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塘镇2025-2026年道路基础设施维护项目
第一章 道路基础设施维护方案与技术措施
10
第一节 道路维护维修方案
10
一、 沥青砼路面破损处理
10
二、 路面翻修方案
27
三、 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
36
第二节 人行道维护维修措施
50
一、 路缘石铺筑施工
50
二、 砂垫层摊铺作业
63
三、 路面砖铺筑流程
79
第三节 排水设施维护维修策略
96
一、 排水管道疏通作业
96
二、 检查井清捞工作
105
三、 排水设施修复方案
126
四、 巡查机制建立
144
第四节 附属设施维护方案
161
一、 侧石树池石维护
161
二、 挡墙边坡维护
174
三、 路肩维护措施
188
第五节 日常巡视与应急抢险预案
204
一、 日常巡视计划制定
204
二、 应急抢险预案制定
216
第六节 技术标准与规范执行办法
229
一、 维护作业标准遵循
229
二、 施工工艺规范把控
245
三、 材料设备选用标准
259
第二章 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278
第一节 质量管理方案制定
278
一、 分片区制定专项方案
278
二、 明确质量管理目标
291
三、 制定质量检查制度
302
四、 响应实质性条款保障
315
第二节 质量保障组织架构
327
一、 建立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327
二、 配备专业质量工程师
343
三、 明确多方质量协作机制
353
四、 提供组织人员证明材料
366
第三节 质量控制流程与措施
376
一、 制定全流程质量控制
376
二、 建立主要材料进货检验
387
三、 关键工序设立质量控制点
408
四、 引入第三方检测配合
421
五、 明确质量问题处理机制
433
第四节 质量培训与交底机制
444
一、 编制年度质量培训计划
444
二、 实施施工前质量交底
455
三、 培训记录纳入管理档案
469
第五节 质量风险防控措施
483
一、 制定专项质量预防措施
483
二、 建立质量事故应急机制
500
三、 定期开展质量隐患排查
522
四、 设置质量考核奖惩机制
533
第三章 安全文明管理体系与措施
547
第一节 安全制度建设方案
547
一、 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
547
二、 健全规章制度规程
561
三、 实行班前安全交底
569
四、 定期组织安全检查
581
第二节 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590
一、 设置安全警示围挡
590
二、 专职安全员巡查
606
三、 机械定期检查维护
618
四、 特种作业规范操作
630
第三节 人员安全培训计划
640
一、 开展岗前安全教育
640
二、 组织全员安全再教育
651
三、 开展专项安全演练
670
四、 建立安全培训档案
683
第四节 文明施工管理办法
695
一、 设置标准化施工围挡
695
二、 材料堆放整齐有序
706
三、 设置临时垃圾收集点
716
四、 控制施工噪声扬尘
726
第五节 应急预案与响应机制
736
一、 编制安全事故预案
736
二、 明确应急指挥职责
750
三、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771
四、 事故响应与整改
782
第四章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790
第一节 环保管理体系建设
790
一、 明确环保管理责任人
790
二、 完善环保管理体系内容
803
第二节 施工扬尘控制措施
812
一、 常规扬尘治理措施
812
二、 特殊作业粉尘控制
826
第三节 噪声污染防治策略
838
一、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838
二、 降低施工噪声影响
847
第四节 水体保护措施方案
861
一、 施工废水排放管理
861
二、 雨季及油污水体防护
873
第五节 固体废弃物管理办法
883
一、 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
883
二、 不同废弃物处理方式
896
第六节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预案
912
一、 编制应急预案内容
912
二、 应急小组与物资保障
920
第五章 进度计划与保证措施
934
第一节 进度计划编制方案
934
一、 编制施工进度图表
934
二、 划分季度维护节点
951
三、 分析工程重难点
963
第二节 进度保证措施制定
973
一、 建立进度监控机制
973
二、 制定阶段性赶工预案
986
三、 设置维修快速响应机制
995
四、 召开进度协调会
1013
第三节 工期风险应对策略
1024
一、 制定天气影响应急方案
1024
二、 建立延误因素替代预案
1032
三、 加强与相关单位沟通
1044
第六章 工程概况
1055
第一节 项目基本情况概述
1055
一、 新塘镇道路维护项目名称
1055
二、 采购计划及项目编号
1056
三、 项目公开招标方式
1057
四、 项目预算金额详情
1059
五、 项目合同履行期限
1060
第二节 维护范围与区域划分
1061
一、 新塘镇市政道路维护区域
1061
二、 道路维护三个片区划分
1063
三、 道路维护具体对象设施
1065
四、 道路维护工作主要内容
1067
第三节 道路维护维修内容
1069
一、 沥青砼路面破损处理
1069
二、 路面翻修工作内容
1073
三、 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
1078
四、 人行道维修具体工作
1081
第四节 排水设施维护维修内容
1083
一、 排水系统畅通维护
1083
二、 管道沟渠疏通作业
1088
三、 排水井及污泥清捞清运
1090
四、 损坏井环井盖更换调整
1094
五、 雨污水管渠污泥清疏
1097
六、 排水管道维修更换工作
1102
七、 缺失井盖围蔽通知加盖
1106
八、 破损排水设施修复工作
1109
九、 排水设施巡查上报工作
1111
十、 汛期防汛应急抢险预案
1113
第七章 施工部署
1116
第一节 施工组织架构设置
1116
一、 项目经理部组织架构
1116
二、 专业技术人员配备
1119
三、 人员职责分工明确
1122
第二节 施工任务划分方案
1125
一、 东片区管理方案
1126
二、 北片区及大敦片区管理方案
1129
三、 西片区管理方案
1132
第三节 施工流程安排计划
1135
一、 沥青路面修补流程
1135
二、 水泥混凝土板块处理流程
1140
三、 排水管道清疏流程
1142
第四节 施工设备配置方案
1148
一、 挖掘机配置
1148
二、 压路机配置
1151
三、 铣刨机配置
1155
四、 混凝土搅拌车配置
1161
五、 井盖更换工具配置
1164
六、 疏通清淤设备配置
1167
第五节 施工人员配置计划
1172
一、 普工配置计划
1172
二、 技工配置计划
1176
三、 特种作业人员配置计划
1179
第六节 材料供应计划制定
1183
一、 沥青冷补料供应计划
1183
二、 混凝土供应计划
1187
三、 井盖供应计划
1190
四、 树池石供应计划
1194
五、 侧石供应计划
1197
第七节 现场协调机制建设
1203
一、 与采购人沟通协调
1203
二、 与监理单位沟通协调
1206
三、 与周边社区沟通协调
1209
四、 与市政管理部门沟通协调
1213
第八节 应急响应预案制定
1215
一、 汛期防汛应急预案
1215
二、 突发道路损坏应急预案
1219
三、 井盖缺失应急预案
1226
第八章 资源配备计划
1231
第一节 人力资源配置方案
1231
一、 前期准备人员安排
1231
二、 日常维护人员分工
1234
三、 应急抢险人员调配
1239
第二节 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1242
一、 常用施工设备配备
1242
二、 运输及搅拌设备规划
1246
三、 备用电源设备保障
1250
四、 设备维护保养方案
1254
第三节 材料供应计划安排
1258
一、 路面材料采购储备
1258
二、 附属设施材料供应
1262
三、 材料质量把控措施
1266
第四节 应急资源保障方案
1270
一、 防汛应急资源准备
1270
二、 道路损坏应急响应
1275
三、 排水堵塞应急处理
1279
四、 应急物资仓库管理
1282
第五节 运输与后勤支持方案
1285
一、 交通运输工具配置
1285
二、 施工现场后勤布置
1289
三、 生活保障措施安排
1294
道路基础设施维护方案与技术措施
道路维护维修方案
沥青砼路面破损处理
裂缝处理工艺
细微裂缝修复
清洁裂缝步骤
使用扫帚仔细清扫裂缝表面的浮尘,确保表面无明显杂物。接着,利用吹风机将裂缝内的细小杂物吹出,保证裂缝内部通畅。随后,认真检查裂缝内是否还有残留的杂质,若有,使用刷子进一步清理,确保裂缝内部干净。最后,检查裂缝是否干燥,若有水分,采用烘干设备进行烘干处理,为后续灌缝工作做好准备。
裂缝表面处理
清洁裂缝是灌缝处理的基础步骤,直接影响灌缝效果。只有将裂缝表面和内部清理干净,才能保证灌缝胶与裂缝壁充分粘结,提高修复质量。在清理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细致性,避免遗漏任何杂质,确保裂缝达到灌缝要求。
此外,对于一些较深或较窄的裂缝,可能需要使用特殊工具进行清理,以确保清理效果。同时,在烘干处理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对裂缝周边路面造成损伤。
灌缝胶灌注要点
将灌缝胶加热至规定的温度,使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在加热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灌缝胶性能下降。使用灌缝设备将灌缝胶缓慢注入裂缝,从裂缝一端开始,逐渐向另一端推进,确保灌缝胶均匀填充裂缝。
灌注过程中,要控制好灌缝胶的流量和压力,避免流量过大或压力过高导致灌缝胶溢出。同时,要密切观察灌缝胶的填充情况,确保裂缝填充饱满,无空隙。若发现灌缝胶填充不饱满,要及时进行补充灌注。
此外,在灌注过程中,要注意灌缝设备的操作规范,避免设备故障影响灌注效果。灌注完成后,要对灌缝设备进行清洗和保养,以便下次使用。
表面处理方式
待灌缝胶稍冷却后,用刮板将表面多余的灌缝胶刮除,使表面平整。刮除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力度和方向,避免刮伤周边路面。对刮平后的表面进行打磨,使用砂纸或打磨机对表面进行细致打磨,使其与周边路面过渡自然。
打磨完成后,清理修复区域的残留杂物,使用扫帚和吹风机将残留的杂物清理干净,保持路面整洁。表面处理是裂缝修复的最后一步,直接影响修复后的美观度和行车舒适度。
在表面处理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细致性,确保修复后的路面与周边路面无明显差异。同时,要及时清理残留杂物,避免杂物影响路面质量。
中等裂缝修补
裂缝开凿要求
根据裂缝的宽度和深度,精确确定开凿槽的尺寸,确保槽的宽度和深度均匀一致。使用专业的开凿设备,如切割机和破碎机,进行开凿作业。在开凿过程中,要保证设备操作的稳定性,避免破坏周边路面。
中等裂缝开凿
对开凿后的槽壁进行修整,使用打磨机和刮刀对槽壁进行打磨和修整,使其光滑平整。修整后的槽壁应无明显凹凸不平,为后续的粘结和填充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在开凿和修整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开凿槽的尺寸和槽壁的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要注意施工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项目
要求
开凿槽尺寸
根据裂缝宽度和深度确定,宽度和深度均匀
槽壁平整度
光滑平整,无明显凹凸不平
施工安全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粘结剂涂抹方法
将粘结剂均匀地涂抹在槽壁和槽底,使用刷子或滚筒进行涂抹操作。涂抹时要注意厚度符合要求,避免过厚或过薄影响粘结效果。同时,要避免出现漏涂和堆积现象,确保粘结剂覆盖均匀。
中等裂缝粘结剂涂抹
涂抹完成后,等待粘结剂达到规定的干燥时间。在干燥过程中,要避免外界因素干扰,如风吹、雨淋等,确保粘结剂充分干燥。干燥时间应根据粘结剂的类型和环境条件确定,一般在几小时到一天不等。
待粘结剂干燥后,进行下一步操作。在涂抹和干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粘结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粘结效果达到最佳。
修补材料填充要点
选择与原路面材料相匹配的修补材料,确保性能一致。对修补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将修补材料分层填入槽内,每层填入后进行充分压实,使用压路机或振动器进行压实操作。
中等裂缝修补材料填充
填充完成后,对表面进行平整处理,使用刮板和抹子对表面进行刮平和抹光,使其与周边路面衔接良好。平整处理后的表面应无明显高低差,行车舒适。
在填充和压实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施工质量,确保修补材料的填充密度和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要注意施工环境,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施工。
项目
要求
修补材料选择
与原路面材料相匹配,性能一致
填充方式
分层填入,每层充分压实
表面平整度
与周边路面衔接良好,无明显高低差
严重裂缝处理
路面切割破碎
使用切割设备沿着裂缝边缘进行精确切割,确定切割范围。切割过程中,要保证切割线的直线度和垂直度,避免切割偏差影响后续施工。采用破碎设备将切割范围内的路面破碎并清除,使用破碎机或风镐进行破碎作业。
严重裂缝切割破碎
破碎后的路面残渣应及时清理,使用装载机和运输车辆将残渣运离施工现场,保证施工场地干净整洁。在切割和破碎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施工噪音和粉尘污染,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同时,要做好施工安全防护工作,设置警示标志,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切割和破碎是严重裂缝处理的前期工作,直接影响后续基层和面层的铺设质量。
基层和面层铺设
基层和面层铺设
按照设计要求铺设基层材料,控制好基层的厚度和压实度。基层材料应选用质量合格的碎石、砂等,铺设过程中要注意分层摊铺和压实,确保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基层上铺设面层材料,如沥青混凝土,确保面层的平整度和坡度符合标准。
铺设面层时,要控制好铺设温度和速度,保证面层的压实效果和质量。对铺设过程进行质量监控,使用测量仪器和检测设备对基层和面层的厚度、平整度、坡度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纠正偏差。
在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符合要求。基层和面层的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路面养护措施
在新铺设的路面上覆盖养护材料,如土工布或塑料薄膜,保持路面湿润。覆盖养护材料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促进路面的强度增长。定期进行洒水养护,根据天气情况和路面湿度确定洒水次数和洒水量,养护时间符合相关规定。
在养护期间,设置警示标志,禁止车辆和行人通行,避免对新铺设的路面造成损坏。同时,要安排专人负责养护工作,定期检查养护情况,确保养护效果。
路面养护是保证路面质量的重要环节,养护工作不到位会导致路面出现裂缝、坑洼等病害,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拥包处理方法
轻微拥包修复
铣刨操作要点
根据拥包的高度和范围,精确调整铣刨机的参数,如铣刨深度、速度等,确保铣刨深度均匀。铣刨过程中,保持铣刨机的直线行驶,避免出现波浪形。使用导向装置或标线进行引导,保证铣刨机行驶的直线度。
对铣刨后的路面边缘进行修整,使用切割机或打磨机对边缘进行切割和打磨,使其整齐。修整后的边缘应无明显毛刺和凹凸不平,与周边路面衔接良好。
在铣刨和修整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施工质量,确保铣刨深度和边缘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要注意施工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项目
要求
铣刨机参数调整
根据拥包高度和范围确定,铣刨深度均匀
铣刨机行驶直线度
保持直线行驶,避免波浪形
路面边缘平整度
整齐,无明显毛刺和凹凸不平
路面清扫工作
使用扫帚和吹风机将铣刨后的路面彻底清扫干净,清除路面上的灰尘、碎屑等杂物。对路面进行全面检查,查看是否还有残留的大块碎屑,如有需及时清除。确保路面干燥,无灰尘和杂物,为后续的沥青混合料铺设做好准备。
清扫工作要细致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同时,要注意清扫的方向和顺序,避免灰尘和碎屑再次污染路面。在清扫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减少粉尘污染。
路面清扫是轻微拥包修复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的粘结效果和路面质量。
沥青混合料铺设
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合料,根据路面的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具有良好性能的沥青混合料。控制好铺设温度和厚度,铺设温度应符合沥青混合料的施工要求,厚度应均匀一致。采用摊铺机进行铺设,保证铺设的平整度。
摊铺机行驶速度要均匀,避免出现停顿和颠簸。对铺设后的路面进行压实,使用压路机进行压实作业,确保路面与周边路面紧密结合。压实过程中,要注意压实次数和压实顺序,保证压实效果。
在铺设和压实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沥青混合料的铺设温度、厚度和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要注意施工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项目
要求
沥青混合料选择
根据路面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
铺设温度和厚度
符合施工要求,厚度均匀一致
路面压实效果
与周边路面紧密结合,无明显空隙
中度拥包整治
拥包原因分析
通过钻孔取芯等方式,检测基层的强度和密实度。对取出的芯样进行实验室测试,分析基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同时,分析路面的排水情况,查看是否存在积水导致基层软化。检查路面的排水坡度和排水设施是否畅通。
结合施工记录和现场情况,确定拥包产生的根本原因。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质量、施工工艺、压实度等因素,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拥包产生的根源,为后续的整治工作提供依据。
拥包原因分析是中度拥包整治的关键步骤,只有准确找出原因,才能采取有效的整治措施。
基层处理措施
如果基层强度不足,采用注浆加固等方法提高基层的承载能力。通过钻孔将注浆材料注入基层,填充基层中的空隙,增强基层的整体性和强度。对于基层不平整的情况,进行平整和修复,使用平地机或摊铺机对基层进行平整作业。
若基层损坏严重,重新铺设基层材料。选用质量合格的基层材料,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铺设和压实。在基层处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基层的强度和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基层处理是中度拥包整治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路面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沥青面层铺设
在处理好的基层上涂抹透层油,增强基层与面层的粘结力。透层油应均匀涂抹,覆盖整个基层表面。按照设计要求铺设沥青面层,控制好铺设的厚度和坡度。铺设过程中,要注意摊铺机的行驶速度和摊铺质量,保证面层的平整度。
对沥青面层进行压实和成型,使用压路机进行多次压实,确保面层的密实度和强度。压实后,对面层进行检测,检查面层的平整度、坡度、厚度等指标是否符合标准。在铺设和压实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符合要求。
沥青面层铺设是中度拥包整治的最后一步,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和美观度。
严重拥包处理
路面拆除工作
使用破碎设备将拥包区域的路面破碎并拆除,如破碎机、风镐等。破碎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破碎力度和范围,避免对周边路面造成损坏。将拆除的路面材料运离施工现场,使用装载机和运输车辆将材料运走,保持场地整洁。
对拆除后的基层表面进行清理和平整,使用扫帚和吹风机清除基层表面的灰尘和杂物,然后使用平地机或摊铺机对基层进行平整作业。清理和平整后的基层表面应无明显杂物和凹凸不平,为后续的基层和路基检查做好准备。
在路面拆除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安全,设置警示标志,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同时,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减少粉尘和噪音污染。
项目
要求
路面破碎范围
准确控制,避免损坏周边路面
拆除材料运输
及时运离施工现场,保持场地整洁
基层表面平整度
无明显杂物和凹凸不平
基层和路基检查
采用地质雷达等设备检测基层和路基的内部情况,了解基层和路基的结构和密实度。对基层和路基的强度、密实度等指标进行检测,如通过钻孔取芯、静力触探等方法获取相关数据。
根据检测结果,对存在问题的基层和路基进行处理。如果基层强度不足,可采用注浆加固等方法进行处理;如果路基存在沉降等问题,可采用地基处理等方法进行修复。在检查和处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基层和路基的质量符合要求。
基层和路基检查是严重拥包处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路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路面重新施工
按照设计要求重新铺设基层和面层材料,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基层材料应选用质量合格的碎石、砂等,铺设过程中要注意分层摊铺和压实,确保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面层材料应选用性能良好的沥青混凝土,铺设时要控制好温度、速度和厚度,保证面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
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检查和验收。确保每一道工序符合标准,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对新施工的路面进行养护和检测,按照规定的养护时间和方法进行养护,同时对路面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确保其性能良好。
路面重新施工是严重拥包处理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项目
要求
基层和面层材料质量
符合设计要求,质量合格
施工过程监督管理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检查和验收
路面养护和检测
按照规定进行养护和检测,性能良好
沉陷处理措施
浅层沉陷修复
路面切割清理
使用切割设备沿着沉陷区域的边缘进行精确切割,确定切割范围。切割线应整齐、笔直,避免出现偏差。将切割后的路面材料清除,使用装载机和运输车辆将材料运离施工现场。同时,清理沉陷区域的杂物和灰尘,使用扫帚和吹风机进行清理。
检查沉陷区域的基层情况,查看基层是否有损坏或松动现象。如有损坏,及时进行处理,如更换基层材料或进行加固处理。在切割和清理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安全,设置警示标志,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路面切割清理是浅层沉陷修复的前期工作,直接影响后续的填充和铺设质量。
填充材料选择
根据沉陷的程度和基层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对于轻度沉陷,可选用级配碎石作为填充材料,级配碎石应具有良好的级配和强度,满足施工要求。对填充材料进行质量检验,检查材料的颗粒级配、含水量等指标是否符合标准。
确保填充材料的质量合格,避免使用劣质材料影响修复效果。在选择填充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来源和成本,确保材料的供应充足和经济合理。填充材料的选择是浅层沉陷修复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修复后的路面性能。
在填充过程中,要注意分层填充和压实,确保填充材料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沥青面层铺设
在填充材料压实后,涂抹粘层油,增强与沥青面层的粘结力。粘层油应均匀涂抹,覆盖整个填充材料表面。按照设计要求铺设沥青面层,控制好铺设的厚度和平整度。铺设过程中,要使用摊铺机进行作业,保证面层的平整度。
对沥青面层进行压实和成型,使用压路机进行多次压实,确保面层的密实度和强度。压实后,对面层进行检测,检查面层的平整度、坡度、厚度等指标是否符合标准。在铺设和压实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符合要求。
沥青面层铺设是浅层沉陷修复的最后一步,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和美观度。
深层沉陷治理
沉陷区域开挖
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开挖,控制好开挖的深度和范围。开挖前,要对周边的路面和设施进行保护,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护措施。在开挖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坑壁的稳定性,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支护措施。
对开挖后的坑壁进行支护,如采用土钉墙、挡土墙等支护方式,防止坍塌。支护施工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支护效果。同时,要及时清理开挖出的土方,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
沉陷区域开挖是深层沉陷治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后续的基层和路基加固工作。
基层和路基加固
根据沉陷的原因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对于软土地基,可采用灌注桩、水泥搅拌桩等方法进行加固。灌注桩施工时,要控制好桩的间距、深度和垂直度,确保桩的承载能力。
对加固后的基层和路基进行检测,如采用静载试验、动力触探等方法检测其强度和稳定性。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加固方案,确保基层和路基的质量符合要求。在加固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符合要求。
基层和路基加固是深层沉陷治理的关键步骤,直接关系到路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路面重新铺设
在加固后的基层上铺设新的基层材料,保证基层的质量。基层材料应选用质量合格的碎石、砂等,铺设过程中要注意分层摊铺和压实,确保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基层上铺设沥青面层,控制好铺设的工艺和质量。
铺设面层时,要控制好温度、速度和厚度,保证面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对新铺设的路面进行养护和检测,按照规定的养护时间和方法进行养护,同时对路面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路面重新铺设是深层沉陷治理的最后一步,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项目
要求
基层材料质量
符合设计要求,质量合格
面层铺设工艺
控制好温度、速度和厚度,保证平整度和压实度
路面养护和检测
按照规定进行养护和检测,性能符合要求
大面积沉陷处理
处理方案制定
对沉陷区域进行详细的勘察和检测,收集相关数据。采用地质雷达、钻探等方法获取沉陷区域的地质情况、地下水位等信息。结合地质条件、交通流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
考虑不同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选择最适合的处理方案。组织专家对处理方案进行论证和优化,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意见。确保处理方案科学合理、可行有效。
处理方案制定是大面积沉陷处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处理效果和工程成本。
分段施工安排
根据沉陷区域的特点和交通情况,划分施工段落。考虑沉陷的深度、范围、周边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施工段落的长度和宽度。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时间,确保施工进度。
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施工段落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在施工段落之间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引导交通。设置交通指示牌、警示灯等设施,确保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分段施工安排是大面积沉陷处理的重要措施,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保障交通安全。
项目
要求
施工段落划分
根据沉陷区域特点和交通情况确定
施工顺序和时间安排
合理安排,确保施工进度
警示标志设置
明显,引导交通
质量安全管理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施工环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标准。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组织安全培训课程和演练活动,使施工人员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方法。设置安全防护设施,确保施工人员和过往车辆的安全。在施工现场设置围挡、警示标志、防护栏杆等设施,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质量安全管理是大面
新塘镇2025-2026年道路基础设施维护项目.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