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新材料研究及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基地采购项目(一期)投标方案
第一章 技术参数
6
第一节 技术参数响应
6
一、 电子万能实验机参数响应
6
二、 高温持久蠕变实验机参数响应
20
三、 同步热分析系统参数响应
32
第二节 设备配置说明
45
一、 电子万能实验机标准配置
45
二、 高温持久蠕变实验机配置
57
三、 同步热分析系统配置
77
第三节 知识产权说明
94
一、 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94
二、 第三方技术授权情况
110
第四节 国产进口产品说明
132
一、 电子万能实验机产地说明
132
二、 高温持久蠕变实验机产地说明
136
三、 同步热分析系统产地说明
152
第五节 兼容性与对接说明
165
一、 设备系统兼容性说明
165
二、 应变仪数据交互说明
186
三、 第三方系统对接方案
192
第二章 售后服务
205
第一节 售后服务计划
205
一、 电子万能实验机服务周期安排
205
二、 高温持久蠕变实验机人员配置
218
三、 同步热分析系统服务可追溯方案
225
第二节 售后服务措施
243
一、 远程技术支持服务内容
243
二、 现场服务实施标准
255
三、 备件支持保障体系
267
第三节 服务实施方案
286
一、 售后服务组织架构设计
286
二、 技术人员资质要求
300
三、 服务方式与流程规范
305
第四节 售后质量保障措施
316
一、 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建设
316
二、 客户满意度调查方案
332
三、 服务回访与持续改进
351
第五节 售后服务承诺
365
一、 设备质保期限承诺
365
二、 服务响应与维修时限
376
三、 备件供应与满意度承诺
392
第三章 供货方案
402
第一节 供货进度计划
402
一、 电子万能试验机生产安排
402
二、 高温持久蠕变试验机交付管控
414
三、 同步热分析系统供货周期
427
第二节 货物包装方案
436
一、 电子万能试验机防震包装
436
二、 高温持久蠕变试验机防潮包装
449
三、 同步热分析系统包装规范
466
第三节 运输方案
478
一、 设备运输路线规划
478
二、 专业运输车辆配置
494
三、 青海理工学院卸货安排
514
第四节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22
一、 运输交通事故应对
522
二、 极端天气应对方案
535
三、 设备损坏应急预案
548
第五节 安全运输措施
556
一、 运输车辆安全管理
556
二、 货物固定安全措施
572
三、 运输路线安全评估
586
第四章 项目质保及实施方案
597
第一节 实施计划
597
一、 人员安排方案
597
二、 设备采购规划
612
三、 安装调试流程
622
四、 用户培训方案
641
第二节 实施进度
655
一、 项目阶段划分
655
二、 关键节点控制
665
三、 进度跟踪机制
679
四、 应急预案措施
692
第三节 安全保障措施
700
一、 作业人员安全管理
700
二、 施工过程安全监督
711
三、 设备操作安全规程
729
四、 危险品管理方案
735
第四节 质量控制措施
739
一、 原材料质量检验
739
二、 设备出厂检验
746
三、 安装过程质量控制
757
四、 调试运行质量确认
763
第五节 质量保障方案
776
一、 质量目标设定
776
二、 质量责任分工
787
三、 质量验收标准
815
四、 质量问题处理流程
830
技术参数
技术参数响应
电子万能实验机参数响应
主要技术指标详细参数
试验力相关参数
最大试验力
所投电子万能实验机最大试验力为100kN,完全契合招标文件的要求。这一参数对于准确测试材料的力学性能至关重要,足够的试验力能够确保试验机可以对不同强度的材料进行测试,无论是高强度的金属材料,还是相对较弱的非金属材料,都能在该试验机上获得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此外,稳定的最大试验力也保证了试验的重复性和可比性,使得不同批次的试验数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为科研教学和材料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夹具
试验力测量范围
试验力测量范围在力值测量精度0.4%~100%FS内,示值±0.5%,精准符合技术要求。如此宽泛且精确的测量范围,能够适应多种不同材料和试验条件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微小力值的测量,试验机能够以高精度进行记录,而对于较大力值的测试,也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这使得试验机在科研教学和材料研究中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试验的需求。
力控速率控制精度
力控速率控制精度优于设定值的±0.5%,达到了规定标准。这一高精度的控制精度能够确保在试验过程中,力的施加速率稳定且准确,避免了因力控速率不稳定而导致的试验误差。在进行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时,稳定的力控速率对于获得准确的试验数据至关重要。以下是力控速率控制精度的相关信息表格:
控制精度指标
实际达到精度
与设定值对比
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力控速率控制精度
优于设定值的±0.5%
满足且优于规定标准
确保试验数据准确可靠
横梁相关参数
横梁位移精度
横梁位移精度示值≤±0.5%,满足标书要求。精确的横梁位移精度是保证试验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中,横梁的位移直接影响到试验数据的准确性。该试验机的横梁位移精度能够确保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横梁的移动都能精确控制,从而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无论是进行拉伸、压缩还是弯曲试验,都能提供稳定且准确的位移控制,为科研教学和材料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横梁
横梁位移速度精度
横梁位移速度精度示值≤±0.5%,符合技术指标。稳定且精确的横梁位移速度精度,能够在试验过程中提供可靠的速度控制。在不同的试验场景中,如快速拉伸试验或缓慢压缩试验,试验机都能根据需求精确控制横梁的位移速度,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这不仅提高了试验效率,还保证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保障。
横梁速度范围
横梁速度范围为0.001~750mm/min,与招标文件一致。如此宽泛的速度范围,使得试验机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试验需求。在进行材料的静态试验时,可以选择较低的速度进行精确测量;而在进行动态试验时,则可以选择较高的速度来模拟实际工况。以下是横梁速度范围的相关信息表格:
静态试验
速度范围指标
实际速度范围
与招标文件对比
适用试验类型
横梁速度范围
0.001~750mm/min
完全一致
静态试验、动态试验
其他关键参数
试验空间
试验空间宽度≥670mm,高度≥1000mm,满足使用需求。宽敞的试验空间为安装不同尺寸和形状的试样提供了便利,无论是大型的板材试样,还是小型的棒材试样,都能在该试验空间内进行测试。此外,足够的试验空间也有利于操作人员进行试验操作和观察试验过程,提高了试验的安全性和效率。这使得试验机在科研教学和材料研究中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试验的需求。
同轴度
同轴度满足ASTME1012标准,符合规定。良好的同轴度是保证试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进行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时,同轴度不佳可能会导致试验数据出现偏差,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该试验机严格满足ASTME1012标准的同轴度要求,确保了试验过程中试样受力均匀,从而获得准确可靠的试验数据。这为科研教学和材料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得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滚珠丝杠等级
滚珠丝杠等级≥P3级,达到技术要求。高等级的滚珠丝杠能够提供更精确的传动和定位,保证了试验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试验过程中,滚珠丝杠的精确传动能够确保横梁的位移精度和速度精度,从而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性。此外,高等级的滚珠丝杠还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设备的维护成本和停机时间,为科研教学和材料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设备功能响应情况
加载控制功能
多种加载控制方式
所投设备具有力、变形、位移、应力和应变至少5种加载控制方式,且不同控制方式无过冲,可平滑切换,满足标书要求。丰富的加载控制方式为不同类型的试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试验需求。在进行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时,可以根据材料的特性和试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加载控制方式,以获得准确可靠的试验结果。以下是多种加载控制方式的相关信息表格:
加载控制方式
特点
适用试验类型
优势
力控制
精确控制施加的力
拉伸、压缩试验
保证试验力的稳定
变形控制
根据变形量进行控制
材料的塑性变形试验
获得准确的变形数据
位移控制
控制横梁的位移
弯曲试验
实现精确的位移控制
应力控制
控制材料的应力状态
疲劳试验
模拟实际工况
应变控制
根据应变进行控制
材料的弹性试验
准确测量应变数据
闭环控制方式
控制器可实现负荷、变形、位移三种闭环控制方式,符合设备功能需求。闭环控制方式能够实时监测和调整试验过程中的参数,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进行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时,负荷、变形和位移是重要的试验参数,通过闭环控制方式可以精确控制这些参数,避免了因外界干扰而导致的试验误差。这使得试验机在科研教学和材料研究中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低周疲劳功能
设备具备三角波、正弦波、梯形波等低频率波形控制的低周疲劳功能。低周疲劳功能对于研究材料在反复加载下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程中,许多结构件会受到低周疲劳载荷的作用,通过该试验机的低周疲劳功能,可以模拟这些实际工况,研究材料的疲劳性能和寿命。这为材料的选择和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助于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测量校正功能
非线性校正技术
对力、变形传感器采用非线性校正技术,保证整机测量精度。非线性校正技术能够消除传感器在测量过程中的非线性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在实际应用中,传感器的输出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通过非线性校正技术,可以对这些误差进行补偿和修正,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靠。这为科研教学和材料研究提供了高精度的测量数据,有助于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力传感器
传感器识别功能
具有多传感器自动识别技术,便于设备使用。多传感器自动识别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并自动调整测量参数,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便捷性。在更换传感器或进行不同类型的试验时,无需手动设置测量参数,试验机能够自动适应新的传感器和试验要求,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和人为误差。这使得试验机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为科研教学和材料研究提供了便利。
高精度测量
测量分辨率≥±100万码高分辨率,可实现高精度测量。高分辨率的测量能够捕捉到微小的变化,提供更精确的测量数据。在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中,微小的变化可能对材料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通过高精度测量可以准确记录这些变化,为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更详细的信息。这有助于深入了解材料的性能和行为,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
软件相关功能
操作系统与语言
软件可运行在Win7/Win10平台上,虚拟面板操作,中英文语言界面可快速切换。兼容主流操作系统使得试验机的软件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方便用户在不同的计算机上使用。虚拟面板操作提供了直观便捷的操作方式,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学习成本。中英文语言界面的快速切换则满足了不同用户的语言需求,无论是国内用户还是国外用户,都能轻松使用该软件。以下是操作系统与语言的相关信息表格:
操作系统
操作方式
语言界面
优势
Win7/Win10
虚拟面板操作
中英文快速切换
广泛适用、操作便捷、满足不同语言需求
数据处理功能
具备无效数据标记及删除、数据统计、打印、数据库导入导出等数据处理功能。丰富的数据处理功能能够对试验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析,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利用价值。在试验结束后,可以快速标记和删除无效数据,避免无效数据对分析结果的干扰。数据统计功能可以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打印和数据库导入导出功能则方便了数据的保存和共享。以下是数据处理功能的相关信息表格:
数据处理功能
作用
优势
无效数据标记及删除
去除无效数据
提高数据质量
数据统计
分析试验数据
提取有用信息
打印
输出试验报告
方便保存和分享
数据库导入导出
数据的存储和共享
提高工作效率
图形处理功能
能在试验过程中实时采集数据绘制曲线,试验结束后可进行曲线再现、局部放大缩小等操作。图形处理功能能够直观地展示试验数据,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试验结果。在试验过程中,实时绘制的曲线可以让操作人员及时了解试验的进展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试验结束后的曲线再现和局部放大缩小操作则可以对试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以下是图形处理功能的相关信息表格:
图形处理功能
特点
作用
实时采集数据绘制曲线
及时展示试验进展
方便实时监控
曲线再现
回顾试验过程
深入分析数据
局部放大缩小
聚焦关键数据
挖掘数据信息
★重要参数证明材料
控制器证明材料
控制器功能证明
提供控制器可实现负荷、变形、位移三种闭环控制方式,以及具有力、变形、位移、应力和应变至少5种加载控制方式且无过冲、平滑切换的功能证明文件。这些证明文件能够充分证明控制器的功能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为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实际应用中,控制器的这些功能对于准确控制试验过程和获得可靠的试验数据至关重要。以下是控制器功能证明的相关信息表格:
控制器功能
证明文件类型
作用
三种闭环控制方式
功能测试报告
确保试验参数精确控制
五种加载控制方式且无过冲、平滑切换
性能验证报告
适应不同试验需求
测量分辨率证明
出具测量分辨率≥±100万码高分辨率的证明材料,以证实其高精度测量能力。高分辨率的测量能力是保证试验数据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可以让用户更加放心地使用该设备进行高精度的测量。这些证明材料可以包括分辨率测试报告、校准证书等,它们能够详细记录测量分辨率的测试过程和结果,为用户提供可靠的依据。
采样频率证明
提供控制器采样频率≥2500Hz的相关证明,确保满足技术要求。高采样频率能够捕捉到更细微的信号变化,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中,快速变化的信号可能包含重要的信息,高采样频率的控制器能够及时采集这些信号,为试验分析提供更准确的数据。以下是采样频率证明的相关信息表格:
采样频率指标
证明材料类型
作用
≥2500Hz
频率测试报告
保证信号采集准确性
传感器证明材料
传感器校正证明
提供力、变形传感器采用非线性校正技术的证明文件,保证整机测量精度。非线性校正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消除非线性误差的影响。通过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可以证明传感器在经过校正后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些证明文件可以包括校正报告、校准证书等,它们能够详细记录传感器的校正过程和结果,为用户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
传感器识别证明
出具具有多传感器自动识别技术的证明材料,体现设备的智能化。多传感器自动识别技术是设备智能化的重要体现,它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便捷性。通过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可以展示设备在传感器识别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性能。这些证明材料可以包括技术说明书、测试报告等,它们能够详细介绍传感器自动识别技术的原理和优势,为用户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传感器性能证明
提供传感器相关性能指标的证明,确保其符合设备要求。传感器的性能指标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通过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可以证明传感器的性能符合设备的要求,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这些证明材料可以包括性能测试报告、校准证书等,它们能够详细记录传感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和测试结果,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参考。
其他关键部件证明
高温炉证明
提供高温炉温度范围300-1100℃的证明材料,确保其能满足试验需求。高温炉的温度范围是进行高温试验的关键参数之一,合适的温度范围能够保证试验的顺利进行。通过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可以证明高温炉的温度范围符合试验要求,为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研究提供可靠的条件。以下是高温炉证明的相关信息表格:
高温炉
高温炉温度范围
证明材料类型
作用
300-1100℃
温度校准报告
保证高温试验准确性
高低温环境箱证明
出具高低温环境箱-70-350℃的证明文件,保证设备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使用。高低温环境箱能够模拟不同的温度环境,为材料在极端温度条件下的性能研究提供了可能。通过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可以证明高低温环境箱的温度范围和稳定性符合要求,确保设备在不同温度环境下都能正常运行。这些证明文件可以包括温度测试报告、校准证书等,它们能够详细记录高低温环境箱的性能和测试结果。
高低温环境箱
引伸计证明
提供高温引伸计标距25mm\50mm可变,最大变形量5mm,最高适用温度1200℃的证明,满足试验测量要求。高温引伸计是测量材料在高温环境下变形的重要工具,合适的标距、最大变形量和适用温度能够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提供相关的证明,可以证明高温引伸计的性能符合试验要求,为高温试验提供准确的变形测量数据。这些证明可以包括性能测试报告、校准证书等,它们能够详细记录高温引伸计的各项参数和测试结果。
高温引伸计
引伸计
参数偏差说明
正偏差说明
性能提升正偏差
所投设备在某些性能指标上优于招标文件要求,如控制器采样频率高于2500Hz,标记为“+”偏差,此为性能提升,能更好满足使用需求。更高的采样频率能够更准确地捕捉试验过程中的细微变化,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使得设备在科研教学和材料研究中能够提供更精确的测量结果,为研究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优势。
功能增强正偏差
若设备具备一些额外功能,超出了招标要求,标记为“+”偏差,为设备带来更多优势。额外的功能可以拓展设备的应用范围,满足更多不同类型的试验需求。例如,设备可能具备一些特殊的数据分析功能或自动化控制功能,这些功能能够提高试验效率和数据处理能力,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精度提高正偏差
如测量分辨率高于±100万码高分辨率,标记“+”偏差,体现设备的高精度。更高的测量分辨率能够检测到更微小的变化,提供更精确的测量数据。在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中,高精度的测量结果对于深入研究材料的性能和行为至关重要,能够为科研教学和材料研究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负偏差说明
无负偏差情况
经严格核查,所投设备各项参数均满足或优于采购人需求,不存在负偏差情况。这表明所投设备在性能、功能和精度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可靠性,能够完全满足本项目的要求。以下是无负偏差情况的相关信息表格:
核查项目
核查结果
说明
设备各项参数
满足或优于采购人需求
不存在负偏差
确保无负偏差措施
在设备选型和测试过程中,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无负偏差,如多次性能测试、与招标要求逐项比对等。多次性能测试可以全面检验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与招标要求逐项比对则可以确保设备的各项参数都符合要求,避免出现负偏差。这些措施的实施保证了所投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负偏差风险防控
建立了负偏差风险防控机制,一旦发现可能的负偏差情况,立即进行调整和优化。负偏差风险防控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负偏差问题,避免负偏差对项目造成不利影响。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负偏差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偏差证明材料
正偏差证明
对于标记为“+”偏差的参数,提供详细的性能测试报告、技术说明等证明材料,证实其真实性。这些证明材料能够详细记录设备在性能、功能和精度等方面的优势,为正偏差的真实性提供有力的支持。例如,对于控制器采样频率高于2500Hz的正偏差,可以提供频率测试报告和技术说明书,详细介绍控制器的采样频率和性能优势。以下是正偏差证明的相关信息表格:
正偏差参数
证明材料类型
作用
控制器采样频率高于2500Hz
频率测试报告、技术说明书
证实正偏差真实性
无负偏差证明
出具相关的测试记录、对比文件等,证明设备不存在负偏差情况。测试记录和对比文件可以详细记录设备的各项参数和性能表现,与招标要求进行对比,清晰地展示设备不存在负偏差。这些证明材料可以为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提供有力的证据,让采购人更加放心地选择该设备。
偏差说明完整性
确保偏差说明内容完整,涵盖所有参数的偏差情况,并提供充分的证明材料。完整的偏差说明能够让采购人全面了解设备的性能和参数情况,以及与招标要求的对比结果。提供充分的证明材料则可以增强偏差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通过对所有参数的偏差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和证明,能够为采购人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
测量精度验证报告
试验力测量精度验证
测量范围精度验证
提供试验力测量范围在力值测量精度0.4%~100%FS内,示值±0.5%的测量精度验证报告,证明其准确性。该验证报告详细记录了试验力测量范围的测试过程和结果,通过与标准值的对比,证明了测量精度符合要求。准确的试验力测量范围对于获得可靠的试验数据至关重要,能够为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控制精度验证
出具力控速率控制精度优于设定值的±0.5%的验证报告,体现设备的稳定性。验证报告通过多次测试和数据分析,证明了力控速率控制精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稳定的力控速率控制精度能够确保试验过程中力的施加稳定准确,避免因力控速率不稳定而导致的试验误差,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分辨力验证
提供试验力分辨力的验证报告,确保其符合技术要求。验证报告详细记录了试验力分辨力的测试过程和结果,证明了试验力分辨力能够满足技术要求。合适的试验力分辨力能够准确检测到微小的力变化,为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提供更精确的测量数据。
横梁位移测量精度验证
位移精度验证
提供横梁位移精度示值≤±0.5%的验证报告,保证设备的位移准确性。验证报告通过实际测试和数据分析,证明了横梁位移精度符合要求。准确的横梁位移精度能够确保在试验过程中横梁的移动精确可靠,为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提供稳定的位移控制,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速度精度验证
出具横梁位移速度精度示值≤±0.5%的验证报告,体现其速度控制的精确性。验证报告通过多次测试和数据分析,证明了横梁位移速度精度的精确性和稳定性。精确的横梁位移速度精度能够确保在试验过程中横梁的移动速度稳定准确,避免因速度不稳定而导致的试验误差,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分辨率验证
提供横梁位移分辨率≤0.00005mm的验证报告,确保其高分辨率。验证报告详细记录了横梁位移分辨率的测试过程和结果,证明了横梁位移分辨率能够达到高分辨率的要求。高分辨率的横梁位移能够检测到更微小的位移变化,为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提供更精确的测量数据。
其他测量精度验证
变形测量精度验证
提供变形测量相关精度的验证报告,确保其测量的可靠性。验证报告通过对变形测量的多次测试和数据分析,证明了变形测量精度的可靠性。准确可靠的变形测量对于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行为至关重要,能够为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温度测量精度验证
出具高温炉、高低温环境箱等温度测量精度的验证报告,保证温度控制的准确性。验证报告详细记录了高温炉和高低温环境箱的温度测量过程和结果,证明了温度测量精度符合要求。准确的温度控制对于进行高温和低温试验至关重要,能够为材料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性能研究提供可靠的条件。以下是温度测量精度验证的相关信息表格:
设备名称
温度测量精度验证报告类型
作用
高温炉
温度校准报告、温度稳定性测试报告
保证高温试验温度准确性
高低温环境箱
温度范围测试报告、温度波动度测试报告
保证不同温度环境试验准确性
整体精度综合验证
提供设备整体测量精度的综合验证报告,全面评估设备的测量性能。综合验证报告通过对设备的各项测量参数进行全面测试和分析,评估了设备的整体测量性能。该报告能够为采购人提供设备测量精度的全面信息,帮助其了解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为采购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高温持久蠕变实验机参数响应
试验力控制精度参数
最大试验力响应
最大试验力数值
所投高温持久蠕变实验机最大试验力为50kN,与招标文件要求完全一致。此数值能够满足对金属或其他材料进行高温蠕变、高温持久、缺口持久试验、应力松弛、蠕变-疲劳交互、慢应变速率拉伸等多种试验的需求,确保在不同试验条件下都能稳定运行,为科研教学和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提供可靠的保障。在实际应用中,该最大试验力可以应对多种规格和类型的材料,无论是小型试样还是较大尺寸的样品,都能进行有效的试验,保证了设备的适用性和通用性。
高温持久蠕变实验机
金属材料试验
试验力测量误差
试验力测量误差≤±0.5%,完全满足招标文件要求。如此小的测量误差表明所投设备具有高精度的测量性能。在试验过程中,精确的试验力测量是获取准确试验结果的关键。该误差范围能够保证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基于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对于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精确的试验力测量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力学行为,为有色金属新材料的研究和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试验力测量
试验力测量误差
试验力测量范围
试验力测量范围为1%FS~100%FS,符合招标规定。这一广泛的测量范围使得设备能够适应不同试验力要求的试验。在进行一些小型试样的试验时,较低的试验力测量范围可以提供更精确的测量;而在进行大型样品或高强度材料的试验时,较高的试验力测量范围可以满足试验的需求。该测量范围的设置保证了设备在不同试验场景下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能够为科研教学和材料研究提供全面的试验支持。
试验力分辨力响应
分辨力数值
试验力分辨力最大试验力±1/500000可调(TMC控制器),满足招标要求。这种高分辨力的设计使得设备能够更精确地测量试验力的微小变化。在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中,微小的试验力变化可能反映出材料内部结构的重要信息。通过精确的分辨力,研究人员可以捕捉到这些细微的变化,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材料的性能和行为。该分辨力的可调节性也增加了设备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的试验需求进行调整,提高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控制精度
项目
指标
说明
试验力控制精度
≤±0.5%
此精度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确保试验力控制准确,为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保障。在高温持久蠕变试验中,精确的试验力控制能够模拟材料在实际使用中的受力情况,使得试验结果更具参考价值。
控制稳定性
高
在试验过程中,试验力控制稳定,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这有助于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重复性和准确性。稳定的控制还能保证设备在长时间试验过程中的可靠性,避免因试验力波动导致的试验失败或数据不准确。
响应速度
快
设备对试验力的变化响应迅速,能够及时调整以满足试验需求。在一些需要快速改变试验力的试验中,快速的响应速度可以提高试验效率,同时也能更准确地模拟材料在实际使用中的动态受力情况。
加荷速率
最大加荷速率≥3000N/s,符合招标标准。较高的加荷速率使得设备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所需的试验力,提高了试验效率。在一些对时间要求较高的试验中,快速的加荷速率可以缩短试验周期,提高研究进度。该加荷速率也能满足一些特殊试验的需求,如模拟材料在高速冲击下的力学性能等。
加荷速率
温度波动度
试验力控制稳定性
长期稳定性
所投设备在长期试验过程中,试验力控制稳定,能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在长时间的高温持久蠕变试验中,稳定的试验力控制是获取准确试验数据的关键。设备采用了先进的控制系统和稳定的机械结构,能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保持试验力的稳定。这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对材料的长期性能进行准确的评估,为有色金属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短期波动
项目
指标
说明
短期波动范围
小
试验力短期波动在允许范围内,满足试验要求。在试验过程中,短期的波动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但所投设备的波动范围极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波动控制措施
有效
设备采用了先进的控制算法和高精度的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试验力的变化,并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波动在允许范围内。
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小
由于短期波动范围小且得到有效控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极小,保证了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动态响应
设备对试验力的动态响应迅速,能及时调整以满足试验需求。在一些需要动态改变试验力的试验中,如蠕变-疲劳交互试验,快速的动态响应可以更准确地模拟材料在实际使用中的受力情况。设备的先进控制系统和高性能的传感器使得它能够在瞬间感知试验力的变化,并迅速做出调整,保证试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温度控制性能指标
工作温度范围响应
最低工作温度
所投高温持久蠕变实验机工作温度下限为300℃,符合招标文件要求。这一温度下限能够满足多种材料在较低温度下的高温试验需求。在有色金属新材料的研究中,有些材料可能需要在特定的低温环境下进行试验,以研究其性能变化。该设备的最低工作温度设置可以为这些研究提供合适的试验条件,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最高工作温度
项目
指标
说明
最高工作温度
1100℃
工作温度上限为1100℃,与招标规定一致。这一高温范围可以满足大多数材料的高温试验需求,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性能测试的有色金属材料。
温度稳定性
高
在达到最高工作温度时,设备能够保持温度的稳定,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稳定的高温环境可以更准确地模拟材料在实际使用中的高温工况,为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更真实的试验数据。
升温速率
可调
设备的升温速率可以根据试验需求进行调整,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灵活地控制试验过程。不同的材料可能需要不同的升温速率来进行试验,可调的升温速率可以满足这些多样化的需求。
温度范围适用性
该温度范围能满足多种材料的高温试验需求。从300℃到1100℃的温度区间覆盖了大多数有色金属材料和其他材料的试验温度要求。在有色金属新材料的研究和资源综合利用中,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试验目的可能需要不同的温度条件。该设备的温度范围适用性使得它可以用于多种类型的试验,如高温蠕变、高温持久、缺口持久试验等,为科研教学和材料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
温度波动度响应
波动度数值
温度波动度≤±2℃,达到招标文件标准。如此小的温度波动度表明设备具有良好的温度控制性能。在高温试验中,温度的稳定是获取准确试验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微小的温度波动可能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而该设备的低温度波动度可以保证试验环境的稳定性,使得试验结果更具可靠性和可比性。
波动稳定性
在试验过程中,温度波动稳定,不会对试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设备采用了先进的温度控制系统和高质量的加热元件,能够实时监测和调整温度,确保温度波动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稳定的温度波动有助于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重复性和准确性,为科研人员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
波动控制措施
设备采用先进的温度控制技术,有效控制温度波动。通过高精度的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并利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对加热元件进行精确调节,能够及时补偿温度的波动。设备的加热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均匀地分布热量,减少温度差异,进一步提高温度控制的稳定性。这些措施共同保证了设备在试验过程中温度波动度符合要求,为试验提供了稳定的温度环境。
温度梯度响应
梯度数值
项目
指标
说明
温度梯度
3℃±0.5℃
温度梯度为3℃±0.5℃,满足招标要求。该温度梯度数值表明设备在工作温度范围内能够保持较为均匀的温度分布。
梯度均匀性
高
在工作温度范围内,温度梯度均匀,保证了试验的准确性。均匀的温度梯度可以避免因温度差异导致的试验误差,使得试验结果更能反映材料的真实性能。
梯度控制方法
有效
通过合理的加热结构和控制算法,实现对温度梯度的有效控制。设备的加热元件分布合理,能够均匀地加热样品,同时控制算法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的反馈及时调整加热功率,确保温度梯度在规定范围内。
梯度均匀性
在工作温度范围内,温度梯度均匀,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均匀的温度梯度是进行精确高温试验的重要条件。在材料的高温性能测试中,不均匀的温度梯度可能会导致材料内部产生应力差异,从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所投设备通过合理的加热结构和先进的控制算法,能够确保在整个工作温度范围内温度梯度保持均匀,使得试验结果更能反映材料的真实性能,为有色金属新材料的研究和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梯度控制方法
通过合理的加热结构和控制算法,实现对温度梯度的有效控制。设备采用了先进的加热技术,加热元件分布均匀,能够均匀地向样品传递热量。同时,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并将数据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反馈信息,通过精确的控制算法调整加热功率,确保温度梯度在规定的范围内。这种有效的梯度控制方法保证了设备在不同试验条件下都能提供稳定、均匀的温度环境,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变形测量系统参数
变形测量范围响应
最小变形测量值
所投设备变形测量范围下限为0mm,符合要求。这一最小变形测量值能够满足对材料微小变形的测量需求。在材料力学性能研究中,有些材料在受力初期可能只会产生微小的变形,准确测量这些微小变形对于了解材料的力学行为至关重要。该设备的最小变形测量值设置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更精确的测量数据,有助于深入研究材料的性能和结构。
变形测量系统
最大变形测量值
项目
指标
说明
最大变形测量值
12mm
最大变形测量值为12mm,与招标规定相符。这一数值能够满足大多数材料在试验过程中的变形测量需求。
测量准确性
高
在实际测量中,设备能够准确测量材料的变形,提供可靠的测量数据。高精度的传感器和先进的测量技术保证了测量的准确性。
适用材料范围
广
该测量范围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材料,包括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等。不同材料在试验过程中的变形程度可能不同,该测量范围可以满足这些多样化的需求。
测量范围适用性
项目
指标
说明
适用材料类型
多种
该测量范围能满足大多数材料的变形测量需求,包括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等。不同材料在试验过程中的变形特性不同,该测量范围可以适应这些多样化的需求。
试验类型适用性
广泛
适用于高温蠕变、高温持久、缺口持久试验、应力松弛、蠕变-疲劳交互、慢应变速率拉伸等多种试验类型。不同的试验类型对变形测量的要求不同,该测量范围可以满足这些不同的要求。
测量准确性保证
高
在整个测量范围内,设备能够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高精度的传感器和先进的测量技术确保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变形测量分辨率响应
分辨率数值
变形测量分辨率为0.001mm,达到招标文件标准。如此高的分辨率使得设备能够精确测量材料的微小变形。在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中,微小的变形可能反映出材料内部结构的重要变化。通过高分辨率的测量,研究人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材料的性能和行为,为有色金属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更精确的数据支持。
分辨率准确性
在实际测量中,分辨率准确,能提供精确的测量结果。设备采用了高精度的传感器和先进的测量技术,能够确保变形测量分辨率的准确性。在材料的变形测量过程中,准确的分辨率可以避免测量误差的积累,使得测量结果更能反映材料的真实变形情况。这对于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科研教学和材料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分辨率稳定性
分辨率在试验过程中保持稳定,不受外界因素干扰。设备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通过优化的电路设计和屏蔽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外界环境对测量分辨率的影响。在长时间的试验过程中,稳定的分辨率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基于准确稳定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为有色金属新材料的研究和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变形测量误差响应
误差数值
项目
指标
说明
变形测量误差
±0.002mm
变形测量误差为±0.002mm,满足招标要求。该误差范围表明设备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小
在实际试验中,该误差范围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微小的误差不会对材料力学性能的评估产生显著影响。
误差控制措施
有效
设备采用高精度的传感器和先进的算法,有效控制测量误差。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变形,算法可以对测量数据进行修正和处理,减少误差。
误差控制措施
项目
措施
说明
传感器精度
高
设备采用高精度的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材料的变形,减少测量误差的来源。高精度的传感器可以更敏锐地感知材料的微小变形,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算法优化
先进
通过先进的算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修正,进一步降低误差。算法可以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息实时调整测量结果,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校准机制
完善
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确保测量误差始终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校准机制可以保证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测量准确性和稳定性。
误差对试验的影响
该误差范围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在材料的变形测量中,一定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所投设备的变形测量误差极小,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影响甚微。在科研教学和材料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测量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处理,该误差范围不会对材料力学性能的评估和研究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能够满足有色金属新材料研究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需求。
数据存储功能说明
脱机数据存储响应
脱机存储能力
当工控机与试验机主机脱开时,控制系统具备数据存储功能,可存储试验数据,避免数据丢失。在试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工控机与主机脱开的情况,如意外断电、通信故障等。此时,设备的脱机数据存储功能可以确保试验数据不会丢失,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这对于长时间的试验尤为重要,研究人员可以在恢复联机后继续使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有色金属新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障。
存储数据完整性
脱机存储的数据完整,再次联机时能自动存储至工控机上。设备的控制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数据存储技术和可靠的存储介质,能够确保在脱机状态下存储的数据不丢失、不损坏。当重新联机时,数据可以无缝地传输到工控机上,保证了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这使得研究人员可以方便地对试验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研究的准确性。
存储数据安全性
项目
指标
说明
数据加密
有
设备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和篡改。加密技术可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存储介质可靠性
高
采用可靠的存储介质,确保数据在存储过程中不会丢失或损坏。可靠的存储介质可以提供长期的数据保存能力。
备份机制
完善
具备完善的备份机制,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即使存储介质出现故障,也可以通过备份数据恢复试验数据。
联机数据存储响应
联机存储方式
项目
方式
说明
自动存储
是
试验机可根据用户设定的存储条件,自动对试验条件、测试结果、测试曲线和数据进行存储。自动存储方式方便快捷,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工作量和错误。
存储格式
多样
支持多种存储格式,如txt、Excel等,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多样的存储格式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存储位置选择
灵活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存储位置,如本地硬盘、外部存储设备等。灵活的存储位置选择可以提高数据管理的便利性。
存储数据调用
存储的数据可随时调用,方便用户查看和分析。设备的操作系统和软件设计合理,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快速找到所需的数据。无论是查看试验结果、分析测试曲线还是进行数据对比,都可以轻松实现。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及时获取所需信息,提高研究效率,为有色金属新材料的研究和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存储数据管理
设备具备完善的数据管理功能,可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随着试验数据的不断积累,有效的数据管理变得尤为重要。设备可以根据试验类型、时间、样品信息等对数据进行分类,使用户能够更方便地查找和管理数据。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备份和删除等操作,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科研教学和材料研究提供高效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
数据存储可靠性
长期存储稳定性
数据在长期存储过程中保持稳定,不会出现丢失或损坏的情况。设备采用了可靠的存储技术和优质的存储介质,能够确保数据在长时间内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有色金属新材料的研究中,有些试验数据可能需要长期保存和分析,长期存储稳定性可以保证这些数据的可用性,为研究人员提供可靠的历史数据支持。
存储环境适应性
设备的数据存储功能能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确保数据安全。在实际使用中,设备可能会面临各种不同的环境,如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所投设备通过优化的设计和防护措施,能够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使得设备可以在不同的实验室和工作场所使用,提高了其适用性和实用性。
数据备份措施
项目
措施
说明
定期备份
有
设备支持定期备份数据,防止数据丢失。定期备份可以在数据出现意外损坏时及时恢复数据。
异地备份
可选
用户可以选择将数据备份到异地存储设备,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异地备份可以防止本地存储设备因自然灾害等原因损坏导致的数据丢失。
备份恢复机制
完善
具备完善的备份恢复机制,确保备份数据可以快速、准确地恢复。当需要恢复数据时,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将备份数据恢复到设备中。
同步热分析系统参数响应
温度范围及精度参数
温度范围响应
室温起始温度
所投设备室温起始温度具备精准控制能力,可在室温条件下稳定开启实验,充分满足科研教学对于材料常温性能分析的需求。室温起始温度不仅能精准控制,且稳定性极高,波动范围极小,确保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重复性。同时,设备配备室温监测功能,可实时反馈室温情况,方便实验人员及时调整实验参数,保证在室温环境下各项性能指标稳定运行,不会因室温变化产生较大误差,为实验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设备在室温起始阶段的精准控制,依赖于先进的温度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温度传感器能够快速、准确地感知室温变化,并将数据实时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的参数进行精确调整,确保设备在室温条件下稳定运行。此外,设备还具备自我诊断和校准功能,能够自动检测室温波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及时进行调整,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高温度可达
设备最高温度可达1600℃,能很好地满足有色金属新材料研究等领域对高温材料分析的需求。在高温状态下,设备性能稳定,不会出现温度失控或波动过大的情况。这得益于先进的加热技术,能确保在达到最高温度时加热均匀性良好,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设备具备高温保护功能,当温度接近或超过设定的最高温度时,会自动采取保护措施,保障设备和实验人员的安全。
先进的加热技术采用了特殊的加热元件和智能温控系统。加热元件具有高效、稳定的加热性能,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温度升高到设定值,并保持稳定。智能温控系统则能够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精确调整,确保加热均匀性。此外,高温保护功能采用了多重安全机制,包括温度传感器、过载保护装置等,能够在温度异常时及时切断电源,避免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加热元件
升温速率控制
升温速率可在0.1-50℃/min范围内精确控制,满足不同实验对升温速度的多样化需求。升温速率的控制精度高,误差极小,保证了实验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设备支持程序升温功能,可根据实验要求预先设定升温曲线,实现自动化实验操作。在升温过程中,能实时监测升温速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升温速率符合实验要求。
精确的升温速率控制依赖于先进的温控算法和高精度的加热设备。温控算法能够根据预设的升温曲线,精确计算出每个时刻的加热功率,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进行实时调整。高精度的加热设备则能够快速、准确地响应温控系统的指令,实现升温速率的精确控制。此外,设备还具备实时监测和反馈功能,能够及时发现升温速率的偏差,并进行自动调整,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温度精度保障
通过多点温度校正技术,确保设备在整个温度范围内的温度精度达到±0.1℃(标准金属)。配备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准确地测量温度,并将数据反馈给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能有效减少外界因素对温度测量的影响。定期对温度精度进行校准和检测,保证设备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为科研教学提供准确可靠的温度数据。
多点温度校正技术采用了多个标准温度点进行校准,能够更全面、准确地反映设备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特点,能够实时准确地测量温度变化。温度控制系统则采用了先进的PID控制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调整加热功率,保证温度精度的稳定性。此外,定期的校准和检测工作能够及时发现温度精度的偏差,并进行调整,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天平测量性能指标
天平分辨率响应
微小质量检测
能够精确检测微小质量变化,对于科研教学中对材料微量成分分析等实验具有重要意义。微小质量检测的灵敏度高,可检测到极低质量的变化,为科研提供更精确的数据。在微小质量检测过程中,天平的响应速度快,能够及时准确地记录质量变化。具备微小质量检测的校准功能,可定期对天平进行校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检测项目
检测能力
优势
微小质量变化检测
可检测到极低质量的变化
为科研提供更精确的数据
响应速度
快速响应并记录质量变化
保证实验的及时性
校准功能
定期校准天平
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分辨率稳定性
天平分辨率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先进的天平设计和制造工艺确保了分辨率的稳定性,为科研教学提供可靠的测量结果。分辨率稳定性高,可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具备分辨率稳定性监测功能,可实时反馈分辨率的变化情况,便于及时调整和维护。
天平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和精密的制造工艺,能够有效抵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保证分辨率的稳定性。同时,内置的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分辨率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操作人员。一旦发现分辨率出现异常,操作人员可以及时进行调整和维护,确保天平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检测报告证明
提供专业的天平分辨率检测报告,证明所投设备在实际运行中的分辨率符合招标文件要求。检测报告由权威机构出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检测过程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检测报告,可对天平的分辨率进行评估和验证,为科研教学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是对天平分辨率性能的客观评价。检测过程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对检测报告的分析和评估,科研人员可以了解天平的实际性能,为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分辨率校准措施
定期对天平分辨率进行校准,确保其始终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校准过程采用高精度的标准砝码,保证校准的准确性。具备自动校准功能,可根据设定的时间间隔自动对天平进行校准,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校准后,天平的分辨率能够得到有效恢复和提高,为科研教学提供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定期校准是保证天平分辨率准确性的重要措施。高精度的标准砝码具有极高的精度和稳定性,能够为校准提供可靠的参考。自动校准功能则减少了人为操作的误差,提高了校准的效率和准确性。校准后,天平的分辨率能够得到有效恢复和提高,为科研教学提供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标准砝码
最大称重量响应
满足多样需求
最大称重量≥30g能够满足科研教学中对不同规模样品的分析需求,无论是小样品还是较大规模的样品,都能进行准确测量。多样的称重量范围为科研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可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样品量。在满足多样需求的同时,天平的测量精度不受影响,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具备样品量选择提示功能,可根据天平的最大称重量和实验要求,提示操作人员选择合适的样品量。
天平的大称重量范围和高精度测量能力,能够适应不同规模样品的分析需求。样品量选择提示功能则帮助操作人员合理选择样品量,避免因样品量过大或过小而影响实验结果。同时,天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了在不同样品量下的测量精度。
高精度测量
在最大称重量范围内,天平能够保持高精度的测量,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先进的测量技术和算法保证了在大重量情况下的测量精度,减少了测量误差。高精度测量为科研教学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具备高精度测量的校准功能,可定期对天平进行校准,保证在最大称重量范围内的测量精度。
测量范围
测量精度
技术支持
校准功能
最大称重量范围内
高精度测量
先进的测量技术和算法
定期校准保证精度
结构稳定性
天平的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承受较大的重量而不发生变形或损坏,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采用高强度的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提高了天平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构稳定性好,可减少因重量变化而引起的测量误差,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具备结构稳...
有色金属新材料研究及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基地采购项目(一期)投标方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