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中小型水库下游区洪水风险图编制
第一章 实施方案
9
第一节 外业测量方案
9
一、 现场查勘与高程点测量
9
二、 水文调查与洪水推算
21
三、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收集
41
四、 纸质地图数字化处理
61
五、 采集数据质量把控
78
第二节 洪水分析方案
89
一、 洪水模拟模型选择
89
二、 应急泄洪与溃坝工况设定
101
三、 下游边界水位计算
108
四、 历史洪水数据重演验证
115
五、 串联水库叠加溃决模拟
130
第三节 影响分析与评估
142
一、 空间分布模型建立
142
二、 洪水淹没参数分析
154
三、 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评估
164
四、 重点防洪对象识别与防护
175
五、 洪水影响专题报告输出
189
第四节 避洪转移分析
195
一、 避险路线与安置点划定
195
二、 避洪路径优化算法建立
205
三、 分阶段分区域转移策略制定
218
四、 模拟演练与应急培训开展
232
五、 避洪转移分析报告形成
237
第五节 洪水风险图绘制
252
一、 基本洪水风险图制作
252
二、 专题洪水风险图编制
262
三、 坐标与高程基准统一
276
四、 图件比例尺设定
285
五、 图件成果审查与提交
299
第六节 动态风险图编制
308
一、 重点水库动态图编制
308
二、 实时水文数据接口集成
317
三、 风险模拟引擎构建
331
四、 可视化平台开发
354
五、 应急调度辅助决策功能实现
360
第二章 人员配置及管理
371
第一节 人员分工配置
371
一、 外业测量组职责
371
二、 洪水分析组职责
383
三、 风险评估组职责
392
四、 图件绘制组职责
405
五、 数据处理组职责
415
第二节 人员配置与管理
425
一、 人员数量及背景
425
二、 人员岗位职责
437
三、 项目经理责任制
449
四、 分级管理模式
461
五、 项目推进会议
479
第三节 管理制度与考核机制
491
一、 内部管理制度
491
二、 考核指标设定
503
三、 绩效评估方式
513
四、 考核奖惩措施
526
五、 团队执行力保障
541
第三章 工作进度
553
第一节 进度计划安排
553
一、 项目整体时间表规划
553
二、 模块阶段性时间节点
560
三、 进度目标与可视化计划
568
四、 流程环节时间分配
577
第二节 保障进度措施
588
一、 进度管理机制建立
588
二、 信息化进度监控
594
三、 资源调配预案制定
601
四、 里程碑考核机制
611
五、 风险应对策略规划
618
第三节 项目工序划分
628
一、 项目工序详细划分
628
二、 工序责任人与标准
637
三、 关键工序专项推进
644
四、 工序衔接机制建立
655
五、 多部门工序协作
663
第四节 关键节点控制
670
一、 重大节点设定规划
670
二、 节点倒计时管理
681
三、 节点预审自查工作
687
四、 节点延期应急预案
694
五、 节点成果报告提交
703
第四章 质量保证体系措施
711
第一节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711
一、 项目经理责任机制
711
二、 技术负责人核心作用
718
三、 外业测量组质量监督
728
四、 模型计算组质量把控
736
五、 图件编制组质量管控
744
六、 质量审核组严格把关
757
第二节 质量保证措施
765
一、 执行行业标准规范
765
二、 实行三级校审制度
776
三、 确保仪器设备合格
786
四、 建立模型参数复核机制
794
五、 信息化平台成果管理
806
第三节 质量管理关键点分析及应对
816
一、 基础资料准确性把控
816
二、 模型边界条件审核
824
三、 图形绘制一致性保障
836
四、 报告逻辑完整性审查
846
五、 成果汇交格式标准化
855
第四节 过程控制和成果控制
861
一、 全过程质量监控
861
二、 阶段性里程碑评审
868
三、 成果文件电子化留痕
875
四、 最终成果内部预验收
883
第五章 应急保障方案
894
第一节 进度滞后应对
894
一、 建立进度预警机制
894
二、 人员与资源调配措施
897
三、 工序优化压缩耗时
902
第二节 技术路线偏差处理
906
一、 组织专家评审
906
二、 形成替代方案
913
三、 与采购人沟通确认
918
四、 修正模型参数等
923
第三节 审查未通过响应
930
一、 问题梳理整改
930
二、 引入第三方复核
934
第四节 成果汇交时限保障
938
一、 预留成果校对时间
938
二、 电子地图拼接处理
943
三、 专人负责档案归档
948
第六章 保密管理措施
957
第一节 保密原则及内容
957
一、 明确保密信息范围
957
二、 遵守保密法律法规
965
第二节 保密实施细则
974
一、 分级管理制度建立
974
二、 物理隔离安全保障
986
三、 保密自查整改工作
994
第三节 保密岗位责任及培训
1000
一、 专职保密人员设立
1000
二、 全员保密教育学习
1008
三、 保密奖惩机制建立
1021
第七章 售后服务保障
1029
第一节 售后服务周期
1029
一、 验收后12个月服务承诺
1029
二、 服务周期起始计算方式
1033
三、 服务终止程序严格执行
1037
第二节 售后服务内容
1040
一、 成果资料补充完善
1040
二、 模型运行维护服务
1044
三、 风险图更新建议服务
1049
四、 数据格式转换支持
1054
五、 技术咨询与答疑服务
1061
六、 成果使用指导服务
1066
第三节 服务响应机制
1072
一、 7×24小时响应机制
1072
二、 2小时快速响应承诺
1076
三、 一般问题24小时解决
1078
四、 复杂问题48小时方案
1082
五、 远程与现场服务选项
1086
第四节 服务团队配置
1090
一、 原技术骨干售后小组
1090
二、 项目经理统筹协调
1094
三、 专业技术人员支持
1099
四、 数据处理人员保障
1102
第五节 服务质量保障
1108
一、 服务质量跟踪制度
1108
二、 定期用户回访机制
1113
三、 反馈意见优化服务
1116
四、 服务记录可追溯性
1122
实施方案
外业测量方案
现场查勘与高程点测量
地形地貌现场查勘
整体地形评估
起伏状况判断
通过实地开展观察和测量工作,判断地形的起伏程度,确定是否存在明显的高低差。高低差的存在与否对洪水流速和流向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水流经过高低差较大的区域时,流速会加快,流向也可能会发生改变。分析起伏状况对洪水流速和流向的影响,能够为洪水模拟提供重要依据。此外,还需仔细记录特殊地形的位置和特征,如陡峭的山坡、深谷等。这些特殊地形在洪水期间可能会引发特殊的水流现象,如急流、漩涡等,对周边地区的防洪安全构成威胁。
地形地貌现场查勘
工作内容
具体操作
目的
判断起伏程度
实地观察和测量
确定高低差
分析影响
研究起伏状况与洪水流速、流向关系
为洪水模拟提供依据
记录特殊地形
记录位置和特征
关注特殊水流现象威胁
坡度坡向分析
测量不同区域的坡度和坡向,全面了解地形的倾斜方向和程度。坡度和坡向是影响雨水径流和洪水积聚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坡度和坡向会导致雨水径流的速度和方向不同,进而影响洪水的积聚情况。评估坡度和坡向对雨水径流和洪水积聚的影响,有助于准确预测洪水的发展趋势。同时,根据坡度和坡向等因素,确定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区域。这些区域在洪水期间更容易受到破坏,需要提前采取防范措施,以保障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水系关系研究
研究地形地貌与周边河流、湖泊、水库等水系的连通性,了解水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水系的连通性对洪水的调蓄和排泄起着关键作用,良好的连通性可以使洪水在不同水系之间得到有效的调节和排泄,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分析水系对洪水的调蓄和排泄作用,以及洪水可能对水系的影响,能够为洪水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信息。根据研究结果,确定洪水可能的泛滥范围和淹没区域,为制定防洪措施和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地貌类型识别
山地地貌分析
评估山地的高度、坡度、植被覆盖等因素对洪水的阻滞和拦截作用。山地的高度和坡度会影响洪水的流速和流向,植被覆盖则可以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减少洪水的流量。分析山地可能产生的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下游地区的影响,这些灾害具有突发性和破坏力强的特点,会对下游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确定山地中可能的水源地和泄洪通道,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和防洪减灾提供参考。
影响因素
具体作用
应对措施
高度、坡度
影响洪水流速和流向
加强监测和预警
植被覆盖
增加土壤蓄水能力
加强生态保护
山洪、泥石流
威胁下游地区安全
制定应急预案
水源地、泄洪通道
合理利用水资源和防洪
科学规划和管理
平原地貌评估
分析平原地区的地形平坦度和排水条件,判断洪水的扩散速度和范围。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条件相对较差,洪水容易扩散,淹没范围也可能较大。评估平原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洪水的容纳和渗透能力,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洪水的响应不同,如农田、湿地等具有一定的蓄水和渗透能力。确定平原地区可能的淹没区域和避险地点,为居民的安全转移和防洪减灾提供指导。
特殊地貌关注
针对岩溶地貌,分析其地下溶洞和暗河对洪水的排泄和储存作用。岩溶地貌的地下溶洞和暗河可以作为洪水的排泄通道和储存空间,对调节洪水具有一定的作用。对于沙丘地貌,评估其对洪水的阻挡和分流作用。沙丘地貌可以改变洪水的流向和速度,起到一定的防洪作用。记录特殊地貌的位置和特征,为洪水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以便在防洪规划中充分考虑这些特殊地貌的影响。
地形变化监测
时间序列分析
收集不同年份的地形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观察地形的长期变化趋势。通过对比不同年份的地形数据,可以发现地形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对比近期的地形变化情况,确定是否存在快速变化的区域。快速变化的区域可能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引起的,需要重点关注。分析地形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判断其对洪水的影响程度。地形的变化会影响洪水的流速、流向和淹没范围,及时了解地形变化对洪水的影响,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防洪措施。
变化原因探究
调查人类活动如城市建设、土地开发等对地形的改变。人类活动往往会导致地形的大规模改变,如填湖造地、开山修路等,这些改变可能会影响洪水的自然排泄和调蓄。分析自然地质作用如地震、山体滑坡等导致的地形变化。自然地质作用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会对地形造成严重的破坏。确定地形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影响范围,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
风险影响评估
评估地形变化对洪水的流速、流向、淹没范围等的影响。地形变化可能会导致洪水的流速加快、流向改变、淹没范围扩大等,增加洪水灾害的风险。分析地形变化对防洪工程设施的作用和效果的改变。防洪工程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是基于一定的地形条件,如果地形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防洪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根据地形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洪水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通过定期对地形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洪水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
影响方面
具体影响
应对策略
洪水特性
流速、流向、淹没范围改变
加强监测和预警
防洪工程
作用和效果改变
调整工程方案
风险评估和应对
及时调整策略
制定应急预案
河道断面高程测量
测量准备工作
资料收集整理
收集最新的河道地形图,了解河道的走向、宽度、弯曲程度等信息。河道地形图是进行河道断面高程测量的基础资料,通过对地形图的分析,可以确定测量的重点区域和路线。整理历史断面测量数据,分析河道断面的变化趋势。历史断面测量数据可以反映河道的演变过程,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河道未来的变化趋势。获取河道周边的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资料,为测量提供参考。河道周边的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情况会影响河道的水流和水位,了解这些信息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河道断面高程测量
资料类型
具体内容
作用
河道地形图
河道走向、宽度、弯曲程度
确定测量重点区域和路线
历史断面测量数据
河道断面变化趋势
预测河道未来变化
周边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资料
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情况
提高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
仪器设备校准
对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全面检查和校准,确保测量精度。测量仪器的精度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测量前必须对仪器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校准。准备足够的测量配件和工具,如三脚架、水准尺等。测量配件和工具的齐全与否会影响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需要提前准备好。检查仪器的电池电量和存储容量,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仪器的电池电量和存储容量不足会导致测量工作中断,因此需要在测量前进行检查和补充。
测量计划制定
根据河道的特点和测量要求,确定断面的位置和间距。河道的特点包括河道的走向、宽度、弯曲程度等,测量要求包括测量的精度、范围等,根据这些因素确定断面的位置和间距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规划测量点的分布,确保能够准确反映河道断面的形状。测量点的分布是否合理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制定测量的时间安排和人员分工,提高测量效率。合理的时间安排和人员分工可以使测量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测量效率。
高程点补充测量
断面测量实施
测量点设置
在每个断面位置,根据规划确定测量点的具体位置。测量点的位置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根据规划进行精确的设置。使用标志物或测量桩固定测量点,确保其稳定性。测量点的稳定性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使用标志物或测量桩进行固定。记录测量点的编号和位置信息,便于后续的数据处理。测量点的编号和位置信息是数据处理的重要依据,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
测量方法选择
根据测量现场的条件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测量现场的条件包括地形、气候等,精度要求包括测量的误差范围等,根据这些因素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对于平坦的河道断面,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对于复杂地形,可使用全站仪测量。不同的测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形和精度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严格按照测量方法的操作规程进行测量,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测量方法的操作规程是保证测量结果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严格遵守。
地形情况
适用测量方法
优势
平坦河道断面
水准测量
操作简单、精度较高
复杂地形
全站仪测量
适应复杂环境、精度高
数据记录整理
及时记录每个测量点的坐标、高程等数据,避免数据丢失。测量数据是测量工作的重要成果,及时记录可以避免数据丢失。对测量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和核对,检查数据的合理性。初步整理和核对可以发现数据中的错误和异常,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将测量数据存储在安全的地方,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处理。测量数据的安全存储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测量数据处理
数据计算分析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每个断面的面积、周长等几何参数。这些几何参数可以反映河道断面的形状和大小,对于分析河道的演变和水流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断面的形状和尺寸变化,判断河道的演变趋势。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断面数据,可以发现河道的演变规律和趋势。利用专业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专业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数据计算和分析任务。
断面图绘制
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河道断面图,直观展示河道的形状和高程变化。河道断面图可以清晰地展示河道的地形和水位情况,对于分析河道的水流和防洪情况具有重要作用。标注断面图上的关键信息,如测量点位置、高程值等。关键信息的标注可以使断面图更加清晰和准确,便于理解和分析。采用合适的比例尺和绘图规范,确保断面图的清晰和准确。合适的比例尺和绘图规范可以保证断面图的质量和可读性。
工作内容
具体操作
目的
绘制断面图
根据计算结果绘制
直观展示河道情况
标注关键信息
标注测量点位置、高程值等
使断面图更清晰准确
采用合适比例尺和规范
选择合适比例尺和绘图规范
保证断面图质量和可读性
对比评估分析
将本次测量结果与历史断面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河道断面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河道的演变趋势和变化特点。评估河道断面变化对洪水的影响,如过水能力的改变等。河道断面的变化会影响洪水的流速、流向和过水能力,评估这些影响可以为防洪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根据对比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洪措施和建议。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防洪措施和建议,提高防洪能力。
高程点补充测量
测量区域确定
需求分析确定
研究洪水风险图编制的具体要求,明确高程点测量的精度和密度要求。洪水风险图的编制需要准确的高程点数据,因此需要根据编制要求确定测量的精度和密度。分析不同区域在洪水分析中的重要性,确定需要重点测量的区域。不同区域在洪水分析中的作用和影响不同,需要根据其重要性确定重点测量区域。考虑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和变化情况,确定可能需要补充测量的区域。地形地貌复杂或变化较大的区域,可能需要补充测量更多的高程点,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分析因素
具体操作
目的
洪水风险图编制要求
明确精度和密度要求
保证数据符合编制需求
区域重要性
确定重点测量区域
突出重点提高效率
地形地貌情况
确定补充测量区域
保证数据准确性
资料分析查找
仔细审查现有基础地理信息资料,检查高程点的分布和精度。现有基础地理信息资料是高程点测量的重要参考,需要仔细审查其高程点的分布和精度情况。找出资料中高程点缺失或数据不准确的区域,标记为补充测量的重点。高程点缺失或数据不准确的区域会影响洪水风险图的编制质量,需要进行补充测量。分析不同资料之间的差异,确保测量区域的确定准确可靠。不同资料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行分析和比较,以确保测量区域的确定准确无误。
工作内容
具体操作
目的
审查资料
检查高程点分布和精度
了解现有资料情况
标记重点区域
找出缺失或不准确区域
确定补充测量重点
分析资料差异
比较不同资料
确保测量区域准确
重点区域确定
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确定可能影响洪水流动和淹没的关键区域。地形地貌的特点会影响洪水的流动和淹没范围,需要根据其特点确定关键区域。考虑周边的居民地、重要基础设施等因素,确定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周边的居民地和重要基础设施是洪水灾害的重点防范对象,需要确定重点保护区域。结合洪水分析的结果,确定可能出现洪水积聚和泛滥的区域。洪水分析结果可以为确定洪水积聚和泛滥区域提供重要依据。
测量方法选择
区域特点分析
分析测量区域的地形起伏、交通条件等特点,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地形起伏和交通条件会影响测量工作的开展,需要根据其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对于平坦开阔的区域,可采用水准测量或GPS测量;对于复杂地形,可使用全站仪测量。不同的测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形条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考虑测量区域的安全性和可达性,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测量区域的安全性和可达性是测量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需要进行充分考虑。
精度要求匹配
根据洪水风险图编制的精度要求,选择能够满足精度的测量方法。洪水风险图编制的精度要求是选择测量方法的重要依据,需要根据其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对于高精度要求的区域,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和方法;对于精度要求较低的区域,可适当简化测量方法。不同的区域对精度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确保测量方法的精度与实际需求相匹配,避免过度测量或测量不足。测量方法的精度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可以提高测量效率和质量。
方案优化考虑
综合考虑测量的效率和成本,优化测量方案。测量的效率和成本是测量方案优化的重要考虑因素,需要进行综合平衡。合理安排测量人员和仪器设备,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合理的人员和设备安排可以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前提下,选择成本较低的测量方法和设备。成本较低的测量方法和设备可以降低测量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测量成果整理
数据整理审核
对测量得到的高程点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建立数据档案。数据的分类和整理可以使数据更加有序和易于管理,建立数据档案可以方便数据的存储和查询。审核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检查数据是否存在错误或缺失。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数据质量的重要保障,需要进行严格审核。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评估数据的可靠性。质量控制和可靠性评估可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成果整合更新
将测量成果与现有基础地理信息资料进行匹配和整合,更新地理信息数据库。测量成果与现有资料的匹配和整合可以使地理信息数据库更加准确和完整。确保新的高程点数据与原有数据的一致性和协调性。新的高程点数据与原有数据的一致性和协调性是保证地理信息数据库质量的重要保障。利用更新后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为洪水风险图编制提供更准确的基础数据。更新后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可以为洪水风险图编制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基础数据。
报告编写提交
编写详细的测量报告,包括测量目的、方法、过程和结果等内容。测量报告是测量工作的重要成果,需要详细记录测量的各个方面。在报告中附上测量数据和图表,直观展示测量成果。测量数据和图表的附上可以使报告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将测量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为洪水风险图编制提供数据支持。测量报告的提交可以为洪水风险图编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参考。
现场查勘结果记录
记录内容确定
查勘内容梳理
梳理现场查勘的各个方面,确定需要记录的具体内容。现场查勘涉及地形地貌、河道状况等多个方面,需要对查勘内容进行梳理,确定记录的具体内容。记录地形地貌的类型、起伏程度、坡度等特征。地形地貌的特征对洪水的流动和淹没范围具有重要影响,需要进行详细记录。关注河道的宽度、深度、水流速度等状况。河道的状况是洪水灾害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关注并记录其相关状况。
记录格式规范
制定统一的记录格式,包括表格、图表、文字描述等。统一的记录格式可以使记录更加规范和易于管理。明确记录的项目和填写要求,确保记录的规范性。记录项目和填写要求的明确可以保证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规定记录的字体、字号、颜色等格式标准。记录格式标准的规定可以使记录更加清晰和美观。
重点内容突出
根据查勘目的和要求,确定重点记录的内容。查勘目的和要求是确定重点记录内容的重要依据,需要根据其确定重点内容。对于可能影响洪水风险的关键因素,如特殊地形、河道障碍物等,进行详细记录。关键因素对洪水风险具有重要影响,需要进行详细记录。突出记录与洪水分析和风险评估相关的信息。与洪水分析和风险评估相关的信息是查勘记录的重点,需要突出记录。
实时记录执行
及时记录操作
在查勘过程中,随时记录发现的重要信息,避免遗忘。及时记录可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按照记录格式和标准,准确填写各项内容。记录格式和标准的遵守可以保证记录的规范性和可读性。及时更新记录内容,确保记录的时效性。记录内容的及时更新可以保证记录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工作内容
具体操作
目的
记录重要信息
随时记录
避免遗忘
准确填写内容
按照格式和标准填写
保证规范性和可读性
更新记录内容
及时更新
保证时效性和实用性
多元记录方式
采用文字记录详细描述现场情况,同时配合拍照和录像,直观记录地形地貌和河道状况。多元记录方式可以使记录更加全面和直观。对重要的查勘点进行多角度拍照和录像,保留完整的现场资料。多角度拍照和录像可以保留更多的现场信息,为后续分析提供更多的依据。在照片和录像上标注拍摄时间、地点和相关说明。标注信息可以使照片和录像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
专人负责保障
安排专人负责现场记录工作,明确其职责和任务。专人负责可以保证记录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记录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记录要求和方法。记录人员的培训可以提高其记录水平和能力。定期检查记录情况,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记录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记录的质量。
记录整理归档
记录整理分类
对记录的文字、照片、录像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类整理可以使资料更加有序和易于管理。按照查勘内容的类别,如地形地貌、河道状况等,建立分类文件夹。分类文件夹的建立可以方便资料的查找和使用。对每个文件夹内的资料进行编号和标注,方便查找。资料编号和标注的进行可以使资料查找更加快捷和准确。
工作内容
具体操作
目的
分类整理资料
对文字、照片、录像等分类
使资料有序管理
建立分类文件夹
按查勘内容类别建立
方便资料查找使用
编号和标注资料
对文件夹内资料编号标注
使资料查找更快捷准确
资料归档保存
将整理好的记录资料存入档案柜或电子存储设备,建立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使资料的存储和管理更加规范和安全。制定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的借阅和使用规定。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可以保证档案的安全和合理使用。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完整。定期检查和维护可以及时发现档案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档案的质量。
数据备份处理
对记录资料进行备份,存储在不同的存储设备或地点。数据备份可以防止资料的丢失和损坏。采用光盘、硬盘等多种存储介质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多种存储介质的使用可以提高数据备份的可靠性。定期更新备份数据,确保备份的时效性。备份数据的定期更新可以保证备份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工作内容
具体操作
目的
备份记录资料
存储在不同设备或地点
防止资料丢失损坏
采用多种存储介质
使用光盘、硬盘等
提高备份可靠性
定期更新备份数据
定期更新
保证备份准确性完整性
水文调查与洪水推算
缺乏资料区域水文调查
现场查勘工作
地形地貌查勘
对缺乏资料区域的地形地貌进行详细查勘,记录地形起伏、坡度、坡向等特征,为后续洪水分析提供基础
202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中小型水库下游区洪水风险图编制.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