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公安局2025-2027年保安服务采购项目投标方案
第一章 总体服务方案
8
第一节 总体服务方案
8
一、 服务流程设计
8
二、 管理机制构建
21
三、 人员职责划分
35
第二节 岗位勤务实施方案
47
一、 机关一号院区勤务安排
47
二、 机关二号院区勤务安排
60
三、 机关三号院区勤务安排
72
四、 机关四号院区勤务安排
90
五、 机关五号院区勤务安排
105
六、 原110大楼勤务安排
118
七、 机场公安指挥中心大楼勤务安排
129
八、 岗位考核评价机制
141
第三节 安全风险评估方案
156
一、 风险识别机制
156
二、 风险评估方法
169
三、 风险防控措施
192
四、 评估报告编制
207
第四节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22
一、 火灾事故应急处置
222
二、 盗窃事件应急处置
235
三、 突发公共事件处置
247
四、 人员冲突应急处置
257
五、 应急演练计划
275
第五节 安全防范管理目标
289
一、 总体安全目标
289
二、 阶段性安全目标
307
三、 岗位安全目标
320
四、 考核评价标准
333
第六节 人员管理机制
356
一、 考勤管理制度
356
二、 岗位轮换机制
376
三、 绩效考核体系
392
四、 培训教育机制
406
五、 奖惩管理制度
423
第七节 立体停车场管理方案
430
一、 岗位设置与人员配置
430
二、 车辆引导与停放管理
443
三、 设备操作与故障处理
458
四、 出入秩序维护
479
五、 值守与巡查制度
491
第二章 应急管理方案
506
第一节 消防安全管理
506
一、 防火制度建设
506
二、 消防宣传教育
518
三、 消防器材管理
536
四、 消防应急准备
545
第二节 突发情况响应
561
一、 应急响应流程
561
二、 快速支援机制
569
三、 应急队伍建设
580
四、 值班联络保障
594
五、 应急实战演练
604
第三节 重大活动保障
614
一、 专项安保方案
614
二、 活动场地检查
628
三、 现场秩序维护
638
四、 安保任务配合
647
五、 保障总结优化
659
第四节 恶劣天气应对
673
一、 应急预案制定
673
二、 天气预警机制
686
三、 应急物资准备
696
四、 安全巡查防护
704
五、 应急值守安排
712
第三章 保安员培训方案
730
第一节 岗前培训
730
一、 机关院区环境熟悉
730
二、 规章制度与岗位职责培训
745
三、 消防知识技能培训
759
四、 礼仪礼貌与文明用语教育
761
五、 应急事件处理流程培训
768
第二节 在岗培训
783
一、 规章制度强化学习
783
二、 岗位职责熟练度提升
794
三、 岗位实际问题解析
811
四、 培训记录规范管理
819
第三节 业务知识学习
827
一、 院区安全防范知识学习
827
二、 各类应急预案处理流程学习
842
三、 安防器材使用技能巩固
853
四、 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升
866
第四节 体能培训
882
一、 基础体能锻炼
882
二、 最小应急单元演练
893
三、 岗位体能适应性训练
914
四、 体能状态监测与评估
925
第四章 拟派出项目负责人
947
第一节 学历要求响应
947
一、 项目负责人学历水平
947
二、 学历资格合规性说明
953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称响应
963
一、 人力资源管理职称证明
963
二、 职称与岗位适配性
970
第三节 保安员二级或以上资格响应
980
一、 保安员资格证书材料
980
二、 资格与岗位胜任力
985
第四节 项目管理经验响应
993
一、 保安服务项目管理履历
993
二、 经验证明材料组合
1001
第五节 身份及社保证明响应
1006
一、 项目负责人身份证明
1006
二、 单位参保社保证明
1012
三、 特殊情况社保说明
1020
第五章 拟派服务人员能力情况
1027
第一节 学历要求响应
1027
一、 保安队长学历情况说明
1027
二、 学历材料有效性保障
1035
第二节 资格证书响应
1041
一、 保安员二级资格证书
1041
二、 证书合法性验证
1051
第三节 工作经验响应
1063
一、 保安队伍管理经验证明
1063
二、 经验材料真实性保障
1077
第四节 人员参保证明
1083
一、 本单位参保证明材料
1083
二、 参保人员归属确认
1085
第五节 身份证复印件提供
1099
一、 保安队长身份证材料
1099
二、 身份证复印件规范
1115
第六章 拟派团队成员情况
1122
第一节 大门哨岗配置
1122
一、 大门哨岗保安人数确定
1122
二、 哨岗人员资质材料要求
1129
三、 哨岗人员岗位条件标准
1140
第二节 驻点执勤配置
1147
一、 驻点执勤人数配置
1147
二、 驻点人员资质证明
1166
三、 驻点人员岗位要求
1177
第三节 团队成员履历证明
1199
一、 服役背景证明材料
1199
二、 身份与劳动关系证明
1206
三、 证明文件规范要求
1217
总体服务方案
总体服务方案
服务流程设计
安全防控操作规范
人员出入管控规范
证件查验流程
1)引导人员前往指定查验区域,以礼貌的态度要求其出示有效证件,同时告知查验目的,争取人员的理解与配合。
2)仔细核对证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查看照片是否与本人相符、有效期是否在规定范围内、防伪标识是否清晰且符合标准等。
3)将证件信息与登记系统进行全面比对,确认人员身份是否一致,若有疑问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核实。
异常人员处理
1)若发现人员使用伪造或过期证件,立即采取措施控制该人员,限制其行动范围,同时第一时间通知公安机关前来处理。
2)对于拒绝出示证件或不配合查验的人员,耐心进行解释和劝导,说明出入管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若仍不配合,禁止其进入院区,并详细记录其外貌特征、行为表现等信息。
3)遇到可疑人员,及时进行盘查,询问其来访目的、来访对象等相关情况,仔细观察其言行举止,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登记信息管理
1)确保登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详细记录人员的姓名、证件号码、来访时间、来访目的等重要信息,不得遗漏任何关键内容。
2)定期对登记信息进行备份和存档,采用电子和纸质两种方式进行存储,以便后续查询和审计。
3)对登记信息进行严格的保密管理,设置访问权限,防止信息泄露,确保人员信息安全。
重点区域监控措施
设备维护保养
1)定期对监控摄像头进行清洁和检查,使用专业的清洁工具清除镜头上的灰尘和污渍,确保图像清晰,无遮挡。
2)检查监控设备的线路连接是否牢固,查看是否有松动、破损或老化现象,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3)对监控设备进行定期的软件升级和故障排除,按照设备厂家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设备性能稳定,运行正常。
实时监测要求
1)监控人员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监控画面的动态变化,不得擅自离岗或分心。
2)对监控画面中的异常行为和事件进行及时记录,详细记录时间、地点、事件描述等信息,并保存相关视频资料。
3)一旦发现可疑人员或异常情况,立即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院区安全。
监测要点
具体要求
处理方式
人员行为
观察人员是否有徘徊、窥视、破坏等异常行为
及时记录并通知巡逻人员前往查看
车辆情况
检查车辆是否超速、违规停放、可疑装卸等情况
记录车辆信息并通知门岗拦截
环境安全
关注是否有火灾、漏水、漏电等安全隐患
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视频资料保存
1)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保存监控视频资料,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一般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
视频资料保存
2)对视频资料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按照时间、地点、事件类型等进行分类,便于查询和检索。
3)定期对视频资料进行备份,采用异地存储的方式,防止数据丢失,确保视频资料的安全性。
消防设施管理办法
设施检查流程
1)每周对消防设施进行一次外观检查,仔细查看设施是否有损坏、变形、缺失等情况,如灭火器是否有锈蚀、消火栓是否漏水等。
消防设施管理
2)每月对消防设施进行一次功能测试,启动消防泵、检查报警装置等,确保设施能够正常运行。
3)每半年对消防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维护,包括设备的性能检测、零部件更换等,邀请专业的消防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维护保养措施
1)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清洁和润滑,清除设施表面的灰尘和污垢,对活动部件进行润滑,确保设施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2)对损坏的消防设施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保证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不得拖延或敷衍。
3)定期对消防设施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使其熟悉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设施名称
维护周期
维护内容
责任人
灭火器
每月
检查压力、外观,补充灭火剂
保安人员
消火栓
每季度
检查阀门、水带、水枪,进行放水测试
物业人员
报警装置
每半年
测试功能、检查线路
专业技术人员
故障处理机制
1)建立消防设施故障报修制度,设立专门的报修电话和邮箱,确保故障能够及时得到处理。
2)对消防设施的故障进行分类管理,根据故障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轻微故障可现场修复,严重故障需及时更换设备。
3)在处理消防设施故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门岗勤务执行流程
人员登记流程
证件查验要点
1)仔细核对证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查看照片、有效期、防伪标识等是否符合标准,防止使用假证进入院区。
2)检查证件与本人的相貌是否相符,仔细观察面部特征、发型等,防止冒用他人证件。
3)对证件上的信息进行准确记录,包括姓名、证件号码、有效期等,确保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信息登记规范
1)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信息登记,使用统一的登记表格,确保登记内容完整、清晰,不得随意涂改或遗漏。
2)使用规范的文字和符号进行登记,书写工整,避免出现错别字和模糊不清的情况。
3)对登记信息进行审核,检查信息是否准确、一致,如有疑问及时与相关人员核实。
特殊情况处理
1)对于未携带有效证件的来访人员,应要求其联系相关人员进行确认,并做好详细记录,包括联系电话、确认情况等。
2)对于身份不明或有可疑行为的来访人员,应禁止其进入院区,并及时报告上级领导,等待进一步指示。
3)对于紧急情况下的来访人员,应在做好登记的同时,尽快协助其解决问题,如引导其前往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帮助等。
特殊情况
处理方式
记录内容
报告对象
未带证件
联系相关人员确认
姓名、联系电话、确认情况
门岗负责人
身份不明
禁止进入,报告上级
外貌特征、行为表现
保安队长
紧急情况
登记并协助解决
来访目的、紧急情况描述
相关部门负责人
车辆检查步骤
证件查验内容
1)核对驾驶证、行驶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查看照片、有效期、防伪标识等是否真实有效,防止使用假证驾驶车辆。
2)检查驾驶证与驾驶员的相貌是否相符,仔细观察面部特征、发型等,防止冒用他人驾驶证。
3)对行驶证上的车辆信息进行核对,包括车辆品牌、型号、颜色、车牌号等,确保车辆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
外观检查重点
1)检查车辆的车身是否有明显的划痕、凹陷等损坏情况,查看车辆外观是否整洁、完好。
2)查看车辆的轮胎气压是否正常,轮胎是否有磨损或破损现象,确保车辆行驶安全。
3)检查车辆的灯光、刹车等设备是否正常工作,进行简单的测试,如打开灯光、踩刹车等。
检查部位
检查内容
判断标准
处理方式
车身
划痕、凹陷、损坏
无明显痕迹
记录情况并告知车主
轮胎
气压、磨损、破损
气压正常,无明显磨损
提醒车主检查或更换
灯光
亮度、闪烁情况
正常亮起,无闪烁
维修或更换灯泡
刹车
制动效果
灵敏有效
检修刹车系统
违禁物品排查
1)对车辆后备箱和车内物品进行仔细检查,查看是否有易燃易爆、管制刀具等违禁物品,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2)使用专业的检测设备对车辆进行扫描,确保无隐藏的违禁物品,如金属探测器、XXX光检测仪等。
3)对于发现的违禁物品,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没收、报警等,并报告上级领导。
异常情况处理办法
拒不配合处理
1)向拒不配合的人员或车辆解释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平和的态度沟通,争取其理解和配合。
2)若对方仍然拒不配合,应记录其特征和行为,如外貌特征、车辆型号、车牌号等,并及时报告上级领导。
3)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如限制其进入院区或报警处理,确保院区安全和秩序。
紧急情况响应
1)在遇到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和救援,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2)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如消防部门、地震部门等,请求支援和协助。
3)在紧急情况处理过程中,应保持冷静,听从指挥,按照预定的方案和流程进行操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事后总结评估
1)在异常情况处理结束后,应及时对事件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原因和教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将事件的处理情况和总结评估报告向上级领导汇报,为后续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巡逻检查工作步骤
巡逻路线规划
重点区域确定
1)根据院区的功能布局和安全需求,确定出入口、停车场、重要办公场所等为重点巡逻区域,这些区域人员和车辆流动频繁,安全风险较高。
2)对重点区域的巡逻频率和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确保重点区域得到有效监控,如增加高峰时段的巡逻次数。
3)在重点区域设置监控摄像头和报警装置,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路线合理性评估
1)评估巡逻路线是否能够覆盖所有重点区域,检查是否存在巡逻死角,如有需要及时调整路线。
2)检查巡逻路线的长度和时间是否合理,避免导致保安人员疲劳,影响巡逻效果。
3)根据实际情况对巡逻路线进行调整和优化,结合院区的变化和安全需求,确保路线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特殊情况调整
1)在遇到特殊情况或重大活动时,根据实际需要对巡逻路线进行临时调整,加强对活动现场和周边区域的巡逻。
2)及时通知保安人员新的巡逻路线和要求,确保巡逻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混乱。
3)在特殊情况结束后,及时恢复原有的巡逻路线,保持正常的巡逻秩序。
检查内容要点
设施设备检查
1)检查路灯、电梯、门禁等公共设施的运行情况,查看是否存在故障或异常,如路灯是否正常亮起、电梯是否运行平稳等。
2)对消防器材和设备进行检查,包括灭火器、消火栓、报警装置等,确保其性能良好,能够正常使用。
3)查看监控摄像头和报警装置是否正常工作,检查图像是否清晰、报警是否灵敏,确保实时监控和报警功能的有效性。
环境卫生检查
1)检查院区的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区域是否干净整洁,是否有垃圾和杂物堆积,及时清理卫生死角。
2)查看绿化带和花坛是否整齐美观,花草树木是否有死亡或损坏的情况,及时进行修剪和补种。
3)检查公共卫生间的卫生情况,是否干净无异味,设施是否完好,如水龙头是否漏水、马桶是否堵塞等。
安全隐患排查
1)检查院区的建筑物和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墙体裂缝、屋顶漏水等,及时发现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2)查看电气设备和线路是否存在老化、短路等问题,是否存在火灾隐患,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排查院区的周边环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围墙是否完好、是否有可疑人员徘徊等,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监控和防范。
异常情况报告
报告内容要求
1)报告内容应准确、详细地描述异常情况的发生时间、地点、现象和可能的原因,提供具体的数据和信息。
2)提供相关的证据和资料,如照片、视频等,以便上级领导更好地了解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
3)提出初步的处理建议和措施,根据异常情况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报告方式选择
1)根据异常情况的紧急程度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报告方式,如电话、短信、书面报告等。
2)在紧急情况下,应优先使用电话报告,确保信息及时传达,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在非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书面报告的方式,详细描述异常情况和处理情况,便于存档和查阅。
后续跟踪处理
1)在向上级领导报告异常情况后,应按照领导的指示进行处理,并及时反馈处理情况,保持信息的畅通。
2)对异常情况的处理结果进行跟踪和评估,检查问题是否得到彻底解决,是否存在反复的情况。
3)将异常情况的处理情况和结果记录在案,以便日后查阅和分析,为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
服务质量监督机制
日常检查制度
检查小组组建
1)选拔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日常检查小组,成员应熟悉保安服务工作流程和相关标准。
2)明确检查小组的职责和分工,确保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如谁负责检查人员、谁负责检查设备等。
3)对检查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检查能力和水平,使其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和技巧。
检查标准制定
1)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采购人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检查标准和内容,涵盖安全防控、门岗勤务、巡逻检查等各个方面。
2)检查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便于检查人员进行检查和评估,如规定具体的扣分标准和等级划分。
3)定期对检查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其符合实际情况和要求,根据院区的变化和管理需求进行调整。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评分标准
权重
安全防控
人员出入管控、重点区域监控等
按规范操作得满分,违规扣分
30%
门岗勤务
人员登记、车辆检查等
登记准确、检查严格得满分,失误扣分
25%
巡逻检查
设施设备检查、环境卫生检查等
检查全面、记录详细得满分,遗漏扣分
25%
服务态度
礼貌用语、服务意识等
态度热情、用语规范得满分,冷漠扣分
20%
问题整改跟踪
1)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并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要求和时间节点。
2)要求相关责任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说明整改情况和结果。
3)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复查,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如再次检查发现仍未整改到位,加重处罚。
问题描述
整改要求
责任人
整改期限
复查结果
消防器材未定期检查
立即进行检查,并建立检查记录
保安队长
3天
已整改
门岗登记信息不准确
加强培训,规范登记流程
门岗保安
5天
部分整改,继续督促
巡逻路线存在死角
调整路线,确保覆盖全面
巡逻组长
7天
未整改,严肃处理
客户反馈处理
反馈渠道建立
1)设立专门的客户反馈邮箱、电话和意见箱,方便客户反馈问题,确保反馈渠道畅通。
2)在院区显著位置公布客户反馈渠道,提高客户的知晓率,如在大门、公告栏等地方张贴通知。
3)安排专人负责客户反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及时处理客户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信息的及时处理。
问题分析处理
1)对客户反馈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分析问题的原因和性质,如服务态度问题、安全隐患问题等。
2)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时间节点,明确责任人和处理方式。
3)明确问题处理的责任人,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如将问题分配给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处理。
结果反馈跟进
1)在问题处理完成后,及时向客户反馈处理结果,征求客户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客户的满意度。
2)对客户不满意的处理结果,进行重新处理,直到客户满意为止,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3)对客户反馈的问题和处理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以便改进服务质量,分析问题的趋势和规律,采取预防措施。
定期评估考核
评估方案制定
1)根据保安服务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考核方案,综合考虑工作业绩、服务质量、团队协作等因素。
2)明确评估考核的指标和权重,确保评估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如设定不同的考核项目和分值。
3)定期对评估考核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其符合实际情况和要求,根据工作重点和发展需求进行调整。
考核内容确定
1)考核内容应包括安全防控、门岗勤务、巡逻检查、服务态度等方面,全面评估保安人员的工作表现。
2)对每个考核内容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和评分办法,确保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如规定具体的考核指标和评分细则。
3)根据考核内容和标准,对保安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如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评分标准
权重
安全防控
人员出入管控、重点区域监控等
按规范操作得满分,违规扣分
30%
门岗勤务
人员登记、车辆检查等
登记准确、检查严格得满分,失误扣分
25%
巡逻检查
设施设备检查、环境卫生检查等
检查全面、记录详细得满分,遗漏扣分
25%
服务态度
礼貌用语、服务意识等
态度热情、用语规范得满分,冷漠扣分
20%
奖惩措施实施
1)根据评估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奖金等,激励保安人员积极工作。
2)对存在问题的人员进行批评和处罚,如警告、罚款、辞退等,促使其改进工作。
3)通过奖惩措施,激励保安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管理机制构建
岗位责任分工体系
项目负责人职责
服务协调职责
统筹协调各院区保安服务工作,确保各院区服务无缝衔接,形成连贯且一致的服务体系。及时与采购人保持密切沟通,敏锐捕捉需求变化,并迅速调整服务安排,以精准满足采购人的动态需求。协调不同岗位保安人员之间的工作衔接,通过合理的排班与任务分配,避免出现服务空白,保障各岗位之间的高效协作。
人员调配职责
根据各院区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精准分析人员需求,合理调配保安人员,确保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人员短缺或特殊情况下,迅速启动应急调配机制,进行人员补充和调整,保障各院区的正常运转。通过持续优化人员配置,提高保安人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人力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合同履约职责
确保保安服务严格按照合同要求执行,对合同条款进行细化分解,制定详细的服务标准和操作流程,确保达到规定的服务标准。监督合同条款的落实情况,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保障合同的顺利履行。定期向采购人汇报合同履约情况,接受采购人的监督和检查,积极响应采购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保安队长职责
安防管理职责
制定并执行院区安防工作计划,结合各院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强的安防策略,确保院区安全。定期检查院区安全隐患,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组织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院区人员安全意识,营造安全的院区环境。
安防管理
人员管理职责
负责保安人员的考勤管理和岗位轮换安排,建立科学合理的考勤制度和岗位轮换机制,确保保安人员的工作秩序和工作效率。对保安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制定明确的绩效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激励保安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组织保安人员培训,根据岗位需求和人员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提升保安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消防管理
应急处理职责
制定院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置流程和应对措施,并组织演练,提高保安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组织保安人员进行处置,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及时向上级汇报突发事件处理情况,并协助做好后续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应急处理
普通保安职责
门岗执勤职责
疏导指挥车辆进出,引导车辆行驶及行人过往,通过熟练的指挥手势和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交通秩序井然。对外来车辆及人员进行询问登记,严格执行登记制度,保障行人和车辆安全。熟悉院区内道路分布,能够根据车辆和行人的需求,有效引导车辆安全行驶、有序停放,提高院区的通行效率。
普通保安
巡逻巡查职责
不定时巡查市局大院各楼层,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进行巡查,做好防火防盗等安全工作。及时发现并报告安全隐患和异常情况,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锐的观察力,确保院区的安全稳定。认真做好巡逻记录,详细记录巡查时间、地点、情况等信息,确保巡查工作落实到位。
消防管理职责
熟悉使用各种消防器材,定期参加消防培训和演练,掌握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定期检查消防设备设施,建立消防设备检查台账,确保消防设备设施完好有效。参与消防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等方式,提高院区人员消防意识。在火灾发生时,迅速采取灭火措施,协助疏散人员,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有序开展灭火和救援工作。
职责内容
具体要求
熟悉消防器材使用
掌握灭火器、水带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定期检查消防设备设施
每周检查一次消防器材和设备,建立“消防器材检查表”,登记类型、配置数量、放置部位
参与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每月组织一次消防宣传教育活动,提高院区人员消防意识
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置
迅速采取灭火措施,协助疏散人员,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有序开展灭火和救援工作
人员调配管理办法
人员调配原则
按需调配
根据各院区业务量变化,及时调整人员数量,确保人员配置与业务需求相匹配。针对特殊任务或活动,调配专业人员提供支持,满足特殊任务的专业需求。考虑院区特点和岗位需求,合理安排人员岗位,发挥人员的专业优势和特长。
调配情况
调配方式
业务量增加
从人员充裕的院区调配人员支援
特殊任务或活动
调配具有相关专业技能的人员参与
院区特点和岗位需求
根据岗位要求和人员能力,合理安排人员岗位
公平公正
制定统一的人员调配标准和流程,明确调配的条件、程序和审批权限,避免人为干预。公开人员调配信息,通过内部公告、会议等方式,向全体人员公开调配的原因、岗位、人员等信息,接受全体人员监督。对所有人员一视同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配,不偏袒、不歧视任何人员。
注重效率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设立专门的人员调配协调小组,及时处理人员调配申请。简化人员调配手续,优化调配流程,减少调配时间成本。确保调配后的人员能迅速投入工作,在调配前进行必要的培训和交接,使其尽快熟悉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
调配流程规范
申请提出
需求部门详细填写人员调配申请表,注明调配岗位、人数、时间等信息,确保申请信息准确完整。说明调配原因,如业务拓展、人员短缺等,为调配提供合理依据。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如业务量数据、特殊任务要求等,支持调配申请。
申请步骤
具体要求
填写申请表
详细填写调配岗位、人数、时间等信息
说明调配原因
明确业务拓展、人员短缺等具体原因
提交证明材料
提供业务量数据、特殊任务要求等相关证明材料
审核评估
管理部门对申请进行审核,检查申请表填写是否完整、准确,确保申请信息符合要求。评估调配对各方面的影响,包括工作进度、人员安排等,全面考虑调配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与相关部门沟通,征求意见,确保调配的合理性,避免对其他部门造成不利影响。
调配实施
批准后,管理部门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说明调配情况和要求,确保人员了解调配的具体内容。办理人员调动手续,包括工作交接、办公用品移交等,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跟踪调配人员的适应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使其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
特殊情况调配
紧急调配
建立紧急调配预案,明确调配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人员调配。在突发情况发生时,迅速启动预案,调配人员赶赴现场,及时处理突发情况。事后对紧急调配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调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完善预案。
特殊专长调配
建立特殊专长人员信息库,对具有特殊专长的人员进行登记和管理,便于快速查找和调配。根据特殊岗位需求,从信息库中筛选合适人员,确保人员的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相匹配。为特殊专长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其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发挥其优势。
采购人要求调配
及时响应采购人提出的人员调配要求,了解具体需求,与采购人进行充分沟通,确保准确理解调配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调配符合条件的人员,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人员资质证书、工作经验证明等,证明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与采购人保持沟通,确保调配人员满足其要求,根据采购人的反馈及时进行调整。
日常检查督导流程
检查内容规划
人员形象检查
检查保安人员是否按规定统一穿着制服、佩载工作证,确保保安人员的形象符合规范要求。查看保安人员仪容是否整洁,有无留长发、胡须等情况,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观察保安人员在工作中的仪态和礼貌用语使用情况,展现专业的服务态度。
检查项目
具体要求
制服着装
按规定统一穿着制服,整洁干净
工作证佩戴
佩载工作证,位置醒目
仪容仪表
仪容整洁,无留长发、胡须等情况
仪态和礼貌用语
仪态端庄,使用规范的礼貌用语
工作执行检查
检查门岗保安是否严格执行车辆和人员登记制度,确保门岗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查看巡逻保安是否按规定时间和路线进行巡查,并做好记录,保证巡逻工作的有效性。检查消防管理岗位人员是否定期检查消防设备设施,及时发现和排除消防隐患。
设备设施检查
检查消防器材是否完好,数量是否充足,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灭火。查看保安装备如对讲机等是否正常使用,保证保安人员之间的通讯畅通。检查交通门闸设备设施等是否运行正常,保障车辆和人员的进出安全。
督导频率安排
定期全面检查
每周制定详细的检查计划,对所有院区和岗位进行检查,确保检查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检查后形成书面报告,总结问题和改进措施,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参考。将检查结果反馈给相关人员,督促整改,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不定期抽查
随机选择检查时间和院区,对保安人员工作进行突击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保安人员工作中的问题。对抽查情况进行记录,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激励保安人员提高工作质量。
特殊时期检查
在重要活动或节假日期间,增加检查频次和范围,加强对安全防范措施的检查。重点检查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确保活动和节假日期间安全。加强对关键岗位和重点区域的检查督导,保障院区的安全稳定。
问题处理机制
问题记录
详细记录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情况,为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提供准确的信息。明确问题涉及的人员和岗位,便于责任追究和整改落实。对问题进行分类,便于后续处理,提高处理效率。
记录内容
具体要求
时间
记录问题发生的具体时间
地点
记录问题发生的具体地点
具体情况
详细描述问题的表现和影响
涉及人员和岗位
明确问题涉及的人员和岗位
问题分类
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责任追究
根据问题严重程度,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起到警示作用。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使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增强责任意识。要求责任人制定整改措施,确保不再出现类似问题,促进工作的持续改进。
整改跟踪
定期检查责任人整改情况,督促其按时完成整改,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如未达到要求,继续督促整改,直至符合标准。将整改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激励责任人积极整改,提高工作质量。
服务质量保障措施
人员素质提升
岗前培训
安排保安人员熟悉各机关院区的地理位置、建筑布局,了解院区的环境特点和安全风险。组织学习院区相关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要求和标准。开展消防知识培训,包括理论知识、水带接驳、灭火器使用等,提高保安人员的消防应急能力。
培训内容
具体要求
院区环境熟悉
了解各机关院区的地理位置、建筑布局
规章制度学习
掌握院区相关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
消防知识培训
学习消防理论知识,掌握水带接驳、灭火器使用等技能
在岗培训
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岗位技能培训,加强保安人员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的熟练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结合院区实际情况,学习各类应急预案处理流程,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开展体能训练和最小应急单元演练,增强保安人员身体素质和应急反应能力,提升团队的战斗力。
培训内容
具体要求
岗位技能培训
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加强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的熟练程度
应急预案学习
结合院区实际情况,学习各类应急预案处理流程
体能训练和演练
开展体能训练和最小应急单元演练,增强身体素质和应急反应能力
培训考核
定期对保安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全面评估保安人员的学习成果和业务能力。对考核成绩优秀的保安人员进行奖励,激励其继续提升,发挥榜样作用。对考核不通过的保安人员进行补考和再培训,确保其达到岗位要求,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装备配备完善
服装配备
根据季节变化,为保安人员配备合适的四季服装,确保保安人员在不同季节都能保持舒适和专业形象。确保服装质量和款式符合要求,体现保安队伍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及时为新入职保安人员发放服装,保证其正常工作,使其尽快融入团队。
服装配备要求
具体说明
季节适用性
根据季节变化配备合适的服装
质量和款式
符合要求,体现专业性和规范性
发放及时性
及时为新入职人员发放服装
装备提供
为保安人员配备对讲机、警棍等必要的保安装备,满足保安人员的工作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确保装备数量充足,根据岗位需求和人员数量合理配置装备。根据岗位特点,为不同岗位配备相应的特殊装备,如立体停车场保安配备驾驶证等,提升岗位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装备维护
建立保安装备维护制度,定期对装备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装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及时更换损坏的装备,保证装备正常使用,避免因装备故障影响工作。做好装备使用记录,便于管理和追溯,为装备的采购和更新提供依据。
维护内容
具体要求
定期检查和保养
每周对装备进行一次检查和保养
损坏装备更换
及时更换损坏的装备,保证正常使用
使用记录
做好装备使用记录,便于管理和追溯
考评机制健全
考核方式
日常考核由各院区保安队长负责,对保安人员日常工作进行实时监督和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集中考核由管理部门组织,定期对所有保安人员进行全面考核,评估保安人员的整体工作表现。将日常考核和集中考核结果相结合,得出最终考核成绩,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
考核方式
考核主体
考核内容
日常考核
各院区保安队长
对保安人员日常工作进行实时监督和记录
集中考核
管理部门
定期对所有保安人员进行全面考核
最终考核成绩
综合日常考核和集中考核结果
评估保安人员的整体工作表现
档次评定
当月考核结果为90分(不含)以上的,评定为非常满意,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81分-90分的为满意,肯定其工作表现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建议。80分(含)以下的为不满意,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制定整改措施。对评定结果进行公示,接受全体人员监督,确保评定结果的公平、公正。
结果应用
对考核结果为非常满意的保安人员进行奖励,如奖金、荣誉证书等,激励其继续保持优秀的工作表现。对考核结果为不满意的保安人员进行处罚,如警告、扣奖金等,促使其认识到问题并积极改进。将考核结果作为保安人员晋升、调薪的重要依据,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保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应急响应协调机制
应急事件分类
火灾应急
制定消防应急预案,明确火灾发生时的报警、灭火、疏散等流程,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应对。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保安人员火灾应急处理能力,增强团队的协同作战能力。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和设备,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及时使用,为灭火和救援工作提供保障。
应急措施
具体要求
应急预案制定
明确火灾发生时的报警、灭火、疏散等流程
消防演练组织
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消防器材配备
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和设备,确保及时使用
盗窃应急
建立盗窃应急机制,在发现盗窃事件时,及时报警并采取措施控制嫌疑人,减少损失。加强院区巡逻和监控,预防盗窃事件发生,提高院区的安全防范水平。对盗窃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公共事件应急
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如自然灾害、疫情等,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必要的物资和设备,确保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提供物资保障。组织保安人员学习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提高应对能力,保障院区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应急措施
具体要求
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自然灾害、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物资储备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必要的物资和设备
应急知识学习
组织保安人员学习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知识
响应流程制定
启动条件
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突发事件等情况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确保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明确不同类型事件的启动级别和标准,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事件并启动响应,建立快速的信息传递机制和应急指挥体系。
职责分工
规定项目负责人、保安队长、普通保安等在应急响应中的具体职责,明确各岗位的任务和责任。明确各岗位人员的任务和行动要求,确保协同作战,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效果。制定应急指挥体系,确保指挥有序、高效,实现对应急响应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
信息传递
建立快速、准确的信息传递机制,确保事件信息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为应急响应工作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规定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渠道,如对讲机、电话等,保证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信息传递情况进行监督和记录,确保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及时发现和解决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协调联动措施
与采购人沟通
在应急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向采购人汇报事件情况,让采购人及时了解事件的进展和影响。按照采购人要求,调整应急处理方案,确保应急处理工作符合采购人的需求和期望。及时向采购人反馈应急处理进展和结果,保持信息的畅通和透明。
沟通内容
具体要求
事件情况汇报
第一时间向采购人汇报事件情况
应急方案调整
按照采购人要求,调整应急处理方案
进展和结果反馈
及时向采购人反馈应急处理进展和结果
周边单位联动
与周边单位建立应急联动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应急联动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在必要时,请求周边单位提供人力、物力等支援,增强应急响应的力量和资源。定期与周边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加强合作,提高协同作战的能力和水平。
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模拟不同类型的应急事件,检验协调联动机制的有效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不断完善应急响应协调机制。提高保安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应急协同能力,确保在实际应急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人员职责划分
项目负责人岗位职责
项目整体统筹
服务计划制定
依据各院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涵盖安全防控、门岗执勤、巡逻巡查等全方位的服务计划。充分考虑各院区的地理位置、人员流动、周边环境等因素,确保服务计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合理安排人员配置,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强度和技能要求,确定各岗位的人员数量和素质标准,确保各岗位的人员数量和素质满足工作要求。制定详细的服务流程和标准,明确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规范保安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门岗执勤
巡逻巡查
部门协调沟通
与采购人保持密切沟通,建立定期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其需求和意见,根据采购人的反馈调整服务方案。协调保安人员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方式,避免出现工作冲突。组织召开项目协调会议,邀请采购人、保安人员和其他相关部门参加,共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
沟通事项
沟通方式
沟通频率
沟通目的
服务需求了解
面对面交流、电话沟通
每周一次
及时掌握采购人的最新需求
工作协调
项目协调会议
每月一次
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
意见反馈
书面报告、邮件沟通
每两周一次
收集采购人的意见和建议
项目评估调整
定期对项目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收集采购人的反馈意见。根据评估结果,分析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及时调整服务方案和管理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的问题和风险,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人员调配与管理
人员岗位安排
根据各院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大门哨岗、驻点执勤、巡逻巡查等岗位的人员。充分考虑各院区的安全需求、工作强度和人员技能,做到人尽其才,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工作需求和人员情况,及时调整岗位安排,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绩效考核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从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对保安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定期对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作为人员奖惩和晋升的依据。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培训和辅导,帮助其提高工作水平。
人员培训组织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内容。针对不同岗位的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培训课程,提高保安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组织保安人员参加各类培训课程,如安全知识培训、应急处置培训等。邀请专业的培训讲师进行授课,确保培训效果。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根据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
与采购人沟通协调
需求沟通了解
主动与采购人沟通,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其对保安服务的具体要求和期望。关注采购人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服务方案和工作重点。收集采购人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改进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
沟通方式
沟通频率
沟通内容
沟通目的
面对面交流
每月一次
了解采购人对保安服务的具体要求和期望
明确服务方向
电话沟通
每周一次
关注采购人的需求变化
及时调整服务方案
书面报告
每季度一次
收集采购人的意见和建议
改进服务质量
方案调整优化
根据采购人的要求和意见,对保安服务方案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组织专业的团队对方案进行评估和分析,确保调整后的方案符合采购人的实际需求和项目的实际情况。与采购人共同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达成共识。
调整内容
调整原因
调整方式
调整效果评估
人员配置
采购人需求变化
根据新的需求重新安排人员
是否满足工作要求
服务流程
提高服务效率
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是否提高工作效率
应急预案
应对新的安全风险
完善应急预案,增加应对措施
是否有效应对风险
工作汇报反馈
定期向采购人汇报项目的进展情况、工作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建立详细的汇报制度,确保汇报内容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及时反馈采购人的意见和建议的处理情况,让其了解工作的进展。接受采购人的监督和检查,积极配合其工作。
保安队长管理职责
院区安防工作总责
防控方案制定
根据院区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安全防控方案,包括门岗执勤、巡逻巡查等内容。充分考虑院区的建筑结构、人员分布、安全隐患等因素,确保防控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将防控任务分解到每个岗位,确保防控工作的有效实施。根据安全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防控方案和措施。
防控内容
岗位设置
工作流程
应急措施
门岗执勤
安排专人负责
对外来人员和车辆进行登记和检查
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报告
巡逻巡查
组建巡逻队伍
按照规定的路线和时间进行巡逻
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监控管理
安排专人负责监控室
实时监控院区的安全情况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
防范工作组织
组织保安人员按照防控方案开展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加强对门岗、巡逻等岗位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组织保安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制定详细的演练计划,定期进行演练,检验和提高保安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演练
防范工作
组织方式
监督措施
演练计划
门岗执勤
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定期检查工作记录和视频监控
每月进行一次应急演练
巡逻巡查
组建巡逻队伍,明确巡逻路线和时间
随机抽查巡逻情况
每季度进行一次应急演练
监控管理
安排专人负责监控室,实时监控院区安全情况
定期检查监控设备运行情况
每半年进行一次应急演练
安全状况检查
定期对院区的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消防设施、监控设备等。建立详细的检查清单,确保检查内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安排专人负责安全检查工作,明确检查责任和检查频率。
消防设施检查
检查内容
检查频率
检查方法
问题处理方式
消防设施
每周一次
检查消防器材的数量、有效期和完好情况
及时更换损坏的消防器材
监控设备
每天一次
检查监控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图像质量
及时维修故障的监控设备
安全通道
每月一次
检查安全通道是否畅通
清理堵塞的安全通道
保安日常管理
考勤与岗位管理
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对保安人员的出勤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建立考勤档案,及时了解保安人员的出勤情况。合理安排岗位轮换,根据保安人员的工作表现和技能水平,定期进行岗位轮换,提高保安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岗位安排,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工作监督检查
对保安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日常监督和检查,包括仪容仪表、工作纪律等。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保安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保安人员的不规范行为,对表现优秀的保安人员进行表扬和奖励,对违规违纪的人员进行批评和处罚。
人员培训学习
组织保安人员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培训课程。明确培训内容和方式,邀请专业的培训讲师进行授课,确保培训效果。鼓励保安人员自主学习和提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与上级沟通汇报
安全情况汇报
定期向上级领导汇报院区的安全状况,包括有无安全事故、隐患等。建立安全汇报制度,及时向上级领导反馈院区的安全情况。及时报告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让上级领导了解工作动态。对安全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人员问题反馈
反馈保安人员的工作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如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等。建立人员反馈机制,及时向上级领导反馈保安人员的情况。提出对保安人员的奖惩建议,为上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对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指示要求执行
认真接受上级领导的指示和要求,确保工作的正确方向。建立指示传达机制,及时将上级领导的指示和要求传达给保安人员。将上级领导的指示和要求传达给保安人员,并监督执行。及时向上级领导反馈工作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普通保安员工作内容
门岗执勤工作
交通秩序维护
在门口指挥车辆的进出,确保交通顺畅。熟悉交通规则和指挥手势,准确引导车辆行驶。引导车辆按规定路线行驶,避免交通拥堵。对违规停车的车辆进行劝导和纠正,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
交通秩序维护
人员车辆登记
对外来车辆和人员进行详细登记,包括姓名、单位、来访目的等。严格核实人员和车辆的身份信息,确保安全。对可疑人员和车辆进行盘查和监控,防止不法分子进入院区。
车辆引导停放
熟悉院区内的停车区域和车位情况,引导车辆有序停放。帮助车主找到合适的停车位,提高停车效率。对车辆的停放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车辆停放整齐,不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巡逻巡查工作
楼层安全巡查
按照规定的路线和时间,对各楼层进行巡查。仔细检查门窗是否关闭、有无异常情况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如火灾隐患、漏水等。做好巡查记录,为后续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设施设备检查
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完好,如灭火器、消火栓等。查看监控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有无故障。对发现的设施设备问题,及时报告并协助维修,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可疑情况盘查
对在院区发现的可疑人员和行为进行盘查和询问。核实其身份和目的,确保安全。对可疑人员进行监控,防止其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及时向上级报告可疑情况,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安防器材使用
器材操作熟悉
学习和掌握各种安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提高操作技能。定期对器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建立器材管理档案,记录器材的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
监控设备操作
对讲机使用
安防器材
使用方法
操作规程
维护周期
对讲机
按照规定的频道和方式进行通话
保持对讲机的清洁和电量充足
每周一次
灭火器
拔掉保险销,按下压把,对准火源根部喷射
检查灭火器的压力和有效期
每月一次
监控设备
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检查监控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图像质量
每天一次
对讲机使用
熟练使用对讲机进行沟通和联络。按照规定的频道和方式进行通话,确保信息传递准确。及时报告异常情况和突发事件,保持与其他保安人员的密切联系。
使用场景
通话内容
频道选择
注意事项
日常巡逻
报告巡逻情况和发现的问题
指定频道
保持通话清晰、简洁
突发事件
报告事件的性质、地点和严重程度
紧急频道
及时准确报告,听从指挥
工作协调
沟通工作安排和协作事项
工作频道
尊重他人,避免干扰
监控查看报告
认真查看视频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对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记录和报告。协助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提供监控视...
惠州市公安局2025-2027年保安服务采购项目投标方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