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光储一体实践中心项目投标方案
第一章 逆变器技术参数
9
第一节 直流输入参数
9
一、 最大输入电压参数
9
二、 MPPT电压范围设置
21
三、 MPPT数量配置
31
第二节 交流输出参数
52
一、 最大输出电流指标
52
二、 额定输出功率参数
61
第三节 防护等级
79
一、 整机防护性能
80
第四节 通讯方式
90
一、 RS485通讯接口
90
二、 通信稳定性保障
101
第五节 功率因数
112
一、 功率因数调节范围
112
二、 参数符合性验证
126
第六节 最高效率
137
一、 效率指标参数
138
二、 效率优化设计
147
第二章 光伏电站故障检测实训装置
156
第一节 低压系统模拟
156
一、 断路器控制信号故障模拟
156
二、 电流互感器故障模拟功能
178
第二节 光伏发电系统模拟
188
一、 光伏板故障模拟设置
188
二、 汇流箱与防雷模块故障
200
三、 上位机故障控制功能
210
第三节 第三方验证材料
225
一、 低压系统模拟功能试验报告
225
二、 光伏发电系统模拟功能试验报告
240
三、 功能测试截图与视频资料
243
第三章 光伏规划设计软件功能
255
第一节 并网模块设计
255
一、 项目信息录入功能
255
二、 客户信息管理功能
267
三、 设计方信息配置功能
272
第二节 气象数据管理
283
一、 卫星气象数据导入功能
283
二、 本地气象数据库管理
294
三、 气象数据添加方式
303
第三节 光伏组件选择
318
一、 数据库组件选型功能
318
二、 自定义组件添加功能
326
三、 组件参数管理功能
336
第四节 光伏组件数据库
343
一、 组件数据搜索功能
343
二、 组件数据导入功能
352
三、 组件数据导出功能
365
第五节 逆变器选择
375
一、 数据库逆变器选型
375
二、 自定义逆变器添加
388
三、 逆变器性能参数
396
四、 逆变器数据库
400
第六节 方阵布置模块
410
一、 阵列倾角优化功能
410
二、 排布参数配置功能
421
三、 容量配置方式
433
第七节 节能减排模块
441
一、 基础参数输入功能
442
二、 减排效果计算引擎
455
三、 可视化分析功能
466
第八节 直流方案选择
474
一、 标准方案库功能
474
二、 方案对比分析功能
485
三、 方案自定义配置功能
496
第九节 模拟运行功能
507
一、 输入数据整合模块
507
二、 系统仿真计算引擎
524
三、 运行结果输出功能
534
第十节 导出报告功能
541
一、 报告内容配置功能
541
二、 报告格式管理功能
555
三、 报告生成发布功能
564
第十一节 导出图纸功能
575
一、 方阵建模工具
575
二、 DXF图纸生成引擎
586
三、 图纸编辑工具
597
第四章 智慧能源管控系统软件功能
604
第一节 系统管理功能
604
一、 平台运行配置管理
604
二、 数据通信管理机制
613
三、 用户权限管理体系
620
第二节 趋势记录功能
632
一、 多曲线显示方案
632
二、 曲线参数自定义
647
三、 数据对比分析功能
654
第三节 报表管理功能
664
一、 电子表格格式支持
664
二、 报表数据来源配置
672
三、 周期性报表生成
681
四、 电能统计算法设计
687
五、 自定义报表功能
698
第四节 数据处理功能
705
一、 历史数据可视化
705
二、 多维度数据统计
714
三、 数据累计处理机制
726
第五节 系统自诊断功能
735
一、 系统服务监控模块
735
二、 通信状态诊断功能
747
三、 数据异常处理机制
756
第六节 分时电量与电价统计
765
一、 分时电量统计功能
765
二、 电价管理与计算
772
第五章 光伏电站运维监测系统软件功能
780
第一节 遥信遥控遥测
780
一、 参数编辑功能
780
二、 通信采集参数设置
788
第二节 报表管理功能
795
一、 多周期数据统计
795
二、 报表安全与自定义
804
第三节 趋势曲线分析
813
一、 多曲线展示功能
813
二、 趋势数据分析工具
822
第四节 事件与报警记录
828
一、 事件记录管理
828
二、 报警记录查询
837
第五节 组态开发功能
845
一、 数据库组态模块
845
二、 图形组态模块
859
第六节 电力规约支持
867
一、 常用规约兼容
867
二、 高级规约集成
875
第七节 加密锁机制
884
一、 软件加密单元
884
二、 安全运行控制
891
第六章 光伏110kV变电站仿真系统软件功能
897
第一节 三维虚拟场景
897
一、 110kV升压变电站三维模型构建
897
二、 VR模式运行支持
907
第二节 云端登录与管理
921
一、 云端账号登录系统
921
二、 培训考核管理功能
930
第三节 客户端登录与模块划分
939
一、 客户端账号认证
939
二、 核心功能模块设计
947
第四节 巡视模块缺陷设置
963
一、 巡视点规划布置
963
二、 缺陷类型配置
978
三、 缺陷记录与存储
991
第五节 望远镜设备巡视功能
1010
一、 虚拟望远镜功能开发
1010
二、 巡视操作集成
1023
第六节 倒闸操作任务设置
1035
一、 典型操作任务库
1035
二、 操作环节标准化设计
1049
第七节 倒闸操作流程设计
1063
一、 标准操作流程构建
1063
二、 操作过程管理
1073
第八节 软件运行环境
1082
一、 Windows系统适配
1082
二、 VR设备接口开发
1102
第九节 软件测试验证
1112
一、 第三方测试报告
1113
二、 功能界面截图验证
1122
第七章 项目实施方案
1128
第一节 人力资源计划
1128
一、 专业人员配置方案
1128
二、 人员分工与职责划分
1136
三、 人员资质证明材料
1146
四、 人员到岗时间规划
1155
第二节 项目策划
1163
一、 项目实施总体计划
1163
二、 关键节点控制方案
1174
三、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
1185
四、 项目风险识别与应对
1195
五、 沟通协调机制建立
1206
第三节 工艺说明
1214
一、 施工工艺流程详解
1214
二、 工艺执行标准规范
1229
三、 质量控制点设置
1237
四、 安全防护与环保措施
1246
五、 调试与联调流程
1255
第八章 质量保障措施
1264
第一节 质量控制制度
1264
一、 光伏支架质量控制流程
1264
二、 光伏板及逆变器质量把控
1276
三、 电缆及辅材质量监管
1288
第二节 质量管理制度
1303
一、 质量目标设定与分解
1304
二、 质量检查计划实施
1318
三、 质量问题处理机制
1331
第三节 质量管理体系
1339
一、 ISO9001体系融合应用
1339
二、 设计阶段质量保障
1351
三、 验收环节质量控制
1372
第四节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1384
一、 质量管理团队架构
1384
二、 质量管控责任体系
1396
三、 质量监督网络建设
1407
第五节 质量管理人员职责
1414
一、 质量巡检实施规范
1414
二、 质量抽检管理要求
1427
三、 质量管理人员资质
1442
第九章 售后服务方案
1456
第一节 免费升级维护
1456
一、 软件平台终身升级
1456
二、 硬件产品保修服务
1474
第二节 响应时间
1484
一、 故障通知快速响应
1484
二、 教学保障时效承诺
1503
第三节 培训服务
1519
一、 年度设备操作培训
1519
二、 升级专项培训安排
1535
第四节 培训承诺书
1543
一、 培训实施全面规划
1543
二、 受训人员能力保障
1561
第五节 质保服务
1577
一、 主要设备质保条款
1577
二、 质量问题处理规范
1590
第六节 技术支持
1597
一、 全天候技术支持体系
1597
二、 教学实训保障措施
1628
逆变器技术参数
直流输入参数
最大输入电压参数
1100V电压参数说明
电压适用范围
常见系统适配
1)适用于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这类电站通常需要应对高电压输入需求,1100V的电压参数能够满足其要求,确保电站稳定运行。
2)能够与部分高电压输出的光伏组件完美匹配,通过这种匹配,可以提高发电效率,使光伏组件的性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3)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中,即使面临复杂的环境和多样的用电需求,也能稳定适应1100V的输入电压,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电压波动容忍
1)可在一定范围内容忍电压波动,当电压出现不稳定情况时,系统能自动调整,确保仍能正常工作,维持发电的持续性。
2)对于瞬间的电压峰值,具备一定的承受能力,通过内部的保护机制,有效保护设备安全,避免因电压峰值对设备造成损坏。
3)在电压波动的情况下,能快速调整工作状态,凭借先进的控制算法和技术,维持电能转换效率,减少能量损失。
长期运行稳定性
1)经过严格测试,在1100V电压下可实现长期稳定运行,测试过程模拟了各种实际工况,确保设备在长时间运行中性能可靠。
2)能有效减少因电压问题导致的设备故障,通过对电压的精确控制和监测,降低了设备损坏的风险,从而降低维护成本。
3)保证了光伏发电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为用户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
电压波动测试
与其他参数关联
与MPPT电压范围协同
1)在MPPT电压范围内,最大输入电压1100V可使逆变器更好地跟踪最大功率点,通过精确的电压控制,提高了逆变器对最大功率点的捕捉能力。
2)两者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减少了能量在转换过程中的损失,使光伏组件能够更高效地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3)能根据光照强度等因素,在合适的电压范围内实现高效的电能转换,根据不同的光照条件自动调整电压,确保电能转换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1100V电压逆变器
对MPPT数量的影响
1)1100V的最大输入电压为8个MPPT提供了稳定的输入条件,稳定的电压输入保证了每个MPPT都能正常工作,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2)多个MPPT可在该电压下独立跟踪不同光伏组串的最大功率点,每个MPPT可以针对不同的光伏组串进行精确控制,提高了发电效率。
3)提高了系统对不同光照条件的适应性,增强发电效率,使系统在不同的光照环境下都能保持较高的发电效率。
MPPT数量
与交流输出的匹配
1)最大输入电压1100V经过逆变器的转换,能与最大输出电流175A和额定输出功率110kW的交流输出参数相匹配,通过精确的电压转换和控制,确保了直流电到交流电的高效转换。
2)确保了直流电到交流电的高效转换,满足电网接入要求,使光伏发电系统能够顺利并入电网,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电力。
3)保证了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电能质量和稳定性,通过对电压和电流的精确控制,提高了电能的质量,减少了电力波动对设备和电网的影响。
逆变器交流输出匹配
实际应用优势
降低电缆成本
1)较高的输入电压可减少电缆截面积,因为在相同的功率传输下,电压越高,电流越小,所需的电缆截面积也就越小,从而降低电缆采购成本。
2)减少了电缆的铺设难度和工作量,较小的电缆截面积使得电缆更易于安装和铺设,降低了安装成本。
3)降低了电缆的传输损耗,根据焦耳定律,电流越小,电缆的发热损耗就越小,提高了电能传输效率。
提高发电效率
1)1100V的电压输入有利于逆变器实现高效的电能转换,通过合理的电压设计,使逆变器能够更高效地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2)可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利用率,使光伏组件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其发电能力,增加发电量。
3)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能获得更多的电能输出,通过提高发电效率和利用率,使光伏发电系统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能够产生更多的电能。
适应复杂环境
1)在高海拔、高温、高湿度等复杂环境下,1100V的电压参数仍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通过特殊的设计和防护措施,使系统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
2)增强了系统对恶劣天气和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了因环境因素导致的故障和停机时间。
3)确保了光伏发电系统在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下的可靠性,为用户提供了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和保障。
第三方检验检测报告
报告出具机构
资质认证情况
1)机构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资质认证,这表明其具备合法的检测资格,所出具的检测报告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
2)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专业的检测技术人员,先进的设备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专业的人员能够确保检测过程的规范和科学。
3)其检测流程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从样品采集到检测结果出具,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能准确反映逆变器的实际性能。
检测设备
行业认可度
1)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其专业的检测服务和准确的检测结果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和赞誉。
2)其出具的检测报告被广泛认可和采信,在光伏发电项目的验收、质量评估等环节中,该机构的检测报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得到了众多光伏发电企业和相关部门的信赖,企业和部门在选择检测机构时,更倾向于选择具有良好口碑和资质的机构。
检测范围覆盖
1)能够对逆变器的各项性能参数进行全面检测,包括直流输入参数、交流输出参数、防护等级等多个方面,确保对逆变器的性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检测,可以评估逆变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为用户提供准确的产品信息。
3)确保检测结果能准确反映逆变器的实际性能,为用户选择合适的逆变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报告检测内容
电压参数检测
1)对最大输入电压1100V进行了多次测试,采用高精度的检测设备和科学的测试方法,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2)检测了电压在不同时间段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通过模拟不同的工况,评估逆变器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表现。
3)记录了电压波动范围和误差值,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验证了参数的符合性,为逆变器的质量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关性能验证
1)对MPPT电压范围180V-1000V和MPPT数量为8进行了验证,通过实际测试和数据分析,确保这些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2)检测了逆变器在不同MPPT配置下的发电效率,评估了逆变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为用户选择合适的配置提供了参考。
3)评估了逆变器在高电压输入时的电能转换能力,通过对高电压输入下的测试,验证了逆变器在极端情况下的性能。
工况测试数据
1)在不同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等工况下对逆变器进行了测试,模拟了各种实际使用环境,确保逆变器在不同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
2)记录了逆变器在各种工况下的输出功率、效率等性能指标,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了解逆变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变化规律。
3)为逆变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使用户能够更好地了解逆变器的性能特点,选择合适的产品。
报告合规性说明
符合国家标准
1)报告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使不同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具有一致性。
2)通过遵循国家标准,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为用户提供准确的产品信息。
3)符合国家对逆变器性能的要求和规范,确保逆变器在实际使用中能够满足安全和性能要求。
报告格式规范
1)报告采用了规范的格式,包含了必要的信息和数据,如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等,使报告内容清晰、易懂。
2)内容清晰、易懂,便于查阅和理解,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普通用户,都能够轻松读懂报告内容。
3)符合行业内对检测报告的格式要求,提高了报告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具备法律效力
1)报告由合法的检测机构出具,具有法律效力,在项目验收、质量评估等环节中,可作为重要的证明文件。
2)可在项目验收、质量评估等环节作为重要的证明文件,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3)为逆变器的质量和性能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使用户在遇到质量问题时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电压稳定性验证数据
稳定性测试方法
测试设备介绍
1)使用高精度的电压测量仪器,这些仪器能够精确测量电压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
2)测试设备具备实时记录和分析功能,可对电压变化进行详细监测,通过实时记录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电压的异常变化。
3)经过校准和验证,保证测试设备的可靠性,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其性能稳定。
负载条件模拟
1)模拟不同规模和类型的负载,对逆变器进行测试,通过模拟不同的负载情况,可以评估逆变器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表现。
2)在轻载、满载和过载等不同负载情况下,监测电压稳定性,了解逆变器在不同负载下的电压调节能力。
3)评估逆变器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电压调节能力,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确定逆变器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指标。
环境因素考虑
1)在不同的温度、湿度和海拔等环境条件下进行测试,模拟了各种实际使用环境,确保逆变器在不同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
2)考察环境因素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了解温度、湿度和海拔等因素对电压稳定性的作用机制。
3)确保逆变器在各种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的电压输出,通过对环境因素的考虑,提高了逆变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不同时段数据
白天时段数据
1)在白天光照充足时,记录了逆变器的输入电压变化情况,光照强度的变化会对电压产生影响,通过记录可以了解这种影响的规律。
2)分析了光照强度变化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找出光照强度与电压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为优化逆变器性能提供依据。
3)确定了白天时段电压的波动范围和稳定性指标,这些指标可以作为评估逆变器性能的重要参考。
夜晚时段数据
1)在夜晚光照不足时,监测了逆变器的输入电压,了解逆变器在低光照条件下的电压变化情况。
2)评估了逆变器在低光照条件下的电压稳定性,确定逆变器在低光照下的性能指标。
3)分析了夜晚时段电压波动的原因和特点,找出影响电压波动的因素,为提高电压稳定性提供措施。
全天综合分析
1)综合白天和夜晚的电压数据,分析了电压在一天内的整体稳定性,通过综合分析,可以全面了解电压的变化规律。
2)找出了电压波动的峰值和谷值出现的时间和原因,为优化逆变器的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3)为逆变器的优化和调整提供了依据,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对逆变器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
稳定性指标评估
波动范围计算
1)通过对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计算出了电压的波动范围,明确了电压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幅度。
2)确定了电压在不同工况下的最大和最小波动值,为评估逆变器的性能提供了具体的指标。
3)评估了电压波动对逆变器性能的影响,了解电压波动对逆变器的工作效率、寿命等方面的影响。
偏差率分析
1)计算了电压的偏差率,评估了实际电压与设定电压的偏差程度,偏差率越小,说明电压越稳定。
2)分析了偏差率在不同时段和工况下的变化情况,找出偏差率变化的规律,为优化逆变器的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3)找出了导致偏差率较大的原因和因素,通过对原因的分析,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偏差率。
与标准对比
1)将电压稳定性指标与行业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了对比,验证了逆变器的电压稳定性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逆变器在电压稳定性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为进一步改进提供方向。
3)确保了逆变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符合标准和要求的逆变器能够为用户提供更稳定的电力供应。
极端工况电压测试结果
高温工况测试
高温环境设定
1)将测试环境温度设定在较高水平,模拟极端高温情况,通过模拟高温环境,可以评估逆变器在高温条件下的性能。
2)确保测试环境的温度均匀稳定,符合实际高温工况,稳定的温度环境可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记录了测试过程中的环境温度变化情况,为后续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电压稳定性监测
1)在高温环境下,实时监测逆变器的输入电压,了解电压在高温环境下的变化情况。
2)记录了电压的波动情况和变化趋势,通过记录波动情况和变化趋势,可以分析高温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3)分析了高温对电压稳定性的具体影响,找出高温导致电压不稳定的原因和机制。
测试结果分析
1)根据测试数据,分析了高温工况下电压的稳定性指标,确定了高温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2)评估了逆变器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和可靠性,了解逆变器在高温下的工作状态和寿命。
3)提出了在高温环境下提高电压稳定性的建议和措施,如加强散热、优化控制策略等。
低温工况测试
低温环境设定
1)将测试环境温度设定在较低水平,模拟极端低温情况,通过模拟低温环境,可以评估逆变器在低温条件下的性能。
2)确保测试环境的温度均匀稳定,符合实际低温工况,稳定的温度环境可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记录了测试过程中的环境温度变化情况,为后续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电压稳定性监测
1)在低温环境下,实时监测逆变器的输入电压,了解电压在低温环境下的变化情况。
2)记录了电压的波动情况和变化趋势,通过记录波动情况和变化趋势,可以分析低温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3)分析了低温对电压稳定性的具体影响,找出低温导致电压不稳定的原因和机制。
测试结果分析
1)根据测试数据,分析了低温工况下电压的稳定性指标,确定了低温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2)评估了逆变器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和可靠性,了解逆变器在低温下的工作状态和寿命。
3)提出了在低温环境下提高电压稳定性的建议和措施,如加强保温、优化电池性能等。
高海拔工况测试
高海拔环境模拟
1)通过特殊设备模拟了高海拔地区的低气压和低氧环境,模拟高海拔环境可以评估逆变器在高海拔条件下的性能。
2)确保测试环境的气压和氧气含量符合高海拔实际情况,符合实际情况的环境可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记录了测试过程中的环境参数变化情况,为后续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电压稳定性监测
1)在高海拔模拟环境下,实时监测逆变器的输入电压,了解电压在高海拔环境下的变化情况。
2)记录了电压的波动情况和变化趋势,通过记录波动情况和变化趋势,可以分析高海拔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3)分析了高海拔对电压稳定性的具体影响,找出高海拔导致电压不稳定的原因和机制。
测试结果分析
1)根据测试数据,分析了高海拔工况下电压的稳定性指标,确定了高海拔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2)评估了逆变器在高海拔环境下的性能和可靠性,了解逆变器在高海拔下的工作状态和寿命。
3)提出了在高海拔环境下提高电压稳定性的建议和措施,如优化电路设计、加强防护等。
MPPT电压范围设置
180V至1000V调节区间
调节范围说明
逆变器的MPPT电压范围可在180V至1000V之间灵活调节,这一特性使得逆变器能够适应不同光伏组件的输出特性。不同规格的光伏板在输出电压上存在差异,而该调节区间恰好可满足多种规格光伏板的接入需求,确保了逆变器与光伏系统的高度匹配性。在实际运行中,光伏组件的输出会受到光照和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通过将MPPT电压调节到合适的数值,可保证光伏组件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附近。这不仅提高了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还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使得光伏系统能够在各种复杂的环境条件下稳定运行,为用户提供持续可靠的电力供应。
进一步来说,这种调节范围的设计是基于对光伏市场上多种光伏组件特性的深入研究。不同厂家生产的光伏组件,其输出电压特性可能会有所不同。而180V至1000V的调节区间能够涵盖大部分常见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范围,使得逆变器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在光照强度较低的清晨或傍晚,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可能会降低,此时通过调节MPPT电压,可以让光伏组件在较低的电压下依然能够输出最大功率。在光照强烈且温度较高的中午时段,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可能会升高,同样可以通过调节MPPT电压,确保光伏组件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从而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提高发电效率。
此外,这种调节范围还考虑了光伏系统的扩展性。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更高功率、更高效的光伏组件。180V至1000V的调节区间为系统的升级和扩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使得在更换或添加光伏组件时,逆变器依然能够与之匹配,无需更换逆变器,降低了系统升级的成本。同时,这种调节范围也有助于提高光伏系统的兼容性,使得不同品牌、不同规格的光伏组件能够在同一光伏系统中协同工作,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对多个光伏项目的监测和分析发现,采用具有180V至1000V调节区间的逆变器,能够显著提高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在一些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复杂,光照和温度变化较大,传统逆变器可能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导致光伏组件不能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而采用可调节MPPT电压的逆变器后,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故障发生率也显著降低。这充分证明了该调节区间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使用体验。
光伏组件
MPPT电压调节
与光伏组件适配
调节方式介绍
逆变器具备自动调节功能,可根据光伏组件的实时输出电压,自动调整MPPT电压至最佳工作点。这一功能使得逆变器能够实时响应光伏组件的输出变化,无需人工干预,提高了光伏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在光照强度和温度发生变化时,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也会相应改变。此时,逆变器能够迅速检测到这些变化,并自动调整MPPT电压,确保光伏组件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附近。这种自动调节功能不仅提高了发电效率,还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繁琐,降低了运维成本。
同时,逆变器还支持手动调节模式,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手动设置MPPT电压范围。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光伏组件的性能发生变化或需要进行特定的测试时,手动调节模式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用户可以通过逆变器的控制面板或远程监控系统进行操作,调节过程简便快捷。逆变器的控制面板通常具有直观的界面,用户可以轻松地输入所需的MPPT电压值。远程监控系统则允许用户在任何有网络连接的地方对逆变器进行调节,提高了操作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调节精度高是该逆变器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它能精确控制MPPT电压在设定范围内,确保光伏系统的稳定运行。在调节过程中,逆变器采用了先进的控制算法和高精度的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和调整MPPT电压。即使在电压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也能保证调节精度,使得光伏组件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这种高精度的调节能力有助于提高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减少因电压波动而导致的功率损失。
此外,逆变器的调节功能经过了严格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稳定可靠地工作。在不同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逆变器都能准确地调整MPPT电压,保证光伏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逆变器还具备自我保护功能,在调节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如电压过高或过低,逆变器会自动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对光伏系统造成损坏。这进一步提高了光伏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放心的使用体验。
自动调节功能
调节稳定性测试
调节稳定性保障
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确保MPPT电压在调节过程中的稳定性。该算法能够实时监测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并根据这些参数自动调整MPPT电压,使得光伏组件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附近。同时,算法还具备自适应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进行优化调整,确保在各种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的调节效果。
具备电压波动抑制功能,可有效减少电压,可有效减少电压波动对光伏系统的影响。在实际运行中,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可能会受到光照强度、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波动。逆变器通过内置的滤波电路和控制策略,能够对电压波动进行实时监测和抑制,确保输出电压的稳定性。这样可以避免因电压波动过大而导致的光伏组件损坏或发电效率下降的问题。
调节过程中,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功率大幅波动的情况。这是因为逆变器在调节MPPT电压时,会同时对输出功率进行精确控制。通过对功率的实时监测和调整,确保在电压调节过程中,输出功率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这种稳定的功率输出有助于提高光伏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用户提供持续可靠的电力供应。
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保证调节稳定性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逆变器经过了大量的实验室测试和实际项目验证。测试内容包括不同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下的调节稳定性测试,以及长时间运行的可靠性测试。只有通过了这些严格的测试,逆变器才能进入市场销售,确保用户能够获得高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
测试项目
测试条件
测试结果
是否符合标准
光照强度变化测试
光照强度从1000W/m²变化到200W/m²
MPPT电压调节稳定,输出功率波动小于±5%
是
温度变化测试
温度从-20°C变化到60°C
MPPT电压调节稳定,输出功率波动小于±3%
是
长时间运行测试
连续运行1000小时
MPPT电压调节稳定,输出功率波动小于±2%
是
电压波动抑制测试
输入电压波动±20%
输出电压波动小于±5%
是
电压跟踪精度指标
精度指标定义
电压跟踪精度是指逆变器MPPT电压跟踪实际最大功率点电压的准确程度。它以百分比形式表示,反映了逆变器在电压跟踪方面的性能。高精度的电压跟踪可确保光伏组件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附近,提高发电效率。这是因为当逆变器能够精确跟踪最大功率点电压时,光伏组件能够将更多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而提高整个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
电压跟踪精度是衡量逆变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光伏系统中,逆变器的作用是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将其并入电网。而MPPT功能则是确保光伏组件在不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都能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从而提高发电效率。因此,电压跟踪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光伏系统的发电性能和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高精度的电压跟踪,逆变器通常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高精度的传感器。控制算法能够实时监测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并根据这些参数计算出最大功率点电压。传感器则能够准确地测量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和电流,为控制算法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通过这种方式,逆变器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最大功率点电压,确保光伏组件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电压跟踪精度的高低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光照强度的变化、温度的波动、光伏组件的老化等都会对电压跟踪精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设计和选择逆变器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选择具有较高电压跟踪精度的逆变器,以确保光伏系统的高效运行。
精度指标要求
电压跟踪精度需达到较高水平,确保光伏系统的高效运行。在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光伏组件的输出特性会发生变化,只有高精度的电压跟踪才能保证光伏组件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附近,从而提高发电效率。较高的电压跟踪精度意味着逆变器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到光伏组件的最大功率点,使光伏系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充分发挥其发电能力。
在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精度指标应保持稳定。光照强度的变化会导致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发生变化,而温度的变化则会影响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因此,逆变器的电压跟踪精度需要在不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以确保光伏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温度补偿技术,逆变器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实现稳定的电压跟踪精度。
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要求,为光伏系统的性能提供保障。行业标准对逆变器的电压跟踪精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逆变器才能保证光伏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符合标准的逆变器也能够提高光伏系统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使得不同品牌、不同规格的光伏组件和逆变器能够更好地协同工作。
可提供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试验报告,证明精度指标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具有专业的设备和技术,能够对逆变器的电压跟踪精度进行准确的测试和评估。通过提供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试验报告,可以让用户更加放心地选择和使用逆变器,同时也能够证明逆变器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精度指标测试
采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和方法,对电压跟踪精度进行测试。专业的测试设备能够准确地测量逆变器的输入和输出电压、电流等参数,为测试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测试方法则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专业的测试设备和方法,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估逆变器的电压跟踪精度。
在不同工况下进行测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同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会对逆变器的电压跟踪精度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不同的工况下对逆变器进行测试,以模拟实际应用中的各种情况。通过在不同工况下的测试,可以发现逆变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
测试过程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保证测试结果的公正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测试的设备、方法、流程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只有严格按照这些标准和规范进行测试,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对测试设备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对测试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确保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测试报告可作为逆变器性能的重要依据。测试报告详细记录了逆变器在不同工况下的电压跟踪精度测试结果,能够直观地反映逆变器的性能表现。用户可以根据测试报告中的数据和分析结果,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逆变器。同时,测试报告也可以作为逆变器质量和性能的证明,为用户提供保障。
测试工况
光照强度(W/m²)
温度(°C)
湿度(%)
电压跟踪精度(%)
工况一
1000
25
50
99.5
工况二
500
30
60
99.2
工况三
200
20
40
99.0
工况四
800
35
70
99.3
电压范围适配性分析
与光伏组件适配性
180V至1000V的MPPT电压范围可适配多种规格的光伏组件。不同厂家生产的光伏组件,其输出电压特性可能会有所不同。而该电压范围能够涵盖大部分常见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区间,使得逆变器与各种规格的光伏组件都能实现良好的匹配。无论是高功率的大型光伏组件,还是小型的分布式光伏组件,都可以在这个电压范围内找到合适的工作点,确保光伏系统的兼容性。
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光伏板的输出电压要求,确保光伏系统的兼容性。在光伏市场上,存在着多种类型的光伏板,如单晶硅光伏板、多晶硅光伏板和薄膜光伏板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光伏板在输出电压和功率特性上存在差异。180V至1000V的电压范围可以适应这些不同类型光伏板的输出特性,使得它们能够在同一光伏系统中协同工作,提高了光伏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与光伏组件的适配性良好,可提高光伏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发电效率。当逆变器的MPPT电压范围与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特性相匹配时,光伏组件能够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附近,从而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提高发电效率。同时,良好的适配性还可以减少光伏组件和逆变器之间的能量损耗,进一步提高光伏系统的整体性能。
在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均可实现与光伏组件的有效匹配。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和功率。在不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180V至1000V的电压范围可以让逆变器自动调整MPPT电压,以适应光伏组件的输出变化,确保光伏组件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这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有效匹配能力,使得光伏系统能够在各种复杂的气候条件下稳定运行,为用户提供持续可靠的电力供应。
与控制器适配
与其他设备适配性
该电压范围与其他光伏系统设备具有良好的适配性,如电缆、控制器等。在光伏系统中,电缆用于传输电能,控制器则用于对光伏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180V至1000V的电压范围与这些设备的电气性能相匹配,能够确保整个光伏系统的电气性能稳定,减少设备之间的干扰。
可确保整个光伏系统的电气性能稳定,减少设备之间的干扰。不同设备之间的电气性能差异可能会导致电压波动、电流不平衡等问题,从而影响光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与其他设备的良好适配,180V至1000V的电压范围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保证光伏系统的电气性能稳定。同时,良好的适配性还可以降低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提高光伏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与其他设备的连接简单方便,易于安装和调试。逆变器的电压范围与其他设备的适配性使得它们之间的连接更加简单和方便。在安装和调试过程中,用户可以更加轻松地将逆变器与电缆、控制器等设备进行连接,减少了安装和调试的时间和成本。同时,简单方便的连接方式也有助于提高光伏系统的可维护性,使得设备的更换和维修更加容易。
在不同的光伏系统配置中,均可实现与其他设备的协同工作。光伏系统的配置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分布式光伏系统、集中式光伏系统等。180V至1000V的电压范围可以在不同的光伏系统配置中与其他设备实现协同工作,确保光伏系统的高效运行。无论是小型的家庭光伏系统,还是大型的商业光伏电站,都可以受益于这种良好的适配性。
与电缆适配
设备名称
适配情况
连接方式
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电缆
适配良好,可在电压范围内稳定传输电能
直接连接
确保电能传输稳定,减少能量损耗
控制器
适配良好,可实现对逆变器的有效控制
通过通信接口连接
提高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蓄电池
适配良好,可实现对蓄电池的充放电管理
通过充放电控制器连接
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并网开关
适配良好,可实现与电网的安全可靠连接
直接连接
确保光伏系统能够安全并入电网
适配性优势体现
良好的适配性可降低光伏系统的建设成本和维护难度。由于逆变器的电压范围与光伏组件和其他设备具有良好的适配性,用户在选择设备时可以更加灵活,无需为了适配而选择特定品牌或型号的设备。这不仅可以降低设备采购成本,还可以减少设备之间的兼容性问题,降低安装和调试成本。在维护方面,良好的适配性使得设备的更换和维修更加容易,减少了维护时间和成本。
提高光伏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当逆变器与光伏组件和其他设备适配良好时,整个光伏系统的电气性能更加稳定,能够有效减少因设备不匹配而导致的故障。同时,适配性良好的设备之间能够更好地协同工作,提高了光伏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容错能力,进一步降低了故障发生的概率。这使得光伏系统能够更加稳定、可靠地运行,为用户提供持续的电力供应。
使光伏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环境条件。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环境条件下,光伏系统的配置和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良好的适配性使得逆变器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环境条件下与其他设备协同工作,确保光伏系统的高效运行。无论是在沙漠、高原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还是在城市、乡村等不同的地理区域,光伏系统都可以通过良好的适配性发挥其最大的发电能力。
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光伏系统解决方案。适配性良好的光伏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电力供应,同时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和维护难度。这使得用户能够更加轻松地享受到太阳能带来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为用户提供了更优质的使用体验。同时,良好的适配性也有助于推动光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太阳能产业的繁荣。
与蓄电池适配
与并网开关适配
适配性优势体现
MPPT数量配置
8路MPPT电路设计
电路结构设计
电压采样设计
1)采用高精度的电压传感器,实时采集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确保采样数据的准确性,为后续的电路控制和功率计算提供可靠依据。
2)采样电路具备抗干扰能力,可有效抑制外界干扰信号,保证采样数据的稳定性,避免因干扰导致的数据波动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3)电压采样精度高,可满足不同光伏组件的电压监测需求,无论是高电压还是低电压的光伏组件,都能进行精确的电压采样。
4)采样电路采用隔离设计,可有效避免电气干扰,提高电路的安全性,防止因电气干扰引发的故障和安全事故。
5)采样电路的响应速度快,可实时跟踪光伏组件的电压变化,及时调整电路参数,确保光伏系统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
6)具备电压校准功能,可定期对采样电路进行校准,确保采样数据的准确性,减少因长期使用导致的采样误差。
8路MPPT电路
电压采样电路
电流采样设计
设计要点
具体说明
高精度传感器
采用高精度的电流传感器,实时采集光伏组件的输出电流,确保采样数据的准确性,为功率计算和控制提供精确数据。
抗干扰能力
采样电路具备抗干扰能力,可有效抑制外界干扰信号,保证采样数据的稳定性,避免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高采样精度
电流采样精度高,可满足不同光伏组件的电流监测需求,适应各种类型的光伏系统。
隔离设计
采样电路采用隔离设计,可有效避免电气干扰,提高电路的安全性,防止电气故障引发的危险。
快速响应速度
采样电路的响应速度快,可实时跟踪光伏组件的电流变化,及时调整控制策略,提高系统效率。
电流校准功能
具备电流校准功能,可定期对采样电路进行校准,确保采样数据的准确性,减少误差积累。
控制电路设计
1)采用先进的微控制器作为控制核心,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控制能力,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控制算法。
2)控制电路采用PID控制算法,可实现精确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提高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使光伏组件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附近。
3)控制电路具备自适应调节功能,可根据不同的光照强度和温度条件自动调整控制参数,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4)控制电路具备故障诊断和保护功能,可实时监测电路的工作状态,一旦发生故障可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避免设备损坏,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5)控制电路具备通信接口,可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方便用户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6)控制电路的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维护和升级,可根据实际需求对软件进行修改和扩展。
保护电路
DC变换器设计
设计要点
具体说明
高效拓扑结构
采用高效的DC-DC变换器拓扑结构,可有效提高电路的转换效率,减少能量损耗,提高光伏系统的整体效率。
宽输入电压范围
DC-DC变换器具备宽输入电压范围,可适应不同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变化,保证系统在各种电压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
恒流恒压控制
DC-DC变换器具备恒流、恒压控制功能,可根据不同的负载需求进行精确的控制,为负载提供稳定的电源。
软开关技术
DC-DC变换器具备软开关技术,可降低开关损耗,提高电路的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多重保护功能
DC-DC变换器具备过流、过压、短路等保护功能,可有效保护电路和光伏组件的安全,防止因故障导致的设备损坏。
优化散热结构
DC-DC变换器的设计采用优化的散热结构,可有效降低温度,提高电路的可靠性,保证系统在高温环境下也能稳定运行。
保护电路设计
1)过流保护电路可实时监测电路的电流变化,一旦电流超过设定值,可迅速切断电路,避免设备因过流而损坏,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2)过压保护电路可实时监测电路的电压变化,一旦电压超过设定值,可迅速采取保护措施,避免设备因过压而损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短路保护电路可在电路发生短路时迅速切断电路,避免设备因短路而损坏,防止故障扩大化。
4)防雷保护电路可有效防止雷击对电路造成的损坏,保障系统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安全运行。
5)温度保护电路可实时监测电路的温度变化,一旦温度超过设定值,可采取散热措施或切断电路,避免设备因过热而损坏,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6)保护电路的设计具备快速响应和可靠性高的特点,可有效保护电路和光伏组件的安全,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DC变换器
模块化设计优势
1)便于安装:模块化设计使得电路结构清晰,安装过程简单快捷,可大大缩短安装时间,提高安装效率。
2)易于维护:模块化设计使得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独立,便于故障排查和维修,可降低维护成本,减少维修时间。
3)可扩展性强:模块化设计使得电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扩展,可满足不同规模光伏系统的需求,适应系统的发展和变化。
4)提高可靠性:模块化设计使得各个模块可以独立测试和验证,可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
5)降低成本:模块化设计可实现大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6)便于升级:模块化设计使得电路可以方便地进行软件和硬件升级,可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功能,适应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不同光照条件测试
不同温度条件测试
散热与防护设计
散热片设计
1)采用高导热性的材料制作散热片,可有效提高散热效率,快速将热量散发出去,保证电路在正常温度范围内工作。
2)散热片的结构设计采用优化的形状和尺寸,可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使散热更加均匀。
3)散热片与电路元件之间采用良好的接触方式,可确保热量及时传递到散热片上,减少热阻,提高散热效率。
4)散热片的表面处理采用特殊工艺,可提高散热片的散热性能,增强散热效果。
5)散热片的安装位置合理,可确保通风良好,提高散热效率,避免因通风不畅导致的散热不良。
6)定期对散热片进行清洁,去除灰尘和杂物,确保散热效果,保证散热片的正常工作。
散热片
散热风扇设计
1)采用高效的散热风扇,可提供足够的风量,确保散热效果,快速将热量带走,保证电路的稳定运行。
2)散热风扇的转速可根据电路的温度进行自动调节,可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延长风扇的使用寿命。
3)散热风扇的安装位置合理,可确保通风良好,提高散热效率,使空气流通更加顺畅。
4)散热风扇具备防护功能,可防止灰尘、水分等进入风扇,延长风扇的使用寿命,保证风扇的正常工作。
5)定期对散热风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6)散热风扇的噪音低,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为用户提供一个安静的使用环境。
散热风扇
通风通道设计
1)通风通道的设计采用优化的形状和尺寸,可确保空气流通顺畅,提高散热效率,使热量能够快速散发出去。
2)通风通道内设置滤网,可防止灰尘、杂物等进入电路,提高电路的防护等级,保护电路免受灰尘和杂物的侵害。
3)通风通道的进出口位置合理,可确保通风良好,提高散热效果,避免因通风不畅导致的散热不良。
4)定期对通风通道进行清洁,去除灰尘和杂物,确保通风顺畅,保证通风通道的正常工作。
5)通风通道的设计具备防水功能,可防止雨水进入电路,保护电路免受雨水的侵蚀。
6)通风通道的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通风通道
密封设计要点
1)采用密封胶条对电路进行密封,可有效防止灰尘、水分等进入电路,保护电路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2)密封胶条的材质具备良好的耐候性和密封性,可确保密封效果,长期保持密封性能。
3)密封设计的结构合理,可确保密封胶条与电路外壳紧密贴合,提高密封性能,防止灰尘和水分的侵入。
4)定期对密封胶条进行检查和更换,确保密封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密封问题。
5)密封设计具备防水、防尘、防潮等功能,可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保证电路在恶劣环境下也能正常工作。
6)密封设计的工艺要求严格,可确保密封质量,保证密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防雷设计措施
1)采用防雷器对电路进行防雷保护,可有效防止雷击对电路造成的损坏,保障系统在雷雨天气下的安全运行。
2)防雷器的参数选择合理,可确保在雷击时能够及时将雷电能量泄放出去,避免雷电能量对电路造成损害。
3)防雷器的安装位置合理,可确保其能够有效保护电路,最大程度地发挥防雷作用。
4)定期对防雷器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和解决防雷器的故障。
5)防雷设计具备多级保护功能,可提高防雷效果,增强系统的防雷能力。
6)防雷设计的接地系统可靠,可确保雷电能量能够及时泄放出去,保证防雷系统的有效性。
防护等级评估
1)依据相关标准对电路的防护等级进行评估,确保其符合使用要求,保证电路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
2)防护等级的评估包括防尘、防水、防潮等方面,可全面评估电路的防护性能,为电路的设计和使用提供参考。
3)定期对电路的防护等级进行检测和验证,确保其防护性能稳定可靠,及时发现和解决防护问题。
4)根据评估结果对电路的防护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电路的防护等级,增强电路的防护能力。
5)防护等级的评估结果可作为电路设计和选型的重要依据,指导电路的设计和选型工作。
6)防护等级的评估过程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电路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性能测试与验证
最大功率点跟踪效率测试
1)在不同的光照强度和温度条件下,测试电路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效率,全面评估电路在各种...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光储一体实践中心项目投标方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