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公安厅安全技术支撑运营项目投标方案
第一章 安全监测服务方案
16
第一节 相关标准依据
16
一、 国家网络安全标准
16
二、 行业安全技术规范
22
三、 公安信息网安全要求
32
第二节 需求分析
40
一、 公安信息网业务需求
40
二、 安全监测目标定位
46
三、 服务范围明确界定
50
第三节 重点难点分析
57
一、 网络资产动态管理
57
二、 违规外联行为监测
63
三、 多网卡设备接入监控
66
四、 信令安全监测重点
69
第四节 底数梳理方案
75
一、 资产盘点实施计划
75
二、 软硬件资产采集
81
三、 资产分类管理机制
86
四、 资产变更跟踪措施
93
五、 资产状态监控方案
99
第五节 监测服务方案
104
一、 7X24小时值守服务
104
二、 通用设备安全监测
109
三、 专用设备监测方案
116
四、 网络主机安全防护
121
五、 应用系统监测措施
125
六、 常用软件安全检查
130
第六节 综合风险分析服务
135
一、 安全数据关联分析
135
二、 季度风险评估报告
140
三、 安全策略制定依据
145
四、 下季度方案规划
150
第二章 安全检查服务方案
155
第一节 网络安全相关标准依据
155
一、 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155
二、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漏洞管理规范
162
三、 广东公安网络环境适配标准体系
168
第二节 重点难点分析
171
一、 公安网络环境复杂性剖析
171
二、 关键业务系统安全风险解析
177
三、 复杂终端设备管控难题攻克
182
第三节 底数盘点服务
185
一、 公安信息网资产全面梳理
185
二、 视频专网设备精准摸排
189
三、 移动信息网终端动态盘点
196
四、 资产台账智能管理体系构建
205
第四节 漏洞扫描服务
210
一、 公安信息网专项漏洞扫描实施
210
二、 视频专网设备漏洞扫描策略
216
三、 移动信息网安全漏洞监测
220
四、 互联网网站漏洞全面检测
223
五、 漏洞扫描报告规范化输出
230
第五节 渗透测试服务
235
一、 公安信息网攻防渗透实施
235
二、 视频专网渗透测试专项方案
240
三、 移动信息网安全渗透评估
245
四、 互联网网站渗透深度检测
251
五、 渗透测试结果闭环管理
256
第六节 综合风险分析服务
262
一、 安全监测数据关联分析
262
二、 漏洞扫描结果深度研判
268
三、 渗透测试结果综合评估
273
四、 季度风险评估报告编制
278
第三章 网络违规行为监测分析技术支撑服务
288
第一节 安全监测服务
288
一、 自动化监测工具部署应用
288
二、 专项安全检测实施安排
293
三、 安全监测报告编制发布
299
第二节 协同监管服务
306
一、 监管机制对接流程构建
306
二、 违规行为协同处置实施
313
三、 协同处置支撑服务提供
322
第三节 技术人员支撑服务
328
一、 驻场技术人员配置管理
328
二、 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334
三、 二线技术支持团队组建
340
第四节 主动安全监测支撑服务措施
347
一、 自动化监测工具部署应用
347
二、 主动监测服务实施开展
353
三、 监测结果处置响应机制
361
第五节 边界安全监测服务
368
一、 边界接入点监测覆盖
368
二、 移动设备接入管控措施
377
三、 边界行为审计日志管理
383
第六节 异常访问监测服务能力
391
一、 行为分析监测机制构建
391
二、 实时告警响应处置流程
398
三、 行为溯源与处置支撑
405
第四章 终端安全业务管理系统技术支撑服务
413
第一节 系统升级优化
413
一、 功能完善实施
413
二、 安全加固服务
422
三、 兼容性适配方案
430
第二节 技术人员支撑
439
一、 驻场人员配置
439
二、 远程技术支持
450
三、 二线支持团队
455
第三节 终端基线核查
461
一、 操作系统配置核查
461
二、 应用软件安全检查
470
三、 安全策略评估优化
477
第四节 系统运维服务
484
一、 日常状态监控
484
二、 日志分析管理
491
三、 数据备份恢复
499
四、 故障排查处理
506
五、 补丁更新管理
513
第五章 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方案
524
第一节 技术保障能力
524
一、 应急响应团队配置
524
二、 应急响应工具储备
535
三、 技术支持平台建设
542
第二节 突发事件处置方案
552
一、 事件分类分级标准
552
二、 应急响应处置流程
563
三、 处置时限与通报机制
570
四、 事后复盘与演练机制
579
第六章 网络的安全工具能力情况
587
第一节 公安网安全监测
587
一、 异常访问识别机制
587
二、 边界安全防护策略
592
三、 日志管理与审计
597
第二节 7*24小时自动化值守
603
一、 全天候监测体系
604
二、 自动化运维功能
608
三、 应急响应保障
617
第三节 资产底数盘点
625
一、 全网资产扫描
625
二、 资产台账建立
630
三、 资产变更追踪
634
第四节 资产管理
640
一、 资产分类管理
641
二、 责任人绑定机制
646
三、 资产监控功能
649
第五节 漏洞检测
656
一、 漏洞扫描服务
656
二、 攻防渗透测试
661
三、 漏洞补丁管理
666
第六节 风险感知和预警
671
一、 综合风险分析
671
二、 态势感知能力
677
三、 预警响应机制
681
第七章 企业和人员保密行为规范管理方案
689
第一节 内部安全管理机制
689
一、 保密制度体系构建
689
二、 权限管理控制体系
697
三、 数据安全保障措施
712
四、 安全审计监督机制
720
第二节 安全培训机制
727
一、 新员工入职安全培训
727
二、 年度定期安全教育
733
三、 专项岗位安全培训
739
四、 安全应急模拟演练
746
第三节 安全责任机制
751
一、 岗位安全职责体系
751
二、 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758
三、 安全奖惩激励机制
763
四、 保密协议管理规范
773
第八章 视频专网安全监测服务方案
780
第一节 相关标准依据
780
一、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780
二、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技术要求
786
三、 网络安全监测与预警规范
791
四、 公安视频专网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799
第二节 需求分析
807
一、 视频专网资产监测范围
807
二、 专项攻防渗透测试要求
809
三、 资产底数盘点协助内容
815
四、 安全监测报告输出要求
821
第三节 重点难点分析
828
一、 视频专网设备类型差异处理
828
二、 视频流量实时性监测平衡
835
三、 老旧设备漏洞修复难题
840
四、 重点时段高并发保障措施
844
第四节 底数梳理方案
849
一、 自动化资产发现实施方法
849
二、 资产信息登记内容规范
854
三、 资产台账定期更新流程
859
四、 资产漏洞初步识别方案
866
第五节 监测服务方案
871
一、 自动化监测工具部署方案
871
二、 安全监测内容覆盖范围
878
三、 全天候自动化值守服务
882
四、 安全事件研判实施方法
888
五、 重点区域监测强化措施
891
第六节 综合风险分析服务
897
一、 多源数据关联分析方法
897
二、 风险评估报告编制规范
902
三、 安全策略建议制定依据
908
四、 风险处置闭环管理方案
913
第九章 省交管局业务专网安全检查服务方案
920
第一节 网络安全相关标准依据
920
一、 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920
二、 公安部相关技术标准
921
三、 ISO/IEC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926
第二节 重点难点分析
933
一、 网络架构特性分析
933
二、 应用系统分布难点
937
三、 数据敏感性保护挑战
942
四、 高可用性保障策略
946
第三节 底数盘点服务
951
一、 软硬件资产全面梳理
951
二、 资产分类管理方案
955
三、 资产归属确认机制
960
四、 运行状态实时监测
965
五、 安全状态评估方法
970
第四节 漏洞扫描服务
973
一、 自动化扫描工具部署
973
二、 主机服务器漏洞检测
977
三、 网络设备安全检查
981
四、 数据库漏洞扫描
988
五、 应用系统漏洞评估
992
六、 扫描报告生成与修复建议
997
第五节 渗透测试服务
1002
一、 横向渗透测试实施
1002
二、 权限提升测试方案
1006
三、 数据泄露模拟测试
1009
四、 社会工程学攻击测试
1015
第六节 综合风险分析服务
1021
一、 安全监测结果关联分析
1021
二、 漏洞扫描结果分析
1027
三、 渗透测试结果研判
1034
四、 日志审计综合分析
1038
五、 综合风险评估报告编制
1042
第十章 安全体系建设实施支撑和信息安全技术支撑服务
1046
第一节 安全体系建设支撑
1046
一、 安全体系实施计划编制
1046
二、 科技信息化建设任务规划
1054
三、 行业标准符合性保障
1062
第二节 信息安全技术支撑
1071
一、 安全技术选型咨询
1071
二、 安全方案评审服务
1080
三、 应急演练组织实施
1087
第三节 考核与等级保护支持
1096
一、 全省信息安全考核评价
1096
二、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实施
1103
三、 安全管理体系完善
1109
第四节 自查与风险处置分析
1118
一、 移动信息网月度检测
1118
二、 安全事件处置闭环
1127
三、 风险隐患跟踪管理
1139
四、 月度检测报告输出
1146
第五节 服务响应与保障机制
1154
一、 7X24小时技术支持
1155
二、 现场解决服务安排
1160
三、 服务质量监控保障
1170
第十一章 公安视频专网网络的熟悉情况
1180
第一节 网络现状
1180
一、 视频专网架构组成
1180
二、 设备接入类型统计
1187
三、 安全监测工具部署
1198
第二节 主要风险隐患
1205
一、 设备安全漏洞隐患
1205
二、 边界防护薄弱环节
1214
三、 运维管理风险点
1223
第三节 网络安全管理规范
1232
一、 访问控制策略规范
1233
二、 设备安全配置标准
1241
三、 安全事件处理规范
1250
第四节 安全防护建议
1258
一、 设备安全加固方案
1258
二、 安全监测体系建设
1266
三、 应急响应机制建议
1271
第十二章 移动专网安全检查和监测服务方案
1280
第一节 相关标准依据
1280
一、 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1280
二、 公安部相关安全规范
1286
三、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1290
四、 广东公安移动信息网安全规范
1296
第二节 需求分析
1301
一、 网络资产分布梳理
1301
二、 终端接入模式解析
1305
三、 数据传输路径识别
1310
四、 业务系统依赖关系
1315
第三节 重点难点分析
1319
一、 资产识别困难应对
1319
二、 漏洞修复滞后解决
1322
三、 边界防护薄弱加固
1327
四、 异常行为识别方案
1330
第四节 底数梳理方案
1334
一、 自动化资产发现实施
1334
二、 资产台账建立规范
1337
三、 非法接入设备识别
1343
四、 资产归属责任划分
1349
第五节 监测服务方案
1353
一、 7X24小时监测体系
1353
二、 网络异常访问监测
1358
三、 终端违规接入管控
1363
四、 系统漏洞暴露监测
1368
五、 可视化监测平台建设
1373
六、 安全报告输出规范
1378
第六节 综合风险分析服务
1383
一、 多维度关联分析机制
1383
二、 整体网络安全态势评估
1387
三、 高风险资产识别报告
1392
四、 安全加固建议方案
1395
五、 下季度安全策略规划
1400
第十三章 互联网安全监测服务方案
1407
第一节 互联网网站监测服务
1407
一、 页面篡改监测机制
1407
二、 敏感内容监测体系
1415
三、 钓鱼网站监测方案
1426
四、 网站安全综合检测
1434
第二节 互联网域外资产探测服务
1442
一、 公安资产发现机制
1442
二、 资产动态跟踪体系
1451
三、 资产清单管理方案
1459
四、 资产安全评估服务
1467
第三节 敏感数据泄露监测服务
1473
一、 数据监测范围覆盖
1473
二、 敏感信息识别技术
1482
三、 泄露溯源分析服务
1490
四、 处置建议生成机制
1499
第四节 7*24小时自动化安全值守服务
1506
一、 自动化监测平台构建
1506
二、 全天候响应机制
1512
三、 安全事件处置流程
1518
四、 值守服务保障措施
1526
第十四章 公安移动信息网的熟悉情况
1533
第一节 网络现状分析
1533
一、 网络架构拓扑描述
1533
二、 运行状态评估报告
1541
第二节 主要风险隐患识别
1546
一、 终端接入安全风险
1546
二、 数据安全防护漏洞
1554
三、 边界防护薄弱环节
1561
第三节 部级网络安全考核要求
1568
一、 等级保护合规标准
1568
二、 终端安全基线配置
1577
三、 日志审计机制规范
1585
第四节 网络安全管理规范
1592
一、 访问控制管理策略
1592
二、 身份认证技术规范
1599
三、 安全审计操作规程
1605
第五节 安全防护建议
1611
一、 终端安全加固方案
1611
二、 安全监测体系建设
1618
第六节 综合风险分析服务
1626
一、 多维度关联分析机制
1626
二、 季度风险评估报告
1631
三、 安全策略动态调整
1636
安全监测服务方案
相关标准依据
国家网络安全标准
基本要求标准
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技术层面要求
在技术层面,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保障网络和数据的安全。对公安信息网中的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进行技术加固,防止外部攻击和数据泄露。
防护措施
具体内容
实施对象
实施目的
访问控制
设置权限,限制对资源的访问
通用设备、专用设备
防止非法访问
数据加密
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网络主机、应用系统
保护数据安全
身份认证
验证用户身份的合法性
所有使用设备和系统的人员
确保合法访问
技术加固
更新设备固件、安装补丁
通用设备、专用设备
增强设备安全性
管理层面要求
在管理层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对安全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安全技能和意识。
应用系统
管理制度
具体内容
实施目的
实施方式
人员安全管理
对人员进行背景审查、培训
确保人员安全可靠
入职审查、定期培训
安全策略制定
制定访问策略、安全策略
规范安全行为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应急响应
制定应急预案、演练
快速应对安全事件
定期演练、及时响应
人员培训
开展安全技能培训、意识培训
提高人员安全能力
定期组织培训
监测规范标准
网络安全监测规范
监测流程规范
明确安全监测的各个环节,确保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制定详细的监测流程,对公安信息网中的各类设备和系统进行全面监测。
数据采集环节,使用自动化工具收集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数据;分析环节,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发现潜在安全隐患;预警环节,及时向相关人员发出警报。通过这样的流程,保障网络安全。
监测技术手段
运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使用专业的安全工具对广东公安信息网进行漏洞扫描和入侵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问题。
入侵检测技术可实时监测网络中的异常行为;漏洞扫描工具能定期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日志分析技术可通过分析系统日志发现潜在风险。综合运用这些技术,提高监测效果。
漏洞管理规范
漏洞发现机制
采用多种手段发现系统中的漏洞,确保漏洞的及时发现。定期对公安信息网中的设备和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
自动化扫描工具可快速全面地检测系统漏洞;人工检查则能深入分析复杂问题。通过两者结合,提高漏洞发现的准确性。
漏洞修复机制
建立快速有效的漏洞修复机制,降低安全风险。在发现漏洞后,及时制定修复方案,对公安信息网中的系统进行修复。
发现漏洞后,首先评估其风险等级,然后根据等级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对于高风险漏洞,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修复,确保系统安全。
应急响应规范
应急响应流程
明确应急响应的各个环节,确保应急工作的高效进行。制定应急响应流程,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环节
具体内容
责任人员
时间要求
事件报告
发现安全事件后及时报告
一线监测人员
立即
评估
对事件的影响和风险进行评估
专业技术人员
1小时内
处置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应急处置团队
2小时内开始
总结
对事件处理过程进行总结
项目经理
事件处理结束后3天内
应急资源保障
保障应急响应所需的资源,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储备足够的应急资源,如安全工具、技术人员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件。
资源类型
具体内容
数量
储备方式
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应急处置人员
不少于5人
随时待命
设备
安全工具、检测设备
各1套
定期维护
技术
应急处理技术、修复技术
多种
不断更新
物资
办公用品、防护用品
充足
按需储备
数据安全标准
数据保护标准
数据分类保护
根据数据的敏感程度和重要性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对公安信息网中的数据进行分类,对敏感数据采取更严格的保护措施。
数据类别
敏感程度
保护措施
存储位置
敏感数据
高
加密存储、限制访问
专用服务器
重要数据
中
定期备份、访问控制
安全存储设备
一般数据
低
常规存储、日常管理
普通服务器
数据备份恢复
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定期对广东公安信息网中的数据进行备份,存储在安全的位置,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恢复。
存储设备
备份周期
备份方式
存储位置
恢复时间目标
每天
全量备份
异地数据中心
2小时内
每周
增量备份
本地存储设备
4小时内
每月
差异备份
云存储
8小时内
数据传输标准
传输加密技术
运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在广东公安信息网的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SSL/TLS加密协议,防止数据被窃取。
加密技术
适用场景
加密强度
协议版本
SSL/TLS
网络数据传输
高
TLS1.3
传输安全协议
使用安全的传输协议,确保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在公安信息网的数据传输中,采用IPsec协议,保障数据的安全传输。
传输协议
适用范围
功能特点
安全性
IPsec
公安信息网内部传输
加密、认证、完整性保护
高
数据存储标准
存储设备安全
确保存储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设备故障导致数据丢失。对公安信息网中的存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维护检查内容
周期
责任人
检查方式
硬件状态检查
每月
设备管理员
物理检查
软件系统更新
每季度
技术人员
远程更新
数据完整性检查
每周
数据管理员
数据比对
存储环境安全
提供安全的存储环境,保障数据的安全存储。为广东公安信息网的数据存储设备提供安全的存储环境,防止数据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存储环境
存储环境应具备防火、防潮、防盗等功能,安装监控设备和报警系统,确保环境安全。定期对环境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稳定性。
行业安全技术规范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规范
基本要求遵循
资产分级实施
对省公安厅机关公安信息网中的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网络主机、应用系统、常用软件等进行详细分级,明确不同级别资产的安全防护重点。针对广东公安视频专网的视频设备、网络设备、应用系统等,按照等级保护要求进行分类,制定差异化的安全监测方案。
视频设备
网络类型
设备类型
分级方式
安全防护重点
安全监测方案
广东公安信息网
通用设备
按重要性和敏感程度
防止数据泄露、保障系统可用性
定期漏洞扫描、实时入侵检测
广东公安信息网
专用设备
按重要性和敏感程度
保障设备稳定运行、防止恶意攻击
专项漏洞扫描、定期攻防渗透
广东公安信息网
网络主机
按重要性和敏感程度
监控系统运行状态、防止非法访问
实时日志审计、定期综合风险分析
广东公安信息网
应用系统
按重要性和敏感程度
保障业务连续性、防止数据篡改
定期安全检查、及时系统升级
广东公安信息网
常用软件
按重要性和敏感程度
防止软件漏洞被利用、保障数据安全
定期版本更新、实时漏洞监测
广东公安视频专网
视频设备
按功能和数据敏感性
保障视频数据安全、防止视频泄露
实时视频监控、定期安全评估
广东公安视频专网
网络设备
按功能和数据敏感性
保障网络连接稳定、防止网络攻击
实时网络流量监测、定期漏洞扫描
广东公安视频专网
应用系统
按功能和数据敏感性
保障业务正常运行、防止数据丢失
定期系统巡检、及时故障排除
保护措施制定
根据资产分级结果,为不同级别的资产制定相应的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入侵检测等安全保护措施。针对广东公安移动信息网的终端设备、网络设备等,制定符合等级保护要求的安全策略,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对于省公安厅机关公安信息网中的高级别资产,采用多重访问控制机制,如身份认证、授权管理等,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对广东公安视频专网的重要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和存储,防止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为广东公安移动信息网的终端设备安装安全防护软件,实时监测和阻止恶意攻击。
终端设备
测评过程规范
测评流程执行
遵循测评流程,对广东公安信息网进行专项漏洞扫描和攻防渗透,及时输出报告并提出修复方案。在对广东公安视频专网进行攻防渗透时,严格按照测评规范进行操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严格按照既定的测评流程,对广东公安信息网每半年进行一次专项漏洞扫描和每年进行两次攻防渗透。每次测评结束后,在规定时间内输出详细的测评报告,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修复方案。对广东公安视频专网进行攻防渗透时,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确保测评过程不会对网络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同时,对测评结果进行多次验证,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问题整改跟踪
对测评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建立详细的问题清单,并跟踪整改情况,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针对广东公安移动信息网和互联网网站的测评结果,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定期进行复查,确保网络安全。建立完善的问题整改跟踪机制,对测评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问题描述、发现时间、责任部门等信息。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时间表。安排专人负责跟踪整改情况,定期向相关部门汇报整改进度。对广东公安移动信息网和互联网网站的测评结果,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在整改完成后,定期进行复查,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网络类型
问题描述
整改措施
整改责任人
整改期限
复查时间
广东公安移动信息网
存在弱口令问题
强制用户修改密码,设置密码复杂度要求
网络安全管理员
一周内
整改完成后一个月
广东公安移动信息网
部分终端设备未安装安全防护软件
统一安装安全防护软件,并进行定期更新
终端设备管理员
两周内
整改完成后两个月
广东公安互联网网站
存在页面篡改风险
加强网站安全防护,定期进行备份和恢复测试
网站管理员
三周内
整改完成后三个月
安全管理要求
制度建设完善
建立广东公安信息网安全监测服务的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针对广东公安视频专网的安全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加强对设备、人员和数据的管理。建立健全广东公安信息网安全监测服务的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监测的流程、方法和标准。对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进行清晰界定,确保每个岗位的人员都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责任。针对广东公安视频专网,制定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视频设备、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的管理。对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规范,防止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加强对数据的保护,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人员培训实施
定期组织安全技术人员参加等级保护相关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对驻场人员和二线支持队伍进行专项培训,使其熟悉等级保护要求,能够熟练开展安全监测工作。定期组织安全技术人员参加等级保护相关的培训课程和研讨会,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和指导。培训内容包括等级保护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实践经验等方面。对驻场人员和二线支持队伍进行专项培训,使其熟悉广东公安各网络的特点和安全需求。通过实际操作演练和案例分析,提高他们的安全监测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对培训人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确保培训质量。
安全培训
信息安全技术监测规范
监测流程标准
对象确定明确
确定广东公安信息网安全监测的对象,包括各类网络设备、应用系统、常用软件等,确保全面覆盖。针对广东公安视频专网,明确监测的重点对象,如视频设备、关键应用系统等。对广东公安信息网的安全监测对象进行全面梳理,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以及各类应用系统和常用软件。确保监测范围覆盖到网络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针对广东公安视频专网,根据其业务特点和安全需求,明确监测的重点对象。如对视频监控设备、视频存储设备和视频传输系统等进行重点监测,确保视频数据的安全和流畅传输。
方法频率制定
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如漏洞扫描、入侵检测、日志审计等,并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和安全需求,确定合理的监测频率。对广东公安移动信息网和互联网网站,制定针对性的监测方法和频率,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根据广东公安各网络的特点和安全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如对广东公安信息网采用漏洞扫描和入侵检测技术,及时发现网络中的安全漏洞和恶意攻击行为。对广东公安视频专网采用日志审计和态势感知技术,实时监控网络的运行状态和安全状况。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和安全需求,确定合理的监测频率。如对关键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对一般设备和系统进行定期监测。对广东公安移动信息网和互联网网站,制定针对性的监测方法和频率,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网络类型
监测对象
监测方法
监测频率
广东公安信息网
网络设备
漏洞扫描、入侵检测
每周一次
广东公安信息网
应用系统
漏洞扫描、日志审计
每两周一次
广东公安视频专网
视频设备
态势感知、日志审计
每天一次
广东公安视频专网
关键应用系统
实时监测、漏洞扫描
实时
广东公安移动信息网
终端设备
安全防护软件监测、漏洞扫描
每月一次
广东公安互联网网站
网站页面
页面篡改监测、敏感内容监测
每天一次
数据采集要求
工具技术选用
选用先进的数据采集工具,如安全工具、态势感知工具等,对广东公安信息网的安全数据进行采集。针对广东公安视频专网,采用合适的数据采集技术,确保视频设备和网络设备的安全数据能够准确采集。选用先进的数据采集工具,如专业的安全分析工具和态势感知平台,对广东公安信息网的网络流量、系统日志和安全事件等数据进行采集。这些工具具有高效、准确、实时的特点,能够为安全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针对广东公安视频专网,采用合适的数据采集技术,如网络探针和传感器等,对视频设备和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数据进行采集。确保采集到的数据能够反映网络的真实情况,为安全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
质量效率保障
建立数据采集质量控制机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审核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优化数据采集流程,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及时为安全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质量控制机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和验证。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确保数据能够真实反映网络的安全状况。对不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及时纠正和补充,保证数据的质量。优化数据采集流程,采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采集手段,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减少人工干预和操作环节,降低数据采集的时间成本和误差率。及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安全监测系统中,为安全分析和决策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
分析处理规范
技术工具应用
应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工具,如安全运营工具、日志分析工具等,对广东公安信息网的安全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广东公安视频专网,采用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对视频设备和网络设备的安全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应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工具,如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对广东公安信息网的安全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关联分析,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和异常行为。针对广东公安视频专网,采用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如时间序列分析和关联规则挖掘等,对视频设备和网络设备的安全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找出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异常事件。
安全运营工具
隐患行为发现
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广东公安各网络中的安全隐患和异常行为,如漏洞、弱口令、违规外联等。对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及时预警和处理,防止安全事件的发生。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广东公安各网络的安全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比对和挖掘,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异常行为。如发现网络中的漏洞、弱口令和违规外联等问题,及时进行预警和处理。建立完善的安全预警机制,对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分类和分级,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对严重的安全漏洞及时进行修复,对违规外联行为进行阻断和调查。
公安网络安全标准
公安信息网要求
稳定运行保障
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解决广东公安信息网中的安全问题,保障网络的稳定运行。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在出现网络故障或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恢复网络正常运行。建立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对广东公安信息网的网络流量、设备状态和应用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安全问题或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在出现网络故障或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抢修和恢复,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
数据业务安全
对广东公安信息网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加密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加强对公安信息网业务系统的安全监测,确保业务的正常开展。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对广东公安信息网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如对敏感信息和机密文件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加强对公安信息网业务系统的安全监测,采用漏洞扫描、入侵检测和安全审计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确保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可靠,为公安业务的正常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视频专网规范
全面监测管理
对广东公安视频专网的各类设备、应用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建立健全视频专网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人员和设备的管理。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对广东公安视频专网的视频设备、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网络拥塞和安全漏洞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建立健全视频专网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人员和设备的管理。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进行规范,对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监督,确保视频专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数据传输稳定
采用加密技术和冗余备份等措施,保障广东公安视频专网视频数据的传输安全和稳定性。对视频专网的网络性能进行监测和优化,确保视频数据的流畅传输。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对广东公安视频专网的视频数据进行加密传输,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同时,采用冗余备份技术,对视频数据进行备份存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视频专网的网络性能进行实时监测和优化,及时发现网络拥塞和延迟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如调整网络带宽、优化路由策略等,确保视频数据的流畅传输。
移动信息网准则
监测防护实施
对广东公安移动信息网的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应用系统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阻止恶意攻击。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技术手段,加强对移动信息网的安全防护。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对广东公安移动信息网的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恶意攻击、病毒感染和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和加密技术等手段,加强对移动信息网的安全防护。对网络流量进行过滤和监控,防止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监测对象
监测内容
防护措施
终端设备
设备状态、应用安装情况、网络连接
安装安全防护软件、定期更新系统和软件
网络设备
网络流量、设备性能、端口状态
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
应用系统
系统漏洞、用户权限、数据传输
进行安全审计、加强用户认证和授权
终端应用管理
加强对广东公安移动信息网终端设备的安全管理,如设备注册、认证、加密等。对移动应用进行安全审核和监测,确保应用的安全性。建立完善的终端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对广东公安移动信息网的终端设备进行注册、认证和加密管理。确保设备的合法性和安全性,防止非法设备接入网络。对移动应用进行严格的安全审核和监测,对应用的功能、权限和数据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只有通过安全审核的应用才能在移动信息网上使用,确保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管理对象
管理措施
终端设备
设备注册、认证、加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移动应用
安全审核、功能评估、权限管理,实时监测应用行为
公安信息网安全要求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基本安全要求
物理安全要求
①确保公安信息网机房等物理环境的安全,采取防火、防盗、防潮、防雷等措施。
②对物理设备进行严格管理,设置访问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
安全措施
具体内容
防火
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防盗
设置门禁系统,安装监控摄像头,安排专人值班巡逻
防潮
安装除湿设备,控制机房湿度在合适范围内
防雷
安装防雷装置,确保机房设备不受雷击影响
设备管理
对物理设备进行登记和标识,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访问权限
根据人员职责和工作需要,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
网络安全要求
①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合理规划,保障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门禁系统
除湿设备
防雷装置
②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防范网络攻击。
防火墙
安全措施
具体内容
网络拓扑规划
采用分层设计,划分不同的子网,设置访问控制策略
防火墙部署
选择合适的防火墙产品,配置访问规则,阻止非法访问
入侵检测系统
安装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发现异常行为及时报警
安全审计
定期对网络设备和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发现安全漏洞及时修复
网络备份
定期对网络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应急响应
制定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安全技术要求
数据加密要求
①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方式。
②确保加密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加密信息被破解。
③定期对加密算法和密钥进行更新,提高加密的安全性。
④对加密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身份认证要求
①采用多因素身份认证方式,如密码、令牌、生物识别等。
②定期更新身份认证信息,防止身份被盗用。
③对身份认证过程进行审计和记录,以便追溯和调查。
④设置身份认证的有效期,过期后需要重新认证。
安全管理要求
制度建设要求
①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网络安全策略、访问控制制度等。
②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和更新,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③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④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起到警示作用。
人员管理要求
①对员工进行安全背景审查,确保员工的可靠性。
②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明确保密责任和义务。
③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④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考核,激励员工遵守安全规定。
信息安全技术规范
网络安全监测规范
监测内容要求
①对网络设备、系统和软件进行实时监测,包括安全漏洞、弱口令等隐患。
②监测网络流量和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③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
④定期对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和报告,为安全决策提供依据。
监测频率要求
①按照规定的频次进行专项漏洞扫描和攻防渗透。
②实时监测网络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
③定期对监测频率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监测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④在重大活动或敏感时期,增加监测频率,加强安全保障。
数据安全管理规范
数据保护要求
①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
②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可用性。
③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④定期对数据保护措施进行评估和更新,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访问控制要求
①严格控制数据的访问权限,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敏感数据。
②对数据的访问进行审计和记录,以便追溯和调查。
控制措施
具体内容
权限设置
根据人员职责和工作需要,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
身份认证
采用多因素身份认证方式,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
访问审计
记录用户的访问行为,包括访问时间、访问内容等
异常监测
实时监测用户的访问行为,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
权限变更
定期对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评估和调整
数据加密
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
应急响应技术规范
应急响应流程要求
①明确应急响应的流程和步骤,包括事件报告、评估、处理等。
②定期对应急响应流程进行演练和优化,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③建立应急响应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④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急响应情况,接受指导和监督。
应急资源保障要求
①配备必要的应急资源,如应急设备、工具和技术支持人员。
②确保应急资源的可用性和可靠性,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及时投入使用。
③定期对应急资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
④建立应急资源储备库,确保应急资源的充足供应。
公安行业相关标准
公安网络安全标准
网络架构要求
①设计合理的网络架构,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②采用分层设计原则,对不同层次的网络进行隔离和保护。
③优化网络拓扑结构,提高网络的性能和效率。
④定期对网络架构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适应性和先进性。
安全防护要求
①部署多种安全防护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②定期对安全防护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
防护措施
具体内容
防火墙
选择合适的防火墙产品,配置访问规则,阻止非法访问
入侵检测系统
安装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发现异常行为及时报警
安全审计
定期对网络设备和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发现安全漏洞及时修复
病毒防护
安装杀毒软件,定期进行病毒查杀,防止病毒感染
数据加密
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
应急响应
制定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公安信息系统标准
系统功能要求
①信息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功能,如数据管理、业务处理等。
②系统功能应符合公安业务的流程和规范,提高工作效率。
功能模块
具体要求
数据管理
具备数据录入、存储、查询、统计等功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业务处理
支持公安业务的流程和规范,实现业务的自动化处理和协同工作
安全管理
具备用户认证、授权管理、安全审计等功能,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报表生成
能够根据业务需求生成各种报表,为决策提供支持
系统集成
能够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用户界面
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系统性能要求
①信息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性能,如响应速度、吞吐量等。
②定期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
性能指标
具体要求
响应速度
系统的响应时间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用户的操作体验
吞吐量
系统应能够处理大量的并发请求,确保业务的正常运行
稳定性
系统应具备高稳定性,避免出现故障和崩溃
可扩展性
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满足业务的发展需求
容错性
系统应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能够处理异常情况
安全性
系统应具备高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
公安数据标准
数据格式要求
①统一数据的格式和编码,便于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②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③建立数据字典,对数据的含义和使用规则进行明确定义。
④定期对数据格式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适应性和一致性。
数据质量要求
①建立数据质量控制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②定期对数据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问题。
质量指标
具体要求
准确性
数据应准确无误,避免出现错误和偏差
完整性
数据应完整无缺,避免出现缺失和遗漏
一致性
数据应保持一致,避免出现矛盾和冲突
及时性
数据应及时更新,确保其时效性
有效性
数据应有效可用,避免出现无效和无用的数据
安全性
数据应安全可靠,避免出现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
需求分析
公安信息网业务需求
资产动态监测需求
通用设备监测需求
1)需对省公安厅机关公安信息网中通用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通用设备作为网络基础组成部分,其稳定运行对整个公安信息网至关重要,一旦出现故障,可能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因此,实时监测能及时发现设备异常,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保障网络的稳定运行。
2)监测通用设备的性能指标,如CPU使用率、内存占用率等,及时发现性能瓶颈。通过对这些关键性能指标的监测,可以了解设备的运行负荷,当指标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意味着设备存在性能瓶颈,需要及时进行优化或升级,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3)对通用设备的连接状态进行监测,防止非法设备接入网络。非法设备接入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如泄露敏感信息、破坏网络秩序等。通过监测连接状态,可以及时发现并阻止非法设备接入,保障网络的安全性。
专用设备监测需求
1)针对公安信息网中的专用设备,需监测其功能是否正常,保障业务的顺利开展。专用设备通常承担着特定的公安业务功能,如数据存储、分析等,其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业务的运行。因此,实时监测专用设备的功能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是保障业务顺利开展的关键。
2)监测专用设备的配置信息,确保配置符合安全要求。专用设备的配置信息对于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不合理的配置可能会导致安全漏洞。通过监测配置信息,及时发现并纠正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配置,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3)对专用设备的故障信息进行实时收集和分析,及时进行故障排除。及时收集和分析故障信息,可以快速定位故障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复,减少故障对业务的影响。
网络主机监测需求
1)实时监测网络主机的系统资源使用情况,如磁盘I/O、网络带宽等。网络主机的系统资源使用情况直接影响其性能和稳定性,通过实时监测,可以了解主机的资源使用状况,合理分配资源,避免资源过度使用导致的性能下降。
2)监测网络主机的安全状态,包括是否存在病毒感染、恶意软件入侵等。网络主机面临着各种安全威胁,如病毒、恶意软件等,这些威胁可能会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通过监测安全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问题,保障主机的安全运行。
3)对网络主机的登录行为进行监测,防止非法登录和数据泄露。非法登录可能会导致敏感信息泄露,对公安信息网的安全造成威胁。通过监测登录行为,及时发现并阻止非法登录,保障数据的安全。
漏洞隐患发现需求
系统漏洞扫描需求
1)定期对公安信息网中的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系统漏洞是网络安全的重大隐患,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2)及时发现系统中的高危漏洞,并提供详细的漏洞报告和修复建议。高危漏洞可能会被攻击者利用,导致严重的安全后果。及时发现并提供详细的报告和修复建议,可以帮助用户快速解决问题,降低安全风险。
3)对漏洞修复情况进行跟踪和验证,确保漏洞得到及时修复。仅仅发现漏洞并提供修复建议是不够的,还需要对修复情况进行跟踪和验证,确保漏洞真正得到修复,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
应用漏洞检测需求
1)对公安信息网中的应用系统进行漏洞检测,包括Web应用、移动应用等。应用系统是公安业务的重要支撑,其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业务的正常开展。通过对应用系统进行漏洞检测,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保障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
2)检测应用系统中的SQL注入、XSS攻击等漏洞,保障应用系统的安全。SQL注入、XSS攻击等是常见的应用系统安全漏洞,这些漏洞可能会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通过检测这些漏洞,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保障应用系统的安全。
3)提供应用漏洞的修复方案和技术支持,协助用户进行漏洞修复。发现漏洞后,需要提供详细的修复方案和技术支持,帮助用户快速解决问题,保障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
检测类型
检测频率
检测内容
处理方式
Web应用漏洞检测
每月一次
SQL注入、XSS攻击、文件包含漏洞等
提供修复方案和技术支持
移动应用漏洞检测
每季度一次
代码漏洞、数据泄露风险等
协助进行漏洞修复
网络漏洞排查需求
1)对公安信息网的网络设备进行漏洞排查,如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是网络连接的关键节点,其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络的安全。通过对网络设备进行漏洞排查,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保障网络的稳定运行。
2)发现网络设备中的配置漏洞和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措施。网络设备的配置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安全漏洞,通过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网络设备的安全性。
3)对网络漏洞的修复情况进行评估和验证,确保网络的安全性。修复网络漏洞后,需要对修复情况进行评估和验证,确保漏洞真正得到修复,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
设备类型
排查频率
排查内容
修复验证方式
路由器
每半年一次
配置漏洞、端口开放情况等
模拟攻击测试
交换机
每半年一次
VLAN配置、访问控制列表等
网络连通性测试
弱口令识别需求
账户弱口令检测
1)对公安信息网中的各类账户进行弱口令检测,包括系统账户、应用账户等。账户作为访问网络资源的入口,其安全性至关重要。弱口令容易被破解,导致账户被盗用,从而泄露敏感信息。通过对各类账户进行弱口令检测,及时发现并提醒用户修改密码,保障账户的安全。
2)识别使用简单密码、常见密码的账户,提醒用户及时修改密码。简单密码和常见密码很容易被攻击者破解,因此需要及时识别并提醒用户修改。
3)建立弱口令账户清单,定期进行复查和清理。建立弱口令账户清单可以方便对这些账户进行管理和跟踪,定期复查和清理可以确保账户的安全性。
账户类型
检测频率
检测方式
处理措施
系统账户
每月一次
密码复杂度检查
提醒修改密码,列入弱口令清单
应用账户
每季度一次
与常见密码库比对
发送提醒通知,定期复查
设备弱口令排查
1)排查公安信息网中设备的默认密码和弱口令,如网络设备、服务器等。设备的默认密码和弱口令是网络安全的隐患,容易被攻击者利用。通过排查这些密码,及时更换为强密码,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2)及时更换设备的弱口令,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弱口令容易被破解,更换为强密码可以有效防止设备被攻击。
3)对设备弱口令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仅仅更换弱口令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
设备类型
排查频率
排查内容
整改要求
网络设备
每半年一次
默认密码、弱口令
更换为强密码,记录修改信息
服务器
每季度一次
系统账户密码
更新密码策略,定期检查
弱口令防范机制
1)建立弱口令防范机制,对新创建的账户和设备进行密码强度检查。在新创建账户和设备时,进行密码强度检查可以从源头上防止弱口令的产生,提高账户和设备的安全性。
2)设置密码复杂度要求,如密码长度、字符类型等。合理的密码复杂度要求可以增加密码的安全性,降低被破解的风险。
3)定期对用户进行安全教育,提高用户的密码安全意识。用户的密码安全意识直接影响到账户和设备的安全性,通过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用户的密码安全意识,让用户养成良好的密码使用习惯。
防范措施
实施频率
实施内容
效果评估
密码强度检查
实时进行
对新创建账户和设备的密码进行复杂度检查
统计弱口令账户数量变化
安全教育
每季度一次
开展密码安全培训和宣传活动
收集用...
广东省公安厅安全技术支撑运营项目投标方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