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疗布类洗涤项目
第一章 服务质量目标方案
7
第一节 洗涤标准制定
7
一、 医生护士工作服长款洗涤
7
二、 中孔巾分类洗涤
20
三、 婴儿衣物独立处理
30
四、 手术衣消毒规范
44
五、 厚重织物处理标准
56
六、 易缠绕布品洗涤
70
七、 医疗专用布类标准
85
八、 传染病布品处理
95
九、 布品缝补标准
108
十、 污水处理规范
120
十一、 运输车辆消毒
128
十二、 应急处理预案
137
第二节 质量目标设定
153
一、 细菌残留控制
153
二、 外观清洁标准
164
三、 折叠规范要求
177
四、 报废率控制
188
五、 配件修复标准
197
六、 检测报告制度
215
七、 时效保障措施
228
八、 特殊布品处理
245
九、 温度控制标准
255
十、 消毒剂使用规范
269
第三节 服务质量承诺
276
一、 质量违约承诺
276
二、 人员配置保障
285
三、 主管在岗时间
287
四、 交接单管理
298
五、 应急服务承诺
317
六、 遗失赔偿标准
330
七、 重洗服务承诺
342
八、 违约终止条款
352
九、 环保合规承诺
366
第四节 岗位职责划分
378
一、 现场主管职责
378
二、 布品交接专员
389
三、 缝补专员职责
404
四、 污水处理专员
418
五、 运输消毒专员
430
六、 质检员职责
445
七、 应急小组职责
455
八、 培训专员职责
467
九、 设备维护专员
479
第二章 人员配备
492
第一节 人员配置合理性
492
一、 布品分拣清点运输
492
二、 洗涤烘干熨烫环节
501
三、 驻场人员排班机制
512
第二节 人员从业资质
531
一、 健康体检证明
531
二、 专业技能认证
532
第三节 医院洗涤服务经验
532
一、 感染控制经验
532
二、 质量管理经验
549
第四节 社保缴纳证明
564
一、 社保缴费记录
564
二、 劳动合同备案
565
第五节 现场管理人员设置
576
一、 驻场主管职责
576
二、 管理处配置标准
591
第三章 设备配备
614
第一节 设备配置齐全
614
一、 卫生隔离式全自动洗衣机
614
二、 烘干机设备
627
三、 消毒设备
646
四、 熨烫设备
663
第二节 运输车辆配备
675
一、 洁净布品运输车
675
二、 污衣收集车
677
第三节 设备先进性说明
678
一、 高温洗涤程序
678
二、 污水处理设施
695
第四节 设备照片与票据提供
697
一、 设备现场照片
697
二、 购买发票扫描件
698
第四章 管理制度
700
第一节 岗位职责划分
700
一、 现场主管职责
700
二、 洗涤操作人员
712
三、 质检员岗位
721
四、 运输配送人员
735
第二节 现场管理制度
744
一、 布品交接登记
744
二、 分类洗涤流程
754
三、 异常情况处理
765
四、 工作记录管理
779
第三节 质量管理机制
789
一、 定期抽检制度
789
二、 细菌残留检测
798
三、 不合格品处理
820
四、 月度考核制度
831
第四节 消毒与安全制度
840
一、 污染布品处理
840
二、 分区管理制度
847
三、 健康防护规范
858
四、 细菌数量标准
869
第五节 运输配送管理
881
一、 车辆清洁消毒
881
二、 污洁分区运输
890
三、 定时收送机制
902
四、 运输过程追溯
914
第六节 长期派驻机制
927
一、 医院管理处设置
927
二、 服务时间保障
936
三、 定期汇报制度
947
四、 培训演练计划
958
第五章 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971
第一节 应急机制建设
971
一、 24小时待命机制
971
二、 专职应急人员配置
981
第二节 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993
一、 专项洗涤消毒流程
993
二、 传染病布品处理
1016
第三节 运输中断应对措施
1036
一、 备用运输路线规划
1036
二、 应急运输车辆配置
1051
第四节 设备故障应急方案
1063
一、 关键设备冗余备份
1063
二、 设备维护保障
1077
第五节 人员突发缺岗预案
1091
一、 AB角岗位制度
1091
二、 机动人员储备
1109
第六节 布品紧急增补机制
1122
一、 应急库存管理
1122
二、 快速响应流程
1140
服务质量目标方案
洗涤标准制定
医生护士工作服长款洗涤
70℃以上高温洗涤流程
洗涤剂添加规范
洗涤剂选择
我公司在选择洗涤剂时,会选用适合医用布品的洗涤剂,确保能有效去除污渍且对衣物无损害。在众多洗涤剂中,会筛选具有强力去污能力、温和不刺激、对各类细菌有抑制作用的产品。这类洗涤剂不仅能保证医生护士工作服长款的清洁度,还能延长衣物的使用寿命。同时,会考虑洗涤剂的环保性能,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以下是洗涤剂选择的相关说明:
70℃以上高温洗涤流程
选择标准
说明
去污能力
能有效去除各类污渍,包括血渍、汗渍等
温和性
对衣物材质无损害,不引起褪色、变形
抗菌性
抑制细菌滋生,保障衣物卫生
环保性
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添加比例控制
严格控制洗涤剂的添加比例,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间,以达到最佳洗涤效果。洗涤剂添加过少,无法充分去除污渍;添加过多,则会造成浪费,还可能残留于衣物上,对人体皮肤产生刺激。我公司会根据衣物的污染程度、数量以及洗涤剂的使用说明,精确计算添加比例。以下是添加比例控制的相关说明:
控制要点
说明
污染程度
污染严重的衣物适当增加添加量
衣物数量
根据衣物数量合理调整添加比例
洗涤剂说明
遵循洗涤剂使用说明的推荐比例
效果评估
通过洗涤效果及时调整比例
添加时间把握
在合适的时间添加洗涤剂,保证其能充分发挥作用。在洗涤开始阶段添加洗涤剂,能使洗涤剂迅速与衣物接触,更好地溶解污渍。同时,要避免在水温过高或过低时添加,以免影响洗涤剂的活性。我公司会严格按照洗涤流程,准确把握添加时间。以下是添加时间把握的相关说明:
温度控制要点
时间要点
说明
开始阶段
洗涤开始时及时添加洗涤剂
水温条件
在适宜水温下添加,确保活性
流程顺序
按照洗涤流程准确添加
效果观察
根据洗涤效果调整添加时间
温度控制要点
温度监测方式
采用专业的温度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洗涤水温。我公司配备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能够精准测量水温,并将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控系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及时发现水温的变化,确保洗涤过程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以下是温度监测方式的相关说明:
监测设备
说明
温度传感器
高精度测量水温
监控系统
实时接收和显示水温数据
报警功能
水温异常时及时报警
数据记录
记录水温变化,便于分析总结
温度偏差调整
若水温出现偏差,及时进行调整,保证水温稳定在70℃以上。当水温低于70℃时,会启动加热设备进行升温;若水温过高,则会采取降温措施。我公司制定了详细的温度偏差调整方案,确保水温始终符合洗涤要求。在调整过程中,会密切关注水温变化,避免温度波动过大对衣物造成损害。同时,会定期对温度监测设备和加热、降温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
高温持续保障
确保在整个洗涤过程中,水温持续保持在70℃以上。我公司采用先进的加热技术和保温措施,能够有效维持水温的稳定。在洗涤开始前,会对水温进行预热,使其快速达到70℃以上;在洗涤过程中,会不断补充热量,防止水温下降。同时,会对洗涤设备进行优化设计,减少热量的散失。此外,还会安排专人对水温进行监控,一旦发现水温有下降趋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确保高温持续保障。
漂洗流程设计
漂洗次数设定
根据衣物的污染程度,设定合理的漂洗次数,保证漂洗效果。对于污染较轻的衣物,会设定较少的漂洗次数;而对于污染严重的衣物,则会适当增加漂洗次数。一般来说,漂洗次数会在2-4次之间。通过合理设定漂洗次数,可以有效去除衣物上的洗涤剂残留和污渍,保证衣物的清洁度。同时,会根据实际洗涤情况,对漂洗次数进行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漂洗效果。以下是漂洗次数设定的相关说明:
1)污染较轻:2-3次漂洗
2)污染中等:3-4次漂洗
3)污染严重:4次以上漂洗
漂洗时间控制
严格控制每次漂洗的时间,确保能充分去除洗涤剂残留。每次漂洗时间会根据衣物的数量和污染程度进行合理调整。一般来说,每次漂洗时间会在5-10分钟之间。在漂洗过程中,会保持适当的水流速度和搅拌强度,使洗涤剂能够充分溶解在水中并被去除。以下是漂洗时间控制的相关说明:
控制要点
说明
衣物数量
数量多则适当延长漂洗时间
污染程度
污染严重则增加漂洗时间
水流速度
保持适当水流,促进洗涤剂溶解
搅拌强度
适中搅拌,提高漂洗效果
漂洗水质要求
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清水进行漂洗,保证漂洗质量。我公司会对漂洗用水进行严格的检测和处理,确保水质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水中的杂质、微生物等会影响漂洗效果,甚至对衣物造成损害。因此,会采用过滤、消毒等方法对水进行净化处理。同时,会定期对漂洗用水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水质始终符合要求。以下是漂洗水质要求的相关说明:
1)杂质含量低: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杂质含量应控制在较低水平
2)微生物指标达标: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数量应符合卫生标准
3)酸碱度适宜:水的酸碱度应在适宜范围内,避免对衣物造成损害
30分钟标准洗涤时长
洗涤阶段划分
预洗阶段任务
在预洗阶段,去除衣物表面的大部分污渍。预洗阶段是整个洗涤过程的重要基础,能够减轻主洗阶段的负担。我公司会在预洗阶段采用较低的水位和适中的搅拌速度,使洗涤剂能够充分渗透到衣物中,将表面的污渍初步去除。以下是预洗阶段任务的相关说明:
任务要点
说明
水位控制
采用较低水位,节约水资源
搅拌速度
适中搅拌,避免衣物缠绕
洗涤剂作用
使洗涤剂充分渗透,初步去污
污渍去除效果
去除大部分表面污渍
主洗阶段重点
主洗阶段是关键,重点去除顽固污渍和细菌。在主洗阶段,会提高水位和搅拌强度,使洗涤剂能够更充分地发挥作用。同时,会保持70℃以上的高温,以增强去污和杀菌能力。对于一些顽固污渍,会采用特殊的处理方法,如局部浸泡、加强搅拌等。以下是主洗阶段重点的相关说明:
重点内容
说明
水位提升
增加洗涤剂与衣物的接触面积
搅拌强度
提高搅拌强度,增强去污能力
高温作用
70℃以上高温,杀菌去污
顽固污渍处理
采用特殊方法去除顽固污渍
后洗阶段作用
后洗阶段进一步清洁衣物,为漂洗做准备。在后洗阶段,会降低搅拌强度,减少对衣物的损伤。同时,会对衣物进行二次去污,确保顽固污渍被彻底去除。此外,还会检查衣物是否有残留的洗涤剂或污渍,如有则进行针对性处理。通过后洗阶段的处理,能够使衣物更加干净整洁,为漂洗阶段做好充分准备。在操作过程中,会严格控制后洗时间和各项参数,以保证处理效果。
搅拌速度调节
预洗搅拌速度
预洗阶段采用适中的搅拌速度,避免衣物缠绕。适中的搅拌速度既能使洗涤剂充分渗透到衣物中,又能防止衣物过度缠绕,保证洗涤效果的均匀性。我公司会根据衣物的材质和数量,合理调整预洗搅拌速度。以下是预洗搅拌速度的相关说明:
调节要点
说明
衣物材质
不同材质衣物适用不同搅拌速度
衣物数量
数量多则适当降低搅拌速度
搅拌效果
保证洗涤剂充分渗透,避免缠绕
速度范围
控制在适中的速度区间
主洗搅拌强度
主洗阶段适当提高搅拌强度,增强去污能力。提高搅拌强度可以使洗涤剂与衣物充分接触,加快污渍的溶解和脱落。但搅拌强度也不宜过高,以免对衣物造成损伤。我公司会根据衣物的污染程度和材质,精确控制主洗搅拌强度。在主洗过程中,会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搅拌强度,以达到最佳的去污效果。同时,会对搅拌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后洗搅拌频率
后洗阶段降低搅拌频率,保护衣物。后洗阶段主要是对衣物进行进一步清洁和整理,降低搅拌频率可以减少对衣物的摩擦和损伤。我公司会在保证清洁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后洗搅拌频率。同时,会采用温和的搅拌方式,如间歇搅拌等,以保护衣物的质量。在操作过程中,会密切关注衣物的状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搅拌频率。此外,还会对搅拌设备进行优化,减少搅拌过程中的噪音和振动。
时间精准把控
计时设备选择
选用高精度的计时设备,保证计时准确。我公司会选用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的计时设备,如电子计时器等。这类计时设备能够精确到秒,确保洗涤时间的准确性。同时,会定期对计时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在洗涤过程中,会安排专人负责观察计时设备,及时记录洗涤时间,以便对整个洗涤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此外,还会制定严格的时间管理制度,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操作。
误差调整措施
若出现计时误差,及时进行调整,保证洗涤时长达标。当发现计时误差时,会立即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如果是计时设备出现问题,会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如果是人为操作失误,会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以下是误差调整措施的相关说明:
误差原因
调整措施
计时设备故障
及时维修或更换设备
人为操作失误
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
环境因素影响
采取措施消除环境影响
调整效果评估
确保洗涤时长达标
全程时间监控
对整个30分钟的洗涤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时间精准。我公司会安排专人负责全程监控洗涤时间,实时记录每个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同时,会利用监控系统对洗涤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时间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下是全程时间监控的相关说明:
1)专人负责:安排专人进行时间监控
2)实时记录:记录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
3)监控系统:利用先进系统实时监测
4)异常处理:发现异常及时调整
分类消毒处理程序
普通污染消毒
消毒方式选择
选用高温洗涤的方式进行消毒,能有效杀灭常见细菌。高温洗涤是一种安全、环保、有效的消毒方式,能够在去除污渍的同时,杀灭大部分常见细菌。以下是消毒方式选择的相关说明:
1)安全环保:不使用化学消毒剂,对环境和人体无害
2)杀菌效果好:70℃以上高温能有效杀灭常见细菌
3)操作简便:无需额外的消毒设备和步骤
4)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大多数普通污染的衣物
温度与时间保障
严格控制水温在70℃以上,洗涤时间为30分钟,保证消毒效果。水温低于70℃或洗涤时间不足30分钟,都可能导致消毒不彻底。我公司会采用专业的温度控制设备和计时设备,确保水温稳定在70℃以上,并严格控制洗涤时间为30分钟。在消毒过程中,会实时监测水温变化,及时调整加热设备,保证水温始终符合要求。同时,会对计时设备进行定期校准,确保时间记录准确无误。此外,还会制定详细的消毒操作规范,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消毒效果检测
定期对消毒后的衣物进行检测,确保消毒达标。我公司会建立完善的消毒效果检测机制,定期对消毒后的衣物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内容包括细菌数量、病毒残留等指标。以下是消毒效果检测的相关说明: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合格标准
细菌数量
采用细菌培养法
细菌数量小于12CFU/25cm²
病毒残留
采用核酸检测法
未检测到病毒残留
检测频率
定期抽样检测
符合规定的检测周期
结果处理
不合格则重新消毒
确保消毒达标
传染病菌消毒
消毒剂选择
选用合适的消毒剂,能有效杀灭传染病菌。针对传染病菌,会选用具有高效杀菌能力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消毒剂等。以下是消毒剂选择的相关说明:
1)杀菌能力强:能有效杀灭各类传染病菌
2)适用范围广:对不同类型的传染病菌都有效果
3)安全性高:在规定浓度下使用对人体和衣物无害
4)稳定性好:在一定条件下能保持有效杀菌能力
浸泡时间控制
严格控制浸泡时间为30分钟,确保消毒剂充分发挥作用。浸泡时间不足会导致消毒剂无法充分渗透到衣物中,影响杀菌效果。我公司会使用专业的计时设备,严格控制浸泡时间为30分钟。在浸泡过程中,会确保衣物完全浸没在消毒剂溶液中,并适当搅拌,以促进消毒剂的均匀分布。同时,会根据消毒剂的使用说明,控制溶液的浓度和温度,以保证杀菌效果。以下是浸泡时间控制的相关说明:
控制要点
说明
时间精准
严格控制为30分钟
衣物浸没
确保衣物完全浸没在溶液中
搅拌均匀
适当搅拌促进消毒剂分布
效果评估
根据杀菌效果调整参数
高温洗涤要求
高温洗涤时,水温保持在90℃以上,时间为30分钟,彻底杀灭病菌。90℃以上的高温能够破坏病菌的蛋白质结构,从而达到彻底杀灭的效果。我公司会采用先进的加热设备和温度控制技术,确保水温稳定在90℃以上,并严格控制洗涤时间为30分钟。在高温洗涤过程中,会实时监测水温变化,及时调整加热功率,保证水温始终符合要求。同时,会对洗涤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此外,还会制定详细的高温洗涤操作规范,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明显污染消毒
预处理步骤
先用冷水洗涤液或冷碱水去除明显的有机物,减轻后续洗涤负担。明显污染的衣物上通常含有大量的血渍、脓渍、便渍等有机物,先用冷水洗涤液或冷碱水进行预处理,可以使这些有机物初步分解和去除。以下是预处理步骤的相关说明:
1)冷水洗涤液:具有较强的去污能力,能去除大部分有机物
2)冷碱水:对血渍、脓渍等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3)浸泡时间:根据污染程度确定适当的浸泡时间
4)搅拌方式:采用温和的搅拌方式,避免有机物扩散
高温洗涤条件
高温洗涤时,水温控制在70℃及以上,时间为30分钟,保证消毒和去污效果。高温可以使洗涤剂更好地发挥作用,增强去污能力,同时杀灭细菌和病毒。我公司会采用专业的加热设备和温度控制技术,确保水温稳定在70℃及以上,并严格控制洗涤时间为30分钟。在高温洗涤过程中,会实时监测水温变化,及时调整加热功率,保证水温始终符合要求。同时,会对洗涤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此外,还会根据衣物的污染程度和材质,合理调整洗涤剂的种类和用量。
后续检测环节
对处理后的衣物进行检测,确保达到卫生标准。我公司会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对处理后的衣物进行全面检测。检测内容包括细菌数量、病毒残留、污渍去除程度等指标。以下是后续检测环节的相关说明:
1)细菌数量检测:采用专业的检测方法,确保细菌数量符合卫生标准
2)病毒残留检测:检测是否存在病毒残留,保障衣物安全
3)污渍去除评估:检查衣物上的污渍是否彻底去除
4)结果处理:对不合格的衣物进行重新处理
独立包装运输方案
包装材料选择
材料卫生标准
包装材料需符合卫生标准,不会对衣物造成二次污染。我公司会选用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如食品级塑料薄膜、纸质包装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卫生性能,能够有效防止细菌、灰尘等污染物的侵入。以下是材料卫生标准的相关说明:
1)无毒无害:不含有害物质,对人体和衣物无危害
2)密封性好:能有效防止灰尘、细菌等进入包装内部
3)易清洁:便于对包装材料进行清洁和消毒
4)稳定性高:在运输过程中不易损坏,保证包装效果
环保性能要求
优先选择环保型包装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环保型包装材料具有可降解、可回收等特点,能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我公司会积极推广使用环保型包装材料,如生物降解塑料、纸质包装等。同时,会对包装材料的使用进行管理和控制,减少浪费。在选择环保型包装材料时,会综合考虑其环保性能、成本、适用性等因素。会与供应商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更环保的包装材料。此外,还会加强对员工的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耐用程度考量
包装材料要有一定的耐用性,能在运输过程中保护衣物。包装材料需要经受住运输过程中的颠簸、挤压等考验,确保衣物不受损坏。我公司会选择具有较高强度和韧性的包装材料,如高强度塑料薄膜、加厚纸质包装等。以下是耐用程度考量的相关说明:
1)强度高: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和拉力,不易破裂
2)韧性好: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不易折断或撕裂
3)耐磨性强:能抵抗运输过程中的摩擦和磨损
4)抗老化性: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性能稳定,不老化变质
包装方式规范
折叠方法要求
按照规范的折叠方法对衣物进行折叠,方便包装和运输。规范的折叠方法可以使衣物整齐有序,减少占用空间,同时也便于包装和搬运。我公司会制定详细的折叠方法标准,要求操作人员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以下是折叠方法要求的相关说明:
要求要点
说明
整齐有序
衣物折叠后排列整齐
减少空间
合理折叠减少占用空间
便于包装
方便进行包装操作
易于搬运
折叠后的衣物便于搬运和运输
密封处理措施
对包装进行密封处理,防止灰尘和细菌进入。密封处理可以保证衣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我公司会采用专业的密封设备和材料,对包装进行密封。以下是密封处理措施的相关说明:
1)密封方式:采用热封、胶封等方式进行密封
2)密封材料:选用密封性能好的材料,如密封胶带等
3)密封效果:确保密封紧密,无泄漏现象
4)检测方法:定期对密封效果进行检测
标识信息标注
在包装上标注衣物的相关信息,如科室、数量等。标注信息可以方便医院对衣物进行管理和识别。我公司会使用清晰、准确的标识方式,在包装上标注衣物的相关信息。以下是标识信息标注的相关说明:
1)信息内容:标注科室、数量、类型等关键信息
2)标注方式:采用印刷、粘贴等方式进行标注
3)清晰准确:确保标识信息清晰可读,无歧义
4)耐久性:标识信息在运输过程中不易脱落或损坏
运输过程保护
车辆清洁消毒
运输车辆每日进行清洁消毒,保持车内卫生。运输车辆是衣物运输的载体,保持车内卫生可以防止细菌和灰尘对衣物造成污染。我公司会制定严格的车辆清洁消毒制度,要求运输车辆每日进行清洁和消毒。以下是车辆清洁消毒的相关说明:
清洁消毒要点
说明
清洁频率
每日进行全面清洁
消毒方法
采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消毒部位
包括车内表面、座椅、地板等
效果检测
定期检测消毒效果
防止挤压碰撞
合理安排衣物在车内的摆放,避免挤压和碰撞。挤压和碰撞可能会导致衣物变形、损坏,影响衣物的质量。我公司会根据车辆的空间和衣物的特点,合理安排衣物的摆放方式。以下是防止挤压碰撞的相关说明:
1)分类摆放:将不同类型的衣物分开摆放
2)间隔放置:在衣物之间设置间隔,避免相互挤压
3)固定措施:采用固定装置,防止衣物在运输过程中移动
4)缓冲材料:使用缓冲材料,减少碰撞的影响
运输环境控制
控制运输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保证衣物质量不受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可能会导致衣物发霉、变形等问题。我公司会采用专业的温湿度控制设备,对运输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以下是运输环境控制的相关说明:
1)温度范围:控制在适宜的温度区间
2)湿度范围:保持在合理的湿度水平
3)监测设备:使用高精度的温湿度传感器
4)调节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温湿度
中孔巾分类洗涤
专用消毒浸泡程序
常规污染消毒
温度控制
在对中孔巾进行常规污染消毒时,温度控制至关重要。严格把控洗涤温度在70℃以上,此温度范围能够保证洗涤剂充分发挥活性。因为温度适宜时,洗涤剂中的化学成分能够更有效地与中孔巾上的细菌和病毒发生反应,从而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常见的细菌和病毒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其蛋白质结构会发生变性,进而失去活性,被有效杀灭。例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病菌,在70℃以上的环境中难以存活。以下是不同温度下洗涤剂活性及消毒效果的对比:
温度区间
洗涤剂活性
消毒效果
70℃以上
高,能充分分解污渍和病菌
能有效杀灭常见细菌和病毒
40℃-60℃
中,分解能力有所下降
部分细菌和病毒可被抑制
40℃以下
低,活性较弱
消毒效果不明显
时间把控
确保洗涤时间达到30分钟,这是让洗涤剂充分作用于中孔巾的关键。在这30分钟内,洗涤剂能够深入中孔巾的纤维组织,全面清洁其中的污渍和细菌。时间过短,洗涤剂无法充分渗透和分解污渍,消毒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只有经过足够的时间,才能实现中孔巾的全面清洁和消毒。例如,一些顽固的污渍和隐藏在纤维深处的细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被洗涤剂彻底清除。从洗涤开始后的不同时间段,中孔巾的清洁和消毒情况如下:在开始的10分钟内,洗涤剂主要对中孔巾表面的污渍进行初步分解;10-20分钟,洗涤剂逐渐深入纤维内部;20-30分钟,实现全面清洁和消毒。如果洗涤时间不足30分钟,可能会有部分污渍残留,细菌也可能未被完全杀灭。因此,严格控制洗涤时间,才能保证中孔巾的洗涤质量。
清水漂洗
用清水彻底漂洗中孔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经过洗涤剂洗涤后的中孔巾会残留洗涤剂成分,如果不进行充分漂洗,这些残留的洗涤剂可能会对使用者的皮肤造成刺激,影响中孔巾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在漂洗过程中,要确保清水能够充分接触中孔巾的每一个部位,将洗涤剂残留完全去除。以下是不同漂洗次数下中孔巾洗涤剂残留情况的对比:
漂洗次数
洗涤剂残留情况
安全性和舒适度影响
1次
残留较多,有明显洗涤剂味道
可能刺激皮肤,舒适度差
2次
残留减少,但仍有少量痕迹
对皮肤有一定潜在刺激
3次及以上
基本无残留,无洗涤剂味道
安全性高,舒适度好
所以,至少进行3次清水漂洗,才能保证中孔巾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让使用者放心使用。
传染病菌处理
消毒剂浸泡
当处理带有传染病菌的中孔巾时,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浸泡是首要步骤。合适的消毒剂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传染病菌发挥特定的杀灭作用。将中孔巾浸泡30分钟,能确保消毒剂充分渗透到中孔巾的每一个纤维缝隙中,与病菌充分接触,从而有效杀灭传染病菌。为了保证浸泡效果,需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经权威部门认证的消毒剂,确保其对常见传染病菌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2)严格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调配浓度,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消毒效果;
3)浸泡过程中,适当搅拌中孔巾,使消毒剂均匀分布。在这30分钟内,消毒剂的成分会逐渐破坏病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使其失去活性。例如,对于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具有较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疗布类洗涤项目.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