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铜矿外围地区钻探投标方案
第一章 施工方案内容完整性和编制水平
10
第一节 方案结构完整性
10
一、 项目背景与施工目标
10
二、 技术路线与资源配置
16
三、 进度安排与协调机制
25
四、 附件材料规范编制
31
第二节 施工内容覆盖全面性
36
一、 钻探工作量总体部署
36
二、 钻孔参数详细设定
42
三、 钻探全流程实施内容
47
四、 特殊地质条件应对
53
第三节 技术参数合理性
58
一、 地质条件适配工艺
58
二、 地形适应性方案
64
三、 气候因素应对措施
69
四、 钻探精度控制标准
75
第四节 施工组织合理性
82
一、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82
二、 施工过程管理
90
三、 资源调配方案
94
四、 工期保障措施
98
第五节 编制规范与可执行性
103
一、 格式规范遵循情况
103
二、 内容逻辑严密性
110
三、 措施可执行性保障
115
四、 履约能力匹配度
121
第二章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27
第一节 施工方案设计
128
一、 钻机选型适配
128
二、 设备运输方案
148
三、 机台搭建规范
158
四、 钻进方法确定
174
第二节 钻探技术措施
189
一、 ZK005钻孔施工
189
二、 ZK1401钻孔施工
204
三、 ZK1003钻孔施工
227
四、 ZK303钻孔施工
239
第三节 地质验证与控制
253
一、 岩芯编录规范
253
二、 地质取样方案
275
三、 样品送检流程
291
四、 数据记录与应用
309
第四节 施工环境适应措施
330
一、 雨季施工方案
330
二、 冬季施工保障
344
三、 春季施工措施
361
四、 夏季施工安排
381
第五节 现场协调与手续办理
393
一、 前期手续办理
394
二、 地方协调机制
406
三、 施工后恢复措施
418
四、 后勤保障安排
431
第三章 质量管理体系和措施
445
第一节 质量管理体系
445
一、 项目质量责任架构
445
二、 质量控制流程设计
464
三、 三级质量检查实施
479
四、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
486
第二节 质量管理制度
503
一、 质量责任制实施
503
二、 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515
三、 施工技术交底管理
528
四、 质量事故处理机制
544
第三节 质量保障措施
567
一、 钻探施工前期准备
567
二、 钻探设备配置管理
585
三、 钻探操作流程规范
593
四、 岩芯管理标准化
607
五、 质量记录档案管理
623
第四节 人员培训与考核
633
一、 岗前培训管理
633
二、 定期培训计划
649
三、 质量绩效考核
658
四、 关键岗位管理
669
第四章 安全管理体系和措施
690
第一节 施工全过程安全管理
690
一、 安全管理责任分工机制
690
二、 钻探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696
三、 班前安全交底执行制度
703
四、 现场安全巡查监管方案
710
第二节 人员安全培训与持证上岗
716
一、 施工人员安全培训计划
716
二、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管理
726
三、 安全应急演练组织方案
732
四、 人员安全培训档案建设
739
第三节 现场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744
一、 专项安全风险识别清单
744
二、 施工区域安全评估报告
752
三、 极端天气施工安全预案
762
四、 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设置
771
第四节 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机制
776
一、 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776
二、 事故报告与响应流程
783
三、 应急救援物资配备标准
788
四、 应急演练组织实施计划
795
第五节 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机制
800
一、 安全检查制度体系建设
800
二、 安全检查重点内容清单
807
三、 安全隐患整改落实措施
814
四、 隐患整改台账管理规范
822
第六节 特殊环境安全应对措施
827
一、 林区作业安全防护方案
827
二、 高寒地区施工安全措施
834
三、 多风环境安全防护措施
842
四、 雨季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846
第七节 设备安全操作与维保管理
853
一、 钻探设备定人定岗管理
853
二、 设备检查保养制度体系
861
三、 关键设备操作规程制定
866
四、 设备维修安全防护措施
875
第八节 安全投入与经费保障
880
一、 年度安全投入计划编制
880
二、 安全费用使用范围界定
885
三、 安全投入与施工进度协同
891
四、 安全经费专款专用管理
898
第五章 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903
第一节 文明施工管理
903
一、 施工区域封闭管理方案
903
二、 施工标识系统规划
917
三、 材料堆放管理细则
928
四、 施工人员行为规范
943
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
951
一、 施工扬尘控制方案
951
二、 施工废水处理措施
962
三、 施工噪声控制策略
970
四、 施工垃圾分类管理
979
第三节 林地恢复方案
991
一、 恢复责任主体明确
991
二、 植被恢复计划制定
1000
三、 恢复资金预算管理
1011
四、 恢复成果验收标准
1024
第四节 施工区域生态保护
1034
一、 地表水体保护措施
1034
二、 野生动物保护策略
1046
三、 冻土层保护技术
1059
四、 生态恢复评估机制
1074
第六章 降低成本措施
1086
第一节 资源优化配置
1086
一、 钻探设备人力调配
1086
二、 设备闲置预防措施
1091
第二节 材料管理措施
1116
一、 钻探材料全流程管控
1116
二、 材料节约激励机制
1133
第三节 施工技术优化
1140
一、 钻探工艺效率提升
1140
二、 地质条件技术应对
1164
第四节 管理费用控制
1171
一、 非生产开支压缩
1171
二、 信息化管理应用
1187
第七章 主要机械设备表
1200
第一节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1200
一、 岩心钻机选型
1200
二、 泥浆循环系统配置
1206
三、 钻塔及辅助设备
1214
四、 动力与发电设备
1222
五、 测量与运输设备
1228
第二节 机械设备适用性说明
1235
一、 深孔钻探适应性
1235
二、 地形条件适配性
1244
三、 气候环境适应性
1252
四、 岩石硬度匹配性
1260
第三节 设备进场计划
1265
一、 前期准备阶段
1265
二、 主体设备进场
1270
三、 辅助设备进场
1278
四、 进度衔接保障
1284
第四节 设备维护与保障措施
1287
一、 日常维护计划
1287
二、 专业维修团队
1296
三、 备用设备储备
1302
四、 故障处理流程
1308
第八章 劳动力计划表
1318
第一节 人员配置方案
1318
一、 工种岗位配置
1318
二、 岗位数量确定
1323
三、 劳动力需求计划
1330
第二节 岗位职责说明
1335
一、 钻机操作岗位职责
1336
二、 地质编录岗位职责
1343
三、 测量人员岗位职责
1350
四、 安全管理岗位职责
1357
五、 后勤保障岗位职责
1364
第三节 进场安排计划
1372
一、 分阶段进场安排
1373
二、 首批人员进场计划
1381
三、 后续人员进场安排
1386
四、 劳动力进场时间表
1394
第四节 培训与管理机制
1399
一、 人员培训计划
1399
二、 考勤与绩效制度
1407
三、 动态管理机制
1413
四、 管理人员职责
1419
第九章 施工进度表
1426
第一节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
1426
一、 总工期与钻探任务分配
1426
二、 自然条件施工窗口期规划
1433
三、 施工阶段时间节点控制
1441
四、 关键节点控制措施制定
1447
第二节 工序衔接与协调
1458
一、 钻孔施工顺序优化
1458
二、 设备转场时间统筹
1467
三、 施工协调专人负责制
1474
四、 孔深倾角调整缓冲机制
1486
第三节 资源配置与进度匹配
1497
一、 劳动力进场时间规划
1497
二、 机械设备使用周期管理
1507
三、 材料供应进度保障
1518
四、 外部协调事项时间节点
1525
第十章 施工总平面图
1534
第一节 施工区域地形
1534
一、 地形适应性分析
1534
二、 钻机平台选址
1539
第二节 气候条件影响
1546
一、 冬季施工应对措施
1546
二、 降水天气施工安排
1553
三、 大风天气防护设计
1560
第三节 钻孔布局规划
1567
一、 钻孔位置分布设计
1567
二、 钻孔参数设置
1571
三、 钻孔施工目的规划
1579
第四节 施工动线设计
1584
一、 设备运输路径规划
1584
二、 现场作业流线设计
1590
三、 区域协调管理
1596
第五节 临时设施布设
1602
一、 钻机平台搭建规划
1603
二、 辅助区域设置
1610
三、 临时水电与排污
1619
第六节 林地恢复规划
1624
一、 林地占用审批管理
1624
二、 植被恢复措施
1631
三、 恢复进度安排
1640
施工方案内容完整性和编制水平
方案结构完整性
项目背景与施工目标
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铜矿外围地质概况
地形地貌特征
工作区处于长白山系龙岗山脉西南部,海拔在380-1138.9m之间,相对高差约760m,地势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属于中低山区,地形切割深度中等。地表覆盖层厚度超2m,导致岩石出露情况不佳。该区域植被较为发育,森林覆盖面积约达65%,地形等级为Ⅲ级。在矿区中部,小溪二道阳岔河向东流入大横道河,大横道河位于工作区东侧,由北向南流经马当村、恒德,与二密河相会后,向东流经长流村,最终汇入哈泥河后注入浑江。
二道阳岔河
地形要素
特征描述
海拔高度
380-1138.9m
相对高差
约760m
地势走向
西高东低
地形类型
中低山区
地形切割深度
中等
地表覆盖层厚度
2m以上
岩石出露情况
不佳
植被发育程度
较发育
森林覆盖面积
约65%
地形等级
Ⅲ级
主要水系
二道阳岔河、大横道河、二密河、哈泥河、浑江
气候条件状况
此地属于北寒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且降水较多,秋季天气晴朗、气候宜人,冬季略长且寒冷。大气降水大多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降雪则集中于12月份和翌年1月份。年降水量为968.4mm,蒸发量达453mm。年平均气温为+4.7℃,最高气温可达+35.5℃,最低气温为-35.9℃,无霜期在133-150天之间。10月份开始结冻,翌年4月上旬解冻,最大冻土深145cm,春秋两季多风,最大风速为17.7m/s。
气候要素
特征描述
气候类型
北寒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
四季特点
春季干旱,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略长寒冷
降水集中月份
7、8月
降水占比
全年降水量的60-70%
降雪集中月份
12月和翌年1月
年降水量
968.4mm
蒸发量
453mm
年平均气温
+4.7℃
最高气温
+35.5℃
最低气温
-35.9℃
无霜期
133-150天
结冻时间
10月份
解冻时间
翌年4月上旬
最大冻土深
145cm
多风季节
春秋两季
最大风速
17.7m/s
地质岩性特征
钻探过程中遇到的地质体主要为晚侏罗世松顶山杂岩体以及四个独立侵入单元,岩性主要包括花岗斑岩、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和闪长玢岩。岩石硬度级别为Ⅶ级,不过倾角及孔深会根据现场施工条件进行调整。在实际施工时,会密切关注地质体的变化情况,依据具体的岩性特征和现场条件,灵活调整施工参数,以确保钻探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于不同岩性的岩石,会采取相应的钻进技术和工艺,提高钻进效率和质量。
花岗斑岩
石英二长岩
钻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岩芯质量标准
岩芯直径不小于Φ48mm,以充分满足地质取样的要求。只有保证岩芯直径达到标准,才能获取足够的样本进行地质分析,准确推断地下地质结构和矿产信息。岩芯采取率需严格达到相关标准,这是确保能准确反映地下地质情况的关键。较高的采取率意味着能获取更多有代表性的岩芯,为地质研究提供更丰富的数据。此外,岩芯的完整性和代表性必须符合规定,避免出现破碎、扰动等情况影响分析结果。若岩芯出现破碎或扰动,其蕴含的地质信息将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分析结果出现偏差。
岩芯
钻探工程施工
钻孔参数标准
钻孔的方位、倾角和深度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以确保符合各钻孔的施工目的。只有精准控制这些参数,才能使钻孔准确到达目标位置,获取所需的地质信息。钻孔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出现偏差影响后续工作。若钻孔垂直度和平整度不佳,可能会导致钻孔偏移,影响矿体控制和资源评估的准确性。钻孔的孔径需保持均匀,满足相关技术规范。均匀的孔径有助于保证钻进过程的稳定性,提高钻探效率。
钻孔参数
标准要求
方位
严格按设计要求
倾角
严格按设计要求
深度
严格按设计要求
垂直度
控制在合理范围
平整度
控制在合理范围
孔径
保持均匀,符合技术规范
综合验收标准
钻探工程需达到相关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确保为合格品。这是对整个钻探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只有达到合格标准,才能保证工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各项施工记录和报告应完整、准确、清晰,便于进行质量追溯和评估。完整准确的记录和报告是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岩芯分析、钻孔参数检测等综合评估,确认钻探工程满足地质勘探需求。综合评估能全面了解钻探工程的质量和效果,为后续的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可靠的支持。
深部矿化体产状验证目标
矿体产状确定
通过对ZK005、ZK1401、ZK1003、ZK303四个钻孔的钻探,准确验证深部矿(化)体的产状。对这四个钻孔进行科学钻探和详细分析,能够获取深部矿(化)体的第一手资料,为确定其产状提供可靠依据。明确矿(化)体的走向、倾向和倾角等参数,为后续开采提供基础数据。这些参数是规划开采方案、设计开采工艺的重要依据,准确的参数能够提高开采效率和资源回收率。分析矿(化)体在不同深度和位置的变化情况,掌握其分布规律。了解矿(化)体的分布规律有助于合理布局勘探和开采工作,提高勘探和开采的针对性。
深部矿化体产状验证
矿化蚀变带信息获取
详细了解矿(化)和矿化蚀变带的信息,包括蚀变类型、强度和范围等。全面掌握这些信息能够深入了解矿化过程和矿体形成机制,为找矿和勘探提供指导。研究矿化蚀变带与矿(化)体的关系,这对于确定矿体的位置和规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更精准地圈定矿体范围,提高找矿效率。通过对岩芯的分析和测试,确定矿化蚀变带的地质特征和化学成分。岩芯是研究矿化蚀变带的重要样本,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和测试,能够获取矿化蚀变带的详细信息,为地质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矿体控制与评估
对3-8号矿体进行有效控制,了解其深部见矿情况。通过合理布置钻孔和采用先进的勘探技术,准确掌握矿体的深部情况,为资源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评估矿体的规模、质量和储量,为资源开发提供依据。准确评估矿体的各项指标,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提高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结合地质条件和钻探结果,对矿体的可开采性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矿体特征和开采技术等因素,全面评估矿体的可开采性,确保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矿体资源量提升实施方向
矿体深部勘探
利用ZK1003钻孔控制2号、3号矿体深部见矿情况,通过详细的钻探和分析,发现潜在的矿体资源。对ZK1003钻孔获取的数据进行深入研究,能够揭示2号、3号矿体深部的地质结构和矿化特征,寻找潜在的矿体。通过ZK303钻孔控制5号、6号、7号和8号矿体见矿情况,深入了解矿体的分布和延伸,为资源量提升提供依据。对ZK303钻孔的结果进行分析,有助于确定这几个矿体的边界和规模,为资源量计算和开发规划提供基础。根据钻探结果,对矿体深部的地质结构和矿化特征进行研究,优化勘探方案,提高勘探效率。通过不断总结钻探经验,结合新的地质认识,调整勘探方案,使勘探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资源量计算与评估
根据钻孔获取的岩芯数据和地质信息,准确计算矿体的资源量。通过对岩芯进行化验分析和地质建模,能够精确计算出矿体的资源储量。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对矿体的资源质量和储量进行评估,确定其经济价值。科学的评估方法能够客观反映矿体的资源状况,为资源开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定期对资源量进行动态监测和更新,及时掌握资源变化情况。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和开采活动的进行,矿体资源量会发生变化,定期监测和更新能够保证资源信息的准确性。
资源开发策略制定
结合资源量评估结果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矿体资源开发策略。充分考虑资源状况和市场行情,制定出既能有效利用资源又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开发策略。优化开采方案,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开采成本。通过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资源开采的效率和效益。注重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实现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要遵循环保和安全原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技术路线与资源配置
金刚石钻头钻进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规划
1)根据项目区域地质条件,针对花岗斑岩、石英二长岩等Ⅶ级硬度岩石,规划金刚石钻头钻进的具体路线。结合项目实际,工作区岩石硬度级别为Ⅶ级,岩性主要为花岗斑岩、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这些岩石的特性决定了钻进的难度和方式。通过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分析,制定出适合该地质条件的金刚石钻头钻进路线,确保钻进过程的高效和安全。
2)结合钻孔的目标、深度、方位、倾角等参数,确定每个钻孔的钻进工艺路线。本项目中,不同的钻孔有不同的目标和参数,如ZK005孔深550m,方位180°,倾角85°,其钻进工艺路线需要根据这些具体参数进行精确规划。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为每个钻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钻进工艺路线,以满足项目的要求。
工程编号
岩石类型
目标
深度(m)
方位(°)
倾角(°)
钻进工艺路线要点
ZK005
花岗斑岩、石英二长岩等
验证深部矿(化)体产状,了解矿(化)和矿化蚀变带信息,并对3-8号矿体进行控制
550
180
85
采用渐进式钻进,控制钻进速度和压力,确保岩芯采取率
ZK1401
花岗斑岩、石英二长岩等
验证深部矿(化)体产状,了解矿(化)和矿化蚀变带信息,并对3号矿体进行控制
600
180
85
加强护壁,防止孔壁坍塌,保证钻进的稳定性
ZK1003
花岗斑岩、石英二长岩等
控制2号、3号矿体深部见矿情况,提升资源量
550
180
85
优化钻进参数,提高钻进效率,确保深部矿体的控制效果
ZK303
花岗斑岩、石英二长岩等
控制5号、6号、7号和8号矿体见矿情况,提升资源量
601
180
85
采用特殊的钻进技术,应对复杂地质条件,保证矿体的准确控制
钻进参数控制
1)严格控制金刚石钻头的钻进压力、转速、泵量等参数,确保钻进效率和岩芯质量。在钻进过程中,钻进压力过大可能导致钻头磨损加剧,钻进速度过快可能影响岩芯质量,泵量不足可能导致岩粉排除不畅。因此,需要根据岩石的硬度、钻孔的深度等因素,精确控制这些参数,以达到最佳的钻进效果。
2)根据不同的岩石性质和钻孔深度,及时调整钻进参数,保证钻进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项目中,岩石硬度级别为Ⅶ级,不同的岩石类型和钻孔深度对钻进参数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在较硬的岩石中钻进时,需要适当增加钻进压力和转速;在较深的钻孔中钻进时,需要调整泵量以保证岩粉的有效排除。通过及时调整钻进参数,确保钻进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3)在钻进过程中,实时监测钻进参数的变化,如钻进压力、转速、泵量等。一旦发现参数异常,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调整。同时,建立钻进参数的数据库,对不同岩石类型和钻孔深度下的钻进参数进行记录和分析,为后续的钻进工作提供参考。
4)加强对钻进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检查设备的各个部件,如钻头、钻杆、泵等,及时更换磨损的部件,保证设备的性能稳定。同时,对设备进行定期的调试和校准,确保钻进参数的准确性。
冲击回转钻进技术应用
技术应用范围
1)在Ⅶ级硬度岩石的钻进过程中,确定冲击回转钻进技术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本项目工作区的岩石硬度级别为Ⅶ级,冲击回转钻进技术在这种硬度的岩石中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对岩石的物理性质、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分析,确定该技术在不同钻孔中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以提高钻进效率。
2)针对不同的钻孔情况,合理选择冲击回转钻进技术的应用方式,提高钻进效率。不同的钻孔目标、深度、方位、倾角等参数对冲击回转钻进技术的应用方式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于较深的钻孔,可能需要采用连续冲击回转钻进方式;对于较浅的钻孔,可以采用间歇冲击回转钻进方式。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应用方式,确保钻进过程的高效进行。
工程编号
岩石硬度
钻孔目标
深度(m)
方位(°)
倾角(°)
冲击回转钻进技术应用方式
ZK005
Ⅶ级
验证深部矿(化)体产状,了解矿(化)和矿化蚀变带信息,并对3-8号矿体进行控制
550
180
85
连续冲击回转钻进,结合金刚石钻头
ZK1401
Ⅶ级
验证深部矿(化)体产状,了解矿(化)和矿化蚀变带信息,并对3号矿体进行控制
600
180
85
间歇冲击回转钻进,调整冲击频率
ZK1003
Ⅶ级
控制2号、3号矿体深部见矿情况,提升资源量
550
180
85
连续冲击回转钻进,优化钻进参数
ZK303
Ⅶ级
控制5号、6号、7号和8号矿体见矿情况,提升资源量
601
180
85
间歇冲击回转钻进,配合特殊钻头
技术效果评估
1)对冲击回转钻进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包括钻进速度、岩芯采取率等指标。在钻进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钻进速度和岩芯采取率等指标,了解冲击回转钻进技术的应用效果。例如,钻进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岩芯质量下降,岩芯采取率过低可能影响对矿体的了解。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技术参数和应用方案,确保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如果评估结果显示钻进速度过慢或岩芯采取率过低,需要分析原因并调整技术参数,如冲击频率、钻进压力等。同时,根据不同的钻孔情况,优化应用方案,以提高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建立冲击回转钻进技术效果评估的数据库,对不同钻孔的钻进速度、岩芯采取率等指标进行记录和分析。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总结出适合本项目的冲击回转钻进技术参数和应用方案,为后续的钻进工作提供参考。
4)定期对冲击回转钻进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与同类型项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不断改进和完善冲击回转钻进技术,提高钻进效率和质量。
中低山区设备运输方案
运输路线规划
1)结合中低山区的地形条件,规划合理的设备运输路线,避开地形复杂和危险区域。本项目工作区位于长白山系龙岗山脉西南部,属中低山区,地形切割深度中等,地表覆盖层厚度2m以上,岩石出露不佳,植被较发育。在规划运输路线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地形条件,避开陡峭的山坡、深沟、河流等危险区域,选择地势相对平坦、交通相对便利的路线。
2)对运输路线进行实地勘察,确保路线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在确定运输路线后,组织专业人员对路线进行实地勘察,检查道路的承载能力、宽度、坡度等是否满足设备运输的要求。同时,对路线上的桥梁、涵洞等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其安全性。通过实地勘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运输路线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3)根据设备的运输时间和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运输计划。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考虑天气因素对运输的影响,如暴雨、暴雪等恶劣天气可能导致道路湿滑、积雪等,增加运输难度和风险。因此,需要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运输时间,避开恶劣天气。同时,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情况,确保设备运输的安全和顺利。
4)与当地相关部门和居民进行沟通协调,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在设备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对当地的交通、环境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与当地的交通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等进行沟通协调,办理相关的手续和许可证。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纠纷和矛盾。
中低山区设备运输
冲击回转钻进设备
运输方式选择
1)根据设备的类型、重量和体积,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如汽车运输、履带式运输等。本项目中,钻探设备包括钻机、泥浆泵、钻杆等,不同的设备具有不同的类型、重量和体积。对于重量较轻、体积较小的设备,可以采用汽车运输;对于重量较大、体积较大的设备,可以采用履带式运输。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输。
2)对运输设备进行合理的固定和保护,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在运输前,需要对设备进行仔细的检查和调试,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同时,采用合适的固定方式,如绳索、链条等,将设备固定在运输工具上,防止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晃动、碰撞等。此外,对设备进行必要的保护,如覆盖防雨布、安装防护垫等,防止设备受到损坏。
泥浆泵
防滑链
设备名称
类型
重量(吨)
体积(立方米)
运输方式
固定方式
保护措施
钻机
大型设备
10
20
履带式运输
链条固定
覆盖防雨布
泥浆泵
中型设备
5
10
汽车运输
绳索固定
安装防护垫
钻杆
小型设备
2
5
汽车运输
捆绑固定
包裹防护套
施工团队责任分工机制
分工明确细化
1)明确施工团队各成员在钻探工程中的具体职责和分工,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人员等。在本项目中,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施工人员负责具体的钻探施工工作,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通过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将各项施工任务分解到具体的责任人,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将钻探工程的各项任务,如钻孔施工、岩芯采取、设备维护等,分解到具体的责任人。每个责任人对自己负责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责任,确保任务的按时完成和质量保证。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失误或失职导致的问题进行追究,提高责任人的责任心。
3)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标准,规范施工团队各成员的工作行为。明确各成员在不同工作环节中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使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查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4)加强对施工团队成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使成员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同时,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协调沟通机制
1)建立施工团队内部的协调沟通机制,确保各成员之间信息畅通、协作顺畅。在施工过程中,各成员之间需要及时沟通信息,协调工作进度和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召开工作会议等方式,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明确沟通的流程和方式,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有效处理。
2)定期召开施工协调会,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每周或每两周召开一次施工协调会,由项目经理主持,各成员参加。在会议上,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讨论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通过协调会,及时调整工作安排,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3)建立问题反馈机制,鼓励成员及时反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对于成员反馈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回复,让成员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得到重视。同时,对提出有价值建议的成员进行奖励,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加强与外部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如业主、监理等。及时向他们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共同推进项目的顺利进行。
冬季施工资源保障配置
物资资源保障
1)储备足够的冬季施工物资,如防冻液、保温材料、防滑设备等,确保施工设备和人员的正常运行。本项目工作区冬季寒冷,最低气温可达-35.9℃,需要储备足够的防冻液,防止设备的水箱、发动机等部位结冰;储备足够的保温材料,对设备和管道进行保温,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储备防滑设备,如防滑链、防滑垫等,确保人员和车辆在冰雪路面上的安全。
2)对物资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调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物资管理台账,对物资的采购、发放、使用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需求,合理安排物资的发放和使用,避免物资的浪费。同时,定期对物资进行盘点和检查,及时补充短缺的物资。
3)与物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物资的及时供应。在冬季施工期间,物资的供应可能会受到天气、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与物资供应商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物资的库存情况和供应计划,提前做好物资的储备和调配工作。同时,签订详细的供应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物资的质量和供应的及时性。
4)加强对物资资源的安全管理,防止物资被盗、损坏等情况的发生。在物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安装防盗门窗、设置监控设备等。同时,对物资进行分类存放,标识清晰,便于管理和查找。
冬季施工物资储备
运输车辆
保温材料
人员资源保障
1)为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防寒保暖用品,如棉衣、棉帽、手套等,保障人员的身体健康。在冬季施工期间,气温较低,施工人员需要穿戴足够的防寒保暖用品,防止冻伤、感冒等疾病的发生。为施工人员配备质量好、保暖性能强的棉衣、棉帽、手套等用品,确保他们在寒冷的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
2)对施工人员进行冬季施工安全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冬季施工环境复杂,存在着滑倒、冻伤、火灾等安全隐患。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让他们了解冬季施工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培训内容可以包括防寒保暖知识、防滑知识、防火知识等。
3)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在冬季施工期间,由于天气寒冷,施工人员的体力消耗较大。因此,需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让施工人员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恢复体力。同时,根据天气情况和施工进度,适当调整工作强度,确保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4)建立医疗保障机制,为施工人员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在施工现场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如急救箱、感冒药、冻伤药等。同时,与当地的医院建立联系,确保在施工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或疾病时能够及时得到治疗。
防寒保暖用品
进度安排与协调机制
180日历天工期阶段划分
施工准备阶段
①处理占林、占地、修路、青苗赔偿等事项,办理相关手续。我公司将积极与相关部门和当地居民沟通协调,确保各项手续合法合规,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同时,安排专人负责跟踪手续办理进度,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②完成房屋租赁、机械设备搬运、平机台等工作。提前对施工场地进行勘察,确定房屋租赁位置和机械设备停放地点。组织专业的搬运团队,确保机械设备安全、及时地运输到施工现场。在平机台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机台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③组织人员和设备进场,进行调试和检查。根据施工计划,合理安排人员进场时间,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对进场的设备进行全面的调试和检查,确保设备性能良好,能够正常投入使用。对发现的设备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避免影响施工进度。
施工准备
设备调试检查
钻孔施工阶段
①按照钻孔技术参数要求,进行钻孔定位和钻进施工。依据设计方案和现场实际情况,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进行精准定位,确保钻孔位置准确无误。在钻进过程中,严格控制钻进速度和压力,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调整钻进参数,保证钻孔质量。
②进行取芯、测斜等工作,确保岩芯直径不小于Φ48mm。配备先进的取芯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取芯操作,保证岩芯的完整性和代表性。定期对钻孔进行测斜,及时发现并纠正钻孔偏差,确保钻孔符合设计要求。
③对钻遇地质体进行分析和记录,验证深部矿(化)体产状。安排地质专业人员对钻遇的地质体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记录,包括岩石类型、结构构造、矿化情况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验证深部矿(化)体的产状,为后续的资源勘探提供可靠依据。
钻孔施工
收尾验收阶段
①完成封孔工作,对钻孔进行清理和整理。按照相关规范要求,使用合适的封孔材料对钻孔进行封孔,确保封孔质量。对钻孔周围的场地进行清理,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杂物清理干净,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
②进行施工后林地恢复,处理相关环保事宜。制定详细的林地恢复方案,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工作,尽量减少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积极配合环保部门的检查和监测,确保施工符合环保要求。
③提交施工报告和相关资料,配合进行工程验收。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编写详细的施工报告。整理好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资料,包括钻孔记录、岩芯分析报告、测斜数据等,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核。积极配合验收人员的工作,对验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工程顺利通过验收。
封孔工作
林地恢复
钻孔施工顺序动态调整
根据现场条件调整
①考虑地形、地质条件,优先选择施工难度较小的钻孔进行施工。对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评估每个钻孔的施工难度。优先安排在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的区域进行钻孔施工,这样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②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关键钻孔施工。吉林省通化市的气候条件较为复杂,春秋两季多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在施工过程中,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应对恶劣天气的准备。避免在大风、暴雨、暴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关键钻孔施工,以免影响钻孔质量和施工安全。
③根据设备状况和人员配备,合理安排钻孔施工顺序。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根据设备的性能和数量,以及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合理安排钻孔施工顺序。充分发挥设备和人员的优势,提高施工效率。
依据施工进度调整
①若某一钻孔施工进度滞后,调整后续钻孔施工顺序,确保整体工期不受影响。建立完善的施工进度监测体系,实时掌握每个钻孔的施工进度。当发现某一钻孔施工进度滞后时,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可以优先安排其他钻孔的施工,或者增加该钻孔的施工人员和设备,以加快施工进度。
②当某一钻孔提前完成时,及时安排相邻钻孔的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在施工过程中,若某一钻孔提前完成,及时组织人员对该钻孔进行验收和总结。同时,对相邻钻孔的施工条件进行评估,若条件允许,立即安排相邻钻孔的施工,避免设备和人员闲置,提高施工效率。
③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钻孔施工顺序,保证资源合理利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如地质条件变化、设备故障等。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钻孔施工顺序,合理调配资源。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得到充分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结合地质情况调整
①若钻遇复杂地质条件,调整钻孔顺序,优先处理地质情况相对简单的钻孔。在钻孔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复杂的地质条件,如岩石硬度高、地层破碎等。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及时调整钻孔顺序,优先选择地质情况相对简单的钻孔进行施工。这样可以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②根据地质分析结果,对可能存在重要矿(化)体的钻孔提前施工。在施工前,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确定可能存在重要矿(化)体的区域。根据地质分析结果,优先安排这些区域的钻孔施工,以便尽快获取矿(化)体的相关信息,为后续的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③当发现地质情况与预期不符时,及时调整钻孔施工顺序,确保施工目标的实现。在钻孔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预期不符。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及时组织地质专家对地质情况进行重新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钻孔施工顺序。确保施工过程能够准确地获取所需的地质信息,实现施工目标。
跨部门协作沟通流程
建立沟通机制
①设立专门的沟通协调小组,负责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协调工作。沟通协调小组由各部门的代表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沟通施工过程中的各项信息。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
②制定定期的沟通会议制度,及时交流施工进展、问题和解决方案。每周或每两周召开一次沟通会议,各部门汇报施工进展情况,提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沟通会议,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③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内部沟通平台,如微信群、QQ群等,方便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明确信息传递的流程和标准,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达。
沟通会议
明确职责分工
①清晰界定各部门在施工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避免职责不清导致的沟通障碍。制定详细的部门职责说明书,明确各部门在施工过程中的具体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边界清晰,避免出现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情况。
②明确各部门在不同施工阶段的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工作有序进行。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制定各部门的工作任务清单,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通过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一致,避免出现工作冲突和延误。
③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因沟通不畅或工作失误导致的问题进行责任追究。当出现因沟通不畅或工作失误导致的问题时,及时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以增强各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感和执行力。
加强协作配合
①各部门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各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当一个部门遇到问题时,其他部门要积极提供帮助,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加强协作配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共享施工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各部门要及时将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和数据上传到信息共享平台,供其他部门查阅和使用。通过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③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意识和能力。定期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意识。同时,开展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各部门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协作能力。
团队建设活动
附件材料规范编制
钻探施工工艺流程图
流程阶段划分
前期准备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涵盖多项关键工作,施工场地勘察是基础,需对场地的地形、地质条件等进行全面调查,为后续工作提供准确依据。设备选型与采购要根据勘察结果进行,确保设备能够适应场地条件和施工要求。人员培训也至关重要,使工作人员熟悉施工流程和操作规范。在流程图中,要清晰展示这些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例如先进行场地勘察,根据勘察结果确定设备选型,再进行设备采购和人员培训。同时,要突出各项工作的关联性,如场地的复杂程度会影响设备的选型,进而影响采购计划和人员培训的重点。
施工场地勘察
设备选型与采购
钻进施工
钻进施工阶段
钻进施工阶段是钻探工程的核心环节,其流程复杂且环环相扣。设备进场后,需进行平台搭建,为后续的钻孔作业提供稳定的基础。钻孔定位要精确,确保钻孔位置符合设计要求。钻进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钻进速度和压力等关键技术参数,以保证施工质量。在流程图中,要详细描绘各环节的衔接顺序,标注钻进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节点。例如,在钻进速度过快时,可能会影响岩芯采取率,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钻孔要求,合理调整钻进速度和压力。
平台搭建
钻孔定位
钻孔
图形绘制规范
符号使用标准
为确保钻探施工工艺流程图的规范性和可读性,采用统一的符号标准来表示不同的施工设备、工艺环节和操作动作。对于特殊符号,要进行详细的注释说明,防止产生歧义。例如,用特定的符号表示钻机、泥浆泵等施工设备,用不同的图形表示不同的工艺环节,如钻孔、下套管等。通过统一的符号标准,使相关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流程图的含义,提高工作效率。
钻机
下套管
线条与箭头规范
运用清晰、简洁的线条和箭头来表示施工流程的方向和顺序,是绘制流程图的关键。线条的粗细和颜色可根据重要程度进行区分,重要的流程环节用较粗的线条表示,次要的用较细的线条表示。箭头的指向要准确无误,体现各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从设备进场到平台搭建,再到钻孔定位和钻进作业,通过箭头的连接,清晰地展示了施工流程的先后顺序。这样可以使流程图更加直观,便于相关人员理解和执行。
审核与更新机制
定期审核流程
建立定期审核机制,对钻探施工工艺流程图进行全面审核。审核过程中,要检查流程图是否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符,收集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例如,随着施工技术的改进和设备的更新换代,流程图中的某些环节可能需要调整。通过定期审核,可以确保流程图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施工提供可靠的指导。
动态更新内容
根据施工工艺的改进、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实际施工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对流程图进行更新。确保流程图始终能够准确反映最新的钻探施工工艺,使相关人员能够按照最新的流程进行施工。例如,当采用新的钻进技术时,要在流程图中相应地增加或修改相关环节,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通过动态更新内容,提高流程图的时效性和适应性。
钻孔技术参数说明文档
参数内容概述
基本参数信息
详细列出每个钻孔的基本参数是钻孔技术参数说明文档的重要内容。这些参数包括工程编号、坐标(XXX、Y)、孔深、方位、倾角等,确保参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关键。对每个参数的含义和作用进行简要说明,有助于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参数。以下是具体的参数列表:
工程编号
XXX
Y
孔深(m)
方位(°)
倾角(°)
参数含义及作用
ZK005
482700.01
4635964.25
550
180
85
确定钻孔位置和方向,用于验证深部矿(化)体产状等
ZK1401
482998.55
4635929.91
600
180
85
明确钻孔位置和倾斜角度,控制3号矿体
ZK1003
482915.42
4635705.75
550
180
85
定位钻孔,控制2号、3号矿体深部见矿情况
ZK303
482600.06
4635816.42
601
180
85
确定钻孔位置和方向,控制5-8号矿体见矿情况
特殊参数要求
针对岩芯直径不小于Φ48mm等特殊参数要求,需进行重点说明。这些特殊参数对施工质量和目的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岩芯直径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获取的地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较大的岩芯直径能够提供更清晰的地质结构和矿化信息。特殊参数的确定依据是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实际施工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目标。例如,如果岩芯直径过小,可能会导致矿化信息的缺失,影响对矿体的判断和资源量的评估。
参数调整原则
现场条件影响
倾角及孔深等参数可能会根据现场施工条件进行调整。不同的现场条件,如地形、地质结构等,会对这些参数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为了保证钻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可能需要调整倾角;当地质结构变化较大时,为了获取更准确的地质信息,可能需要调整孔深。制定在不同现场条件下参数调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例如,在遇到断层等地质构造时,要根据断层的走向和倾角,合理调整钻孔的倾角和孔深。
调整审批流程
建立参数调整的审批流程,能够确保参数调整过程规范、有序。当需要进行参数调整时,要明确申请、审核和批准程序。相关人员在参数调整过程中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避免随意调整参数。例如,施工人员发现需要调整参数时,要及时提出申请,经过技术负责人审核,再由项目负责人批准后才能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不受影响。
参数与施工关联
对钻进工艺的影响
钻孔技术参数对钻进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孔深和倾角会对钻进方法和设备选型提出不同的要求。较深的孔需要更强大的钻进设备和更合理的钻进方法,以保证钻进效率和质量。根据参数要求制定相应的钻进工艺方案,能够确保施工工艺与参数相匹配。例如,对于大倾角的钻孔,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的钻进技术和设备,以防止钻孔偏斜。
与施工目的的契合度
每个钻孔的技术参数都与施工目的紧密契合。验证深部矿(化)体产状、了解矿(化)和矿化蚀变带信息等施工目的,需要通过合理设置钻孔的参数来实现。参数设置在实现施工目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够确保施工的有效性。例如,通过调整孔深和方位,可以更准确地控制矿体的深部见矿情况,为资源量的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施工内容覆盖全面性
钻探工作量总体部署
1960米4孔钻进总量规划
总体工作量明确
1)本次钻探工程总量确定为1960米/4孔,涉及ZK005、ZK1401、ZK1003、ZK303四个钻孔。我公司会依据各钻孔的具体目标和深度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工作量分配。
2)合理分配钻进工作量对整体工程的有序推进至关重要。会综合考虑各钻孔的地质条件、施工难度等因素,确保每个钻孔的工作安排既符合其自身需求,又能与整个工程进度相协调。
3)对每个钻孔的工作量进行细致细化,涵盖钻进、取芯、测斜、封孔等多个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工作量占比,为施工人员提供清晰的工作指导,保障各环节工作都能高效完成。
钻进顺序安排
1)依据地质条件和钻孔目标,科学规划四个钻孔的钻进顺序,是提高施工效率的关键。会优先对地质条件复杂、对后续施工有重要指导意义的钻孔进行作业。
2)优先安排对后续施工有重要指导意义的钻孔,能够为后续工作提供准确的地质信息。通过对这些钻孔的提前勘探,可提前掌握地层情况,为后续钻孔的施工提供更精准的参数。
3)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如地形、气候等因素,灵活调整钻进顺序。遇到突发情况或不可预见的问题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取芯作业
钻进过程
进度与资源匹配
1)根据180日历天的工期要求,制定详细的钻进进度计划。会合理安排设备和人员资源,确保在不同施工阶段,设备和人员的投入与钻进工作量相匹配。
2)确保在不同施工阶段,设备和人员的投入与钻进工作量相匹配,可避免资源浪费或不足。会根据工程进度,及时调整设备和人员的配置,保证施工的连续性。
3)对钻进过程中的资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通过建立完善的资源管理体系,及时发现资源使用中的问题并进行解决,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
ZK005钻孔施工安排
钻孔目标明确
1)ZK005钻孔旨在验证深部矿(化)体产状,了解矿(化)和矿化蚀变带信息,并对3-8号矿体进行控制。为实现这一目标,会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依据该目标,确定钻孔的深度为550米,方位为180°,倾角为85°。这些参数是保证钻孔能够准确到达目标位置的关键,施工过程中会严格控制。
3)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目标要求进行钻进和数据采集。会采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技术,确保采集的数据准确可靠,为后续的矿体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钻进工艺选择
1)针对钻遇的花岗斑岩、石英二长岩等Ⅶ级硬度岩石,采用适合的钻进工艺,如金刚石钻头钻进。金刚石钻头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好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钻进效率。
2)根据岩石特性和钻孔要求,调整钻进参数。会实时监测钻进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钻压、转速、泵量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钻进效率和岩芯质量。
3)在钻进过程中,及时监测钻进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钻进工艺。如遇到岩石硬度变化、地层不稳定等情况,会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钻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岩石类型
钻进工艺
钻压(kN)
转速(r/min)
泵量(L/min)
花岗斑岩
金刚石钻头钻进
10-15
200-300
30-50
石英二长岩
金刚石钻头钻进
12-18
250-350
40-60
施工流程把控
1)严格按照设备进场、平台搭建、钻进、取芯、测斜、封孔、验收等流程进行施工。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
2)每个环节都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施工人员会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作业。会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要求。
3)加强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和协调,提高施工效率。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各环节之间的问题,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测斜操作
封孔流程
ZK1401钻孔实施计划
明确钻孔目标
1)ZK1401钻孔的目标是验证深部矿(化)体产状,了解矿(化)和矿化蚀变带信息,并对3号矿体进行控制。以此为依据,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2)确定钻孔深度为600米,方位为180°,倾角为85°,这些参数是指导施工的重要依据。施工过程中会严格按照这些参数进行操作,确保钻孔的准确性。
3)在施工中围绕目标进行数据采集和...
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铜矿外围地区钻探投标方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