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松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项目投标方案
第一章 服务总体方案及具体措施方案
7
第一节 服务目标设定
7
一、 抚松县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目标
7
二、 服务目标基准时点
20
三、 服务成果标准要求
34
第二节 服务内容规划
55
一、 土地资源清查服务
55
二、 矿产资源清查服务
68
三、 森林资源清查服务
81
四、 草原资源清查服务
101
五、 湿地资源清查服务
123
六、 水资源清查服务
145
七、 资源价值核算服务
159
八、 使用权状况服务
170
九、 自然资源清单编制
189
第三节 技术方法设计
200
一、 实物量清查技术
200
二、 空间数据管理技术
215
三、 使用权状况分析技术
230
四、 数据标准与成果规范
254
第四节 实施路径安排
275
一、 前期准备工作
275
二、 数据收集阶段
295
三、 内业处理阶段
316
四、 成果编制阶段
331
五、 成果审核与提交
346
六、 时间节点规划
358
七、 质量控制机制
373
八、 应急预案制定
386
第五节 资源配置方案
408
一、 技术人员配置
408
二、 设备与软件配置
423
三、 项目管理机制
443
四、 团队培训计划
465
第六节 质量保障措施
488
一、 全过程质量控制
488
二、 内部审核机制
504
三、 第三方抽检机制
526
四、 质量奖惩机制
541
第二章 服务人员的配置方案
555
第一节 组织架构配置
555
一、 项目经理岗位设置
555
二、 技术负责人岗位规划
567
三、 数据处理人员安排
589
四、 质量控制人员配备
604
五、 外业调查人员配置
610
第二节 人员投入计划
629
一、 项目启动人员配置
629
二、 项目进程人员调整
641
三、 项目收尾人员安排
660
第三节 岗位职责分工
680
一、 项目经理职责明确
680
二、 技术负责人工作内容
693
三、 数据处理人员任务
714
四、 质量控制人员职责
726
五、 外业调查人员工作
748
第四节 可执行性保障措施
766
一、 人员培训计划制定
766
二、 绩效考核机制建立
783
三、 办公设备与技术支持
799
第三章 项目成果保密措施
815
第一节 保密制度建设
815
一、 分级分类保密管理
815
二、 成果资料流程规范
833
三、 保密责任书编制
841
四、 保密培训与考核
857
第二节 保密技术措施
873
一、 数据加密存储传输
873
二、 专用内网设备使用
885
三、 访问控制权限设置
894
四、 日志审计系统部署
902
第三节 保密管理执行
917
一、 保密管理小组组建
917
二、 保密风险评估开展
929
三、 成果资料使用审批
949
四、 保密检查与应急机制
959
第四节 成果交付与归档
973
一、 成果交付流程明确
973
二、 交付数据脱敏处理
993
三、 交付资料保密审查
1004
四、 成果资料归档销毁
1021
第四章 售后服务
1035
第一节 售后服务内容
1035
一、 成果维护服务
1035
二、 技术答疑服务
1052
三、 数据更新支持
1063
四、 定期回访计划
1073
五、 资产一张图服务
1086
第二节 售后响应机制
1092
一、 7×24小时响应体系
1092
二、 电话网络问题处理
1108
第三节 售后团队配置
1116
一、 团队人员构成
1116
二、 人员专业要求
1128
三、 人员服务保障
1138
第四节 服务质量保障措施
1145
一、 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1145
二、 客户满意度调查
1157
三、 问题处理闭环机制
1170
四、 重大问题专项小组
1182
第五章 工作进度
1201
第一节 进度安排合理性
1201
一、 制定工作进度计划表
1201
二、 结合基准时点要求
1214
三、 考虑清查范围安排
1229
第二节 阶段任务分解
1251
一、 实物量清查阶段
1251
二、 价值量核算阶段
1278
三、 使用权状况梳理阶段
1288
四、 自然资源清单编制阶段
1292
第三节 进度保障措施
1301
一、 建立进度管控机制
1301
二、 制定资源保障计划
1314
三、 形成进度报告机制
1325
第四节 配合与协调机制
1338
一、 制定协调机制
1338
二、 明确配合流程
1356
三、 建立问题处理机制
1375
服务总体方案及具体措施方案
服务目标设定
抚松县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目标
明确实物量清查目标
确定清查基准时点
遵循时点要求
严格遵循规定的2023年12月31日基准时点开展实物量清查工作,以确保数据初始阶段的准确性。该基准时点是整个清查工作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所获取的数据将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可靠支持。同时,在2026年6月底前,会完成实物量成果到2025年12月31日的更新工作,从而反映出最新的实物量状况。在整个清查和更新的过程中,始终以规定的时点为依据,能够保证工作的有序性,避免出现数据混乱或不一致的情况。
以基准时点为参照,对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实物量进行详细清查,包括全民所有的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等6类资源。在清查过程中,严格记录每个资源的相关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在基准时点之后发生的变化,会在后续的更新工作中进行补充和调整。
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
草原资源
湿地资源
在2026年6月底前完成实物量成果的更新,是为了使数据能够及时反映自然资源的动态变化。通过对实物量数据的更新,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资源的现状,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以规定的时点为依据进行更新,也能够保证不同阶段的数据具有可比性,便于进行长期的数据分析和研究。
保证数据时效
及时更新实物量数据,使其与2025年12月31日的实际情况相符。通过定期的数据采集和更新,建立起有效的数据更新机制,以保障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定期采集数据能够及时捕捉自然资源的动态变化,包括资源的增减、分布的调整等情况。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会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数据中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正。建立有效的数据更新机制,需要明确更新的流程和责任,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通过定期的数据更新,能够使实物量数据始终保持最新状态,为自然资源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同时,数据的时效性也能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因数据滞后而导致的决策失误。
规范清查流程
按照基准时点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清查流程和操作规范。在清查过程中,严格执行流程和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清查流程进行定期检查和优化,保证清查工作的高效进行。详细的清查流程包括确定清查范围、选择清查方法、采集数据、审核数据等环节。
在确定清查范围时,会明确涵盖全民所有的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等6类自然资源资产。选择清查方法时,会根据不同资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如遥感技术、实地调查等。在采集数据过程中,会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对清查流程进行定期检查和优化,能够及时发现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通过优化清查流程,可以提高清查工作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资源浪费。同时,严格执行流程和规范,也能够保证清查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涵盖清查资源类别
全面清查资源
对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等6类自然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清查。确保每一类资源都能得到准确的清查和统计,不遗漏任何一种资源。建立全面的清查体系,保障清查工作的完整性。在清查土地资源时,会详细记录土地的面积、用途、权属等信息。
对于矿产资源,会清查其储量、品位、开采情况等。在清查森林资源时,会统计森林的面积、蓄积量、树种组成等。对草原资源,会关注其面积、植被覆盖度、载畜量等情况。在清查湿地资源时,会记录湿地的类型、面积、生态功能等。对于水资源,会统计其水量、水质、分布等信息。
建立全面的清查体系,需要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清查工作的有序进行。通过全方位的清查,可以全面了解各类自然资源的现状,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清查标准
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清查标准和方法。确保清查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准确性,为后续的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不断优化清查标准和方法,提高清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土地资源,会根据土地的用途和性质,制定不同的清查标准。
在清查矿产资源时,会根据矿产的种类和开采方式,确定相应的清查方法。对于森林资源,会根据森林的类型和生态功能,制定清查标准。在清查草原资源时,会根据草原的等级和利用状况,确定清查方法。对于湿地资源,会根据湿地的生态特征和保护要求,制定清查标准。对于水资源,会根据水质和水量的不同情况,确定清查方法。
不断优化清查标准和方法,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最新的技术手段,提高清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科学合理的清查标准和方法,可以确保清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自然资源的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分类统计分析
对清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了解各类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状况。通过分类统计和分析,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决策支持。建立数据统计和分析体系,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对土地资源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不同用途土地的分布和面积变化情况。
对矿产资源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同矿产的储量和开采情况。对森林资源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森林的蓄积量和树种组成的变化。对草原资源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草原的植被覆盖度和载畜量的变化。对湿地资源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湿地的生态功能和面积变化情况。对水资源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水量和水质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建立数据统计和分析体系,需要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方法,对清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通过分类统计和分析,可以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确保清查数据准确
运用科学方法
采用遥感技术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实物量清查。利用先进的测绘设备和技术,提高清查数据的准确性。不断引入新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提升清查工作的水平。在清查土地资源时,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土地的信息,包括土地的类型、面积和分布等。
实地调查则可以对遥感数据进行验证和补充,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清查矿产资源时,先进的测绘设备可以准确测量矿产的储量和品位。同时,引入新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提高清查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通过不断引入新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可以提升清查工作的水平,更好地满足自然资源管理的需求。
严格审核验证
对清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多轮审核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建立严格的数据审核制度,对审核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和完善,保证数据的质量。在审核土地资源数据时,会对数据的来源、采集方法和处理过程进行详细检查。
对于矿产资源数据,会验证其储量计算方法和品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建立严格的数据审核制度,明确审核的流程和责任,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监督。对审核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便于追溯和查询。
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和完善,保证数据的质量。通过严格的审核验证,可以提高清查数据的可靠性,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
建立控制机制
建立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对清查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通过设置数据质量指标和阈值,及时发现和处理数据异常情况。不断优化数据质量控制机制,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清查土地资源时,设置土地面积、用途等数据质量指标。
对于矿产资源数据,设置储量、品位等指标。当数据超出设定的阈值时,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不断优化数据质量控制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和最新技术,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通过建立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可以实时监控数据的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清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确定价值量核算目标
依据实物量核算
关联实物价值
建立实物量与价值量之间的科学关联模型,准确反映自然资源的价值。根据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确定合理的关联参数和方法。不断优化关联模型,提高价值量核算的准确性。对于土地资源,会考虑土地的用途、位置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建立实物量与价值量的关联模型。
对于矿产资源,会根据矿产的储量、品位和市场价格等,确定关联参数和方法。不断优化关联模型,结合最新的市场数据和研究成果,提高价值量核算的准确性。
通过建立科学的关联模型,可以准确反映自然资源的价值,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经济依据。
分析实物数据
对清查得到的实物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通过数据分析,为价值量核算提供详细的信息支持。建立数据分析体系,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对土地资源的实物量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不同用途土地的面积、质量和分布。
对于矿产资源数据,分析其储量、品位和开采条件等。建立数据分析体系,运用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方法,深入挖掘数据的价值。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为价值量核算提供详细的信息支持,提高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提供核算基础
确保实物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价值量核算提供坚实的基础。对实物量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和验证,保证数据的质量。建立数据质量保障机制,提高价值量核算的可信度。在审核土地资源实物量数据时,会检查数据的采集方法和处理过程。
对于矿产资源数据,会验证其储量计算和品位测定的准确性。建立数据质量保障机制,明确数据质量的标准和要求,对数据进行全程监控。
通过提供准确可靠的实物量数据,可以为价值量核算提供坚实的基础,提高核算结果的可信度。
统一时点更新成果
遵循更新时点
严格按照2026年6月底和2025年12月31日的时间要求进行价值量成果更新。制定详细的更新计划和时间表,确保更新工作的有序进行。在更新过程中,始终以规定的时点为依据,保证成果的时效性。根据时间要求,提前制定价值量成果更新的详细计划。
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更新工作按时完成。在更新过程中,以规定的时点为参照,对价值量数据进行调整和更新。
通过遵循更新时点,可以保证价值量成果的时效性,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最新的经济信息。
建立更新机制
建立有效的价值量成果更新机制,明确更新的流程和责任。定期对价值量成果进行更新,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符。对更新机制进行优化和完善,提高更新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明确价值量成果更新的流程,包括数据采集、分析和更新等环节。
确定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时间要求,确保更新工作的顺利进行。定期对价值量成果进行更新,根据市场变化和资源状况调整价值量数据。
对更新机制进行优化和完善,结合最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更新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审核验证成果
对更新后的价值量成果进行严格的审核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成果审核制度,对审核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和完善,保证成果的质量。在审核土地资源价值量成果时,会检查数据的计算方法和市场依据。
对于矿产资源价值量成果,会验证其价格评估和储量计算的准确性。建立成果审核制度,明确审核的标准和流程,对审核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和完善,保证成果的质量。通过严格的审核验证,可以提高价值量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保证核算方法合理
采用评估模型
运用自然资源价值评估模型进行价值量核算,确保核算的科学性。根据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选择合适的评估模型。不断优化评估模型,提高价值量核算的准确性。对于土地资源,会选用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等评估模型。
对于矿产资源,会根据矿产的特点选择成本法、市场法或收益法等评估模型。不断优化评估模型,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市场数据,提高价值量核算的准确性。
通过采用科学的评估模型,可以确保价值量核算的科学性,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经济依据。
结合市场标准
结合市场行情和行业标准,对价值量核算方法进行调整和完善。关注市场动态和行业变化,及时更新核算参数和方法。通过与市场和行业标准的对比,确保核算结果的合理性。密切关注土地市场的价格波动和行业标准的变化。
对于矿产资源,会根据市场价格和行业规范调整核算参数和方法。及时更新核算参数和方法,保证核算结果与市场实际情况相符。
通过与市场和行业标准的对比,可以确保价值量核算结果的合理性,为资源的交易和管理提供参考。
评估验证结果
对价值量核算结果进行评估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多种方法对核算结果进行验证,提高结果的可信度。对评估和验证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和完善,保证核算结果的质量。运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对土地资源价值量核算结果进行验证。
对于矿产资源核算结果,会采用市场比较、专家评估等方法进行验证。对评估和验证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和完善,提高核算结果的质量。
通过评估和验证,可以确保价值量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理清使用权状况目标
基于现有成果清查
整合现有成果
对不动产登记数据和地籍调查成果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源。建立数据整合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提高数据的质量。将不动产登记数据中的土地权属、房屋信息等与地籍调查成果中的土地边界、地形地貌等信息进行整合。
建立数据整合机制,明确数据整合的流程和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去除重复、错误和不完整的数据,提高数据的质量。
通过整合现有成果,可以形成统一的数据源,为使用权清查工作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
分析基础数据
对整合后的基础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了解自然资源的使用权现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使用权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建立数据分析体系,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对整合后的土地、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
了解不同资源的使用权分布、使用期限和使用方式等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使用权存在的问题,如权属不清、违规使用等潜在风险。建立数据分析体系,运用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深入挖掘数据的价值。
通过分析基础数据,可以为使用权清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
提高清查效率
利用现有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清查工作的重复劳动。优化清查流程和方法,提高清查工作的效率。通过现有成果的支持,加快使用权清查的进度。借助不动产登记数据和地籍调查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对土地、房屋等资源使用权的重复调查。
优化清查流程,明确清查的重点和步骤,提高清查工作的效率。通过现有成果的支持,快速获取相关信息,加快使用权清查的进度。
通过提高清查效率,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使用权清查工作,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及时的支持。
完成权属调查与登记
开展权属调查
采用实地调查和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权属调查。对每一项自然资源资产的权属进行详细调查,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建立权属调查档案,对调查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实地走访自然资源所在地,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资源的使用情况和权属关系。
同时,查阅不动产登记资料、历史档案等,获取相关的权属信息。对每一项自然资源资产的权属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建立权属调查档案,记录调查的时间、地点、人员和结果等信息。
通过开展权属调查,可以全面了解自然资源的权属状况,为确权登记提供准确的依据。
进行确权登记
对权属调查结果进行确权登记,明确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归属。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登记,确保登记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建立确权登记数据库,对使用权信息进行集中管理。根据权属调查结果,对符合条件的自然资源资产进行确权登记。
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提交相关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和登记。建立确权登记数据库,将使用权信息进行集中管理,方便查询和统计。
通过进行确权登记,可以明确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归属,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权属调查和登记的长效机制,定期对使用权信息进行更新和维护。加强对权属调查和登记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工作的规范和准确。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保障使用权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制定权属调查和登记的定期更新计划,及时反映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变化情况。
加强对权属调查和登记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工作的规范和准确。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保障使用权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支持。
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可以持续跟踪和管理自然资源的使用权,提高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确保信息完整准确
保证信息完整
全面收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使用权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对信息收集过程进行规范和管理,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建立信息收集清单,明确信息收集的内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信息收集计划,涵盖土地、矿产、森林等各类自然资源的使用权信息。
对信息收集过程进行规范和管理,明确收集的方法和责任,确保信息无遗漏。建立信息收集清单,明确需要收集的信息内容,如使用人、使用期限、使用方式等。
通过保证信息完整,可以全面了解自然资源的使用权状况,为资源管理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审核验证信息
对收集到的使用权信息进行多轮审核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建立严格的信息审核制度,对审核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和完善,保证信息的质量。对收集到的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使用权信息进行多轮审核。
审核信息的来源、准确性和完整性,建立严格的信息审核制度,明确审核的标准和流程。对审核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便于追溯和查询。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和完善,保证信息的质量。
通过审核验证信息,可以提高使用权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控制机制
建立使用权信息质量控制机制,对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通过设置信息质量指标和阈值,及时发现和处理信息异常情况。不断优化信息质量控制机制,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设置使用权信息的质量指标,如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等。
通过设置阈值,对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当信息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进行处理。不断优化信息质量控制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和最新技术,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通过建立控制机制,可以确保使用权信息的质量,为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支持。
完成清单编制目标
实现自然资源分类
确定分类标准
根据资源的性质、用途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考虑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确保分类标准的全面性和适用性。不断优化分类标准,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对于土地资源,根据其用途可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
对于矿产资源,根据矿产的种类可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考虑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制定全面适用的分类标准。不断优化分类标准,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情况,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通过确定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可以为自然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供清晰的框架。
采用分类方法
运用合适的分类方法对自然资源进行分类,确保分类的科学性。根据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不断优化分类方法,提高分类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土地资源,可以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法进行分类。
对于矿产资源,可以根据矿产的成因和特征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确保分类的科学性。不断优化分类方法,结合最新的技术和数据,提高分类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采用合适的分类方法,可以准确地对自然资源进行分类,为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支持。
提供分类基础
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类,为自然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供基础支持。便于对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决策。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科学合理的分类可以清晰地划分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
便于对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决策。根据分类结果,可以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和利用方案,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通过提供分类基础,可以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梳理权属关系
全面梳理关系
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权属关系进行全面梳理,确保无遗漏。对权属关系的历史沿革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其发展变化。建立权属关系梳理档案,对梳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对土地、矿产、森林等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权属关系进行全面梳理。
深入调查权属关系的历史沿革,包括权属的变更、转让等情况。建立权属关系梳理档案,记录梳理的时间、人员、过程和结果等信息。
通过全面梳理权属关系,可以清晰地了解自然资源的权属状况,为资源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
明确权属归属
明确各类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确保权属清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定权属归属的依据和原则。对权属归属进行公示和确认,保证其合法性和有效性。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对于使用权,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归属,并明确使用的范围和期限。对权属归属进行公示和确认,保证其合法性和有效性,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通过明确权属归属,可以避免权属纠纷,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解决权属问题
通过权属关系梳理,发现并解决权属纠纷和问题。建立权属纠纷解决机制,及时处理权属问题。加强对权属关系的监督和管理,防止新的权属纠纷产生。在权属关系梳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土地、矿产等资源的权属纠纷和问题。
建立权属纠纷解决机制,明确解决的程序和方法,及时处理权属问题。加强对权属关系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动态监测体系,防止新的权属纠纷产生。
通过解决权属问题,可以维护自然资源市场的稳定,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
明确管理主体
确定管理主体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定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管理主体。考虑资源的特点和管理需求,选择合适的管理主体。对管理主体进行明确和公示,确保其合法性和权威性。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定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管理主体。
考虑资源的特点和管理需求,如土地的用途、矿产的开采条件等,选择合适的管理主体。对管理主体进行明确和公示,保证其合法性和权威性,便于对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通过确定管理主体,可以明确资源管理的责任和权力,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明确职责权限
明确管理主体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管理的规范和有序。制定详细的职责清单和权限范围,对管理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加强对管理主体的监督和考核,保证其履行职责和权限。明确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管理主体的职责,如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
制定详细的职责清单和权限范围,规范管理主体的行为。加强对管理主体的监督和考核,建立绩效评估体系,保证其履行职责和权限。
通过明确职责权限,可以提高自然资源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建立管理机制
建立有效的自然资源管理机制,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完善管理流程和制度,加强管理主体之间的协调和配合。通过管理机制的建立,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建立自然资源管理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完善管理流程和制度,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和要求。加强管理主体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通过管理机制的建立,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立管理机制,可以形成科学有效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提高资源管理的水平。
服务目标基准时点
2023年12月31日基准时点
实物量清查目标
明确清查范围
以2023年12月31日为基准时点,对抚松县全民所有的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6类自然资源资产开展实物量清查。这是确保全面掌握当地自然资源状况的基础工作,通过明确清查范围,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避免遗漏重要资源信息,为后续的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在清查过程中,将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每一类自然资源资产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录。
确保数据准确
采用科学的清查方法,保证实物量清查数据的准确性,为后续工作提供可靠基础。为此,将运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设备,如高精度的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精确测量和定位。同时,组织专业的清查团队,进行实地勘查和数据采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将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审核,对每一个数据都进行反复验证和核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高精度卫星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整合已有成果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等已有成果,提高清查工作效率。这些已有成果是过去大量工作的积累,包含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信息。通过对这些成果的整合和分析,可以快速了解当地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同时,还可以借鉴其中的经验和方法,优化清查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整合过程中,将对已有成果进行筛选和整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并与本次清查数据进行对比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规范清查流程
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实物量清查,确保清查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此,将制定详细的清查工作方案,明确清查的步骤、方法和要求。在清查过程中,将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和规范。同时,加强对清查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对清查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清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下是规范清查流程的主要步骤:
步骤
内容
准备阶段
制定清查方案,组织清查人员培训,准备清查所需的设备和资料。
清查实施阶段
按照清查方案进行实地勘查和数据采集,对每一类自然资源资产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测量。
数据处理阶段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成果编制阶段
根据清查结果,编制实物量清查报告和相关图件。
验收阶段
组织专家对清查成果进行验收,确保清查成果符合要求。
建立清查档案
对清查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建立完整的清查档案,便于后续查询和追溯。清查档案将包括清查工作方案、清查数据、清查报告、图件等所有与清查工作相关的资料。这些档案将按照一定的分类和编号规则进行管理,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将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的电子化存储和查询,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在建立清查档案的过程中,将注重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档案的丢失、损坏和泄露。
开展质量检查
对清查结果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实物量数据符合国家及行业合格标准。将组织专业的质量检查团队,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清查结果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检查内容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等方面。对于发现的问题,将及时进行整改和纠正,确保清查结果的质量。同时,将建立质量追溯机制,对清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追溯和问责,确保清查工作的质量和责任落实到位。
价值量核算目标
确定核算方法
以2023年12月31日的实物量清查结果为依据,确定合理的价值量核算方法。将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的特点、市场行情、政策法规等因素,选择科学、合理、可行的核算方法。例如,对于土地资源,可以采用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等进行核算;对于矿产资源,可以采用成本法、收益法等进行核算。在确定核算方法的过程中,将充分征求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下是确定核算方法的主要步骤:
步骤
内容
资料收集
收集与自然资源价值量核算相关的资料,包括市场行情、政策法规、历史数据等。
方法研究
研究各种价值量核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
专家咨询
征求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对选择的核算方法进行评估和优化。
确定方案
根据专家意见和评估结果,确定最终的价值量核算方法和方案。
保证核算准确
运用科学的核算方法,确保价值量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严格按照确定的核算方法和方案进行操作,对每一个数据都进行认真的计算和核对。同时,加强对核算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对核算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在核算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波动、政策变化等,对核算结果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修正,确保核算结果能够真实反映自然资源的价值。
遵循行业标准
价值量核算严格遵循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将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确保核算工作符合国家和行业的规定。在核算过程中,将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审核。同时,加强对核算结果的审查和评估,确保核算结果符合国家和行业的合格标准。以下是遵循行业标准的主要措施:
措施
内容
学习培训
组织核算人员参加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学习培训,提高核算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质量意识。
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价值量核算管理制度,明确核算工作的流程、方法和要求,确保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质量控制
加强对核算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审核,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对核算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审查评估
组织专家对核算结果进行审查和评估,确保核算结果符合国家和行业的合格标准。
进行数据验证
对核算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将通过多种方式对数据进行验证,如与相关部门的数据进行对比、实地调查核实等。对于发现的数据问题,将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数据验证的过程中,将建立数据验证记录和档案,对验证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和保存,以便后续查询和追溯。同时,加强对数据的安全管理,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数据的丢失、损坏和泄露。
形成核算报告
编制详细的价值量核算报告,清晰呈现核算过程和结果。核算报告将包括核算的目的、范围、方法、数据来源、核算结果等内容。在报告中,将对核算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对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核算报告将采用规范的格式和语言进行编写,确保报告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将对核算报告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把关,确保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
接受审核监督
核算结果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核和监督,确保符合要求。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审核和监督工作,按照要求提供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对于审核和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将及时进行整改和落实,确保核算结果符合国家和行业的规定。同时,将建立审核监督反馈机制,对审核和监督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处理,不断提高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使用权清理目标
梳理权属关系
以2023年12月31日为基准,在地籍调查、不动产登记等成果基础上,梳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权属关系。这是明确资源使用权状况的重要前提,通过梳理权属关系,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一项自然资源资产的归属和使用情况。在梳理过程中,将对相关的登记资料进行详细的审查和核对,对存在的权属纠纷和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解决。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权属关系的梳理工作顺利进行。
明确使用状况
初步清理自然资源资产的使用权状况,明确各类资源的使用情况。将对每一项自然资源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录,包括使用主体、使用方式、使用期限等方面。在清理过程中,将对存在的非法使用、闲置浪费等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整改,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同时,建立使用权信息管理系统,对使用权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及时掌握资源的使用变化情况。
整合登记资料
对确权登记资料进行整合,确保使用权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将对分散在不同部门和系统中的登记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建立统一的使用权登记数据库。在整合过程中,将对登记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把关,对存在的错误和遗漏进行及时的纠正和补充。同时,加强对登记资料的安全管理,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登记资料的丢失、损坏和泄露。
建立使用权数据库
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数据库,实现信息的有效管理和查询。使用权数据库将包括自然资源资产的基本信息、权属关系、使用状况等内容。通过建立数据库,可以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将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下是建立使用权数据库的主要步骤:
步骤
内容
需求分析
分析使用权管理的需求,确定数据库的功能和内容。
系统设计
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和架构,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采集
采集自然资源资产的相关信息,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
数据库建设
按照设计方案建设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和存储。
系统测试
对数据库系统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符合要求。
上线运行
将数据库系统上线运行,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
开展实地核实
对梳理出的使用权状况进行实地核实,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将组织专业的核实团队,对每一项自然资源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实地勘查和核对。在核实过程中,将与使用主体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实际使用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记录和处理。同时,加强对实地核实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核实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完善使用权档案
完善使用权相关档案,为后续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使用权档案将包括使用权登记资料、实地核实记录、使用合同等内容。在完善档案的过程中,将对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和编号,建立档案管理目录和索引,方便档案的查询和利用。同时,加强对档案的安全管理,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档案的丢失、损坏和泄露。以下是完善使用权档案的主要步骤:
步骤
内容
资料收集
收集与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相关的资料,包括登记资料、实地核实记录、使用合同等。
档案整理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编号,建立档案管理目录和索引。
档案存储
将整理好的档案进行存储,采用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
档案查询
建立档案查询系统,方便用户查询和利用档案信息。
档案更新
定期对档案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档案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026年6月更新目标
实物量更新目标
统一更新时点
在2026年6月底前,将实物量成果统一时点更新至2025年12月31日。这是保证实物量数据时效性和一致性的关键步骤,通过统一更新时点,能够使实物量数据准确反映自然资源资产在特定时间的实际情况。在更新过程中,将对之前的清查数据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结合最新的调查监测成果,对实物量数据进行更新和调整。同时,加强对更新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确保更新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自然资源实物量更新
保证数据准确
确保更新后的实物量数据准确反映自然资源资产的实际情况。将采用科学的更新方法和技术,对实物量数据进行全面的核实和验证。在更新过程中,将组织专业的调查团队,对每一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实地勘查和测量,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强对更新数据的质量控制和审核,对每一个数据都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把关,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下是保证数据准确的主要措施:
措施
内容
方法选择
选择科学、合理、可行的更新方法和技术,确保数据更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地勘查
组织专业的调查团队,对每一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实地勘查和测量,获取最新的实物量数据。
数据验证
对更新后的数据进行全面的核实和验证,与之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质量控制
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对更新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审核把关
加强对更新数据的审核和把关,对每一个数据都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确认,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采用科学方法
运用科学的更新方法,保证更新过程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将根据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资产特点,选择合适的更新方法。例如,对于土地资源,可以采用卫星遥感监测、实地测量等方法进行更新;对于森林资源,可以采用样地调查、无人机监测等方法进行更新。在更新过程中,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更新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加强对更新方法的研究和创新,不断提高更新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进行数据对比
将更新后的实物量数据与之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数据变化情况。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及时发现自然资源资产的变化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为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在数据对比的过程中,将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同时,加强对数据对比结果的解读和应用,将分析结果转化为实际的管理措施和决策建议。
更新数据库信息
及时更新实物量数据库中的信息,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实物量数据库是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更新数据库信息的过程中,将建立数据更新机制和流程,明确更新的责任和权限。同时,加强对数据库的安全管理,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数据库信息的丢失、损坏和泄露。以下是更新数据库信息的主要步骤:
步骤
内容
数据收集
收集更新后的实物量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
数据审核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审核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录入
将审核通过的数据录入到实物量数据库中,更新数据库信息。
数据备份
对更新后的数据库进行备份,防止数据的丢失和损坏。
系统维护
对实物量数据库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提交更新报告
编制实物量更新报告,详细说明更新过程和结果。更新报告将包括更新的目的、范围、方法、数据来源、更新结果等内容。在报告中,将对更新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对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更新报告将采用规范的格式和语言进行编写,确保报告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将对更新报告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把关,确保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
价值量更新目标
同步更新时点
在2026年6月底前,将价值量成果统一时点更新至2025年12月31日。这是保证价值量数据时效性和一致性的重要举措,通过同步更新时点,能够使价值量数据准确反映自然资源资产在特定时间的价值。在更新过程中,将对之前的核算数据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结合最新的市场行情和政策法规,对价值量数据进行更新和调整。同时,加强对更新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确保更新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保证核算准确
确保更新后的价值量核算结果准确反映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将运用科学的核算方法和技术,对价值量数据进行全面的核实和验证。在更新过程中,将组织专业的核算团队,对每一项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进行重新核算和评估,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强对更新数据的质量控制和审核,对每一个数据都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把关,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调整核算模型
根据实物量更新情况,适时调整价值量核算模型。实物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因此需要根据实物量的更新情况,对价值量核算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在调整核算模型的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行情、政策法规、技术进步等,确保核算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加强对核算模型的研究和创新,不断提高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分析价值变化
分析价值量更新前后的变化情况,为资源管理提供参考。通过分析价值变化,可以及时发现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变化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为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在分析价值变化的过程中,将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对价值量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同时,加强对分析结果的解读和应用,将分析结果转化为实际的管理措施和决策建议。以下是分析价值变化的主要步骤:
步骤
内容
数据收集
收集更新前后的价值量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
数据分析
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对价值量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
结果解读
对分析结果进行解读和评估,分析价值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建议提出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决策建议。
报告编制
编制价值变化分析报告,详细说明分析过程和结果。
更新价值数据库
及时更新价值量数据库中的信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价值量数据库是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更新价值数据库信息的过程中,将建立数据更新机制和流程,明确更新的责任和权限。同时,加强对数据库的安全管理,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数据库信息的丢失、损坏和泄露。
提供价值评估
为相关部门提供更新后的价值量评估报告,为决策提供依据。价值量评估报告将包括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评估结果、价值变化分析、管理建议等内容。在报告中,将对价值量评估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对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价值量评估报告将采用规范的格式和语言进行编写,确保报告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以下是提供价值评估的主要步骤:
步骤
内容
数据收集
收集更新后的价值量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
评估分析
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技术,对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和分析。
报告编制
编制价值量评估报告,详细说明评估过程和结果。
报告审核
对编制好的报告进行审核和把关,确保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
报告提交
将审核通过的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为决策提供依据。
资产“一张图”完善目标
更新图层数据
在2026年6月底前,将实物量图层、价值量图层、产权图层等数据更新至2025年12月31日。这是完善资产“一张图”的重要基础,通过更新图层数据,能够使资产“一张图”准确反映自然资源资产的实际情况。在更新过程中,将对之前的图层数据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结合最新的清查和核算成果,对图层数据进行更新和调整。同时,加强对更新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确保更新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以下是更新图层数据的主要步骤:
步骤
内容
数据收集
收集更新后的实物量、价值量、产权等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
图层更新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对实物量图层、价值量图层、产权图层等进行更新和调整。
数据审核
对更新后的图层数据进行审核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入库
将审核通过的图层数据入库,更新资产“一张图”的数据库信息。
系统维护
对资产“一张图”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确保图层准确
保证更新后的资产“一张图”各图层数据准确无误。将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各图层数据进行全面的核实和验证。在更新过程中,将组织专业的审核团队,对每一个图层数据都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把关,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强对图层数据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对图层数据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优化图层整合
进一步优化各图层之间的整合,提高“一张图”的实用性。将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对各图层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优化图层整合的方式和流程。在优化过程中,将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提高“一张图”的易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加强对图层整合效果的评估和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图层整合工作。以下是优化图层整合的主要措施:
措施
内容
技术研究
研究先进的图层整合技术和方法,提高图层整合的效率和质量。
关系分析
深入分析各图层之间的关系,优化图层整合的方式和流程。
用户调研
开展用户调研,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提高“一张图”的易用性和可操作性。
效果评估
对图层整合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持续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和完善图层整合工作。
加强数据共享
实现资产“一张图”数据的有效共享,为各部门协同管理提供支持。将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和平台,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在数据共享的过程中,将加强对数据的安全管理和隐私保护,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同时,加强对数据共享效果的评估和反馈,不断提高数据共享的效率和质量。以下是加强数据共享的主要步骤:
步骤
内容
平台建设
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资产“一张图”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机制建立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明确数据共享的范围、方式、责任和权限。
数据接入
将各部门的相关数据接入到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安全管理
加强对数据的安全管理和隐私保护,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
效果评估
对数据共享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完善查询功能
完善资产“一张图”的查询功能,方便用户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将对查询功能进行优化和升级,增加查询的方式和条件,提高查询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完善查询功能的过程中,将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设计简洁、易用的查询界面。同时,加强对查询结果的展示和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加直观、全面的信息。以下是完善查询功能的主要措施:
措施
内容
功能优化
对资产“一张图”的查询功能进行优化和升级,增加查询的方式和条件。
界面设计
设计简洁、易用的查询界面,提高用户的查询体验。
结果展示
加强对查询结果的展示和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加直...
抚松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项目投标方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