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项目(五期)磋商文件(2025061902)
投 标 文 件
投标编号:
投标单位:
法人代表:
投标日期:
目 录
第一章 采购需求响应情况
8
第一节 技术标准响应
8
一、 标准先行建设规范响应
8
二、 应用为先需求导向响应
25
第二节 国产化替代响应
35
一、 国产化软硬件产品认证
35
二、 业务软件国产化适配
38
第三节 集成规范响应
49
一、 超短波监测平台技术规范
49
二、 SOAP报文结构补充说明
61
第四节 架构与部署响应
72
一、 频谱地图系统架构设计
72
二、 开发工具与实施路线
82
第五节 基础设施响应
97
一、 信息网基础设施规范
97
二、 应用安全平台体系
118
第六节 性能与扩展性响应
126
一、 科学选型技术论证
127
二、 统筹建设实施方案
143
第七节 验收与评测响应
155
一、 验收评测配合方案
155
二、 全运会专项保障响应
167
第二章 技术方案
181
第一节 系统设计合理性
181
一、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原则
181
二、 标准化设计与系统稳定性
193
第二节 系统前瞻性
205
一、 无线电监测业务发展趋势
205
二、 公众移动通信频谱地图系统
218
第三节 系统扩展性
226
一、 功能模块可插拔设计
226
二、 跨平台部署能力
241
第四节 系统适应性
249
一、 多环境运行适配方案
250
二、 安全防护体系构建
261
第三章 项目实施方案
274
第一节 项目实施组织架构
274
一、 项目团队岗位职责分工
274
二、 团队成员经验与能力匹配
284
第二节 项目实施计划安排
286
一、 分阶段工作内容与交付成果
286
二、 进度控制与风险管理机制
296
第三节 项目安全保障措施
308
一、 无线电专网安全防护体系
309
二、 基础设施安全接入配置
317
第四节 项目质量保障措施
327
一、 全过程质量管理计划
327
二、 ISO9001体系实施要点
340
第四章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49
第一节 应急处理机制
349
一、 突发事件分类分级标准
349
二、 应急响应流程设计
359
第二节 设施安全防范
366
一、 超融合节点安全防护
366
二、 桌面云系统防护措施
376
第三节 人员职业安全
383
一、 现场作业安全规范
383
二、 安全培训体系
393
第四节 预案演练与优化
406
一、 全要素应急演练方案
406
二、 预案持续改进机制
419
第五章 专业领域技术能力
426
第一节 设备操作服务接口能力
426
一、 设备操作服务接口规范符合性
426
二、 第三方检测机构资质验证
438
第二节 接口测试条目完整性
440
一、 设备操作服务接口全覆盖测试
440
二、 关键功能接口专项测试
462
第三节 测试结果合规性
473
一、 接口功能测试结果验证
473
二、 测试报告规范性审查
485
第六章 现场演示
500
第一节 监测设施功能演示
500
一、 单频测量功能实现
500
二、 监测设备自检流程
509
三、 设备状态查询系统
515
四、 占用度测量实施方案
525
第二节 频谱地图系统原型演示
534
一、 地理信息系统集成
534
二、 多维度信号覆盖展示
542
三、 大数据处理架构
549
第三节 演示材料准备与一致性
559
一、 功能实现文档编制
559
二、 验证测试报告
566
第四节 演示时间与人员安排
577
一、 现场流程管控方案
577
二、 技术团队配置
584
第五节 演示设备与环境准备
595
一、 硬件设备调试方案
595
二、 软件环境部署
605
三、 应急保障措施
614
第七章 售后服务维护
624
第一节 售后响应时间
624
一、 7×24小时售后响应服务
624
二、 故障分级响应机制
631
第二节 维护方式
637
一、 远程诊断技术支持体系
637
二、 现场维护实施方案
648
第三节 售后服务保障
657
一、 专属项目管理团队建设
657
二、 售后服务全流程管理
667
第四节 服务成熟度与合理性
673
一、 方案完整性与可行性分析
673
二、 成功案例经验借鉴
684
第八章 同类项目业绩
688
第一节 同类项目统计
688
一、 原子化服务改造项目梳理
688
二、 项目基本信息整理
689
第二节 合同资料准备
691
一、 合同关键页扫描件收集
691
二、 合同原件备查准备
692
第三节 项目匹配性说明
693
一、 技术路线相似性分析
693
二、 典型应用案例展示
704
第九章 供应商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
707
第一节 主要业务领域
707
一、 信息系统建设业务范围
707
二、 典型项目案例展示
711
第二节 技术能力说明
713
一、 核心技术体系架构
713
二、 技术支撑能力证明
721
第三节 信息系统建设案例
726
一、 重点项目合同展示
726
二、 项目实施成效说明
726
第四节 组织管理能力
735
一、 项目管理体系架构
735
二、 资源配置保障措施
740
第五节 持续服务能力
748
一、 运维服务体系构建
748
二、 服务能力佐证材料
760
第十章 培训能力
763
第一节 培训组织方式
763
一、 培训形式多样化设计
763
二、 培训场地与师资配置
778
第二节 培训具体方案
792
一、 系统架构专项培训
793
二、 业务系统实操培训
804
第三节 培训计划
813
一、 分阶段实施策略
813
二、 培训材料开发
825
第十一章 综合能力
839
第一节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839
一、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839
二、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839
采购需求响应情况
技术标准响应
标准先行建设规范响应
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响应措施
标准遵循方案
业务建设遵循
在业务建设方面,我公司将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流程设计和功能开发。以国家无线电管理规划和相关指导意见为基础,结合《省级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规范及技术要求(2024年)》等规范文件,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在流程设计上,确保各个环节符合标准要求,保证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例如,在监测设施集成的业务流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原子化服务及验证,从数据采集、传输到处理和分析,每一个步骤都遵循标准,确保业务的高效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在功能开发上,充分考虑业务需求和标准规范,使系统功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同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响应措施
技术实施遵循
在技术实施过程中,我公司将严格执行国家技术标准,采用符合标准的技术架构和开发工具。对于本项目所涉及的CPU、操作系统、数据库(关系型)等产品,均选用满足国产化替代要求的设施。在超融合、工控机等设备的技术实施中,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进行选型和配置,确保系统的兼容性和稳定性。在软件开发方面,遵循《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体系架构及应用规范(共5部分)》等规范,采用标准化的开发流程和技术框架,保证软件的质量和可维护性。同时,在技术实施过程中,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他们熟悉和掌握国家技术标准规范,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从而提高项目的技术水平和实施效果。
业务技术运行管理规范
运行管理遵循
在运行管理上,我公司将依据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制定详细的运行管理手册,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操作规范,确保项目的高效运行。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对项目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下是运行管理遵循的相关内容:
管理方面
具体措施
制度建设
制定涵盖设备管理、数据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操作流程
规范系统的操作流程,包括开机、关机、数据备份等,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系统故障。
监控维护
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性能指标等进行监控,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标准落实保障
监督机制建立
为确保国家技术标准规范的严格执行,我公司将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负责对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全程监督。监督小组将制定详细的监督计划和标准,定期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在监测设施集成项目中,监督小组将依据相关规范文件,对项目的设计、建设和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确保项目符合标准要求。在公众移动通信频谱地图应用系统的建设中,监督小组将对系统的架构设计、部署和运行情况进行监督,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兼容性。以下是监督机制的具体内容:
标准落实保障
监督阶段
监督内容
监督方式
设计阶段
检查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文件审查、专家评审
实施阶段
监督施工过程是否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现场检查、抽样检测
验收阶段
评估项目是否达到验收标准
测试、验证
问题整改措施
对于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标准的问题,我公司将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成立问题整改小组,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期限,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在整改过程中,将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对于技术方面的问题,组织技术专家进行研究和解决;对于管理方面的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同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以下是问题整改的具体流程:
步骤
内容
问题发现
通过监督检查、用户反馈等方式发现问题
问题分析
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
整改方案制定
根据问题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方案
整改实施
按照整改方案进行整改,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期限
整改评估
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持续改进计划
我公司将制定持续改进计划,不断优化项目的实施过程,提高项目对国家技术标准规范的遵循程度。定期对项目进行总结和评估,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分析项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和计划,对项目进行持续优化。在业务方面,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在技术方面,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对系统进行升级和改进,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标准意识和业务水平。具体的持续改进措施包括:
①定期开展项目评估和总结,分析项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②收集用户反馈意见,将其作为改进的重要依据。
③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标准意识。
④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对项目进行优化和升级。
⑤建立持续改进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改进工作。
标准更新应对
动态跟踪机制
我公司将建立国家技术标准规范的动态跟踪机制,及时获取标准更新信息。安排专人负责关注国家和工信部发布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文件,定期对标准进行梳理和分析。同时,加入相关的行业协会和技术交流平台,与同行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标准的最新动态。在获取标准更新信息后,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和研究,评估标准更新对项目的影响。对于本项目,若涉及到监测设施集成、公众移动通信频谱地图应用系统等方面的标准更新,将及时对项目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项目符合最新标准要求。
培训学习安排
当国家技术标准规范更新时,我公司将及时组织项目团队进行培训学习,掌握新标准的要求和要点。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根据标准更新的内容和项目团队的实际情况,确定培训的方式和时间。培训内容包括新标准的解读、与旧标准的差异分析以及在项目中的应用等。通过培训,使项目团队成员熟悉和掌握新标准的要求,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正确应用。同时,鼓励团队成员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具体的培训学习安排如下:
①及时组织内部培训,邀请专家对新标准进行解读和讲解。
②安排线上学习资源,供团队成员自主学习。
③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活动,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④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确保团队成员掌握新标准的要求。
方案调整策略
根据新标准的要求,我公司将及时调整项目的实施方案,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在获取标准更新信息并组织团队成员学习后,对项目的现有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分析新标准对项目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包括业务流程、技术架构、设备选型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调整策略。对于业务流程,可能需要进行优化和改进;对于技术架构,可能需要进行升级和调整;对于设备选型,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和选择。在调整方案的过程中,充分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和进度要求,确保调整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与项目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协调,及时反馈方案调整的情况,争取各方的支持和配合。
工信部相关规定执行方案
规定研究解读
要求明确工作
我公司将明确工信部相关规定中的各项要求,将其分解到项目的各个环节和岗位。组织专业人员对工信部的相关规定进行深入研究和解读,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将规定中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指标。在监测设施集成项目中,将规定中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落实到设备选型、系统设计和建设等环节;在公众移动通信频谱地图应用系统的开发中,将规定中的安全要求和数据规范要求落实到系统的架构设计和软件开发中。同时,将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分配到具体的岗位和人员,明确责任人和工作要求,确保规定的要求得到有效执行。
范围界定措施
准确界定工信部相关规定的适用范围,确保项目的所有活动都在规定范围内进行。对规定中的条款进行详细分析,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规定的适用范围。在本项目中,涉及到监测设施集成、公众移动通信频谱地图应用系统等多个方面,需要对每个方面的规定适用范围进行明确界定。对于监测设施集成,根据相关规范文件确定其适用的技术标准和建设要求;对于公众移动通信频谱地图应用系统,明确其在数据安全、系统架构等方面的规定适用范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界定的范围进行操作,避免出现违规行为。同时,对项目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和检查,确保所有活动都符合规定的适用范围。
计划制定流程
根据工信部相关规定的要求和项目实际情况,我公司将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在制定计划时,充分考虑项目的目标、任务和进度要求,结合规定中的各项要求,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将项目分解为多个阶段和任务,为每个阶段和任务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节点,并明确责任人。在监测设施集成项目中,制定详细的建设计划,包括设备采购、安装调试、验收等阶段的时间安排和责任人;在公众移动通信频谱地图应用系统的开发中,制定软件开发计划,明确各个开发阶段的任务和时间节点。同时,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计划,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规定执行措施
过程执行要求
在项目的各个阶段,我公司将严格按照工信部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项目的合规性。在监测设施集成的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设备选型、安装和调试,保证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在公众移动通信频谱地图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遵循规定中的安全要求和数据规范,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同时,加强对项目团队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团队成员熟悉和掌握规定的要求,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以下是过程执行要求的具体内容:
项目阶段
执行要求
设计阶段
按照规定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和功能开发,确保系统符合要求
实施阶段
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设备采购、安装和调试,保证施工质量
验收阶段
依据规定进行验收,确保项目达到标准
监督机制建立
我公司将建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工信部相关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监督小组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制定详细的监督计划和检查标准。定期对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检查,包括设备采购、系统建设、软件开发等环节,确保规定的要求得到有效执行。在检查过程中,采用文件审查、现场检查、抽样检测等方式,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整改情况,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同时,对监督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为项目的改进和管理提供依据。
落实保障措施
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确保工信部相关规定的各项要求得到切实落实,避免出现违规行为。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对项目团队成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激励团队成员积极遵守规定。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和业务水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项目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和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减少损失和影响。例如,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的流程和责任,确保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
违规处理预案
情况预判工作
对可能出现的违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预判,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结合工信部相关规定和项目的实际情况,分析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如设备选型不符合标准、系统建设不规范、数据安全问题等。对每种违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评估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预防措施、整改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在预防措施方面,加强对项目团队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在整改措施方面,及时对违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理,确保项目符合规定要求;在应急处理措施方面,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的流程和责任,确保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以下是可能出现的违规情况及应对策略:
违规情况
应对策略
设备选型不符合标准
重新评估设备选型,更换符合标准的设备
系统建设不规范
对系统进行整改,使其符合规范要求
数据安全问题
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采取加密、备份等措施
纠正措施制定
针对不同的违规情况,我公司将制定具体的纠正措施,确保违规行为得到及时处理。对于设备选型不符合标准的情况,立即停止使用不符合标准的设备,重新进行设备选型和采购,确保设备符合规定要求。对于系统建设不规范的问题,组织专业人员对系统进行评估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整改方案。在整改过程中,严格按照整改方案进行操作,确保系统建设符合规范要求。对于数据安全问题,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采取加密、备份等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对违规行为的责任人进行问责,追究其相应的责任,以起到警示作用。以下是不同违规情况的纠正措施:
违规情况
纠正措施
设备选型不符合标准
更换符合标准的设备,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培训和教育
系统建设不规范
对系统进行整改,加强对建设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数据安全问题
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制定数据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
影响控制策略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违规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避免影响项目的正常进行。在发现违规行为后,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控制和处理。对于可能影响项目进度的违规行为,调整项目计划,合理安排资源,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对于可能影响项目质量的违规行为,加强质量控制,对相关环节进行重新检查和评估,确保项目质量符合要求。同时,及时向相关方通报违规情况和处理进展,争取各方的理解和支持。例如,在监测设施集成项目中,如果出现设备选型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及时更换设备,并对已完成的部分进行评估和调整,减少对项目进度和质量的影响。以下是影响控制策略的具体内容:
影响方面
控制策略
进度影响
调整项目计划,合理安排资源,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质量影响
加强质量控制,对相关环节进行重新检查和评估
声誉影响
及时向相关方通报情况,争取理解和支持
业务技术运行管理规范
业务管理规范
流程优化措施
我公司将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优化和改进。以监测设施集成的业务流程为例,对原子化服务及验证的流程进行梳理,分析每个环节的时间消耗和效率,找出可能存在的瓶颈和问题。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对流程进行优化。例如,采用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优化服务设计和设备操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操作,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同时,建立流程优化的长效机制,定期对业务流程进行评估和优化,确保业务流程始终保持高效运行。具体的流程优化措施包括:
①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绘制流程图,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操作要求。
②分析流程中的瓶颈和问题,采用鱼骨图、流程图分析等方法找出问题的根源。
③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对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
④建立流程优化的长效机制,定期对业务流程进行评估和调整。
标准制定工作
制定业务操作的标准和规范,确保业务处理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依据国家和工信部的相关规定以及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监测设施集成、公众移动通信频谱地图应用系统等业务的操作标准和规范。在监测设施集成的业务操作中,制定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等环节的标准操作流程和质量验收标准;在公众移动通信频谱地图应用系统的使用中,制定用户操作规范和数据管理标准。同时,对业务操作标准和规范进行培训和宣传,确保所有相关人员熟悉和掌握标准要求,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通过制定标准和规范,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业务的稳定运行。
效率提升策略
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减少业务处理的时间和成本。在监测设施集成的业务中,通过优化设备选型和配置,提高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减少设备故障和维修时间。在公众移动通信频谱地图应用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中,采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和工具,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同时,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业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建立业务处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业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是效率提升策略的具体内容:
业务方面
效率提升措施
监测设施集成
优化设备选型和配置,提高设备性能和稳定性
公众移动通信频谱地图应用系统
采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和工具,提高系统响应速度
人员管理
加强培训和管理,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技术管理规范
研发管理要求
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我公司将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研发成果的质量和可靠性。对于本项目涉及的新开发业务软件应用,严格按照国家和工信部的相关规定以及《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体系架构及应用规范(共5部分)》等规范进行研发。在研发管理方面,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和进度要求。采用敏捷开发等先进的开发方法,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加强对研发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研发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在研发过程中,注重代码的规范性和可维护性,对代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测试。同时,建立研发成果的评估和验收机制,确保研发成果符合标准要求。具体的研发管理要求包括:
①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研发,确保研发成果的合规性。
②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目标和进度要求。
③采用先进的开发方法,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
④加强对研发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研发人员的技术水平。
⑤建立研发成果的评估和验收机制,确保研发成果符合标准要求。
维护管理措施
建立完善的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于本项目涉及的监测设施集成、公众移动通信频谱地图应用系统等系统,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和标准。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对软件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和修复,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建立系统维护的记录和档案,对维护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同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对系统出现的故障和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减少对业务的影响。在维护管理过程中,加强对维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维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稳定运行保障
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在硬件方面,选用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设备,对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布局,确保设备的散热、供电等环境条件良好。在软件方面,采用成熟的技术架构和开发工具,对软件进行严格的测试和优化,确保软件的稳定性和兼容性。建立系统的监控和预警机制,实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对于可能影响系统稳定运行的因素,如网络故障、设备故障等,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以下是稳定运行保障的具体措施:
保障方面
具体措施
硬件
选用质量可靠的设备,合理配置和布局
软件
采用成熟的技术架构和开发工具,严格测试和优化
监控预警
建立监控和预警机制,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
应急处理
制定应急预案,迅速恢复系统正常运行
运行管理规范
流程规范制定
制定详细的运行管理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操作要求。对于本项目涉及的监测设施集成、公众移动通信频谱地图应用系统等系统的运行管理,分别制定相应的流程规范。在监测设施集成的运行管理流程中,明确设备的开机、关机、数据采集和处理等环节的操作要求;在公众移动通信频谱地图应用系统的运行管理流程中,明确系统的登录、数据查询和分析等环节的操作要求。同时,对每个环节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确保责任到人。制定流程规范的审核和更新机制,定期对流程规范进行评估和优化,确保流程规范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以下是运行管理流程规范的具体内容:
系统名称
运行环节
操作要求
责任人
监测设施集成
设备开机
按照规定的顺序和步骤开机
设备管理人员
监测设施集成
数据采集
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数据采集人员
公众移动通信频谱地图应用系统
系统登录
使用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用户
公众移动通信频谱地图应用系统
数据查询
按照规定的权限和条件进行查询
用户
监控管理措施
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对项目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在监测设施集成方面,对设备的运行状态、性能指标等进
广东省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项目(五期)磋商文件(2025061902).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