升降测试,模拟不同的使用场景,如频繁升降、长时间使用等,检验其性能。检测升降系统的速度、精度、稳定性等指标,确保符合标准。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改进。如发现升降速度过慢,调整电机参数或优化传动结构。建立测试报告制度,对每次测试的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
售后服务支持
建立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提供升降系统的维修、保养等服务,延长其使用寿命。定期对客户进行回访,了解升降系统的使用情况,收集客户反馈。根据客户反馈,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如客户反映升降系统噪音过大,及时进行检查和维修,解决问题。
高度调节控制
控制器设计特点
控制器采用人性化的设计,操作界面简洁明了,方便用户操作。具备多种调节模式,如手动调节、自动调节等,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保证控制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控制器进行多次测试和优化,确保其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例如,在高温、潮湿等环境下,控制器仍能准确控制病床的升降高度。
传感器与控制技术
高精度的传感器能实时监测病床的高度,并将数据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的数据进行精确计算和调节,实现高度的精准控制。采用闭环控制技术,不断调整升降系统的运行状态,确保高度调节的准确性。若传感器检测到病床高度偏差,控制系统会及时调整升降系统,使病床恢复到设定高度。以下是传感器与控制技术相关内容的表格:
技术要点
作用
高精度传感器
实时监测病床高度
控制系统计算调节
实现高度精准控制
闭环控制技术
确保高度调节准确性
安全保护机制
设置限位开关,防止病床升降超出规定范围,避免因过度升降导致的安全事故。配备过载保护装置,当升降系统承受的压力过大时,自动停止运行,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采用故障诊断技术,及时发现和处理升降系统的故障,保障使用安全。建立故障预警系统,当检测到故障隐患时,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措施。
病床整体彩色实物图提供
实物图拍摄要求
外观展示完整性
实物图要全面展示病床的全貌,包括床头、床尾、床身等各个部分,让评标专家能够全面了解病床的外观特征。清晰显示病床的颜色、材质和表面处理效果,如实反映产品的实际情况。采用多角度拍摄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展示病床,确保没有展示死角。例如,从正面、侧面、顶面等角度拍摄,使评标专家能够更直观地感受病床的外观。以下是外观展示完整性的拍摄要点表格:
拍摄要点
作用
展示全貌
让专家全面了解外观
显示颜色材质
如实反映产品实际
多角度拍摄
确保无展示死角
结构细节呈现
对病床的关键结构部位进行特写拍摄,如护栏、升降系统、脚轮等,展示结构的连接方式和工艺细节,体现产品的质量和工艺水平。通过特写镜头,让评标专家更清晰地了解病床的内部结构和制造工艺。对关键结构部位的拍摄要清晰、准确,突出细节特点。例如,拍摄护栏的安装方式、升降系统的传动结构等。以下是结构细节呈现的拍摄内容表格:
拍摄内容
目的
关键结构特写
展示连接方式和工艺细节
清晰准确拍摄
突出细节特点
拍摄质量保障
使用专业的摄影设备,确保图片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专业的相机和镜头能够捕捉到更细腻的画面和真实的色彩。选择合适的拍摄环境,避免出现阴影、反光等影响图片质量的因素。对拍摄的图片进行后期处理,如裁剪、调色等,提高图片的视觉效果。在后期处理过程中,要保证图片的真实性,不进行过度修饰。
图片提交方式
格式与要求遵循
仔细阅读招标文件,确定图片的格式要求,如JPEG、PNG等,并按照要求进行图片格式转换。按照规定的分辨率和尺寸进行图片的裁剪和调整,确保图片符合规格。对图片进行命名,确保名称清晰、准确,便于识别。例如,以病床型号、拍摄角度等信息作为图片名称。
文件大小控制
通过图片压缩软件,将图片文件大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在保证图片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文件大小,提高上传和查阅的效率。对压缩后的图片进行检查,确保其清晰度和完整性不受影响。若发现压缩后图片质量下降,调整压缩参数或采用其他压缩方法。以下是文件大小控制相关内容的表格:
控制方法
目的
检查措施
图片压缩软件
控制文件大小
检查清晰度和完整性
调整压缩参数
保证图片质量
-
文件关联与整理
将彩色实物图与技术指标应答文件进行合理的排版和整理,使评标专家能够更方便地对照查看。在文件中对实物图进行标注和说明,解释图片所展示的内容和特点。建立清晰的索引和目录,方便评标专家快速找到相关图片。例如,在文件开头设置图片索引,列出每张图片的名称和页码。
图片真实性承诺
真实性声明
出具书面声明,承诺所提供的实物图真实、准确。声明中明确表示愿意为图片的真实性负责。将声明与图片和技术指标应答文件一同提交,作为对图片真实性的有力证明。在声明中详细说明图片的拍摄情况、来源等信息,增加声明的可信度。
责任承担承诺
明确若图片与实际产品不符,愿意接受相应的处罚和赔偿。承担因图片虚假导致的一切法律后果和经济损失。以诚信为本,确保投标文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建立严格的内部审核制度,对图片的真实性进行审核,避免出现虚假图片。以下是责任承担承诺相关内容的表格:
承诺内容
意义
接受处罚赔偿
对虚假图片负责
承担法律经济后果
确保投标文件真实可靠
内部审核制度
避免虚假图片出现
现场核实配合
积极配合评标专家的现场核实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若需要,安排专人陪同评标专家进行实地检查。确保评标专家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产品的实际情况。在现场核实过程中,如实介绍产品的特点和性能,解答评标专家的疑问。
材料规格参数响应
底架矩形管规格参数说明
矩形管尺寸响应
宽度尺寸达标
矩形管宽度严格控制在30mm±5mm的范围内,此精准控制确保了底架结构的横向稳定性。横向稳定性对于病床至关重要,它为病床整体稳定奠定了基础。在病床的使用过程中,患者的各种动作,如翻身、起身等,都会对底架产生横向的作用力。如果底架的横向稳定性不足,可能会导致病床晃动,影响患者的使用体验,甚至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严格控制矩形管宽度,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确保病床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定。
长度尺寸合规
矩形管长度为60mm,偏差控制在±5mm。精准的长度设计保证了底架与其他部件的完美适配。在病床的组装过程中,底架需要与上床架、床面板等部件进行连接。如果矩形管的长度不符合要求,可能会导致连接不紧密,影响病床的整体性能。例如,长度过长可能会使底架与其他部件之间产生干涉,长度过短则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因此,严格控制矩形管的长度偏差,能够提升病床整体性能,确保病床的质量和安全性。
参数
标准要求
实际尺寸
偏差范围
是否达标
长度
60mm
60mm
±5mm
是
宽度
30mm
30mm
±5mm
是
矩形管厚度响应
厚度符合标准
实际选用的矩形管厚度大于等于1.7mm,这一厚度有效增强了底架的抗压能力。在病床的使用过程中,底架需要承受患者的体重以及各种外力的作用。如果矩形管的厚度不足,可能会导致底架变形,影响病床的使用寿命。选择厚度大于等于1.7mm的矩形管,能够确保底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不易变形。同时,这也为病床的整体质量提供了保障,减少了因底架问题而导致的维修和更换成本。
参数
标准要求
实际厚度
是否达标
厚度
≥1.7mm
1.8mm
是
确保结构强度
足够的厚度保证底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为病床提供了可靠的结构支撑。在病床的日常使用中,患者的各种动作和活动都会对底架产生一定的压力。如果底架的结构强度不足,可能会导致底架变形,影响病床的正常使用。选择厚度足够的矩形管,能够确保底架在承受各种压力时保持稳定,不易变形。这不仅提高了病床的使用寿命,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和舒适的使用环境。
底架性能优势说明
适应多样场景
稳定的底架结构使病床可在多种环境下安全使用,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在医院的不同科室,如内科、外科、骨科等,病床的使用场景可能会有所不同。有些科室可能需要病床具备较高的稳定性,以满足患者进行各种治疗和检查的需求;而有些科室可能需要病床具备较好的移动性,以便于患者的转运。稳定的底架结构能够使病床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都能保持安全和稳定,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保障使用安全
可靠的承载能力确保患者在病床上活动时的安全,减少意外发生的风险。在病床的使用过程中,患者的各种动作和活动都会对病床产生一定的压力。如果病床的承载能力不足,可能会导致病床损坏,甚至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选择承载能力可靠的病床,能够确保患者在病床上活动时的安全,减少意外发生的风险。同时,这也为医院的医疗安全提供了保障,减少了因病床问题而导致的医疗事故。
参数
标准要求
实际承载能力
是否达标
承载能力
≥240KG
250KG
是
上床架矩形管规格参数说明
上床架矩形管尺寸响应
宽度精准把控
矩形管宽度在30mm±5mm的偏差范围内,这一精准把控保证了上床架的横向结构稳定。横向结构的稳定性对于上床架至关重要,它为床面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在病床的使用过程中,患者的各种动作,如翻身、起身等,都会对上床架产生横向的作用力。如果上床架的横向结构不稳定,可能会导致床面晃动,影响患者的使用体验,甚至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严格控制矩形管宽度,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确保上床架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定。
长度严格合规
长度为50mm,偏差控制在±5mm,这一严格合规确保了上床架与其他部件的连接精准度。上床架需要与底架、床面板等部件进行连接,连接的精准度直接影响到病床的整体稳定性。如果上床架的长度不符合要求,可能会导致连接不紧密,影响病床的整体性能。例如,长度过长可能会使上床架与其他部件之间产生干涉,长度过短则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因此,严格控制矩形管的长度偏差,能够提升病床整体稳定性,确保病床的质量和安全性。
上床架矩形管厚度响应
厚度达标保障
实际厚度大于等于3mm,这一厚度使上床架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不易出现变形损坏。在病床的使用过程中,上床架需要承受患者的体重以及各种外力的作用。如果上床架的厚度不足,可能会导致上床架变形,影响病床的使用寿命。选择厚度大于等于3mm的矩形管,能够确保上床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不易变形。同时,这也为病床的整体质量提供了保障,减少了因上床架问题而导致的维修和更换成本。
参数
标准要求
实际厚度
是否达标
厚度
≥3mm
3.2mm
是
提升耐用性能
足够的厚度延长了上床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病床的维护成本。在病床的长期使用过程中,上床架会受到各种磨损和腐蚀。如果上床架的厚度不足,可能会导致上床架过早损坏,需要频繁更换。选择厚度足够的上床架,能够确保上床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不易损坏。这不仅延长了上床架的使用寿命,也降低了病床的维护成本,为医院节省了开支。
上床架性能优势阐述
提供舒适体验
稳定的上床架结构保证床面平整,患者躺卧时更加舒适。上床架是支撑床面的重要部件,其结构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床面的平整度。如果上床架的结构不稳定,可能会导致床面不平整,患者躺卧时会感到不舒服。选择结构稳定的上床架,能够确保床面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保持平整,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躺卧体验。
确保使用安全
可靠的承载能力保障患者在病床上的活动安全,减少安全隐患。在病床的使用过程中,患者的各种动作和活动都会对上床架产生一定的压力。如果上床架的承载能力不足,可能会导致上床架损坏,甚至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选择承载能力可靠的上床架,能够确保患者在病床上活动时的安全,减少安全隐患。同时,这也为医院的医疗安全提供了保障,减少了因上床架问题而导致的医疗事故。
床面板材料规格参数说明
床面板材质选择响应
优质钢厂供货
选用国家大型钢厂的产品,确保冷轧钢板的质量和性能符合高标准要求。国家大型钢厂通常具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能够生产出质量稳定、性能优良的冷轧钢板。选择这些钢厂的产品,能够确保床面板的质量和性能符合高标准要求。同时,国家大型钢厂的产品通常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售后服务,能够为医院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数
标准要求
实际情况
是否达标
钢厂规模
国家大型钢厂
XXX大型钢厂
是
质量标准
高标准要求
符合相关标准
是
可靠材质保障
优质冷轧钢板为床面板提供了良好的强度和耐用性,满足病床的使用需求。冷轧钢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和磨损。选择优质冷轧钢板作为床面板的材料,能够确保床面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不易损坏。同时,冷轧钢板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能够延长床面板的使用寿命,为病床的使用提供可靠的保障。
床面板厚度及数量响应
厚度达标要求
实际板材厚度大于等于1.2mm,增强了床面板的抗压能力,不易损坏。床面板需要承受患者的体重以及各种外力的作用,如果板材厚度不足,可能会导致床面板变形或损坏。选择厚度大于等于1.2mm的板材,能够有效增强床面板的抗压能力,确保床面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不易损坏。同时,这也为病床的整体质量提供了保障,减少了因床面板问题而导致的维修和更换成本。
参数
标准要求
实际厚度
是否达标
厚度
≥1.2mm
1.3mm
是
合理数量配置
12块床面板的配置使床面更加平整,为患者提供舒适的躺卧体验。床面板的数量和排列方式会影响床面的平整度和舒适度。12块床面板的合理配置,能够使床面在各个部位都能保持平整,避免出现凹陷或凸起的情况。患者躺卧在这样的床面上,会感到更加舒适,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康复效果。
床面板性能特点说明
抗菌防霉优势
抗菌、防霉性能有效减少细菌滋生,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在医院的环境中,细菌和霉菌的滋生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床面板作为患者直接接触的部件,其抗菌、防霉性能尤为重要。选择具有抗菌、防霉性能的床面板,能够有效减少细菌和霉菌的滋生,为患者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使用环境。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医院的卫生水平,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性能指标
标准要求
实际检测结果
是否达标
抗菌性能
有效减少细菌滋生
符合相关标准
是
防霉性能
有效抑制霉菌生长
符合相关标准
是
冲孔设计益处
圆形冲孔设计增加了床面板的透气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在病床的使用过程中,患者长时间躺卧在床面上,会产生大量的汗液和热量。如果床面板的透气性不好,会导致患者感到闷热和不舒适。圆形冲孔设计能够增加床面板的透气性,使汗液和热量能够及时散发出去,保持患者身体的干爽和舒适。同时,这也有助于减少皮肤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床头床尾板材料参数说明
床头床尾板制作工艺响应
吹塑工艺优势
HDPE材料吹塑成型工艺使床头床尾板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不易损坏。HDPE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且吹塑成型工艺能够使材料均匀分布,形成致密的结构。这种结构使得床头床尾板在受到外力冲击时,能够有效地分散力量,不易出现破裂或变形的情况。在日常使用中,床头床尾板难免会受到碰撞或挤压,采用这种工艺制作的床头床尾板能够更好地承受这些外力,保证其长期使用的稳定性。
保证产品质量
先进的工艺保证了床头床尾板的外形美观和尺寸精度,提升了病床的整体品质。吹塑成型工艺能够精确控制床头床尾板的外形和尺寸,使其符合设计要求。外形美观的床头床尾板能够提升病床的整体视觉效果,为病房营造出更加舒适和整洁的环境。同时,精确的尺寸精度确保了床头床尾板与床体的其他部件能够完美匹配,提高了病床的组装效率和稳定性。
床头床尾板结构设计响应
颜色选择多样
中部装饰面板颜色可选,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医院的病房环境中,不同的科室或患者可能有不同的审美需求。提供多种颜色的中部装饰面板选择,能够让医院根据自身的整体风格和患者的喜好进行搭配,使病床更具个性化。这不仅能够满足患者对环境的心理需求,也有助于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形象。
加强结构设计
内衬钢管和旋钮型锁定装置有效增强了床头床尾板的结构强度,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内衬钢管能够增加床头床尾板的整体刚性,使其在承受外力时更加稳固。旋钮型锁定装置则确保了床头床尾板与床体的连接更加紧密,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或脱落的情况。这种加强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避免因床头床尾板结构问题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为患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使用保障。
床头床尾板质量检测响应
检测报告证明
第三方质量检测报告为床头床尾板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证明,让用户放心使用。第三方检测机构具有专业的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能够对床头床尾板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测。检测报告能够详细展示床头床尾板的质量状况,包括其强度、韧性、安全性等方面。用户可以根据检测报告来判断床头床尾板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从而放心地选择和使用。
符合标准要求
检测报告显示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确保了床头床尾板的性能和安全性。相关标准是对产品质量和性能的规范和要求,符合标准的床头床尾板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保障患者的安全。检测报告的结果证明了床头床尾板在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能够满足医院和患者的使用需求。
护栏材料规格参数说明
护栏主体材料响应
HDPE材料优势
HDPE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韧性,使护栏更加耐用。在医院的环境中,护栏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化学物质和消毒剂,HDPE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够使其在这种环境下长期使用而不被损坏。同时,其良好的韧性使得护栏在受到外力冲击时能够发生一定的形变而不破裂,有效保护患者免受伤害。这种耐用性减少了护栏的更换频率,降低了医院的使用成本。
吹塑工艺效果
吹塑成型工艺保证了护栏的外形美观和尺寸精度,提升了病床的整体形象。吹塑工艺能够制造出形状复杂、表面光滑的护栏,使其外形更加美观。精确的尺寸精度确保了护栏与床体的完美匹配,安装后更加稳固。美观的护栏不仅能够提升病床的整体视觉效果,还能为患者营造一个更加舒适和安全的环境。
护栏结构件材料响应
优质材料选用
压铸铝合金和优质碳素冷轧钢板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保证了结构件的质量。压铸铝合金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特点,能够在不增加过多重量的情况下提高护栏的整体强度。优质碳素冷轧钢板则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可加工性,能够制造出各种形状的结构件。这些优质材料的选用确保了护栏结构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为护栏的整体稳定性提供了保障。
材料名称
材料特性
对结构件质量的影响
压铸铝合金
高强度、重量轻
提高结构件强度,减轻整体重量
优质碳素冷轧钢板
良好的韧性和加工性能
确保结构件形状和质量
紧固安装方式
螺栓紧固安装使护栏结构更加牢固,不易松动,保障患者的安全。螺栓紧固方式能够提供可靠的连接力,使护栏与床体紧密结合。在患者使用病床的过程中,可能会倚靠或碰撞护栏,如果护栏安装不牢固,容易出现松动或脱落的情况,对患者造成伤害。采用螺栓紧固安装的护栏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使用环境。
护栏性能特点说明
抗菌防霉功能
抗菌、防霉性能有效减少细菌滋生,为患者提供健康的使用环境。在医院的病房中,细菌和霉菌的滋生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影响患者的康复。护栏作为患者经常接触的部件,其抗菌、防霉性能尤为重要。具有抗菌、防霉功能的护栏能够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减少病菌的传播,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卫生的使用环境。
性能指标
标准要求
实际检测结果
是否达标
抗菌性能
有效减少细菌滋生
符合相关标准
是
防霉性能
有效抑制霉菌生长
符合相关标准
是
结构设计特点
长短两片设计和自动锁定功能方便使用,弯型角度指示器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长短两片设计使得护栏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灵活,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护栏位置。自动锁定功能确保了护栏在升起后能够牢固固定,防止意外落下。弯型角度指示器能够直观地显示护栏的角度,使医护人员在操作时更加准确,提高了护理效率和患者的使用安全性。
功能配置参数响应
床面高度调节范围说明
调节范围响应
高度精度保障
我公司采用高精度的推杆电机和先进的控制系统,以确保床面高度调节的精度在±20mm范围内。此推杆电机具备精准的位移控制能力,能依据设定的参数精确运行,先进的控制系统则可实时监测和调整电机的运行状态,从而精准达到所需高度。无论是采购包1床面高度调节范围在H540-835mm±20mm,还是采购包2高度升降范围在470-740mm±20mm,都能严格满足要求。在实际使用中,高精度的高度调节能为患者提供更舒适的体验,也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控制系统
调节稳定性
我公司选用优质的结构材料和稳固的设计,来保障床面在高度调节过程中的稳定性。床架采用高强度的钢材,具有良好的刚性和韧性,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和冲击力。在调节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传动技术和缓冲装置,使得床面的升降更加平稳,无晃动或卡顿现象。例如,采购包1中床四角配直径75mm±5mm,厚度46mm±5mm的PP材质防撞轮,以及四轮采用125mm±5mm的中控轮,这些设计都有助于提高床体的稳定性。同时,脚轮的制动系统采用中间刹车方式,有未刹车报警功能,进一步保障了床面在调节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床架
缓冲装置
调节功能特点
多方式调节
本项目的电动病床支持多种操控方式,方便医护人员和患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配备手持式操控器,操作简单易懂,医护人员和患者可以通过它轻松控制床面的高度调节。同时,还配备床尾护士操作大手柄,有功能锁定、电动CPR等控制按键,有蓄电池电量显示功能,方便护士在床尾进行操作。此外,头部护栏内外侧也配操控按键,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操作选择。多种操控方式的设计,提高了病床使用的便捷性和灵活性,满足了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手持式操控器
调节速度适宜
本项目电动病床的调节速度适中,既不会过快导致患者不适,也不会过慢影响工作效率。在设计过程中,经过多次测试和优化,确定了最佳的调节速度范围。对于采购包1和采购包2的病床,其调节速度能够满足日常护理和患者使用的需求。例如,在需要快速调整床面高度以应对紧急情况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调节;而在患者需要缓慢调整到舒适的高度时,也能够平稳、缓慢地进行调节。适中的调节速度,保障了患者的舒适度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调节安全保障
防夹功能有效
当床面在调节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防夹功能会立即启动。床体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床面周围的环境。一旦检测到障碍物,传感器会迅速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会立即停止调节并反向运动一小段距离,避免夹伤人员。例如,在采购包1和采购包2中,电动病床的护栏及床头封闭开口的缝隙<120mm,护栏与护栏、床尾板之间的间距<60mm,这些设计不仅符合安全标准,也有助于防夹功能的有效发挥。防夹功能的设置,为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过载保护可靠
若调节过程中出现过载情况,过载保护装置会自动切断电源。在电动病床的电气系统中,配备了高精度的电流传感器和过载保护模块。当电机的电流超过设定的安全值时,电流传感器会将信号传递给过载保护模块,模块会迅速切断电源,防止电机损坏。例如,采购包1和采购包2中选用的成套床用电器,包括推杆电机、控制器等,都具备过载保护功能。可靠的过载保护装置,延长了病床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成本。
背板折起角度参数说明
角度范围响应
角度精度控制
借助精确的角度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背板折起角度的精准控制,误差在±2°以内。角度传感器能够实时准确地测量背板的折起角度,并将数据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设定的角度参数,对电机进行精确控制,确保背板折起角度的精度。无论是采购包1中背板折起角度为0-70°±2°,还是采购包2中背部升降范围为0-70°±2°,都能严格控制在误差范围内。精确的角度控制,能够为患者提供更舒适的躺卧姿势,也有利于医护人员进行各种护理操作。
多角度定位
背板可以在0-70°的范围内任意角度定位,满足患者不同的躺卧需求。通过先进的控制系统和电机技术,背板能够在这个范围内实现精准的定位。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舒适度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背板折起角度。例如,在休息时可以将背板折起较小的角度,在进食或阅读时可以将背板折起较大的角度。多角度定位的功能,提高了病床的使用舒适度和适用性。
折起功能特点
操作便捷性
医护人员和患者可通过手持式操作器轻松控制背板折起角度,操作简单易懂。手持式操作器上的按键布局合理,标识清晰,即使是初次使用的人员也能快速上手。通过按下相应的按键,就可以实现背板的折起和放下操作。同时,操作器还可以对背板的折起角度进行微调,满足不同的需求。例如,在采购包1和采购包2中,都配备了手持式操控器,方便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操作。操作的便捷性,提高了病床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折起平稳性
在背板折起过程中,采用缓冲设计,确保动作平稳,无明显震动和噪音。缓冲装置能够减缓背板折起时的冲击力,使折起过程更加平稳。同时,电机的运行也经过了优化,减少了震动和噪音的产生。例如,采购包1中采用高端电机,操作轻松灵活,无噪音。平稳的折起动作,不会对患者造成不适,也有利于保护病床的结构和部件。
折起安全措施
限位保护
在背板折起的最大和最小角度位置设置限位装置,防止角度超出范围。限位装置采用机械和电子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在任何情况下背板的折起角度都不会超过安全范围。当背板折起到最大或最小角度时,限位装置会自动阻止电机继续运行,避免对病床和患者造成损坏。例如,在采购包1和采购包2中,都设置了背板折起角度的限位装置,保障了使用的安全性。
故障保护
若在折起过程中出现故障,系统会自动停止操作并发出警报。病床的控制系统具备故障检测功能,能够实时监测电机和其他部件的运行状态。一旦检测到故障,系统会立即停止背板的折起操作,并通过声光报警器发出警报信号,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处理。例如,在采购包1和采购包2中,都配备了完善的故障保护系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声光报警器
屈腿角度参数说明
角度范围符合
角度精准度
采用高精度的角度测量和控制技术,保证屈腿角度的误差在±2°以内。角度测量传感器能够精确地测量屈腿的角度,并将数据实时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设定的角度参数,对电机进行精确控制,确保屈腿角度的精准度。例如,采购包1中最大屈腿角度为0-30°±2°,采购包2中腿部升降范围为0-25°±2°,都能严格控制在误差范围内。精准的角度控制,能够为患者提供更舒适的腿部支撑,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多角度调节
能够在0-30°的范围内实现多角度调节,为患者提供舒适的腿部支撑。通过先进的控制系统和电机技术,屈腿角度可以在这个范围内进行任意调节。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舒适度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屈腿角度。例如,在休息时可以将屈腿角度调小,在需要活动腿部时可以将屈腿角度调大。多角度调节的功能,提高了病床的使用舒适度和适用性。
屈腿功能特性
操作灵活性
医护人员和患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屈腿角度,操作简单灵活。手持式操作器上配备了专门的屈腿调节按键,通过按下相应的按键,就可以轻松实现屈腿角度的调整。同时,操作器还可以对屈腿角度进行微调,满足不同的需求。例如,在采购包1和采购包2中,都配备了手持式操控器,方便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操作。操作的灵活性,提高了病床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调节平稳性
在屈腿调节过程中,床体运行平稳,不会对患者造成不适。床体采用了先进的传动技术和缓冲装置,使得屈腿调节更加平稳。同时,电机的运行也经过了优化,减少了震动和噪音的产生。例如,采购包1和采购包2中选用的高端电机,操作轻松灵活,无噪音。平稳的调节过程,不会对患者造成不适,也有利于保护病床的结构和部件。
屈腿安全保障
角度限位保护
设置了屈腿角度的最大和最小限位,防止角度过度调节。角度限位装置采用机械和电子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屈腿角度都不会超过安全范围。当屈腿角度达到最大或最小限位时,限位装置会自动阻止电机继续运行,避免对病床和患者造成损坏。例如,在采购包1和采购包2中,都设置了屈腿角度的限位装置,保障了使用的安全性。
限位类型
最大角度
最小角度
作用
机械限位
30°
0°
通过物理结构阻止角度过度调节
电子限位
30°
0°
通过控制系统精确控制角度范围
故障应急处理
若出现故障,系统会自动停止屈腿操作,并发出警示信号。病床的控制系统...
采购多功能电动病床投标方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