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关于采购耕地深翻项目投标方案
第一章 服务方案及工作流程
5
第一节 服务方案制定
5
一、 七字标准服务方案
5
二、 深翻作业深度控制
21
三、 特殊地块调整方案
28
四、 阶段性服务计划
35
第二节 工作流程设计
49
一、 前期准备工作流程
49
二、 作业过程质量控制
67
三、 碎土镇压作业流程
83
四、 地头地边作业流程
101
五、 作业验收工作流程
114
第三节 服务可操作性保障
127
一、 深翻机具选型配置
127
二、 碎土弥平部件加装
143
三、 特殊情况应对方案
150
四、 操作技术规范保障
162
第二章 质量保障措施
174
第一节 作业质量标准制定
174
一、 七字作业质量核心要求
174
二、 特殊地块质量处理规范
195
第二节 质量验收流程设计
202
一、 分阶段验收实施机制
202
二、 质量问题追溯处理
215
第三节 人员培训与管理
222
一、 操作人员技能培训
222
二、 岗位职责与绩效考核
229
第四节 设备与工艺控制
240
一、 深翻机具选型标准
240
二、 设备维护与校准规范
258
第三章 环保管理措施
264
第一节 环保制度建设
264
一、 环保管理职责体系
264
二、 环保检查配合机制
282
第二节 环保设备配置
297
一、 节能环保型农机选型
297
二、 环保设备维护管理
311
第三节 作业过程环保控制
334
一、 周边环境防护措施
334
二、 作业顺序优化安排
346
第四节 废弃物处理措施
361
一、 废弃物分类收集体系
361
二、 专业回收处置协作
369
第五节 扬尘控制方案
381
一、 作业现场降尘措施
381
二、 重点区域扬尘治理
395
第六节 噪音控制措施
418
一、 低噪音设备应用
418
二、 作业时间管控方案
430
第四章 进度保证措施
439
第一节 进度目标设定
439
一、 总进度目标规划
439
二、 分阶段进度节点分解
453
第二节 进度计划编制
464
一、 详细进度计划制定
464
二、 突发情况应对预案
477
第三节 资源调配保障
502
一、 作业资源配置方案
502
二、 动态调度机制建立
513
第四节 进度控制机制
525
一、 进度监督管理制度
526
二、 进度滞后补救措施
543
第五节 沟通协调机制
554
一、 多方沟通协调体系
554
二、 信息传递保障措施
566
第五章 组织协调保证措施
578
第一节 组织架构设计
578
一、 项目管理团队岗位设置
578
二、 组织架构图绘制规范
595
第二节 人员职责分工
602
一、 项目经理统筹职责
602
二、 技术施工岗位权责
614
第三节 沟通协调机制
623
一、 定期例会制度建立
623
二、 多方信息互通机制
628
第四节 资源调配计划
632
一、 施工资源动态配置
632
二、 资源保障应急预案
649
第五节 协调应急预案
673
一、 施工冲突解决预案
673
二、 突发状况应对措施
693
第六章 安全保障措施
707
第一节 安全制度建设
707
一、 现场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707
二、 作业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725
第二节 人员安全培训
733
一、 操作人员岗前技能培训
733
二、 定期安全学习机制
746
第三节 设备安全管理
770
一、 农机设备安全检查规范
770
二、 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787
第四节 作业过程安全控制
794
一、 作业区域安全管控
794
二、 特殊情况作业管理
810
第五节 应急预案与响应
817
一、 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817
二、 应急保障与演练
825
第七章 拟投入本项目的工具设备耗材配置情况
840
第一节 作业设备配置
840
一、 深翻作业设备基础信息
840
二、 设备农艺适应性要求
846
第二节 设备功能匹配
853
一、 核心功能配置情况
853
二、 作业质量达标措施
862
第三节 配套工具配置
873
一、 作业精度保障工具
873
二、 障碍物规避工具
881
第四节 耗材配置计划
891
一、 主要耗材规格参数
891
二、 耗材供应保障机制
896
第五节 设备维护保障
905
一、 日常维护保养计划
905
二、 专业保障资源配置
919
服务方案及工作流程
服务方案制定
七字标准服务方案
深字标准实施方案
深度达标控制
深度测量工具
采用专业的深度测量仪器,在作业过程中定期对耕地深翻深度进行测量,确保深翻作业深度≥25厘米。测量仪器需经过相关部门校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配备多套测量工具,以便在不同作业区域和作业时段进行全面检测。
电子深度测量仪适用于大面积平坦耕地,在白天作业时能快速准确地测量深度;激光深度测量仪则在复杂地形耕地的夜间作业中发挥优势,其高精度的测量能力可确保深度达标;机械深度测量仪操作简单,适用于小块耕地的全天作业。
我公司会定期对这些测量工具进行维护和校准,以保证其性能稳定,为深翻作业的深度控制提供可靠保障。
电子深度测量仪
激光深度测量仪
机械深度测量仪
机具深度调试
作业前对深翻机具进行深度调试,根据作业要求设置合适的深度参数。在调试过程中进行多次测试,确保机具能够稳定达到规定的深翻深度。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机具深度调试进行监督和指导,保证调试效果。
以下是关于机具深度调试的详细信息:
调试步骤
调试内容
测试次数
监督人员
第一步
检查机具部件连接
3次
专业技术人员A
第二步
设置深度参数
5次
专业技术人员B
第三步
进行空载测试
3次
专业技术人员C
第四步
进行实地测试
5次
专业技术人员D
实时深度监控
在深翻作业过程中,利用深度监控系统对作业深度进行实时监测。监控系统与机具相连,一旦发现深度不符合要求,及时发出警报并进行调整。安排专人负责查看监控数据,确保深度监控工作的有效进行。
深度监控系统具备高精度的监测能力,能实时反馈作业深度信息。专人查看监控数据时,会详细记录深度情况,若发现深度偏差,会立即通知操作人员进行调整。同时,监控系统还具备数据存储功能,方便后续对作业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
我公司会定期对深度监控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为深翻作业的深度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深度监控系统
深浅一致措施
作业速度控制
合理控制深翻作业速度,避免因速度过快或过慢导致深浅不一致。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和机具性能,确定最佳的作业速度范围。在作业过程中保持匀速行驶,确保深翻深度均匀。
在土壤质地较硬的地段,适当降低作业速度,以保证深翻深度;在土壤质地较软的地段,可适当提高作业速度,但仍需保持匀速。操作人员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速度,以达到深浅一致的效果。
我公司会对操作人员进行速度控制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最佳作业速度,确保作业质量。
操作人员培训
对深翻作业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责任心。培训内容包括深浅一致的重要性、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等。通过培训考核,确保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保持深浅一致的作业方法。
培训课程会详细讲解深浅一致对耕地质量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操作机具来实现这一目标。操作人员会在模拟场地进行实操训练,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培训结束后,会进行严格的考核,只有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上岗作业。
我公司会定期组织操作人员进行技能提升培训,不断提高其操作水平和质量意识,确保深翻作业的质量。
定期检查调整
定期对深翻作业的深度进行检查,发现深浅不一致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根据检查结果,分析导致深浅不一致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建立检查调整记录,以便对作业质量进行跟踪和评估。
检查人员会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对作业区域进行随机抽样检查。若发现深浅不一致的情况,会详细记录位置和偏差程度。分析原因时,会考虑土壤条件、机具性能、操作人员操作等因素。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如调整机具参数、对操作人员进行再培训等。
我公司会将检查调整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作业流程和方法,提高作业质量。
以下是关于定期检查调整的详细信息:
平地机场地平整
检查时间
检查区域
发现问题
原因分析
解决措施
记录人员
2025年11月10日
区域A
部分地段深度不足
土壤质地较硬,机具压力不够
增加机具压力
检查人员A
2025年11月20日
区域B
深度差异较大
操作人员操作不熟练
对操作人员进行再培训
检查人员B
2025年12月10日
区域C
局部深度过深
机具参数设置不当
调整机具参数
检查人员C
特殊地块处理
地块勘察评估
在作业前对特殊地块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评估,了解其土壤特性、地形地貌等情况。根据勘察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深翻作业方案。邀请农业专家对特殊地块的处理方案进行论证,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勘察人员会使用专业的设备对特殊地块的土壤酸碱度、肥力、含水量等进行检测,同时绘制地形地貌图。根据勘察结果,结合农业专家的建议,制定出适合特殊地块的深翻作业方案,包括作业顺序、机具选择、深度要求等。
我公司会与农业专家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作业方案,确保特殊地块的深翻作业质量。
特殊地块勘察评估
深翻机具适应性调整
机具适应性调整
根据特殊地块的情况,对深翻机具进行适应性调整,如更换合适的工作部件、调整作业参数等。在调整过程中进行试验,确保机具能够在特殊地块上达到规定的深翻深度和质量要求。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机具调整进行指导,保证调整效果。
对于土壤质地较硬的特殊地块,会更换更锋利的工作部件,并增加机具压力;对于地形复杂的地块,会调整机具的行走机构和入土角度。在调整后,会进行多次试验,确保机具性能稳定。专业技术人员会全程指导调整过程,保证调整效果符合要求。
我公司会定期对机具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在特殊地块作业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作业过程监控
在特殊地块作业过程中,加强对作业深度和质量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增加深度测量和质量检测的频率,确保作业质量符合要求。建立特殊地块作业档案,记录作业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和情况,为后续作业提供参考。
监控人员会使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对作业深度进行实时监测。同时,会增加对土壤平整度、碎土率等质量指标的检测频率。若发现问题,会立即通知操作人员进行调整。特殊地块作业档案会详细记录作业时间、作业参数、检测结果等信息,为后续类似地块的作业提供宝贵经验。
我公司会对特殊地块作业档案进行整理和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特殊地块的深翻作业质量。
平字标准控制要点
地表平坦作业
作业前场地平整
在深翻作业前,对耕地进行初步的场地平整,清除地表的障碍物和杂物。对高低不平的地段进行填平或削平处理,为深翻作业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使用平地机等设备进行场地平整,确保地表平整度符合要求。
场地平整人员会先对耕地进行全面检查,标记出障碍物和高低不平的地段。然后使用平地机等设备,按照规划进行填平或削平作业。在作业过程中,会使用测量工具实时监测地表平整度,确保达到规定标准。
我公司会对场地平整作业进行质量验收,只有验收合格的场地才能进行深翻作业。
以下是关于作业前场地平整的详细信息:
平整区域
障碍物情况
高低不平地段处理方式
使用设备
验收人员
区域A
有石块、树枝
填平低洼处,削平高处
平地机
验收人员A
区域B
有少量杂草
填平低洼处,微调高处
平地机
验收人员B
区域C
有土堆
削平土堆,填平周边
平地机
验收人员C
深翻过程平整控制
在深翻作业过程中,通过调整机具的工作部件和作业参数,保证地表平整。采用多次往返作业的方式,使地表更加平整。安排专人对地表平整度进行实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操作人员会根据土壤情况和作业要求,调整机具的犁铧角度和入土深度,以保证地表平整。多次往返作业可以进一步消除地表的不平整。专人检查时,会使用水平仪等工具,对地表平整度进行实时监测,若发现问题,会立即通知操作人员进行调整。
我公司会对深翻过程中的平整控制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地表平整度符合要求。
深翻后平整处理
深翻作业完成后,对地表进行再次平整处理,消除可能存在的高低不平现象。使用耙地机等设备对地表进行耙平,使土壤表面更加细腻和平整。对平整后的地表进行质量检测,确保达到“平”字标准要求。
耙地机作业时,会将土壤中的大土块打碎,使地表更加平整。质量检测人员会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对地表平整度进行检测,若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地方,会进行再次处理。
我公司会将深翻后平整处理的结果记录在案,作为作业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
耙地机耙平作业
犁底平稳保证
机具安装调试
在作业前,对深翻机具进行正确的安装和调试,确保犁底平稳。检查机具的各个部件连接是否牢固,调整犁铧的角度和高度,使犁底保持水平。进行空载试验,观察犁底的运行情况,如有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安装调试人员会按照操作规程,对机具的各个部件进行安装和紧固。在调整犁铧角度和高度时,会使用水平仪等工具进行精确测量。空载试验时,会仔细观察犁底的运行轨迹和稳定性,若发现问题,会及时进行调整。
我公司会对机具安装调试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犁底平稳,为深翻作业提供可靠保障。
作业过程监测
在深翻作业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测量等方式,对犁底的平稳情况进行监测。使用水平仪等工具对犁底的水平度进行检测,发现偏差及时进行调整。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作业过程进行监督,确保犁底始终保持平稳。
操作人员会在作业过程中,密切观察犁底的运行情况,若发现异常震动或偏移,会立即停止作业并进行检查。专业技术人员会使用水平仪等工具,定期对犁底的水平度进行检测,若发现偏差,会指导操作人员进行调整。
我公司会建立作业过程监测记录,对犁底的平稳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土壤条件适应
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对深翻作业的参数进行调整,以保证犁底平稳。在土壤质地较硬的地段,适当降低作业速度和增加机具压力;在土壤质地较软的地段,适当提高作业速度和减少机具压力。通过试验和经验总结,确定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最佳作业参数。
作业前,会对土壤质地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调整作业参数。在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速度和压力,以保证犁底平稳。我公司会不断总结经验,优化不同土壤条件下的作业参数,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我公司会对土壤条件适应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根据实际效果调整作业方案,确保犁底平稳。
平整度检测方法
测量工具选择
选用专业的平整度测量工具,如水准仪、激光平整度仪等,对地表和犁底的平整度进行测量。测量工具需经过校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根据作业面积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测量工具的类型和数量。
对于大面积作业区域,会使用激光平整度仪进行快速测量;对于小面积区域或需要高精度测量的地方,会使用水准仪。测量工具会定期进行校准,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我公司会根据作业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测量工具,确保平整度检测工作的有效进行。
检测频率确定
根据作业进度和质量要求,确定合理的平整度检测频率。在作业初期和关键环节,增加检测频率,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建立检测记录制度,对每次检测的结果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对作业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
在作业初期,会增加检测频率,确保场地平整符合要求;在关键环节,如深翻作业过程中改变作业参数时,也会增加检测频率。检测记录会详细记录检测时间、地点、测量数据等信息,为作业质量评估提供依据。
我公司会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作业方案,确保平整度符合标准要求。
检测结果处理
对平整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如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整改的范围和方法,组织人员进行整改。对整改后的平整度进行再次检测,确保达到“平”字标准要求。
分析评估人员会根据检测数据,判断平整度是否符合标准。若不符合要求,会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范围和方法。整改人员会按照方案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进行再次检测,确保达到标准要求。
我公司会对检测结果处理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不断提高作业质量。
透字标准技术措施
开墒无生埂策略
开墒方式选择
根据耕地的实际情况和作业要求,选择合适的开墒方式,如对角线开墒、横向开墒等。开墒方式应有利于减少生埂的产生,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在开墒前,对耕地进行规划和标记,确保开墒的位置和方向准确。
对于长方形耕地,会优先选择横向开墒方式,以减少生埂的产生;对于不规则形状的耕地,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角线开墒或其他合适的方式。开墒前,会使用测量工具对耕地进行规划和标记,确保开墒的位置和方向准确无误。
我公司会根据不同耕地情况,灵活选择开墒方式,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机具开墒调试
对深翻机具的开墒部件进行调试,确保其能够顺利开墒,无生埂产生。调整开墒部件的角度和深度,使开墒效果达到最佳。在调试过程中进行试验,观察开墒情况,如有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调试人员会根据开墒方式和耕地条件,调整开墒部件的角度和深度。在调试过程中,会进行多次试验,观察开墒效果,若发现生埂或开墒不顺畅的情况,会及时进行调整。
我公司会对机具开墒调试过程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开墒效果符合要求。
开墒过程监控
在开墒作业过程中,安排专人对开墒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生埂问题。对开墒的宽度和深度进行实时检查,确保符合要求。建立开墒作业记录,记录开墒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和情况,为后续作业提供参考。
监控人员会使用测量工具,对开墒的宽度和深度进行实时检查。若发现生埂或开墒宽度、深度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会立即通知操作人员进行调整。开墒作业记录会详细记录开墒时间、位置、宽度、深度等信息,为后续作业提供参考。
我公司会对开墒过程监控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不断优化开墒作业流程。
以下是关于开墒过程监控的详细信息:
监控时间
开墒位置
开墒宽度
开墒深度
发现问题
处理措施
记录人员
2025年11月15日
区域A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无
无
监控人员A
2025年11月25日
区域B
偏窄
符合要求
生埂
调整开墒部件角度
监控人员B
2025年12月5日
区域C
符合要求
偏浅
生埂
增加开墒部件深度
监控人员C
翻垄碎土技术
翻垄部件优化
对深翻机具的翻垄部件进行优化设计和改进,提高翻垄效果。选择合适的翻垄部件材质和形状,使翻垄更加顺畅和彻底。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和作业要求,调整翻垄部件的参数,如角度、速度等。
我公司会选用高强度、耐磨的材质制作翻垄部件,并对其形状进行优化设计。在作业过程中,会根据土壤条件和作业要求,调整翻垄部件的角度和速度,以达到最佳翻垄效果。
我公司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优化翻垄部件的性能,提高作业质量。
以下是关于翻垄部件优化的详细信息:
翻垄部件优化
土壤条件
翻垄部件材质
翻垄部件形状
翻垄部件角度
翻垄部件速度
质地较硬
高强度合金钢
螺旋形
30°
中速
质地较软
耐磨碳钢
波浪形
25°
高速
中等质地
合金铸铁
梯形
28°
中高速
碎土装置配置
为深翻机具配备合适的碎土装置,如碎土轮、碎土耙等,提高碎土效果。碎土装置的性能和参数应与深翻机具相匹配,确保碎土质量。在作业过程中,根据土壤的湿度和硬度等情况,调整碎土装置的工作状态。
会根据深翻机具的型号和作业要求,选择合适的碎土装置。在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会根据土壤的湿度和硬度等情况,调整碎土装置的转速和压力,以达到最佳碎土效果。
我公司会定期对碎土装置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性能稳定。
翻垄碎土作业控制
在翻垄碎土作业过程中,合理控制作业速度和深度,保证翻垄和碎土效果。采用多次翻垄和碎土的方式,使土壤更加细碎和平整。安排专人对翻垄碎土作业进行监督,确保作业质量符合要求。
操作人员会根据土壤条件和作业要求,合理控制作业速度和深度。多次翻垄和碎土可以使土壤更加细碎和平整。监督人员会使用测量工具,对翻垄和碎土效果进行实时检查,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会立即通知操作人员进行调整。
我公司会对翻垄碎土作业控制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不断提高作业质量。
透字质量评估
评估指标确定
确定“透”字质量的评估指标,如开墒生埂率、翻垄覆盖率、碎土率等。评估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能够准确反映作业质量。根据国家行业现行质量验收标准和项目要求,确定各项评估指标的合格标准。
开墒生埂率是指开墒过程中生埂的长度占总开墒长度的比例;翻垄覆盖率是指翻垄后土壤覆盖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碎土率是指碎土后小于一定粒径的土壤颗粒占总土壤颗粒的比例。会根据国家行业现行质量验收标准和项目要求,确定各项评估指标的合格标准。
我公司会严格按照评估指标对作业质量进行评估,确保达到“透”字标准要求。
评估方法选择
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如抽样检测、实地观察等,对“透”字质量进行评估。评估方法应科学合理,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作业质量。根据作业面积和评估精度要求,确定抽样比例和评估范围。
对于大面积作业区域,会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于小面积区域或需要高精度评估的地方,会采用实地观察的方法。会根据作业面积和评估精度要求,确定抽样比例和评估范围。
我公司会不断优化评估方法,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估结果应用
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如评估结果不符合要求,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作业技能和质量意识。将评估结果作为作业质量考核和奖惩的依据,激励作业人员提高作业质量。
分析人员会根据评估结果,找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会制定详细的改进措施,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会将评估结果与作业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激励作业人员提高作业质量。
我公司会持续关注评估结果的应用效果,不断完善作业管理机制。
直齐无小质量保障
直字标准实现
开墒直线控制
在开墒作业前,使用测量工具和标记设备,在耕地上确定开墒的直线位置。采用激光导向仪等设备辅助开墒,确保开墒直线度符合要求。安排专人对开墒直线度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偏差及时进行调整。
测量人员会使用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工具,在耕地上确定开墒的直线位置,并使用标记设备进行标记。开墒时,会采用激光导向仪等设备辅助,确保开墒直线度符合要求。专人会使用测量工具,对开墒直线度进行实时监测,若发现偏差,会立即通知操作人员进行调整。
我公司会对开墒直线控制情况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开墒直线度达到标准要求。
耕辐一致措施
对深翻机具的耕辐进行准确调试,确保耕辐一致。在作业过程中,定期检查耕辐的实际宽度,如有偏差及时进行调整。根据不同的作业区域和土壤条件,合理调整耕辐参数,保证耕辐一致性。
调试人员会使用测量工具,对深翻机具的耕辐进行准确调试。在作业过程中,检查人员会定期使用测量工具,检查耕辐的实际宽度。若发现偏差,会根据不同的作业区域和土壤条件,合理调整耕辐参数。
我公司会不断优化耕辐一致措施,提高作业质量。
耕整直线保证
在耕整作业过程中,保持机具的直线行驶,通过驾驶员的操作技能和辅助设备的引导,保证耕整直线度。对耕整后的耕地进行直线度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建立耕整直线度记录制度,对每次作业的直线度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驾驶员会通过操作技能和辅助设备的引导,保持机具的直线行驶。耕整后,检查人员会使用测量工具,对耕地的直线度进行检查。若发现问题,会及时进行修正。记录人员会详细记录每次作业的直线度情况,为后续作业提供参考。
我公司会对耕整直线保证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不断提高作业水平。
齐字标准达成
地头深耕整齐
在作业到地头时,提前规划好作业路线和操作方法,确保地头深耕整齐。使用合适的机具和作业技巧,对地头进行特殊处理,使地头的深耕质量与其他区域一致。安排专人对地头深耕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地头整齐度符合要求。
作业前,会对地头的地形和土壤条件进行分析,提前规划好作业路线和操作方法。使用小型机具或人工辅助的方式,对地头进行特殊处理。专人会使用测量工具,对地头深耕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若发现不整齐的情况,会及时通知操作人员进行调整。
我公司会对地头深耕整齐情况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地头达到“齐”字标准要求。
地边深耕处理
对耕地的地边进行特殊的深耕处理,避免出现漏耕或深耕不足的情况。使用小型机具或人工辅助的方式,对靠近地边的区域进行深耕,保证地边深耕整齐。对处理后的地边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地边深耕质量符合“齐”字标准。
会使用小型机具或人工辅助的方式,对靠近地边的区域进行深耕。质量检测人员会使用测量工具,对处理后的地边进行质量检测。若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地方,会进行再次处理。
我公司会对耕地地边深耕处理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不断提高地边深耕质量。
整齐度检测方法
采用测量工具和视觉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地头和地边的整齐度进行检测。确定整齐度的检测标准和允许偏差范围,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对不整齐的地方进行整改,确保达到“齐”字标准要求。
检测人员会使用测量工具,对地头和地边的整齐度进行测量,同时进行视觉检查。确定整齐度的检测标准和允许偏差范围后,会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若发现不整齐的地方,会及时进行整改。
我公司会对整齐度检测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无小标准落实
无重耕漏耕措施
在作业前,对耕地进行详细的规划和标记,明确作业区域和顺序,避免重耕和漏耕。使用具有定位和导航功能的作业机具,通过电子地图和定位系统,精确控制作业范围。安排专人对作业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重耕漏耕问题。
规划人员会使用测量工具,对耕地进行详细的规划和标记。作业时,会使用具有定位和导航功能的作业机具,通过电子地图和定位系统,精确控制作业范围。监督人员会对作业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若发现重耕漏耕问题,会及时通知操作人员进行纠正。
我公司会对无重耕漏耕措施进行持续改进,确保作业区域全覆盖。
无三角桃形作业
在作业过程中,合理规划作业路线和方式,避免出现三角和桃形的未耕区域。采用合适的机具和作业技巧,对角落和边缘区域进行处理,确保作业全覆盖。对作业后的耕地进行全面检查,发现三角和桃形区域及时进行补耕。
规划人员会根据耕地的形状和地形,合理规划作业路线和方式。作业时,会采用合适的机具和作业技巧,对角落和边缘区域进行处理。作业后,检查人员会对耕地进行全面检查,若发现三角和桃形区域,会及时进行补耕。
我公司会不断优化无三角桃形作业方案,提高作业质量。
墒沟伏脊控制
通过调整机具的作业参数和方式,控制墒沟和伏脊的大小。在作业过程中,及时对墒沟和伏脊进行处理,使其符合“小”字标准要求。采用填平、压实等方法,减小墒沟和伏脊的高度和宽度。
操作人员会根据耕地条件和作业要求,调整机具的作业参数和方式,控制墒沟和伏脊的大小。作业过程中,会及时使用填平、压实等方法,对墒沟和伏脊进行处理。
我公司会对墒沟伏脊控制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达到“小”字标准要求。
深翻作业深度控制
25厘米深度保障措施
机具适配选择
1)选用通过相关部门推广鉴定的深翻机具,这类机具经过严格检验,性能可靠。深翻动力确保在90马力以上,充足的动力能有效克服土壤阻力,为达到25厘米作业深度提供坚实保障,使机具在不同土壤条件下都能稳定作业。
2)依据不同土壤类型和地块条件,如黏土、壤土等不同土质,以及地块的平整度、坡度等情况,挑选适配的深翻工作部件。不同的工作部件在结构和性能上有所差异,合适的部件能保证稳定且有效地实现25厘米的作业深度,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
3)定期对深翻机具进行全面的维护和保养,包括清洁、润滑、紧固等工作。仔细检查关键部件的磨损情况,如犁铧、刀片等,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通过维护保养,确保机具性能稳定,避免因部件故障影响作业深度,保障作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在作业前,对机具进行精细的调试和校准。根据实际作业要求,如土壤硬度、作业速度等,精确调整深翻部件的入土深度,使其达到25厘米的标准。调试过程中,要进行多次测试和调整,确保入土深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深翻机具
深翻工作部件
犁铧
人员技能培训
1)组织操作人员参加专业的技能培训,邀请行业专家或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授课。培训内容涵盖深翻作业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等方面,使操作人员熟悉达到25厘米作业深度的操作技巧,了解机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在理论教学中,让操作人员深入了解土壤特性对作业深度的影响,如土壤的紧实度、湿度等因素如何影响机具的作业效果。在实际操作中,让操作人员根据不同土壤条件调整作业参数,提高应对不同情况的能力。
3)开展模拟作业训练,设置与实际作业相似的模拟环境,让操作人员在其中反复练习。通过模拟训练,操作人员能熟练掌握达到25厘米作业深度的操作方法,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减少实际作业中的失误。
4)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技能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确保操作人员具备达到25厘米作业深度的能力,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培训,帮助其提高技能水平。
人员技能培训
过程监测管理
1)在作业过程中,安排专人对作业深度进行实时监测。监测人员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如深度尺等,定期测量作业深度。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测量点位进行测量,确保深度达到25厘米的要求,及时发现深度偏差问题。
2)建立完善的作业深度监测记录制度,详细记录每次测量的结果和作业位置。记录内容包括测量时间、测量深度、作业地块位置等信息,以便对作业情况进行全面的跟踪和分析,为后续的作业调整提供数据支持。
3)如发现作业深度不符合要求,及时通知操作人员进行调整。操作人员根据监测人员的反馈,对机具的作业参数或操作方法进行调整。调整后,监测人员对调整情况进行再次监测,直至达到25厘米的标准,确保作业质量。
4)定期对作业深度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总结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某些地块深度不稳定的原因等。根据分析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如调整机具参数、加强人员培训等,不断提高作业深度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作业深度监测
深浅一致性控制方法
设备精准调试
1)在作业前,对深翻机具的液压系统进行精准调试。液压系统控制着深翻部件的入土深度,通过精确调整液压系统的压力、流量等参数,确保其能够稳定地控制深翻部件的入土深度,保证作业过程中深度的一致性,避免出现深度忽深忽浅的情况。
2)仔细检查深翻部件的安装情况,确保各个部件安装牢固、位置准确。检查部件的连接螺栓是否紧固,部件之间的间距是否符合要求等。避免因部件松动或安装偏差导致作业深度不一致,影响作业质量。
3)对深翻机具的行走系统进行全面调试,包括轮胎气压、传动系统等。保证机具在作业过程中行走平稳、速度均匀,减少因行走不稳定对作业深度造成的影响。行走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深翻部件的入土状态,调试好行走系统能提高作业深度的一致性。
4)使用水平仪等专业工具,对机具进行水平调整。确保机具在作业过程中保持水平状态,避免因倾斜导致作业深度不一致。水平调整要在不同的作业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和调整,确保机具始终处于水平状态。
作业参数设定
根据土壤类型、地块条件等因素,合理设定深翻作业的参数,如作业速度、动力输出等。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地块条件对作业参数有不同的要求,合理的参数设定能确保在不同作业条件下都能实现深浅一致。
土壤类型
作业速度(米/分钟)
动力输出(马力)
备注
黏土
20-25
90-100
黏土粘性大,需较低速度和较大动力
壤土
25-30
85-95
壤土质地适中,参数可适中
砂土
30-35
80-90
砂土疏松,可适当提高速度和降低动力
在作业过程中,保持作业参数的稳定,避免随意更改参数,影响作业深度的一致性。对于不同地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参数微调,如地块的坡度、土壤湿度等因素会影响作业效果,需进行相应调整,确保在整个作业区域内都能达到深浅一致的效果。建立作业参数记录制度,详细记录每次作业的参数设置情况,以便对作业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后续作业提供参考。
实时动态调整
1)安排专人在作业现场进行实时监督,监督人员具备丰富的作业经验和专业知识。他们密切观察作业情况,及时发现作业深度不一致的问题,如局部深度过深或过浅等情况,并迅速做出反应。
2)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如深度传感器等,对作业深度进行实时监测。深度传感器能准确测量深翻部件的入土深度,并将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控终端。一旦发现深度偏差,立即通知操作人员进行调整,确保作业深度符合要求。
3)根据监测数据和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作业参数或对机具进行微调。如发现某一区域深度过浅,可适当增加动力输出或降低作业速度;若发现部件入土角度不合适,可对机具进行微调。通过及时调整,确保作业深度始终保持一致。
4)对调整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包括调整的时间、内容、效果等信息。总结调整经验,分析深度不一致的原因,不断改进调整方法和策略,提高作业深度一致性的控制水平。
深度传感器
碎土镇压操作规范
碎土作业要点
1)在深翻作业完成后,及时进行碎土作业。及时碎土能防止翻起的土壤结块,确保翻起的土壤能够及时被破碎,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为后续的种植工作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2)根据土壤的湿度和粘性,选择合适的碎土设备和作业参数。例如,对于湿度较大、粘性较强的土壤,选择功率较大、破碎能力较强的碎土设备,并适当降低作业速度,以确保碎土效果达到最佳。
3)碎土作业时,要保证碎土设备的作业宽度与深翻作业宽度一致。通过精确调整碎土设备的作业宽度,避免出现漏碎现象,保证整个作业区域的土壤都能得到有效破碎。
4)对碎土后的土壤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土壤颗粒大小是否符合农艺要求。对于未达到要求的区域,进行二次碎土作业,确保土壤质量均匀一致,满足种植需求。
碎土镇压作业
碎土设备
镇压设备
镇压作业标准
1)碎土作业完成后,紧接着进行镇压作业。镇压作业能使土壤表面平整、紧实,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为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2)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种植要求,确定合适的镇压强度和次数。例如,对于砂土,镇压强度可适当降低;对于种植要求较高的作物,可能需要增加镇压次数。确保镇压效果既能满足保墒要求,又不会影响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
3)镇压作业时,要保证镇压设备的作业速度均匀、平稳。通过合理调整镇压设备的行驶速度和动力输出,避免出现局部镇压过度或不足的现象,保证镇压效果的一致性。
4)对镇压后的土壤表面进行检查,使用平整度检测工具检查土壤表面平整度是否符合要求。对于不平整的区域,进行再次镇压或人工平整,确保土壤表面符合种植标准。
安全操作事项
操作人员在进行碎土镇压作业前,必须熟悉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操作手册,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性。
操作环节
安全措施
具体要求
作业前
熟悉设备
了解设备结构、性能和操作方法
作业前
穿戴防护用品
佩戴安全帽、手套等
作业中
遵守操作规程
按规定速度、路线作业
作业中
定期检查设备
检查部件运行、连接情况
作业后
清理设备
清除泥土、杂物
作业后
停放设备
停在安全、平坦处
作业过程中,要穿戴好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手套等,这些防护用品能有效保护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定期对碎土镇压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检查设备的机械部件、电气系统等,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良好,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安全事故。在作业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如“止步,危险区域”等标志,提醒无关人员远离作业区域,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特殊地块调整方案
障碍物规避处理方案
障碍物精准探测
①在作业前,运用先进的探测设备对地块进行全面扫描,精准定位障碍物的位置、大小和深度等信息。通过专业的探测设备,可有效提高障碍物定位的准确性,为后续的规避处理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在扫描过程中,会采用多角度、多维度的扫描方式,确保对整个地块的全面覆盖。
②针对不同类型的障碍物,如石块、树根等,采用不同的探测方法,确保探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于石块,可利用地质雷达等设备进行探测;对于树根,则可通过地下成像技术来确定其位置和范围。不同的探测方法能够更精准地识别障碍物的特征,为后续处理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③对探测到的障碍物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其坐标、特征等,为后续的规避处理提供依据。详细的记录有助于在作业过程中快速准确地找到障碍物,并根据其特征制定合适的规避方案。同时,记录还可用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总结,为类似项目提供经验参考。
④建立障碍物数据库,将每次探测到的障碍物信息进行存储和分析,以便在后续作业中更好地应对。通过对数据库的分析,可以发现障碍物的分布规律和特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同时,数据库还可用于与其他项目的对比分析,为项目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⑤定期对探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性能稳定,保证探测结果的可靠性。校准和维护工作由专业人员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同时,还会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设备的维护情况和性能变化,为设备的更新和升级提供依据。
⑥安排专业人员进行障碍物探测工作,提高探测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专业人员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具备丰富的探测经验和专业知识。在探测过程中,他们能够熟练操作探测设备,准确分析探测结果,确保探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地质雷达
探测设备
适用障碍物类型
探测方法
探测精度
维护周期
地质雷达
石块
电磁波反射
厘米级
每月
地下成像仪
树根
超声波成像
分米级
每季度
激光扫描仪
大型障碍物
激光测距
毫米级
每半年
灵活路线规划
①根据障碍物的分布情况,制定多条作业路线方案,并进行模拟分析,选择最优路线。通过模拟分析,可以评估不同路线的可行性和效率,选择出最适合的作业路线。同时,在制定路线方案时,会充分考虑作业机具的性能和作业要求,确保路线的合理性。
②在作业过程中,实时监测障碍物的位置变化,及时调整作业路线,确保作业的连续性和高效性。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可实时获取障碍物的位置信息,并将其反馈给作业人员。作业人员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作业路线,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
③对于无法绕过的障碍物,采用局部避让的方式,尽量减少对作业进度的影响。局部避让可通过调整作业机具的作业角度和范围来实现,在保证作业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作业进度的影响。同时,在避让过程中,会对障碍物周围的土壤和植被进行保护,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破坏。
④考虑作业机具的转弯半径和操作灵活性,确保规划的路线能够顺利实施。在规划路线时,会根据作业机具的性能参数,合理设置转弯半径和路线宽度,确保作业机具能够顺利通过。同时,还会考虑路线的平整度和坡度,避免因地形问题影响作业机具的操作。
⑤与其他作业环节进行协调,避免因路线调整而影响整体作业效率。在作业过程中,会与其他作业环节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顺畅。例如,在调整作业路线时,会提前通知其他作业人员,避免因路线调整而导致的作业冲突。
⑥对规划的路线进行标记和指引,方便作业人员操作。通过在地面上设置明显的标记和指引,作业人员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作业路线,提高作业效率。同时,标记和指引还可用于对作业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作业按照规划的路线进行。
激光扫描仪
路线方案
障碍物数量
作业距离
预计作业时间
适用作业机具
方案一
5
1000米
2小时
大型深翻机
方案二
3
1200米
2.5小时
中型深翻机
方案三
7
800米
1.5小时
小型深翻机
障碍物移除处理
①对于较小的障碍物,如小石块、树枝等,采用人工或小型机械设备进行移除。人工移除适用于障碍物数量较少、分布较分散的情况;小型机械设备则适用于障碍物数量较多、分布较集中的情况。在移除过程中,会注意避免对周围土壤和植被造成破坏。
②对于较大的障碍物,如大树根、巨石等,采用专业的移除设备进行处理,确保移除过程安全可靠。专业的移除设备具有强大的动力和高效的作业能力,能够快速、安全地移除较大的障碍物。在移除过程中,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③在移除障碍物前,对其周围的土壤和植被进行保护,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可采用覆盖防护材料、设置隔离带等方式,减少移除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在移除后,会及时对受影响的区域进行修复和恢复。
④移除的障碍物进行合理处置,如回收利用或集中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于可回收利用的障碍物,会进行分类回收,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对于不可回收利用的障碍物,则会进行集中处理,确保其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⑤对移除障碍物后的区域进行平整和修复,确保作业质量不受影响。平整和修复工作会根据作业要求和土壤条件进行,保证该区域的土壤平整度和肥力符合作业标准。同时,还会对修复后的区域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其质量稳定。
⑥安排专人对障碍物移除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工作质量和安全。监督人员会对移除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检查作业人员是否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确保工作质量和安全。同时,还会对移除后的区域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作业要求。
地形差异调整措施
坡度地形应对
①对于不同坡度的地形,调整作业机具的参数,如行驶速度、耕作深度等,确保作业质量。在坡度较小的地形上,可适当提高行驶速度和耕作深度;在坡度较大的地形上,则需降低行驶速度和耕作深度,以保证作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②在坡度较大的地形上作业时,采用特殊的作业方式,如横向作业或分段作业,提高作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横向作业可减少机具在坡度上的倾斜度,降低翻车的风险;分段作业则可将整个作业区域分成若干小段,逐段进行作业,提高作业的可控性。
③安装坡度传感器和自动调节装置,实时监测坡度变化并自动调整作业机具的姿态,保证作业效果。坡度传感器可实时获取坡度信息,并将其传输给自动调节装置;自动调节装置根据坡度信息,自动调整机具的姿态,确保耕作深度均匀。
④对坡度地形进行提前勘察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作业方案,减少作业难度和风险。提前勘察可了解坡度的分布、起伏情况以及土壤条件等信息,为制定作业方案提供依据。针对性的作业方案能够更好地适应坡度地形的特点,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⑤在坡度地形上设置警示标志,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警示标志应设置在明显的位置,如坡度变化较大的地方、危险区域等。标志内容应清晰明了,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坡度、速度等安全事项。
⑥定期对作业机具在坡度地形上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不断优化作业方案。通过测试和评估,可了解作业机具在不同坡度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同时,根据测试结果,对作业方案进行优化,提高作业的适应性和效率。
坡度地形应对
低洼地形处理
①对于低洼地形,先进行排水处理,降低土壤湿度,避免作业机具陷入。可采用开挖排水沟、设置排水泵等方式,将低洼区域的积水排出。在排水过程中,会根据地形和积水情况合理安排排水设施的位置和数量,确保排水效果。
②在低洼区域增加耕作次数,提高土壤的平整度和透气性。增加耕作次数可使土壤更加疏松,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同时,还可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改善土壤结构。
③采用特殊的耕作方式,如深耕浅耙,改善低洼地形的土壤结构。深耕可打破土壤的板结层,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浅耙则可将表层土壤耙细,平整土地。通过深耕浅耙的方式,可有效改善低洼地形的土壤结构。
④对低洼地形进行填充和平整,使其与周围地形相匹配,提高作业的一致性。填充材料可选用当地的土壤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填充过程中会注意控制填充厚度和压实度,确保填充效果。平整工作则会使用平地机等设备进行,保证地形的平整度。
⑤在低洼地形上设置排水设施,防止积水影响作业质量。排水设施可采用明沟、暗管等形式,根据地形和排水需求进行合理布置。排水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畅通无阻。
⑥加强对低洼地形作业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作业过程中,会安排专人对低洼地形的作业情况进行监测,包括土壤湿度、作业质量等方面。一旦发现问题,会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确保作业顺利进行。
处理措施
适用情况
操作方法
预期效果
注意事项
排水处理
积水严重
开挖排水沟、设置排水泵
降低土壤湿度
定期检查排水设施
增加耕作次数
土壤板结
多次深耕浅耙
提高土壤透气性
控制耕作深度和速度
填充平整
地形差异大
选用合适材料填充、平地机平整
使地形与周围匹配
控制填充厚度和压实度
起伏地形作业
①根据起伏地形的特点,调整作业机具的高度和角度,确保耕作深度均匀。在起伏较大的地方,适当提高机具的高度;在起伏较小的地方,则降低机具的高度。同时,根据地形的坡度和方向,调整机具的角度,保证耕作深度的一致性。
②采用分段作业的方式,对起伏较大的区域进行单独处理,提高作业质量。将起伏较大的区域划分成若干小段,逐段进行作业。在每一段作业中,根据该段的地形特点,调整作业参数,确保作业质量。
③安装高度调节装置和自适应系统,使作业机具能够自动适应起伏地形的变化。高度调节装置可根据地形的起伏自动调整机具的高度;自适应系统则可根据地形的坡度和方向,自动调整机具的角度和作业速度。通过这些装置和系统,提高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和适应性。
④对起伏地形进行详细的测量和分析,制定合理的作业路线和方案。测量地形的起伏高度、坡度、方向等参数,分析地形的特点和规律。根据测量和分析结果,制定出最适合的作业路线和方案,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⑤在起伏地形上设置引导标志,帮助作业人员准确操作。引导标志可设置在地形变化较大的地方、作业路线的关键点等位置。标志内容应清晰明了,指示作业人员如何调整机具的高度和角度,确保作业的准确性。
⑥加强对起伏地形作业的质量检测和评估,及时调整作业参数。定期对作业区域进行质量检测,检查耕作深度、平整度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作业参数,保证作业质量的稳定性。
阶段性服务计划
秋季深翻实施安排
前期准备工作
机具检查调试
在秋季深翻作业前,需对深翻机具进行全面检查调试。首先检查深翻机具的动力系统,要保证动力在90马力以上,且运行稳定,这样才能确保深翻作业的效率和效果。其次,调试深翻工作部件,使相邻两部件间距配置合理,符合农艺要求,以保证翻耕质量。此外,检查碎土、弥平部件的安装和运行情况也很重要,确保其能正常工作,为后续的碎土镇压等作业做好准备。只有做好这些检查调试工作,才能使机具在作业过程中发挥最佳性能。
人员技术培训
为保证作业质量,需对作业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培训作业人员掌握“深、平、透、直、齐、无、小”七字作业质量要求,让他们明确作业的具体标准。教授作业人员控制深翻深度≥25厘米的操作技巧,使其能够准确把握作业深度。同时,讲解特殊地块的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作业人员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以下是具体的培训内容表格:
培训内容
培训要点
培训方式
七字作业质量要求
详细解读每个字的含义和标准
理论授课
深翻深度控制技巧
现场演示和实际操作指导
现场教学
特殊地块处理方法
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
案例教学
地块详细勘察
对作业地块进行详细勘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测量地块的面积、长度、宽度等基本参数,有助于合理规划作业路线和进度。分析土壤的质地、肥力和湿度等状况,能为后续的作业提供科学依据。标记出地块内的障碍物,如石头、树木等,并制定规避方案,可避免作业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以下是地块勘察的具体内容表格:
地块详细勘察
深度质量控制
勘察项目
勘察方法
勘察目的
地块基本参数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规划作业路线和进度
土壤状况
采样分析和实地观察
为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障碍物标记
实地排查和标记
避免作业意外
作业过程控制
深度质量控制
在作业过程中,深度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使用深度测量工具实时监测深翻深度,一旦发现偏差及时调整,确保作业深度符合要求。定期检查作业深度,保证整地块作业深度一致且符合标准。对于特殊地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作业深度和方式,如遇到障碍物时,可适当调整深度以规避。通过这些措施,确保深翻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质量全面检查
翻垄碎土作业
翻垄碎土作业直接影响土壤的质量和后续种植。合理调整机具的翻垄角度和速度,提高翻垄效果,使土壤能够充分翻转和疏松。确保碎土部件有效工作,将土块破碎到合适大小,为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检查翻垄后的土壤状况,保证无生埂,使地表更加平整。
翻垄碎土作业
作业方向调整
准确的作业方向调整能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使用定位设备或标记物确定作业方向,保证开墒直,避免出现偏差。根据地块形状和障碍物情况,灵活调整作业方向,以适应不同的地形条件。定期检查耕辐宽度,确保耕辐一致...
洮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关于采购耕地深翻项目投标方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