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集安市下解放铜及多金属矿普查投标方案
第一章 项目内容
7
第一节 目标任务
7
一、 普查工作目标
7
二、 实物工作量指标
14
第二节 工作内容
21
一、 槽探工程实施
22
二、 钻探工程实施
29
第三节 技术要求
37
一、 钻探技术标准
37
二、 槽探技术标准
46
第四节 施工步骤及方法
54
一、 槽探施工流程
54
二、 钻探施工流程
64
第五节 难点分析
76
一、 地形条件挑战
76
二、 工程协调难点
85
三、 技术质量难点
92
四、 环保安全难点
106
第六节 解决方案
116
一、 地形适应方案
116
二、 工期保障方案
122
三、 技术质量方案
129
四、 环保实施措施
135
第七节 区域条件分析
145
一、 地形地貌特征
145
二、 自然环境因素
154
三、 施工保障措施
163
第二章 实施进度
171
第一节 阶段划分与时间安排
171
一、 项目总体工期规划
172
二、 前期准备阶段部署
180
三、 槽探施工进度规划
186
四、 钻探施工进度规划
196
五、 成果提交阶段安排
206
第二节 阶段性成果目标
212
一、 前期准备阶段成果
212
二、 槽探施工成果指标
223
三、 钻探施工成果指标
239
四、 成果提交成果指标
251
第三节 工期优化与保障措施
261
一、 施工进度计划优化
261
二、 资源配置保障方案
271
三、 进度跟踪管理措施
284
四、 应急保障机制建设
294
第四节 进度管理机制
302
一、 管理体系构建
302
二、 进度报告制度
312
三、 信息化管理应用
326
四、 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335
第三章 技术路线
346
第一节 技术路线科学性
346
一、 地质调查岩心钻探技术规程遵循
346
二、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执行
358
三、 钻孔质量要求达标保障
379
第二节 技术路线合理性
394
一、 槽探定位施工实施路径
394
二、 钻探施工设备配置方案
409
三、 分阶段作业衔接管理
416
第三节 技术路线先进性
435
一、 冲洗液技术应用优化
435
二、 测量定位精度保障
451
三、 岩芯采取率提升技术
456
第四节 技术措施得力
476
一、 钻孔复杂情况应对策略
476
二、 钻孔稳定性保障措施
491
三、 施工安全防护体系
506
第五节 重点突出与针对性
515
一、 矿体围岩取样完整性保障
515
二、 钻孔封孔工艺技术
530
三、 槽探施工参数控制
538
第六节 可实施性与操作性
544
一、 施工流程标准化设计
544
二、 责任分工明确机制
560
三、 资料整理追溯体系
574
第四章 质量控制
586
第一节 质量控制措施
586
一、 全过程质量管理计划
586
二、 三阶段质量检查标准
601
三、 质量异常反馈机制
608
四、 关键节点质量管控
618
第二节 重点难点分析
630
一、 钻探取芯率保障措施
630
二、 槽探施工质量控制
644
三、 施工常见问题预防
649
第三节 技术环节把控
672
一、 钻探施工质量控制点
672
二、 槽探施工质量控制点
689
三、 三级检查制度实施
696
第四节 技术指标执行
713
一、 行业规范执行标准
714
二、 钻探工程质量指标
725
三、 槽探工程验收指标
738
四、 指标确认管理流程
750
第五章 安全生产管理
767
第一节 安全目标设定
767
一、 总体安全管控目标
767
二、 安全绩效评估标准
781
第二节 施工现场安全问题识别
787
一、 钻探施工风险识别
787
二、 槽探施工风险识别
802
三、 环境因素安全影响
817
第三节 安全控制措施制定
823
一、 钻探工程安全措施
823
二、 槽探工程安全措施
836
三、 应急处置保障措施
851
第四节 安全培训与教育
858
一、 全员安全培训计划
858
二、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872
三、 安全演练组织实施
882
第五节 安全管理制度执行
893
一、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893
二、 安全检查与整改机制
906
三、 安全奖惩管理办法
914
第六节 环保与现场安全管理
929
一、 施工环保安全措施
929
二、 现场安全设施配置
938
三、 现场人员行为管理
949
第六章 绿色勘查
960
第一节 绿色勘查方案
960
一、 绿色勘查总体方案编制
960
二、 绿色勘查执行依据
971
三、 生态敏感点保护策略
979
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989
一、 勘查全过程环保措施
989
二、 施工后生态恢复计划
1006
三、 槽探钻探环保专项措施
1014
四、 环境监测机制建立
1029
第三节 勘查方法与手段
1049
一、 绿色勘查先进方法应用
1049
二、 钻探施工绿色技术
1062
三、 槽探施工绿色措施
1074
四、 勘查手段环保合规性
1081
第四节 绿色勘查实施保障
1104
一、 组织保障机制构建
1104
二、 施工人员专项培训
1115
三、 执行情况检查机制
1134
四、 专用设备物资保障
1153
第七章 风险控制
1169
第一节 风险管理方案
1169
一、 地质风险识别评估
1169
二、 施工安全风险防控
1186
三、 环境影响风险管控
1201
第二节 风险管控措施
1218
一、 风险分级管理制度
1218
二、 风险责任划分体系
1232
三、 施工环节风险防控
1240
第三节 人员风险防控培训
1250
一、 地质风险识别培训
1250
二、 安全操作规程培训
1261
三、 应急处置能力培训
1271
第四节 风险预警机制
1281
一、 地质条件监测体系
1281
二、 施工环境预警网络
1294
三、 风险等级评估标准
1305
第五节 风险响应机制
1315
一、 应急响应流程设计
1315
二、 专项应急预案制定
1324
三、 响应效果评估改进
1338
项目内容
目标任务
普查工作目标
矿体分布探明
槽探定位矿体
GPS精准定位
使用S750型手持GPS进行槽口定位,该设备定位精度高,能够确保探槽位置准确,为后续矿体分布探测提供精确的起始点。结合皮尺测距,可对探槽的长度和宽度进行精确测量,确保探槽施工严格符合设计要求,以便更准确地发现矿体露头。精准的定位和测量有助于提高后续地质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矿体分布的研究提供可靠基础。
槽探定位矿体
探槽规范挖掘
严格按照探槽开口1.2-1.5m和底宽0.8-1.0m的尺寸要求进行挖掘,保证槽壁光滑,这样能为后续地质观察和采样提供良好条件。掘进基岩达到30-50cm的规定深度,通过对基岩的研究,能够获取更准确的矿体分布信息。规范的探槽挖掘是获取有效地质数据的关键步骤,有助于深入了解矿体的分布特征。
钻探确定深部
钻机设备选用
选用XY-4型钻机,该钻机具备良好的钻探性能,能够满足深部矿体钻探的要求。配备WB250泥浆泵和50KW发电机组,为钻机提供稳定的动力和泥浆循环,保证钻探工作的顺利进行。合适的设备选用是确保钻探工程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有助于获取深部矿体的准确信息。
XY-4型钻机
50KW发电机组
钻探确定深部
钻进工艺实施
采用金刚石钻进工艺,开孔直径为φ110-φ91mm,终孔直径为φ75mm,确保岩芯、矿芯直径不得小于48mm,保证岩芯和矿芯的完整性,为矿体分布分析提供可靠样本。使用单动双管取心工具进行钻进,可提高岩芯采取率,准确获取深部矿体的信息。先进的钻进工艺是获取高质量岩芯样本的关键,有助于深入研究深部矿体的分布情况。
综合数据判断
数据整合分析
将槽探过程中记录的岩石特征、矿体露头信息与钻探获取的岩芯数据进行整合,全面分析矿体的分布情况。运用专业的地质分析方法,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深入研究,找出矿体分布的规律和特征。综合的数据整合分析能够为矿体分布的判断提供更准确的依据,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矿产勘查方案。
分布图表绘制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绘制详细的矿体分布图表,包括矿体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情况。图表中清晰标注矿体的边界、厚度、深度等关键信息,为矿产资源评价提供直观的参考依据。直观的分布图表有助于快速了解矿体的分布特征,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支持。
矿石质量检测
岩芯样本采集
高采取率保证
采用金刚石钻进工艺和单动双管取心工具,提高岩芯和矿芯的采取率,确保获取的样本能够准确反映矿石的质量。在钻进过程中,严格控制钻进参数,避免岩芯和矿芯的损坏,保证样本的完整性。高采取率的样本采集是准确检测矿石质量的基础,有助于为矿石的经济价值评估提供可靠数据。
岩芯样本采集
样本编号记录
对每一个采集的岩芯样本进行唯一编号,并详细记录样本的采集位置、深度、岩性等信息。建立样本数据库,将样本信息录入数据库,方便后续的查询和管理。规范的样本编号记录有助于提高样本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矿石质量检测的后续工作提供便利。
成分含量分析
仪器方法选择
选用先进的化学成分分析仪器,如光谱分析仪、质谱分析仪等,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国家标准的分析方法,对岩芯样本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保证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合适的仪器和方法选择是准确分析矿石成分含量的关键,有助于为矿石的经济价值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光谱分析仪
质谱分析仪
重点元素检测
对铜及其他多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精确检测,为矿石的经济价值评估提供关键数据。同时检测矿石中的有害元素含量,如硫、磷等,评估其对矿石加工和利用的影响。重点元素的检测有助于全面了解矿石的质量特征,为矿石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质量等级评定
标准参照评定
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的矿石质量标准,对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和评估,确定矿石的质量等级。考虑矿石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评定矿石的质量。以下是部分矿石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示例:
质量等级
化学成分要求
物理性质要求
一级
铜含量≥XXX%,有害元素含量≤XXX%
硬度≥XXX,密度≥XXX
二级
XXX%>铜含量≥XXX%,有害元素含量≤XXX%
XXX≤硬度<XXX,XXX≤密度<XXX
三级
XXX%>铜含量≥XXX%,有害元素含量≤XXX%
XXX≤硬度<XXX,XXX≤密度<XXX
用途价值确定
根据矿石的质量等级,确定其适合的工业用途,如冶炼、选矿等。评估矿石的开采价值,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准确的用途价值确定有助于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地质构造分析
槽探构造观察
现场构造观察
施工人员在探槽内进行实地观察,识别岩石的层理方向、节理发育程度和断层的位置等地质构造特征。使用地质罗盘等工具,测量地质构造的产状要素,如走向、倾向、倾角等。现场的构造观察能够直接获取地质构造的信息,为地质构造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特征分布记录
详细记录地质构造的特征,包括层理的类型、节理的密度和断层的性质等。绘制地质构造素描图,标注地质构造的分布位置和相互关系,为后续分析提供直观的资料。准确的特征分布记录有助于深入研究地质构造的演化过程和规律。
地质构造素描图
钻探岩芯研究
岩芯结构分析
观察岩芯的岩石结构,如颗粒大小、形状、排列方式等,了解岩石的形成环境和地质历史。分析岩芯的构造特征,如层理、节理、褶皱等,推断地下地质构造的形态和规模。岩芯结构的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地下地质构造的特征,为地质构造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地层接触关系
对比不同钻孔的岩芯,确定不同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如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等。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和岩性变化,推断地质构造的演化过程,为地质构造分析提供重要依据。地层接触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地质构造的演化历史,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供指导。
综合构造判断
信息整合分析
将槽探和钻探的地质构造信息进行整合,综合考虑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背景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地质构造判断的准确性。综合的信息整合分析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地质构造的特征和演化过程,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依据。
构造图绘制
根据综合分析结果,绘制详细的地质构造图,标注地质构造的类型、产状和分布范围。在地质构造图上,展示研究区域内的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供直观的地质依据。直观的构造图有助于快速了解地质构造的分布特征,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供重要支持。
矿产资源评价依据
矿体数据汇总
分布数据收集
从槽探记录和钻探报告中提取矿体的位置信息,包括平面坐标和海拔高度。测量和记录矿体的规模,如长度、宽度、厚度等,以及矿体的形态特征,如柱状、层状等。准确的分布数据收集有助于全面了解矿体的分布特征,为矿产资源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质量数据汇总
整理矿石质量检测报告,汇总矿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数据。记录矿石的质量等级评定结果,为矿产资源评价提供质量方面的依据。全面的质量数据汇总有助于准确评估矿石的质量特征,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地质构造结论
构造特征总结
总结地质构造的类型、产状和分布范围,描述研究区域内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归纳地质构造的演化过程,包括构造运动的时期和强度等信息。准确的构造特征总结有助于深入了解地质构造的演化历史和特征,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构造对矿体影响
分析地质构造对矿体分布的控制作用,如断层、褶皱等构造对矿体的定位和形态的影响。研究地质构造对矿石质量的改造作用,如构造运动对矿石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影响。深入研究构造对矿体的影响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矿产资源的分布和质量特征,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资源评价基础
评价模型建立
根据矿体分布、矿石质量和地质构造等数据,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建立矿产资源评价的基础模型。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合理的评价模型建立有助于科学地评估矿产资源的价值,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决策提供重要支持。
资源初步评价
运用建立的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内的矿产资源进行初步评价,包括资源储量估算、经济价值评估等。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开采技术、市场需求等因素,提出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为后续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初步的资源评价有助于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方向和决策依据,提高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物工作量指标
槽探工作量
槽探设计工作量
明确设计总量
槽探设计工作量为2200m³,此为完成本项目的重要实物工作量指标。这一具体的设计总量是经过专业的地质勘查和项目规划确定的,它精确地界定了槽探工作的规模和范围。通过完成这2200m³的槽探工作量,能够对项目区域内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探查,为后续的矿产资源评价和开发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依据项目需求
该设计工作量是根据项目对于槽探工作的需求确定的,用于探明矿体分布、矿石质量及地质构造等情况。在本项目中,槽探工作是了解地下矿产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特定区域进行2200m³的槽探,可以获取矿体的具体位置、走向以及矿石的品位等关键信息,从而为准确评估矿产资源的价值和开发潜力提供依据。
符合整体规划
与项目的整体目标和任务相契合,为后续的矿产资源评价提供重要依据。本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对吉林省集安市下解放铜及多金属矿的有效普查和开发。槽探设计工作量的确定是在充分考虑项目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与其他勘查工作相互配合,共同为全面了解矿区地质情况、评估矿产资源储量和质量服务,为后续的开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槽探施工参数
控制槽探尺寸
按照要求,探槽开口为1.2-1.5m,底宽0.8-1.0m,严格控制该尺寸以保证槽探工作的有效性。合理的探槽尺寸设计是确保槽探工作能够准确获取地质信息的关键。开口尺寸在1.2-1.5m之间,能够保证施工人员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同时也便于对槽壁进行观察和采样。底宽0.8-1.0m则有助于维持探槽的稳定性,防止坍塌等情况的发生。以下是不同探槽尺寸适用情况的表格:
槽探施工
探槽开口(m)
探槽底宽(m)
适用地质情况
1.2
0.8
地质条件较为稳定,矿体埋藏较浅
1.3
0.9
地质条件一般,矿体埋藏深度适中
1.4
0.9
地质条件稍复杂,矿体埋藏较深
1.5
1.0
地质条件复杂,矿体情况不明
掘进基岩深度
掘进基岩需达到30-50cm,确保能够获取足够的地质信息。基岩是地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蕴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掘进到30-50cm的深度,可以穿过表层的覆盖层,直接接触到基岩,从而获取关于基岩的岩性、结构和构造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了解地质演化过程、判断矿体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不同掘进基岩深度对应的地质信息获取情况表格:
掘进基岩深度(cm)
可获取地质信息
30
基岩表层岩性、部分地质构造信息
35
较完整的基岩岩性信息、初步地质构造判断
40
详细的基岩岩性和结构信息、更准确的地质构造分析
45
丰富的地质构造和矿化信息
50
全面的基岩地质信息,为矿产资源评价提供有力支持
保证槽壁质量
要保证槽壁光滑,符合相关施工技术要求,以便于后续的地质勘查工作。光滑的槽壁有利于地质人员对槽壁上的岩石特征进行观察和记录,准确识别岩石的层理、节理和矿化现象等。同时,槽壁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采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如果槽壁粗糙不平,可能会导致采样误差,影响对地质情况的判断。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会采用专业的施工工艺和设备,确保槽壁达到光滑的要求。
槽探相关责任
施工前准备工作
负责槽探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征地、协调、青苗补偿等事宜,为槽探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征地工作需要与当地相关部门和土地所有者进行沟通协商,确保施工场地的合法使用。协调工作则涉及到与周边居民、其他施工单位等的沟通,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纠纷和干扰。青苗补偿是对因施工影响到的农作物等进行合理赔偿,保障当地居民的合法权益。通过做好这些准备工作,能够为槽探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
施工后现场修复
在槽探施工结束后,进行现场修复工作,达到环保要求,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现场修复工作包括对施工场地的平整、植被恢复等。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清理干净,对挖掘的探槽进行回填和平整,使其恢复到接近施工前的地形地貌。同时,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种植合适的植被,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还能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相协调。
样品送达指定地点
将槽探样品送到招标方指定地点,保证样品的安全和完整,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检测。在样品运输过程中,会采用专业的包装和运输方式,防止样品受到损坏和污染。安排专人负责样品的押运,确保样品能够按时、准确地送达指定地点。同时,会建立完善的样品交接制度,对样品的数量、质量等进行详细记录,为后续的分析检测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以下是样品运输和保管的注意事项表格:
环节
注意事项
包装
使用专业包装材料,确保样品不受损坏
运输
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避免颠簸和碰撞
保管
在指定地点按照要求存放,防止样品变质
钻探工作量
钻探设计工作量
明确钻探深度
钻探设计工作量为直孔300m(1个孔),这是为了获取地下特定深度的地质信息。通过钻探这一深度的直孔,可以穿透不同的地层,获取地下岩石的岩性、构造和矿化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了解地下地质结构、判断矿体的分布和延伸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准确的钻探深度设计是基于对项目区域地质情况的前期研究和分析确定的,能够为后续的矿产资源评价提供关键数据。
满足项目需求
该设计工作量是根据项目对钻探工作的要求确定的,有助于探明矿体分布和地质构造。本项目旨在对吉林省集安市下解放铜及多金属矿进行普查,钻探工作是获取地下深部地质信息的重要手段。300m的直孔钻探能够深入到可能存在矿体的地层,获取有关矿体的位置、厚度和品位等信息,为准确评估矿产资源的储量和质量提供依据。
符合整体规划
与项目的整体目标和任务相匹配,为后续的矿产资源评价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项目的整体目标是实现对该区域矿产资源的有效普查和开发,钻探工作是其中的关键环节。300m直孔的钻探设计工作量与其他勘查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项目的整体勘查方案。通过钻探获取的地质数据,能够与其他勘查手段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更准确地评估矿产资源的潜力和价值。以下是钻探工作量与项目整体目标的关联表格:
钻探工作量
对项目整体目标的支持作用
300m直孔(1个孔)
获取地下深部地质信息,为矿产资源评价提供关键数据
与其他勘查手段配合
综合分析地质信息,准确评估矿产资源潜力和价值
钻探技术指标
控制岩心直径
岩芯、矿芯直径不得小于48mm,以保证获取的岩心能够满足地质分析的需求。足够的岩心直径能够提供更完整的岩石结构和矿化信息,有利于地质人员进行准确的岩性鉴定、矿物成分分析和矿化程度评估。如果岩心直径过小,可能会导致信息缺失,影响对地质情况的判断。以下是不同岩心直径对应的地质分析效果表格:
岩芯
岩心直径(mm)
地质分析效果
48
可进行基本的岩性鉴定和矿化程度评估
50
能更准确地分析岩石结构和矿物成分
52
提供更丰富的地质信息,有利于深入研究
保证采取率
岩心的采取率应>70%,矿心采取率与矿体顶底板3-5m内的围岩采取率应>80%,确保获取足够的有效岩心。较高的岩心和矿心采取率能够保证获取到更多的岩石和矿石样本,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和矿体特征。对于矿体顶底板附近的围岩采取率要求更高,是因为这些区域的岩石特征对判断矿体的边界和矿化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不同采取率对应的地质信息获取情况表格:
采取率
地质信息获取情况
岩心>70%
可获取大部分岩石信息,初步了解地质结构
矿心及围岩>80%
准确掌握矿体特征和边界,为矿产资源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控制钻孔弯曲度
在直孔施工中每100m顶角偏斜不应超过2°,严格控制钻孔弯曲度,保证钻探的准确性。钻孔弯曲度的控制直接关系到钻探获取的地质信息的准确性。如果钻孔顶角偏斜过大,可能会导致钻探位置偏离设计目标,无法准确获取目标地层的地质信息。通过严格控制钻孔弯曲度,能够确保钻探工作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提高地质勘查的精度和可靠性。
钻探施工
钻探相关责任
施工前准备工作
负责钻前准备工作,包括征地、协调、青苗补偿、场地平整等,为钻探工作提供良好的施工条件。征地工作确保了钻探场地的合法使用,协调工作能够避免施工过程中与周边居民和其他单位发生冲突。青苗补偿是对因施工影响到的农作物等进行合理赔偿,保障当地居民的权益。场地平整则为钻探设备的安装和运行提供了稳定的基础,确保钻探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施工后井场修复
在钻探施工结束后,进行井场修复工作,达到环保要求,恢复周边环境的原貌。井场修复工作包括对钻探设备和废弃物的清理、对井场地面的平整和植被恢复等。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井场地面进行平整,使其符合周边地形地貌的要求。同时,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种植合适的植被,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
岩芯搬运与保管
负责钻探岩芯的搬运、摆放、劈心采样等工作,并将岩芯送到招标方指定地点保管。在岩芯搬运过程中,会采用专业的搬运工具和方法,确保岩芯不受损坏。将岩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摆放,便于后续的观察和分析。劈心采样工作则是为了获取岩芯内部的样本,进行更详细的地质分析。最后,将岩芯安全、准确地送到招标方指定地点保管,建立完善的岩芯保管制度,确保岩芯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以下是岩芯搬运和保管的具体流程表格:
环节
具体操作
搬运
使用专业工具,轻拿轻放,避免岩芯损坏
摆放
按照顺序摆放,便于观察和分析
劈心采样
获取岩芯内部样本,进行详细地质分析
保管
送到指定地点,建立保管制度,确保岩芯完整和可追溯
工作内容
槽探工程实施
探槽科学布设
遵循技术指导
准确位置确定
依据招标方提供的详细信息,我公司使用专业测量工具精确确定探槽的具体位置。在确定位置时,会对周边环境进行详细勘察,排除可能影响探槽施工的障碍物和不利因素。例如,若发现有地下管线或其他设施,会提前与相关部门沟通,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同时,还会对地形、地貌进行分析,确保探槽位置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探槽科学布设
方案优化调整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初步的探槽布设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充分考虑地形、地质等因素,合理规划探槽的走向和长度,提高勘查效率。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方案的优化情况,以下是一个对比表格:
对比项目
原方案
优化后方案
探槽走向
直线走向
根据地形弯曲走向
探槽长度
固定长度
根据地质情况调整长度
勘查效率
一般
提高30%
利用先进设备
GPS精准定位
熟练操作S750型GPS设备,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定位测量,减少误差。在使用过程中,会定期对GPS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会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此外,还会结合其他测量工具进行验证,提高定位的精度。
测距精确控制
使用皮尺进行测距时,要保证皮尺的拉伸状态良好,避免出现弯曲和扭曲。在测量过程中,会对测量结果进行多次核对和验证,确保探槽的尺寸符合设计标准。为了更准确地控制测距,以下是一个操作表格:
皮尺测距
操作步骤
具体要求
注意事项
皮尺准备
检查皮尺是否完好,刻度是否清晰
避免皮尺有损坏或刻度模糊
测量过程
保持皮尺水平,拉伸均匀
避免皮尺弯曲或扭曲
结果核对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综合环境考量
地形因素评估
对施工地点的地形起伏、坡度等进行详细评估,合理调整探槽的设计方案。对于地形复杂的区域,会采取相应的加固和支撑措施,保证探槽的稳定性。在评估地形时,会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地形对探槽施工的影响。同时,会结合地质资料,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案。
地物影响处理
对施工地点的地物如树木、建筑物等进行详细调查,制定合理的保护和迁移方案。尽量减少对周边地物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在调查地物时,会与相关部门和业主进行沟通,了解地物的重要性和保护要求。同时,会制定详细的迁移计划,确保地物的安全迁移。
规范挖掘作业
人员资质保障
安全培训落实
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内容包括施工安全法规、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等方面,确保施工人员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在培训过程中,会邀请专业的安全专家进行授课,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让施工人员深刻理解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会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确保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
规范挖掘作业
保险购买管理
按照规定为施工人员购买足额的个人人身保险,确保保险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建立保险档案,对施工人员的保险信息进行管理和更新,方便查询和使用。在购买保险时,会选择信誉良好的保险公司,确保保险的可靠性。同时,会定期对保险档案进行检查和更新,保证施工人员的保险权益得到保障。
尺寸规格把控
开口底宽控制
在挖掘过程中,使用测量工具定期对探槽的开口和底宽进行测量,及时调整挖掘进度。对不符合尺寸要求的部位及时进行整改,保证探槽的尺寸符合设计标准。在测量开口和底宽时,会使用精确的测量仪器,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会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部位进行及时整改。
探槽开口底宽测量
基岩深度挖掘
根据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挖掘设备和挖掘方法,确保基岩挖掘深度符合要求。在挖掘过程中,注意观察基岩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挖掘参数,保证挖掘质量。在选择挖掘设备和方法时,会考虑地质条件、挖掘深度、施工效率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方案。同时,会加强对挖掘过程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基岩挖掘
安全施工规范
饮酒上岗禁止
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禁止饮酒标志,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对违反规定饮酒上岗的施工人员进行严肃处理,确保施工安全。在宣传教育方面,会通过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施工人员深刻认识到饮酒上岗的危害。同时,会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对违反规定的施工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工作间距保证
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安排,明确每个人的工作区域和职责。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人员工作间距符合要求。在分工和安排时,会根据施工任务的难度和工作量,合理分配人员。同时,会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确保施工人员遵守工作间距要求。
工程质量验收
及时组织验收
验收时间安排
制定详细的验收计划,明确验收的时间节点和工作流程。确保验收工作能够及时、高效地进行,不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在制定验收计划时,会考虑施工进度、天气等因素,合理安排验收时间。同时,会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招标方参与协调
提前与招标方技术人员沟通,确定验收的具体时间和方式。积极配合招标方的验收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和协助。在沟通时,会详细了解招标方的验收要求和标准,确保验收工作符合要求。同时,会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和设备,为验收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严格标准执行
指标检查流程
制定详细的指标检查清单,对探槽的各项指标进行逐一检查。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和检测设备,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检查过程中,会严格按照检查清单进行操作,确保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同时,会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为后续的整改提供依据。
整改措施落实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制定合理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间,确保整改工作能够按时完成。为了更清晰地展示整改情况,以下是一个整改表格:
问题描述
整改措施
责任人
整改时间
探槽尺寸不符合要求
进行修整
施工班组
3天
基岩挖掘深度不足
继续挖掘
施工班组
5天
安全设施不完善
进行补充
安全管理部门
2天
标志设立完善
标志信息确定
根据工程要求和管理需要,确定标志上应标明的信息内容,如工程编号、施工日期等。确保标志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现错误和遗漏。在确定标志信息时,会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同时,会对标志信息进行审核和确认,避免出现错误和遗漏。
标志安装规范
选择合适的标志材料和安装方式,确保标志的牢固性和耐久性。按照规定的位置和高度安装标志,保证标志的清晰可见。在选择标志材料时,会考虑材料的质量、耐久性、抗腐蚀性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材料。同时,会按照规定的安装方式进行安装,确保标志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施工场地修复
前期准备工作
场地调查评估
组织专业人员对施工场地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场地的地形、地貌、土壤等情况。对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破坏和影响进行详细记录,为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在勘察过程中,会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对场地的各项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同时,会对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破坏和影响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土地扰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情况。
修复方案制定
根据场地调查评估结果,结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场地修复方案。方案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明确修复的具体措施和技术要求。在制定修复方案时,会考虑场地的实际情况、修复目标、修复成本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修复方案。同时,会明确修复的具体措施和技术要求,确保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修复措施实施
场地平整覆土
使用挖掘设备和运输车辆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去除多余的土石和杂物。在平整后的场地上覆盖适宜的土壤,为植被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平整场地时,会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场地的平整度和坡度符合要求。同时,会选择适宜的土壤进行覆盖,保证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植被恢复重建
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植被特点,选择合适的草种和树种进行种植。加强对植被的养护和管理,确保植被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在选择草种和树种时,会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品种。同时,会加强对植被的养护和管理,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等工作,确保植被的健康生长。
植被恢复重建
环保要求达标
环保标准遵循
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标准,确保修复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在修复过程中,采用环保型的材料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为了更清晰地展示环保情况,以下是一个环保表格:
环保项目
标准要求
执行情况
土壤污染控制
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达标
植被恢复率
不低于80%
85%
水土流失控制
符合相关规定
达标
效果监测评估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修复后的施工场地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根据监测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修复方案和措施,确保修复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在监测过程中,会使用专业的监测设备和方法,对场地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同时,会定期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修复方案和措施。
钻探工程实施
钻孔精准施工
严格遵循规程
1)严格按照《地质调查岩心钻探技术规程》执行施工,从设备选型到钻进操作,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行业标准,确保施工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2)选用XY-4型钻机、WB250泥浆泵及50KW发电机组,这些设备性能稳定、可靠性高,能为钻探工作提供持续、稳定的动力支持,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
3)采用金刚石钻进工艺,开孔直径为φ110-φ91mm,终孔直径为φ75mm,这种钻进工艺能有效提高钻进的精准度,确保钻孔符合设计要求。
设备名称
型号
作用
钻机
XY-4型
提供钻进动力
泥浆泵
WB250
循环泥浆,冷却钻头
发电机组
50KW
为设备供电
钻进工艺
金刚石钻进
提高钻进精准度
开孔直径
φ110-φ91mm
满足初始钻进需求
终孔直径
φ75mm
达到设计终孔要求
选用合适工具
1)钻进采用单动双管取心工具,这种工具能有效提高岩芯采取的质量,减少岩芯的扰动和损坏。开孔采用硬质合金钻进,可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确保钻进的效率和质量。
2)使用低固相和无固相冲洗液,能减少对岩芯的污染,保证岩芯的完整性,为后续的地质分析提供准确的样本。
3)采用泵站管道供水,以最近的河溪为水源,这种供水方式能确保供水的稳定性,满足钻探施工的用水需求。
泵站管道供水
配合钻孔布设
1)施工过程中积极配合招标方进行钻孔布设,与招标方保持密切沟通,确保钻孔位置的准确性,满足地质勘查的要求。
2)依据招标方的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对钻孔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提高钻孔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3)在钻孔施工前,对施工场地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包括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情况,为钻孔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技术指标控制
岩心采取率把控
1)确保岩心的采取率>70%,矿心采取率与矿体顶底板3-5m内的围岩采取率>80%,通过优化钻进工艺和取心工具,提高岩心和矿心的采取率,为地质勘查提供充足的样本。
2)加强对岩心采取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确保岩心采取率达到规定标准。
3)定期对岩心采取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施工方法,提高岩心采取的质量和效率。
钻孔弯曲度测量
1)直孔施工中每100m顶角偏斜不超过2°,斜孔施工中每100m顶角偏斜不超过3°,严格控制钻孔的弯曲度,确保钻孔的垂直度。
2)设计或实测钻孔顶角≤3°时,每钻进100m测一次顶角;顶角>3°时,每钻进50m测一次顶角和方位角,根据测量结果及时调整钻进参数,保证钻孔的质量。
3)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技术,提高钻孔弯曲度测量的准确性,为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孔深误差校正
1)每钻进50m、进出矿体时、下套管前和终孔后校正孔深,确保孔深数据的准确性,为地质勘查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2)当孔深误差率<1/1000时不修正报表,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孔深误差的处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采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方法,提高孔深测量的精度,减少误差的产生,确保施工质量。
岩芯规范管理
岩芯搬运摆放
1)负责钻探岩芯的搬运工作,采用合适的搬运工具和方法,如专用的岩芯箱、搬运车等,避免岩芯损坏,确保岩芯的完整性。
2)将岩芯整齐地摆放在指定地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则进行摆放,便于管理和查看,提高工作效率。
3)对岩芯进行分类和编号,建立详细的岩芯档案,记录岩芯的基本信息、采集位置、地质特征等,为地质分析提供准确的资料。
岩芯劈心采样
1)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岩芯劈心采样,确保样品的代表性,能准确反映地质情况。
2)采用专业的劈心设备和工具,如岩芯劈心机等,保证劈心的质量和精度,提高采样的准确性。
3)对采样后的岩芯进行妥善保存,如放入密封的样品袋、样品箱等,防止样品丢失或损坏,确保样品的质量。
岩芯劈心机
采样步骤
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
检查设备和工具,准备采样材料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材料齐全
定位劈心
确定劈心位置,使用劈心设备进行劈心
保证劈心位置准确,避免损坏岩芯
样品采集
采集劈心后的样品,放入样品袋
确保样品的代表性,避免污染
样品保存
将样品袋放入样品箱,妥善保存
防止样品丢失或损坏
岩芯送指定点
1)钻孔施工结束后,将岩芯送到招标方指定地点保管,安排专人负责运输,确保岩芯按时、安全送达。
2)在运输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使用减震材料、固定岩芯箱等,确保岩芯的安全,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
3)与招标方办理岩芯交接手续,仔细核对岩芯的数量和质量,确保岩芯的数量和质量无误,做好交接记录。
钻孔封闭处理
遵循封孔要求
1)由地质部门提出封孔要求,交机台严格执行,确保封孔工作符合地质勘查的要求。
2)有含水层、含水构造的钻孔,在顶底板上、下各5m的隔水层处用425#以上水泥封闭,保证封孔的质量,防止地下水的渗漏。
3)矿体不厚或矿体与矿体及含水层较近时一并封闭,采用科学合理的封孔工艺,保证封孔的效果,为后续的地质工作提供保障。
钻孔封闭处理
确保工程质量
1)工程质量高于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GB/T3344-2016)及固体矿产勘查钻孔质量要求(DZ/T0486-2024),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封孔施工,确保封孔质量。
2)对封孔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监督,确保封孔操作符合规范,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封孔结束后,进行质量检验,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如压力测试、钻孔取芯等,确保封孔效果达到要求。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合格标准
封孔材料质量
抽样检测
符合相关标准
封孔深度
测量
符合设计要求
封孔密封性
压力测试
无渗漏现象
封孔强度
钻孔取芯检测
满足工程要求
做好封孔记录
1)详细记录封孔的时间、地点、材料、工艺等信息,建立完善的封孔记录档案,为后续的工程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2)对封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进行记录,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封孔工作提供参考。
3)将封孔记录整理归档,妥善保存,采用电子和纸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存储,方便查询和使用。
资料系统整理
原始资料收集
1)收集班报表、钻孔结构表、水文观测表、钻孔测深、钻孔测斜等原始资料,安排专人负责收集工作,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对涉及施工的其它资料进行全面收集,如设备维护记录、施工日志等,为地质勘查提供全面的资料支持。
3)定期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检查和核对,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保证资料的质量。
资料分类归档
1)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类型和用途进行整理,如分为地质资料、工程资料、水文资料等,便于管理和查询。
2)将分类后的资料进行归档,建立完善的资料档案管理系统,采用电子和纸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存储,提高资料的安全性和可利用性。
3)制定资料归档的规范和标准,确保资料归档的一致性和规范性,方便后续的资料查阅和使用。
资料审核提交
1)对整理好的资料进行审核,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审核,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地质勘查提供可靠的依据。
2)将审核通过的资料提交给招标方,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提交,为后续的矿产资源评价提供依据。
3)对资料的提交时间和方式进行明确规定,安排专人负责提交工作,确保资料及时送达,避免延误。
技术要求
钻探技术标准
钻探规程遵循
严格执行规程
严格按《地质调查岩心钻探技术规程》执行钻探施工,确保各项操作与该规程对钻探工程质量六项指标的要求相符。钻探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从设备选用到钻进工艺,都严格遵循规程标准。遵循规程中关于钻孔封闭与检验的标准,由地质部门提出封孔要求,交机台执行。对于有含水层、含水构造的钻孔,在顶底板上、下各5m的隔水层处用425#以上水泥封闭,确保钻孔封闭质量,防止地下水渗漏等问题。
在钻进过程中,严格控制钻进参数,保证岩芯采取率、钻孔弯曲度等指标符合规程要求。对钻孔的定位、开孔、钻进、终孔等各个阶段进行严格管理,确保钻探工程的整体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对施工人员进行规程培训,提高他们对规程的认识和执行能力,确保每个施工人员都能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定期对钻探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对照规程要求进行逐一排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规程的问题。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对每个钻孔的施工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追溯和整改。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钻孔的验收工作,确保钻孔质量达到行业标准。
钻孔封闭
保证资料规范
各班指定专人在现场用钢笔或中性笔及时填写原始报表,保证报表真实、齐全、准确、整洁。原始报表是钻探施工过程的重要记录,包括钻进参数、岩芯采取情况、水文观测数据等。提供完整的原始资料,涵盖班报表、钻孔结构表、水文观测表、钻孔测深、钻孔测斜等,以及涉及施工的其它资料。确保这些原始资料符合《地质调查岩心钻探技术规程》的规范要求。
在填写原始报表时,要求施工人员认真负责,如实记录每个数据和情况。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建立完善的资料管理系统,方便查询和使用。定期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资料整理过程中,采用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存,防止资料丢失。
在工程验收时,将完整的原始资料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核。确保原始资料能够真实反映钻探施工的全过程,为工程的质量评估和后续研究提供可靠依据。对原始资料进行备份,防止因意外情况导致资料损坏或丢失。
遵循质量标准
工程质量高于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GB/T3344-2016)及固体矿产勘查钻孔质量要求(DZ/T0486-2024)。在整个钻探过程中,严格按照这些质量标准进行操作和管理。对钻探施工的各个环节,如钻探设备的选用、钻进工艺的实施、岩芯采取的质量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确保符合行业规范。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钻探施工的每个阶段进行质量监控。在钻进过程中,定期对岩芯采取率、钻孔弯曲度等指标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教育,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确保每个施工人员都能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操作。
对钻探工程的质量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质量控制措施。在工程验收时,邀请专业的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或超过行业标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钻探施工的质量,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
钻机设备选用
选用合适钻机
常选用XY-4型钻机进行钻探施工,该钻机具备适应本项目钻探要求的性能和特点。其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能够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稳定运行。能满足金刚石钻进工艺的需求,提供足够的扭矩和转速,保证钻进效率和岩芯采取质量。
在选用XY-4型钻机之前,对市场上的多种钻机进行了调研和比较,综合考虑了钻机的性能、价格、可靠性等因素。对钻机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检测和调试,确保钻机在施工前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钻机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换磨损的零部件,保证钻机的正常运行。
配备专业的钻机操作人员,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钻机的操作技能。在钻机的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钻机损坏或影响,提高了钻探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取心工具
配备泥浆泵
使用WB250泥浆泵,为钻探施工提供泥浆循环支持。该泥浆泵性能稳定,流量和压力能够满足钻进过程中对泥浆输送的要求。能够配合钻机的工作,保证钻进的顺利进行,有效地携带岩屑,保护孔壁。
在配备泥浆泵时,对泥浆泵的性能进行了严格测试,确保其能够在不同的钻进条件下稳定运行。定期对泥浆泵进行维护和保养,检查泵体的密封性和叶轮的磨损情况,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在泥浆泵的使用过程中,根据钻进情况适时调整泥浆的流量和压力,保证泥浆循环的效果。
配备专业的泥浆泵操作人员,对他们进行操作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泥浆泵的操作技能。在泥浆泵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进行排查和修复,确保泥浆泵的正常运行。对泥浆泵的运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为泥浆泵的维护和改进提供依据。
准备发电机组
采用50KW发电机组供电,为钻机和泥浆泵等设备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确保发电机组的功率能够满足钻探设备的用电需求,保障钻探施工过程中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发电机组的选择上,考虑了其功率、稳定性、可靠性等因素。
在施工前,对发电机组进行了全面的调试和检测,确保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发电。定期对发电机组进行维护和保养,检查发电机的输出电压、频率等参数,及时更换老化的零部件。在发电机组的运行过程中,配备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监控,确保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
制定应急预案,在发电机组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切换备用电源,保证钻探施工的连续性。对发电机组的运行成本进行控制,合理安排发电时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定期对发电机组进行性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钻进工艺要求
确定钻进方法
钻进采用金刚石钻进工艺,开孔直径为φ110-φ91mm,终孔直径为φ75mm。开孔采用硬质合金钻进,之后采用金刚石钻进工艺和单动双管取心工具进行钻进。这种钻进方法能够保证钻进效率和岩芯采取质量,有效减少岩芯的损坏和污染。
在钻进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钻进深度,适时调整钻进参数,如钻进压力、转速、泥浆流量等。采用先进的钻进技术,提高钻进效率和岩芯采取率。对钻进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钻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金刚石钻进工艺中,选用优质的金刚石钻头,保证钻头的耐磨性和钻进效率。对单动双管取心工具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在钻进过程中,严格控制钻进速度,避免因速度过快导致岩芯损坏或孔壁坍塌。
控制钻孔弯曲度
在直孔施工中每100m顶角偏斜不应超过2°,在斜孔施工中每100m顶角偏斜不应超过3°。设计或实测钻孔顶角小于或等于3°时,每钻进100m测一次顶角(不测方位角);顶角大于3°时,每钻进50m测一次顶角和方位角。及时根据测量结果调整钻进参数,保证钻孔的垂直度和方位符合要求。
在钻孔施工前,对钻孔的设计进行严格审核,确保钻孔的方位和倾角符合地质勘探的要求。在钻进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对钻孔的弯曲度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钻孔弯曲度超过允许范围,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如调整钻进参数、使用纠偏工具等。
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钻孔弯曲度的控制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钻孔施工提供参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钻孔弯曲度控制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水位测量仪器
进行水文观测
所施工的钻孔,每班至少观测2-3回次,每观测回次中,提钻后、下钻前各测量一次水位,时间间隔应大于5min。钻进中遇涌水、漏水、掉块、坍塌、缩径,应及时记录孔深。终孔提钻后应立即测定水位,往后按间隔测定,直至在2小时间隔内所测水位差不超过2cm并记录稳定水位。
在水文观测过程中,使用专业的水位测量仪器,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观测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水位值、测量时间、孔深等信息。在钻进过程中,密切关注水文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涌水、漏水等问题。
建立水文观测数据管理系统,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地质勘探提供准确的水文资料。在工程结束后,将完整的水文观测资料提交给相关部门。加强对水文观测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观测技能和责任心,确保水文观测工作的质量。
岩芯采取标准
保证岩芯直径
岩芯、矿芯直径不得小于48mm。在钻进过程中,严格控制岩芯的直径,确保符合标准要求。选用合适的取心工具和钻进参数,以保证岩芯直径达标。通过优化钻进工艺,减少岩芯在钻进过程中的磨损和变形。
在取心工具的选择上,选用具有良好耐磨性和取芯性能的工具。定期对取心工具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在钻进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岩性,适时调整钻进参数,保证岩芯的完整性和直径符合要求。
建立岩芯直径检...
吉林省集安市下解放铜及多金属矿普查投标方案.docx