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广东省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投标方案
第一章 对本项目背景目标任务的把握情况
11
第一节 项目背景认识
11
一、 国家防洪减灾战略要求
11
二、 项目实施依据
17
三、 项目服务对象
23
四、 项目成果支撑
31
第二节 项目目标把握
36
一、 推进洪水风险图编制
36
二、 摸清洪涝灾害风险
43
三、 推动风险图动态转变
49
四、 支撑智慧水利建设
55
五、 完成具体工作目标
61
第三节 项目任务理解
65
一、 洪水风险图编制辅助
65
二、 洪水风险区划图更新
71
三、 灾害防治区划图更新
75
四、 成果应用体系建设
80
五、 培训及成果汇交
85
第四节 技术要求响应
90
一、 遵循国家行业标准
90
二、 明确坐标系及基准
96
三、 符合图式布局要求
103
第五节 采购需求响应
110
一、 提供编制软件工具
110
二、 开展线下培训服务
116
三、 成果集成指定平台
121
第二章 对项目重点难点的理解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或建议
127
第一节 重点难点识别
127
一、 基础资料收集处理难点
127
二、 洪水风险图绘制难点
135
三、 区划图更新难点
140
四、 实时分析能力提升难点
149
五、 成果应用体系建设难点
154
第二节 基础资料收集难点解决方案
164
一、 制定资料收集计划
165
二、 利用已有高精度数据
169
三、 现场查勘与补充测量
182
四、 确保数据质量标准
192
第三节 洪水风险图绘制技术难点应对
202
一、 统一坐标系和高程基准
202
二、 提取制图要素
210
三、 规范命名规则
215
四、 完善成图信息
223
五、 符合绘制要求
230
第四节 洪水风险区划与防治区划更新难点应对
239
一、 基于风险图成果更新
240
二、 复核等级划分标准
246
三、 采用统一技术路线
258
第五节 实时分析能力提升与成果共享难点应对
266
一、 配置模型接口数据
266
二、 成果整编汇交
268
三、 集成至业务平台
273
第六节 成果应用体系建设难点应对
279
一、 制定成果应用方案
279
二、 推动高风险区域公示
287
三、 拓展多行业应用路径
295
第七节 项目组织与实施难点应对
302
一、 建立项目管理团队
302
二、 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311
三、 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316
第三章 培训方案
322
第一节 培训目标设定
322
一、 提升工具应用能力
322
二、 掌握核心工作技能
330
第二节 培训内容规划
334
一、 基础资料处理培训
334
二、 地图数据加工培训
341
三、 洪水风险图绘制培训
350
四、 区划图更新与成果应用培训
356
第三节 培训形式与安排
363
一、 线下集中授课安排
363
二、 线上远程教学安排
368
第四节 培训师资配置
375
一、 项目负责人配置
375
二、 技术骨干团队配置
382
第五节 培训教材与工具
394
一、 培训教材提供
394
二、 专用工具软件提供
400
第六节 培训效果评估
407
一、 学习效果评估方式
407
二、 培训反馈与总结
413
第四章 基础资料收集与处理方案
419
第一节 基础地理信息收集
419
一、 收集矢量信息和高程数据
419
二、 统一数据坐标系等
430
三、 加工形成独立图层
435
第二节 土地利用资料收集
439
一、 收集土地利用相关图
439
二、 确保资料现实时效
446
第三节 避洪转移资料收集
450
一、 收集行政与人口数据
450
二、 收集道路与安置点资料
455
三、 收集危险点与历史资料
463
第四节 补充查勘和测量
473
一、 确定查勘测量区域
473
二、 制定查勘测量计划
482
三、 保障数据精度要求
490
第五节 地图数据加工处理
497
一、 整合拼接基础地理数据
497
二、 统一数据坐标投影
504
三、 数字化工程专题图
507
第六节 社会经济空间分布数据处理
512
一、 收集乡镇社会经济数据
512
二、 空间展布统计信息
518
第七节 图层属性数据连接
524
一、 录入专题图层属性
524
二、 关联矢量对象数据
532
三、 建立属性数据库
537
第五章 洪水风险图图件绘制工作方案
544
第一节 制图要素提取
544
一、 划定淹没范围网格提取
544
二、 最大水深分布要素获取
550
三、 淹没历时分布数据统计
559
四、 洪水淹没水深分布生成
568
第二节 命名规则
574
一、 基本洪水风险图命名
574
二、 避洪转移图命名方式
592
三、 编制区域类型命名要点
597
第三节 成图信息
603
一、 基本洪水风险图信息
603
二、 避洪转移图信息构成
612
三、 图件坐标系与基准要求
619
第四节 绘制流程与技术方案
626
一、 洪水风险图绘制流程
626
二、 GIS平台技术应用
634
三、 成果校核与修改完善
640
第五节 质量控制与审核机制
647
一、 多级质量审核环节
647
二、 专业人员质量检查
654
三、 专家评审与修改完善
662
第六章 洪水风险区划图和灾害防治区划图更新工作方案
671
第一节 总体技术路线
671
一、 数据采集方案
671
二、 数据分析流程
677
三、 风险等级评估策略
683
四、 图件编制要点
690
五、 成果集成方式
696
第二节 洪水风险等级划分
704
一、 洪水频率分析
704
二、 历史洪水数据研究
709
三、 防洪工程能力评估
716
四、 风险等级复核更新
725
第三节 灾害防治等级划分
732
一、 防洪工程现状分析
732
二、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
738
三、 人口分布因素考量
748
四、 防治等级匹配调整
756
第四节 图件编制方法
762
一、 统一坐标系与基准
762
二、 遵循技术要求编制
769
三、 图件内容信息整合
777
四、 图件表达规范设计
783
第五节 成果集成与应用
787
一、 成果集成至业务平台
787
二、 支持洪水风险推演
793
三、 实现成果动态展示
801
四、 服务防洪决策应用
807
第七章 洪水风险实时分析能力提升与成果共享工作方案
815
第一节 模型接口配置
815
一、 洪水分析模型接口配置
815
二、 洪水影响与损失评估模型接口配置
820
三、 避洪转移分析模型接口配置
826
四、 防洪保护区模型接口数据配置
833
五、 防洪城市模型接口数据配置
838
六、 中小型水库模型接口数据配置
846
第二节 成果整编汇交
854
一、 基础资料类成果整编
854
二、 模型类成果整编
861
三、 成图类成果整编
869
四、 报告类成果整编
875
五、 成果汇交至水利部
880
第三节 数据管理方案
885
一、 建立数据分类管理体系
885
二、 数据存储格式标准化
891
三、 配置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
896
四、 制定数据访问权限策略
906
五、 开展数据质量检查
911
第四节 成果集成与共享
916
一、 集成至省水文局业务平台
916
二、 与省级防洪四预系统对接
921
三、 融入数字孪生水利系统
928
四、 接入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体系
935
五、 提供标准化接口与服务协议
941
六、 制定成果共享机制
947
第八章 成果应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953
第一节 成果在防洪四预系统应用
953
一、 数据接入机制搭建
953
二、 动态推演模型集成
959
三、 实时预警模块开发
963
四、 与业务平台无缝对接
968
第二节 成果在数字孪生水利中的应用
973
一、 风险图数据与孪生模型融合
973
二、 可视化展示方案设计
977
三、 动态模拟推演机制建立
983
四、 契合建设目标应用路径
991
第三节 成果在防洪规划与预案修编中的应用
996
一、 支持规划方案优化
996
二、 设计避险转移路线
1001
三、 完善应急响应机制
1006
四、 助力防洪预案修订
1013
第四节 成果在调度指挥中的应用
1018
一、 实时洪水调度应用
1018
二、 抢险救援指挥支持
1024
三、 重点区域风险提示
1030
四、 提供现场指挥技术支撑
1036
第五节 水库下游区成果纳入管理矩阵体系
1042
一、 数据更新机制制定
1042
二、 风险预警联动机制建立
1048
三、 调度决策支持模块建设
1053
四、 融入管理矩阵体系路径
1057
第六节 高风险区域社会服务与宣传教育
1061
一、 制作风险图公示牌
1061
二、 编制宣传教育手册
1069
三、 制作多媒体宣传材料
1074
四、 组织现场宣讲活动
1082
第七节 成果在其他领域的拓展应用
1087
一、 建立成果共享机制
1087
二、 制定行业定制化方案
1093
三、 设计数据服务接口
1097
四、 拓展成果应用路径
1102
第九章 项目组织管理质量及进度保证措施售后服务
1107
第一节 项目组织管理体系
1107
一、 建立项目管理组织架构
1107
二、 制定工作流程和机制
1119
三、 分级管理协调项目推进
1133
第二节 质量保证措施
1143
一、 全过程质量控制方案
1143
二、 引入第三方质量抽检
1153
第三节 进度控制计划
1157
一、 制定详细实施进度计划
1157
二、 可视化管理与里程碑评审
1175
三、 制定进度风险应对预案
1189
第四节 售后服务方案
1198
一、 提供成果交付后技术支持
1198
二、 设立专门售后服务团队
1209
三、 建立售后服务档案与回访
1221
对本项目背景目标任务的把握情况
项目背景认识
国家防洪减灾战略要求
战略推动洪水图编制
落实国家工作部署
积极响应水利部对全国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的部署,在2024年度工作基础上,接续开展2025年度广东省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完成29个防洪保护区、174宗水库及1座防洪城市(汕头市)的洪水风险图编制任务,这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严格遵循国家要求,做好洪水风险图辅助处理、成果整编汇交、区划图更新、成果应用体系建设等工作,确保项目成果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技术要求。编制过程中,遵循《洪水风险图编制和专项评估技术要求》,采用CGCS2000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保证洪水风险图的绘制质量和准确性,为国家防洪减灾战略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洪水风险评估
满足地方实际需求
结合广东省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洪水灾害特点,开展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以摸清全省洪涝灾害风险底数。绘制精准的洪水风险图,为地方防洪规划、预案制定、调度指挥等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地方政府制定差异化的防洪减灾策略。通过洪水风险图的编制,推动地方洪水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促进地方水利事业的发展,使防洪工作更贴合地方实际情况,有效应对不同地区的洪水风险。
推动技术创新应用
在洪水风险图编制过程中,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提高编制效率和准确性。研发洪水风险图编制软件工具,为洪水风险图的编制提供技术支持,实现自动化绘制和实时更新。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开展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推动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国家防洪减灾战略注入新的技术活力。
水利科技创新
战略提升防洪减灾能力
完善防洪规划体系
依据洪水风险图的编制成果,对广东省的防洪规划进行全面评估和完善。优化防洪工程布局,提高防洪工程的效益,确保防洪工程能够更好地应对洪水灾害。结合洪水风险图的分析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洪预案,明确不同洪水风险等级下的应对措施,提高防洪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防洪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的衔接,确保防洪规划的有效实施,形成全面、系统的防洪规划体系。
提高调度指挥水平
利用洪水风险图的实时分析能力,为防洪调度指挥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实现科学决策和精准调度。建立洪水风险实时分析系统,实时监测洪水的发展态势,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提高防洪调度指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防洪调度指挥机制,提高防洪调度指挥的协同性和有效性,确保在洪水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地进行应对。
调度指挥水平
增强应急响应能力
根据洪水风险图的划分结果,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预案,明确各部门和单位在不同洪水风险等级下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确保在洪水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配和使用应急物资。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公众的应急避险意识,使应急响应工作更加高效、有序。
应急响应能力
战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提供准确风险信息
通过绘制详细的洪水风险图,向公众提供准确的洪水风险信息,包括洪水淹没范围、淹没深度、淹没历时等,帮助公众了解自身所处的洪水风险状况。利用多种渠道,如网站、手机应用程序、宣传栏等,及时发布洪水风险信息,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和关注度。对洪水风险图进行解读和宣传,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使公众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指导避洪转移工作
依据洪水风险图的绘制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避洪转移方案,明确避洪转移的路线、地点和时间。在洪水灾害发生时,通过广播、电视、短信等多种方式,及时发布避洪转移信息,指导公众安全转移。加强避洪转移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避洪转移设施的安全可靠,为公众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避洪转移工作
减少灾害损失影响
通过洪水风险图的编制和应用,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如加固防洪工程、转移危险区域的人员和物资等,减少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在洪水灾害发生后,利用洪水风险图的分析结果,快速评估灾害损失,为灾害救援和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加强与保险机构的合作,推动洪水保险的发展,提高灾害损失的补偿能力,降低洪水灾害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战略促进水利事业发展
推动智慧水利建设
以洪水风险图编制为契机,推动广东省智慧水利建设,实现水利信息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建立洪水风险实时分析系统和成果共享平台,实现洪水风险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动态更新,为水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促进水利事业的现代化发展,使水利工作更加高效、智能。
智慧水利建设
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
结合洪水风险图的编制成果,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和监测,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具体措施如下:
水资源管理水平
措施
说明
规划开发利用
依据洪水风险图,确定水资源合理开发区域和方式。
统一管理调配
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机制,优化配置。
承载能力评估
定期开展评估,为管理提供依据。
促进水利科技创新
在洪水风险图编制过程中,鼓励和支持水利科技创新,开展洪水风险评估、模拟预测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强水利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水利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水利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水利事业的科技进步,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项目实施依据
水利部全国工作部署
明确编制工作要求
水利部决定在2024年度工作基础上,接续组织开展2025年度全国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这一决策体现了工作的持续性和重要性。严格按照《洪水风险图编制和专项评估技术要求》开展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确保编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洪水风险图成果将为防洪安全提供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信息基础,为防洪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帮助相关部门提前制定防御方案,有效应对洪水灾害。
我公司将严格遵循水利部的要求,在本项目中严格把控编制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技术规范。在基础资料收集阶段,会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洪水风险图绘制过程中,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保证成果的质量。同时,会注重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推进全国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水利部的工作部署为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的技术能力,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为提高全国洪水风险管理水平贡献力量。
推进实时动态转变
推动洪水风险图向实时动态转变是适应现代防洪减灾需求的重要举措。这一转变旨在实现风险提前发现、预警提前发布等目标,为防洪减灾决策提供更及时准确的信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提升洪水风险实时分析能力,促进成果共享。我公司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建立实时动态的洪水风险监测系统,及时获取洪水信息,为防洪决策提供支持。
以下是相关工作的具体情况:
工作内容
具体要求
目标效果
提升洪水风险实时分析能力
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模型,对洪水信息进行实时分析
及时发现洪水风险,提前发布预警
促进成果共享
建立成果共享平台,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提高防洪减灾决策的协同性和有效性
建设智慧水利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水利设施的智能化管理
提升水利设施的运行效率和防洪能力
规范成果汇交共享
水利部制定《洪水风险图编制和专项评估成果汇交共享细则》,要求对洪水风险图成果进行整编汇交,规范成果的管理和共享。这有助于确保洪水风险图数据得到有效管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应用和分析提供基础。我公司将严格按照细则要求,对本项目的洪水风险图成果进行认真整编,确保成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以下是成果汇交共享的相关情况:
工作内容
具体要求
目标效果
成果整编汇交
按照细则要求,将基础资料类、模型类成果、成图类成果、报告成果等提交至水利部
确保成果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数据管理
做好洪水风险图数据的管理工作,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后续应用和分析提供基础
成果共享
促进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成果共享,提高洪水风险管理的整体效率
提升洪水风险管理的协同性和有效性
广东省具体任务要求
明确编制对象范围
明确广东省本级洪水风险图编制任务包括29处防洪保护区、1座防洪城市(汕头市)、174宗中小型水库。对这些编制对象的洪水风险图编制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确保涵盖所有重要区域。针对不同类型的编制对象,制定相应的编制标准和要求,保证编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公司将组织专业的技术团队,对每个编制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个性化的编制方案。
在基础资料收集方面,会根据不同编制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资料,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洪水风险图绘制过程中,会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成果的质量。同时,会加强对编制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要求。
通过明确编制对象范围,我们能够更加精准地开展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为广东省的防洪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强调成果应用集成
要求将洪水风险图成果进行整编汇交与集成应用,包括洪水风险区划与灾害防治区划图更新等工作。提出编制广东省洪水风险图成果应用方案(指南),推动成果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提高成果的实用性。将洪水风险图的有关成果集成至省水文局指定业务平台,实现成果的共享和实时分析。我公司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成果的整编汇交和集成应用工作。
在洪水风险区划与灾害防治区划图更新方面,会利用最新的数据和技术,对相应地区的风险等级进行复核和更新,确保区划图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编制广东省洪水风险图成果应用方案(指南)时,会充分考虑不同领域的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应用方式和路径。同时,会确保成果能够顺利集成至省水文局指定业务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实时分析。
通过强调成果应用集成,能够充分发挥洪水风险图的作用,为广东省的防洪减灾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
注重服务人员资质
对项目服务人员提出明确要求,项目负责人需具有水工建筑类专业职称,具有洪水风险图编制类、防汛抗旱或水旱灾害防御技术服务类有关技术咨询服务的项目经验。信息安全负责人要具有水利信息化类专业职称,具有信息安全工程师或网络工程师证书。其他成员需具有水文与水资源类、水利规划类、水工建筑类、农田水利类、水利技术管理类、水利水电岩土工程类、水利水电工程测量类、水利水电信息及自动化类等专业职称。我公司将严格按照要求选拔和配备项目服务人员。
在项目负责人的选拔上,会选择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能力的人员,确保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项目。对于信息安全负责人,会要求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保障项目的信息安全。其他成员也会根据专业需求进行合理配置,确保项目团队的整体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注重服务人员资质能够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项目实施的政策支撑
落实国家战略要求
项目实施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要求,为国家防洪减灾战略提供支持。响应“十六字治水思路”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推动洪水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助力建设智慧水利,实现防灾减灾现代化,符合国家水利事业发展的整体战略方向。我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要求,在本项目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国家防洪减灾工作贡献力量。
以下是相关情况的具体说明:
政策要求
项目响应措施
预期效果
加强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先进技术和专业知识,编制准确可靠的洪水风险图
提高防洪排涝抗灾能力
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理念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风险预防和动态管理
提升洪水风险管理水平
建设智慧水利,实现防灾减灾现代化
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实时动态的洪水监测系统
推动水利事业现代化发展
遵循行业技术规范
严格遵循《洪水风险图编制和专项评估技术要求》等国家和行业现行技术要求,确保洪水风险图编制的质量和规范性。按照规定的坐标系(CGCS2000)和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进行编制,保证成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使洪水淹没要素、图式及版面布局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提高成果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我公司将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行业技术规范。
在基础资料收集阶段,会对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进行严格审核;在洪水风险图绘制过程中,会按照规定的坐标系和高程基准进行操作,保证成果的一致性。同时,会注重洪水淹没要素、图式及版面布局的规范性,使成果更易于理解和应用。
遵循行业技术规范是保证项目质量的关键,我们将以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技术,确保项目成果符合相关要求。
契合地方发展需求
项目实施有助于提升广东省的洪水风险管理能力,保障地方防洪安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为广东省的防洪规划编制、防洪工程建设等提供重要依据,推动地方水利事业的发展。满足广东省在洪涝风险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的需求,为地方重大战略规划提供支持。我公司将深入了解广东省的地方发展需求,制定针对性的项目方案。
在洪水风险图编制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广东省的地理环境、洪水特点等因素,确保成果能够准确反映当地的洪水风险情况。同时,会积极与当地相关部门沟通协作,为防洪规划编制、防洪工程建设等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支持。此外,还会根据广东省在洪涝风险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的需求,拓展洪水风险图的应用领域,为地方重大战略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撑。
通过契合地方发展需求,能够使项目更好地服务于广东省的实际情况,为地方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任务要求的详细解读
辅助处理工作要点
洪水风险图编制辅助处理工作需对29处防洪保护区、1座防洪城市、174宗中小型水库进行全面覆盖。基础资料收集要满足时效性和现实性要求,涵盖基础地理信息、土地利用资料、避洪转移资料等多个方面。在资料处理过程中,要进行坐标转换和专题要素数字化,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可用性。我公司将组建专业的资料收集团队,按照要求全面收集相关资料。
对于基础地理信息,会收集计算范围内编制所需的基础底图、最近生成或更新的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等矢量信息和高程数据,并进行坐标和高程转换,加工形成独立图层。对于土地利用资料,会收集编制范围内的土地利用、遥感影像等资料,确保比例尺和分辨率符合要求。在避洪转移资料收集方面,会收集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级行政区界、行政驻地数据等信息。
在资料处理过程中,会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坐标转换和专题要素数字化,确保资料能够准确应用于洪水风险图编制。通过做好辅助处理工作要点,能够为洪水风险图编制提供坚实的基础。
成果汇交应用重点
按要求配置模型接口数据,包括洪水分析模型、洪水影响分析与损失评估模型、避洪转移分析模型的数据接口。对全省静态洪水风险图成果进行整编汇交,严格按照汇交要求提交至水利部,确保成果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将成果集成至省水文局指定业务平台,实现成果的共享和实时分析,提高成果的利用效率。我公司将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按照要求配置模型接口数据。
以下是成果汇交应用的具体情况:
工作内容
具体要求
目标效果
配置模型接口数据
按照水利部办公厅《洪水风险图编制和专项评估技术要求》要求配置数据接口
确保模型之间的数据交互顺畅
成果整编汇交
将基础资料类、模型类成果、成图类成果、报告成果等按汇交要求提交至水利部
保证成果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成果集成应用
将成果集成至省水文局指定业务平台,实现共享和实时分析
提高成果的利用效率
区划图更新与应用拓展
在已有2024-2025年洪水风险图成果的基础上,复核相应地区洪水风险和灾害防治等级,更新省级相关区划图。提出洪水风险图成果在省级防洪“四预”系统、数字孪生水利等多方面的应用方式、路径和举措,拓展成果的应用范围。以蓄滞洪区等高风险区域为重点,开展洪水风险公示、宣传教育等社会服务,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我公司将组织专业的技术团队,对省级相关区划图进行更新。
在复核洪水风险和灾害防治等级时,会充分利用最新的数据和技术,确保区划图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提出洪水风险图成果的应用方式和路径时,会结合省级防洪“四预”系统、数字孪生水利等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同时,会以蓄滞洪区等高风险区域为重点,制作风险图公示牌、宣传教育手册等,开展洪水风险公示和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区划图更新与应用拓展,能够更好地发挥洪水风险图的作用,为防洪减灾工作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项目服务对象
29个防洪保护区服务
基础资料服务
我公司为29个防洪保护区收集基础地理信息,涵盖地形地貌、河流水系、河道断面、水下地形、行政区划、居民地分布、交通道路等矢量信息和高程数据,资料比例尺不小于1:10000,确保时效性和现实性。在收集过程中,会充分利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工具,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还会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整理,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防洪保护区基础资料服务
收集土地利用资料,包括土地利用、遥感影像、洪水期间作物种类及其分布等,比例尺不小于1:10000,分辨率不低于2m,充分利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数据。通过对土地利用资料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趋势,为洪水风险评估和防洪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收集避洪转移资料,包括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级行政区界、行政驻地数据,居民点分布数据及常住人口统计数据,道路资料(道路等级、高程、桥梁分布等),以及安置点资料、潜在危险点分布资料、历史避洪转移资料。这些资料将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避洪转移方案,保障区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数据处理服务
对收集到的基础地理信息进行坐标和高程转换,构建拓扑关系,进行属性检查,加工形成独立图层。在处理过程中,会采用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技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同时,还会对数据进行备份和存储,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对收集到的各个区域防洪工程专题图图纸进行专题要素数字化。通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将图纸中的信息转化为电子数据,方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同时,还会对数字化后的专题要素进行质量检查和审核,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将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空间展布,形成人口分布、GDP分布等专题图层,并录入属性信息与矢量对象关联。通过空间展布和属性关联,可以将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与地理空间信息相结合,为洪水风险评估和防洪规划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支持。
风险图绘制服务
提取淹没水深大于0.05m的网格划定淹没范围,统计最大水深、淹没历时和洪水淹没范围及水深分布。在提取过程中,会采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会对统计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方便用户直观地了解洪水风险情况。
按照命名规则为基本洪水风险图和避洪转移图命名。命名规则为:流域或行政区名称+编制区域名称+洪水计算方案概要+基本洪水风险图类型;行政区名称+编制区域名称+避洪转移图。通过规范的命名方式,可以方便用户对风险图进行管理和查询。
绘制包含基础地理信息、水利工程信息等相关信息的基本洪水风险图和避洪转移图,确保坐标系采用CGCS2000,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在绘制过程中,会采用专业的绘图软件和技术,确保图形的质量和精度。同时,还会对绘制好的风险图进行审核和校验,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174宗水库服务保障
资料收集保障
收集174宗水库的基础地理信息,如地形地貌、河道断面、水下地形等,确保资料比例尺不小于1:10000,河道断面和水下地形图比例尺不小于1:2000。在收集过程中,会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设备,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会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整理,建立完善的数据库。
收集水库相关的土地利用资料,包括土地利用类型、作物分布等,满足现实性和时效性要求。通过对土地利用资料的分析,可以了解水库周边的土地利用情况,为水库的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收集水库周边的避洪转移资料,如行政区界、居民点分布、安置点和潜在危险点等信息。这些资料将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避洪转移方案,保障水库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数据处理保障
对收集到的水库基础地理信息进行整合、拼接和拓扑关系构建,检查属性信息,确保坐标系和高程基准的一致性。在处理过程中,会采用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技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还会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备份和存储,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对水库防洪工程专题图图纸进行专题要素数字化,加工形成独立图层。通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将图纸中的信息转化为电子数据,方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同时,还会对数字化后的专题要素进行质量检查和审核,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将水库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空间展布,形成专题图层,并录入属性信息与矢量对象关联。通过空间展布和属性关联,可以将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与地理空间信息相结合,为水库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支持。
风险图绘制保障
准确提取水库洪水淹没相关要素,划定淹没范围,统计最大水深和淹没历时等信息。在提取过程中,会采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会对统计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方便用户直观地了解水库洪水风险情况。
按照规定的命名规则为水库洪水风险图命名。命名规则将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要求,确保风险图的命名规范、统一。
绘制包含水库基础地理信息、洪水风险要素等相关信息的洪水风险图,确保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在绘制过程中,会采用专业的绘图软件和技术,保证图形的质量和精度。同时,还会对绘制好的风险图进行审核和校验,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1座防洪城市服务方案
资料收集方案
收集防洪城市的基础地理信息,基础底图比例尺不小于1:2000,涵盖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等信息,确保资料的时效性和现实性。在收集过程中,会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同时结合实地调查和测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收集城市的土地利用资料,包括土地利用类型、遥感影像等,比例尺不小于1:10000,分辨率不低于2m。通过对土地利用资料的分析,可以了解城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收集城市的避洪转移资料,如行政区界、居民点分布、安置点和潜在危险点等信息。这些资料将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避洪转移方案,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防洪城市避洪转移资料
数据处理方案
对收集到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进行坐标和高程转换,整合分幅数据,构建拓扑关系,检查属性信息。在处理过程中,会采用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技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同时,还会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备份和存储,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对城市防洪工程专题图图纸进行专题要素数字化,加工形成独立图层。通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将图纸中的信息转化为电子数据,方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同时,还会对数字化后的专题要素进行质量检查和审核,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将城市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空间展布,形成专题图层,并录入属性信息与矢量对象关联。通过空间展布和属性关联,可以将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与地理空间信息相结合,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支持。
风险图绘制方案
提取城市洪水淹没相关要素,划定淹没范围,统计最大水深、淹没历时和洪水淹没范围及水深分布。在提取过程中,会采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会对统计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方便用户直观地了解城市洪水风险情况。
按照命名规则为城市基本洪水风险图和避洪转移图命名。命名规则将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要求,确保风险图的命名规范、统一。
绘制包含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水利工程信息等相关信息的基本洪水风险图和避洪转移图,确保坐标系采用CGCS2000,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在绘制过程中,会采用专业的绘图软件和技术,保证图形的质量和精度。同时,还会对绘制好的风险图进行审核和校验,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服务对象的需求分析
防洪保护区需求
防洪保护区需要准确的洪水风险信息,以制定有效的防洪预案和调度指挥方案。通过提供详细的洪水风险图和相关分析报告,可以帮助保护区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洪水风险状况,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需要高质量的基础地理信息和洪水风险图,为防洪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依据。我公司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的团队,确保提供的基础地理信息和洪水风险图准确、可靠、及时。
防洪调度指挥应用
需要及时的洪水预警和避洪转移指导,保障区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建立完善的洪水预警系统和制定科学合理的避洪转移方案,可以在洪水来临前及时通知居民,并提供有效的避洪转移指导。
防洪城市洪水预警系统
水库需求
水库需要科学的洪水风险评估,以合理调度水库水量,确保水库安全运行。我公司将运用先进的模型和算法,对水库的洪水风险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为水库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需要准确的洪水淹没范围和水深信息,为水库下游的防洪减灾提供支持。通过对水库洪水淹没情况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掌握洪水动态,为下游地区的防洪减灾工作提供重要信息。
需要建立完善的洪水风险实时分析和成果共享机制,提高水库的应急响应能力。通过建立洪水风险实时分析系统和成果共享平台,可以实现水库洪水风险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提高水库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防洪城市需求
防洪城市需要详细的洪水风险图和灾害防治区划图,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指导。我公司将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绘制详细的洪水风险图和灾害防治区划图,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需要高效的洪水风险实时分析和预警系统,提高城市的防洪应急能力。通过建立洪水风险实时分析系统和预警平台,可以及时发现洪水风险,并发出预警信号,为城市的防洪应急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需要完善的成果应用体系,将洪水风险图成果应用于城市的防洪“四预”系统、数字孪生水利等领域。我公司将积极探索洪水风险图成果的应用方式和途径,建立完善的成果应用体系,为城市的防洪减灾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服务成果的应用方向
防洪规划应用
将洪水风险图成果应用于防洪规划编制,确定防洪工程的布局和规模。通过对洪水风险图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区域的洪水风险程度,从而合理确定防洪工程的布局和规模,提高防洪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根据洪水风险区划图和灾害防治区划图,优化防洪保护区的划分和管理。通过对洪水风险区划图和灾害防治区划图的分析,可以明确不同区域的洪水风险等级和灾害防治要求,从而优化防洪保护区的划分和管理,提高防洪保护区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为防洪工程的建设和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提高防洪工程的效益。通过对洪水风险图和相关分析报告的研究,可以了解防洪工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防洪工程的建设和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提高防洪工程的效益和安全性。
预案制定应用
依据洪水风险图成果制定洪水防御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机制和避洪转移路线。通过对洪水风险图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区域的洪水风险程度和可能的淹没范围,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洪水防御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机制和避洪转移路线。
根据洪水风险实时分析结果,及时调整预案内容,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建立洪水风险实时分析系统,可以实时掌握洪水动态,及时调整预案内容,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将水库下游区洪水风险图成果纳入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体系,优化水库调度方案。通过对水库下游区洪水风险图的分析,可以了解水库下游地区的洪水风险情况,从而优化水库调度方案,提高水库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调度指挥应用
在防洪调度指挥中,利用洪水风险图实时展示洪水淹没范围和水深分布,为决策提供直观依据。通过洪水风险图的实时更新和展示,可以及时掌握洪水动态,为防洪调度指挥提供直观、准确的依据。
根据洪水风险实时分析结果,合理调配防洪资源,提高调度指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通过对洪水风险实时分析结果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区域的洪水风险程度和防洪需求,从而合理调配防洪资源,提高调度指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通过洪水风险图成果共享,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提高防洪减灾的整体效能。通过建立洪水风险图成果共享平台,可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提高防洪减灾的整体效能。
项目成果支撑
防洪规划数据支持
基础资料收集支撑
地理信息准确性
我公司将严格把控基础地理信息的收集工作,确保其准确性,以此保证防洪规划与实际地理情况高度相符,显著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在收集过程中,针对计算范围内编制所需的各类基础信息,如基础底图、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等矢量信息和高程数据,进行细致全面的采集。同时,对勘察、收集或补充测量的资料,若其空间信息与基础地理信息图的坐标系、高程系、投影方式不一致,将进行精确的坐标和高程转换,并加工形成独立图层。此外,对收集到的各个区域防洪工程专题图图纸,进行专题要素数字化处理。通过这些严谨的操作,使不同来源的资料具有高度一致性,极大增强数据的可用性,为防洪规划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资料时效性保障
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我公司高度重视资料的时效性,确保收集的资料能及时反映最新的地理和社会经济状况,为防洪规划提供可靠依据。充分利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数据,对编制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资料进行全面收集,包括土地利用、遥感影像、洪水期间作物种类及其分布等。严格要求土地利用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10000,遥感影像的分辨率一般不低于2m,以保证资料的精确性和实用性。同时,在收集避洪转移资料时,不仅涵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要求的内容,还包括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级行政区界、行政驻地数据等,以及安置点资料、潜在危险点分布资料、历史避洪转移资料等,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时效性,为防洪规划提供全面且及时的信息支持。
洪水风险分析助力
风险要素提取精准
我公司将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方法,精准提取洪水风险要素。通过精确提取淹没水深大于0.05m的网格,准确划定淹没范围,为洪水风险分析提供精确的数据基础。同时,详细统计各网格最大水深值和淹没历时,全面深入地了解洪水特征。在制图要素提取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提取的要素准确无误。通过这些精准的提取工作,为洪水风险分析提供详细、准确的数据支持,从而为防洪规划和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风险区域明确界定
依据精准的洪水风险分析结果,我公司将明确界定高、中、低风险区域。综合考虑地形、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对各区域的洪水风险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清晰划分不同风险等级的区域,为规划针对性的防洪措施提供明确的方向。对于高风险区域,将制定更为严格和有效的防洪措施,如加强堤防建设、提高防洪标准等;对于中风险区域,采取适度的防洪策略,确保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成本;对于低风险区域,进行适当的防护和管理,以降低潜在的洪水风险。通过明确界定风险区域,为防洪工程建设选址和规模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提高防洪规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规划方案科学制定
工程布局合理性
我公司将根据洪水风险分布和地理条件,科学合理地布局防洪工程。在进行工程布局时,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水系分布、人口和经济活动等因素,运用先进的规划理念和技术手段,进行多方案比选和优化。通过合理布局防洪工程,提高工程效益,避免工程建设的盲目性,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例如,在高风险区域,根据洪水的特点和影响范围,合理规划堤防、水库、水闸等防洪设施的位置和规模,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防洪作用;在低风险区域,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适度的防洪措施,避免过度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同时,注重防洪工程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策略制定针对性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区域,我公司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洪策略。对于高风险区域,将采取强化的防洪措施,如提高堤防标准、加强水库的调度管理、完善排水系统等,以有效抵御洪水的侵袭。同时,加强对高风险区域的监测和预警,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确保在洪水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低风险区域,将采取适度的防洪策略,降低成本的同时,保障基本的防洪安全。例如,加强对河道的清理和维护,提高行洪能力;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洪水易发区域进行大规模建设。通过制定针对性的防洪策略,实现防洪效益的最大化,为防洪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预案制定科学依据
风险评估数据支撑
风险等级精准评估
我公司将依据洪水风险图和相关资料,综合考虑地形、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对风险等级进行精准评估。运用先进的评估模型和方法,对不同区域的洪水风险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在评估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精准评估风险等级,将区域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为预案制定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提高应对洪水灾害的能力。
影响范围详细分析
详细分析洪水淹没范围和水深,对于确定可能受灾的区域和设施至关重要。我公司将运用专业的技术手段和工具,结合历史洪水数据和实时监测信息,对洪水的影响范围进行精确预测。同时,评估洪水对不同行业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农业、工业、交通等领域。通过详细分析,为预案制定提供针对性的建议,确保预案能够有效应对洪水灾害,减少损失。
应急响应措施制定
响应措施分级合理
我公司将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制定分级合理的应急响应措施。明确各级响应的启动条件和责任主体,确保在洪水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响应工作。对于高风险等级的区域,制定更为严格和详细的应急响应措施,包括人员疏散、物资调配等方面。同时,定期对应急响应措施进行演练和评估,提高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疏散安置方案可行
根据避洪转移资料和洪水风险情况,我公司将制定可行的人员疏散路线和安置点。考虑安置点的容量和安全性,保障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在制定疏散方案时,充分考虑交通状况、人员分布等因素,确保疏散工作能够高效进行。同时,建立完善的安置点管理机制,提供必要的生活设施和医疗保障,确保受灾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疏散安置方案可行
预案演练计划安排
演练计划科学合理
我公司将合理安排演练时间和频率,确保演练的常态化。设计多样化的演练场景,模拟不同等级的洪水灾害,提高演练的针对性和实战性。通过演练,检验应急响应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同时,加强对演练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预案完善持续推进
认真总结演练经验教训,及时发现预案中的问题和不足。根据演练反馈,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预案的质量。建立预案动态更新机制,随着洪水风险情况的变化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和优化预案内容。确保预案始终能够适应实际情况,为应对洪水灾害提供有力的支持。
调度指挥信息保障
实时数据监测与传输
监测系统稳定性
我公司将采用可靠的监测设备和技术,确保数据监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定期对监测系统进行维护和检查,及时排除故障隐患。建立完善的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审核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同时,加强对监测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监测系统的运行效率。
数据传输及时性
建立高效的数据传输网络,保证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输到指挥中心。采用多种传输方式,如有线和无线相结合,提高传输的可靠性。优化数据传输流程,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和误差。同时,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恢复数据,保障指挥中心能够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
指挥决策辅助支持
决策依据科学性
结合洪水风险分析和实时数据,为指挥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持。利用数据分析和模型模拟,评估不同决策方案的效果和影响。建立科学的决策评估体系,对决策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和比较,选择最优方案。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决策系统实用性
开发实用的决策支持系统,具备友好的操作界面和强大的功能。能够快速生成决策方案和评估报告,提高决策效率。不断优化决策支持系统的性能和功能,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决策需求。同时,加强对决策支持系统的培训和推广,提高指挥人员的使用能力和水平。
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
共享平台建设完善
搭建稳定、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类数据资源。确保平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信息泄露和丢失。建立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和授权访问。同时,加强对信息共享平台的维护和升级,提高平台的性能和功能。
协同机制有效运行
建立健全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和联合演练,提高协同作战的能力。定期组织联合演练,检验协同作战机制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同时,加强对协同作战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项目目标把握
推进洪水风险图编制
持续开展编制工作
完成辅助处理工作
持续开展29处防洪保护区、1座防洪城市、174宗中小型水库的洪水风险图编制辅助处理工作,涵盖基础资料收集与处理、补充查勘测量、地图数据加工、洪水风险图绘制等内容。基础资料收集与处理方面,严格按照要求收集基础地理信息、土地利用资料、避洪转移资料等,并进行处理和转换,确保资料的时效性和现实性。对于基础地理信息,包括计算范围内编制所需的基础底图、最近生成或更新的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等矢量信息和高程数据,若勘察、收集或补充测量的资料与基础地理信息图的坐标系、高程系、投影方式不一致,将进行坐标和高程转换,并加工形成独立图层。土地利用资料收集时,充分利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数据,土地利用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遥感影像分辨率一般不低于2m。避洪转移资料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要求基础上,还收集安置点资料、潜在危险点分布资料、历史避洪转移资料等。
及时开展补充查勘和测量工作,对不能满足洪水计算要求的基础地理信息、构筑物、线状地物、河道断面、土地利用等资料进行现场查勘和补充测量。地图数据加工处理过程中,将分幅基础地理数据进行整合、拼接、拓扑关系构建及属性检查,对工程及构筑物资料进行坐标和高程转换并加工形成独立图层,对收集到的防洪工程专题图图纸进行专题要素数字化。同时,将社会经济数据进行空间展布,形成人口分布图层、GDP分布图层等专题图层,并将不同专题图层录入相应属性信息并与矢量对象关联。洪水风险图绘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提取淹没水深大于0.05m的相关信息划定淹没范围、得到淹没历时分布等,遵循基本洪水风险图和避洪转移图的命名规则,确保成图信息包含所需内容,绘制时采用中国大地坐标系统2000(CGCS2000)和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洪水淹没要素、避洪转移图图式以及版面布局符合《洪水风险图编制和专项评估技术要求》。
工作内容
具体要求
基础资料收集与处理
基础地理信息满足时效性...
2025年度广东省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投标方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