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网工程二期施工组织设计
投标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内容完整性和编制水平
13
第一节 编制说明
13
第二节 编制依据
15
一、
招标文件
15
二、
工程图纸
15
三、
主要规范规程
15
第三节 对项目总体认识
16
一、
项目概况及工程范围
16
二、
招标范围
17
三、
工期要求
17
四、
对项目的总体认识
20
第四节 施工部署及总体组织安排
26
一、
总体策划
26
二、
施工组织机构及职能划分
26
三、
施工流向与施工顺序
30
第二章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32
第一节 施工部署及施工段划分
32
一、
总体策划
32
二、
施工组织机构及职能划分
33
第二节 施工流向与施工顺序
37
第三节 施工测量方案及技术措施
42
一、
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
42
二、
平面坐标的控制
42
三、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43
四、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43
五、
轴线控制桩测设
43
六、
结构平面控制
43
七、
结构标高控制
43
八、
建筑物定位测量
44
第四节 道路工程施工方案及措施
45
一、
路基土方开挖施工
45
二、
路基填筑
46
三、
软基处理(挖软土换填碎石土)
49
第五节 结构工程施工方案及措施
52
一、
施工顺序路床→基层→路面二、施工流程及流向
52
第六节 综合管网工程施工方案及措施
62
一、
施工工艺流程
62
二、
基槽开挖
62
三、
管道施工
62
四、
沟槽回填
64
五、
注意事项
64
第七节 照明工程施工方案及措施
66
一、
供电源及变压器选择
66
二、
测量定位
66
三、
基础土方开挖
66
四、
基坑报验
66
五、
钢筋、预埋件、电缆线安装
67
六、
模板安装
67
七、
混凝土及砌体工程
67
八、
基础回填
67
九、
电缆敷设
67
十、
灯具安装
69
第八节 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及措施
71
一、
施工工艺流程
71
二、
给水管道工程施工工序
78
第九节 交通工程施工方案及措施
90
一、
涵盖内容
90
二、
交通标线
91
三、
施工原则
92
第十节 绿化工程施工方案及措施
94
一、
土方施工
94
二、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94
三、
种植土和下基肥
95
四、
选苗、挖苗
96
五、
定点放线
96
六、
挖穴
97
七、
运输苗木和种植材料
97
八、
种植
98
第三章 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100
第一节 质量目标及质量管理体系
100
一、
质量目标
100
二、
质量承诺
101
三、
质量管理体系
102
第二节 质量管理制度
103
一、
目标管理
103
二、
过程质量预控
103
三、
加强过程控制
106
第三节 拟派人员的相关责任岗位
110
第四节 质量管理措施
113
一、
技术管理措施
113
二、
施工质量保证具体措施
113
三、
日常施工质量管理
114
四、
工程监测与施工进度的控制
117
五、
特殊季节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17
第
五
节 质量监督机构
及控制措施
120
一、
质量监督机构
120
二、
施工质量的检验控制措施和手段
121
第六节 施工质量管理流程
128
一、
施工质量管理流程
128
二、
产品的检验与试验管理流程
130
三、
计量器具的检验、测量和试验流程
131
四、
施工过程产品质量纠正和预防工作流程
132
五、
现场施工资料管理流程控制
133
六、
施工过程不合格品管理流程
134
七、
施工过程质量工作记录流程
134
八、
工程施工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工作流程
135
九、
回访、保修等服务工作流程控制
136
第七节 质量保证措施
137
第四章 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140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140
第二节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与岗位责任
141
第三节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总体思路
143
第四节 四口五临边、交叉高处作业等防护
144
一、
一般管理制度
144
二、
行为控制管理
144
三、
劳务用工管理
145
四、
四口五临边等安全防护管理
145
第五节 重点安全防护部位预防措施
150
一、
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
150
二、
机械漏电的预防措施
150
三、
临边与洞口坠落的预防措施
151
四、
立体交叉施工防护
153
五、
模板、料具防倒塌预防措施
153
第六节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155
一、
临时用电管理
155
二、
施工机械管理
157
第七节 人员安全防护
159
第八节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措施
161
一、
回填土
161
二、
钢筋工程
161
三、
模板工程
164
四、
混凝土工程
165
五、
潮湿环境中电器的使用
166
六、
管道保温
166
七、
给排水、消防工程
167
八、
电气工程
168
第九节 安全工作检查与整改
174
一、
安全工作检查
174
二、
安全检查整改
180
第十节 周边环境安全措施
181
第十一节 地下管线、周边建筑和树木的保护措施
182
第十二节 各专业工种安全操作要求
187
一、
架子工
187
二、
暂设电工
200
三、
普通工
208
四、
混凝土工
209
五、
瓦工
210
六、
抹灰工
211
七、
木工
212
八、
钢筋工
217
九、
防水工
222
十、
油漆工
223
十一、
水暖工(管工)
224
十二、
安装电工
225
十三、
管道安装工
228
十四、
通风工
229
十五、
电焊工
232
十六、
气焊工
239
十七、
电梯安装工
243
第十三节 特种机械安全措施
251
一、
起重工(起重机司机、指挥信号、挂钩工)
251
二、
塔式起重机
256
三、
履带起重机
264
四、
汽车式、轮胎式起重机
266
五、
施工电梯
268
六、
中小型机械
271
第五章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279
第一节 环境保护目标
279
第二节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279
第三节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及拟派人员的相关责任岗位
281
一、
环保责任制度
281
二、
环保宣传教育制度
282
三、
环保设施标准化运行制度
282
四、
环保工作跟踪检查制度
282
五、
健康保证措施
283
六、
拟派人员及相关责任岗位
284
第四节 施工噪声、废气、水等的控制措施
287
一、
大气质量保护
287
二、
水环境保护
287
三、
噪声防治
289
第五节 文明施工和新环保措施
290
第六章 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296
第一节 工期满足招标文件要求
296
第二节 施工进度计划
298
第三节 关键节点控制措施
299
一、
从组织管理上保证工期
299
二、
从计划安排上保证工期
300
三、
从资源和经济上保证工期
301
四、
从技术上保证工期
303
五、
从农忙保勤上保证工期
304
六、
从协调好各种关系上保证工期
305
七、
推广应用“四项”新技术保证工期。
305
八、
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分析
308
第四节 进度控制及管理措施
309
一、
从技术层面上做好协调管理
309
二、
建立协调管理机制
309
第五节 施工进度网络图
311
第七章 资源配备计划与先进性
311
第一节 施工项目管理机构组织措施
311
第二节 技术措施
313
第三节 施工机具设备及机械调度措施
319
一、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319
二、
机械调度计划的措施
319
第四节 劳动力计划及专业技术人员配备
322
一、
劳动力计划原则
322
二、
劳动组织准备
323
三、
劳动力安排
323
第五节 劳资源配备及供应商储备
325
第八章 危大工程清单安全管理措施
327
第一节 安全管理体系
327
一、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327
二、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327
三、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328
四、
项目安全检查制度
329
五、
安全事故处理报告制度
330
六、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330
七、
特种专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331
八、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331
九、
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制度
332
十、
劳务工的安全管理制度
334
十一、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
337
第二节 危大工程清单安全管理措施
342
一、
土方开挖、基坑支护
342
二、
脚手架工程
342
三、
临时用电技术措施
344
四、
起重吊装工程
345
第三节 高边坡和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352
一、
高边坡专项施工方案
352
二、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375
第四节 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预案以及抵抗风险措施
382
一、
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
382
二、
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
383
三、
抵抗风险措施
384
第九章 BIM、智慧工地建设管理方案及措施
387
第一节 建模环境
387
一、
背景
387
二、
建模环境
387
第二节 组织架构
389
一、
人员组成
389
二、
组织架构
390
三、
管理制度
390
第三节 BIM技术的应用
394
一、
优化实施方案
394
二、
虚拟建造预制加工
397
三、
3D
扫描技术的应用
397
四、
协同管理
398
五、
竣工复核
401
六、
成果交付运营维护
402
第四节 智慧工地建设管理方案
403
一、
项目背景
403
二、
需求分析
403
三、
项目目标
406
四、
设计理念
407
五、
总体设计
412
第五节 智慧工地建设管理措施
419
一、
需求分析
419
二、
系统设计
420
三、
系统组成
421
四、
方案措施
424
五、
前端点位数据传输
426
六、
工地现场监控管理及存储
426
第十章 结构架空层施工措施
426
第一节 工程概况
426
第二节 施工方案
428
一、
施工流程
428
二、
基坑内土方开挖
428
三、
砖胎模施工
429
四、
垫层施工
429
五、
防水层施工
429
六、
钢筋工程
434
七、
模板工程
437
八、
混凝土工程
447
九、
外墙防水层施工、回填土施工
452
十、
后浇带施工
453
第一章
内容完整性和编制水平
第一节 编制说明
本技术方案是针对“
xx
片区路网工程二期(第二次)” 施工而编制的,结合本工程招标文件、技术规程、验评标准以及我公司各项标准文件综合编制而成,是规范和指导该工程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综合性纲要。
我公司承建过多项类似工程的项目,在上述工程重点和难点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施工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成熟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本工程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基础。我们将结合本工程的特点,针对上述重点和难点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和保证措施。
我公司为本工程所选派项目经理部的技术管理人员已经初步拟定,其中项目经理和主要的管理人员,承担过类似建筑工程,该项目经理部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过硬、具有类似工程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管理水平。
在本工程上,我公司会积极、主动、高效为建设单位服务,努力拓展并延伸为建设单位、设计和监理等有关各方的服务范围和内涵,处理好与建设单位、监理、设计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关系,与建设单位、设计以及监理密切配合,诚心诚意接受甲方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人员在施工全过程中的指导、监督和热忱帮助,使工程各方形成一个团结、协作、高效、和谐和健康的有机整体,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项目综合目标的实现。
我公司是一支具有雄厚技术力量和机械装备的、富有施工经验的专业施工队伍,近年来,先后承建了大量且具有一定影响的市政工程项目,赢得了很高的社会信誉,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和大量的施工技术资料,对承建本工程有足够的信心,对与建设单位的合作充满诚挚的意愿。如我公司在本工程中有幸中标,我公司将依靠公司的管理技术、装备的优势,
遵循设计,守合同,精心组织,确保如期交付一项令建设单位满意的精品工程。
第二节 编制依据
招标文件
工程图纸
由招标人提供的“
xx
片区路网工程二期(第二次)施工”全套招标图纸。
主要规范规程
1、国家标准(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GB/T36670-2018)
《路面防滑涂料》(GB/T712-2008)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2019年版》(GB50688-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GB50647-201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规范》(GB/T50476-2019);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
《
建筑边坡工程施工量验收标准》GB/T51351-2019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
《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
2、建设部标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
《城市道路线路设计规范》(CJJ193-2012)
《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
3、交通部标准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3610-2019)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TD81-2017)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
4、地方标准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标准》(DBJ50-064-2022)
《
xx
市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DBJ50/T-178-2014)
《
xx
市城市规划管
理技术规定》
《
xx
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试行))》
第三节 对项目总体认识
项目概况及工程范围
本项目共包括4条道路,道路全长1.165公里。(1)
xx
一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30公里/时,标准路幅宽度22米,长度486.546米;(2)
xx
二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30公里/时,标准路幅宽度22米,长度150.289米;另一部分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20公里/时,标准路幅宽度16米,长度196.726米;(3)
xx
五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20公里/时,标准路幅宽度16米,长度146.120米;(4)
xx
六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30公里/时,标准路幅宽度22米,长度185.285米。建设内容包括土石方工程、架空结构工程、交通导改工程、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综合管网工程、交通工程、绿化工程等。
招标范围
道路工程、建筑架空、结构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综合管网工程、交通工程及绿化工程等,具体详见设计施工图和工程量清单,设计施工图与工程量清单不一致时,以工程量清单为准。
工期要求
工期:720日历天,缺陷责任期要求: 24个月。
本项目由于受拆迁进度、片区观北路一期工程和
xx
片区路网工程一期等项目以及周边开发地块交叉施工的影响,项目分三阶段实施,且三阶段实施期间可能存在暂停施工的情况,实施阶段具体计划如下:
第一阶段实施范围为
xx
一路全线、
xx
六路全线,计划进场时间202
4年,计划实施工期为14个月。
第二阶段实施范围为
xx
二路K0+532.693~K0+657.015段、
xx
五路全线,计划进场时间
xx
年,计划实施工期为6个月。
第三阶段实施范围为
xx
二路K0+310~K0+532.693段,计划进场时间
xx
年,计划实施工期为4个月。
(一)、质量目标
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符合强制性质量标准,符合国家和
xx
市现行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并达到合格标准。
(二)、工期目标
我公司积极响应招标文件要求,总工期720日历天,严格按照遵守业主制定的时间计划准时开工。
一旦我公司有幸中标,我方将根据实际情况,准时开工,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下,采取有利的技术管理措施,以便缩短工期计划。充分发挥我公司现有的制度化管理优势,依靠踏实的工作、严密的组织、先进的机械设备、精湛的技术,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我公司承诺保证在目标工期内完成本工程范围内所有项目施工并交付使用。
(三)、安全目标
我公司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组织各项工程的建设。在本项目中,我公司确定本工程的安全目标为:
杜绝重大伤亡、火灾、爆炸事故和各类中毒事件;轻伤发生频率控制在‰以内;创文明安全工地各项达标100%。
(四)、成本造价控制目标
在以往的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只有整个工程的成本和造价得到良好的控制,才能对工程有利、对建设单位有利。
我们将通过科学的项目管理、先进的技术设备、经济合理的施工工艺、有效的组织、协调、控制,努力使工程的成本造价得到最为有效的控制。同建设单位、设计、监理和相关各方共同努力,优化施工组织,使工程各个环节衔接紧密,高效顺利地向前推进;从材料设备选型、施工队伍的现场组织、协调等各个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方案,加强“过程”、“程序”和“环节”控制,避免不必要的拆改、浪费,尽最大能力减少和节约工程成本,使建设单位的投资发挥最佳的效益和效果。
(五)、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
我公司已经通过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在本工程中将严格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手册的要求来组织和管理施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充足的安全投入,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达到如下目标:杜绝火灾、爆炸、人身死亡事故;职业病为0;轻伤事故发生频率控制在‰以内;控制危险废弃物(油类等)污染,重大污染事故为0;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
(六)、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施工现场各专业工种的管理必须按照市安全文明工地要求进行管理,确保达到市安全文明施工现场。
我公司将严格按照市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各项管理规定执行,加强施工组织和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创建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
我公司已经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我们将严格按照环保体系的工作重点来实施本项目。
(七)、团结合作目标
积极、主动、高效为建设单位服务,处理好与建设单位、监理、设计、其他承包人及材料供货商的关系,使工程各方形成一个团结、高效、和谐、健康的有机整体,努力促进项目综合目标的实现。
(八)、科技管理创新目标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利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管理手段,利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形成项目经理部内部联网,使工程形象进度,质量、安全、数据信息等完全处于受控状态,确保项目管理模式的高效运行和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
为实现上述工程质量、工期、安全、文明等施工目标,在施工中将积极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现代化施工管理技术,使工程科技进步提高效益。
另外,依据本工程制定科技创新目标和具体实施计划,使之建立在经济、合理、高效的基础上,真正成为支撑项目高效运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实现工程质量、工期目标的有效手段。
对项目的总体认识
4.1项目区位
xx
是中国中西部唯一直辖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带一路”战略交汇的内陆枢纽和战略节点。
xx
市中心城区形成“强核提能级”现代化的主城都市区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格局,“两江四山三谷、一核一轴五城”:两江四岸核心区、“两江四岸”城市发展主轴和“五城”——中部历史母城、东部生态之城、西部科学之城、南部人文之城、北部智慧之城。
xx
区观音桥商圈是
xx
市最重要的商圈之一,是西南地区最具知名度的城
市商圈和核心区之一,观音桥商业街更是一条在全国都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魅力金街。商圈位于嘉陵
xx
岸,总占地面积6.8平方公里,范围为东至鲤鱼池路,北至红石路、红黄路,西至华新分流道、嘉华大桥,南至北滨路围合而成,其中核心区约0.48平方公里,是
xx
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本项目位于观音桥商圈西北片区(电测村片区),东临建新北路,南临观鸿大道,西临渝澳大道,北临红石路,电测村片区总面积约75.74公顷。
4.2场地现状
拟建场地所属行政区划隶属于
xx
区观音桥管辖,场地周边为市政道路及建筑场地,交通较便利。本项目为改建市政道路,位于观音桥商圈附近,沿线主要分布有已建成的市政道路、周边建构筑物。拟建
xx
片区路网工程二期(第二次)范围内相邻建(构)筑物主要包括商业、电力和燃气管线、排水和给水等管线、挡墙。
4.2.1土地利用及构筑物等
商业:一路左侧处现状地块唐宁ONE、江田大厦、信一金典,为保留地块,二路左侧无线电三厂居民区为待拆迁地块,其余为已拆迁区域。
管线:拟建场地范围内涉及的市政管线主要为排水和给水管,主要排水管网出口为南侧观鸿大道现状d600污水管网及1500×1800现状排水箱涵,东侧现状2000×2000现状排水箱涵及d1000污水干管,工程施工对其影响大,对影响较大的市政管线进行改迁。场地内的建筑室外雨污水管道,随场地征拆后,相应进行废除。
挡墙:二路、六路两侧分布有大量现有条石、锚杆挡墙,该部分挡墙多修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未发现挡墙出现变形、开裂、渗水等现象,挡墙现状稳定,但由于挡墙修建使用年限较长,根据相关规范及设计文件,挡墙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目前挡墙已使用20~30年左右,其剩余使用年限不满足被保护拟建项目设计使用年限50年的要求,将对需要保留的边坡支护结构进行鉴定工作,必要时采取加固处理措施。
古树:项目建设区域六路存在一颗古树需要保护,施工前对古树进行移栽采取适宜保护措施。
除此以外,拟建区内基本无其它重大建(构)筑物。
4.2.2相交道路
xx
路:双向2车道城市支路,与
xx
一路形成十字型交叉口。
北大道:双向4车道城市次干路,与
xx
一路形成T字型交叉口。
建北六支路:双向2车道城市支路,与
xx
一路形成T字型交叉口。
xx
二路:双向4车道城市次干路,与
xx
一路形成十字型交叉口。
观北路:双向4车道城市次干路,下穿
xx
二路。
4.2.3现状开口
唐宁ONE与江田大厦车库均在现状道路上有开口,施工期间需考虑现状地块的出行问题。
4.3道路现状
本次设计
xx
路网二期共包含四条道路,其中除
xx
五路属于新建道路外,其余三条道路均沿现状道路布置。
xx
一路:
现状道路为支路等级,交通组织为由北向南的单向交通。起点至建北六支路段现状为单向三车道,车行道宽度约10m,道路总宽约15m;建北六支路到
xx
二路段为单向两车道,车行道宽约7m,道路总宽约13m。依据工程经验判断现状道路结构层为沥青混凝土路面AC-13C上面层4cm+沥青混凝土AC-20下面层厚6cm+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20cm+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厚20cm(具体结构形式以实际为准)。
道路基层、面层整体情况基本良好,路面平整度尚可,检查井周边存在路面破损现象,并有二次修补痕迹,道路未发现明显裂缝。道路高程与两侧地块高程基本一致,且纵坡较缓,道路两侧未发现现状挡墙结构。沿线除现状唐宁ONE、江田大厦、信一金典为现状保留地块,其余地块建筑均已拆除,唐宁ONE与江田大厦车库均在现状道路上有开口,施工期间考虑现状地块的出行问题,将预留出行通道。
现状人行道2~5m,表面结构层为透水砖,人行道平整度差,局部存在沉降与隆起现象,大部分路段路缘石外漏高度均不足15cm。
xx
二路:
现状道路为支路等级,为两车道道路,车行道宽约7m,道路总宽约10~16m。
其中与
xx
六路交叉口以北为由南向北的单向交通,与
xx
六路交叉口以南为双向交通。
依据工程经验判断现状道路结构层为沥青混凝土路面AC-13C上面层4cm+沥青混凝土AC-20下面层厚6cm+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20cm+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厚20cm(具体结构形式以实际为准)。
车行道路面使用情况良好,未发现明显路面破损现象,路面存在少量裂缝,整体平整度较好。车行道有雨、污水检查井,个别检查井位置有下沉现象。人行道宽度不均,局部宽度不足2m,表面结构层为透水砖,透水砖局部存在破损、松动现象,路缘石、路边石、植树圈均为预制混凝土材质,局部存在破损。道路与两侧地块均存在高差,两侧现状均为现状挡墙,且部分挡墙位于规划道路红线内。目前,道路北侧的
xx
市无线电三厂居民区暂未拆迁,其余地块建筑均已完成拆迁。
xx
六路:
现状道路为支路等级,为双向两车道,车行道宽约7m。道路总宽约10~12m。
依据工程经验判断现状道路结构层:沥青混凝土路面AC-13C上面层4cm+沥青混凝土AC-20下面层厚6cm+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20cm+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厚20cm(具体结构形式以实际为准)。
车行道路面使用情况良好,局部存在路面破损现象,路面有修复痕迹,无明显裂缝。人行道宽度不均,左侧宽度不足2m,表面结构层为透水砖,透水砖局部存在破损、松动现象。右侧地块已拆迁完成,人行道被现状建渣覆盖。
本项目位于观音桥商圈的核心区内,为高质量高品质重点发展区域,本次所有的路面结构全部新建,针对原有路面进行拆除和施工时充分考虑现状已有条件做好部署和安排。
4.4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地貌总体属构造剥蚀地貌。场地现状为城市拆迁区及市政道路,五路、一路尾段地貌上覆建筑垃圾,其余道路两侧主要分布为建筑拆迁区残留的建筑垃圾。拟建区域地面高程257.5 m(南侧)~293.2m(西北侧),相对高差35.7m,地形整体地形坡角约5°~35°;场地整体地势较平坦,二路、六路两侧分布有大量原有道路及房屋修建过程中边坡支护形成的挡墙,主要为混凝土、条石、锚杆等形式的挡墙,现状稳定。
综上所述,场地地形地貌较复杂,场地内地形坡角一般5~15°,局部为岩质陡崖
或斜坡地段,倾角约30~60°。本工程场地目前商业、住宅区正在施工平场,进行道路修筑前对施工、住宅区的管网摸排进行摸排并对场地周边地形地貌进行复测做好施工准备。
第四节 施工部署及总体组织安排
总体策划
依据本项目特点和工期要求重点管理,并确立各项管理目标,认
真组织实施落实。选派具备丰富同类道路施工以及高边坡和深基坑专项经验的精干项目经理进场施工,从项目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人员的素
路网工程二期施工组织设计投标方案462页.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