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植物资源科学与绿色生产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项目投标方案
第一章 望远镜技术响应情况
56
第一节 放大倍率与光学配置
57
一、 望远镜八倍放大倍率
57
二、 四十二毫米物镜直径
58
三、 二十五毫米目镜直径
60
四、 高精度屋脊棱镜配置
61
第二节 镀膜工艺
63
一、 镜头多层镀膜工艺
63
二、 棱镜FMC镀膜处理
64
三、 透光率提升技术
67
第三节 视场角与视场范围
68
一、 六点八度视场角参数
68
二、 一百一十九米每千米视场
70
三、 远距离观测适应性
72
第四节 近焦距离与对焦性能
73
一、 四米近焦距离指标
73
二、 近距对焦调节能力
75
三、 教学场景对焦适配
76
第五节 防水与防雾性能
78
一、 充氮处理防雾结构
78
二、 BSW五级防水标准
79
三、 户外潮湿环境适应性
81
第六节 眼杯与屈光度调节
82
一、 旋转滑动金属眼杯
82
二、 正负五屈光度补偿
83
三、 无穷远屈光度校正
84
四、 不同视力用户适配性
85
第二章 无线智能显微镜技术响应情况
86
第一节 显微镜硬件配置
86
一、 环保目镜参数
87
二、 一体化弯臂式机架
88
三、 铰链式双目镜筒
90
四、 无限远高清晰物镜
93
五、 内倾物镜转换器
94
第二节 摄像系统技术参数
96
一、 高分辨率摄像系统
96
二、 无线传输功能
100
三、 跨平台解决方案
102
四、 智能终端互动功能
105
第三节 互动控制软件功能
107
一、 无线互动软件系统
108
二、 软件认证资质
110
三、 现有设备整合兼容
113
四、 智能终端功能支持
116
第四节 扩展与兼容性要求
118
一、 无线互动系统升级
118
二、 激光笔功能扩展
121
三、 云端互动系统接入
126
四、 跨平台兼容性保障
129
第三章 教师端智能数码显微镜技术响应情况
132
第一节 基本要求
132
一、 设备品牌生产一致性
132
二、 互动控制软件注册认证
134
第二节 机架设计
135
一、 一体化弯臂式T型机架结构
135
二、 单电源线内置收纳设计
136
第三节 目镜与物镜
138
一、 平场超大视场高眼点目镜
138
二、 CCIS无限远平场消色差物镜组
139
三、 编码式五孔物镜转换器
141
第四节 调焦系统
142
一、 粗微同轴调焦手轮装置
142
二、 工作台上限位置调节机构
144
三、 上限位防误操作保护功能
145
第五节 载物台
146
一、 矩形防腐耐磨载物台
146
二、 X Y向低位同轴调节手轮
148
三、 标本载玻片稳定放置结构
149
第六节 摄像系统
151
一、 内置高分辨率彩色摄像系统
151
二、 Wi Fi无线传输模块
152
三、 跨平台图像采集功能
153
第七节 图像分析软件
155
一、 多功能图像采集处理软件
155
二、 跨平台操作系统兼容支持
155
三、 云端显微互动系统升级接口
157
第八节 互动控制软件
158
一、 无线移动设备互动系统
158
二、 多维实验信息互动功能
159
三、 国际国家软件注册认证文件
160
第九节 照明系统
162
一、 双模式可互换照明系统
162
二、 抽屉式光源更换盒结构
163
三、 长寿命节能LED冷光源
164
第十节 其他配置
166
一、 机身USB充电接口配置
166
二、 防霉护眼防尘保护装置
168
三、 无线互动系统扩展支持
169
第四章 麦芽粉碎机技术响应情况
172
第一节 产量响应
172
一、 额定产量指标确认
172
二、 麦芽处理需求适配
174
第二节 材质响应
179
一、 整机材质规格说明
179
二、 食品级安全标准
183
第三节 功率响应
187
一、 电机功率参数确认
187
二、 运行性能技术指标
190
第四节 粉碎效果响应
194
一、 结构配置说明
194
二、 粉碎调节与效果
196
三、 噪音控制措施
204
第五章 蒸汽压力蒸柜技术响应情况
207
第一节 功率与电压响应
207
一、 设备功率标准确认
207
二、 电气安全设计规范
211
第二节 容量与装载能力
216
一、 蒸柜容量参数说明
216
二、 装载运行安全规范
219
第三节 定时与温度调节功能
224
一、 定时控制功能配置
224
二、 温度调节系统设计
227
第四节 输出蒸汽压力响应
231
一、 蒸汽压力参数保障
231
二、 压力安全监测机制
236
第六章 啤酒设备PLC控制系统技术响应情况
242
第一节 控制系统组成
242
一、 可编程控制器PLC
242
二、 工控机系统配置
244
三、 自控元件选型
246
四、 配电柜结构设计
249
第二节 教学实验功能
254
一、 酿造工艺教学演示
254
二、 工控机教学应用
257
三、 手动控制实训模块
260
第三节 前沿技术融合
265
一、 自动化控制技术集成
265
二、 两级计算机控制架构
267
三、 工艺编程定制功能
270
第四节 工艺自动控制
273
一、 发酵参数自动调节
273
二、 制冷系统全自动控制
277
三、 发酵压力自动控制
284
四、 物料流动控制方案
287
第七章 超微量核酸分析仪技术响应情况
292
第一节 核心功能响应
292
一、 电容触摸屏操作支持
292
二、 核酸浓度纯度检测软件
292
三、 微量样品检测功能
293
四、 样品回收功能保障
294
五、 光程自动切换系统
295
六、 多类型样本检测支持
296
第二节 技术参数响应
297
一、 全波长检测范围覆盖
297
二、 波长精度控制标准
297
三、 波长分辨率指标
298
四、 核酸检测浓度范围
299
五、 蛋白检测浓度范围
300
六、 吸光度精准度参数
301
七、 吸光度准确度标准
301
八、 吸光度测量范围
302
九、 比色皿模式检测范围
303
十、 数据输出方式配置
304
十一、 高灵敏度CCD检测器
305
十二、 长寿命氙气闪光灯
306
十三、 快速测量时间保障
306
十四、 高稳定性检测平台
307
十五、 内置热敏打印功能
308
第三节 软件与功能响应
310
一、 浓度纯度分析软件
310
二、 数据导出存储功能
311
三、 多接口数据输出
311
四、 即时结果打印系统
312
五、 多语言操作界面
313
第四节 工作条件与结构响应
314
一、 常温环境运行适应
314
二、 紧凑式整机结构
315
三、 高硬质铝检测平台
316
四、 石英光纤材质应用
317
五、 便捷维护清洁设计
318
第五节 应用需求响应
319
一、 生命科学实验需求满足
319
二、 教学科研场景适配
321
三、 生物医学检测应用
322
四、 高校教学实验支持
323
五、 科研项目应用保障
325
六、 生物制药场景适用
326
七、 检测结果准确性保障
327
八、 实验效率提升设计
328
九、 微量样本资源节约
328
第八章 生化培养箱技术响应情况
330
第一节 控温范围与精度
330
一、 控温范围技术指标
330
二、 温度分辨率参数
331
三、 温度波动度指标
332
四、 温度均匀度参数
332
五、 温度控制系统配置
333
六、 温度报警功能设置
335
第二节 输入功率与容量
335
一、 设备输入功率要求
335
二、 内胆尺寸规格参数
336
三、 外形尺寸技术指标
337
四、 载物托架配置情况
338
五、 样品放置空间设计
339
第三节 定时与编程功能
340
一、 定时范围参数设置
340
二、 周期段数配置要求
341
三、 单段时长设置范围
342
四、 实验流程编程功能
343
五、 定时关机功能配置
344
六、 自动化水平提升设计
345
第四节 风道与制冷系统
346
一、 风道结构设计特点
346
二、 轴流风机配置参数
347
三、 换热冷凝器性能指标
348
四、 蒸发器技术参数
349
五、 制冷剂类型选择
350
六、 过压保护电路设计
351
七、 卸压保护功能配置
352
第五节 除霜与保护功能
353
一、 自动除霜功能等级
353
二、 除霜系统运行机制
354
三、 机械超温保护器配置
355
四、 漏电保护装置参数
356
五、 异常情况安全保障
357
第六节 人机交互与接口
358
一、 LCD液晶显示屏规格
358
二、 运行参数显示内容
359
三、 RS232接口配置情况
359
四、 外部设备连接功能
360
五、 数据传输技术支持
360
六、 远程控制功能实现
361
第九章 台式恒温振荡器技术响应情况
363
第一节 工作条件响应
363
一、 室温运行环境保障
363
二、 电源输入适配范围
364
三、 运行稳定性保障措施
365
第二节 驱动与控制系统
366
一、 三轴偏心驱动机构特性
366
二、 模糊逻辑PID控制功能
368
三、 定时关机功能实现
369
四、 LCD液晶显示系统配置
370
第三节 温度控制性能
371
一、 控温范围覆盖标准
371
二、 温度精度控制标准
372
三、 温度均匀度保障
373
四、 温度报警保护机制
375
五、 超温漏电安全防护
376
第四节 结构与风道设计
376
一、 上进下回风道结构特点
376
二、 轴流风机配置参数
378
三、 环保制冷剂选用标准
379
四、 过压卸压保护电路设计
380
五、 五级自动除霜功能说明
381
第五节 振荡性能与负载能力
383
一、 回旋式振荡方式特性
383
二、 旋转速度调节范围
385
三、 摇板尺寸规格参数
385
四、 1000ml烧瓶负载容量
386
五、 500ml烧瓶负载容量
387
六、 250ml烧瓶负载容量
388
七、 100ml烧瓶负载容量
389
第六节 制冷与加热系统
390
一、 制冷功率配置参数
390
二、 加热功率配置参数
391
三、 温控系统稳定性保障
392
第七节 人性化设计与操作便利性
393
一、 摇盘拆卸维护设计
393
二、 烧瓶夹固定孔设计
394
三、 无刷直流驱动系统特性
395
四、 球磨铸铁基架工艺
396
第八节 接口与扩展功能
397
一、 RS232接口预留配置
397
二、 实验室管理系统接入能力
398
第十章 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技术响应情况
400
第一节 技术参数响应
400
一、 电磁力传感器性能指标
400
二、 量程与可读性参数
401
三、 秤盘与防风罩配置
402
四、 彩色触摸屏功能
403
第二节 品牌与制造一致性
405
一、 整机原厂制造承诺
405
二、 内置软件系统同源性
406
三、 配件品牌统一性保障
407
第三节 软件系统功能
408
一、 智能操作系统特性
408
二、 环境模式调节功能
409
三、 自动校准与定时设置
411
四、 数据导出与参数管理
412
第四节 安全与保护功能
413
一、 超载保护机制
413
二、 自动故障检测系统
414
三、 防静电防干扰设计
416
四、 五面玻璃防风罩防护
417
第五节 环境适应性
418
一、 标准温度运行范围
418
二、 温湿度适应能力
419
三、 称量反应时间指标
420
第六节 配件与扩展性
421
一、 标配下挂钩配置
421
二、 RS-232数据接口功能
422
三、 数据管理模块扩展
423
四、 联网功能升级支持
425
第十一章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技术响应情况
427
第一节 灭菌温度范围
427
一、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温度区间
427
第二节 温度分辨力
432
一、 设备温度控制分辨精度
432
第三节 温度波动度
436
一、 25℃时温度波动控制范围
436
第四节 温度均匀度
442
一、 25℃时灭菌室内温度差异
442
第五节 内胆尺寸
447
一、 灭菌器内部腔体规格参数
447
第六节 外形尺寸
452
一、 设备整体外观尺寸数据
452
第七节 载物托架配置
456
一、 标配与扩展托架数量说明
456
第八节 定时范围
462
一、 灭菌程序时间设置范围
462
第十二章 生物显微镜技术响应情况
465
第一节 基本要求
465
一、 设备品牌统一性保障
465
二、 互动控制软件合规性
468
第二节 技术参数
471
一、 机架与光学系统配置
471
二、 调焦与载物台性能
476
三、 照明系统配置方案
481
第三节 摄像系统
486
一、 高分辨率成像组件
486
二、 无线传输与兼容性
495
第四节 软件功能
500
一、 基础功能模块配置
500
二、 系统对接与升级方案
505
第十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技术响应情况
510
第一节 设备技术参数响应
510
一、 高分辨率触摸屏配置
510
二、 单色器结构设计
511
三、 比例双光束系统
512
四、 波长范围覆盖
513
五、 光路系统稳定性
514
六、 高性能检测器配置
515
七、 多模式检测功能
516
八、 自动波长校准功能
517
第二节 功能与应用要求响应
518
一、 多种实验模式支持
518
二、 定量分析软件模块
519
三、 动力学检测模块配置
520
四、 多波长检测能力
521
五、 数据导出格式支持
523
六、 数据存储管理功能
524
七、 外接打印机支持
525
八、 光谱库扩展功能
526
第三节 软件与系统兼容性
527
一、 中文操作界面支持
527
二、 软件系统认证资质
527
三、 数据接口配置情况
528
四、 软件升级服务保障
529
五、 用户权限管理功能
530
六、 远程控制传输功能
531
第四节 设备结构与安全性
532
一、 一体化整机设计
532
二、 样品室空间规格
534
三、 光源室散热系统
535
四、 运行安全保护功能
536
五、 低功耗节能环保设计
537
六、 安全锁防护装置
538
第五节 品牌与售后服务保障
540
一、 原厂产品质量保证
540
二、 原厂技术资料提供
541
三、 免费质保服务期限
542
四、 本地化技术支持团队
543
五、 安装调试操作培训
544
六、 定期维护校准建议
545
第十四章 光照培养箱技术响应情况
547
第一节 控制系统要求
547
一、 32位微电脑控制器配置
547
二、 7寸触摸屏界面功能
548
三、 多参数联动控制实现
549
四、 远程监控数据传输
551
第二节 可编程控制模式
552
一、 三十组程序参数设定
552
二、 九十九循环步骤配置
554
三、 断电记忆恢复运行
555
四、 斜率升温恒温控制
556
第三节 光照系统要求
558
一、 LED冷光源能耗指标
558
二、 光照强度调节范围
559
三、 自动补偿稳定机制
561
四、 高透光材料面板设计
562
第四节 安全与报警功能
564
一、 多参数异常报警机制
564
二、 声光双重报警提示
565
三、 控制系统密码保护
567
四、 紧急停止电源切断
568
第五节 数据记录与导出
569
一、 十万条数据存储容量
570
二、 USB接口数据导出
571
三、 实时数据曲线显示
572
四、 时间戳与身份识别
573
第十五章 微量移液器技术响应情况
576
第一节 技术参数响应
576
一、 四位数字显示功能
576
二、 整支高温高压灭菌支持
576
三、 量程范围覆盖能力
578
四、 多档调节功能配置
578
五、 最小读数精度保障
579
第二节 功能与性能配置
580
一、 高精度调节旋钮设计
580
二、 管嘴推出器便捷性
581
三、 人机工效学指撑结构
582
四、 多档吸液模式选择
583
五、 重复性与一致性控制
584
第三节 安全性与灭菌能力
586
一、 高温高压灭菌彻底性
586
二、 紫外线灭菌功能适配
586
三、 耐高温耐腐蚀材料选用
587
四、 灭菌操作流程说明文件
588
第四节 操作便捷性与用户体验
589
一、 单手操作流畅度设计
589
二、 刻度显示系统清晰度
590
三、 多种量程规格可选择性
591
四、 移液器重量与握感优化
592
五、 中英文双语说明书提供
592
第五节 兼容性与扩展性
593
一、 不同品牌吸头适配能力
593
二、 多实验场景兼容使用
594
三、 可选配件提供情况
595
四、 未来功能扩展支持性
596
第六节 质量认证与售后服务
597
一、 ISO CE质量认证材料
597
二、 国际软件注册证明文件
597
三、 原厂售后服务承诺内容
598
四、 定期校准服务保障措施
600
五、 操作培训服务实施计划
601
第十六章 水平电泳槽技术响应情况
603
第一节 拆卸便利性
603
一、 模块化结构设计
603
第二节 凝胶方向指示
606
一、 底座侧面箭头标识
606
第三节 运行安全性
609
一、 运行状态指示功能
609
第四节 技术指标响应
613
一、 凝胶板尺寸参数
613
二、 材料耐腐蚀性标准
615
三、 电极材料规格型号
620
四、 缓冲液容量配置
623
五、 电泳时间控制精度
626
第十七章 通用型电泳仪电源技术响应情况
633
第一节 输出类型响应
633
一、 恒压输出功能特性
633
二、 恒流输出技术参数
638
三、 恒功率输出实现方式
645
第二节 输出范围响应
650
一、 电压输出范围指标
650
二、 电流输出范围配置
655
三、 功率输出范围参数
661
第十八章 分子凝胶成像技术响应情况
666
第一节 暗箱全开式门设计
666
一、 全开式门结构设计
666
第二节 密闭无光泄露保障
669
一、 高密封性暗箱构造
669
第三节 开门自动保护系统
674
一、 紫外光源断电机制
674
第四节 成像系统兼容性
679
一、 多类型凝胶检测支持
679
第五节 成像清晰度与分辨率
683
一、 高灵敏度CCD相机配置
683
第六节 软件功能完整性
688
一、 图像分析软件功能模块
688
第七节 设备稳定性与耐用性
694
一、 高强度工程塑料外壳
694
第八节 用户操作便捷性
699
一、 中文图形化触控界面
699
第十九章 小型台式离心机技术响应情况
705
第一节 工作条件满足
705
一、 输入电压适配要求
705
二、 环境温湿度耐受范围
706
三、 实验室常规环境适应性
706
第二节 核心技术参数响应
707
一、 最大转速性能指标
707
二、 离心力参数标准
708
三、 温控精度技术规格
710
四、 噪音控制水平要求
711
五、 测试验证数据支持
712
第三节 结构设计与安全防护
713
一、 防爆转子安全结构
713
二、 紧急制动功能配置
714
三、 门盖锁定防护机制
716
四、 外壳材料耐腐蚀性
717
五、 日常清洁维护设计
718
第四节 控制与操作界面
720
一、 数字化参数设定面板
720
二、 运行状态实时监控系统
721
三、 故障自动提示功能
722
四、 多语言界面切换支持
724
五、 数据导出接口配置
725
第五节 兼容性与扩展性
726
一、 多规格离心管适配能力
726
二、 转子配置多样性支持
727
三、 软件功能升级接口
729
四、 硬件扩展预留空间
730
五、 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对接
731
第二十章 超净工作台技术响应情况
734
第一节 控制系统要求
734
一、 智能化微电脑控制模块
734
二、 轻触型按键参数调节
735
三、 系统运行稳定性保障
737
第二节 显示功能要求
739
一、 LCD液晶显示屏配置
739
二、 工作区温度实时显示
741
三、 设备运行状态可视化
743
第三节 安全保护机制
745
一、 风机故障报警系统
745
二、 杀菌灯异常提示功能
747
三、 温度异常预警装置
749
第四节 人机交互设计
751
一、 人机工程学操作界面
751
二、 轻触按键布局优化
753
三、 LCD显示清晰度保障
755
第五节 运行稳定性保障
756
一、 长时间连续运行性能
756
二、 模块散热控制设计
758
三、 设备功耗智能管理
760
第六节 兼容性与扩展性
761
一、 控制系统扩展接口预留
761
二、 实验室管理系统对接
762
三、 远程监控平台接入能力
764
第二十一章 高压蒸汽灭菌器技术响应情况
767
第一节 控温范围与精度
767
一、 控温区间覆盖情况
767
第二节 输入功率与定时功能
772
一、 设备功率配置参数
772
二、 定时功能实现方案
779
第三节 内胆与外形尺寸
784
一、 内胆结构尺寸参数
784
二、 外形安装尺寸配置
789
第四节 载物托架配置
794
一、 标准托架配置方案
794
二、 扩展托架配置设计
797
第二十二章 垂直电泳槽技术响应情况
804
第一节 凝胶板面积
804
一、 垂直电泳槽凝胶板规格
804
二、 凝胶板面积技术保障
810
第二节 凝胶面积
816
一、 82×88mm凝胶技术要求
816
二、 凝胶面积性能优化
823
第二十三章 金属浴技术响应情况
829
第一节 外壳框架设计
829
一、 铝镁合金材质选用
829
二、 散热结构布局规划
830
三、 表面处理工艺标准
831
第二节 操作界面配置
832
一、 全息触控界面集成
832
二、 全数字键盘布局
833
三、 中文操作界面支持
835
四、 戴手套触控兼容性
836
第三节 技术指标响应
837
一、 工作电压频率适配
837
二、 温度控制范围设定
838
三、 多段温度程序编制
840
四、 温度波动度控制
841
五、 温度均匀度保障
842
六、 超温保护功能配置
843
第四节 安全与稳定性保障
844
一、 多重安全保护机制
844
二、 内部结构维护设计
845
三、 低噪音运行控制
847
四、 国家安全认证合规
848
第五节 安装与售后服务
850
一、 标准安装指导文件
850
二、 远程调试培训服务
851
三、 易损件更换保障
853
四、 整机质保期限承诺
855
五、 核心部件质保延长
857
第二十四章 三孔水浴锅技术响应情况
859
第一节 全息触控输入
859
一、 防水式全息触控操作界面
859
二、 界面简洁易懂操作便捷性
860
三、 触控面板灵敏度与耐用性
861
第二节 独立控温功能
863
一、 三孔独立控温系统设计
863
二、 宽范围温度调节能力
864
三、 温度实时监控恒温机制
865
第三节 安全与防护设计
867
一、 过温保护自动断电装置
867
二、 外壳防水防漏电构造
867
三、 安全溢流口与水位报警
869
四、 设备绝缘与接地保护措施
870
第四节 结构与材质
871
一、 高强度耐腐蚀水槽材料
871
二、 内胆表面防腐蚀处理工艺
873
三、 整体结构稳固性设计
875
四、 底部防滑脚垫配置方案
877
第五节 电源与工作条件
879
一、 宽范围电源适配能力
879
二、 实验室环境温湿度适应性
881
三、 节能高效功耗设计标准
882
第二十五章 研磨仪技术响应情况
884
第一节 工作条件响应
884
一、 电源适配方案说明
884
二、 环境温度范围保障
885
三、 运行稳定性验证报告
886
第二节 技术指标响应
888
一、 4D破碎技术应用
888
二、 冷冻一体化操作功能
890
三、 专利技术证明材料
892
四、 研磨适配器配置情况
892
第三节 结构与材质说明
894
一、 主体结构材料特性
894
二、 研磨罐与研磨球材质
896
三、 设备密封性能设计
897
四、 外形尺寸及安装要求
899
第四节 操作与控制功能
901
一、 数字控制面板参数设置
901
二、 程序化运行功能配置
903
三、 安全保护机制说明
904
四、 操作手册及培训方案
906
第五节 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
907
一、 原厂质保服务承诺
908
二、 安装调试现场服务
909
三、 维修备件供应机制
910
四、 远程技术支持方案
912
第二十六章 全自动蛋白印迹仪技术响应情况
915
第一节 设备工作条件
915
一、 环境温度适配范围
915
二、 环境湿度控制标准
917
三、 电源条件适配参数
919
第二节 整机自动化功能
921
一、 多组实验并行处理
921
二、 全自动加样系统
924
三、 自动转移洗涤模块
929
四、 显色成像一体化单元
932
第三节 主要技术指标
934
一、 转移控制系统性能
934
二、 温度控制模块参数
936
三、 实验流程智能识别
938
四、 故障自检报警系统
941
第四节 软件功能要求
945
一、 多语言操作界面
945
二、 实验流程管理功能
947
三、 数据记录导出模块
950
四、 用户权限管理系统
951
五、 软件升级维护机制
953
第五节 设备配置清单
956
一、 主机系统组件
956
二、 实验模块配置
957
三、 软件及授权文件
960
四、 配套工具及文档
961
第二十七章 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技术响应情况
965
第一节 设备硬件配置
965
一、 触摸屏规格参数
965
二、 机身结构设计
965
三、 检测功能配置
967
四、 波长检测范围
968
五、 检测器与光源系统
969
第二节 检测性能指标
970
一、 样本量检测要求
970
二、 光程自动切换功能
970
三、 波长参数指标
971
四、 吸光度精准度标准
972
五、 核酸检测范围参数
974
六、 蛋白检测范围参数
975
第三节 软件功能要求
976
一、 APP软件功能模块
976
二、 数据操作功能配置
977
三、 跨平台兼容性支持
978
四、 软件扩展性设计
979
第四节 操作便捷性
980
一、 数据输出方式配置
980
二、 内置打印机功能
981
三、 操作界面设计
982
四、 检测模式切换功能
983
五、 快速检测时间指标
984
第五节 兼容性与扩展性
985
一、 样本类型检测支持
985
二、 实验耗材兼容性
986
三、 LIMS系统对接功能
988
四、 云端数据接口配置
989
第六节 设备安全与稳定性
990
一、 样本检测平台材质
990
二、 光源系统寿命参数
991
三、 过载保护功能配置
992
四、 自动故障检测机制
993
第七节 售后服务保障
994
一、 原厂技术培训服务
994
二、 原厂质保服务期限
995
三、 技术支持响应机制
997
四、 技术文档提供内容
999
第二十八章 鼓风干燥箱技术响应情况
1000
第一节 结构设计要求
1000
一、 镜面不锈钢工作室
1000
二、 优质钢板静电喷塑外壳
1001
三、 钢化玻璃内门
1002
四、 不锈钢抛光搁板
1003
五、 整体结构合理性设计
1005
第二节 温度控制性能
1006
一、 0-70℃控温范围
1006
二、 温度分辨率
1008
三、 25℃时温度波动度
1009
四、 25℃时温度均匀度
1010
五、 输入功率配置
1011
第三节 控制系统配置
1012
一、 智能化温控系统
1012
二、 多段编程控制功能
1013
三、 定时功能参数
1014
四、 LCD液晶显示屏
1014
五、 RS232通讯接口
1016
第四节 安全保护功能
1017
一、 超温保护装置
1017
二、 漏电保护功能
1018
三、 过载与短路保护
1019
四、 风机异常报警提示
1020
五、 门未关闭报警提示
1021
第五节 尺寸与容量配置
1022
一、 内胆尺寸规格
1022
二、 外形尺寸参数
1023
三、 载物托架配置
1024
四、 连续运行适应性
1025
第二十九章 双开门冰箱技术响应情况
1027
第一节 额定电压响应
1027
一、 双开门冰箱电压参数
1027
二、 220V电压适应性
1030
第二节 额定频率响应
1035
一、 50Hz频率支持能力
1035
二、 电力频率适配设计
1040
第三节 冷藏室容积响应
1044
一、 336升冷藏空间配置
1044
二、 冷藏容积技术指标
1048
第三十章 正置显微照相系统技术响应情况
1053
第一节 光学系统配置
1053
一、 IC2S无限远光学系统
1053
二、 物镜齐焦距离标准
1054
三、 光学成像质量保障
1055
第二节 调焦系统设计
1056
一、 扭矩调节装置配置
1056
二、 调焦行程参数设置
1057
三、 调焦手轮操作性能
1058
第三节 摄像系统性能
1060
一、 高分辨率摄像模块
1060
二、 图像格式兼容性
1061
三、 动态观测帧率支持
1063
四、 色彩还原技术指标
1064
第四节 图像分析软件功能
1065
一、 图像采集处理模块
1065
二、 图像测量标注工具
1066
三、 多格式导出功能
1068
四、 功能模块升级扩展
1069
第五节 设备兼容性与扩展性
1071
一、 外部设备接口配置
1071
二、 跨操作系统支持
1072
三、 实验室设备联动接口
1073
四、 一体化教学平台构建
1074
第六节 结构设计与稳定性
1076
一、 一体化防震结构
1076
二、 模块化维护设计
1078
三、 人体工学外观设计
1079
四、 长时间操作舒适性
1080
第三十一章 数字式十二道心电图机技术响应情况
1083
第一节 心电采集功能
1083
一、 标准12导联同步采集
1083
二、 12道波形同步打印
1084
三、 抗干扰设计稳定性
1085
第二节 采样模式支持
1086
一、 实时采样模式功能
1086
二、 触发采样模式配置
1087
三、 周期采样模式设置
1088
四、 自动识别切换机制
1089
第三节 硬件配置要求
1091
一、 高分辨率彩色显示屏
1091
二、 高性能处理器配置
1092
三、 大容量存储模块参数
1093
四、 多接口数据传输支持
1094
第四节 软件功能支持
1095
一、 自动诊断分析功能
1095
二、 波形精确测量工具
1096
三、 临床报告生成系统
1097
四、 软件升级扩展能力
1098
五、 多语言操作界面支持
1100
第五节 显示与操作界面
1101
一、 直观图形化操作界面
1101
二、 触摸屏物理键双控
1102
三、 屏幕亮度自适应调节
1104
第六节 数据管理与导出
1105
一、 本地数据存储机制
1105
二、 主流格式兼容导出
1106
三、 多途径数据导出方式
1107
四、 患者隐私数据加密
1108
第七节 电源适配与续航
1109
一、 交流电源适配器规格
1109
二、 内置可充电电池容量
1110
三、 断电持续工作保障
1111
四、 快速充电功能支持
1112
第八节 环境适应性
1113
一、 宽温域稳定运行范围
1114
二、 湿度适应能力参数
1114
三、 防尘防震结构设计
1116
四、 多场景适用兼容性
1117
第三十二章 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技术响应情况
1119
第一节 功能技术响应
1119
一、 全波长光吸收检测功能
1119
二、 高速光吸收扫描模块
1121
三、 荧光强度检测系统
1123
四、 时间分辨荧光功能
1127
五、 均相时间分辨荧光应用
1129
六、 发光检测性能指标
1131
第二节 工作条件响应
1133
一、 环境温度适应范围
1133
二、 相对湿度耐受能力
1137
三、 电源适配系统配置
1139
四、 实验室供电条件匹配
1143
第三节 硬件配置响应
1145
一、 高灵敏度检测器性能
1145
二、 宽波长扫描范围覆盖
1147
三、 多色荧光检测通道
1150
四、 多波长同步检测模块
1153
第四节 结构与设计响应
1155
一、 模块化设计架构
1155
二、 微孔板类型兼容性
1158
三、 比色皿检测装置
1161
四、 试管检测适配器
1163
五、 超微量检测板配置
1166
六、 自动进样系统功能
1167
第五节 软件与数据管理响应
1170
一、 专业数据分析软件
1170
二、 数据导出格式支持
1173
三、 数据备份恢复机制
1175
四、 用户权限管理系统
1177
五、 多语言操作界面
1179
第三十三章 体温维持仪技术响应情况
1182
第一节 设备功能配置
1182
一、 彩色LCD触摸屏显示
1182
二、 多参数交互界面设计
1183
三、 体温动态监测功能
1185
四、 精准体温调节控制
1186
第二节 温度监测与控制
1188
一、 双重温度实时监测
1188
二、 闭环反馈调节系统
1189
三、 高精度温度调节功能
1191
四、 升温速率自定义设置
1193
第三节 安全保护机制
1194
一、 电路双重安全保护
1194
二、 过温断电保护功能
1195
三、 传感器异常报警系统
1197
四、 加热垫防烫安全设计
1199
第四节 人机交互与操作体验
1200
一、 简洁触控操作界面
1200
二、 多语言切换支持
1202
三、 实验数据存储导出
1204
四、 教学平台数据对接
1205
第五节 适配性与扩展性
1206
一、 实验室教学平台适配
1206
二、 远程控制功能扩展
1207
三、 数据云端上传支持
1208
四、 结构维护清洁设计
1209
第三十四章 生物荧光显微镜技术响应情况
1212
第一节 光学系统配置
1212
一、 蔡司ZEISS光学技术应用
1212
二、 无限远色差校正CCIS光学系统
1213
第二节 目镜配置要求
1214
一、 平场超大视场目镜配置
1214
二、 10X22mm规格目镜参数
1215
三、 高眼点设计观察便利性
1216
四、 视度调节功能实现
1218
第三节 调焦装置要求
1219
一、 扭矩调节功能设置
1219
二、 15mm调焦行程设计
1221
三、 粗微同轴调焦系统
1222
第四节 摄像系统要求
1224
一、 高清彩色芯片配置
1224
二、 1600万像素静态分辨率
1225
三、 1080P动态分辨率参数
1226
四、 Wi-Fi无线传输功能
1227
五、 拍照录像测量功能集成
1228
第五节 图像分析软件要求
1230
一、 显微图像分析软件配套
1230
二、 跨平台系统兼容性
1231
三、 SFC格式文件处理支持
1233
四、 图像处理测量标注功能
1234
五、 实验报告生成模块
1236
第六节 设备兼容性与扩展性
1237
一、 同一品牌生产厂家保障
1237
二、 无线互动系统升级支持
1238
三、 云端显微互动系统接口预留
1239
第七节 设备结构与操作便利性
1241
一、 一体化弯臂式T型机架结构
1241
二、 30度倾斜360度旋转镜筒
1242
三、 55-75mm瞳距调节范围
1243
四、 防霉装置使用寿命保障
1245
第三十五章 升降螺旋转实验室圆椅技术响应情况
1247
第一节 技术参数响应
1247
一、 凳面直径规格匹配
1247
二、 升降范围参数响应
1248
三、 招标文件参数匹配
1248
四、 产品参数检测报告
1249
第二节 材质与结构要求
1250
一、 符合招标要求材质选用
1250
二、 材质检测报告提供
1251
三、 实验室环境结构设计
1252
四、 螺旋升降结构灵活性
1253
第三节 功能与安全性
1254
一、 升降调节功能实现
1254
二、 椅体旋转性能保障
1255
三、 安全防护设计细节
1256
四、 产品使用说明书提供
1257
第四节 适配性与安装服务
1258
一、 实验室环境适配性能
1258
二、 现场安装服务实施
1259
三、 安装验收标准制定
1260
四、 产品使用培训服务
1261
第五节 售后服务保障
1262
一、 免费质保服务期限
1263
二、 质保期内维修服务
1264
三、 售后服务响应机制
1265
四、 售后联系人及电话
1267
第三十六章 ph计技术响应情况
1269
第一节 测量范围
1269
一、 ph计测量范围覆盖
1269
第二节 分辨率与精度
1276
一、 ph计分辨率指标
1276
二、 ph计测量精度控制
1281
第三十七章 手动单道可调式移液器技术响应情况
1291
第一节 操作便捷性
1291
一、 计数器旋钮调节功能
1291
第二节 量程调节精度
1295
一、 微升级别调节特性
1295
第三节 管嘴推出器设计
1299
一、 吸头快速更换装置
1299
第四节 人机工效学设计
1304
一、 指撑结构疲劳缓解
1304
第五节 整体结构与材质
1310
一、 耐腐蚀外壳材料
1310
第三十八章 电泳系统技术响应情况
1317
第一节 输出范围要求
1317
一、 电压输出范围技术参数
1317
二、 电流输出范围配置标准
1318
三、 功率输出范围性能指标
1321
第二节 输出类型要求
1323
一、 恒压恒流恒功率输出模式
1323
二、 输出参数连续可调功能
1325
第三节 定时控制功能
1328
一、 定时范围设置技术规格
1328
二、 自动停止运行控制机制
1331
第四节 安全与稳定性设计
1333
一、 多重安全保护机制配置
1333
二、 电路设计稳定性保障
1335
第五节 操作界面与控制
1337
一、 直观易用操作界面设计
1337
二、 参数实时监控显示功能
1339
第六节 兼容性与扩展性
1342
一、 电泳槽匹配使用标准
1342
二、 实验室设备兼容运行方案
1344
三、 功能扩展升级接口配置
1347
第三十九章 单温区冰柜技术响应情况
1350
第一节 制冷方式要求
1350
一、 直冷制冷方式应用
1350
二、 制冷系统节能特性
1351
三、 冷冻冷藏切换功能
1352
第二节 结构与放置方式
1353
一、 卧式结构设计方案
1353
二、 优质钢板箱体材料
1354
三、 门体密封性保障
1356
第三节 温度控制与显示
1357
一、 宽温区调节能力
1357
二、 高精度温度显示
1358
三、 便捷控制界面设计
1359
第四节 电气与安全性能
1361
一、 宽范围电源适配
1361
二、 多重安全保护机制
1362
三、 环保制冷剂选用
1363
第五节 运行环境适应性
1364
一、 环境温度适应范围
1364
二、 相对湿度工作区间
1366
三、 实验室噪音控制
1367
第六节 其他功能与配置
1368
一、 定时开关机功能
1368
二、 多层搁架空间布局
1370
三、 LED照明系统配置
1371
第四十章 冰箱技术响应情况
1373
第一节 制冷方式要求
1373
一、 风冷制冷运行稳定性保障
1373
二、 自动除霜功能实现机制
1374
三、 冷却系统节能特性设计
1375
第二节 颜色分类要求
1376
一、 烟青色外观环境协调性
1376
二、 静电喷塑外壳抗刮擦性能
1378
三、 耐腐蚀表面处理工艺
1379
第三节 箱门结构要求
1380
一、 十字对开门存取便利性
1380
二、 高强度磁性密封条设计
1381
三、 防凝露加热功能配置
1383
第四节 功能与控制系统
1384
一、 微电脑控制器参数显示
1384
二、 多级温度设定调节功能
1385
三、 LED显示屏运行参数呈现
1386
四、 远程监控接口兼容性
1387
第五节 安全与报警功能
1388
一、 多重安全报警机制配置
1388
二、 声光双重报警提示设计
1389
三、 断电记忆运行恢复功能
1390
第六节 电气与安全认证
1391
一、 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资质
1391
二、 GB4706标准电气系统设计
1392
三、 知名品牌电子元器件选用
1394
第七节 适用场景与安装要求
1396
一、 多领域冷藏需求适配性
1396
二、 通风散热安装环境规范
1397
三、 专业使用维护文档配套
1398
第四十一章 小型垂直电泳槽技术响应情况
1401
第一节 工作环境要求
1401
一、 设备工作温度范围
1401
二、 工作及存储湿度控制
1402
三、 电源输入范围标准
1403
四、 环境适应性稳定措施
1405
第二节 用途与适用实验
1406
一、 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应用
1406
二、 变性凝胶电泳支持能力
1407
三、 天然凝胶电泳适配性
1408
四、 教学科研应用场景说明
1409
第三节 性能与技术要求
1410
一、 标准配置组件清单
1410
二、 灌胶密封性结构设计
1411
三、 电极材料导电性能
1412
四、 冷却系统温控稳定性
1413
第四节 标准配置清单
1415
一、 电泳槽主体设备规格
1415
二、 配套玻璃板规格数量
1416
三、 灌胶系统组件明细
1418
四、 上样引导装置配置
1418
五、 电泳梳规格参数
1419
六、 组件材质兼容性说明
1420
第五节 兼容性与扩展性
1421
一、 不同品牌试剂适配性
1421
二、 其他电泳设备协同使用
1422
三、 多平台实验系统兼容
1423
四、 设备维护配件更换便利度
1425
第四十二章 小型转印槽技术响应情况
1427
第一节 工作环境要求
1427
一、 设备工作温度条件
1427
二、 工作存储湿度范围
1428
三、 工作电源适配要求
1431
第二节 用途说明
1432
一、 蛋白质凝胶电泳应用
1432
二、 印迹转移效率表现
1434
三、 转移过程温控机制
1436
第三节 性能与技术要求
1438
一、 标准配置组件构成
1438
二、 转印槽结构设计特点
1442
三、 转印夹压力调节功能
1445
四、 冷却芯散热性能指标
1448
五、 转印槽材质性能要求
1451
第四十三章 微孔板离心机技术响应情况
1455
第一节 适用性要求
1455
一、 微孔板适配范围
1455
二、 实验耗材兼容性
1456
三、 多场景应用能力
1457
四、 离心适配器配置
1458
第二节 结构与设计要求
1460
一、 设备整体结构设计
1460
二、 离心腔体材质规格
1461
三、 转子设计锁定机制
1463
四、 外观尺寸重量参数
1464
第三节 运行性能要求
1465
一、 转速离心力范围
1465
二、 离心时间控制精度
1466
三、 样品温控系统
1468
四、 运行噪音控制标准
1469
第四节 操作与控制要求
1470
一、 控制面板界面设计
1470
二、 运行状态监控功能
1472
三、 故障报警应对措施
1473
四、 远程控制数据导出
1474
第五节 维护与清洁要求
1476
一、 日常维护保养方式
1476
二、 关键部件检查周期
1477
三、 故障排查售后支持
1479
四、 基础维护操作便利性
1480
第四十四章 综合型超纯水机技术响应情况
1482
第一节 设备结构要求
1482
一、 ABS喷塑工艺机箱
1482
二、 韩式快插滤柱系统
1486
第二节 系统功能要求
1489
一、 水质在线监测模块
1490
二、 微电脑自动控制系统
1494
第三节 技术指标要求
1497
一、 水箱水质控制指标
1497
二、 进水条件参数
1501
三、 产水方式配置
1504
第四节 维护与兼容性
1508
一、 滤柱更换维护设计
1508
二、 系统集成与兼容性
1512
第四十五章 可重复用聚砜瓶顶过滤器技术响应情况
1516
第一节 容量技术响应
1516
一、 可重复用聚砜瓶顶过滤器容量指标
1516
第二节 材质技术响应
1523
一、 聚砜材质性能参数
1523
第三节 灭菌性能响应
1535
一、 高温高压灭菌条件支持
1535
第四十六章 微孔板恒温振荡器技术响应情况
1546
第一节 产品功能实现
1546
一、 上下加热功能模块
1546
二、 高品质开关电源配置
1547
三、 双重过温保护装置
1548
四、 多场景恒温振荡应用
1549
第二节 技术参数响应
1550
一、 控温范围参数指标
1550
二、 电源规格参数指标
1552
三、 温度控制精度指标
1553
四、 温度均匀度参数指标
1554
五、 振荡方式参数指标
1555
六、 旋转速度范围指标
1556
七、 最大允许负载参数
1557
八、 加热功率参数指标
1559
九、 制冷功率参数指标
1560
第三节 结构设计与性能
1561
一、 三轴偏心驱动机构
1561
二、 LCD液晶显示配置
1562
三、 RS232数据传输接口
1562
四、 上进下回风道结构
1563
五、 轴流风机配置情况
1564
六、 冷凝器蒸发器性能
1565
七、 人性化摇盘设计
1566
八、 烧瓶夹固定孔配置
1567
九、 无刷直流驱动系统
1567
十、 精密球磨铸铁基架
1568
第四节 安全与保护机制
1569
一、 温度上下限报警功能
1569
二、 独立机械超温保护器
1570
三、 漏电保护装置配置
1571
四、 五级自动除霜功能
1572
五、 环保R134a制冷剂应用
1573
六、 过压保护电路设计
1574
七、 卸压保护电路配置
1574
第五节 兼容性与扩展性
1576
一、 多规格实验容器兼容
1576
二、 定时关机功能配置
1577
三、 实验室系统集成支持
1578
四、 可编程参数设置功能
1579
第四十七章 基础电泳仪技术响应情况
1582
第一节 输出参数设置
1582
一、 电压输出范围
1582
二、 电流输出规格
1584
三、 功率输出配置
1586
四、 定时功能参数
1589
第二节 功能配置要求
1592
一、 输出模式选择
1592
二、 自动化控制功能
1596
三、 输出性能稳定性
1599
四、 操作界面设计
1601
第三节 适用实验场景
1604
一、 常规电泳分析应用
1604
二、 实验室教学需求满足
1606
三、 设备兼容性设计
1608
四、 长时间运行可靠性
1609
第四十八章 加热型磁力搅拌器技术响应情况
1613
第一节 最大搅拌量
1613
一、 实验室大容量搅拌需求
1613
第二节 电机输出功率
1615
一、 设备运行稳定性保障
1615
第三节 转速可调范围
1619
一、 无级调速功能特性
1619
第四节 加热功能
1622
一、 搅拌过程恒温控制
1622
第五节 温控精度
1625
一、 液体温度稳定性保障
1625
第六节 操作界面
1628
一、 温度转速数字设定
1628
第七节 安全保护功能
1631
一、 多重安全防护机制
1631
第八节 结构设计
1634
一、 紧凑型实验室设备结构
1634
第四十九章 高速台式冷冻离心机技术响应情况
1638
第一节 操作界面设计
1638
一、 自定义预设程序组快捷键界面
1638
第二节 程序组存储功能
1644
一、 99个程序组储存容量
1644
第三节 最高转速性能
1650
一、 16500rpm转速性能参数
1650
第四节 输入电压范围
1657
一、 85-265VAC宽电压输入
1657
第五节 显示与控制方式
1668
一、 LED数码显示屏配置
1668
第五十章 迷你型高速离心机技术响应情况
1675
第一节 工作条件响应
1675
一、 宽幅电压适应范围
1675
二、 LED数码显示配置...
吉林省植物资源科学与绿色生产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项目投标方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