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电力大学面向能源电力行业的精密测试技术科研平台项目投标方案
第一章 技术参数响应情况
5
第一节 响应文件编制
5
一、 采购需求条款响应一览表
5
二、 技术参数响应完整性保障
25
第二节 技术参数佐证材料
31
一、 产品技术说明书汇编
31
二、 检测报告与合格证书
44
三、 佐证材料索引体系
70
第三节 技术参数响应承诺
77
一、 响应内容真实性承诺
77
二、 合规性与诚信保障
97
第四节 产品性能满足要求
104
一、 核心设备关键性能指标
104
二、 产品性能优于标准说明
117
三、 技术规格书匹配验证
137
第五节 响应文件格式规范
151
一、 招标文件模板严格执行
151
二、 响应表与佐证材料索引
174
第二章 供货方案
181
第一节 供货时间安排
181
一、 设备采购周期规划
181
二、 运输与安装周期设计
195
第二节 供货人员安排
205
一、 项目团队岗位职责
205
二、 人员分工协作机制
219
第三节 产品配送流程
238
一、 运输前准备流程
238
二、 现场交付验收流程
254
第四节 包装方式及产品保护措施
261
一、 精密仪器包装方案
261
二、 运输保护专项措施
277
第三章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300
第一节 货物出厂运输保护措施
300
一、 防震泡沫包装工艺
300
二、 木箱钢带加固方案
313
三、 专业物流运输管控
325
四、 运输质量验证流程
347
第二节 安装调试质量保障措施
368
一、 专业工程师团队配置
368
二、 安装施工技术规范
378
三、 性能参数调试验证
400
四、 安装调试文档管理
416
第三节 质量目标及相关依据
435
一、 核心质量目标设定
435
二、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440
三、 质量验证文件体系
451
第四节 质量保证制度
469
一、 项目质量责任体系
469
二、 全过程质量控制流程
478
三、 质量检查节点设置
496
四、 质量问题响应机制
510
第四章 应急预案
524
第一节 总则及职责
524
一、 编制依据与适用范围
524
二、 应急组织架构设计
537
三、 岗位职责分工细则
548
第二节 应急响应
556
一、 分级响应机制建立
556
二、 设备运输异常处置
567
三、 安装调试故障处理
589
四、 信息上报与资源调配
604
第三节 后期处置
615
一、 事件评估与原因分析
615
二、 设备修复更换方案
624
三、 恢复运行保障措施
637
四、 培训复盘与文档更新
656
第四节 保障措施
675
一、 人员保障体系建设
675
二、 物资储备管理方案
692
三、 技术支持能力保障
714
四、 通讯联络畅通机制
727
第五章 售后服务方案
738
第一节 售后服务网点设定
738
一、 服务网点具体位置规划
738
二、 服务覆盖范围划分
752
第二节 售后服务人员配置
758
一、 技术支持工程师团队
758
二、 现场服务人员配置
773
第三节 日常维护与保修方案
795
一、 周期性维护保养计划
795
二、 设备保修服务细则
811
第四节 故障响应机制
828
一、 快速响应服务流程
828
二、 备品备件保障方案
844
第六章 培训方案
851
第一节 培训目标
851
一、 产品原理理解掌握
851
二、 操作技能水平提升
854
三、 故障处理能力培养
858
第二节 培训时间安排
862
一、 集中理论培训阶段
863
二、 分阶段实操培训阶段
869
三、 培训进度整体规划
877
第三节 培训人数与人员配置
881
一、 培训对象确定
881
二、 培训讲师团队配置
885
三、 辅助人员配备
889
第四节 培训方式
892
一、 现场授课组织
892
二、 实操演练实施
896
三、 辅助教学手段应用
903
第五节 培训内容
908
一、 保偏光纤熔接机
908
二、 振动试验机
911
三、 数字示波器
916
四、 光纤光栅应变测试仪
919
五、 湿热老化实验箱
927
六、 台式光功率计
931
七、 标准阻尼隔振光学平台
935
八、 信号发生器
939
九、 光纤涂覆机及张力测试仪
944
十、 10kV电压互感器测试装置
949
十一、 Linux实验平台
952
十二、 自动热剥除钳ATS -80
955
十三、 光接收机
958
十四、 红外线校准源
961
十五、 光纤拉锥机
964
十六、 小型高速光纤光栅解调仪
970
十七、 氦氖激光器
973
十八、 C - BAND可调激光光源
978
十九、 台式可调谐激光光源
982
二十、 工作站
986
二十一、 光纤传感分析仪
990
技术参数响应情况
响应文件编制
采购需求条款响应一览表
保偏光纤熔接机参数响应
适用光纤类型响应
单模光纤适用性
所投设备对单模光纤具备良好适用性,可稳定、高效完成熔接工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均能保证熔接质量。其具备针对单模光纤的优化熔接模式,可进一步提高熔接效果。在实际操作中,单模光纤熔接损耗低,能满足科研平台对单模光纤的使用需求,为能源电力行业的精密测试提供可靠支持。
此外,设备在面对不同规格和特性的单模光纤时,能快速调整熔接参数,确保熔接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即使在复杂的实验环境中,也能准确地完成单模光纤的熔接任务,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该设备还具备实时监测和反馈功能,可在熔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进一步提高单模光纤的熔接质量和效率。
保偏光纤熔接
保偏光纤兼容性
对于保偏光纤,所投熔接机采用先进的对轴方式和放电校准技术,能有效降低熔接损耗和偏振串音。在PANDA模式和IPA模式下,均能满足保偏光纤的熔接要求。设备可根据保偏光纤的不同特性,自动调整熔接参数,提高熔接的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保偏光纤的熔接效果良好,偏振串音低,能保证光信号在保偏光纤中的稳定传输。即使面对不同类型和规格的保偏光纤,设备也能快速适应并完成高质量的熔接工作。
此外,该熔接机还具备故障诊断和预警功能,可在熔接保偏光纤过程中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避免因熔接质量问题影响科研实验的结果。
特殊光纤适配性
特殊光纤类型
适配方式
适配效果
色散位移光纤
通过特种光纤熔融放电校准功能,适应其物理特性和光学性能
实现精准熔接,确保熔接后的光纤性能稳定
非零色散位移光纤
采用常规放电校准和动实时放电校准技术,适应其特性
保证熔接质量,满足科研平台对该类光纤的使用要求
其他特殊光纤
具备快速响应和精确调整的能力,适应不同特殊光纤的需求
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针对色散位移光纤、非零色散位移光纤等特殊光纤,所投设备通过特种光纤熔融放电校准等功能,实现精准熔接。能适应特殊光纤的物理特性和光学性能,确保熔接后的光纤性能稳定。
在处理特殊光纤时,设备具备快速响应和精确调整的能力,可根据特殊光纤的不同特性及时调整熔接参数,提高工作效率。即使面对复杂的特殊光纤熔接任务,也能保证熔接质量和稳定性。
此外,该设备还具备数据记录和分析功能,可对特殊光纤的熔接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熔接参数匹配情况
包层直径适配
所投熔接机能够准确识别并适应不同包层直径的光纤,保证熔接过程的稳定性。在规定的包层直径范围内,熔接效果不受影响,熔接质量可靠。其具备自动调整功能,可根据光纤包层直径的变化,实时优化熔接参数。
当遇到不同包层直径的光纤时,设备能快速检测并调整熔接参数,确保熔接过程的顺利进行。即使包层直径差异较大,也能保证熔接质量的一致性。
此外,该设备还具备参数存储和调用功能,可将常用的包层直径熔接参数进行存储,方便后续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光功率测量
熔接损耗控制
通过先进的熔接技术和精确的参数设置,有效控制单模和保偏光纤的熔接损耗。在实际测试中,熔接损耗远低于招标文件要求,确保光纤的传输性能。具备实时监测和反馈机制,可及时调整熔接参数,降低熔接损耗。
在熔接过程中,设备会实时监测熔接损耗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熔接参数。通过不断优化熔接工艺,进一步降低熔接损耗,提高光纤的传输性能。
此外,该设备还具备损耗分析和报告功能,可对熔接损耗数据进行分析和生成报告,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熔接时间达标
所投设备在熔接速度方面表现出色,单模/多模光纤和保偏光纤的熔接时间均符合规定。快速的熔接时间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科研项目的周期。采用高效的熔接算法和先进的硬件配置,保证熔接时间的稳定性。
在实际操作中,设备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单模/多模光纤和保偏光纤的熔接任务。即使在大量光纤熔接的情况下,也能保持稳定的熔接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该设备还具备定时熔接功能,可根据实验需求设置熔接时间,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灵活性和效率。
显示方式与操作界面
双屏显示优势
双屏幕显示能够同时呈现不同的信息,如熔接过程、参数设置等,方便操作人员全面掌握熔接情况。彩色液晶显示器的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使显示内容更加清晰,易于观察。双屏显示可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人为误差。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双屏同时查看熔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彩色液晶显示器,使显示内容更加清晰,即使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也能轻松观察。
此外,双屏显示还可实现信息的对比和分析,帮助操作人员更好地理解熔接过程和结果,进一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操作界面友好性
操作界面采用人性化设计,按钮布局合理,功能菜单清晰,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学习成本。支持触摸操作和快捷键操作,提高操作的便捷性。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提示信息,帮助操作人员快速掌握操作方法。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触摸屏幕或使用快捷键快速完成各种操作,无需复杂的操作步骤。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提示信息,可帮助新手操作人员快速上手,减少操作失误。
此外,操作界面还具备个性化设置功能,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对界面进行设置,提高操作的舒适度和效率。
光功率计
多维度显示功能
两个维度的显示方式,能够从不同角度展示熔接信息,使操作人员更全面地了解熔接状态。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切换显示维度,满足不同的操作场景。多维度显示功能有助于提高熔接质量和效率,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显示维度,从多个角度观察熔接过程和结果。在复杂的熔接任务中,多维度显示功能可帮助操作人员更好地掌握熔接情况,及时调整操作策略。
此外,该功能还可实现信息的动态展示,随着熔接过程的进行,实时更新显示内容,使操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熔接状态的变化。
湿热老化实验箱指标确认
温度控制指标响应
温度范围适用性
实验类型
所需温度条件
设备温度范围覆盖情况
低温实验
-40℃左右
设备温度控制范围可覆盖,能稳定运行
高温实验
150℃左右
设备温度控制范围可覆盖,能稳定运行
其他实验
不同温度区间
设备具备温度调节功能,可精确设置温度
所投湿热老化实验箱的温度控制范围能够覆盖多种实验所需的温度条件,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在低温和高温环境下,设备均能稳定运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具备温度调节功能,可根据实验要求精确设置温度。
无论是低温实验还是高温实验,设备都能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稳定运行。通过精确的温度调节功能,能够满足不同实验对温度的精确要求,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设备还具备温度记录和分析功能,可对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进行记录和分析,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湿度控制
温度波动稳定性
通过先进的温度控制系统和高精度的传感器,有效控制温度波动,确保实验环境的稳定性。在长时间的实验过程中,温度波动始终保持在规定范围内,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具备温度补偿功能,可及时调整温度,减少波动对实验的影响。
先进的温度控制系统和高精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并及时调整温度,确保温度波动在规定范围内。即使在长时间的实验过程中,也能保持稳定的温度环境,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温度补偿功能可在温度出现波动时及时进行调整,减少波动对实验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实验环境的稳定性。
升温速度合理性
2-3℃/min的升温速度既能满足实验的快速升温需求,又能避免升温过快对实验样品造成损伤。升温过程平稳,不会出现温度突变的情况,保证了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可根据实验要求,灵活调整升温速度,提高实验的灵活性。
在实际实验中,2-3℃/min的升温速度能够在满足快速升温需求的同时,避免对实验样品造成损伤。平稳的升温过程可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因温度突变导致实验失败。
此外,设备还具备升温速度调节功能,可根据实验要求灵活调整升温速度,提高实验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湿度控制指标响应
湿度范围覆盖性
所投实验箱的湿度控制范围广泛,能够模拟各种不同的湿度环境,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低湿度和高湿度条件下,设备均能正常工作,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具备湿度调节功能,可根据实验要求快速调整湿度。
无论是低湿度实验还是高湿度实验,设备都能在规定的湿度范围内正常工作。通过湿度调节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调整湿度,满足不同实验对湿度的要求。
此外,设备还具备湿度监测和记录功能,可对实验过程中的湿度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湿度控制稳定性
采用先进的湿度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有效控制湿度波动,确保实验环境的湿度稳定。在长时间的实验过程中,湿度始终保持在规定范围内,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具备湿度补偿功能,可及时调整湿度,减少波动对实验的影响。
先进的湿度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湿度变化,并及时调整湿度,确保湿度波动在规定范围内。即使在长时间的实验过程中,也能保持稳定的湿度环境,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湿度补偿功能可在湿度出现波动时及时进行调整,减少波动对实验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实验环境的稳定性。
湿度设置精确性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操作界面精确设置湿度值,设备能够准确地达到并保持设定的湿度。具备高精度的湿度调节功能,可将湿度控制在极小的误差范围内。在湿度设置过程中,设备会实时反馈当前湿度值,方便操作人员进行监控和调整。
通过操作界面,操作人员可以精确设置所需的湿度值。设备具备高精度的湿度调节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达到并保持设定的湿度,误差极小。
实时反馈的当前湿度值,使操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湿度变化情况,进行监控和调整,确保实验在准确的湿度条件下进行。
冷冻方式与性能
冷冻方式灵活性
气冷/水冷两种冷冻方式可供选择,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验环境和需求,灵活切换制冷方式。气冷方式适用于对噪音要求较高的实验环境,水冷方式则适用于对制冷速度要求较高的实验。设备具备自动切换功能,可根据温度变化自动选择合适的制冷方式。
在不同的实验环境中,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气冷或水冷方式。气冷方式噪音小,适合对噪音敏感的实验;水冷方式制冷速度快,适合对制冷速度要求高的实验。
自动切换功能可根据温度变化自动调整制冷方式,提高了设备的适应性和使用效率。
制冷速度与效果
实验要求温度
设备制冷时间
制冷效果
较低温度
短时间内
温度下降均匀,能满足实验要求
其他温度
根据设定
温度下降均匀,能满足实验要求
所投实验箱的制冷系统具备快速制冷的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温度降低到设定值。在制冷过程中,温度下降均匀,不会出现局部温度过低或过高的情况。制冷效果显著,能够满足不同实验对低温环境的要求。
在实际实验中,制冷系统能够快速将温度降低到设定值,且温度下降均匀。无论是对低温环境要求较高的实验还是其他实验,都能满足需求。
此外,设备还具备制冷效果监测和反馈功能,可实时反馈制冷效果,方便操作人员进行调整和监控。
制冷系统稳定性
制冷系统采用高品质的压缩机和制冷组件,运行稳定可靠,减少了设备故障的发生。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制冷系统不会出现性能下降的情况,保证了实验的连续性。具备制冷系统保护功能,可防止设备因过热或过冷而损坏。
高品质的压缩机和制冷组件保证了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在长时间的实验过程中,制冷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制冷效果,不会出现性能下降的情况。
制冷系统保护功能可在设备出现过热或过冷情况时及时进行保护,防止设备损坏,保证实验的连续性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振动试验机性能对应
振动方向与频率范围
振动方向准确性
所投振动试验机的振动方向严格按照Y轴/(垂直)扫频进行,能够准确模拟实际应用中的振动情况。在振动过程中,振动方向稳定,不会出现偏差,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具备振动方向校准功能,可定期对振动方向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
在实际实验中,设备能够准确地按照Y轴/(垂直)扫频进行振动,模拟实际应用中的振动情况。稳定的振动方向可避免实验结果出现偏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振动方向校准功能可定期对振动方向进行校准,确保设备始终保持准确的振动方向,为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
频率范围覆盖性
1-400Hz的频率范围能够覆盖多种振动频率,满足不同实验的需求。在这个频率范围内,设备能够稳定运行,输出准确的振动频率。可根据实验要求,精确设置频率值,提高实验的针对性。
无论是低频振动实验还是高频振动实验,设备的频率范围都能覆盖。在不同频率下,设备都能稳定运行,输出准确的振动频率。
精确的频率设置功能可根据实验需求设置不同的频率值,使实验更具针对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频率设置灵活性
可设定20段试验不同频率、周期时间、试验总时间,频率可从低到高、从高到低扫频,这种灵活的设置方式能够模拟复杂的振动环境。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自由组合频率和时间参数,设计出多样化的实验方案。具备频率自动调节功能,可根据实验进度自动调整频率,提高实验效率。
通过设定20段不同频率、周期时间和试验总时间,设备能够模拟复杂的振动环境。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由组合参数,设计出适合不同实验的方案。
频率自动调节功能可根据实验进度自动调整频率,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实验效率。
负载能力与功率
负载能力适应性
所投振动试验机的最大试验负载重量不小于50kg,能够适应多种不同重量的样品进行振动试验。在负载变化时,设备能够自动调整振动参数,保证振动效果的一致性。具备负载保护功能,可防止因过载而损坏设备。
无论是较轻的样品还是较重的样品,设备都能承受并进行振动试验。在负载变化时,自动调整振动参数功能可保证振动效果的一致性,避免因负载变化影响实验结果。
负载保护功能可在设备出现过载情况时及时进行保护,防止设备损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功率合理性
功率不大于0.9Kw的设计,既满足了设备的正常运行需求,又降低了能耗,节约了成本。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设备的功率消耗稳定,不会出现功率波动过大的情况。具备节能模式,可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功率消耗。
合理的功率设计既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又能降低能耗。在长时间运行中,稳定的功率消耗避免了因功率波动对实验造成的影响。
节能模式可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功率消耗,节约了能源和成本。
负载与功率匹配性
设备的负载能力和功率设计相互匹配,能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稳定运行。在轻负载时,设备功率消耗较低,在重负载时,设备能够提供足够的动力,保证振动效果。这种匹配性设计,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轻负载情况下,设备功率消耗低,减少了能源浪费;在重负载情况下,设备能提供足够动力,保证振动效果。负载与功率的匹配性设计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这种匹配性设计还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
工作台尺寸与性能
工作台尺寸适用性
不小于450*450(mm)的工作台尺寸,能够满足多种不同尺寸的实验样品放置需求。在放置较大尺寸的样品时,工作台也能提供足够的支撑,保证样品的稳定性。具备样品固定装置,可将实验样品牢固地固定在工作台上,防止其在振动过程中移动。
无论是较小尺寸的样品还是较大尺寸的样品,工作台都能满足放置需求。较大尺寸样品放置时,工作台能提供足够支撑,确保样品在振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样品固定装置可将样品牢固固定在工作台上,避免因振动导致样品移动,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工作台平整度与稳定性
工作台的平整度高,能够保证实验样品在振动过程中的平稳性,减少误差。在振动过程中,工作台不会出现晃动或变形的情况,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采用高强度的材料制作工作台,提高了其稳定性和耐用性。
高平整度的工作台可使实验样品在振动过程中保持平稳,减少了因工作台不平整导致的误差。在振动过程中,稳定的工作台不会出现晃动或变形,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高强度材料制作的工作台提高了其稳定性和耐用性,延长了工作台的使用寿命。
工作台操作便利性
工作台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高度和角度适中,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和观察。操作区域宽敞,不会出现拥挤或碰撞的情况,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具备照明装置,可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提供良好的照明条件,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设计使操作人员在操作和观察时更加舒适和方便。宽敞的操作区域避免了因拥挤或碰撞导致的安全问题,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照明装置可在光线不足时提供良好的照明条件,使操作人员能够清晰地进行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台式光功率计参数匹配
波长与功率范围匹配
波长范围覆盖性
常见光信号波长
设备波长范围覆盖情况
测量准确性
800nm左右
覆盖
高
1650nm左右
覆盖
高
其他波长
覆盖
高
所投台式光功率计的波长范围为800~1650nm,能够覆盖多种常见的光信号波长,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广泛的测量范围。在不同波长的光信号测量中,设备均能保持较高的准确性。具备波长自动识别功能,可快速准确地识别光信号的波长。
在实际测量中,设备能够准确测量800~1650nm范围内的光信号波长。波长自动识别功能可快速准确地识别光信号的波长,提高了测量效率。
此外,设备还具备波长校准功能,可定期对波长测量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功率范围适用性
光信号功率强度
设备功率范围覆盖情况
测量稳定性
低功率
覆盖
高
高功率
覆盖
高
其他功率
覆盖
高
-60~+30dBm的功率范围,能够适应多种不同强度的光信号测量需求。在低功率和高功率的光信号测量中,设备均能稳定工作,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可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功率量程,提高测量的精度。
无论是低功率光信号还是高功率光信号,设备的功率范围都能覆盖。在不同功率下,设备都能稳定工作,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合适的功率量程选择功能可根据测量需求提高测量精度,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波长与功率匹配性
设备的波长范围和功率范围相互匹配,能够在不同波长和功率条件下准确测量光功率。在测量过程中,不会出现因波长或功率不匹配而导致的测量误差。具备波长和功率补偿功能,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在实际测量中,设备能够在不同波长和功率条件下准确测量光功率。波长和功率补偿功能可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进一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此外,设备还具备数据记录和分析功能,可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精度与重复性指标
测量精度准确性
所投光功率计的精度为±2.5%±1nW,能够准确测量光功率,减少测量误差。在不同的测量环境和条件下,设备的测量精度始终保持在规定范围内。具备精度校准功能,可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精度的准确性。
在实际测量中,设备能够准确测量光功率,减少了测量误差。在不同的测量环境和条件下,稳定的测量精度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精度校准功能可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的准确性。
测量重复性稳定性
测量重复性<±0.01dB,表明设备在多次测量中能够保持稳定的测量结果。在长时间的测量过程中,测量重复性不会出现明显的波动,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具备测量数据记录和分析功能,可对多次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测量重复性。
在多次测量中,低重复性误差表明设备能够保持稳定的测量结果。长时间测量中,稳定的测量重复性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测量数据记录和分析功能可对多次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为评估测量重复性提供了依据。
精度与重复性关联性
设备的测量精度和重复性相互关联,高精度的测量能够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而高重复性则能够保证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在实际测量中,两者共同作用,确保了光功率测量的可靠性。通过优化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了测量精度和重复性的关联性。
在实际测量中,高精度和高重复性共同作用,使光功率测量更加可靠。优化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了两者的关联性,进一步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此外,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设备的测量精度和重复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可靠的测量数据。
其他性能参数对应
损伤阈值与噪声控制
性能参数
参数值
作用
损伤阈值
+40dBm<1min
保护设备免受高功率光信号损坏
噪声
≤1nWp-p
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减少干扰
噪声抑制功能
有
进一步降低噪声水平
损伤阈值为+40dBm<1min,能够有效保护设备免受高功率光信号的损坏。噪声≤1nWp-p,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了噪声对测量的干扰。具备噪声抑制功能,可进一步降低噪声水平,提高测量的精度。
在实际实验中,损伤阈值可有效保护设备,避免因高功率光信号导致设备损坏。低噪声水平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了干扰。
噪声抑制功能可进一步降低噪声水平,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提高了设备的测量性能。
线性度与输入参数匹配
线性度±0.02dB(-35~+30dBm)表明设备在一定功率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输入孔径为5mm,NA<0.4NA,能够适应多种光信号的输入需求。探测器类型为InGaAs,具有高灵敏度和宽波长响应范围,提高了设备的测量性能。
良好的线性度保证了在一定功率范围内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合适的输入孔径和NA值能够适应多种光信号的输入,提高了设备的适用性。
高灵敏度和宽波长响应范围的InGaAs探测器,使设备能够更准确地测量光功率,提高了测量性能。
配件与整体性能关联性
有匹配光纤接头输入的配件,方便了光信号的输入和连接,提高了设备的使用便利性。这些配件与设备的整体性能相互关联,共同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测量效果。具备配件兼容性测试功能,可确保配件与设备的兼容性,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匹配的光纤接头输入配件使光信号的输入和连接更加方便,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配件与整体性能的关联性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测量效果。
配件兼容性测试功能可确保配件与设备的兼容性,避免因配件不兼容对设备造成的影响,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
标准阻尼隔振光学平台配置响应
分束与位移台配置
分束性能指标匹配
所投分束的各项性能指标,如波长范围、增透膜范围、反射率、分光比等,均与招标文件要求一致。在实际使用中,分束能够准确地将光信号进行分离和分配,保证光学实验的正常进行。具备分束性能检测功能,可定期对分束的性能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要求。
在光学实验中,准确的分束性能能够保证光信号的分离和分配效果,为实验提供可靠的光学环境。分束性能检测功能可及时发现分束性能问题,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此外,该功能还可对分束的性能进行记录和分析,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分束
位移台调节精度与范围
超高精密光纤专用六维位移台的调节精度和范围能够满足高精度的光学实验需求。在XY、Z方向的线性调节范围以及俯仰、偏摆、转动角度的调节方面,设备均能实现精确控制。灵敏度小于1微米,能够实现微小的调节,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
在实际实验中,六维位移台的精确调节功能能够满足高精度光学实验的要求。微小的调节灵敏度可实现更精确的实验操作,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
此外,该位移台还具备自动调节功能,可根据实验需求自动调整位置和角度,提高了实验效率。
分束与位移台协同性
分束和位移台的配置相互协同,能够为光学实验提供稳定的光学环境。位移台的精确调节可以保证分束的准确安装和使用,提高了光学系统的整体性能。具备分束和位移台协同调试功能,可确保两者之间的协同工作效果。
在光学实验中,分束和位移台的协同工作能够提供稳定的光学环境,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协同调试功能可确保两者之间的配合效果,提高了光学系统的整体性能。
此外,该功能还可对分束和位移台的协同工作进行监测和调整,为实验提供更可靠的支持。
镜架与杆架套件配备
镜架性能与规格匹配
镜架类型
装卡直径
通光孔径
倾斜角度
性能特点
三维高稳定镜架(开口式)
25mm
23mm
±3°
顶丝卡紧,带锁紧,保证镜片稳定安装
三维高稳定镜架(压圈式)
25.4mm
23mm
±3°
顶丝卡紧,带锁紧,保证镜片稳定安装
所投三维高稳定镜架的各项性能和规格,如装卡直径、通光孔径、倾斜角度等,均与招标文件要求一致。镜架的顶丝卡紧和带锁紧设计,能够保证镜片的稳定安装,减少振动对光学实验的影响。具备镜架性能检测功能,可定期对镜架的性能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要求。
在光学实验中,稳定的镜架安装能够避免镜片晃动,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镜架性能检测功能可及时发现镜架性能问题,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此外,该功能还可对镜架的性能进行记录和分析,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杆架套件
杆架套件丰富性与适用性
杆架套件配件
数量
作用
杆座(不同长度)
各10个
提供不同长度的支撑
杆架(不同类型)
各10个
用于搭建和调整光路
接杆(不同长度)
各10个
连接和延长光路
其他配件
若干
辅助搭建和调整光路
杆架套件提供了丰富的配件选择,能够满足不同光学实验的搭建和调整需求。各种长度的杆座、接杆以及不同类型的杆架,为光学实验提供了多样化的搭建方案。具备杆架套件兼容性测试功能,可确保配件之间的兼容性,提高实验的稳定性。
在光学实验中,丰富的杆架套件配件能够满足不同的实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搭建方案。杆架套件兼容性测试功能可确保配件之间的配合效果,提高实验的稳定性。
此外,该功能还可对杆架套件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镜架与杆架套件协同性
镜架和杆架套件的配备相互协同,能够为光学实验提供稳定的支撑和调整。杆架套件可以为镜架提供稳定的安装基础,而镜架则可以实现镜片的精确调整。具备镜架和杆架套件协同安装和调试功能,可确保两者之间的协同工作效果。
在光学实验中,镜架和杆架套件的协同工作能够为实验提供稳定的支撑和调整,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协同安装和调试功能可确保两者之间的配合效果,提高光学系统的整体性能。
此外,该功能还可对镜架和杆架套件的协同工作进行监测和调整,为实验提供更可靠的支持。
其他配件与安装座配置
配件性能与规格匹配
所投反射镜、六维调整架、多维调整架转接器等配件的各项性能和规格,均与招标文件要求一致。这些配件能够准确地实现光学信号的反射、调整和转接,保证光学实验的正常进行。具备配件性能检测功能,可定期对配件的性能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要求。
在光学实验中,准确的配件性能能够保证光学信号的反射、调整和转接效果,为实验提供可靠的光学环境。配件性能检测功能可及时发现配件性能问题,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此外,该功能还可对配件的性能进行记录和分析,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安装座功能与适用性
光纤卡头安装座、自聚焦透镜安装座、显微物镜安座等安装座能够为相应的光学元件提供稳定的安装和固定。安装座的设计合理,能够保证光学元件的准确安装和调整,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具备安装座兼容性测试功能,可确保安装座与光学元件之间的兼容性,提高实验的稳定性。
在光学实验中,稳定的安装座能够保证光学元件的安装和固定效果,为实验提供可靠的支持。安装座兼容性测试功能可确保安装座与光学元件之间的配合效果,提高实验的稳定性。
此外,该功能还可对安装座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安装座固定
配件与安装座协同性
配件和安装座的配置相互协同,能够为光学实验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安装座为配件提供了稳定的安装基础,而配件则可以实现光学信号的传输和处理。具备配件和安装座协同安装和调试功能,可确保两者之间的协同工作效果。
在光学实验中,配件和安装座的协同工作能够为实验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协同安装和调试功能可确保两者之间的配合效果,提高光学系统的整体性能。
此外,该功能还可对配件和安装座的协同工作进行监测和调整,为实验提供更可靠的支持。
技术参数响应完整性保障
▲号重要条款无遗漏核查
条款全面梳理
1)依据招标文件,对所有‘▲’号重要条款进行集中梳理,形成详细的条款清单。我公司会安排专业人员,逐字逐句研读招标文件,将每一条‘▲’号重要条款准确提取出来,确保不遗漏任何一条。同时,对条款进行分类整理,如技术要求类、商务条款类等,以便后续的研究和核查。
2)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对条款清单进行深入研究,确保理解无误。专业技术团队由在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和专家组成,他们会对条款进行详细分析,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探讨条款的具体含义和要求。对于一些模糊不清的条款,会及时与招标方沟通确认,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响应失误。
3)建立条款核查台账,明确每条条款的核查责任人与时间节点。在核查台账中,会详细记录每条条款的内容、核查责任人、核查时间、核查结果等信息。责任人会按照时间节点对条款进行逐一核查,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核查工作。同时,会对核查结果进行跟踪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针对复杂条款,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解读和指导。对于一些涉及专业技术知识或复杂业务流程的条款,会邀请行业内的权威专家进行解读和指导。专家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条款进行深入分析,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专家的指导,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条款,提高响应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响应内容匹配
1)在《采购需求条款响应一览表》中,对每条‘▲’号重要条款对应的响应内容进行详细填写。我公司会安排专人负责填写响应内容,确保填写的内容准确、详细、完整。在填写过程中,会严格按照条款要求进行表述,不遗漏任何关键信息。
2)确保响应内容与条款要求一一对应,不遗漏任何关键信息。会对响应内容进行仔细核对,确保每条响应内容都能准确对应条款要求。对于条款中涉及的多项要求,会分别进行详细响应,确保每一项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3)对响应内容进行多次审核,避免出现信息错误或不一致的情况。会组织内部审核小组,对响应内容进行多次审核。审核小组会从技术要求、商务条款、格式规范等多个方面进行审核,确保响应内容符合要求。对于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会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4)若条款涉及多项要求,对每一项要求都进行明确响应。对于条款中包含的多项要求,会分别进行详细分析和响应。会针对每一项要求,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措施,确保能够满足条款的所有要求。同时,会在响应内容中明确标注各项要求的对应关系,方便评标专家查阅和评审。
反复核对确认
1)安排专人对《采购需求条款响应一览表》进行反复核对,确保‘▲’号重要条款无遗漏。会指定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核对工作,他们会对响应一览表进行逐行逐列的核对,确保每一条‘▲’号重要条款都有对应的响应内容,且响应内容准确无误。
2)采用交叉核对的方式,由不同人员对条款响应情况进行再次检查。除了专人核对之外,还会组织其他人员进行交叉核对。不同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响应情况进行检查,能够发现一些可能被忽略的问题。通过交叉核对,能够提高核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在核对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完善。如果在核对过程中发现问题,会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工作,并对整改结果进行再次核对,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4)核对完成后,形成核查报告,记录核对过程和结果。会对核对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核对的时间、人员、方法、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等。同时,会对核对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形成核查报告。核查报告将作为响应文件的一部分,提交给评标委员会,供其评审参考。
核心产品参数逐项比对
参数收集整理
1)收集核心产品保偏光纤熔接机、湿热老化实验箱、振动试验机、光纤光栅应变测试仪等的详细技术参数。我公司会与产品供应商进行密切沟通,获取这些核心产品的最新技术参数。同时,会查阅相关的产品说明书、技术文档等资料,确保收集到的参数准确、全面。
2)将收集到的参数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的格式进行整理,形成清晰的参数文档。会安排专业人员对收集到的参数进行整理和排版,使其符合招标文件的格式要求。在整理过程中,会对参数进行分类和编号,方便查阅和比对。
3)对参数文档进行审核,确保参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会组织内部审核小组对参数文档进行审核,审核小组会从参数的来源、准确性、完整性等方面进行检查。对于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会及时与供应商沟通确认,进行修改和完善。
4)与产品供应商进行沟通,获取最新的产品参数信息。会定期与产品供应商进行沟通,了解产品的技术更新情况。如果产品参数发生变化,会及时获取最新的参数信息,并对参数文档进行更新。同时,会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确保参数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严格逐项比对
1)将整理好的核心产品参数与招标文件中的技术要求进行逐项比对。会安排专人负责比对工作,他们会将参数文档与招标文件中的技术要求进行逐行逐列的比对,确保每一项参数都能与技术要求进行准确匹配。
2)对于每一项参数,明确标注是否满足或优于招标文件要求。在比对过程中,会对每一项参数进行详细分析和判断,确定其是否满足或优于招标文件要求。对于满足要求的参数,会标注“符合”;对于优于要求的参数,会标注“优于”;对于不满足要求的参数,会标注“不符合”,并说明原因。
3)对于不满足要求的参数,及时与供应商沟通,寻求解决方案。如果发现参数不满足招标文件要求,会立即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可能会要求供应商对产品进行改进或调整,以满足技术要求。如果无法通过改进产品来满足要求,会考虑寻找替代产品或制定其他解决方案。
4)在比对过程中,做好记录,形成比对报告。会对比对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比对的时间、人员、方法、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同时,会对比对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形成比对报告。比对报告将作为响应文件的一部分,提交给评标委员会,供其评审参考。
差异分析处理
1)对参数比对过程中发现的差异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会组织专业人员对差异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技术、工艺、成本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产品的设计理念、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等方面的不同导致的差异。
2)对于因技术进步导致的优于招标文件要求的差异,在响应文件中进行详细说明。如果差异是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的,且这种差异使得产品的性能或质量优于招标文件要求,会在响应文件中进行详细说明。会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和证明材料,证明这种差异的合理性和优势。
3)对于确实无法满足的差异,制定相应的替代方案,并评估替代方案的可行性。如果差异确实无法通过改进产品来满足,会制定相应的替代方案。替代方案会考虑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交货期等多个因素,确保能够在不降低项目质量和要求的前提下,满足项目的需求。同时,会对替代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等方面。
4)将差异分析和处理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确保决策的科学性。会将差异分析和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包括技术部门、采购部门、决策部门等。相关部门和人员会根据反馈结果进行讨论和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会将最终的决策结果记录在案,作为项目实施的依据。
非核心设备指标全覆盖
指标全面收集
1)对台式光功率计、标准阻尼隔振光学平台等非核心设备的技术指标进行全面收集。我公司会通过多种渠道收集非核心设备的技术指标,包括查阅产品说明书、咨询供应商、参考行业标准等。会确保收集到的指标涵盖设备的各项性能参数、技术要求、使用条件等方面。
2)通过查阅产品说明书、咨询供应商等方式,确保收集到的指标准确无误。在收集指标的过程中,会对产品说明书进行仔细研读,确保理解其中的技术术语和指标含义。同时,会与供应商进行多次沟通和确认,确保收集到的指标准确、可靠。对于一些关键指标,会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的测试报告或证明材料,以验证指标的真实性。
3)将收集到的指标按照设备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建立指标数据库。会安排专业人员对收集到的指标进行分类和整理,按照设备类别建立相应的指标数据库。在数据库中,会对指标进行编号和标注,方便查询和管理。同时,会对数据库进行定期更新和维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定期对指标数据库进行更新,保证数据的时效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设备的技术指标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会定期对指标数据库进行更新,及时获取最新的指标信息。会与供应商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产品的技术更新情况,并将最新的指标信息录入数据库。同时,会对数据库中的旧数据进行清理和删除,确保数据库的简洁和高效。
响应文件编写
1)在响应文件中,对非核心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详细响应。会安排专人负责编写响应文件,他们会根据指标数据库中的信息,对非核心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详细描述和说明。在编写过程中,会确保响应内容准确、清晰、完整,能够充分展示我公司对非核心设备技术指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确保响应内容与指标数据库中的数据一致,不遗漏任何指标。会对响应内容进行仔细核对,确保其与指标数据库中的数据一致。会对每一项指标进行逐一检查,确保不遗漏任何关键信息。同时,会对响应内容进行多次审核,避免出现信息错误或不一致的情况。
3)采用清晰、易懂的方式编写响应内容,便于评标专家查阅。在编写响应内容时,会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技术术语和专业词汇。会对响应内容进行合理排版和分段,使其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同时,会在响应内容中适当添加图表、图片等辅助说明材料,增强内容的可读性和直观性。
4)在响应文件中明确标注各项指标的佐证材料所在位置。为了方便评标专家对响应内容进行核实和验证,会在响应文件中明确标注各项指标的佐证材料所在位置。会提供相关的产品说明书、测试报告、认证证书等佐证材料,并在响应文件中注明其具体页码和编号。这样可以使评标专家快速找到所需的佐证材料,提高评审效率。
审核完善提升
为确保非核心设备指标响应内容的质量,将采取一系列审核完善措施。首先组织专业人员从指标完整性、响应准确性、佐证材料充分性等方面进行审核。以下是审核完善的具体内容:
审核项目
审核内容
审核标准
处理措施
指标完整性
检查响应内容是否涵盖非核心设备所有技术指标
响应内容应与指标数据库中所有指标一一对应
若有遗漏,补充相应指标响应内容
响应准确性
核对响应内容与指标数据库中数据是否一致
响应内容表述准确,无信息错误或歧义
若存在差异,修正响应内容
佐证材料充分性
审查佐证材料是否能有效支持响应内容
佐证材料应真实、有效、完整,与响应内容紧密相关
若材料不足,补充相关佐证材料
格式规范性
检查响应内容的排版、字体、编号等格式是否规范
符合招标文件要求和公司内部格式标准
若不规范,调整格式
语言逻辑性
评估响应内容的语言表达是否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语句通顺,段落衔接自然,无逻辑矛盾
若存在问题,优化语言表达
根据审核意见,对响应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和提升。完成审核完善后,再次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响应内容完全符合要求,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技术参数佐证材料
产品技术说明书汇编
保偏光纤熔接机技术手册
光纤适用范围
单模光纤适用
保偏光纤熔接机可实现单模光纤的高效熔接,能很好地满足单模光纤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在通信网络中,单模光纤广泛应用于长距离、高速率的数据传输,该熔接机能够确保熔接处的低损耗和高稳定性,从而保障信号的可靠传输。无论是在城市的骨干网络,还是偏远地区的通信基站,都能为单模光纤的连接提供有力支持。其先进的熔接技术,可有效减少信号衰减和失真,提高通信质量和效率,为各种依赖单模光纤的应用提供稳定的物理基础。
单模光纤熔接
多模光纤适用
对于多模光纤,保偏光纤熔接机也具备良好的熔接性能,可确保多模光纤连接的稳定性。以下是相关性能表现的说明:
多模光纤熔接
性能指标
具体表现
熔接损耗
在熔接多模光纤时,能够将熔接损耗控制在较低水平,保证信号传输的质量。
稳定性
通过精确的对轴和放电校准技术,使熔接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减少因外界因素导致的信号波动。
适用场景
适用于局域网、数据中心等多模光纤应用场景,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兼容性
能够兼容不同规格和品牌的多模光纤,提高了设备的通用性和适用性。
特种光纤适用
保偏光纤熔接机能够对色散位移光纤、非零色散位移光纤等特种光纤进行有效熔接,这大大拓展了设备的应用范围。在一些特殊的科研和工业领域,特种光纤有着独特的性能和用途。例如,色散位移光纤在高速光通信系统中可优化信号传输,该熔接机能够针对其特性进行精准熔接,确保其性能的充分发挥。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则在波分复用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熔接机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算法,实现对其高质量的熔接,为这些特殊应用场景提供了可靠的连接解决方案,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
特种光纤熔接
熔接参数指标
包层直径参数
保偏光纤熔接机具有60-500μm的包层直径范围,这使得它可适应多种不同规格的光纤熔接。不同的应用场景对光纤包层直径有不同的要求,该熔接机的广泛包层直径适应范围,能够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在一些精密的光学仪器中,可能需要使用包层直径较小的光纤,而在一些大型的通信基础设施中,可能会用到包层直径较大的光纤。熔接机凭借其灵活的包层直径适应性,能够在各种情况下实现稳定、高效的熔接,为不同行业的光纤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涂覆层直径参数
100-2000μm的涂覆层直径,为不同涂覆层厚度的光纤提供了熔接可能。光纤的涂覆层不仅起到保护光纤的作用,还会影响熔接的效果。该熔接机针对不同涂覆层直径的光纤,采用了先进的熔接工艺和技术,能够确保熔接质量不受涂覆层厚度的影响。对于涂覆层较薄的光纤,熔接机能够精准地进行熔接,避免损伤涂覆层;对于涂覆层较厚的光纤,也能通过优化的参数设置,实现牢固、可靠的熔接,从而扩大了光纤的选择范围和应用场景。
熔接损耗与时间
保偏光纤熔接机具有较低的熔接损耗和合理的熔接时间,这保证了熔接质量和效率。在熔接单模光纤时,典型熔接损耗不大于0.03dB,在熔接保偏光纤时,不大于0.06dB,如此低的损耗能够有效减少信号衰减,提高光纤传输的性能。同时,其典型熔接时间也较为合理,单模/多模光纤不大于15s,保偏光纤在不同模式下也有相应的合理熔接时间。这使得在保证熔接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快速完成熔接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适用于大规模的光纤铺设和维护项目。
设备功能特性
对轴方式优势
保偏光纤熔接机具备两种对轴方式,可根据不同光纤类型进行选择,这大大提高了熔接的准确性。PAS系统快速对轴模式适合熊猫光纤,能够快速、精准地完成对轴,提高熔接效率;IPA模式则适合各种类型的保偏光纤,通过更精细的对轴调整,确保熔接的高质量。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光纤的具体类型和特性,选择合适的对轴方式,能够有效减少熔接损耗,提高熔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不同光纤的熔接提供了更精准的解决方案。
放电校准功能
保偏光纤熔接机具有多种放电校准方式,可确保不同光纤熔接时的放电稳定性。以下是对这些放电校准方式的详细说明:
校准方式
特点
适用情况
特种光纤熔融放电校准
针对特种光纤的特殊性质进行精确校准,保证特种光纤熔接的质量。
用于熔接色散位移光纤、非零色散位移光纤等特种光纤。
常规放电校准
对常见光纤进行一般性校准,确保熔接过程的稳定放电。
适用于大多数普通光纤的熔接。
动实时放电校准(电弧亮度观察法)
在熔接过程中实时监测电弧亮度,动态调整放电参数。
可应对熔接过程中的各种变化,提高熔接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特殊操作功能
保偏光纤熔接机的拉锥、烧球、端帽等操作拓展了设备的应用功能。拉锥操作可改变光纤的光学特性,用于制作光纤传感器、光耦合器等光学器件;烧球操作可形成高质量的光纤球,应用于光纤连接器的制作;端帽操作则可保护光纤端部,提高光纤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这些特殊操作功能使得熔接机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光纤熔接,还能满足更广泛的光学加工和应用需...
东北电力大学面向能源电力行业的精密测试技术科研平台项目投标方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