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群院区中央空调改造合同能源托管投标方案
第一章 现状需求分析
7
第一节 医院能耗情况分析
7
一、 历年用电趋势评估
7
二、 建筑功能分区能耗
16
三、 主要系统能耗占比
25
第二节 设备运行情况分析
42
一、 配电系统运行评估
42
二、 中央空调设备诊断
55
三、 生活热水系统检测
63
四、 分散空调运行状况
74
第三节 节能改造需求分析
84
一、 中央空调系统优化
84
二、 热水系统节能潜力
99
三、 智能管控系统建设
111
四、 分项计量完善方案
133
五、 节能改造优先级
147
第二章 综合节能改造方案
163
第一节 中央空调系统改造
163
一、 高效水冷热泵机组更换
163
二、 配套设备优化改造
172
第二节 生活热水系统改造
178
一、 全热回收冷水机组集成
178
二、 冬季辅助制热配置
185
第三节 分项计量系统完善
190
一、 关键区域电表安装
190
二、 特殊功能区域覆盖
202
第四节 中央空调智能群控系统
208
一、 多楼栋系统覆盖
208
二、 AI动态调节机制
215
三、 分体空调远程控制
224
第五节 改造设计图纸
237
一、 系统改造设计文件
237
第六节 设备改造清单
253
一、 新增设备明细列表
253
第七节 节能技术改造分项报价
269
一、 改造子项费用构成
269
第三章 综合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280
第一节 系统总体设计
280
一、 整体架构模块划分
280
二、 技术架构方案制定
291
三、 关键技术选型配置
304
第二节 能源实时监测模块
319
一、 物联网感知设备部署
319
二、 能耗数据实时处理
329
三、 异常状态告警系统
341
第三节 能耗分析与评估模块
353
一、 能耗趋势分析模型
353
二、 能效指标评估体系
359
三、 碳排放计量分析
371
第四节 系统联动集成模块
385
一、 中央空调群控对接
385
二、 第三方系统集成方案
405
三、 智能控制策略实现
424
第五节 设备管理维护模块
432
一、 设备档案管理系统
432
二、 设备状态监测中心
448
三、 维护工单管理流程
456
第六节 能耗数据报表模块
460
一、 数据查询分析功能
460
二、 自动报表生成系统
475
三、 定时推送任务配置
491
第七节 系统管理模块
497
一、 用户权限管理体系
497
二、 系统安全防护机制
510
三、 平台运行监控中心
519
第八节 系统非功能性设计
528
一、 性能指标体系构建
528
二、 数据安全保障策略
548
三、 系统可靠性设计
565
第四章 项目实施方案
571
第一节 施工组织方案
571
一、 中央空调系统改造实施规划
571
二、 生活热水系统热回收改造
584
三、 分项计量与智能控制系统部署
596
第二节 人员组织安排
610
一、 项目实施团队组建
610
二、 医院专项工作组配置
620
三、 现场管理机制建立
625
第三节 设备供应保障
640
一、 核心设备采购计划
640
二、 设备物流与仓储管理
660
三、 质量检测与供应保障
667
第四节 应急处理方案
682
一、 施工突发情况应对
682
二、 医院联动应急机制
691
三、 关键区域供冷保障
699
第五节 培训方案
711
一、 管理人员培训计划
711
二、 操作人员技能培训
722
三、 维护人员专业培训
735
第六节 组织协调方案
754
一、 医院部门协调机制
754
二、 项目实施沟通管理
762
三、 施工资源保障协调
780
第五章 售后服务方案
802
第一节 售后服务机构
802
一、 本地化服务场所设置
802
二、 能源系统服务团队构建
814
第二节 售后服务承诺
829
一、 十年质保期服务保障
829
二、 节能运行质量承诺
839
第三节 售后服务内容
850
一、 能源系统运行监控服务
850
二、 定期巡检与保养服务
859
三、 故障应急处理服务
871
四、 节能运行策略优化服务
877
第四节 运维及售后流程
881
一、 故障报修标准化流程
881
二、 定期巡检执行流程
893
三、 节能运行优化流程
902
第五节 人员及团队配置
915
一、 专业运维人员配置
915
二、 团队能力保障措施
931
第六节 热线电话及响应
935
一、 全天候服务热线设置
935
二、 应急响应时效承诺
951
第七节 服务保障措施
963
一、 备品备件库存管理
963
二、 应急维修预案体系
971
三、 系统健康监测机制
979
现状需求分析
医院能耗情况分析
历年用电趋势评估
总用电量变化态势
-2024年用电量统计
2021年用电量详情
2021年,医院院区及承租区域合计用电量为12051341kwh。此用电量是该年度医院整体运营过程中各方面用电的总和,涵盖了医院各类医疗设备、照明系统、空调系统、生活热水系统等的用电。以下为详细的用电情况统计表格:
用电系统
用电量(kwh)
占比
配电系统
XXX
XXX%
空调系统
XXX
XXX%
生活热水系统
XXX
XXX%
其他
XXX
XXX%
2022年用电量详情
2022年,医院院区及承租区域合计用电量为12015052kwh。与2021年相比,用电量减少了36289kwh,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这一变化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当年可能部分设备进行了检修,在检修期间设备停止运行,从而减少了用电量;另一方面,医院或许进行了业务调整,某些业务的缩减导致相关设备的使用频率降低,进而减少了用电。此外,医院可能采取了一些短期的节能措施,如优化照明系统的使用时间、调整空调的温度设置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用电量。
-2024年用电量增长情况
2023年,医院院区及承租区域用电量为12147154kwh,相较于2022年有所增加。到了2024年,用电量进一步增长,达到了12784522kwh,增长幅度进一步加大。这种用电量的增长趋势可能与医院的业务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医院业务的不断拓展,可能新增了一些医疗设备,这些设备的运行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同时,医院就诊人数的增加也会导致各区域设备的使用频率提高,如门诊、急诊、手术室等区域的照明、空调、通风等设备需要更长时间的运行,从而增加了用电量。
用电量变化趋势总结
前期波动原因推测
2022年用电量下降,推测有多方面原因。部分设备检修是一个可能因素,在设备检修期间,其停止运行或降低功率运行,减少了用电量。业务调整也可能对用电量产生影响,例如某些科室业务量减少,相关的医疗设备使用频率降低,从而使整体用电量下降。此外,节能措施的短期效果也不容忽视,医院可能在该年采取了一些节能行动,如加强对员工节能意识的培训,推广节能设备的使用等,这些措施在短期内可能有效降低了用电量。
后期增长因素分析
2023-2024年用电量增长,主要是由于医院业务的拓展。新增医疗设备的投入使用是用电量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先进的影像诊断设备、治疗仪器等通常功率较大,持续运行会消耗大量电能。医院开设新的科室或病房,增加了照明、空调、通风等设备的使用,也使得用电量上升。就诊人数的增加导致医院各区域的使用频率提高,相应的用电设备使用时间延长,进一步推动了用电量的增长。
趋势对节能改造的启示
这种用电量变化趋势提示在节能改造中,需要充分考虑医院业务发展的动态性。由于医院业务不断变化,用电量也会随之波动,因此制定的节能方案应具有灵活性。以下是具体的启示表格:
启示方面
具体内容
设备选择
选择具有可调节性能的设备,以适应不同业务阶段的用电需求。
系统设计
设计可灵活调整的能源管理系统,便于根据业务变化实时优化能源分配。
方案制定
制定分阶段的节能方案,根据医院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整。
与行业平均水平对比
对比方法说明
为了准确评估医院的用电情况,选取同地区、同规模、同功能定位的医院作为对比对象。收集这些对比医院同期的用电量数据,包括各用电系统的详细数据,如配电系统、空调系统、生活热水系统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医院在用电方面的表现。
对比结果分析
如果对比结果显示医院用电量增长过快,就需要深入分析自身的能耗特点。对各用电系统进行细致排查,找出高耗能环节。例如,可能是某些医疗设备的能效较低,或者是空调系统的运行策略不合理。针对这些高耗能环节,制定重点改造方案,以降低医院的整体用电量。
对比对改造的指导
通过与行业平均水平对比,可以为节能改造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明确节能目标,例如将医院的用电量降低到行业平均水平或以下。同时,确定节能的重点方向,如优化空调系统的运行、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等。根据对比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节能改造的效果。
院区用电分布特征
配电系统用电分布
1号变配电所用电情况
1号变配电所位于8号楼地下一层,主要为周边建筑及相关设备供电。其用电负荷与8号楼及附近区域的医疗设备、照明等用电需求密切相关。以下是1号变配电所详细的用电情况表格:
供电区域
主要用电设备
用电量(kwh)
占比
8号楼
医疗设备、照明
XXX
XXX%
附近区域
XXX
XXX
XXX%
2号变配电所用电情况
2号变配电所位于4号楼地上一层,负责4号楼及周边区域的供电。其用电特点受到该区域功能布局和设备使用情况的影响。4号楼可能有特定的医疗科室或功能区域,其用电设备的功率和使用频率会决定2号变配电所的用电情况。例如,如果该区域有大型的医疗设备,如CT机、磁共振机组等,用电量会相对较大。
配电系统整体用电特征
配电系统的用电分布呈现出根据建筑功能和设备分布进行分配的特点。不同的建筑和设备有不同的用电需求,配电系统会根据这些需求合理分配电力,以保障各区域的用电需求。以下是配电系统整体用电特征的详细表格:
建筑区域
功能特点
主要用电设备
用电特征
8号楼及周边
医疗功能
医疗设备、照明
用电需求稳定,高峰时段明显
4号楼及周边
特定医疗科室
大型医疗设备
用电量较大,对电力稳定性要求高
空调系统用电分布
集中式中央空调用电情况
5-8号楼的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在夏季制冷和冬季制热时用电量较大。尤其是在高温和寒冷季节,设备需要长时间运行以维持室内的舒适温度。以下是集中式中央空调用电情况的详细表格:
季节
运行时长(小时)
用电量(kwh)
占比
夏季
XXX
XXX
XXX%
冬季
XXX
XXX
XXX%
分散式空调用电情况
其他单体建筑的分散式多联机和分体空调根据各区域的使用情况灵活用电。办公区域在工作时间用电,以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病房区域则24小时有一定的用电需求,以保障患者的舒适度。不同区域的空调使用时间和功率不同,导致其用电量也存在差异。
空调系统用电总体特点
空调系统用电具有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在夏季和冬季,空调系统的用电量明显增加,成为医院用电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建筑区域的空调用电需求也不同,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主要服务于大面积的建筑,用电量较大;分散式空调则根据各区域的具体需求灵活用电。
生活热水系统用电分布
5号楼生活热水用电情况
5号楼的生活热水用电主要由2台风冷热泵机组提供。其用电负荷根据该楼的用水情况波动。当用水人数较多或用水需求较大时,风冷热泵机组需要加大功率运行,用电量相应增加。以下是5号楼生活热水用电情况的详细表格:
时间段
用水人数
用电量(kwh)
占比
高峰时段
XXX
XXX
XXX%
低谷时段
XXX
XXX
XXX%
-8号楼生活热水用电情况
6-8号楼的生活热水系统用电相对较大,因为有6台风冷热泵机组和1台电锅炉,且用水人数可能较多。这些设备需要持续运行以满足该区域的生活热水需求,尤其是在用水高峰时段,用电量会显著增加。
3号楼生活热水用电情况
3号楼的生活热水用电由2台风冷热泵机组承担。其用电特点与该楼的使用情况相关。如果该楼的入住率较高或用水需求较大,风冷热泵机组的运行时间和功率会相应增加,用电量也会随之上升。
承租区域能耗占比
承租区域用电量统计
建筑面积占比分析
承租用房建筑面积占医院总建筑面积的比例约为8.24%。基于此,可以初步推测其用电量占比可能也在相近范围内,但实际情况还需结合具体用电设备和使用情况确定。以下是建筑面积与用电量占比的详细表格:
区域类型
建筑面积(m²)
占比
推测用电量占比
承租区域
5240.46
8.24%
XXX%
医院自有区域
58360.31
91.76%
XXX%
用电设备影响因素
承租区域的用电设备类型和数量会对其用电量占比产生影响。如果承租区域有高耗能设备,如大型制冷设备、工业设备等,其用电量占比可能会高于建筑面积占比。相反,如果承租区域的用电设备以低功率设备为主,用电量占比可能会相对较低。
使用情况对能耗的作用
承租区域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也会对用电量产生影响。例如,长时间营业的场所,如商场、餐厅等,其用电设备需要持续运行,用电量相对较大。而使用频率较低的场所,如仓库等,用电量则相对较少。
承租区域能耗占比变化趋势
业务扩展影响分析
若承租区域引入新的业务或租户,可能会增加用电设备,从而使能耗占比上升。新的业务可能需要更多的电力支持,如新增的生产设备、照明设备等。以下是业务扩展对能耗占比影响的详细表格:
业务扩展情况
新增用电设备
能耗占比变化
引入新租户
XXX
上升XXX%
开展新业务
XXX
上升XXX%
节能措施作用评估
如果承租区域采取了节能措施,如更换节能设备、优化用电管理等,可能会使能耗占比下降。节能设备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用电量;优化用电管理可以合理安排设备的运行时间和功率,降低不必要的能耗。
与整体能耗趋势对比
将承租区域能耗占比变化趋势与医院整体能耗变化趋势进行对比,有助于分析其对医院总能耗的影响。如果承租区域能耗占比上升,而医院整体能耗也在上升,可能表明承租区域的用电增长对医院总能耗产生了较大影响;反之,如果承租区域能耗占比下降,而医院整体能耗也在下降,可能说明承租区域的节能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以下是对比情况的详细表格:
时间
承租区域能耗占比变化
医院整体能耗变化
影响分析
XXX
上升XXX%
上升XXX%
承租区域用电增长对医院总能耗影响较大
XXX
下降XXX%
下降XXX%
承租区域节能措施有成效
承租区域能耗占比的影响因素
能源管理水平影响
良好的能源管理可以合理分配用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承租区域的能耗占比。通过制定科学的用电计划、优化设备运行策略等措施,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能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租户节能意识作用
租户的节能意识越强,越会主动采取节能措施,如随手关灯、合理设置空调温度等,从而降低能耗。提高租户的节能意识,可以从源头上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承租区域的能耗占比。
其他潜在影响因素
还可能存在一些其他潜在因素影响承租区域能耗占比,如季节变化、政策法规等。在夏季和冬季,空调和供暖设备的使用会增加用电量;政策法规的变化可能会引导租户采取节能措施或限制高耗能设备的使用。
用电增长因素解析
业务发展导致用电增加
新增医疗设备用电
新购置的医疗设备,如先进的影像诊断设备、治疗仪器等,通常功率较大,持续运行会消耗大量电能。这些设备是医院开展新业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但同时也带来了用电增长的问题。例如,一台高端的CT机功率可能达到数十千瓦,每天长时间运行会消耗大量的电力。
业务拓展带来的用电需求
医院开设新的科室或病房,会增加照明、空调、通风等设备的使用,进而增加用电量。新的科室需要配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和办公设备,同时为了提供舒适的环境,照明和空调系统也需要持续运行。此外,病房的增加会导致更多的患者入住,相应的用电设备使用时间也会延长。
医疗服务增加的影响
就诊人数的增加会导致医院各区域的使用频率提高,如门诊、急诊、手术室等,相应的用电设备使用时间延长,用电量随之增加。随着医院知名度的提高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患者前来就诊,这使得医院的各个区域都需要更多的电力支持。以下是医疗服务增加对用电量影响的详细表格:
区域
就诊人数变化
用电设备使用时间变化
用电量变化(kwh)
门诊
增加XXX人
延长XXX小时
增加XXX
急诊
增加XXX人
延长XXX小时
增加XXX
手术室
增加XXX台手术
延长XXX小时
增加XXX
设备更新与老化导致用电变化
新设备用电特点
新购置的节能型设备虽然在长期运行中可能会降低能耗,但在初始阶段可能需要较高的启动功率和运行功率。这是因为新设备在启动时需要克服一定的阻力,达到稳定运行状态需要消耗更多的电能。随着设备的运行,其节能效果会逐渐显现出来。
老化设备能耗问题
老化的设备,如空调压缩机、变压器等,由于零部件磨损、性能下降,会导致电能浪费,增加用电成本。老化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效率降低,需要消耗更多的电能来完成相同的工作。以下是老化设备能耗问题的详细表格:
设备类型
使用年限
能耗增加比例
建议措施
空调压缩机
XXX年
XXX%
更换
变压器
XXX年
XXX%
维修或更换
设备更新换代的影响
适时进行设备更新换代,选择高效节能的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电增长的压力。高效节能设备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耗。同时,新设备的性能更加稳定,能够更好地满足医院的用电需求。
环境与管理因素对用电的作用
气候因素的影响
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空调和供暖设备的使用频率和时长增加,会显著提高用电量。夏季气温高,需要空调系统持续制冷以维持室内舒适温度;冬季气温低,供暖设备需要长时间运行来提供温暖的环境。这两个季节的用电量通常会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能源管理的重要性
合理的能源管理措施,如制定节能制度、优化设备运行策略等,可以有效降低用电消耗。通过制定节能制度,规范员工的用电行为,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优化设备运行策略,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调整设备的功率和运行时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下是能源管理措施的详细表格:
能源管理措施
节能效果
实施难度
制定节能制度
降低用电量XXX%
低
优化设备运行策略
降低用电量XXX%
中
人员节能意识的作用
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的节能意识也会对用电产生影响。提高节能意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浪费,如随手关灯、合理设置空调温度等。通过开展节能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和患者的节能意识,形成良好的节能氛围。
建筑功能分区能耗
自有建筑面积能耗指标
整体能耗指标评估
能耗数据统计
将收集2021-2024年医院自有建筑面积各功能区域的每月用电量数据,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出各功能区域每年的总用电量。同时,依据各功能区域的面积,算出单位面积的用电量指标。此外,还会统计不同年份各功能区域的能耗占比,以此分析能耗分布的变化情况。通过这些数据统计和分析,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医院自有建筑面积的能耗状况,为后续的节能措施提供有力依据。
年份
功能区域
每月用电量(kWh)
每年总用电量(kWh)
单位面积用电量指标(kWh/m²)
能耗占比
2021
区域1
1000
12000
10
0.1
2021
区域2
1500
18000
15
0.15
2022
区域1
1100
13200
11
0.11
2022
区域2
1600
19200
16
0.16
2023
区域1
1200
14400
12
0.12
2023
区域2
1700
20400
17
0.17
2024
区域1
1300
15600
13
0.13
2024
区域2
1800
21600
18
0.18
趋势分析评估
会绘制自有建筑面积单位面积能耗随年份变化的折线图,直观呈现能耗的变化趋势。通过分析能耗趋势的斜率,判断能耗是呈上升、下降还是稳定状态。结合医院的发展情况和用能设备的更新情况,深入探究能耗趋势变化的原因。基于这些分析结果,对未来几年自有建筑面积的能耗趋势进行预测,为医院的节能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区域能耗对比
将对比自有建筑内不同功能区域的单位面积能耗指标,找出能耗较高的区域。对这些能耗较高区域的用能特点和设备配置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节能潜力点。同时,总结和推广能耗较低区域的节能措施,以提高整体节能效果。建立不同功能区域能耗对比的数据库,以便持续监测和评估各区域的能耗情况。
标准参照评估
会查找同类型医院或建筑的能耗标准和先进水平数据,将医院自有建筑面积的能耗指标与之进行对比,评估能耗水平的优劣。分析与标准数据存在差距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节能措施。定期跟踪同类型医院或建筑的能耗标准变化,及时调整医院的节能目标,确保节能工作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关键用能时段能耗
时段能耗统计
统计2021-2024年医院自有建筑面积在关键用能时段的用电量,分析不同年份关键用能时段的能耗变化趋势,判断是否存在能耗增长或降低的情况。计算关键用能时段的能耗占全年总能耗的比例,评估其对整体能耗的影响程度。对比不同功能区域在关键用能时段的能耗差异,找出能耗较高的区域,为节能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高峰区域分析
确定关键用能时段内能耗高峰区域的位置和功能特点,分析高峰区域的用能设备和用能习惯,找出导致能耗高峰的原因。评估高峰区域的用能需求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浪费能源的情况。针对高峰区域的能耗问题,提出具体的节能改造建议,如设备升级、管理优化等,以降低能耗。
业务关联研究
分析关键用能时段的能耗与医院业务活动的关系,如门诊量、手术量等。评估业务活动对能耗的影响程度,判断是否存在用能不合理的情况。根据业务活动的规律,优化用能设备的运行策略,实现供需匹配。建立业务活动与能耗的关联模型,为能耗预测和节能管理提供依据。
节能策略制定
根据关键用能时段的能耗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节能策略。提出调整设备运行时间、优化用能模式、加强能源管理等具体措施。评估节能策略的可行性和节能效果,预测节能潜力。制定节能策略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节能策略的有效实施。
节能策略
具体措施
可行性评估
节能效果预测
责任人
时间节点
调整设备运行时间
在非关键用能时段降低设备功率
高
可降低10%能耗
设备管理员
2025年1月
优化用能模式
采用智能控制调节设备运行
中
可降低15%能耗
技术人员
2025年3月
加强能源管理
建立能源监测系统
低
可降低20%能耗
能源管理人员
2025年6月
节能潜力挖掘
潜力区域识别
通过对自有建筑面积各功能区域的能耗分析,识别出节能潜力较大的区域。重点关注能耗较高且用能效率较低的区域,如老旧建筑、高能耗设备集中区域等。分析这些潜力区域的用能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节能改造提供方向。建立潜力区域的数据库,以便跟踪和评估节能改造的效果。
设备节能评估
对自有建筑内的用能设备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设备的能效等级、运行状况等。找出能效较低的设备,分析其节能改造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评估设备节能改造的技术方案和实施难度,确定优先改造的设备。跟踪设备节能改造后的运行效果,评估节能效果和投资回报。
设备名称
能效等级
运行状况
节能改造可行性
成本效益
优先改造顺序
空调1
三级
一般
高
好
1
空调2
四级
较差
中
一般
2
照明设备
二级
良好
低
差
3
措施可行性分析
对不同的节能措施进行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评估节能措施的实施成本、节能效果和投资回报,确定最优的节能方案。考虑节能措施对医院正常运营的影响,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与医院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节能措施的顺利实施。
节能措施
技术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
环境可行性
实施成本
节能效果
投资回报
实施计划
更换高效设备
高
中
高
50万元
可降低20%能耗
好
2025年开始逐步更换
优化运行管理
中
低
高
10万元
可降低10%能耗
一般
立即实施
加强能源监测
低
高
高
20万元
可降低15%能耗
好
2025年6月完成建设
长期规划制定
制定自有建筑面积节能潜力挖掘的长期规划,明确节能目标和实施步骤。将节能工作纳入医院的发展战略,确保节能工作的持续推进。定期评估节能规划的实施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加强节能宣传和教育,提高医院员工的节能意识和责任感。
承租用房用能特性
承租用房能耗概况
能耗数据收集
获取承租用房2021-2024年每月的用电量记录,对这些用电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每年的总用电量和平均每月用电量。建立承租用房能耗数据库,方便后续的查询和分析。同时,对能耗数据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能耗分析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面积能耗关系
测量承租用房的建筑面积,计算单位面积的能耗指标。分析单位面积能耗与建筑面积的相关性,判断是否存在规模效应。对比不同建筑面积的承租用房的单位面积能耗,找出能耗较高的房屋。根据面积能耗关系,评估承租用房的用能合理性,为节能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与自有建筑对比
将承租用房的能耗指标与医院自有建筑的能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两者能耗水平的差异,找出导致差异的原因。评估承租用房的用能效率是否低于自有建筑,是否存在节能潜力。根据对比结果,制定针对承租用房的节能措施,提高承租用房的能源利用效率。
区域能耗占比
根据承租用房的功能用途,划分不同的用能区域,如办公区、商业区等。统计各用能区域的用电量,计算其占总用电量的比例。分析各区域的能耗占比变化趋势,判断是否存在能耗集中的区域。针对能耗占比较高的区域,制定专项节能措施,降低能耗。
用能设备运行状况
设备类型统计
对承租用房内的用能设备进行分类统计,如空调、照明、电器等。记录每种类型设备的数量和功率,计算其总功率。分析不同类型设备的能耗占比,找出主要的能耗设备。根据设备类型统计结果,制定设备节能管理策略,降低设备能耗。
设备类型
数量
功率(kW)
总功率(kW)
能耗占比
空调
10
5
50
0.5
照明
20
0.1
2
0.02
电器
5
2
10
0.1
运行效率评估
通过测量用能设备的实际运行参数,评估其运行效率。对比设备的实际运行效率与额定效率,找出效率较低的设备。分析影响设备运行效率的因素,如设备老化、维护不当等。针对运行效率较低的设备,提出节能改造建议,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用能规律分析
记录用能设备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分析其用能规律。找出设备的高峰用能时段和低谷用能时段,评估用能的合理性。根据用能规律,制定设备的运行策略,优化用能时间,降低设备能耗。建立用能设备的用能规律模型,为能耗预测和节能管理提供支持。
维护保养检查
检查用能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了解设备的维护情况。查看设备是否存在老化、损坏或故障等问题,评估其对能耗的影响。对需要维护保养的设备,及时安排维修和保养工作。建立设备维护保养档案,跟踪设备的维护情况和能耗变化。
节能潜力与建议
潜力区域识别
通过对承租用房用能特性的分析,识别出节能潜力较大的区域。关注高能耗设备集中区域、用能效率较低的区域等。分析潜力区域的用能问题和存在的节能机会。建立潜力区域的数据库,以便跟踪和评估节能改造的效果。
节能建议提出
根据潜力区域的识别结果,提出针对性的节能建议,包括设备升级改造、优化运行管理、加强能源监测等方面。对节能建议进行详细说明,包括建议的内容、实施方法和预期效果。与承租户进行沟通和协商,确保节能建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节能建议
建议内容
实施方法
预期效果
设备升级改造
更换高效空调
联系供应商更换
可降低20%能耗
优化运行管理
制定设备运行时间表
与承租户协商执行
可降低10%能耗
加强能源监测
安装能源监测系统
请专业人员安装
可降低15%能耗
可行性与效果评估
对节能建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计算节能建议的实施成本和节能效果,评估投资回报。分析节能建议对承租用房正常使用的影响,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优先实施的节能建议。
实施计划制定
制定节能建议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安排必要的资源和资金,确保实施计划的顺利进行。建立实施计划的监督和评估机制,跟踪节能改造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实施计划,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节能措施。
功能区域能耗强度对比
不同功能区域能耗指标
区域范围界定
根据医院的建筑布局和使用功能,准确界定各功能区域的边界。对各功能区域进行编号和命名,方便后续的统计和分析。记录各功能区域的建筑面积和使用情况,为能耗计算提供基础数据。与医院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确认,确保区域范围界定的准确性,为后续的能耗分析提供准确的区域信息。
能耗指标计算
收集各功能区域在2021-2024年的用电量数据,根据各功能区域的建筑面积,计算单位面积的能耗指标。分析不同年份各功能区域的能耗指标变化情况,找出能耗波动较大的区域。建立各功能区域能耗指标数据库,方便后续的查询和分析。
趋势分析判断
绘制各功能区域单位面积能耗指标随年份变化的折线图,分析折线图的走势,判断各功能区域的能耗是呈上升、下降还是稳定状态。结合医院的发展情况和用能设备的更新情况,分析能耗趋势变化的原因。对未来几年各功能区域的能耗趋势进行预测,为节能规划提供参考。
区域对比分析
对比不同功能区域的单位面积能耗指标,找出能耗较高和较低的区域。分析能耗较高区域的用能特点和设备配置,确定可能存在的节能潜力点。对能耗较低区域的节能措施进行总结和推广,以提高整体节能效果。建立不同功能区域能耗对比的数据库,以便持续监测和评估。
功能区域
单位面积能耗指标(kWh/m²)
用能特点
设备配置
节能潜力点
区域1
15
高负荷运行
老旧设备
更换设备
区域2
10
低负荷运行
高效设备
推广节能措施
能耗强度差异原因
设备因素分析
统计不同功能区域内的用能设备类型和数量,计算其总功率。分析不同类型设备的能耗特点和效率,判断其对能耗强度的影响程度。对比各功能区域的设备配置情况,找出设备能耗较高的区域。考虑设备的使用年限和维护情况,评估其对能耗的影响。
功能区域
设备类型
设备数量
总功率(kW)
能耗特点
效率
设备使用年限
维护情况
区域1
空调
5
25
高能耗
低
10年
一般
区域2
空调
3
15
低能耗
高
3年
良好
使用因素评估
记录各功能区域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分析其用能规律。评估不同功能区域的业务活动强度和特点,判断其对能耗的需求。对比各功能区域的使用情况,找出使用时间长、频率高的区域。根据使用因素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用能计划和管理措施。
环境因素研究
分析各功能区域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评估环境因素对用能设备的运行效率和能耗的影响。对比不同功能区域的环境条件,找出环境因素对能耗影响较大的区域。根据环境因素研究结果,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如改善通风、遮阳等。
管理因素检查
检查各功能区域的能源管理规章制度和执行情况。评估各功能区域的节能宣传和教育工作效果。对比各功能区域的能源管理水平,找出管理不善导致能耗较高的区域。根据管理因素检查结果,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节能意识。
节能重点区域确定
重点区域筛选
综合考虑各功能区域的能耗指标、能耗强度差异原因和节能潜力,筛选出节能重点区域。关注能耗较高且节能潜力较大的区域,如老旧建筑、高能耗设备集中区域等。对筛选出的重点区域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其用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与医院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确保重点区域的确定符合医院的整体利益。
节能方案制定
针对节能重点区域的特点和问题,制定具体的节能方案,包括设备升级改造、优化运行管理、加强能源监测等方面。对节能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评估其可行性和节能效果。与医院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节能方案的顺利实施。
业务需求考虑
充分考虑节能重点区域的业务需求和用能特点,确保节能方案的实施不会影响正常运营。在节能方案设计过程中,与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制定节能方案的过渡措施,减少对业务的影响。建立节能方案的应急机制,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主要系统能耗占比
中央空调系统耗电分析
机组运行耗电详情
不同工况耗电对比
在不同工况下,中央空调机组耗电量差异明显。高温天气时,为满足制冷需求,机组需加大功率运行,耗电量显著增加;低温天气制冷需求降低,机组运行功率下降,耗电量随之减少。不同运行模式也影响耗电量,部分负荷运行模式下,机组按需调节功率,耗电量低于满负荷运行模式。
以下是不同工况下机组耗电量的对比表格:
工况
温度范围
运行模式
每小时耗电量(kWh)
高温制冷
30℃以上
满负荷
200
低温制冷
20℃-30℃
部分负荷
120
常温待机
10℃-20℃
待机
20
低温制热
0℃-10℃
部分负荷
150
极寒制热
0℃以下
满负荷
220
季节变化耗电趋势
季节变化对中央空调系统耗电量影响显著。夏季气温高,制冷需求大,系统长时间高负荷运行,耗电量达全年峰值。冬季虽有制热需求,但部分时段气温相对较高,制热需求低于夏季制冷,耗电量有所降低。春秋季节气温宜人,制冷和制热需求少,系统运行时间短,耗电量明显减少。
在夏季高温时段,可适当提高室内温度设定值,减少机组制冷负荷,降低耗电量。例如,将室内温度从24℃提高到26℃,可使机组耗电量降低约10%-15%。冬季则可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制热温度,避免过度制热造成能源浪费。
此外,春秋季节可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关闭中央空调系统,采用自然通风等方式调节室内环境,进一步降低耗电量。通过对季节变化耗电趋势的分析,可制定合理的运行策略,实现节能减排。
负荷变化耗电特征
中央空调系统负荷变化直接影响耗电量。医院人员流量、设备使用情况等因素改变时,系统负荷相应变化。门诊高峰期人员密集,室内热负荷增加,系统需加大制冷量,耗电量上升;夜间或节假日人员流量减少,热负荷降低,耗电量随之下降。
以下是不同负荷情况下系统耗电量的对比表格:
负荷情况
人员流量
设备使用情况
每小时耗电量(kWh)
高负荷
大量
全开
180
中负荷
中等
部分开启
120
低负荷
少量
少量开启
60
根据负荷变化合理调整运行参数是降低耗电量的关键。可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负荷变化并自动调整机组运行状态。当负荷降低时,自动减少机组运行数量或降低运行功率;负荷增加时,及时增加机组投入或提高运行功率,实现精准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配套设备耗电情况
水泵运行耗电分析
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作为中央空调系统重要配套设备,其运行耗电量在系统中占一定比例。水泵耗电量与功率、流量、扬程等因素相关。实际运行中,流量和扬程随系统负荷变化,负荷增加时,水泵需提供更大流量和扬程,耗电量相应上升。
为降低水泵耗电量,可根据系统负荷变化合理调整运行参数。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水泵转速,使其在不同负荷下以最佳效率运行。例如,当系统负荷降低30%时,通过变频调速可使水泵转速降低约20%-30%,耗电量降低约40%-60%。
此外,定期对水泵进行维护保养,检查叶轮、轴承等部件的磨损情况,确保水泵运行顺畅,也有助于降低耗电量。同时,优化水泵的选型和配置,使其与系统负荷相匹配,避免大马拉小车现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冷却塔风机耗电评估
冷却塔风机用于散发冷却塔内热量,其耗电量不容忽视。耗电量与功率、风量、风压等因素有关。不同季节和工况下,运行需求不同,夏季高温时,需更大风量散热,耗电量增加。
为降低风机耗电量,可根据季节和工况变化合理调整运行参数。采用高效节能的冷却塔风机,如永磁同步电机风机,可提高效率。同时,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叶片清洁平衡,提高运行效率。例如,定期清理叶片上的灰尘和杂物,可使风机效率提高约5%-10%。
此外,可根据冷却塔的实际温度和湿度情况,智能控制风机的启停和转速,避免风机不必要的运行,进一步降低耗电量。通过对冷却塔风机耗电的评估和优化,可有效降低系统能耗。
辅助设备耗电占比
除水泵和冷却塔风机外,中央空调系统的阀门、过滤器等辅助设备运行也消耗电能。虽耗电量相对较小,但积累起来不容忽视。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影响系统流量和压力,进而影响水泵运行效率和耗电量;过滤器堵塞会增加系统阻力,使水泵耗能增加。
以下是辅助设备耗电占比的表格:
辅助设备
每小时耗电量(kWh)
占系统总耗电量比例
阀门
5
2%
过滤器
3
1.2%
其他
2
0.8%
为降低辅助设备耗电量,需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正常运行。合理选择设备类型和规格,如选择阻力小的阀门和过滤器,可减少系统阻力,降低水泵耗电量。同时,优化辅助设备的控制策略,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系统整体耗电占比
与总能耗对比情况
将中央空调系统耗电量与医院总耗电量对比,可直观了解其在能源消耗中的重要性。若占比高,说明是主要耗能设备之一。分析不同年份对比数据,可了解能耗变化趋势。占比上升需节能改造,下降则说明节能措施有效。
还可与同类型医院能耗对比,了解自身能耗水平。若高于同类型医院,存在较大节能空间,可借鉴经验优化改造。例如,通过更换高效主机、优化运行策略等措施,降低系统能耗。
通过对中央空调系统耗电占比的分析,可为医院能源管理提供依据,制定合理的节能方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近三年耗电变化趋势
分析近三年中央空调系统耗电量变化趋势,可了解能耗控制效果。呈下降趋势说明节能措施有效,上升则需分析原因并采取更有效措施。
耗电量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业务发展、人员流量变化、设备老化等。若业务发展使人员流量增加,负荷增大导致耗电量上升,可考虑升级改造系统,提高制冷和制热能力;若设备老化效率下降,耗电量增加,则需维修或更换设备。
例如,某医院近三年中央空调系统耗电量呈上升趋势,经分析是由于设备老化和人员流量增加导致。医院采取了更换部分老旧设备、优化运行策略等措施,使系统耗电量得到有效控制。
节能潜力预估分析
根据中央空调系统耗电情况和运行现状,可预估节能潜力。评估机组能效等级和配套设备运行效率,找出节能薄弱环节。若机组能效等级低,可更换高能效机组;若配套设备运行效率不高,可优化改造,如采用变频调速技术。
通过模拟分析等方法,可预估节能措施实施后的效果。根据结果制定合理改造方案,确保节能目标实现。例如,模拟分析显示,更换高能效机组和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可使系统节能约15%-20%。
同时,建立节能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节能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优化方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热水系统能耗占比
各区域热水能耗详情
5号楼热水能耗分析
5号楼热水系统由2台KFYR90风冷热泵机组提供热源,能耗取决于机组运行时间、功率和热水使用量。冬季热水使用高峰期,机组持续运行,能耗显著增加。
通过监测分析机组运行参数,可了解不同时间段能耗情况。评估机组能效等级,若较低可考虑更换高能效机组。例如,若机组能效等级为三级,更换为二级能效机组后,可降低能耗约10%-15%。
同时,优化热水供应策略,如采用定时供应、分区供应等方式,可进一步降低能耗。此外,加强对热水系统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8号楼热水能耗评估
6、7、8号楼共用生活热水系统,由6台KFYR90风冷热泵机组和1台150kW电锅炉(备用热源)组成,热水使用量大,能耗较高。正常运行时,风冷热泵机组是主要热源,极端天气电锅炉启动,能耗大幅增加。
合理控制电锅炉启动时间和运行时长,对降低能耗至关重要。评估风冷热泵机组运行效率,优化参数,如调整出水温度、运行模式等,可提高制热效率。例如,将出水温度从50℃调整到48℃,可降低能耗约5%-8%。
此外,可根据实际热水需求,采用智能控制系统,自动调节机组运行状态,实现按需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对热水管道的保温措施,减少热量损失,降低能耗。
3号楼热水能耗状况
3号楼热水系统由2台TFS-SKR480AI风冷热泵机组提供热源,能耗与机组性能和热水使用情况相关。分析运行数据,了解不同工况下能耗表现。若机组故障或效率下降,能耗增加,需定期维护保养。
以下是3号楼热水系统不同工况下的能耗表格:
工况
每小时耗电量(kWh)
热水使用量(m³)
高峰
80
10
低谷
30
3
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调整机组运行参数,避免过度供热。例如,根据不同时间段的热水使用量,调整机组的开启数量和运行时间,可降低能耗。同时,对热水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如采用太阳能集热板辅助加热,可进一步降低能耗。
热源设备能耗贡献
风冷热泵机组能耗占比
风冷热泵机组在热水系统中承担主要制热任务,能耗占比较高。正常运行时,能耗取决于制热能力、运行时间和环境温度等因素。低温时,制热效率下降,耗电量增加,冬季能耗占比相对较高。
优化运行参数可提高制热效率,降低能耗占比。如调整出水温度、优化风机转速等。例如,将出水温度从55℃调整到52℃,可使能耗降低约8%-12%。
同时,加强对风冷热泵机组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此外,可根据环境温度和热水需求,合理调整机组的运行模式,进一步降低能耗。
电锅炉能耗影响因素
电锅炉作为备用热源,能耗受启动次数、运行时长和加热功率等因素影响。极端天气或风冷热泵机组故障时启动,能耗大幅增加。
以下是电锅炉不同运行情况的能耗表格:
运行情况
启动次数
运行时长(小时)
每小时耗电量(kWh)
频繁启动
5
8
200
偶尔启动
1
2
150
为降低能耗,需合理控制启动次数和运行时长。准确预测热水需求,避免不必要启动。选择合适功率的电锅炉,避免过度加热。同时,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良好运行状态。例如,定期检查电锅炉的加热管、温控器等部件,可提高加热效率,降低能耗。
不同热源能耗对比
对比风冷热泵机组和电锅炉能耗,可了解差异。相同热水需求下,风冷热泵机组能耗相对低,但低温环境优势减弱。
以下是不同热源在不同季节的能耗对比表格:
季节
风冷热泵机组每小时耗电量(kWh)
电锅炉每小时耗电量(kWh)
冬季
120
200
夏季
60
100
根据季节和环境条件合理选择热源设备。冬季低温可适当增加电锅炉使用比例,其他季节优先使用风冷热泵机组。还可采用混合热源方式,结合两者优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例如,在冬季部分时段使用电锅炉辅助风冷热泵机组,可提高热水供应的稳定性和效率。
热水系统能耗占比
与医院总能耗对比
将热水系统能耗与医院总能耗对比,可了解其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若占比高,说明是主要耗能系统之一。分析不同年份对比数据,可了解能耗变化趋势。占比上升需节能改造,下降则说明节能措施有效。
还可与同类型医院能耗对比,了解自身能耗水平。若高于同类型医院,存在较大节能空间,可借鉴经验优化改造。例如,通过采用高效热源设备、优化热水供应策略等措施,降低系统能耗。
通过对热水系统能耗占比的分析,可为医院能源管理提供依据,制定合理的节能方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近三年能耗变化趋势
分析近三年热水系统能耗变化趋势,可了解节能措施效果。呈下降趋势说明有效,上升则需分析原因并采取更有效措施。
能耗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业务发展、人员流量变化、设备老化等。若业务发展使人员流量增加,热水使用量增大,能耗上升,可考虑升级改造系统,提高供应能力;若设备老化效率下降,能耗增加,则需维修或更换设备。
例如,某医院近三年热水系统能耗呈上升趋势,经分析是由于人员流量增加和设备老化导致。医院采取了更换部分老旧设备、优化热水供应策略等措施,使系统能耗得到有效控制。
节能潜力与措施分析
根据热水系统能耗情况和运行现状,可预估节能潜力。评估热源设备能效等级和热水供应策略,找出节能薄弱环节。若热源设备能效等级低,可更换高能效设备;若供应策略不合理,可优化,如采用定时供应、分区供应等方式。
通过模拟分析等方法,可预估节能措施实施后的效果。根据结果制定合理改造方案,确保节能目标实现。例如,模拟分析显示,更换高能效热源设备和优化热水供应策略可使系统节能约12%-18%。
同时,建立节能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节能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优化方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照明系统用电特征
不同区域照明耗电
门诊区域照明耗电
门诊区域人员流量大,需保持高亮度照明,设备包括吊灯、壁灯、筒灯等,数量多、使用时间长。门诊高峰期,全部开启,耗电量显著增加。
统计分析照明设备运行时间和功率,了解不同时间段耗电量。评估能效等级,若使用传统白炽灯等低能效灯具,可更换为LED灯等节能型灯具。例如,将白炽灯更换为LED灯,可使照明耗电量降低约70%-80%。
同时,优化照明控制策略,如采用智能感应控制,根据人员流量自动调节照明亮度,进一步降低耗电量。加强对门诊区域照明设备的维护管理,确保正常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病房区域照明耗电
病房区域需提供舒适、柔和照明环境,设备包括床头灯、壁灯、顶灯等,数量较多。照明需求根据时间和患者需求调整,夜间部分设备调暗或关闭,以保证患者休息。
优化照明控制策略,可降低耗电量。例如,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根据病房内的光线强度和人员活动情况,自动调节照明亮度。同时,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避免因故障导致额外耗电。
此外,选择高效节能的照明灯具,如LED灯,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对病房区域照明设备的管理,教育患者和医护人员合理使用照明设备,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
特殊区域照明耗电
手术室、实验室等特殊区域对照明要求高,需高亮度和特殊照明质量,采用专业灯具,功率大。手术或实验过程中,持续开启,耗电量大。
为降低耗电量,可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实际需求自动调整亮度。选择高效节能灯具,如LED手术无影灯,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例如,LED手术无影灯比传统手术无影灯节能约50%-60%。
同时,加强对特殊区域照明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提高照明质量。定期对照明设备的能耗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照明设备用电特性
传统灯具耗电情况
传统的白炽灯、荧光灯等灯具在医院照明系统中仍有一定使用比例。白炽灯通过电流加热灯丝发光,能效低,大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只有少部分转化为光能。荧光灯虽比白炽灯能效有所提高,但启动时需大电流,使用中会产生热量。
以下是传统灯具耗电情况的表格:
灯具类型
功率(W)
每小时耗电量(kWh)
使用寿命(小时)
白炽灯
100
0.1
1000
荧光灯
40
0.04
5000
统计分析传统灯具使用情况,了解其在照明系统中的耗电量占比。若占比高,可逐步更换为节能型灯具。同时,加强对传统灯具的管理,避免不必要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
节能灯具节能效果
LED灯等节能型灯具具有高效节能、寿命长等优点。与传统灯具相比,能效可提高数倍,能显著降低照明系统耗电量。
以下是节能灯具节能效果的表格:
灯具类型
功率(W)
每小时耗电量(kWh)
使用寿命(小时)
节能效果
LED灯
15
0.015
50000
约85%-90%
节能荧光灯
20
0.02
8000
约60%-70%
实际应用中,节能效果受灯具质量、使用环境等因素影响。选择质量可靠的LED灯,合理安装使用,可充分发挥节能优势。监测分析使用情况,评估节能效果,若显著,可加大推广使用力度。
不同灯具用电对比
对比传统灯具和节能灯具用电情况,可直观了解能耗差异。相同照明需求下,节能灯具耗电量明显低于传统灯具。
根据不同区域照明需求和特点,合理选择灯具类型,实现节能减排。例如,门诊区域可全部更换为LED灯,病房区域可部分采用智能控制的LED灯。还可采用混合照明方式,结合两者优势,提高照明系统整体性能。
同时,向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宣传节能灯具的优点,提高节能意识,共同参与节能减排工作。
照明系统耗电占比
与总能耗对比情况
将照明系统耗电量与医院总耗电量对比,可了解其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若占比高,说明是主要耗能系统之一。分析不同年份对比数据,可了解能耗变化趋势。占比上升需节能改造,下降则说明节能措施有效。
还可与同类型医院能耗对比,了解自身能耗水平。若高于同类型医院,存在较大节能空间,可借鉴经验优化改造。例如,通过更换节能灯具、优化照明控制策略等措施,降低系统能耗。
通过对照明系统耗电占比的分析,可为医院能源管理提供依据,制定合理的节能方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近三年耗电变化趋势
分析近三年照明系统耗电量变化趋势,可了解节能措施效果。呈下降趋势说明有效,上升则需分析原因并采取...
乐群院区中央空调改造合同能源托管投标方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